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法规概论

建设法规概论

《建筑法规》课程教案解析

《建筑法规》课程教案 一、建设法规概论 1.工程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及其内容 (1)主体,a. 国家机关: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a)国务院、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各主管部门; b. 社会组织:投资建设方,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 监理、审计、招投标代理等单位, 银行; c. 个人。 (2)客体,土木工程的对象,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 表现在――a)财(建设资金、货币)、 b)物(建筑物、材料、设备、机械)、 c)行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 d)非物质财富(方案、专利等)。 (3)内容,建设权利、建设义务的具体表现。 2.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1)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主体A与主体B签订了合同,主体双方就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时受法律规范调控的法律关系即告产生)。 (2)法律关系的变更: 1) 主体变更(主体变,相应权利义务也不变,也称为合同转让)。 2) 客体变更,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发生化(范围变更、性质变更)。 3) 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变更,必然导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即内容的变更。 (3)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包括, 1) 自然终止(法律关系所规范的权利义务顺利履行); 2) 协议终止(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协商解除某类工程建设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义务); 3) 违约终止(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某类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 不能实现)。 3.工程建设的法律行为 (1)法律事实: 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按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为依据分为两类, 1) 事件(指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建筑法规》期末试卷及答案1

《建筑法规概论》考试试题(A) 一、单选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是建筑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解除的原因。 A 建筑法律事实 B 法律关系 C 权利义务 D 法律纠纷 2、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在法定保修期限内,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单位负责。 A 发包 B 勘察 C 监理 D 承包 3、设计招标文件与施工招标文件相比较具有的特点是() A 无工作量要求 B 报价的依据是工程量表 C 开标时要排定标价次序 D 标价对中标影响程度较大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年检结论为()。 A 合格、不合格 B 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C 优良、合格 D 优良、合格、不合格 5、关于投标文件修改和撤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修改是对投标文件中已有的内容进行修订 B 撤回可以只撤回部分投标文件 C 撤回可以是放弃投标 D 撤回可以以新的投标文件重新投标 6、不属于招标人应邀请参加开标的人员是() A 公证机关代表人员 B 咨询机构代表 C 负责招标的主管人员 D 放弃参加开标的投标人 7、评标的标准和方法应依据()

A 评审专家的专业知识 B 国家法律法规 C 国家强制性标准 D 招标文件中载明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8、关于评标报告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无招标人授权情况下,评标委员会根据书面评标报告也可评出中标人或中标方案 B 书面评标报告向招标人提出并抄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C 书面评标报告应阐明评标委员会对各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 D 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 9、以下关于成本加酬金合同说法错误的是() A 新型工程项目可适用该类型合同 B 业主需承担项目全部风险 C 承包单位报酬往往较低 D 承包单位将按合同与业主分担风险 10、下列关于债权人撤销权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B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权人承担 C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D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二、多选题:(每题3分,5题,共15分) 1、法和法律的区别是() A 法和法律严格说是一个意义。 B 法律是具体明确的规范,法是具体规范的总和。 C 法是抽象的,法律是具体的。 D 法是伦理性的,法律是应用性的。 2、以下哪些属于建筑活动中行为的表现方式()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教案

第1讲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课程名称建筑法规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建筑工程法律制度,了解建造师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方法、教具、手段、内容) 一、概述; 二、建造师的执业要求; 三、建造师的基本条件; 四、建造师的职业范围。 重点难点 及 解决方法课外作业参考资料

课后总结 任课教师贾宪涛2011年3 月16 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第一讲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一、概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规范有效的法律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过程,实际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围绕着如何履行建设工程合同(以施工合同为主)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建造师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核心,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合同管理能力,熟悉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这是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依法、依约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承包商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更为紧迫的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建筑承包商不仅要继续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将面临来自跨国承包商巨头在更高层面上的竞争。而前者与后者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缩小这种差距,那么中国承包商无疑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出局。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次《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把“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纳入到要求建造师应当掌握的知识体系中。 “建设工程法律制度”设置于综合考试科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中,共有知识点22个,其中要求掌握的有14条,熟悉的有4条,了解的有4条。

在学习大纲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员通过学习形成两个知识体系:第一,要求一级建造师充分掌握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合同知识体系;第二,要求一级建造师充分掌握我国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合同始终依存于一定的法律环境,而法律则通过合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建立合同和法律这两大知识体系,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的必然要求。 二、建造师的执业要求 (1)建造师执业前提 建造师经注册后,方有资格以建造师名义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及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未经注册的,不得以建造师名义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 (2)建造师执业基本要求 建造师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恪守职业道德。 (3)建造师执业分类 建造师执业划分为14个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矿山工程、冶炼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知识点总结第一 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章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1节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一、建设法律制度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建设法律制度 概念(建设法律制度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法人、有关组织以及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建设法律制度 特征:(1)经济性 (2)技术性(具有直接、具体、严密、系统特点) (3)行政性(以行政指令调整建设法律关系,方式有:①授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权限和权力。 ②命令,即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 ③禁止 ④许可

⑤免除,即对主体依法已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免除。⑥确认,即授权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确认是否存在、有效。 ⑦计划 ⑧撤销,即授予建设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 (4)综合性(涉及经济、金融、保险、工商、劳动、物资、环境、安全等领域。) 3、调整对象(范围):(1)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2)建设协作关系,即从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平等、自愿、公平的横向协作关系)。 (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二、建设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2)法律统一原则(建设法律制度与宪法、其它体系法律不应冲突)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主体必须在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是统一的) 三、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实施

建设法规教案第一章

课程名称建设法规 授课对象:工程造价专业年级:2011级大专班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主讲教师李明 授课时间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 学时;64 实践课0 学时 基本教材建设法规作者顾永才杨雪梅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2011.1 补充教材无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第1周,第1,2次课 章节名称第一章概论 授课班级2011级大专班 授课课时4课时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的知识:法的产生法律形式的特点法律的发展 2.通过学习学生应识记的知识: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3.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使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分析法律适用时间、空间及对人的效力教学重点法的本质、法的特征;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职能和作用;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律意识的养成。详讲并结合案例讲解 课外作业 1.法的本质、法的特征 2.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职能和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教学后记本章主要讲述了法的起源、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历史类型和发展趋势;讲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点、创制、渊 源、实施;讲了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和培养;讲了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的构成要素,它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组成以及法律关系 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1工程建设法律概述 一、法律基础概念 二、法的特征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分类导入: 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把法律交给广大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全部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授: 法的基本理论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精选.)

第一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节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一、建设法律制度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建设法律制度概念(建设法律制度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法人、有关组织以及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建设法律制度特征:(1)经济性(2)技术性(具有直接、具体、严密、系统特点)(3)行政性(以行政指令调整建设法律关系,方式有:①授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权限和权力。②命令,即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③禁止④许可⑤免除,即对主体依法已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免除。⑥确认,即授权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确认是否存在、有效。⑦计划⑧撤销,即授予建设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4)综合性(涉及经济、金融、保险、工商、劳动、物资、环境、安全等领域。) 3、调整对象(范围):(1)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2)建设协作关系,即从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平等、自愿、公平的横向协作关系)。(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二、建设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2)法律统一原则(建设法律制度与宪法、其它体系法律不应冲突)(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主体必须在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是统一的) 三、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实施 1、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 保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2、建设法律制度的实施: 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社会团队、公民实现建设法律规范的活动,包括建设法律制度的执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1)建设行政执法(检查监督、违法行为执行行政处罚)(2)建设行政司法(进行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仲裁)和专门机关司法(指人民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对建设活动中的争议与违法建设行为作出的审理判决行为)(3)建设法律制度的遵守。 第二节建设法律关系

建筑法规概论案例分析题

建筑法规概论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有两个项目被直接发包,理由是一个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另一个项目属于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你认为这个理由充分吗?答: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分为两种情况:不适宜招标的和适宜招标但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前者经批准可以不招标而直接分包,后者则经批准后需要邀请招标。所以,仅仅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就不招标是不适宜的。 对于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项目,经批准可以不招标。这个理由是充分的。 案例二:2006年6月8日,招标人发出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规定了提交投标文件截止的日期为2006年6月25日。某投标人认为这个时间的规定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因为《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的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你怎样认为?答:是否违法应根据具体项目来确定。 必须招标的项目,根据《招标投标法》应该符合两个条件:既要属于必须招标的项目范围,也要符合相应的规模标准。如果不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就不是必须招标的项目。 不是必须招标的项目也可以招标,但是就不受《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的“不得少于20天”的限制了,而仅仅满足“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的合理时间”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这个案例中的项目不属于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的行为就不违法。相反,就是违法的。 案例三:某项目的开标时间为2006年9月9日上午9:00.但是,某建筑公司的投标文件却于2006年9月9日 10:00送达。招标人拒绝该标书,理由是该标书送达的时间超过了投标有效期。你认为该理由成立吗? 答:不成立 招标人对投标有效期的认识存在误区。他认为投标有效期是一个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所投的标书是有效的,超过了这个时间段所投的标书是无效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投标有效期内,投标人有义务保证其所投的投标文件持续有效,投标有效期起始于开标的时间,也即从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投标有效期开始后,投标人所投的标书就不再被接收了。 此案例中招标人不再接收投标文件的做法的是正确的,但是提出的理由是错误的。 案例四:某建筑公司超越资质承揽了某施工任务,2006年10月8日该项目竣工。但是建设单位却以该建筑公司不具备资质,所签订的施工合同无效为由拒绝支付工程款。2006年10月20日,建筑公司将建设单位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工程款。法院支持了建筑公司的诉讼请求。有人认为,这是对超越资质承揽工程的纵容。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建设法规概论

第1章 建设法规概论 教学提示:建设法规不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是分散于各法律部门、各级行政法规和规章中的有关建设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于建筑产品的公共性,致使建设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致使建设法规也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建设法规的概念。重点掌握建设法规的作用、调整对象和我国建设法规立法的现状。 1.1 建设法规的概念 1.1.1 建设法规及其调整对象 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建设活动与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国家必须对此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国家就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以及各种中介服务单位产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由有关建设法规来调整和规范。如建设法规中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就规定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并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上述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即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业主与建设监理单位之间的委托监理合同关系等等。这种关系也由建设法规来调整。如《合同法》和《建筑法》就规定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双方在构造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在建设活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诸如房屋拆迁、从业人员与有关单位间的劳动关系等一系列民事关系,这些关系也需要由建设法规以及相关的其他法律部门来共同调整。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就有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规定,《建筑法》中就有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的有关规定。

《建筑法规》期末试卷及答案2

《建筑法规概论》考试试题(B) 一、单选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是建筑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解除的原因。 A 建筑法律事实 B 法律关系 C 权利义务 D 法律纠纷 2、工程报建标志着()已经结束,工程项目可以转入建筑市场。 A 项目评估工作 B 可研报告工作 C 立项审批工作 D 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3、施工许可证应在()申请领取。 A 项目评估工作结束后 B 前期工作结束后 C 建筑工程开工前 D 勘察设计阶段 4、开工日期是指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的时间。 A 永久性工程计划开始施工 B 地质勘探 C 平整场地 D 拆除旧有建筑物 5、关于投标文件修改和撤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修改是对投标文件中已有的内容进行修订 B 撤回可以只撤回部分投标文件 C 撤回可以是放弃投标 D 撤回可以以新的投标文件重新投标 6、不属于招标人应邀请参加开标的人员是() A 公证机关代表人员 B 咨询机构代表 C 负责招标的主管人员 D 放弃参加开标的投标人 7、评标的标准和方法应依据() A 评审专家的专业知识 B 国家法律法规

C 国家强制性标准 D 招标文件中载明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8、关于评标报告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无招标人授权情况下,评标委员会根据书面评标报告也可评出中标人或中标方案 B 书面评标报告向招标人提出并抄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C 书面评标报告应阐明评标委员会对各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 D 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 9、以下关于施工单位质量保修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签署工程质量保修书 B 规定的保修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 C 维修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D 保修书是施工合同的附合同 10、以下关于行政诉讼的特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 B 被告不得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C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公民个人 D 行政机关只能处于被告地位 二、多选题:(每题3分,5题,共15分) 1、法和法律的区别是() A 法和法律严格说是一个意义。 B 法律是具体明确的规范,法是具体规范的总和。 C 法是抽象的,法律是具体的。 D 法是伦理性的,法律是应用性的。 2、以下哪些属于建筑活动中行为的表现方式()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司法行为 D 行政行为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及 参考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 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位证书制度 2. 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3.高等学校 4.教师聘任制度 5.教师的权利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24分) 1.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我国高校应当以教学为中心。 2.高等教育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3.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手续。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各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那么,根据教育法的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 简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3. 高校教师取得教师资格,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 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5. 简述我国的教育方针。 四、论述题(3题共26分) 1.阐述高校党委和高校校长的职权分工(8分) 2.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即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如何做到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品行的公正评价(8分)

学习建设法规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建设法规的目的与意义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

建筑法规概论复习提纲

一、建设工程法规的作用 三方面:规范指导建设行为、保护合法建设行为、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 建设法规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性表现为 (1)必须一定的建设行为 (2)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 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 指对符合本法规的建设行为给予确认和保护 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建设法规要实现对建设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必须对违法建设行为给予应有的处罚。 二、建设工程法规的概念 建设工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 三、建设工程法规的调整对象 1、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 3、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 四、建筑法律关系主体 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建筑业活动,受建设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力或者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它包括国家机关、业主方、承包方以及相关中介组织等。 (一)国家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行政机关 (二)业主方—甲方 (三)承包方—乙方(承包商) (四)中介组织 (五)公民个人 五、建设工程法规体系的构成 (一)建设法律 (二)建设行政法规 (三)建设部门规章 (四)地方性建设法规 (五)地方性建设规章 (六)技术法规 (七)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

六、关于建设工程施工许可 1、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第七条规定);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施工许可证。 3、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4、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六、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应当具备那些条件? 《建筑法》第八条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 (三)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五)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见教材35页); (六)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七)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二)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八、建筑工程报建制度和报建内容 1、建筑工程报建制度,是指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立项、项目评估、选址定点、立项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前期筹备工作结束后,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前期筹备工作结束,申请转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建筑工程是否具备发包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准许该工程进行发包的一项制度。 2、建筑工程项目报建的主要内容有:(1)工程项目;(2)建设地点;(3)投资规模;(4)资金来源;(5)当年投资额;(6)工程规模;(7)开工、竣工日期;(8)发包方式;(9)工程筹建情况。 九、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几个序列 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 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 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十、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施工总承包序列企业资质设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2、业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十一、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范围

法律法规教案

法律法规教案 第一章农村政治发展政策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授法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4、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教学过程: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 教学重点:知道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教学难点: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 1、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平面不足。 3、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落后。 4、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5、农民的自治权益和外出务工权权益没有得到有力保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力量之基。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时提条件。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 然要求。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思考题: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第二节农村改革发展政策(3-4) 教学重点: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教学难点: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案 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建筑法规概论

建筑法规概论 《建筑法规概论》 学习心得 一、关于建筑法规概述 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二、关于建筑法规作用 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建造和安装活动的重要法律,一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从而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二是规范和保障建筑各方主体的权益。三是对建设单位行为的规范和监督,防止签订“黑白合同”等违法行为;四是能有效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建筑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建筑业走上了依法治业的轨道,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中有升,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保障和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建筑法功不可没。三、关于安全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

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1.现状 我国现有建筑工人约4000多万人,约占世界建筑从业人数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但是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却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行业特点、工人素质、管理难度等原因,以及文化观念、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现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 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同时,我国建筑业每年由于安全事故死亡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全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状况有所好转,死亡人数呈基本下降趋势,但安全生产的整体态势还是比较严峻。 2.分析 法律法规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法律条文已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建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者重复和交叉等问题。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 政府监管方面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人员素质方面

第一章 建设法规概论

第一章建设法规概论 本章介绍建设法规的: 1、基本概念 2、表现形式和作用 3、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 重点介绍建设法规的:体系、立法的基本原则、实施办法。 前言 法的定义: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确认和保证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是一种规范,它确定了人的行为的自由程度、即在法律界限之内,人可以自由行为;超越了界限,不论是“左”,或是“右”,就应该被矫正。 (自由(右)、平等(左)、博爱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含有摆脱封建王权和神权束缚、争取政治自由、民主平等的意义。早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启蒙运动思想家针对法国封建独裁统治和宗教神学的禁锢,就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说,提出了“天赋人权”,认为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在上述思想影响下,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炼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作为一面旗帜,它曾经起过非常大的进步作用。它不仅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了号召、激发、团结革命群众向封建统治发动进攻的作用,而且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比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曾经打出这一口号,启发、动员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王朝。 但这个口号形成的左派右派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问题在于争论者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参照系也不同,认定的合适程度不同。 法和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法律强调的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而法是所有具体规范的总和。所以,法是抽象的、伦理性的;法律是具体的、应用性的。从这一角度看,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更应该了解法律。(如果不做法律研究,则可混淆发与法律的概念)法的种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技术法规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等。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而不得与之相抵触。 例如建设类法规,其立法依据也源于宪法 2.法律 是指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各类的所有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 3.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或各部、委制定颁布或几个部、委联合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行政法规的名称可谓“条例”、“暂行条例”、“规定”、“暂行规定”、“办法”、“标准”等,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 4.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规章是指地方政府制定颁布的

完整版建设法规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法规课程类型:□实践课理论、实践课理论课√□□学分: 2 32 学时: 杨鑫授课教师: 2 12级建管1授课班级:、班授课学期:学期 2013学年第二 2012至建筑法规教材名称: 参考资料:合同与合同管理1. 2.工 程造价典型案例分析 3. 2013年1 月3 日 1 / 42 附:教案首页格式(背面)

教案编制说明 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出所授课程的教案,不能无教案或借他人教案进行授课;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二、实践教学的教案与理论教学的教案分开编写;对于公共课,难课、新课,提倡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共课教案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等)应相同。三、教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清晰。 四、教案应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或打印(建议使用A4纸),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但应包含教案基本内容。教案必须含首页,与各单元教案形成一个整体。参考格式见附件。 五、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手写批注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注意分别存盘和存档)的教案。六、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2 / 42 建设法规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 □4 授课类型:教学时数:实践课□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建筑与建设、建筑活动与建设活动等基本概念的区分,我国建筑法规的立法概况掌握建筑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用、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建筑法规所确立的基本制度以及建筑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基本法则教学重点 建筑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用、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建筑法规所确立的基本制度以及建筑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 教学难点 建筑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用,建筑法规所确立的基本制 建筑法律关教学方法和手段 1PP教学模 2引入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思考及讨论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3 / 42

建筑法规概论复习提纲(doc 10页)

建筑法规概论复习提纲(doc 10页)

一、建设工程法规的作用 三方面:规范指导建设行为、保护合法建设行为、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 建设法规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性表现为(1)必须一定的建设行为 (2)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 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 指对符合本法规的建设行为给予确认和保护 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建设法规要实现对建设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必须对违法建设行为给予应有的处罚。 二、建设工程法规的概念 建设工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

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 三、建设工程法规的调整对象 1、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 3、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 四、建筑法律关系主体 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建筑业活动,受建设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力或者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它包括国家机关、业主方、承包方以及相关中介组织等。 (一)国家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行政机关 (二)业主方—甲方 (三)承包方—乙方(承包商) (四)中介组织 (五)公民个人 五、建设工程法规体系的构成 (一)建设法律 (二)建设行政法规

(三)建设部门规章 (四)地方性建设法规 (五)地方性建设规章 (六)技术法规 (七)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 六、关于建设工程施工许可 1、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第七条规定); 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施工许可证。 3、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4、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六、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应当具备那些条件? 《建筑法》第八条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