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印象论文

视觉印象论文

视觉印象论文
视觉印象论文

视觉印象论文

题目:视觉印象之海报艺术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2010级

姓名:赵静茹

学号:U201014856

指导教师:李梅

日期:2014年1月6日

摘要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报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播媒介的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在视觉传播研究中,通常认为视觉传播仅是一中传播形式,是以画面图像、音响语言等非文字形式传播来表达传播者的意愿,是为大众找到了一种直达记忆深处和唤醒大众审美方式的传播形式。这种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视觉传播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状态,标着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意味着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人们逐渐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传播文化,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海报无疑是沟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人类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需要一种“人人都可以理解、能够快速识别与传播,又能给人们带来精神、视觉享受的新语言。”

内容基本大纲

什么是视觉艺术

视觉文化传播途径

海报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海报艺术的特点

创意海报实例分析

正文

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

从人类文化的开始到现在,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一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这些视觉形象在今天被我们称之为“视觉艺术”。它们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海报作为视觉广告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报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播媒介的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在视觉传播研究中,通常认为视觉传播仅是一中传播形式,是以画面图像、音响语言等非文字形式传播来表达传播者的意愿,是为大众找到了一种直达记忆深处和唤醒大众审美方式的传播形式。这种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视觉传播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状态,标着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意味着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人们逐渐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传播文化,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海报无疑是沟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人类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需要一种“人人都可以理解、能够快速识别与传播,又能给人们带来精神、视觉享受的新语言。”

海报传播是最容易跨国界的,它是通过视觉进行交流,利用视觉形象传递信息,不受文字语言的障碍,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达到沟通的目的。

优秀的海报作品可以召唤人们的行动,表达人们的态度以及时代精神,也可以将艺术家的诗篇以是视觉的形式加以表达。视觉传播时代以图形为主,而还保证是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视觉要素表达寓意,因此海报既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又可以传播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观。具有现代文化艺术特征的社会,是通过视觉文化传播而构筑人类社会的,海报的设计还是围绕人的愿望来表现,艺术的物化人的愿望,设计必须带有人的视觉的可视性和可读性,研究运用人们的心理需求,海报作品才能更贴近人心引发共鸣。

视觉传播过程中的海报艺术特点

1.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以视觉表现直指人心的讯捷的眼球争夺,给人以视觉上与精神上的措手不及,通过看似有理的鼓动令人们在不假思索之间接受宣传者索要传播的思想。海报作为直接与大众互动、交流的艺术形式,以最快、最便捷、最廉价的特点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2.图形简洁、色彩明确

现代海报设计要视觉形象简练清晰,色彩鲜艳醒目、对比强烈,给人视觉以清晰明快之感,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利用图形准确直观地传达视觉信息是最常用的手法,借助图形美感,产生新奇的艺术效果,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现代海报设计的特点是图形简练、色彩明确、快速准确的传播信息并保持视觉上的简洁明晰,让人过目不忘。。。。。。

此海报内容为为反皮草,主体使用一只

回头的猎豹,脊背上是一条半拉开的拉链,

寓意将野生动物的皮毛剥下做皮草服饰。标

签上的字样“你的一次消费,是她永远的毁

灭”,显示出皮草制品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巨

大伤害。图片表意清楚,主题传达明确。

麦当劳外卖的广告——直观

生动。麦当劳叔叔经典坐姿,对

脚的特写——鞋底沾了泥土表示

曾去送外卖,创意简单明快又富

于幽默感,无需文字解释就能完

整的传达其含义,麦当劳对顾客

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恐怖电影《死神蘑菇》宣传

海报。由三个蘑菇和洞口的惨白

色圆形洞口同构成骷髅头的形

态,充满设计感的同时也明确表

达了其恐怖的特质和主题,阴森

沉闷的色调更突出中央的白色骷

髅,令观者在自己的联想中不寒

而栗。

颜色的动物剪影图案组合成一个大的动

物保护组织标志,表现该组织对各种野生

动物进行保护的宗旨。其五彩的颜色鲜艳

而秩序调和,又与原标志的黑白两色形成

对比,从而被赋予了新的美感。

恐怖电影宣传海报。在怪兽的红

色眼睛中同构出两个男主角的脸,使

海报乍一看是凶狠的眼睛,再看是两

人的容貌,又表现出两人被怪兽盯在

眼中的危急场景,令人心生寒意。对

于恐怖电影的惊悚感传达的很到位。

摘抄数目

1217

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cd5450644.html,

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

什么是平面设计 什么是平面设计2008-03-15 08:58一、什么是平面设计? 它是用一些符合我们需求的图片及文字,经过艺术创意与技术处理相结合,从而表达出我们所要说明的东西。 二、平面设计的的发展? 从思维手绘操作到思维电脑操作。从部分到大众。 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己进入了美术设计领域,并且产生了电脑创意这一新生的艺术流派,对于它的掌握是每个人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独特的视觉形象。传统的平面设计是部分的,它只会在艺术家的高超本领,资深的经验中,才会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电脑创意设计系统软件的出现,使平面设计变的扩大化,简单化。它会使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幻想,都有过的瞬间即逝的思想中不甚鲜明的片断,靠我们自己去实现创造出来。 三、电脑创意设计的优势: 利用它可以完成摄影与绘画的双重效果,而且它提供的是一种可以人机交互的创作的过程。使我们的完成幻想中的世界的再现,不会成为很难。而且它的许许多多的设计手段及特殊功能,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中都提供了半成品。 由于电脑创意融合了人的幻想、电脑科技、美术技巧、教学方法,所以使它又成为了一种新生的职业——电脑平面设

计。 我们身边的街头广告,手里的传单,手提袋,报刊杂志,媒体的宣传,以及我们在就餐时的餐卡、名片,从大到小,从时间到空间,这一新生职业,早已化为一种信息手段充塞了我们的生活。 四、电脑是怎样辅助我们进行平面创意设计的呢? 人们开发了许多的应用软件,我们称之为电脑创意系统软件,这些应用软件中集合了我们所要使用的8220;工具8221;和8220;纸8221;,以及8220;颜料8221;等,我们只需将它们掌握,另外电脑应用软件中集成了许多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将它们利用起来丰富我们的创意。电脑创意设计的优越的地方还在于可以随时随地修改;可以使用丰富的颜色,任意调配与使用,不需要我们专门去找;而且速度快,效率高,商业性前卫,更符合人们的生活,文化的需要。 五、那么如何会成为一名电脑平面设计人员呢?如何更好的成为平面设计者呢?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呢?我想,只要你热爱生活,对于这个行业感兴趣,加之一点付出的汗水,你就可以。电脑的操作,要远简单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但它又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我们有文化知识,我们能学会科学知识,我们有信心,每个人都有联想,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职业的成员。

视觉文化论文

成绩 论文题目:视觉文化与经典电影鉴赏 课程名称:视觉文化与传播 指导教师:段运冬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312011054 姓名:袁永强 2014年1月5日

【摘要】 电视栏目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电视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走出一条专业、特色之路,栏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一个成功的栏目离不开专业的策划、制作,所以一部电影的好坏是需要人们通过自己看了过后的感受,在1992年一部文艺片《闻香识女人》的美国电影诞生了,“女人香”?乍一看片名似乎是部言情片抑或情色片,其实剧中女人的戏份是很少的。“闻香”在故事中顶多也就是一条副线、一个插曲甚或一个噱头,只是在舞会上盲人弗兰克与美女唐娜相遇时表现出来的:双目失明的弗兰克,搂着唐娜的腰肢跳起美丽的探戈,居然说出了她使用的香水是哪个品牌,甚至感觉出她的相貌、表情乃至眼中的柔情。原来,长期的失明使得弗兰克十分善于识别声音和气味,尤其是显露出对女人的体气有着异常的敏感。 【关键词】 文艺片栏目相遇识别 一、剧情介绍 年轻的学生查理(克里斯奥唐纳饰)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准备戏弄校长的过程,校长让他说出恶作剧的主谋,否则将予以处罚。查理带着烦恼来到退伍军人史法兰中校(埃尔·帕西诺饰)家中做周末兼职。中校曾经是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的幕僚,经历过战争和许多挫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眼被炸瞎。他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准备用尽最后的精力享受一次美好的生活。他带着查理出游、吃佳肴、开飞车、跳探戈、住豪华酒店……然后想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查理竭力阻止了中校的自杀行为,从此他们之间萌生如父子般的感情。史法兰也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影片最后史法兰在学校礼堂激昂演说,挽救了查理的前途,讽刺了学校的伪善。二人在互相鼓舞中得到重生。 长期的失明生活使得史法兰中校对听觉和嗅觉异常敏感,甚至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其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其实这都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本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这部影片的构思相当大胆和新颖,在一部作品里把迥然相异的两个人用一个偶然事件串起来,使其原本平凡的人生迸发出绚丽的火花,这是艺术家们屡试不爽的手法。影片《女人香》的高明之处不仅体现在故事结构上的精巧,其中,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加上对人格中最真挚最纯净部分的讴歌使它不象是一部电影,而更象是一则都市寓言! 要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融是最难表现的,何况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原本就分处不同的人生阶段。并且,对命运的感悟也是天差地别。让这样两个人携手人生,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剧本不行、缺少了演技超凡的演员更不行。 幸运的是,导演在两个小时的篇幅里,用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和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为我们完整的勾勒出生命从“毁灭”到“重生”的全部过程。

高一美术 形的视觉印象教案

美术教案 教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 课题: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讲绘画中物象的造型问题,以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对物象造型所涉及的比例、透视、结构的分析和尝试练习,然后在学生分析、理解、练习的基础上,产生对绘画构图、形象组合、相关物象形象的个性化表现的探讨和研究学习。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争取在全面讲授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物象形的观察、分析、理解和再创造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绘画技能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一定创意的、一定视觉效果的并能体现出学生个人个性化的绘画作品。 自我处理教材:教材的几点思考:①本课是绘画课的入门基础课,包含造型训练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分析、处理等,在学生尝试动手的活动中,又涉及些绘画的基本技巧,所以学习的量“多”。②教材从学生欣赏感受出发,要能明白绘画造型中形的基本特征,如轮廓在绘画中的平面性、封闭性、形的形状和形体的关系、构图的取舍和动势等,所以学习的课题“大”。③本章节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又有拓展能力内容,充分体现出教材的“新”。④考虑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把教学活动的设置同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的实效和课改结合起来,所以教学要能“巧”。教学实际情况的几点考虑:①一个教学班的全面性教学的考虑,要做到学生人人动手,知识和技能传授要适中一点。②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实效性,课题要分割组合,符合绘画造型学习的特征,也能保证学习层次和深度能循序渐进。 ③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在教学考虑范围之内,教学内容的难度可能要降低一些。针对以上的教学思考,我把教材分成三大板块:形的基本形和比例,形的结构和透视,形的构图组合和动势,用三个课时完成本章节的教学工作。大致的教学过程是(见表格): 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改策略 欣赏感受导入展示、示范、讲解、 设问 观察体会、 观察分析理解展示、讲解模仿、讨论交流、练 习自主、合作、探究、体验 模仿体会尝试示范、点评 研究拓展创作 具体实施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从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入手,学习并掌握运用绘画的观察方法,在模仿教师绘画方式的基础上,能够把生活当中简单物品的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画出来,一并在实践练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本技巧。 学习方法和过程:①学生要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体会、模仿等学习方式完成一定绘画技能的训练;②在过程当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探讨,以此来加深自己的绘画感受,并形成自我的学习经验; ③学习按感受——分析理解——模仿——讨论交流——拓展探究——研究创作的过程完成。 情感和价值观:①通过对绘画造型的技能学习和训练,由“画不好”、“画不准”朝逐步提高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自己的绘画信心,培养良好的绘画兴趣和爱好。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自己能听取意见、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从他人那里获取学习的灵感和经验,从而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绘画造型中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观察与分析掌握。②快速把握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绘画技巧。③怎么样从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的角度出发,进行有个性化的绘画创作。 教学用具:教科书、相关参考资料、教学辅助用品(苹果、陶罐、相关投影图片)、画板、素描纸、宣纸、铅笔、毛笔。 学生用具:课本、铅笔、图画本、一只水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形的辨别)

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

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这一新的传播理念,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其中,影视符号的生 产、流通和消费格外突出。 【关键词】视觉文化;消费社会;文化形态;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产业 一、视觉文化:一种新文化形态的理解 费尔巴哈曾说“可以肯定,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人类早就有了视觉(Visual)经验,即看的经验,这也应当说就有了视觉文化,有了视觉文化传播。视觉,亦可视为通俗的“观看”。“观看,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并非是最简单的。观看实际上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甚至X光、虚拟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的: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符号环境。而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没有符号的处理、创造、交流,就没有文化的生存和变化。传播媒介是文化发生的场所,也是文化的物化。在现代传播科技作用下的媒介变革,正使得这一“文化发生的场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已成为个人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而这其中,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在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文化形态,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的学理研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而视觉文化进入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则在90年代后才引起了某些关注。在这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W·J·T·米歇尔的见解值得注意:“视觉转向发生在英美哲学中,向前可以追溯至查尔斯·皮而斯的符号学,向后到尼尔森·古德曼的‘艺术语言学’,两者都探讨作为非语言符号系统赖以立基的惯例与代码,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不是以语言乃意义之示范这一假定作为开端的。”今天,视觉文化研究不但被哲学、文艺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关注,而且正开始被传播学界的学者关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事。这不但意味着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而且还可能孕育着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某些突破。 在视觉研究中,对于视觉传播行为的理解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泛指不是由单纯纸质文字媒介和单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而由视听媒介或视听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狭义的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本文运用的是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概念。当然,我们考察视觉文化和

视觉文化与经典电影论文

《视觉文化与经典影视鉴赏》 走出骗局 ——《楚门的世界》影评 姓名:杨珂珂 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 专业:1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号:201005040023 指导教师:孙雯

【摘要】 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映了著名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最开始以为它是一个喜剧,可越到最后越感觉到它的主旨不是叫我们看了之后笑一笑,而是告诉我们要勇敢的选择真正的生活,走出时代的骗局,走出自己内心的骗局。本文就我的感受详细的展开。 【关键词】 楚门发现骗局勇敢走出

一、剧情介绍 《楚门的世界》又名《真人SHOW》,或《真人世界》、《真人戏》,是由导演彼得·威尔拍摄的一部美国心理方面的喜剧,98年上映,全长103分钟,曾获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的效果,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影片巧妙地以父亲的死来阻止楚门离开这个小镇,并以父亲的再次出现为契机慢慢地向他展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秘密。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桃源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

视觉设计基本要素 VI 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案例知识

案例 2016年04月

V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 VI(Visual Identity)即企业“视觉识别设计”,它是CI-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Identity)的重要组成部分。VI作为CI设计中最直观、最外显的部分,以其独特的美学形式和特征而被称之为企业之“脸”。研究、认识企业的这张“脸”,对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公众识别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VI设计中的视觉形式美 VI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隶属于视觉艺术,因此,视觉艺术的构成法则和规律也多适用于VI设计。视觉艺术的重要本质是视觉形式的创造,视觉形式的创造决定着VI设计的生命,并常以“标志”的形态突出地表现出来。 “标志”(Symbol)作为传播信息的符号,是VI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它可以集众多信息于一身,在瞬间传达出所代表的意义和所承载的理念。从类别上看,标志可分为商标、纪念章、会徽、校徽、个人标志等多种;从形式美的构成法则上看,标志是在空间中将重复、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渐变等多种构成手法借由力的关系组织起来并形成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视觉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特征。 以“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为例,由香港著名设计家靳埭强先生设计、1986年开始使用的现有的中国银行标志,从创意构思,到构成形式都显示出独特的形式美特征。在创意构思上,靳埭强先生受到编结红绳的古钱启发,将标志设计的母题定位在中国古代钱币上。其中钱孔与红绳巧妙地构成一个“中”字,由此寓意中国。古钱币则代表银行业,中线象征联系,外圆则象征全球发展,整体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从设计元素的构成形式和组织方式上看,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方”构成了力的对比关系,而且这种对比是在调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是互为相反的两种因素设置在一起所产生的现象,如运动-静止,刚硕-柔软,高-矮,强-弱等。而调和是将两种或多种矛盾因素趋向于一致的手法。调和可以使各种差异因素寓于统一之中,产生和而不同的张力和节奏感。中国银行标志中“圆”与“方”本身的对比关系被方形外部的弧形削弱、融合,它的构成角度恰好使原本两种冲突的力达成和谐一致的走向。此外,标志的对比因素还体现在面与线的关系上。在整体上,中国银行的标志由于线条均匀,走势平稳,空白均衡,因此呈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面”。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个“面”是由均匀的“线”围绕、运动而成。正是这种“线”与“面”的对比关系,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时而动、时而静,打破了标志的对称所带来的绝对的平衡和稳定,在动静之间构成了节奏和韵律的美。 从色彩上看,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中国传统的吉祥色红色作为基本色调。色彩是视觉形式的物质媒介,它与其他形式一样,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与自然界沟通的有效手段。色彩被喻为感情的语言,眼睛的“诱饵”。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表明,色彩不仅能引起人们大小、轻重、冷暖、膨胀、收缩、远近等心理物理感觉,同时能够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颜色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如红色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就“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1] 在象征的意义上,红色代表吉祥、幸福,象征活力、愉快和庄重。中国银行采用红色作为标准色,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传统的祈福平安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则表达了锐意进取、顽强稳健的创业精神。简洁淳朴的红色标志与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黑色书法体相结合,相得益彰,使标志整体上散发出强烈的民族性和现代感。 二、VI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与其他平面设计相比,VI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1、真与美的结合

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平常我们说的错觉是怎样形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1]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用具利用了人的特殊视觉特点?雨点落下看来像直线,都是视觉暂留现象。 在荧光屏上,电视图像是几十万个图元按一定顺序轮流发光形成,然而人们感觉的是整幅画面整体发光,而且是连续画面印象的感觉,正是利用视觉暂留效应的结果。 电风扇慢速和快速时,扇叶转著使人眼花撩乱,一点儿也看不清楚。 而换到中速时,突然发现电扇的转动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扇叶在缓慢地反方向转动!这是怎麽回事?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裏,把灯打开并凝视灯泡大约10秒钟。你要站在距离灯几十公分到几公尺的位置(如图)。关电灯,你将会继续看见点亮的灯泡。 当目标消失后,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你的双眼能继续看见目标。这种持续的幻影的现象使我们能够看电影和电视。放映的影像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静止照片组成的。通过显像管中的电子流,把它们扫描在荧光屏上。 电影、电视就是利用我们眼睛视觉暂留的特性而设计的。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当我们欣赏电影时,投影机会在屏幕上每秒钟匀速播放 24 格静止的画面。 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感觉到第一格画面还未消失,第二格画面便出现了,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产生逼真的动感。於是屏幕上的影像就好像是连续的。当我们开着日光灯时,看室内旋转的的电扇叶,会出现视觉暂留现象. 而在自然光下看到高速旋转的车轮或飞机的螺旋桨,也会出现视觉暂留现象,对吗? 在房间里把灯关掉,拿着手电筒快速地旋转,你们会看到一个光环,这也是视觉暂留的一种现象。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

形的空间及质感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绘画表现空间的透视、遮挡、明暗等知识,了解艺术家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运用各种方法构建新的视觉形象的理念。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借鉴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情感,创作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 空间的概念:(课件:冷军《丰碑》)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美术上的空间概念有内外两层含义:形体结构内部—内空间,形体结构外部—外空间,美术着意于对形态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而着眼于物态外空间,即物表与环境关系的刻画,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在美术中,空间表现为多维性的层次。“线”是一维空间,“面”是二维空间,“体”是三维空间,含有时态和内在空间内容的称四维空间。虽然绘画的表现力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展开的,但我们却创造了三维空间效果的画面,这是艺术家利用各种造型因素营造出来的幻象,可以说只是巧妙地欺骗了人们的眼睛,而人类在欣赏绘时正是在这种错觉中获得了丰富的感受。 冷军的油画《丰碑》深入细微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可信的空间。一.体积的形成: 体积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前后遮挡的方法是其中重要因素。 1.遮挡: 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在画面中的最直接表现,这种形式让我们很容易体察到物象体积地存在。 (课件:苹果、书、树杈、广场前的人群、中国画)前面的苹果遮挡了后面的苹果,上面的书遮挡了下面的书,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厚度和空间的存在,甚至一个物体身上也有遮挡现象,众多人物只露出半个甚至更少的形象,正是这些被遮挡的人物使我们更加感觉场面的宏大,中国画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2.透视:近大远小的原理是空间形成最直观的现象。 (课件:宫殿)看着一栋栋相互紧挨、相互遮挡、近高远低的建筑,是否体验到广场的空间感? 二. 体积的表现 1. 透视 读书15页,让我们按照书上介绍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当实践证明书上所写正确的时候,老师介绍,这就是透视现象,许多画家常常巧妙地运用透视关系来强化物象的体积感,透视现象有多种,不同的透视现象与我们观察物象的视角和位置有关。看课件,(课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曲线透视),透视主要有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二类,这几种现象都属于焦点透视,西方绘画主要使用这种表现方法。(课件:林荫道和成角透视图)近高远低的树最后消失在视平线上,是典型的平行透视。中国画对散点透视法比较强调。(课件:清明上河图,散点透视)

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传播 研究视觉文化,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得弄清楚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范畴、疆域是什么?这样往往就需要给“视觉文化”作一个界定,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理论框架出发来对其界定,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后现代主义、后工业时代、后殖民主义、结构主义、文化研究乃至传媒技术和艺术等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视觉文化研究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流行的研究,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 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下面我将重点陈述中西方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观点,以及他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理论与批评家米克?巴尔(Mieke Bal)否认视觉文化是一门学科,他认为视觉文化研究需要借助于其他的多种学科,比如已有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有其他本身就比较年轻的学科,如电影研究或者传媒研究。他主张,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与由对象所定义的学科如艺术史和电影研究应当区分开来,前者应该把视觉性的中心性作为“新”的对象。在巴尔看来,视觉文化研究缺乏自身独立的研究体系和方法,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他又强调,就研究对象来说,视觉文化研究不是简单的从属于其他学科,成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视觉文化研究应当在对象上与艺术研究和传播研究区分开来,合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而整合成自己的研究体系。 英国学者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视觉文化,就其本质来说,视觉文化体现为“视觉性”,它是研究后现代文化最为有效的研究策略。在米尔佐夫看来,视觉文化要重点研究文化中的权力分配、性别政治、种族意识等,可以说他是将视觉文化研究纳入了文化研究的范畴。而且他认为视觉是一个可变的、解释性的研究机制,主要是考察日常生活中个人和群体对于视觉媒介的反应。 美国学者依雷特?罗戈夫(Irit Rogoff)也对视觉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他说:“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它所涵括的范围远远超越图像研究,甚至是最开放和跨学科的图像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在他看来,视觉文化打开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世界,在其中对图像、声音以及空间构图的解读及相互作用又依赖于彼此的关系,且视觉文化的意义在于为视觉场和可视领域里的意义的持续移置提供了视觉上的阐明。可以看出,这里视觉文化就是对互文本世界的考察,是对可视领域的事物提供意义阐明。 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巴纳德(Malcolm Barnard)认为视觉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视觉文化强调的是这个属于的文化方面,它所涉及的是视觉文化氛围中形成和通过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特征。巴纳德倾向于采用狭义概念,在他看来,视觉文化所强调的正是其视觉方面的内涵,它在某种程度上把人类生产和消费的二维和三维的可视物品视为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有可能包括艺术和设计的所有形式,同样也包括个人的或与身体有关的视觉现象。 中国视觉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我认为主要是孟建、周宪和田少煦。 2002年6月中国第一个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成立,该中心是全国最早关注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机构,并正在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重镇,标志着我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开始起步。同年孟建教授发表论文《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指出: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此文章将视觉文化传播和研究学结合起来研究,开拓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开启了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大门。孟建认为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 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他主要以视觉文化传播为契机或者在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相关框架下,解析现实社会的具体现象。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教学任务]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掌握在绘画中表现客观物象形体的基本方式与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反映一定个性的作品。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从各种技法运用中表现对“美”的认知与判断,在尝试各种构图的相关练习中获得绘画造型的实践经验,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养成对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分析与探究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从较为单一的物象写生到较为复杂的物象写生,基本上遵循了写生训练的学习规律。第一个活动注重的是学生对物象动态的把握及对绘画造型比例、结构知识的运用,第二个活动更侧重于绘画的构图与主观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活动一: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教师必须选择较为合适的物象作为学生写生的对象,并要求学生能够从自然物象中获得有效的视觉形象,再通过写生的方式将物象组织在画面中。在“活动建议”中之所以提到用盆花作为写生对象,其一是考虑学生在之前就已具备对作品中花朵动态的分析;其二从物象动态的难易程度上来看,由于不同花朵的造型本身就存在难易差别,因此可供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提示学生联系所学的比例、结构、动态等绘画知识,有机地组织画面,创作出富有动感及旋律的作品。 活动二: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写生。学生在超市中能够更自由地根据个人的主观意愿来选择不同的物象作为组织画面的形象,并且在绘画的表现过程中更注重线、面结合的黑白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练习更直接地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强化学生写生训练的能力。 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从欣赏画家眼中那不同寻常的美丽世界导入,然后以讲、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一展开对形体、结构、比例及构图的欣赏分析及尝试练习活动。从绘画的物象结构与形体轮廓之间的关系探究中,理解物象的外形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和正负形;通过对基本形体与形的比例变化的实践,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处理绘画中的形以求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描绘物象形体动态的绘画练习中进一步深入对绘画中“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尝试不同框架进行绘画构图的练习,完成对形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学习。采用多种尝试性学习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对形的观察、塑造及表现的能力,并创作出具有一定视觉效果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中第9页所呈现的是画家从我们通常视为平常的事物中,通过不同视点的观察,并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创造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观察不但是视网膜印象,它还包含用

视觉文化及其涵义

中国摄影报/2005年/01月/04日/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传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部分。 视觉文化及其涵义 孟建 这两篇理论文章看似并没有与摄影发生直接的关系,而对“图像学”和“视觉文化”的学习、研究是摄影者与摄影理论者的必修。 两篇文章均获得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两位作者在其所在领域也颇有盛名。《视觉文化及其内涵》的作者孟建先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视觉文化”研究专家;《现代图像学引论》的作者付爱民博士,是位刚刚30岁出头的年轻学者,现就职于中央民族大学图像研究所、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图像艺术专业主任。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特别是在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合力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这一新的传播理念,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其间,影视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格外突出。 一、视觉文化:一种新文化形态的理解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的: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符号环境。而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没有符号的处理、创造、交流,就没有文化的生存和变化。传播媒介是文化发生的场所,也是文化的物化。在现代传播科技作用下的媒介变革,正使得这一“文化发生的场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已成为个人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而这其中,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在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部分。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文化形态,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的学理研究,是上世纪八80年代才开始的。而视觉文化进入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则在90年代后才引起了某些关注。在这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W?J ?T?米歇尔的见解值得注意,“视觉转向发生在英美哲学中,向前可以追溯至查尔斯?皮尔斯的符号学,向后到尼尔森?古德曼的‘艺术语言学’,两者都探讨作为非语言符号系统赖以立基的惯例与代码,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不是以语言乃意义之示范这一假定作为开端的。”今天,视觉文化研究不但被哲学、文艺学、美学、社

视觉重心在版面中的运用

形式美规则在版面中的运用 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的目光,视觉因素起着第一印象的作用,而版面上的形式美的规则的运用对受众的视觉印象起着决定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版面编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版面设计既能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能在版面设计中遵循形式美自身的规则,防止视觉元素的滥用。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一张报纸是否可读、是否易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据科学实验测定,现代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80%,视觉感受给受众所提供的信息无疑更直接,更形象,也更富整体性。因此,为了使版面的更具吸引力版面编辑需要从形式美规则的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报纸的版面来进行设计: 版式的简约 报纸在版面上尽量避免复杂的花线、变化的字体、可有可无的底纹,整个版式看起来“眉清目秀”。这种版式以“简约”为设计原则,标题不使用铺底纹、反白等装饰手段;文与文之间不用线条分割,而以空白代替;在版面上强调留白的作用,使版式显得舒朗、素净、秀 雅,追求符合当代读者“简约”、“平和”的审美习惯。在版面构成的四要素中,真正决定版面视觉均衡感的是面、块、条的分布,特别是面与块的分布。在视觉形象上,传统的编排方法是稿与稿之间的紧密相连。拐文、包题以及文文相套的阶梯状,其特点是版面浑然一体,空间充分利用。但因为标题之间、稿件之间、图片与文字之间,甚至段落与段落之间纵横交叉,界限不清,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因此,近年来版式的板块化结构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板块结构在当今可以说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版面模式。它用简约的线条把稿件比较整齐地分割成若干块,形成一块块独立的天地。文章间尽量不穿插交错,破栏的方法也比较单一。这种编排方法符合现代人在阅读时对于秩序、顺畅与和谐的需求,因为在信息量纷杂的当今,板块结构可以起到帮助读者梳理信息的作用,人们看报的速度加快了,可以尽快找到要看的内容。简洁、明快也就逐渐成为版面设计的趋势,它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符合时代精神。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湘版绘画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活动从较为单一的物象写生到较为复杂的物象写生,基本上遵循了写生训练的学习规律。第一个活动注重的是学生对物象动态的把握及对绘画造型比例、结构知识的运用,第二个活动更侧重于绘画的构图与主观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从欣赏画家眼中那不同寻常的美丽世界导入,然后以讲、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一展开对形体、结构、比例及构图的欣赏分析及尝试练习活动。从绘画的物象结构与形体轮廓之间的关系探究中,理解物象的外形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和正负形;通过对基本形体与形的比例变化的实践,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处理绘画中的形以求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描绘物象形体动态的绘画练习中进一步深入对绘画中“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尝试不同框架进行绘画构图的练习,完成对形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学习。采用多种尝试性学习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对形的观察、塑造及表现的能力,并创作出具有一定视觉效果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掌握在绘画中表现客观物象形体的基本方式与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反映一定个性的作品。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从各种技法运用中表现对“美”的认知与判断,在尝试各种构图的相关练习中获得绘画造型的实践经验,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养成对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分析与探究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分析: 本课的教学,我想通过两个课时来完成。在第一课时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比较各种风格及运用不同绘画技法所表现的手开始切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欣赏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造型观念,即“形”的存在有赖于物象结构、比例的特征及变化。第二个课时,通过对物象的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

【视觉文化】相关论文

图像和文字: 文化传播中的视觉叙事 与书籍文化重视抽象的语言符号不同,视觉文化主要以图像符号为中心,通过图像符号诉诸人的视知觉,形成艺术文化的意义传达。由各种形、色、线所营构的图像符号,因为图像符号拥有比语言符号更直观的意义表达,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同时,图像符号拥有比语言符号更弹性的语意解读范围与更广泛的想象空间,能以更大的艺术包容力感染受众。一、图像符号的叙事之维 图像符号不仅仅是一种平面或立体的画面呈现,它本身承担着叙事功能,传统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大众传媒的兴盛,以视觉诉求为主要特征的图像叙事已经开始渗透到当今的政治、教育、文化、文学等各个方面。图像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符号,图像叙事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的表达方式。图像符号的叙事表现形态由图像生产、作品呈现、受众观看三个环节构成。从图像生产上说,图像叙事体现出视像化的特点;在作品呈现上,表现出形式化的呈现方式;从受众角度来看,又表现出一种直观式的视觉效果。视像化、形式化和直观化构成了图像符号的叙事之维。1.视像化的图像生产 从艺术生产、流通、接受的流程来看,图像符号叙事的第一步是图像生产,艺术家依赖视觉进行艺术生产,创造出图像符号,生成视像,“视像”即视觉文化的影像或镜像,它与传统文学中所强调的“形象”有所区别。传统文学依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有形的文字来唤起情感、无意识等深层心理,以抽象的概念塑造具体的形象;图像叙事则以生产“视像”为目标,使人们在观看视像的过程中,完成“视像”向读者理解的转化。因此,语言符号叙事通过读者的理解产生文学形象,而图像符号叙事则是变目之可视的视像为读者理解中的形象,也就是使具体的视像转化为思维中抽象的形象。综而言之,视像化的图像生产,就是将显现的视像升华为深层次的理解的过程。 视像化的图像生产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它通过视觉来思维,二是它以想象为前提。图像符号的叙事与视觉直接相关,视觉把人类从语言文字中解脱出来,它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的感性特征,而是具有认知及思维能力的理性意义。视觉对图像符号的理解不是肤浅的表面理解,而是具备思维能力的深层理解,这种理解以想象为先决条件,想象使艺术家把客观世界的对象制作为视像,再把这些生动的视像营构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世界。“当形状和色彩组成的式样被看成是‘形象’(即看成是表现某种内容的形象)的时候,便又产生了‘艺术创造’或‘艺术想象’的问题”。 2.形式化的作品呈现 从作品呈现的角度看,图像符号的叙事体现出形式化的特点。图像符号的形式,即目之所见的形式,也就是眼睛的可见性,客观物象的比例、色彩、轮廓等直接诉诸于眼睛,使人知觉到美的意象,这是图像走向审美和艺术的先决条件。 形式化的作品呈现的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写意性。写意性指的是视像画面内部形式与外在镜头所呈现的形式之间的表现力。图像符号在叙事的过程中往往突破传统静态的、平面的视觉表现方式,通过变换画面的运动节奏的方式,突出画面内部的形式感,以呈现图像叙事形式上的节奏之美。图像叙事形式的写意性使得它比以往的语言叙事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以往缓慢的、缺少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在图像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重视表义功能的图像叙事借助电子媒介的作用呈现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实际上,图像符号的叙事不仅是以具体的图像形态表现出来的纯粹的形式问题,更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表达。图像叙事包含着主体对世界的理解,图像叙事在不放弃对内容追求的同时,更加强调对逼真的形式的追求,这种形式超越了内容又不排斥内容的方式,是图像符

视觉印象论文

视觉印象论文 题目:视觉印象之海报艺术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2010级 姓名:赵静茹 学号:U201014856 指导教师:李梅 日期:2014年1月6日

摘要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报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播媒介的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在视觉传播研究中,通常认为视觉传播仅是一中传播形式,是以画面图像、音响语言等非文字形式传播来表达传播者的意愿,是为大众找到了一种直达记忆深处和唤醒大众审美方式的传播形式。这种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视觉传播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状态,标着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意味着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人们逐渐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传播文化,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海报无疑是沟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人类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需要一种“人人都可以理解、能够快速识别与传播,又能给人们带来精神、视觉享受的新语言。” 内容基本大纲 什么是视觉艺术 视觉文化传播途径 海报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关系 海报艺术的特点 创意海报实例分析

正文 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 从人类文化的开始到现在,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一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这些视觉形象在今天被我们称之为“视觉艺术”。它们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海报作为视觉广告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报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播媒介的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在视觉传播研究中,通常认为视觉传播仅是一中传播形式,是以画面图像、音响语言等非文字形式传播来表达传播者的意愿,是为大众找到了一种直达记忆深处和唤醒大众审美方式的传播形式。这种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视觉传播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状态,标着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意味着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人们逐渐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传播文化,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海报无疑是沟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人类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需要一种“人人都可以理解、能够快速识别与传播,又能给人们带来精神、视觉享受的新语言。” 海报传播是最容易跨国界的,它是通过视觉进行交流,利用视觉形象传递信息,不受文字语言的障碍,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达到沟通的目的。 优秀的海报作品可以召唤人们的行动,表达人们的态度以及时代精神,也可以将艺术家的诗篇以是视觉的形式加以表达。视觉传播时代以图形为主,而还保证是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视觉要素表达寓意,因此海报既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又可以传播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观。具有现代文化艺术特征的社会,是通过视觉文化传播而构筑人类社会的,海报的设计还是围绕人的愿望来表现,艺术的物化人的愿望,设计必须带有人的视觉的可视性和可读性,研究运用人们的心理需求,海报作品才能更贴近人心引发共鸣。 视觉传播过程中的海报艺术特点 1.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以视觉表现直指人心的讯捷的眼球争夺,给人以视觉上与精神上的措手不及,通过看似有理的鼓动令人们在不假思索之间接受宣传者索要传播的思想。海报作为直接与大众互动、交流的艺术形式,以最快、最便捷、最廉价的特点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2.图形简洁、色彩明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