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助剂开发及在减量增效中的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44.47 MB
- 文档页数:135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通过科学测定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采取合理的投放量和施用方式。
2. 使用高效肥料和农药:选择含养分丰富、溶解度高、利用率高的肥料和农药,提高施用的效果。
3. 配套施肥农药技术: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同地同肥同药施用,提高施用效果。
4. 轮作休耕技术: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休耕,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和养分损失。
5.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6.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度等措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
7. 精准施肥农药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如智能农机等设备进行精准的施肥农药,减少浪费和过量施用。
8. 秸秆还田技术:将割下的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物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9.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10. 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高效、绿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运用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之一,因此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这项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药减少与产量增加的良好效果。
下面将从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实施策略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的应用效果1.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农药施用模式存在着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等问题,而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 提高农产品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更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3. 降低生产成本:农药的使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支出,然而过量施用农药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而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增加产量:通过科学的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
合理的施药量和施药时机能够更好地保护水稻作物,减少病虫害的损失,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农药减量与产量增加的良好效果。
二、技术的实施策略1. 科学施药:科学施药是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关键。
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和施药量,避免过量施用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比较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通过引进天敌、天敌培育和微生物制剂等手段,可有效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实现农药减量增产的目标。
3. 农药选择性使用: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中,应该选择对目标害虫有较好杀灭效果的农药,并且尽量选择对非目标生物影响小的农药。
我国农药生产应用现状及减量使用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药生产与应用不断增加,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据统计,农药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农民长期接触农药也会带来健康问题,如中毒、过敏等。
因此,减量使用农药已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减量使用农药不仅有益于保护环境、减少农药污染,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科学施药、合理使用农药,可减轻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的压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农药减量使用也能够降低农民接触农药所带来的危害。
此外,减量使用农药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农产品残留物,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对消费者的健康也有很大的保障作用。
为了实现农药减量使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减量使用农药的意识。
其次,应加强农药生产和应用的管理,严格执行农药注册制度,规范农药使用。
此外,应加强对农药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农药应用策略。
总之,减量使用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将有助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 -。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手段,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减量、增效和实施。
一、减量(1)选用抗病虫害高效品种选用抗病虫害高效品种是降低农药使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高效品种能够抵御病虫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了使用农药的需求。
(2)实施生态控制生态控制通过调节农田生态环境,保持天敌的数量,以达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污染。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通过施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使植物生长旺盛,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同时也减少农药的施用。
二、增效(1)精准喷施精准喷施是指针对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发生情况等信息,科学合理地选择喷药方法,并正确选择药剂、浓度和药量等喷药参数,以达到最优喷灌效果,减少药物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2)喷药设备升级喷药设备的升级可以提高喷药的精度、稳定性和喷药效率,减少药物的流失,减少农药使用量。
(3)制定科学的药剂配比和用药规程制定科学的药剂配比和用药规程,能够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和效益,减少药剂的浪费和草率使用,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实施(1)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农村干部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促进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广泛应用。
(2)促进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促进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落实,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和法律监管等手段,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3)建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监督管理制度,对农药的使用情况、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农药使用效果进行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希望农民和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引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化肥品种和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和无效施肥。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石灰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3. 种植绿肥和轮作:利用绿肥植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使用。
4. 种植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虫、抗病、抗逆性能强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农艺措施:合理密植、间隙覆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有益生物的引种和培育,控制害虫和病菌,减少农药使用。
7. 精准施药:通过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精准控制农
药的喷洒量和喷洒范围,减少农药的浪费和污染。
8.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渠道、调整水位,改善排灌条件,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
这些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路径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一、减药增效原则一是减量增效。
农药减量使用,要保证农作物产量不减,种植效益增加。
二是绿色发展。
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步增长。
三是因地制宜。
根据区域所在、作物布局、生产水平等条件,选择相应的减药技术与模式,进行分阶段、分区域、分作物控减药;四是综合施策。
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科学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减量增效技术路径(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强化病虫监测,做好田间监测和调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布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及时科学防治。
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施药量。
(二)推广高效植保机械。
更新药械,推广高效植保机械。
实用高性能喷药机,普通喷药机配备智能喷雾控制系统,更换标准喷头及喷头体,可以实现喷药误差在5%以内。
减少喷药时跑、冒、滴、漏现象,解决施药平台落后造成的农药浪费和药害问题,提高农药利用率。
(三)推进标准化作业。
一是喷药机械作业前进行标准化调试,这是保证药效、降低药量的重要保证。
二是喷药机械作业时要标准,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施药,做到喷药均匀,不漏喷、不重喷,用量准确。
茎叶处理喷施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时,如遇气温小于15℃时应停喷;如遇长期干旱、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或气温大于27℃时应停喷,如不停喷必须要采取辅助措施。
三是飞机航化作业要按照航化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四)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农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农田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积极开展减量增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决定在2024年启动一个名为“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的专项行动。
本次行动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化肥和农药的减量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推广耕作制度改革和耕地质量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病虫能力,降低农药用量。
要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品种多轮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确定合适的作物轮作方式,合理配置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农药的需求。
鼓励发展有机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安全性。
要强化监管和执法,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建立完善的农药登记制度和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农药合理使用,避免超量施用和滥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还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是一项迫切需要的行动,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2020年第4期(上)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多变、复种指数的提高、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有害生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时间的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用药品种及用药量不当、包装废弃物乱扔乱放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农药利用率不高、残留超标、土壤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要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农药减量增效的战略性意义(一)保障人畜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生物的发生蔓延,但超过一定剂量或用药不当时,就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
(二)治理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农药利用率为50%~60%,我国仅为38%,有效利用率低,大部分农药蒸发、飘移、下渗流失到土壤和水体中,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综合治理病虫草害,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命脉,农作物在一定时间内会受到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所以需要依靠农药进行综合治理。
但如何用最少的药剂发挥最大的效益,减少或降低对其他生物或环境的危害,需要一整套植物保护体系、农药监管体系来推进农药生产发展。
(四)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对化学农药的过分依赖,提高了大量农作物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使得农药防治效果下降,导致用药量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有效地减少用量和次数,对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统筹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
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实施方案一、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的意义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是根据农业生产对农药的需求,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等综合手段,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减少农产品残留问题,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的实施原则1.科学技术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注重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创新,优先采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农药,并着力开发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
2.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手段措施,综合管理,搞好农田环境整治,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疏减农药区、飞粉采搞技术,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农药减量增效研究和示范。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农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方案和政策措施。
4.科普意识:加大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其对农药减量增效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用药观念,提高农业生产的节约、高效水平。
5.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和企业采取科学技术手段,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1.推广绿色农药:通过加大对绿色农药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农药,并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农药剂量更低效果更好的绿色农药,使其替代传统农药。
2.优化农药施用方式:农药的施用方式决定了农药的使用效果,正确的施用方式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提高农药的作用效果。
应该根据农田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制订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采用科学精准喷施等技术手段,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3.加强农药管理:建立健全的农药销售、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农药使用监测系统,加强农药使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选择农药,正确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滥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