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2021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

1.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3.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对行星和矮行星分别下了定义,这也是矮行星这个名词首次正式出现。行星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天体:①围绕太阳运行;②质量足够大,形状近乎球形;③其轨道附近区域清空。矮行星则是满足条件①②且不属于卫星的天体。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条件③,所以从行星中除名,降格为矮行星。只满足条件①的天体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4.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5.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6.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固态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气态星球。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木星的卫星最多。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7.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天王星是用工具观察发现的。海王星是天文学家从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然后利用数学计算发现的。

第12课观察星空

1.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如猎户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2.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一年四季,勺子的形状不变,勺口的方向会发生偏转。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3.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银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

河系中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极其普通的一颗恒星。银河系要利用望远镜才能观察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就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第13课冲出地球

1.起初,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几百年来,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2.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能接收到宇宙深空的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能看到距地球130多亿光年的原始星系。“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正式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为FAST,它是利用中国贵州南部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造的。

3.我国明朝的万户是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进行飞天的人。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万户大胆设想、勇于尝试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褒扬的。科学探索充满艰险和挑战,没有前人的探索,就没有今天的科技发展基础。

4.冲出地球的主要困难是使物体获得足够大的速度,目前是靠多级火箭实现的。火箭需要携带足够的推进剂,火箭在大气层内高速上升时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都对火箭的选材、设计、制造等提出了挑战。

5.炮弹速度越快,飞行距离越远。假如速度达到7.9千米/秒,

炮弹就会绕地球飞行。这里的7.9千米/秒即第一宇宙速度,是使地球表面的物体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入轨速度。当物体速度低于第一宇宙速度时,最终将被地球引力拉回地面。

第14课探索宇宙

1.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起,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

2.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和飞机特征的航天器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3.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卡西尼号对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4.中国航天之旅的三件大事:

(1)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

方红”1号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

(2)“天宫”1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3)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这三个事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重要标志,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建设航天强国的美好梦想。

5.嫦娥工程:嫦娥1号发射升空后,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16小时轨道,运行到近地点时,发动机点火增加推力,使嫦娥1号先后变轨进入24小时和48小时轨道运行;当再次运行到近地点时,主发动机打开,嫦娥1号速度增加到10.9千米/秒,嫦娥1号变换轨道,飞向月球;当其靠近月球时,进行制动减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2小时轨道,以后逐渐制动减速,进入3.5小时轨道,第三次制动减速后,进入127分钟环月圆轨道。

6.世界航天史上的悲剧事件: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加加林的牺牲和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

7.已有两个空间探测器正在飞离太阳系,其中一个载着人类的照片和地图。这是先驱者镀金铝板刻蚀图案,其要素包括:(1)左上表示氢原子内自旋跃迁图像。(2)左边中间放射状图形表示14颗脉冲星及银河系中心相对于太阳(位于中心)的位置。(3)下面表示太阳系,最左侧是太阳,向右是各大行星,先驱者探测器从第三颗行星——地球飞出。(4)右边表示先驱者探测器轮廓及地球男女素描,

男性的右手姿势是在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问好。图案表明了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登月之旅 1、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撞击说) 这是地球上的由流星撞击而成的陨石坑,月球上的陨石坑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3、实验名称:环形山的形成。 (一)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 问题: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时,撞 击坑有什么变化? 假设:从较低的地方往下扔石子的时候,形成的撞击坑 较浅,从较高的地方往下扔石子时,形成的撞击坑较深。 实验设计: 1、准备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子,沙子、盘

子 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3、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略 结论:从不同高处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时,高度越高,撞击坑越深,反之越浅。(即:流星、陨石的撞击速度 越快,撞击坑越深) (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问题: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撞 击坑有什么变化? 假设:从相同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撞击坑的大 小不同。 实验设计: 1、准备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子,沙子、盘子 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3、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略 结论: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石 子大的撞击坑大,石子小的撞击坑小。(即:撞击坑的 大小与流星陨石的大小有关) (以下为课本上的方法) 实验名称:环形山的形成。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1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登月之旅 1、我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以月饼起义等。 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4、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行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6、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 7、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8、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 9、如果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去月球旅行,要做好以下准备: (1)要准备好宇航服,因为月球上温差很大; (2)要准备好氧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3)要准备好水和食物,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动植物; (4)要准备好对讲系统设备,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太阳系大家族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4、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一半球就是(冬季)。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3(2021新版)

14.探索宇宙 【教学内容】 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活动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三,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活动四,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好契机。此外拓展介绍了人类向太空发送地球信息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 【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的特征和用途。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航天失事资料,认识到探索宇宙的巨大风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 [难点]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各类航天器的视频、图片资料。 [学生]我国航天事业成就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航天器 1.出示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你们认识他吗?这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是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前艇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三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三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 2.从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到现在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他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几种航天器。 3.出示课本44页几种航天器图片 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卡西尼号对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了解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登陆器等航天器。人类正是利用这些航天器才实现了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梦想。 (二)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 1.教师引导: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科学家、航天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出示课本45页东方红1号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我国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有关知识。 教师讲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人们聆听着来自宇宙的那首《东方红》歌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可是那个时候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经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1999年中国第1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3.出示神舟1号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神舟1号:神舟1号于1999年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并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实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探索宇宙》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探索宇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的第四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四年级下册《地球、月球与太阳》以及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的通过二四五三个年段相关单元以及本单元前三节《太阳系大家族》《观察星座》《冲出地球》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基本特征,以及人类为探索宇宙、认识宇宙中的现象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了解了太阳、月球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学习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概念及它们的运动规律,以及探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以及地球运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享成果、建立学习共同体,从而突破信息量大、枯燥的学习苦难。六年级学生经过一至五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拟实验能力,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原理后自己动手模仿整个实验过程,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作配合等实验习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操作。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

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小学生对探索宇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一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对杳阅资料具备一定能力,对宇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实验操作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并探究太阳、月球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学习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概念及它们的运动规律,以及探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以及地球运动对动植物的影响。因此宇宙中存在的现象对学生来讲已较为熟悉。本课则带领学生重点关注航天器的类型和作用,以及世界航天史上重大事件、中国航天探索的历程和"嫦娥工程"中飞行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人类为探索宇宙所做出的努力。但学生对大部分航天器还很陌生,更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并且本课的信息量特别大。因此,本课需要在课前帮助学生建立起搜集信息、和交流汇报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一,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了解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在介绍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顺势拓展介绍了人类向太空发送地球信息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活动二,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进—步激发学生对我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活动三,在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试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活动四,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问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4探索宇宙-附知识点梳理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东关小学王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2021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 1.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3.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对行星和矮行星分别下了定义,这也是矮行星这个名词首次正式出现。行星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天体:①围绕太阳运行;②质量足够大,形状近乎球形;③其轨道附近区域清空。矮行星则是满足条件①②且不属于卫星的天体。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条件③,所以从行星中除名,降格为矮行星。只满足条件①的天体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4.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5.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6.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固态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气态星球。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木星的卫星最多。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7.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天王星是用工具观察发现的。海王星是天文学家从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然后利用数学计算发现的。 第12课观察星空 1.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如猎户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2.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一年四季,勺子的形状不变,勺口的方向会发生偏转。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3.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银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案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1.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8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通过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最小,木星最大,从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地球排第四。 3.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知道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其次是金星,地球排第三,海王星离太阳最远。 4.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知道地球、金星、水星、火星是固态星球,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气态星球。 5.了解八大行星的发现时间以及发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系的概况,探究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组成、发现等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 探究太阳系的概况,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体积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星球组成、星球的发现等一些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 比较八大行星大小的活动材料:圆规、彩纸、剪刀、尺子等。 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活动材料:红色气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大小不同的球9个、卷尺、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5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是一张宇宙的图片。 2.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小诗: 在地球面前, 月球很渺小。

在太阳面前, 地球很渺小。 在宇宙面前, 太阳很渺小。 …… 浩瀚深邃的宇宙, 究竟有多少奥秘? 它等待着 探索者的足迹! 3.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宇宙中的哪些物体?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预设: 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月球、地球、太阳、宇宙等物体。展现了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和憧憬。 4.教师引导: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千百年来,人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怎样的发现?又有怎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5.这一课,我们先来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6.板书课题:11.太阳系大家族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1.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全班交流太阳系的概况,预设: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有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探索宇宙质量测试卷(二)附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质量测试卷(二) 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人是()。 A.摩西斯卡夫特B.伽利略C.弗莱明 2.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月球上,两个人互相讲话听不见 B.地球上重40牛顿的物体,月球上也是40牛顿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3.炮弹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远。假如速度达到()千米/秒,炮就会绕地球飞行。 A.7.9B.11.2C.16.7 4.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天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B.四颗行星都是类地行星 C.四颗行星中木星离太阳最远 5.冬夜,仰望星空会看到很多闪亮的星星,尤其下图中的星座 特别显眼。它是()。 A.天鹅座 B.飞马座 C.猎户座 6.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B.C. 7.人类使用望远镜、运载火箭、各种航天器去探索宇宙,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人是()。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B.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C.法国科学家卡蒂娅·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 8.下图是小明在野外观察到的一部分星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面的七颗星是北斗七星,是小熊座的主要标志 B.图中b是北极星,能够帮助我们指引方向 C.图上这些星都是非常亮的,我们很容易在天空中找到它们 9.“揽星九天”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标识,今年5月15日“天问一 号”着陆器带着“祝融号”巡视器(任务车)着陆于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第4近的一颗橘红色星球,这颗行星是()。 A.金星B.火星C.水星 10.下图所示的星座是()。 A.天鹅座B.大熊座C.猎户座 11.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望远镜是()。 A.“中国天眼”B.哈勃空间望远镜C.伽利略望远镜12.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复习试卷(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苏教版(2017)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A.托勒密B.伽利略C.开普勒D.哥白尼 2.小熊座()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A.头部B.腰部C.尾部D.背部 3.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土星B.木星C.水星D.地球 4.下列属于类木行星的是()。 A.水星B.地球C.土星D.火星 5.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 A.杨利伟B.费俊龙C.翟志刚 6.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1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A.天宫1号B.风云1号C.东方红1号 7.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地球B.土星C.木星 8.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 A.嫦娥1号B.东方红1号C.天宫1号D.长征1号 二、判断题 9.火星漫游车属于空间探测器的一种。(______) 10.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一颗恒星。(______) 11.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太空没有氧气。(______) 1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______) 13.首先发现天王星的是法国人勒威耶。(______) 14.银河系中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______) 15.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______) 16.土星周围的卫星数量最多。(______)三、填空题 17.1957年,_________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8.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________。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_______、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__________。 19.为了方便交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全天划分成_____个星座,如猎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20.银河系中有超过___________颗恒星。 21.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发射升空,传回了《东方红》乐曲。 22.因为________物体都会落地。 23.“_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4._______和_______就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四、连线题 25.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与它们的特点相连。 地球运行速度最快 水星夜空中最亮 金星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火星体积和质量最大 木星有美丽的光环 土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 天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海王星适合生命生存 五、简答题 26.通过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在下图中画一画。 六、综合题 27.八大行星的发现途径不同,试回答。

4.4探索宇宙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021年)(1)

4.4 探索宇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和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探索历史; 2.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3.了解人类历史上探索太空的主要英雄; 4.知道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和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有许多奥秘正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飞向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材料,并有选择的展示有关图片。 3.讨论: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经历。那么,你认为探索太空有哪些困难呢?(学生发表意见) 4.小结:人类探索太空困难重重,但人们还是不畏艰辛和风险,无论什么困难都永远挡不住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 二、认识不断创新的观测技术 1.谈话:太空离我们如此遥远,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后来,望远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观测太空的能力。那么,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是怎样不断发展的呢? 2.多媒体展示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射点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有关知识以及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有

关情况。 3.小结:随着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创新,现在,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三、认识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探个究竟。那么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时什么呢?(无法脱离地球的束缚) 对!只有当航天器的速度达到每秒7.9千米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现在,冲出地球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那人们是怎样摆脱地球的束缚的呢?(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 2.介绍中国古代的火箭模型、美国的第一代火箭和中国的长征火箭,具体介绍逐级加速火箭的发射原理。 四、认识各种航天器 1.讲述:刚才我们认识了运载火箭,如今,各种航天器已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人类的足迹正走向宇宙的深处。 2.多媒体展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 3.提问: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航天器呢?我们的航天事业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4.组织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和资料。 五、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1.谈话:如今,人类探索太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介绍。 3.多媒体补充:宇航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 4.讨论:探索宇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是否值得?(学生发表意见) 5.教师小结。 4 探索宇宙 望远镜 运载火箭 航天器

2021年秋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 8.消失的恐龙 1.人们凭借恐龙的化石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凭借人类祖先的化石复原出了人类的祖先的模样。 2.1677年,一名英国牧师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腿骨化石。这块化石后来被称为“巨人的遗骨”。 3.1823年,恐龙化石再度被发现,并辗转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的手上,巴克兰对这块化石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有关巨齿龙的论文。 4.巨齿龙是第1个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 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称为古生物学家。 5.古生物学家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步骤: ①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②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③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④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6.学生活动手册 把各种恐龙与其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连线。 你还知道哪种恐龙和与它相对应的化石的样子?分别画在方框里。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大自然中的化石,举例: 2.恐龙化石、蕨类植物化石、脚印化石、小昆虫化石、三叶虫化石、蜻蜓化石、羽毛化石等。 3.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生物的有机质被分解,遗体、遗物的坚硬部分和痕迹被沉积物包裹,并被矿物化。 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来。 4.仔细观察下面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图片,猜一猜哪种是食肉恐龙,哪种是食草恐龙? 左边的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这是食草恐龙的头骨化石。右边的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这是食肉恐龙的头骨化石。 5.仔细观察恐龙蛋化石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恐龙蛋圆圆的。恐龙蛋是一窝一窝的。 恐龙蛋里有恐龙胚胎。小恐龙出壳与小鸡出壳很像。 6.观察两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图片,判断哪种是二足行走恐龙,哪种是四足行走恐龙。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中问题解答》(2021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中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蜡烛的变化 1.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P2) [答]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始终是蜡这种物质。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P3) [答]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另一只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3.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P3) [答]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4.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P3) [答]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纸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5.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P4) [答]盐溶解于水: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水变成钢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火柴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第2课铁钉生锈 1.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的。(P5) [答]铁锈是红褐色的,非常松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你还见过哪些生锈的铁制品?(P5) [答]生锈铁制品随处可见,如铁锅、铁锹、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 3.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P6) [答]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因为铁是灰色的、有光泽,很硬,能被磁铁吸引,能传热……而铁锈是红褐色的、没有光泽,很松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资料卡片: 载人飞船完全依靠火箭助推升空,完成任务后经过减速,沿弹道式轨迹穿过大气层软着陆后就不能再使用了。 航天飞机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和上升后,返回时能像飞机那样下滑和着陆在跑道上,并可以重复使用。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 2、第2组:空间探测器 资料卡片: 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 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卡西尼号对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 3、第3组:登陆器 资料卡片: “好奇”号火星漫游车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漫游车,是迄今为止研究火星表面最大和装有最先进仪器的火星漫游车,也是人类发射升空并且即将登陆火星上面的最大的遥控探测设备。它的大小差不多与一辆汽车相当,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作为主要驱动的火星漫游车。阅读卡片 阅读教材,连线 阅读卡片 阅读教材,连线 阅读卡片

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设计质量140千克,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摄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月球车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 二、中国航天之旅 1、你知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过哪些成就吗? 明确: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销毁。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查阅人类探索太空史,了解中国航天之旅,完成下表。 三、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绕”是指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阅读,回答 查阅,完成活 动手册 阅读 了解中国航天事 业发展历程,感 受我国航天事业 取得的伟大成 就。 了解嫦娥工程飞 行器的工作原 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大单元作业设计 (精品案例17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大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1. 课标要求

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与方式。 认识各类航天器,了解逐级火箭是如何摆脱 地球引力的。 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活动。 能依据生命存在条件推测可能有生命的星 球。 了解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2 . 教 材 分 析 (1)知识框架 登月之旅 太阳系大家族 看星座 探索宇宙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体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变化,了解对地球产生重要影响的两颗 星体的秘密;通过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加深对星体运行模式的了解,并在探究过程中 锻炼学生长期坚持的毅力;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智慧中 蕴含的巨大创造力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本单元通过相关内容的展示,引领学生 进入宇宙这座神圣的殿堂,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让学生在欣赏宇宙奇幻美景的同 时,去感受宇宙的博大与神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疑问,和教师一起揭开宇宙神秘的 面纱。 3 . 学 情 分 析 基础知识:在二年级的《天空中的星体》单元、四年级的《地球、月球与太阳》 及五年级的《白天与黑夜》单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天文知识。 能力水平: 随着年龄的的增加, 六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宏观宇宙 产生兴趣,但在全面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 生活经验: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学生对天文知识已经 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基础,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对天体间区别的认识较为模糊 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 探索宇宙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没有产生新物质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4.(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5.把铁和空气、水隔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 6.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7.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种新物质是(铁锈)。 8.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等。 9.工厂汽水中的气体,通过(加大压力)和(降温)的方法把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解在配有适量糖、柠檬酸、香料等的水里。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12.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饱和水溶液。 13.自制汽水中的气体是(柠檬酸(或醋酸等))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14.汽水中含有(咖啡因)、(食用色素),经常饮用会危害健康。 15.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6.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 17.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 18.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成分。(氮气)占空气成分最大。 19.二氧化碳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20.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的科学家是(化学家) 二、简单题。 1.分别写3组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答:没产生新物质:盐溶解于水、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爆米花等 产生新物质:烟花绽放、火柴燃烧、石灰石遇盐酸、苹果腐烂、白糖烧焦等。 2.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 答: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纸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3.点燃蜡烛,实验说明燃烧后的现象? 答:①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 ②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出现。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白瓷碗的底部会被熏黑了,用手抹一

新教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新教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一、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从古到今,人类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一直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宇宙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都离不开宇宙学的研究。现在,人类已经能够漫步太空、翱翔天宇、登临月球、访问火星,人类的飞天梦想逐步变成了现实。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等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表明了人类生活与宇宙空间开发关系日益密切。 对于儿童来说,浩瀚的宇宙具有无穷的魅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纠正宇宙是虚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从宏观视角和系统层面来认识宇宙的结构。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到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天体,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将逐步深入和丰富。 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的永恒话题,选择这个话题作为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简便易行的活动,如观察星体、建立星座、建构太阳系模型等,可以满足学生对神秘宇宙的基本认知需求,发展模型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此外,从人类冲出地球付出的代价,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通过认识各类航天器,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未知领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3.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物质在变化》 1.1《蜡烛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2.水结冰没有产生(新物质)。 1.2《铁钉生锈》 1.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2.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铁锈是(暗红)色。3.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4.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塘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放干燥剂)等。 1.3《制作汽水》 1.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音盼(热量)。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气泡是(二氧化碳)。3.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 1.4《化学家的研究》 1.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使点燃的蜡烛熄灭。3.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4.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78 ) %,(氧气)的含量次之,约占(21 ) %,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2.1《生物的遗传》 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动物有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