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1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1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登月之旅

1、我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以月饼起义等。

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4、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行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6、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

7、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8、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

9、如果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去月球旅行,要做好以下准备:

(1)要准备好宇航服,因为月球上温差很大;

(2)要准备好氧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3)要准备好水和食物,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动植物;

(4)要准备好对讲系统设备,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太阳系大家族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4、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一半球就是(冬季)。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6、太阳表面的温度最高达5500℃,中心温度达1500万℃。

7、(水星)离太阳最近,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它没有卫星。

8、(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个,是太阳系中自转速度最快的一个。

9、(金星)的反照率在所有行星中名列第一,除了太阳和月亮,天空中最亮的天体就是金星。

10、土星最让人着迷的是美丽的土星环。

3、看星座

1、像太阳那样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称它是(恒星)。

2、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每一个星座中的(恒星)可连成不同的图形,古代人发挥想象,常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为星座命名。

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4、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运转,指东是春季;斗柄指北是夏季;斗柄指西是秋季;斗柄指南是冬季。

5、北斗七星勺口的两颗星向勺口方向延长线的(5倍)距离的位置是(北极星)。

6、银河从东北向西南划开整个天空,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太阳是其中的一颗。在太空中俯视银河,看到的银河像一个(漩涡)。

7、(牛郎星)是(天鹰座)的心脏。

8、(织女星)是(天琴座)中的主星。

4、探索宇宙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亲手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2、(空间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到更远、更清晰的宇宙现象。

3、观察宇宙看得最远的天文望远镜是(哈勃望远镜)。

4、(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它揭示了(光学望远镜)无法揭示的令热迷惑的天文现象。

5、1926年美国人(戈达德)制造了第一枚现代火箭。

6、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7、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

8、(“先驱者10号”)1972年升空,1983年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2003年7月22日人们接收到他的最后一次信号。

9、我国明朝人(万户)因用火箭试验飞行失败而牺牲,这是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月球上有以作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他。

10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站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

的是(杨利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11、美国(哥伦比亚号)飞机爆炸遇难的太空英雄有7位,其中有2位是女性。

12、简述“长征2号”运载火箭的工作步骤?

答:第一级提供强大推力,脱离后坠落到地面;第二级脱离后坠入大气层;第三级点火,登月舱继续进入月球轨道。

13、人类至今都研发出了哪些航天器?

答:人类至今研制出的航天器有: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行星探测器,科学试验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运载火箭。

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由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极易吸收太阳的热量,并阻止它散发到宇宙中去,所以它的表面温度比水星的高。

2、目前已有两种太空探测器(麦哲伦号)和(漫游者号)飞出我们的太阳系去探索太空了。

3、(麦哲伦号)拍摄到了(金星)表面部分的(山脉和峡谷);(漫游者号)是用来勘测(火星表面)和(火星上的岩石)的。

4、有科学家认为,火星表面的岩石是几十亿年前的(洪水)留下的;一些科学家认为,从火星上的一块岩石中发现的(菌状体)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生物。

5、(火星)是最像地球的行星,白天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和轻微的霜冻,但比地球上冷得多。

6、为了要寻找生命的迹象,登录器上的生物实验仪器要对火星上的(空气和土壤)进行检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全部教案(共5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制定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全部教案(共5份) 学校: 姓名: 日期:

1.登月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4.能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会设计完成环形山的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槽、沙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子、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你们知道这幅图画的是谁么?他在干什么? 生: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 2.师:阿姆斯特朗真的仅仅是登陆月球么?有没有进行其他的探索呢? 3.师:播放视频。 生:欣赏视频。 4.师:虽然电影中的设想是虚构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月球的背面很有可能存在一艘500米高7000长的巨型宇宙飞船。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月球上的外星人”之类的书籍。 5.师:那么月球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让我们一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 (板书:登月之旅) 二、体会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1.学生阅读“人类探月史”的材料 2.师:欢迎乘坐“和爱号”火箭,你们准备好去月球探索一番了么? 生:准备好了!(师:出发) 3.师:伴随着一声巨响,我们离开了可爱的蓝色星球,现在距离我们到达月球还有一段时间,

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人类的探月史吧! 4.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人类探月史”。思考材料中的问题。 5.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6.师:阅读完的同学,和组内同学分享你的想法! 7.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探月史。 8.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人类的探月过程是十分曲折艰难的,它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生发言、师总结:神话幻想阶段、万户飞天阶段、望远镜阶段、登月成功阶段……(板书)三、登陆月球 1.观察月球表面提出问题。 2.师:以上就是人类的探月史。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想要了解月球,就必须自己亲自去看看!走!我们下火箭! 3.师:天呐!为什么月球和我们书上说的一点也不一样?!它是什么样的? 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坑! 4.师:科学上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5.师: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多都是近似圆形的(强调)?环形山为什么有大有小? 6.实验探究环形山的形成以及为什么环形山都是近似圆形的 7.师:我们来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针对第一个你们的猜想是? 生:可能是陨石撞击的、可能是火山爆发的…… 8.师:开始科学家和我们的同学一样,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直到看见地球上的陨石坑,对比起来,发现地球上的陨石坑和环形山非常的相似,于是科学家做出大胆的假设: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9.师:你们想亲手做环形山么?你需要什么材料? 生:石头、沙子。 10.师:什么形状的石头? 生:圆形的。 11.师:宇宙中的陨石只有圆形的么? 生:不可能! 12.师:如果用不那么圆的石头来扔,你觉得环形山可能是什么形状的?请观察你们小组石头,把你们的猜想画在实验纸上! 13.师:一会我们就在沙盘中试一试,把真实的环形山的形状也画下来!实验过程中,注意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1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登月之旅 1、我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以月饼起义等。 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4、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行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6、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 7、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8、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 9、如果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去月球旅行,要做好以下准备: (1)要准备好宇航服,因为月球上温差很大; (2)要准备好氧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3)要准备好水和食物,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动植物; (4)要准备好对讲系统设备,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太阳系大家族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4、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一半球就是(冬季)。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4探索宇宙-附知识点梳理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东关小学王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2021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第4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梳理 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 1.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3.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对行星和矮行星分别下了定义,这也是矮行星这个名词首次正式出现。行星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天体:①围绕太阳运行;②质量足够大,形状近乎球形;③其轨道附近区域清空。矮行星则是满足条件①②且不属于卫星的天体。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条件③,所以从行星中除名,降格为矮行星。只满足条件①的天体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4.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5.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6.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固态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气态星球。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木星的卫星最多。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7.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天王星是用工具观察发现的。海王星是天文学家从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然后利用数学计算发现的。 第12课观察星空 1.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如猎户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2.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一年四季,勺子的形状不变,勺口的方向会发生偏转。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3.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银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 宇宙》优质教案 一、单元设计意图 从古到今,人类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一直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宇宙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都离不开宇宙学的研究。现在,人类已经能够漫步太空、翱翔天宇、登临月球、访问火星,人类的飞天梦想逐步变成了现实。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等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表明了人类生活与宇宙空间开发关系日益密切。 对于儿童来说,浩瀚的宇宙具有无穷的魅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纠正宇宙是虚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从宏观视角和系统层面来认识宇宙的结构。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到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天体,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将逐步深人和丰富。 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的永恒话题,选择这个话题作为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简便易行的活动,如观察星体、建立星座、建构太阳系模型等,可以满足学生对神秘宇宙的基本认知需求,发展模型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此外,从人类冲出地球付出的代价,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通过认识各类航天器,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未知领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二、单元教案 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科学探究: 1.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2.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儿童来说,浩瀚的宇宙具有无穷的魅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纠正宇宙是虛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从宏观视角和系统层面来认识宇宙的结构。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到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天体,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将逐步深人和丰富。 四、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活动探究法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大小的球体各1个(弹子球、网球、棒球、高尔夫球、沙滩球、瑜伽球、篮球、足球,也可用差不多大小的其他球体代替)、卷尺。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直尺、圆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登月之旅 1、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撞击说) 这是地球上的由流星撞击而成的陨石坑,月球上的陨石坑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3、实验名称:环形山的形成。 (一)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 问题: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时,撞 击坑有什么变化? 假设:从较低的地方往下扔石子的时候,形成的撞击坑 较浅,从较高的地方往下扔石子时,形成的撞击坑较深。 实验设计: 1、准备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子,沙子、盘

子 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3、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略 结论:从不同高处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时,高度越高,撞击坑越深,反之越浅。(即:流星、陨石的撞击速度 越快,撞击坑越深) (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问题: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撞 击坑有什么变化? 假设:从相同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撞击坑的大 小不同。 实验设计: 1、准备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子,沙子、盘子 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3、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略 结论: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石 子大的撞击坑大,石子小的撞击坑小。(即:撞击坑的 大小与流星陨石的大小有关) (以下为课本上的方法) 实验名称:环形山的形成。

4.4探索宇宙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021年)(1)

4.4 探索宇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和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探索历史; 2.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3.了解人类历史上探索太空的主要英雄; 4.知道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和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有许多奥秘正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飞向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材料,并有选择的展示有关图片。 3.讨论: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经历。那么,你认为探索太空有哪些困难呢?(学生发表意见) 4.小结:人类探索太空困难重重,但人们还是不畏艰辛和风险,无论什么困难都永远挡不住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 二、认识不断创新的观测技术 1.谈话:太空离我们如此遥远,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后来,望远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观测太空的能力。那么,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是怎样不断发展的呢? 2.多媒体展示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射点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有关知识以及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有

关情况。 3.小结:随着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创新,现在,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三、认识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探个究竟。那么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时什么呢?(无法脱离地球的束缚) 对!只有当航天器的速度达到每秒7.9千米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现在,冲出地球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那人们是怎样摆脱地球的束缚的呢?(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 2.介绍中国古代的火箭模型、美国的第一代火箭和中国的长征火箭,具体介绍逐级加速火箭的发射原理。 四、认识各种航天器 1.讲述:刚才我们认识了运载火箭,如今,各种航天器已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人类的足迹正走向宇宙的深处。 2.多媒体展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 3.提问: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航天器呢?我们的航天事业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4.组织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和资料。 五、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1.谈话:如今,人类探索太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介绍。 3.多媒体补充:宇航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 4.讨论:探索宇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是否值得?(学生发表意见) 5.教师小结。 4 探索宇宙 望远镜 运载火箭 航天器

2021年秋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 8.消失的恐龙 1.人们凭借恐龙的化石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凭借人类祖先的化石复原出了人类的祖先的模样。 2.1677年,一名英国牧师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腿骨化石。这块化石后来被称为“巨人的遗骨”。 3.1823年,恐龙化石再度被发现,并辗转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的手上,巴克兰对这块化石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有关巨齿龙的论文。 4.巨齿龙是第1个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 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称为古生物学家。 5.古生物学家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步骤: ①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②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③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④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6.学生活动手册 把各种恐龙与其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连线。 你还知道哪种恐龙和与它相对应的化石的样子?分别画在方框里。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大自然中的化石,举例: 2.恐龙化石、蕨类植物化石、脚印化石、小昆虫化石、三叶虫化石、蜻蜓化石、羽毛化石等。 3.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生物的有机质被分解,遗体、遗物的坚硬部分和痕迹被沉积物包裹,并被矿物化。 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来。 4.仔细观察下面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图片,猜一猜哪种是食肉恐龙,哪种是食草恐龙? 左边的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这是食草恐龙的头骨化石。右边的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这是食肉恐龙的头骨化石。 5.仔细观察恐龙蛋化石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恐龙蛋圆圆的。恐龙蛋是一窝一窝的。 恐龙蛋里有恐龙胚胎。小恐龙出壳与小鸡出壳很像。 6.观察两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图片,判断哪种是二足行走恐龙,哪种是四足行走恐龙。

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知识点练习第五十篇.doc

最新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练习第五十篇第1题【单选题】 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杨利伟 D、费俊龙、聂海胜 【答案】: C 【解析】: 【解答】中国第一EaaA^: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2003年10月15 ~ 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叭飞行了14圈.故选C.【分析】本题考査我国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 第2题【单选题】 没有行星的卫星是()。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答案】: A 【解析】: [解答]水星是一颗没有行星的卫星,故选A.[分析]本题考査没有行星的卫星” 第3题【单选题】 人类使用望远镜、运载火箭、各种航天器去探索宇宙,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人是() A、法国科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 B、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D、英国科学家胡克

【解析】: [解答】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亲手制作了世界上第TS天文望远镜”故选C” [分析】本题考童第V天文里远镜的制作”第4题【单选题】 与地球相似的行星是() A、木星 B、金星 C、火星 【答案】: C 【解析】: [解答]站在火星上你会感觉它与地球上有些相似.但要比地球上冷得多.故选C.[分析】本题考童与地球相似的星球”第5题【单选题】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上亮晶晶的小星星其实都是炽热、巨大的发光气体球,也就是恒星。 B、星座是人为地把星空里的恒星划分区域,并发挥想象,为其命名。 C、北斗七星组成了小熊星座,北极星在大熊座的勺柄上。 D、银河,又称"天河",它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在太空俯视银河,它就像 个漩涡。 【答案】: C 【解析】: 【解答】七星是大能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能星座中最秃的恒星.故选C.【分析】本题考童小能星座和大熊星座. 第6题【单选题】 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是()o A、水星 B、金星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 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 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 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 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15.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案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1.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8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通过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最小,木星最大,从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地球排第四。 3.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知道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其次是金星,地球排第三,海王星离太阳最远。 4.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知道地球、金星、水星、火星是固态星球,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气态星球。 5.了解八大行星的发现时间以及发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系的概况,探究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组成、发现等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 探究太阳系的概况,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体积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星球组成、星球的发现等一些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 比较八大行星大小的活动材料:圆规、彩纸、剪刀、尺子等。 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活动材料:红色气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大小不同的球9个、卷尺、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5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是一张宇宙的图片。 2.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小诗: 在地球面前, 月球很渺小。

在太阳面前, 地球很渺小。 在宇宙面前, 太阳很渺小。 …… 浩瀚深邃的宇宙, 究竟有多少奥秘? 它等待着 探索者的足迹! 3.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宇宙中的哪些物体?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预设: 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月球、地球、太阳、宇宙等物体。展现了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和憧憬。 4.教师引导: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千百年来,人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怎样的发现?又有怎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5.这一课,我们先来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6.板书课题:11.太阳系大家族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1.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全班交流太阳系的概况,预设: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有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苏教版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归纳

(新苏教版)《知识点归纳》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在变化》 1.1《蜡烛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水结冰没有产生(新物质)。 1.2《铁钉生锈》 1.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2.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铁锈是(暗红)色。 3.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4.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塘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放干燥剂)等。 1.3《制作汽水》 1.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音盼(热量)。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3.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 1.4《化学家的研究》 1.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3.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4.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78 ) %,(氧气)的含量次之,约占(21 ) %,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2.1《生物的遗传》 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3.动物亲代的相似点有(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 1 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 总总结期末复习 第1单元物质在变化 1.做一只蜡烛过程中,蜡块受热融化,冷却后凝固,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2.点燃蜡烛后,石蜡受热融化,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烟灰)等新物质。点燃一张纸,纸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炭黑)等新物质。 3.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和铁钉生锈。4.铁锈是(红褐色)的,疏松多孔,容易脱落。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5.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油;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放干燥剂等。 6.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8.黑色水彩笔点,浸水后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9.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10.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胶。(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11.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贝类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12.化学家发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含有(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1%)等多种气体。 第2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人类的许多特征与遗传相关。例如,肤色的遗传规则是“相乘后平均”,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是黑皮肤,孩子就不可能是白皮肤;父母有一方是双眼皮,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很大;子女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父母都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较大;通常男孩的声音遗传自父亲,女孩遗传自母亲。此外,血型、生育双胞胎、左利手,甚至睡姿等生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会被遗传,某些病症如色盲、心脏病等同样会被遗传。 3.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5.生物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6.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 7.生物因(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人工干预)等都可能产生变异。 8.采用添加(化学物质),或用(放射性物质照射)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科研人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4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4课 4.探索宇宙 学情分析: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及他们的研究成果 2.展示我国古代天象仪器以及对宇宙的认识。 3.讲解并演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探索宇宙,而且还可以利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各种航天器进入到宇宙空间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多媒体展示各种航天器) 4.介绍太空英雄以及我国航天大事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探测工具的发展。 3.认识各种航天器。 4.知道人类探索天空的英雄们。 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利用图片、影片、文字等来表述探索过程。 3.搜集人类航天大事件以及航天英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宇宙是不断发展的。 2.能体验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尊严。 4.培养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2.知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难点:1.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科学探索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等。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探索宇宙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梦想着能够征服太空,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有了更大的理想-——探索宇宙的奥秘,虽然梦想的实现是艰难的,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类探索兔子的历程(板书课题). 2.讨论:大家认为探索宇宙有哪些困难呢? 3.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主要成绩取决于先进的探测工具的出现。 二、引导学生认识人类观测、探索宇宙的过程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巩固辅导六十四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巩固辅导六十四 第1题【单选题】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上亮晶晶的小星星其实都是炽热、巨大的发光气体球,也就是恒星。 B、星座是人为地把星空里的恒星划分区域,并发挥想象,为其命名。 C、北斗七星组成了小熊星座,北极星在大熊座的勺柄上。 D、银河,又称“天河”,它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在太空俯视银河,它就像 个漩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两个人互相讲话却听不见 B、在月球上,种下的植物不能成活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近270℃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 A、金星 B、土星 C、木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 A、水星 B、金星 C、海王星 D、天王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构成的。

B、卫星 C、恒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人们把星空分成68个区域,称为星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地球是月球的卫星。( )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探索宇宙

4.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知道望远镜的发展史,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主要航天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教学难点】 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神话传说、望远镜、航天器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宇宙的知识,学习“探索宇宙”。(板书课题)关于宇宙你想知道什么? 2.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是怎样去探索宇宙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宇宙的图片。3.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你知道古代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盘古开天辟地。 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嫦娥偷药奔月。 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女娲炼石补天。

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夸父持杖逐日。 那是,人类只能站在地球上肉眼观察宇宙,并编传了一些神话传说。 (2)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就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 你知道哪些望远镜?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①天文望远镜②光学望远镜 ③射电望远镜④太空望远镜 (2)讲述: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你能介绍其他望远镜的特点吗? (3)介绍现代的望远镜:①天文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天文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②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③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他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介绍“光年”的含义:由于使用了望远镜,人们看到了远处的各种星体,发现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长度单位来计算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为星体之间的长度单位。光每秒钟走30万千米,一年走94608亿千米。) 3.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课件出示。

南京新苏教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全部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一、学习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解读活动,主要介绍什么是太阳系,强调太阳系不仅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还包括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大小各异的天体组合在一幅全景图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太阳系大家族的构成,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第二部分是建模活动,主要认识八大行星的大小特征和距离太阳的远近特征,学生通过数据解读和分析,学习搭建太阳系模型。第三部分是阅读活动,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八大行星的概况及部分行星的发现历程。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2.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3.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大小的球体各1个(弹子球、网球、棒球、高尔夫球、沙滩球、瑜伽球、篮球、足球,也可用差不多大小的其他球体代替)、卷尺。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1.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全班交流太阳系的概况,预设: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有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2.出示小行星带以及小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行星以及小行星带的知识。 3.出示木星以及他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星的有关知识。 预设: 木星的卫星众多,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有79颗卫星。 4.出示彗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彗星,初步了解彗星的一些知识。 预设: 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意图解析】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出示各种有关彗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彗星的外形特点。初步了解彗星的一些知识。 出示整个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特点以及概况。 (二)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 1.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在太阳系中,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那么这八颗行星大小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这些图片中的球体分别是哪一颗行星?他们的大小又是怎样的? 预设: 最大的那颗行星是木星。 周围有光环的是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 接下来是淡蓝色的天王星和深蓝色的海王星,再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地球,最后三个分别是金星、火星,最小的是水星。 3.如果我们把地球的直径换算成一厘米,按照这个比例,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的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