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卞阳阳;武子荃;顾运涛;姚江凌;曾德禄;彭磊

【摘要】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长期的骨感染,它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的形成为特征,一旦形成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其治疗周期长、愈合慢、易反复发作,且需多次手术治疗,其致残率、截肢率高,效果欠佳,是所有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多学科诊治及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手段亦日益增多,其中更多的是联合治疗,并趋于个体化,提高了治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和副损伤,本文就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8(029)022

【总页数】4页(P3226-3229)

【关键词】创伤;开放性;骨折;骨髓炎;治疗;新进展

【作者】卞阳阳;武子荃;顾运涛;姚江凌;曾德禄;彭磊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与创伤(灾难)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2

创伤后引起的慢性骨髓炎和其他感染疾病一样,是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但又与其他感染有所不同,一般普通感染有着很高的治愈率,而其治愈率较低,有些学者甚至认为骨髓炎不可治愈,称之为“恶性肿瘤”[1],其原因与骨组织的解

剖结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其生存能力有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骨髓炎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如:抗生素骨水泥链珠、Masquelet技术、用Ilizarov技术、组织缺损修补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等,达到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这些方法也有其相对应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笔者将重点总结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其新技术进展,为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提供借鉴。

1 药物治疗

1.1 全身用药创伤后的骨髓炎患者,早期、科学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大大提高

骨髓炎的治愈率,因此全身应用抗生素贯穿到整个骨髓炎的治疗过程;抗生素治疗持续时间为4~6周[2],但是抗生素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应用[3],应根据

个体治疗效果来决定抗生素使用时间。研究显示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还发现部分结核杆菌和真菌,多为混合性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又以耐甲氧西林较为多见[4-6],因此应选择在骨组

织中有较好渗透作用的抗生素,抗菌药物在早期还没有明确其致病菌时,不能根据经验来应用抗生素,这会加大其耐药菌的产生[7],给以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疗

效带来困难,应在早期清创后待其骨组织及血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足量、联合、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对感染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8-9]。

1.2 局部用药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可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相对减少血药浓度

而有效避免全身抗生素所致的毒副作用,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浸渍的骨水泥或填充剂可以作为局部抗感染药物传递系统,它不仅填补了清创后的死腔,而且还在潜在的感染部位提供高浓度的抗生素,使血清中的抗生素浓度不增加。庆大霉素浸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珠,作为局部治疗骨感染有超过30年的时间,PMMA的缺点是材料不可生物降解,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取出[10]。为了避免以上

不足,近年来研究发现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药物载体的局部抗生素递送系统(LADS)

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阶段可降解材料如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等,利用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联合抗生素作为一种新的缓释系统治疗骨髓炎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10];局部应用抗生素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血管化或血管化不良组织有效浓度、住院时间短、依从性好,因此以上新技术有效的提高了骨感染的治愈率[12-13]。

2 手术治疗

2.1 彻底清创彻底清创是创伤后骨髓炎治疗的前提,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14]。任何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措施均建立在清创基础之上。所以一旦怀疑有骨髓炎,应及时进行彻底清创[15]。手术的目的是清除所有的坏死组织,建立一个血运丰富的环境,有利于促进治疗。创伤后骨髓炎一般损伤面积大,污染严重,坏死组织多,易反复发作并有死骨、窦道形成。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清创不彻底,是导致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需多次清创,其目的是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组织,露出健康的组织,使其创面、骨缺损处愈合。目前临床上对于骨髓炎病灶清创范围仍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X片、CT或MRI等来协助确定组织损伤范围,但

仍不够理想。相关研究报道通过向慢性骨髓炎患者静脉注射18F-氟化物(18F-NaF)或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然后动态PET/CT扫描确定骨损伤范围,效果较

好[16],但还需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来证明。Simpson等[17]研究发现对于

骨感染的清创范围应达到正常组织的5 mm以上,临界清创如果<5 mm,其术

后复发率达28%;扩大清创>5 mm,其术后治愈率达100%。在清创过程中也特别需要注意保护周围软组织,尽量减少有活性的软组织的丧失,因此成功的清创是获得及维持有活性的软组织覆盖创面,其有利于创面的愈合[18]。

2.2 骨缺损的修复一般清创过后往往留下一个很大的死腔,骨缺损会导致骨骼不

稳定,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骨与软组织重建来填补缺损处,妥善处理好清创术后残留的死腔是必要的,否则可导致其复发。如Ilizarov技术通过牵引成骨来治疗[19],通过圆形框架的骨传输填充节段性骨缺损,随着骨骼逐渐分散,其会刺激新血管形成和新骨形成。但Ilizarov技术治疗周期长,患者在骨延长过程有诸多不适,同时长时间佩戴大体积的外固定支架带来很大不便,其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关节挛缩、再骨折、对接点骨不连等[20],限制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Masquelet技

术是用于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两阶段技术。它最初涉及到广泛清创和使用抗生素加载的水泥垫片的放置,使用髓内钉、电镀或外固定进行临时稳定。水泥间隔物允许形成富含生长因子的膜,在8周后的第二阶段,移除间隔物,将自体骨移植物放

置到诱导的膜中可以改善愈合并减少再吸收的移植物的量[21-22]。其他治疗方法

有肌皮瓣或筋膜皮瓣填塞、可降解抗生素人工骨、带载药自体松质骨等[23-24]。2.3 引流术充分的引流也是其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一直是临床上治疗骨

髓炎的主要治疗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德国Fleischmann等[25]发明负压吸引技术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创伤方面的治疗,该治疗技术缩短了创面愈合的时间。现阶段负压吸引联合装置与传统引流方式相比,负压吸引对局部坏死组织、毒素的吸收更加彻底,且不易发生堵塞[26]。密闭的生物透性薄膜使得伤口与周围环境隔绝,大大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27],同时,VSD还能改善局部血运,清除血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修复[28-29]。

3 其他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辅助治疗手段应用到骨髓炎的治疗上,对创伤后骨髓炎的治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运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作为治疗骨髓炎的一种新的辅助技术,可促进骨髓炎造成骨缺损的骨愈合,又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30]。Kranke等[31]认为HBO促进清创后的切口愈合以及增加皮瓣的成活率,其机制可能是增加组织中的氧分压,氧含量增加,加快周围组织的代谢能力。Ahmad等[32]通过研究发现证实了HBO可以促使突触核蛋白在病灶区

域的细胞内积聚,降低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从而减少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量及对骨髓组织的破坏。以上研究发现HBO技术应用到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现如今在临床上治疗骨髓炎佐以高压氧辅助治疗具有恢复快、有效率高等优点也成为很多医生的共识[33]。

电磁场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电磁场不仅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也用于治疗创伤后骨髓炎引起的骨缺损、骨不愈合的治疗。Obermeier等[34]发现电磁场能

够提高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hBMSCs)中的骨钙素、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的表达及活化钙通道,联合磁性纳米微粒更有利于促进骨愈合;同时在研究电磁场治疗骨缺损的过程中发现细菌在电磁作用下也发生了改变。Trunova等[35]研究了电磁场对体外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暴露在低频正弦电磁场、附加电场的电磁场、正弦交变电磁场和直流电磁场下,24 h后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4种电磁场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直流电磁场抑菌作用最强,可使每毫升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减少37%。因此,电磁场在骨髓炎治疗过程中有促进

骨缺损愈合的能力,且对细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Trunova等[35]发现儿童慢性骨髓炎加重期患者使用经皮红外线照射联合电磁波对感染骨髓炎周围组织微循环影响更为显著,该治疗方法刺激了微循环的再生和局部的营养,疗效较好。但使

用电磁波技术需要谨慎,尽管其有一定的生物物理刺激,但电磁场能对人体产生辐射,改变人体的细胞结构,磁场对细胞的作用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存在着频率、场强及脉宽的窗口效应[36],因此电磁技术治疗骨髓炎仍需要研究最佳的参数配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生长因子及基因疗法作为辅助方法治疗骨髓炎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37],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s,BMPs)作为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关注。BMPs及其转化因子可以诱导骨和软骨分化、促进新骨形成,在骨、软骨的缺损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8-39]。多项研究表明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动物模型中有促进

骨生成和骨愈合的作用[40],随着研究发现BMP在成骨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在骨缺损部位植入BMP可发生骨吸收、异骨增生、局部炎症反应等,BMP因子应

用的最适剂量浓度仍不清楚,高剂量BMP的应用给机体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41],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最佳剂量。

4 展望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仍然是最难治疗的病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其治疗以彻底清创、充分引流、稳定骨折、消灭无效腔、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和有效的抗感染等方法为主。该治疗应该遵循多学科团队联合,如结合创伤骨科、整形外科、影像科、血管外科、内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多学科来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其治愈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多新技术用于骨髓炎的治疗,如高压氧、电磁疗法等物理疗,以及后面提到的生长因子及基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骨髓炎的治疗,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柴立兵.创伤后骨髓炎的分期治疗[D].吉林:吉林大学,2016.

[2]Spellberg B,Lipsky BA.Systemic antibiotic therapy for chronic osteo‐myelitis in

adult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2,54(3):393-407.

[3]Conterno LO,Turchi MD.Antibiotics for treating chronic osteomyelitis in adults[M]//The Cochrane Library.John Wiley&Sons,Ltd,2013:1292.

[4]Wagner JM,Zöllner H,Wallner C,et al.Surgical debridement is superior to sole antibiotic therapy in a novel murine posttraumatic osteomyelitis model[J].Plos

One,2016,11(2):e0149389.

[5]Li Y,Liu L,Wan P,et al.Biodegradable Mg-Cu alloy implants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myelitis: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s[J].Biomaterials,2016,106:250-263.

[6]Tafin-Kampé K,Kamsu-Foguem B.Acu te osteomyelitis due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in children:what is the status of treatment today?[J].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2013,5(3):122-126.

[7]吴二俊,张树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0):780-785.

[8]Brady RA,Leid JG,Costerton JW,et al.Osteomyelitis:clinical overview and mechanisms of infection persistence[J].Clinical Microbiology Newsletter,2006,28(9):65-72.

[9]王燕萍,陈娅,武新安,等.慢性骨髓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抗菌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

房,2015,26(20):2867-2870.

[10]Tuleubaev B,Saginova D,Abiyev T,et al.Local antibiotic therapy of osteomyelitis using nonabsorbable implant(review)[J].Georgian Med‐ical News,2016,255:21.

[11]葛茶娜,黎飞猛,林周胜,等.抗生素缓释系统载体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1):134-137.

[12]Marmor,Meir,Lee,et al.Increasing bending stiffness of antibiotic-im‐pregnated cement-covered rod constructs:a biomechanical study[J].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2017,32(3):1.

[13]赵宝成,袁天祥,马宝通,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内固定相关骨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0):877-881.

[14]谢肇.四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诊断与治疗的难点及挑战[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4):289-293.

[15]Wang CY,Sun LY,Chai YM,et al.A“hybrid”sural flap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alcaneal osteomyelitis[J].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14,30(7):457-462.

[16]Freesmeyer M,Stecker FF,Schierz JH,et al.First experience with early dynamic18F-NaF-PET/C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steomyelitis[J].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2014,28(4):314-321.

[17]Simpson AH,Deakin M,Latham JM.Chronic osteomyelitis.The effect of the extent of

surgical resection on infection-free survival[J].Journal of Bone&Joint Surgery(British Volume),2001,83(3):403.

[18]Tetsworth K,Rd CG.Osteomyelitis debridement techniques[J].Clinical Orthopaedics&Related Research,1999,360(360):87.

[19]Abdelkhalek M,El-Alfy B,Ali AM.Ilizarov bone transport versus fibu‐lar graft for reconstruction of tibial bone defects in children[J].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part B,2016,25(6):556-560.

[20]El-Sayed MMH,Gaballah S,Hosny G,et al.Management of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femur in adults using the Ilizarov technique[J].Euro‐pean

Orthopaedics&Traumatology,2014,5(3):285-291.

[21]Masquelet AC,Begue T.The concept of induced membrane for recon‐struction of long bone defects[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0,41(1):27-37.

[22]Wang X,Luo F,Huang K,et al.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due to post-traumatic osteomyelitis[J].Bone&Joint Research,2016,5(3):101-105.

[23]傅景曙,谢肇.骨髓炎清创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7):667-669.

[24]Wang X,Luo F,Huang K,et al.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due to post-traumatic osteomyelitis[J].Bone&Joint Research,2016,5(3):101-105. [25]Liu L,Tan G,Luan F,et al.The use of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o treat open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ibia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2,36(7):1441-1447.

[26]高山.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7,25(6):50-52.

[27]彭冰,宋才渊,金红婷,等.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伤,2015,28(9):870-873.

[28]李绍光,刘智,孙天胜,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J].中国骨伤,2012,25(6):516-519.

[29]徐刚,练慧斌,周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的初步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1):3627-3628.

[30]王震,张岩,朱彦丞,等.骨髓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12):1064-1068.

[31]Kranke P,Bennett MH,Martyn-St James M,et a1.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chronic wound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5,6:Cd004123.

[32]Ahmad J,Zubair M,Malik A,et a1.Cathepsin-d,adiponectin,tnf-alpha,il-6 and hserp plasma levels in subjects with diabetic foot and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variables:a muhicentric study[J].Foot(Edinb),2012,22(3):194-199.

[33]蒋虹.高压氧治疗骨髓炎的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6):38-39.

[34]Obermeier A,Matl FD,Friess W,et al.Growth inhibi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duced by low-frequency electr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J].Bioelectromagnetics,2010,30(4):270-279.

[35]Trunova OV,Mashkov AE,Khan MA,et al.The application of laser therapy for the med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osteomyelitis[J].Vopr Kurortol Fizioter Lech Fiz Kult,2015,92(5):50-53.

[36]杨丽,乔晓艳,董有尔.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1):1022-1024.

[37]Fang RC,Galiano RD.Adjunctive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

myelitis[J].Seminars in Plastic Surgery,2009,23(2):141-147.

[38]Balmayor ER,Griensven MV.Gene therapy for bone engineering[J].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Biotechnology,2015,3:9.

[39]Oryan A,Alidadi S,Moshiri A,et al.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A powerful osteoinductive compound with non-negligible side effects and

limitations[J].Biofactors,2015,40(5):459-481.

[40]Southwood LL,Frisbie DD,Kawcak CE,et al.Evaluation of Ad-BMP-2 for enhancing fracture healing in an infected defect fracture rabbit model[J].J Orthop Res,2004,22(1):66-72.

[41]秦登科,刘天一,刘方军.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源二聚体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27(10):632-634.

慢性骨髓炎(ChronicOsteomyelitis)

慢性骨髓炎(ChronicOsteomyelitis) 书上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却能产生两个想法。 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外伤后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病例总数并没有显著减少,这或许和交通事故及城市建设都有关系。但和19世纪早期,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较高死亡率相比,我们毋庸置疑,感觉到了医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收益。在基层,我们遇到一些这样的病例,如何规范化治疗是我们需要遵循的。今天为大家总结一篇慢性骨髓炎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在其中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Bone setter 髓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然也有分枝杆菌和真菌感染等其他微生物引起。急性骨髓炎和血源性骨髓炎:两者常互换使用,特点:无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提示存在骨坏死的骨内感染。但是慢性骨髓炎多为创伤性感染所致,也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因此创伤后的、外源性的及慢性的是经常互换使用。 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分型中Ⅰ、Ⅱ型的感染可能性为2%,Ⅲ型中感染的可能性为10%-50% Ⅲ型损伤的感染率和如下有关

①骨折端缺少覆盖 ②创面污染严重 ③不恰当的冲洗 ④骨折端的不稳定 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a vascular insult predisposes pers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this progression should not be viewed solely a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flow and risk of infection. In any acute inflammatory process, the balance between host and microbe is determined in large part by the efficacy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the infectious challeng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disorder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for example, have been shown to be at an increased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osteomyelitis. In one series of 42 children with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the authors identified 13 patients who had osteomyelitis.134 Other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 such as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73,154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those receiving chemotherapy18 also seem to be at an increased risk. Althoug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developing osteomyelitis,92 skeletal infection in this population is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a more severe clinical course with elev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血源性骨髓炎 在感染早期,微生物渗透长管状骨的终动脉并繁殖,从而引起炎

18例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体会(1)

18例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体会(1)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慢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残留骨腔大者进行植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无大骨腔者闭合伤口,并选择适当外固方法固定骨折。应用阿米卡星溶液缓慢灌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结果经随访2个月~12年,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仅1例植骨术后近期复发,后经灌洗骨髓炎被控制,1例跟骨骨髓炎分泌物时间较长,换药治愈。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措施。消除死腔,引流通畅,保持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保持局部成骨活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效果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是矫形外科医师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自1995~20XX年期间,对18例慢性骨髓炎进行手术及灌洗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77

岁,平均32岁。血源性骨髓炎转变成慢性骨髓炎者4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8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3年。病变部位:股骨5例,胫骨11例,肱骨中段1例,跟骨1例。18例均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表面葡萄球菌1例,铜绿假单胞杆菌6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其他2例,混合感染2例。18例患者均对阿米卡星敏感,选择性头孢类药物敏感。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术前病灶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前抗感染治疗,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2周,再口服抗生素1周,微波每日照射局部2次。手术方式均先行病灶清除术,按美兰所指的方向切除窦道,切除窦口瘢痕组织,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有内固定材料的一并取出,不留异物。清除炎性肉芽组织、脓液及游离死骨,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清除病灶后,反复用3%双氧水、1%新洁尔灭浸泡冲洗,再用碘伏溶液浸泡局部5min,阿米卡星溶液冲洗。然后修复处理创面。 局部残留大骨腔者以带蒂肌瓣或带蒂肌皮瓣转移充填清创后所留腔隙,其中股骨外侧肌瓣1例,腓肠肌瓣肌皮瓣各1例,胫骨下段创面软组织缺损交腿皮瓣1例,桥式皮瓣2例。植骨留待二期手术,根据病人骨缺损情况选择自体髂骨条、同种异体骨或含妥布霉素人工颗粒骨。术后需固定骨

肱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肱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慢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组织的慢性炎症,长骨的干骺端最易受累;随着高处坠落伤和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持续增加,开放性骨折感染所致或因 开放性骨折放置内固定不当引起的慢性骨髓炎发生率越来越高,[1]肱骨远端骨折 多为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骨髓炎较常见。肱骨骨髓炎病情与诊疗复杂,传统的 治疗办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将对肱骨骨髓炎的手术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第一阶段:术前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彻底清除病灶 对肱骨骨髓炎患者进行窦道或伤口分泌物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适宜的 抗菌药物。术前行患肢X线、CT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患肢骨髓炎进展、 骨折断端及血供情况;术前治疗7d左右后,在气囊止血带下行病灶清除,术中 彻底清除创面边缘炎性肉芽组织或贴骨瘢痕组织,刮除游离死骨,并用咬骨钳咬 除断端硬化骨至骨端有点状渗血;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区,止血充分后放置VSD生物膜负压引流装置,病情平稳后拔除VSD负压吸引膜,随即行二期手术治疗。 第二阶段:二期手术修复骨缺损 经过第一阶段清创后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骨与软组织缺损,这将不利于骨髓 炎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消灭死腔的方法有膜诱导技术、肌皮瓣移植术、全反式肩 关节置换术、抗生素骨水泥链、Ilizarov骨搬运技术。 1.膜诱导技术[2] 术中先行患肢感染灶彻底清除直至正常骨皮质界面,[3]重新复位骨缺损两端 骨干,恢复正常力位、力线。依缺损的部位及情况选择锁定钢板或髓内钉来固定 骨缺损两端,然后将抗生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塑型,在其凝固之前置于骨缺损部位连接骨折断端,最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 直接缝合、游离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缺损软组织。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机理、感染途径、注意事项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机理、感染途径、注意事项 一、概述 骨髓炎为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中医称为附骨疽。二、机理 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三、分类 根据它发病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性骨髓炎、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至骨骼而发生的骨髓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1、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表现为一段骨干或整个骨干的进行性、广泛性增生和硬化的炎性改变。因炎性反应的刺激,导致骨髓腔内发生广泛纤维化、甚至骨髓腔消失,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窦道形成等。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化脓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灶进入血流传播并定位于骨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它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反应性骨质增生同时存在。80%以上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是由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发生的结果。它有典型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史,死骨、死腔、窦道的形成。 4、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 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常继发于开发性骨折,随着现在的交通事故和大型建筑的工伤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属高能量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特点是,感染的病灶始终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向两端发展蔓延,同时多在骨折部位形成死腔。而在其骨与软组织形成脓肿,常反复破溃,成为长期不愈的窦道。这也是慢性骨髓炎开始的标志。 5、医源性骨髓炎 医源性骨髓炎大多发生于手术中,由于医务人员过分依赖抗生素而放松无菌操作,使患者的抵抗能力低下,招致了细菌的侵犯。复杂大手术的实施,使患部有机会接触细菌,而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不及时有效的治疗所造成的骨内感染,就是医源性骨髓炎。 四、感染途径

慢性骨髓炎的诊治

慢性骨髓炎的诊治 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多年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 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每当机体抵抗 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至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1 发病机理 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一般情况好转,但病变持续,转为慢性期。由于死骨形成,较大死骨 不能被吸收,成为异物及细菌的病灶,引起周围炎性反应及新骨增生,形成包壳,故骨质增 厚粗糙。如形成窦道,常年不愈。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细菌毒力较小,或机体 抵抗力较强,脓肿被包围在骨质里,呈局限性骨内脓肿,称布劳德氏脓肿(Brodie’s abscess)。常发生在胫骨上下端,起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仅于数月或数年后第一次发作时 才有局部红肿和疼痛。如病变部骨质有较广泛增生,使髓腔消失,循环较差,发生坚实性弥 散性骨髓炎,称加利氏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g elieisoF Garre)。最常发生在股骨和胫骨,以间歇疼痛为主。 2 临床表现 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 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 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 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 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X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多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 布劳德氏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骨后端有圆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 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 3 诊断 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根据以往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病史,局部病灶检查及X线片表现,不难确诊,但仍需与下列病变鉴别。 (1)结核性骨髓炎。一般多侵入关节,病史较缓慢,有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等。X线片 显示以骨质破坏为主而少有新骨形成。 (2)骨样骨瘤。常易诊断为局限性脓肿,但其特征为经常性隐痛,夜间疼痛较重,局部压 痛明显,但无红肿,少有全身症状,X线片可进一步提供鉴别依据。 (3)骨干肉瘤。局部及X线片表现偶可与骨髓炎混淆,但根据发病部位、年龄、临床表现 及X线片特征可资鉴别。 4 鉴别诊断 ①有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史;②皮肤上有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窦道流脓;③时有小死骨 排出;④患骨较健侧粗、硬;⑤X线检查见骨增粗,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有死腔,多存在死骨,骨髓腔消失。 5 治疗

慢性骨髓炎治疗.

慢性骨髓炎治疗 1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本组2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7〜52岁。其中股骨8例,胫骨4例,跟骨2例,锁骨1例,骼骨2例;有窦道形成12例,X线片均证实有死骨存在。 1.2手术方法有窦道者切除窦道,结合CRX线片测出炎性髓腔长度,宽度约1〜1.5cm,沿其纵轴骨刀切开一侧皮质,一般不超过管状骨周径的1/3 [l]o摘除死骨,彻底清除死腔内脓苔,刮除髓腔内炎性肉芽组织,直到骨面有少量渗血为止。0.2%碘伏浸泡死腔5min, 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干纱布填塞。根据死腔容积大小,计划植骨量, 人工骨与自体骨体积比为101 (人工骨为XX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瑞邦骨泰),取髓骨松质骨尽力剪碎,呈锯末状备用。将人工骨按5%比例加入“泰能〃粉剂,掺均匀,加固化剂,调成糊状,再掺加自体骨一起调匀,并做成颗粒状,热盐水纱布包裹,约lOmin后颗粒成型、硬化。取出腔内纱布,不留空腔,明胶海绵封口。关闭切口负压引流。没有形成窦道的骨髓炎,患者一般抵抗力较强,死骨周围皮质增厚,腔内脓液内炎性肉芽组织较多,并有包壳形成。术式同前,只是植骨前在增厚的皮质上细钻头钻数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再植入混合骨,关闭切口,可不放引流。 1.3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或术中做细菌培养。选用1〜2种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改善局部皮肤营养不良,术后2天拔引流管,隔日换药,12〜24 天拆线,指导患者患肢行非负重功能锻炼。1.4结果14例患者拆线后伤口愈合良

好,3个月后局部皮肤营养状态好转,1例股骨骨髓炎拆线后伤口渗出,窦道形成。术后2个月有混合骨自窦道流出,行二次手术取出混合骨,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抗生素盐水冲洗治疗2周,伤口愈合。6个月后再次植自体骨治愈。经过1〜5年随访,除1例外均无复发,症状消失,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恢复正常生活与轻体力工作。 2讨论 慢性骨髓炎均合并有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局部血液循环差,皮肤营养不良,致使局部骨骼循环血量减少,药物治疗局部相对血药浓度低,是药物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再有死骨形成,急性发作时细菌繁殖,组织细胞坏死,产生脓液不能引流,以至窦道形成,经久不愈。治疗原则: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2]0手术己达到了清除死骨及炎性肉芽组织,混合骨载药植入达到了消灭死腔的目的。 近年来,载药人工骨实验研究己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王传军等[3] 用人工骨携带6.5%的妥布霉素将其植入兔股骨外侧探与股骨干交界处,观察3个月,表明药物缓释系统不但能释放高浓度的妥布霉素,而且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笔者应用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人工骨的优点, 又改变了其孔隙率直径太小的缺点,具有骨的诱导功能,还可以直接生成骨,使得在植入早期就有新生骨长入,与单纯的人工骨比较缩短了降解时间。笔者观察一般在5〜22个月,单纯人工骨为6〜18个月 [4]。同时载入抗生素,混合材料在成骨的过程中可缓慢释放,达到 了消灭残存细菌的目的。 人工骨相对价格昂贵,它是抗生素的载体,在骨髓炎的治疗当中起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卞阳阳;武子荃;顾运涛;姚江凌;曾德禄;彭磊 【摘要】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长期的骨感染,它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的形成为特征,一旦形成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其治疗周期长、愈合慢、易反复发作,且需多次手术治疗,其致残率、截肢率高,效果欠佳,是所有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多学科诊治及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手段亦日益增多,其中更多的是联合治疗,并趋于个体化,提高了治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和副损伤,本文就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8(029)022 【总页数】4页(P3226-3229) 【关键词】创伤;开放性;骨折;骨髓炎;治疗;新进展 【作者】卞阳阳;武子荃;顾运涛;姚江凌;曾德禄;彭磊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与创伤(灾难)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南海口 57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2 创伤后引起的慢性骨髓炎和其他感染疾病一样,是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但又与其他感染有所不同,一般普通感染有着很高的治愈率,而其治愈率较低,有些学者甚至认为骨髓炎不可治愈,称之为“恶性肿瘤”[1],其原因与骨组织的解 剖结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其生存能力有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骨髓炎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如:抗生素骨水泥链珠、Masquelet技术、用Ilizarov技术、组织缺损修补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等,达到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这些方法也有其相对应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笔者将重点总结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其新技术进展,为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提供借鉴。 1 药物治疗 1.1 全身用药创伤后的骨髓炎患者,早期、科学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大大提高 骨髓炎的治愈率,因此全身应用抗生素贯穿到整个骨髓炎的治疗过程;抗生素治疗持续时间为4~6周[2],但是抗生素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应用[3],应根据 个体治疗效果来决定抗生素使用时间。研究显示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还发现部分结核杆菌和真菌,多为混合性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又以耐甲氧西林较为多见[4-6],因此应选择在骨组 织中有较好渗透作用的抗生素,抗菌药物在早期还没有明确其致病菌时,不能根据经验来应用抗生素,这会加大其耐药菌的产生[7],给以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疗 效带来困难,应在早期清创后待其骨组织及血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足量、联合、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对感染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8-9]。 1.2 局部用药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可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相对减少血药浓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摘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摘 慢性骨髓炎,祖国医学称之附骨疽,现代医学认为多由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以致骨质的破坏和增生并进,形成死骨、窦道和脓腔,属临床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临床从1984年3月至1986年10月收治了5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经两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性别及年龄: 50例中,男33例,女17例; 年龄最小13岁、最大57岁,其中20岁以下16例.20~29岁5例,30~39岁8例,40岁以上21例。 2病变部位: 胫骨16例,腓骨2例,股骨14例.股骨颈2例,髂骨3例,桡骨5例,尺骨4例,肱骨4例。 3病程: 最短3个月,最长28年,平均6.7年。 临床分类和治疗方法 Ⅰ类: 素有骨髓炎病史,再次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流脓,伴全身发热畏寒,血沉增快,X线摄片提示有骨包壳和死骨形成,本组18例。入院先拟中药清热解毒、化瘀透脓、内服骨髓炎Ⅰ号方,主药: 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当归尾、穿山甲、路路通、生甘草,外贴青敷膏。当病情稳定、病灶局限,一般3~5天后,行手术病灶清除,留引流管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5~7天,术后改服中药四妙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Ⅱ类: 窦道久溃不愈,或溃多愈少,常排出死骨、患肢变形、增粗,皮色暗黑,隐痛不舒,X线摄片提示有死骨、窦道或脓腔,本组23例。入院先手术消除病灶,髓腔内填氨苄青霉素,切口一期缝合,同时内服中药温阳通脉,扶正化瘀,骨髓Ⅱ号方,主药: 鹿角霜、草乌、白芥子、忍冬藤、乳香、没药、鸡血藤、炙黄芪、炙甘草。 Ⅲ类: 病灶常肿胀、疼痛,有时破溃后自愈,遇劳复发,X线摄片常提示长骨干骺端可见圆型低密度区,并有小片死骨,或骨干硬化、髓腔闭封,本组9例。入院治疗如脓肿未破者,外敷回阳玉龙膏温经

『外科病诊治绝招』慢性骨髓炎

『外科病诊治绝招』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病情的迁延发展,多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诊断或手术引流不彻底、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原因所致。 有哪些症状 1.急性期过后,全身出现畏寒、发热,局部肿痛、破溃,窦道形成流脓,排出死骨等表现。常见窦道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发,反复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可造成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和瘢痕组织形成,或形成溃疡,长期不愈。儿童骨骺破坏可有肢体缩短或关节发育畸形。 2.慢性局限性骨脓肿为低毒病原菌引起的感染,见于儿童和青年,胫骨远、近端及跟骨为好发部位。 3。硬化性骨髓炎是由低毒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表现酸胀、局部温度稍高,疼痛,压痛,反复发作。见于长骨骨干。 如何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体征,结合X线表现,可明确诊断。如有窦道,造影可明确窦道的走向及其与病灶的关系。 如何治疗 壁虎50份,穿山甲20份,全蜈蚣18份,麝香2份,浙贝母20份。 *病位在上,加野菊花15份; *病位在下,加牛膝15份; *脾肾阳虚,加鹿角胶(烊化)10克,党参10克; *气阴两虚,加太子参15克,干地黄10克; *瘀血内阻,加三七粉(冲服)4克,当归10克; *湿热内蕴,加紫花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

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服6克,骨头汤或淡盐水送服,早晚各1次,儿童用量酌减。 有哪些单验方 1.地龙30克,穿心莲12克,穿山甲12克,乳香12克,牡蛎(先煎)12克,共为细末,加蛋清调为膏状,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 五加皮15克,抱石莲10克,常春藤10克,黄芪9克,白术9克,熟地黄9克,茜草6克,仙灵脾6克,水煎服,每日1剂。 3. 野葡萄根500克,鸡蛋4个,香油100毫升,白酒5毫升,苯甲酸钠2.5克,将药捣成泥状,加蛋清、油、酒、防腐剂共煎,调和成膏,表面坚硬者先敷蒲黄粉软化,破溃化脓者用葡萄根条或纱布条引流,再敷药膏,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特别提示 1.卧床休息,减少体内消耗及炎症扩散。 2.患肢下垫硬枕,抬高15°—20°。,保证患肢稳定性,可用石膏固定,不要下地负重.以免发生关节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患肢制动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应从制动之日起即进行肌肉的长收缩活动(即肌肉收缩时,关节不发生动作)。 3.加强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骨髓炎患者宜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供应量不少于每日每千克体重2克。 4.功能锻炼的强度及方式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清况而定.其原则为:循序渐进,全身活动,侧重局部。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配合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配合 目的抗生素骨水泥(PMMA)联合(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3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前常规取细菌培养,手术彻底清除,术中标本病检+骨缺损部位填塞抗生素骨水泥,术后VSD持续封闭负压吸引。结果感染均得到控制,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患者伤口均愈合出院。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抗生素骨水泥+术后VSD封闭吸引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较好方法。 标签:抗生素骨水泥;VSD;慢性骨髓炎;手术配合 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程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等。近年来骨科感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严重开放性外伤感染日益增多,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其次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应用错误甚至滥用,使许多致病菌产生了耐药性。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为找到更好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1]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手术治疗清创后使用一期骨缺损部位填塞抗生素骨水泥+VSD封闭负压吸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科收治的2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股骨7例,胫骨11例,跟骨3例,肱骨2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8~52岁,平均34.5岁。病因:11例为外伤感染,9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3例为糖尿病感染。大多数发病急骤,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发热高达37.8~39.5℃,可出现畏寒,出汗等菌血症表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阳性。 1.2方法 1.2.1常规准备术前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血沉,C 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常规摄片,必要时CT检查,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取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2]。入院时患者体温均低热或者急性期升高,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多核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细菌培养阳性,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1.2.2术前处理全身+局部抗生素治疗,早期应用足量而有效的抗生素,并根据关节液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对患者应注意降温,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局部自动,早期自动于功能位置及适当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使患部得到休息,减少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2.3手术配合手术方法手术分二阶段进行。第1阶段:入院后先予以清创

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疗效

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 疗效 【摘要】 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后感染性并发症,治疗方法繁多。本研 究旨在探讨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骨外固定架能提供稳定的外固定支架,有效控制骨折,并促进创 面愈合;负压封闭引流则可有效清除感染灶和渗出液,加速伤口愈合。通过临床观察方法,我们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 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明显。并发症较少,且可及时处理。展望未来,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该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并探讨更精准的治 疗方法。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具有潜在的 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关键词:骨外固定架、创伤后骨髓炎、负压封闭引流、临床疗效、并发症、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骨髓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骼感染性疾病,常见于骨折、手术 等骨损伤之后。患者常常伴有发热、局部红肿、脓液流出等症状,严

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多样,但常规治疗往往 效果不佳,容易引发复发。 目前对于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 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 应用及疗效,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 闭引流的临床疗效,验证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对该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为可靠的依据,促进骨髓炎的治疗和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预后,并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通过本研 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 在治疗创伤后骨髓炎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 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创伤、手术或感染 引起。严重的骨髓炎可能导致骨组织坏死和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目前,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中难度更大。

万古霉素骨水泥珠链慢性治疗骨髓炎

自20世纪70年代起,骨水泥作为抗生素载体最早最广泛应用于防治骨关节感染。庆大霉素骨水泥珠链在欧洲已成为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重要方法。该载药系统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种不同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妥布霉素和万古霉素等相继与骨水泥结合,并运用于试验及临床。局部抗生素珠链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局部持续释放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抗生素,骨折断端局部较高的抗生素浓度;局部能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比全身应用抗生素达到的浓度高200倍(2)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而血浆中浓度和全身毒性较低的优点,较低的系统抗生素的吸收,全身毒性低;(3)药物过敏反应小以及较低的其他系统副作用;(4)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可以用作进一步植骨手术的填充剂,为彻底清创后植骨创造了条件(5)治疗费用低。护理方便。 国内市售商品为庆大霉素骨水泥珠链。有的报道效果不够满意。笔者认为,长期感染的患者,多为混合细菌感染,而且多为耐药菌。许多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如耐药金葡菌对庆大霉素是不敏感的。放置抗生素庆大霉素链珠也就不会起到消灭炎症的功效。 笔者认为,放置抗生素链珠,首先要确定致病细菌,对庆大霉素高敏才能应用庆大霉素链珠。如果不敏感或者耐药,或者是微敏,放置庆大霉素链珠是不妥当的,即不能达到消灭炎症的目的,又增加了新的异物,延误治疗时间。细菌培养最好从病灶清除手术中从骨髓内取出的脓液或分泌物进行培养为准,因为从瘘道内取出的脓液可能会被污染或者有杂菌感染。 如果细菌对庆大霉素不敏感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自制万古霉素链珠。万古霉素可以杀灭许多耐药菌不必多说.在20克骨水泥粉剂中可以加入1.6克-2.4克万古霉素,充分搅拌后加入液体单体,进入面团期后制成黄豆大小颗粒,用双股细钢丝穿入制备成链珠,待固化即可使用.

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 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评 价 摘要:[目的]研究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 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29〜43岁,平均年龄31岁。其均为外伤引起,车祸伤、高处坠落伤、锐器伤各1例。术前AOFAS在25-57分,平均35分。所 有患者均经过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 个阶段是彻底清洁伤口、骨水泥占位;第二个阶段则手术中皮瓣设计,去除内部 固定材料,填充高剂量万古霉素的PMMA骨水泥重塑骨缺损,在第二阶段为手术 后3个月,切开诱导膜,去除骨水泥,将自体lium缝到诱导膜的腔中,皮瓣及 肌瓣切取,伤口无张力地闭合,分层封闭。记录术后并发症、愈合状况和功能恢 复情况。[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没有切口感染复发、骨髓炎复发、 供体并发症以及术后反复骨折的迹象,均逐渐愈合。所有患者自由行走,AOFAS 69–86分,平均80.5分。[结论] 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 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在修复骨缺损与肌肉损伤上的改善效果好, 患者满意度高,但手术较复杂。 关键词:临床疗效;Masquelet 技术,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慢性跟骨骨髓炎 创伤引起的骨髓炎是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面临的复杂问题。常见的传 统治疗方法包括定期伤口敷料,伤口清洁,冲洗和抗生素治疗。这些传统疗法通 常周期长,反复感染且几乎没有治疗益处[1]。 Masquelet技术的第一阶段使用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形成膜状结构,第二步去除骨水泥换用自体松质骨。它可以用于急诊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小。在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它已被广 泛用于临床骨零件缺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同时,表明骨水泥中包含的高剂

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2例临床观察

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2 例临床观察 【摘要】⑴目的:探讨载药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⑵方法:对于22 例慢性骨髓炎病人进行病灶部位的彻底清创后,应用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填充清创部位,术后给予抗炎,引流等处置。3-4 周后再次清创,更换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如病情较重时需再次间隔3-4 周清创,更换骨水泥链。4-6 周后病灶部位无红肿,渗出,切口愈合良好,再次清创植骨。⑶结果: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骨折及植骨愈合,22 例中20 例中优,2 例良。3 月后扶拐可以下地行走,随访1-4 年。⑷结论: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良好方法,在慢性骨髓炎周围具有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治疗确切,不易复发等特点。 【关键词】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慢性骨髓炎。 【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0-02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的难题之一,目前对于慢性骨髓炎治疗方法较多,由于慢性骨髓炎治疗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自2005-2009 年我院采用载药(万古霉素)骨水泥链治疗22 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3月---2009 年3月共收治22 例慢性骨髓炎,其中男性16 例,女性6例,年龄20―65 岁,平均43 岁。发病部位股骨12 例,胫骨10 例。病程6个月内10 例,6 个月―1 年6 例,1―2年4 例,2年以上的2例。22 例病人均符合慢性骨髓炎诊断标准,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均有开放或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手术病史,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增高,反复发作合并窦道,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有时有死骨块从窦道排除,窦道口肉芽组织增生,同部分患者合并全身症状。X 线、CT 可见骨膜增生,骨质增厚,可见死骨或死腔,死腔大小不规则,可有死骨形成,常由于长期骨腔被骨腔液浸蚀形成窦道。 1.2 治疗方法患者诊断明确,采用手术下行病灶清除,摘除死骨,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用骨凿凿除硬化无血运骨质,克氏针通畅髓腔,使死腔变成蝶形,彻底清创后,采用双氧水、庆大盐水、碘伏盐水及氧氟沙星分别冲洗、浸泡10 分钟以上,将患者的内固定拆除后给予单侧外固定架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应用载药的骨水泥链《载药的骨水泥链的制作方法:根据患者病灶的大小,取适量的骨水泥粉末倒入调试器皿中,按5%比例混合万古霉素药末,加入固化剂调和,制成载药的颗粒,用10 线串成载药骨水泥链》。放入骨腔内及骨干周围,在骨干边缘放置引流管,尽可能远离骨腔,关闭切口。术后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根据术前细菌培养的结果,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并给予补液、输血等

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探讨

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以来,我院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17例,治疗方法:①术前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②清创。冲洗负压封闭治疗5~10 d后再重复多次,直至引流液细菌培养阴性,窦道内外露骨完全被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③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本组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临床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3例。结论本组患者在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指导下,全部采用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液,这就保证在局部达到足够的抗生素浓度,使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同时利用VSD技术,多个疗程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改良;封闭负压吸引;跟骨;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可不同程度地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烦恼,影响其生活和生存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病灶清除术,疗程长,效果不理想,反复发作,疗效欠佳。因此该病是骨科领域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而跟骨慢性骨髓炎更难处理,预后更差。自2005年以来,我院应用改良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38岁;其中开放骨折术后13例,闭合骨折术后4例;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5年。均有窦道形成,间有溢液或流脓。细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阴沟肠杆菌2例,混合感染2例。 1.2诊断标准参考《外科学》和《实用骨科学》中有关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①大多有急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史或因组织感染失治、误治所致。②局部红、肿、热、痛、流脓,反复发作,有时有小死骨块自窦道排出,窦道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窦道口有肉芽组织增生。③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炎症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④X线片。可见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增高或有包壳形成,其内有死骨或死腔、死骨致密,周围可见一透亮带。⑤CT片。大致同X线结果,在骨质增生和硬化明显时更有意义。⑥窦口溢液或分存穿刺液细菌培养,具有很大的价值。 1.3应用材料高分子泡沫材料(VSD),大小为5.0 cm×5.0 cm×0.5 cm,内置一条一段有多孔的14号硅胶引流管,长20 cm,一张具有黏合性的聚胺甲酸移植薄膜(人工膜),面积为20 cm×15 cm,常规输血用输液器,以上材料均为消毒密封保存。负压吸引器使用天津同业科技公司生产的无噪音负压吸引器。 1.4治疗方法①术前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②在下肢气囊止血带控制下,取出存有的内固定物,彻底清除病灶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