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摘要:文章先以美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为蓝本,描述了教学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再以国内教育技术专业期刊为分析对象,较深入的阐释了国内教学设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维度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当前教学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指出了教学设计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学设计发展历程问题热点趋势

0 引言

考察教学设计发展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发展与认识论倾向、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媒体技术发展乃至社会历史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决定教学设计的发展阶段。教学设计的发展存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自在孕育期、诞生兴起期、正式发展期、转型发展期等四个发展阶段。80 年代初教学设计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本文将从西方教学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入手,着眼于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等。

1教学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

1.1自在孕育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

早在17-18世纪,西方一些著名的教学论专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人就倡导直

观教学,提倡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20世纪初,随着照相机、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媒体的产生,导致了视觉教学运动;而广播、录音、有声电影等有声媒体的出现,则促使视觉教学运动迅速向视听教学运动方面发展。1910年,美国发行了第一本教学电影目录册,此后,很多学校把电影作为常规教学手段。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视觉教育分会。20 世纪30年代以前,特别是20世纪初叶,是教学设计发展的自在孕育期。这段时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著述,积极地影响了教学设计的孕育。

1.2诞生兴起期: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多数学者认为,教学设计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需人员培训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制作了400多部训练电影和600本幻灯影片。这对训练美国产业工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二是二战后的视听媒体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二战中使用视听教学手段,成功地解决了战时美国面临的培训问题。正是因为视听教学在二战中的显著成效,战后人们很自然地把视听教学经验迁移到学校教育中来。第三是教学电视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期间由于政府的资助,美国的教学电视得到迅猛发展。此外,在教学设计的诞生兴起时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著述,这些理论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成为教学设计诞生与兴起的标志和动力。

1.3正式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

经过数十年的自在孕育期,特别是诞生兴起期的发展准备,教学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4转型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的发展逐渐进入转型发展时期,至今这一过程仍在持续。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全球范围内,许多部门对教学设计的兴趣一直持续不减,其中以商界、工业界和军界为甚。20世纪80年代早期,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如何把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热情开始升温。1995以后,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教学领域,人们对使用这些新技术的兴趣激增。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相伴随,建构主义的逐渐兴起及其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挑战,成了教学设计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2国内教学设计发展和研究现状

2.1国内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自80 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年份论文数量分布来分析,从1994 年开始至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从1994 年到2007 年的各来源期刊已收录文章,统计如表2。其中统计了各期刊从1994 年至2007 年文章数量分布情况,最后对 6 种期刊的各年份文章总量进行了汇总。

表2个期刊不同年份相关文章分布数量统计表

图1文章年度分布

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在国内的发展在近14 年内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1994 年到1996 年是国内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还处于准备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文章以中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为主,教学设计中的技术成分很少到几乎没有,且教学设计

理论研究没有新突破。1997 年至1999 年,这段时期是国内教学设计发展中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出现了两个低谷。2000 年到2006 年是国内教学设计的快速发展期。

表3各期刊不同类目相关文章分布数量统计表

图2文章研究内容分类统计

2.2国内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表3和图2的结果量化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学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外理论借鉴少,反思研究匮乏;第二,中小学教学设计研究创新少,重复多;第三,企事业培训应用研究重视不够。

3结语

通过了解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教学系统的发展历程,我们总结出媒体技术的发展是教学设

计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不会不会到达今天的成就。许多与教学设计基础学科相关的理论和著述,也成为教学设计诞生与兴起的标志和动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使了教学设计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

国内教学设计的发展吸纳了西方的教学设计发展之精华,融入我国的教育体制之中,虽然不断发展去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学习的空间还很大。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学习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将导致教育、教学、学习图景的重构,教学设计将超越原有的作用定位,极大地拓展应用范围,成为一门普遍性的应用学科,如课堂教学、网络远程学习、教师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企业培训、绩效技术等等,都将成为教学设计应用发展的前景领域。

引用参考文献:

[1]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 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2).

[2]钟志贤.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

[3]张豪锋,卜彩丽. 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

相关参考文献:

[1] 庄秀丽.关于教学设计的迷思与心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1):21-22.

[2] 钟志贤,张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回眸[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8-9.

[3] 梁林梅,希建华.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和问题——访教学设计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罗伯特·瑞泽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08,(2):4-6.

[4] 李芒,周玉芬,李子运.论教学设计学研究的十个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0~25.

[5] 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7~18.

[6] 小泉英明.脑科学与教育———尖端研究与未来展望[J].教育研究,2006,(2):22~27.

[7]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3~19.

[8] 任友群.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5,(5):27~30.

[9] 陈柏华.论全人发展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2):11~14.

[10] 钟志贤.论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5,(5):66~71.

[11] 任友群.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 一.国外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 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 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4. 第四代教学设计 第四代教学设计包括情境评价(Situational Evaluation)和五种教学设计活动。其中情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对情境做出评估,以便使设计者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根据对情境的评估,构思设计活动。所以,教学设计是根据对情境的评估,确定具体的设计活动,即每一种活动都是根据情境评价的结果而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开展设计活动。此外,第四代教学设计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五种设计活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又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二)我国一些学者对教学设计发展阶段的一般描述

最新文献综述写作讲课教案

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以2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撰写文献综述之前至少阅读五本专著,并载入参考文献。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

教案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朱广艳许雄 每以为上过讲台的教师都明白教案的重要性,可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设计了。由于教案是以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层次,所以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范畴上的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可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常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而不利于他们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它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不少教师

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

有关“微课程”的文献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的“微软件”似乎向人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微时代”。然而,纵观中国的“微市场”众多的“微”软件、“微”网站都只是单纯的满足于人们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生活,而随着推出的“微课程”就很好的填补了中国微时代中教育领域的空白。 一、“微课程”的发展 其实“微课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案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就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他将建构主义方法转化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案内容,并在此后将“微课程”理念在该学院得以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培训机构或网上学习资源里推出“提分微课程”该课程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考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案模式,以重点常考题型为出发点,精讲解题方法及过程,将重点考点进行归纳,是一套真正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见效快”的高清视频系列课程。微课程的出炉一般经过个过程:先寻找故事中的价值点,接着是梳理价值点,然后是提升价值点,最后是形成脚本,课程化开发。 二、国内外对于“微课程”的相关研究分析 在国内,微课程的概念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案实践要求,以教案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案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案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案资源有机组合”;“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案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案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案模式和学习方式”。 在国外,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有一位课程设计师如是说:利用这些连续的微课程进行网上教案,并配上任务和讨论,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一样的学习效果。圣胡安学院是在“职业安全”这门新的在线学位课程里开始利用微课程进行教案的,现在已经在很多科目中使用它,如阅读,部落管理和兽医等科目的学习。由于“职业安全”这门课使用微课程教案,所以在第二学期招生时,学生迅速的激增到人,这给圣湖安学院的管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管理者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在线班级可以使用微课程。 微课程的长度一般是—分钟,主要介绍关键词和概念。比如一个阅读教师迈克尔介绍说:学生通过听一个秒的微课程来学习单词构造,这个课程介绍了单词的组成并解释它们代表什么意思。然后同学们利用在线词典去找出个前缀,后缀和字根,并写下他们的查找的结果再通过留言板进行讨论。 圣胡安学院的延伸教育学院的院长桑德拉特雷西最初很怀疑微课程的有效性——这些课程似乎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而且有些人认为像文学分析和求解复杂

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六作业(陕师大)

1.什么是信息,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信息含义: 1)形式化信息: 就是将技术观的信息或申农所首先明确的通信意义上的信息概念推广,之所有的经过语音、文字符号、图像、或电子技术处理的信息。 2)狭义信息: 包括形式化信息和效用信息。所谓效用信息就是某些人在定义信息时要求的具有新颖性、价值性等特点的信息,及那些被人们认为具有某种经济、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价值的信息。 3)广义信息: 广义信息包括狭义信息以及目前被很多学者认为属于信息的东西。如被表述出来的感觉和认知、书本知识、各种数据资料、消息以及一些尚未被辨识的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等。主要内容:光通讯技术:光通讯的基本概念,光通讯的发展趋势,光通讯的重要意义和应用。通信与信息系统:介绍通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历史和最新进展等。 物理电子与纳米技术:电子学与物理的关系、纳米材料技术、纳米电子学、纳米表征技术等。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讯的基本概念,无线通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

量子电子学与激光技术:量子电子器件的基本知识、发展历史和现状、量子电子的应用领域等。 计算机软件:介绍计算机软件的概念、计算机软件的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软件工程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作用。 数字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标准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2.什么是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有什么特征? 答:以电子形式存在于数据信息之中的,或作为其附件的或逻辑上与之有联系的数据,可用于辨别数据签署人的身份,并表明签署人对数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认可。 鉴权 公钥加密系统允许任何人在发送信息时使用私钥进行加密,数字签名能够让信息接收者利用发送者的公钥确认发送者的身份。当然,接收者不可能百分之百确信发送者的真实身份,而只能在密码系统未被破译的情况下才有理由确信。 鉴权的重要性在财务数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举个例子,假设一家银行将指令由它的分行传输到它的中央管理系统,指令的格式是(a,b),其中a是账户的账号,而b是账户的现有金额。这时一位远程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 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 ?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 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电子教案

文献综述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年1月12日

电网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有涉及到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线路导线的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接线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等方面。 关键词: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电网规划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它不仅全面地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和年发电均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仅次于美国,进入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行列。发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 1.电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 由于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能力形态的转换,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因此电能难于储存。从这个特点出发,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就要求发电厂在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耗之和。 2.电能与国名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于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且易于远距离传送和自动控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供电的突然中断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电力系统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

课程前沿内容教案

附件5: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比较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只能是接受它、适应它,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可能的问题,那么通过这一次辩论赛,我们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明确了机遇在哪里,挑战又在哪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确保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三点具体表现,并总结归纳: 贸易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 专 业 负 责 人 审 核 意 见 签字: 年月日

《连锁经营》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石油的基本性质 1983年第11届石油大会对石油定义为: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 天然气:也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相,或处于地下储集层时溶解在原油内,当采到地面,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从原油中分离时又呈气态。 在工业上、日常应用中,通常“原油”与“石油”混用,并不加以区分。 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一)古代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公元前480年,第三次希波战争中,石油做的火箭用来攻城,第一次石油用于战争。 公元前2500年,用曾浸透过防腐沥青和香料的布包裹“木乃伊”。 公元前1000年,有人在约旦河流域的上游开发沥青矿并延续至今。 公元600年,巴比伦人开始掌握用沥青掺和沙石修筑道路,修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用沥青铺造大的道路。 公元32~92年,《汉书·地理志》:“山郡高奴县,有洧水可然”。 公元1031~1095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石油进行了描述。 公元前者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火攻的战例。 公元前1518~1593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述了石油的药用。(二)现代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汽车、飞机、轮船、各种机器的动力燃料、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基础化润滑剂和民建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根据国务院去年年底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可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专 业 负 责 人 审 核意见签字: 年月日

微课学科教学设计及效果研究-2019年文档

微课学科教学设计及效果研究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微课就是微小的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指视频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短小、精炼、严谨,用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一种小型新型课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案例、课件、设计、反思等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采用视频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载体,教师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的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音频、视频、PPT、文本等格式媒体,来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有效的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 在国内,微课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信息设备,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追求教育改革的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教学媒体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上课讲义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 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 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 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4. 第四代教学设计 第四代教学设计包括情境评价(Situational Evaluation)和五种教学设计活动。其中情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对情境做出评估,以便使设计者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根据对情境的评估,构思设计活动。所以,教学设计是根据对情境的评估,确定具体的设计活动,即每一种活动都是根据情境评价的结果而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开展设计活动。此外,第四代教学设计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五种设计活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又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课题文献综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鹿寨县四排镇第二小学 文献综述作者:梁桂连 摘要:之前,我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课前备好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讲究策略,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随意性大,故教学质量上不去。针对我校现状,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努力反思、自查、自省,积极参与研究、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写教学反思;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相互学习,收效良好。 关键词: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成果 一、前言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2017年春开始我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立项并开始研究,在全体组员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组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理论学习上还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正文 (一)历史发展 2017年春,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在鹿寨县级课题立项,我们马上对我校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不懂得课堂教学策略,很多老师们平时无暇去研读课标,即使有的老师去看一下课标,也是囫囵吞枣,对课标中的理念理解也不到位。有的老师得到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愿意自己设计,有的教师没有信心或能力去设计。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很多都不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上完一节课,结束的仅仅是时间,不知道所谓的目标,更谈不上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老师们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理解课题,我们向从鹿寨县实验小学来我们学校支教的邹文英老师和韦东丽老师请教。从她们那我们开始了解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教学重点可以摘自教学目标中,而教学难点则根据教材、根据学情而定,不一定出自教学目标。有了她们的帮助,顿时我们脑海里的概念清晰多了,我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综述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是微课程研究的兴起,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此后微课程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特征等。 一、研究内容 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时间较短,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程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对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以下从微课程的含义特征、设计开发、应用领域三方面展开综述(见表1)。 (一)微课程的含义特征 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 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同时他还指出“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即形成微课程。 胡铁生通过对微课程资源库的设计开发以及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总结微课程的特征包括:“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国内微课程领航人李玉平关注的却是微课程的视频呈现,认为微课程视频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这种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发思考,让学习者在充忙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从以上众多学者的理解可知,微课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微课程的“微”。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微”是微课程的灵魂,可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二是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小,一般在3-8分钟以内,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三是微课程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概述--理论指导 1.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教学设计又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我们可以将课程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计划、媒体教学材料等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因此,大到课程开发,小到媒体材料的制作,我们都需要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既是教学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产物。 教学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地设计教学,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包括知、情、意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教学设计基本上属于应用类学科。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们着重研

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近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已经渐渐由单纯的哲学思辩转变到以学习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来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机理了。教育学和教学论虽然以心理学为基础,但并不将学习的心理机制作为其研究对象。而学习理论的任务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不同程度地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理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所以说,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包括教与学的理论。 由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因此,旨在应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与教学设计形成对比的是,教与学理论关心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教学规律是什么、学习机制是什么等等。而教学设计则关心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理论按性质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描述性理论提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某种理想的结果所采用的最优方法。教与学理论中更多的是描述性理论,而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规定性理论,它规定了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 (1)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由于研究者的哲学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当代学习理论分化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心理行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现代教学设计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现代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要 求(专科适用)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论文撰写要求 1. 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 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3. 字数:1500-2000字左右。 二.参考题目 1.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 语文《×××》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 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

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媒体已越来越广泛地在各科教学中运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普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充分的感知,思维活跃。它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多媒体,为改革传统教学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多媒体可以转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费时低效的问题,有的课文要教二三课时还完不成教学任务。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呆板、枯燥,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夺取“391”高地时,我军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潜伏时必须做到纹丝不动。为什么纹丝不动呢?此时出示投影片,学生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并能从投影片中找到答案:知道敌人离潜伏部队太近了,又加上敌人居高临下,我军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学生既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又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表象的过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只有在影像上较完整地把表象再现出来,才能激发出应有的情感效果,从而深刻领会内容,在配制影象上要充分体现它的直观性,使直观的形象和语文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更

高校微课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

高校微课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 摘要:作为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微课教学目前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尤其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成为高校教学的研究重点。针对高校微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微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应用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微课;微课设计;混合教学 一、高校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一)契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建设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要进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总体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主题和主要任务。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其发展焦点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自身应用问题。 2012年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对微课的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高校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

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高校微课是微型学习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产物。高校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与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建设要求相契合。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他们是新时代的领军人物,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资源,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短而精,时间在10分钟左右。而一般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也就在10分钟左右。所以从时间角度来说,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微课具有时间方便灵活、不受空间限制以及内容针对性强等特点。尤其有利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反复操作学习,直到搞懂为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更加钟情于网络媒体授课的形式。学生只要依附于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进行微课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课程流程较传统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师通过微课教学,一方面能够带动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节措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发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