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三)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三.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检测案1、下列动物( D )是软体动物。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石鳖

2、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

A.螃蟹、苍蝇 B.蚯蚓、蜘蛛 C.乌贼、金龟子 D.钉螺、水蛭

3、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B )

A.身体柔软、有贝壳 B.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身体由体节构成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

A.体内有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体外有外骨骼 D.足和触角分节

5、蝗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 A )

A.嗅觉和触觉 B.嗅觉和听觉 C.视觉和味觉 D.听觉和味觉

7.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注意:[]内填数字,上填名称)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头部、腹部、胸部三部分,其中有发达肌肉的是[11]胸部。

(2)图中[9]翅是它的飞行器官,它有三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6]中足,运动器官都着生在胸部。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或气管)。

反思与补充: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 A. 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 体表逐渐干燥, 无法呼吸 神经系统遭到 C. 离开了穴居生活 D. 破坏 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 爬行,其原因是( )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 .蚯 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D .玻璃 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防御敌害 15、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 A B 协助运动 C 有利于捕食 D 防止水分蒸发 课堂总结( 2 分钟)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归纳总结 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 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常见动 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鸣蝉、蟋蟀、蝴蝶、蜘蛛、 石鳖、蜗牛、乌贼蜈蚣、虾、蟹、蚊、蝇 主要特 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1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运动器官是足。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V”,错误的画“×”。 (1)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 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 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 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 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 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 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 所学的知识融会 贯通,为今后学 习生物的进化打 基础。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杀软体动物剂

第七章杀软体动物剂

杀软体动物剂(ll i id)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 molluscicide)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渔业等有害软体生物的农药。危害农作物的软体动物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主要指蜗牛(俗称水牛儿、旱螺蛳)、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主要指蜗牛(俗称水牛儿旱螺蛳)蛞蝓(俗称鼻涕虫、蜒蚰)、田螺(俗称螺蛳)及钉螺等农 食贪婪食 业有害生物。该类软体动物发生量大,食性贪婪,咬食蔬菜、水稻、玉米、菱角、甘薯、芋等的幼芽、嫩叶、嫩茎,使受害作物茎部断裂,叶片被刮食成孔洞,其粘液、排泄物还会降低蔬菜、水果的质量,并可导致根部、茎部和叶片出现大降低蔬菜水果的质量并可导致根部茎部和叶片出现大量伤口,利于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菌的侵入,使作物危害程度加重更为严重的是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害程度加重,更为严重的是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防除钉螺对于控制血吸虫病的蔓延和扩散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杀软体动物剂发展缓慢,目前仅有7种杀软体动物剂在 我国登记,计27个登记产品。其中多数产品对鱼类及哺乳动物毒性大,部分产品可严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种群数物毒性大部分产品可严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种群数 量,污染环境严重,个别产品可以在人体内积累,产生累积 毒性,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对高等动物、鱼类及毒性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对高等动物鱼类及人类安全,对有害软体动物高效,对环境和谐友好的新型杀软体动物剂待研究开发 软体动物剂急待研究与开发。 杀软体动物剂按照物质类别可分为无机杀软体动物剂和 有机杀软体动物剂本章按照杀软体动物剂物质类别分别论有机杀软体动物剂。本章按照杀软体动物剂物质类别分别论述不同种类杀软体动物剂的主要特性、生物活性和应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 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 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 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准备(1)搜集具有动物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集体定教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 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个性补 教

足的种类斧足腹足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讲授新课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 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1.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鲍鱼、牡蛎 B.海葵、海蜇 C.乌贼、鱿鱼 D.蜗牛、扇 贝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选项中的鲍鱼、牡蛎、乌贼、鱿鱼、蜗牛、扇贝都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的软体动物;海葵、海蜇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的腔肠动物.因此以上动物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海葵、海蜇。 2.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 肺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蝗虫的结构特点与其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运动能力较强。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选项中的羊、牛为哺乳动物,青蛙为两栖动物,田螺是软体动物,水蛭是环节动物。 4.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足和触角都分节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C选项只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群的特征,而其 他节肢动物如虾、蜘蛛等不具有此特征。 5.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A.足和鳃 B.外套膜和足 C.仅仅是足 D.外套膜和它以内 的器官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 【答案】D 【解析】软体动物可食用的部分是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等。 s();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8-1软体动物复习题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4.贝壳的珍珠层是由( )分泌形成的。 A.外套膜边缘 B.珍珠囊 C.外套膜 D.整个外套膜表面 5.河蚌的幼虫为( )。 A.担轮幼虫 B.面盘幼虫 C.钩介幼虫 D.牟勒氏幼虫 6.圆田螺的生殖方式为( ) A.卵生 B.胎生 C.卵胎生 D.孤雌生殖 8.圆田螺( )。 A.有膜质厣 B.有角质厣 C.有石灰质厣 D.无厣 9.蜗牛为( )的腹足类。 A.陆生鳃呼吸 B.水生鳃呼吸 C.陆生“肺”呼吸 D.陆生次生鳃呼吸 10.圆田螺的内部神经( )。 A.扭转成“8”字型 B.发生反扭转不成“8”字型 C.不发生扭转成“8”字型 D.发生反扭转成“8”字型 12.下列动物中在岩石上以足丝营固着生活的是( )。 A.牡蛎 B.毛肤石鳖 C.滨螺 D.贻贝 15.下列动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 A.鹦鹉螺 B.龙女簪 C.虎斑宝贝 D.珍珠贝 16.章鱼属于( )。 A.单板纲 B.鱼纲 C.腹足纲 D.头足纲 17.具闭管式循环的动物是( )。 A.圆田螺 B.十二指肠钩虫 C.三角帆蚌 D.乌贼 18.在循环系统中具有鳃心的动物是( )。 A.田螺 B.无齿蚌 C.石鳖 D.乌贼 19.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的动物是( )。 A.腔肠动物门 B.扁形动物门 C.线虫动物门 D.软体动物门 23.软体动物的围心腔在发生上属于( )。 A.囊胚腔 B.原肠腔 C.真体腔 D.假体腔24.河蚌内脏团和外套膜之间的腔是( )。 A.真体腔 B.外套腔 C.围心腔 D.假体腔25.贝壳全部消失的软体动物是( )。 A.长蛸 B.金乌贼 C.枪乌贼 D.毛肤石鳖26.蛞蝓属于哪个纲?( ) A.涡虫纲 B.无板纲 C.腹足纲 D.肉足纲 二、填空题 2.鳃是河蚌的主要呼吸器官,它包括_______鳃瓣,每个鳃瓣又有_______鳃小瓣,每个鳃小瓣由许多_______和_______组成。 3.组成河蚌鳃瓣的内外鳃小瓣靠_______相连结,它把内外鳃小瓣间的空腔隔成许多_______,内外鳃小瓣的前、后、腹缘愈合,背面分开处叫_______,后端通_______。 4.水流携带氧气由河蚌的入水管进入_______,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最后经出水管流出,水流经鳃时进行气体交换。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 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 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D.都有三对足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B.都有外套膜C.都用腹足运动D.都用腕足捕食 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B.腕足C.斧足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B.气管和皮肤C.气管和鳃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在C处有许多重要的内脏,可完成多种生理活动。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4)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Word版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贝壳 2. 外套膜 3. 外套腔 4. 围心腔 5. 入水管 6. 颚片 7. 齿舌8. 围心腔腺9. 鳃心10. 墨囊11. 面盘幼虫 二、填空题 1. 乌贼属于纲,它的足演化为和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放出墨汁,是因体内有。 2. 河蚌无明显的头部,生活被动,体内水流的穿行对它的、、和都有重要意义。 3.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和3部分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并由它分泌出石灰质的,覆盖于体外,起保护作用。 4. 多数海产软体动物要经过和两个幼虫阶段,而淡水生活的河蚌则具有一个阶段。 5. 解剖河蚌时,一般要求打开河蚌侧的贝壳。 6. 河蚌的心脏由和组成。 7. 三角帆蚌中的贝壳可分为3层,由外到内分别称为层、层和层。 8. 河蚌的外套由外到内依次由、和3层组成,它的的功能是、和 。 9. 软体动物门常见的纲是、、和。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和,其中能分布于陆地、淡水和海水的一纲是,能分布淡水和海水的纲。 10. 腹足纲多有外壳,头和足对称,内脏团对称,水生种类以呼吸。 11. 腹足纲共分为、和3个亚纲,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 和。 12. 河蚌属门的纲;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幼虫期,循环系统属。 13. 乌贼因皮下有可使体表改变颜色。

14. 乌贼属门纲,循环系统属,并有由来源于形成的软骨骼所包围。 15. 河蚌的神经系统由3对神经节及彼此之间的神经索组成,节在食道两侧,节在肌肉之中,节在的腹部。 16. 石鳖的个体发育需经和两个幼虫期。 17. 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口内具有特殊的结构,称为和。 18. 贝壳的成分主要是由和少量的构成。 19. 大多软体动物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和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内有血液流动,形成。 20. 田螺的心脏由个心室和个心耳构成。 21.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和,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22. 河蚌除后肾管外,还有一种排泄器官称为。 23. 软体动物头部发达程度与机体活动程度有关。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 24. 软体动物的、和开口于外套膜腔内。 25. 河蚌左右两片外套膜在后缘处稍突出,并愈合形成水管和水管。 26. 水生软体动物以鳃呼吸。依据外形,可将鳃分为四类,分别为、、和。 27. 石鳖有片贝壳;鲍鱼有片贝壳;牡蛎有片贝壳;角贝有片贝壳。 28. 乌贼第4对腕称为腕;雄性左侧第5腕特化为腕。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 1.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种数仅次于节肢动物。 2. 外套膜包围着的空腔,称为混合体腔。 3. 石鳖属爬行纲的龟鳖目。 4. 腹足纲与其他软体动物不同的主要特征是具一牛角状两端开口的贝壳。 5. 田螺为卵胎生,属腹足纲。 6. 扁卷螺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7. 蛞蝓身体裸露,无外壳,故属头足纲。 8. 腹足纲的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纲而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纲。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习题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习题 一、选择题 1、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而死,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 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 D、气体通过蝗虫胸、腹部的气门进入体内 2、我们经常食用的鱿鱼、章鱼及田螺属哪一类生物类群()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扁形动物 3、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虾 B、蟹 C、臭虫 D、蚯蚓 4、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他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柔软 B、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C、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体节构成 5、下列哪个不是蝗虫头部具有的器官() A、感觉器官 B、视觉器官 C、取食器官 D、运动器官 6、动物界中种类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环节动物 7、河蚌外套膜的作用是()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参与呼吸和形成贝壳 C、能使贝壳和闭 D、保护和形成贝壳 8、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9、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10、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11、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2、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13、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4、田螺、河蚌、蛞蝓等动物属于() A、环节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15、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16、蜜蜂和()的亲缘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蚂蚁 17、关于蝗虫的“气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出的窗口 C、与听觉有关 D、与生殖有关 二、填空题 18、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__________色,这 是一种_____ 以适应环境。(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共有____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 _____________。 (5)蝗虫的翅共___________对,是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 器官 19、下图为河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水底,经常是________端插入泥沙中行走。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__。 (3)贝壳是图中的[],它的最内层是____________由 图中[]的分泌物形成。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要求: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无齿蚌。 主要特征: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体分头、足、内脏团,其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大多雌雄异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一、身体柔软,多为两侧对称(除腹足纲外),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二、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 来源:为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 外套腔(出、入水孔) 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 结构结缔组织 内层上皮:具纤毛 内层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并通过出入水孔形成水流,借以完成 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等 功能外层上皮:分泌物贝壳 保护内脏 有助运动(如头足类) 呼吸(如蜗牛) 出、入水管:瓣鳃类等软体动物左右两片外套膜紧贴二壳内,其背面与内脏团的皮肤相连,腹缘游离,生活时左右腹缘互相紧贴,构成了其中的外套腔,外套腔之后端形成两个外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入水管稍大,且有感觉乳突,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 三、贝壳(贝类):1-2或8片贝壳,形态各异

来源:贝壳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成分:碳酸钙(占95%)及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 角质层 结构、棱柱层 珍珠层。 功能:保护柔软的身体。 四、足为运动器官,头足类的足变为腕和漏斗。 五、消化系统呈U字形,有消化腺(唾液腺、肝脏等)。除瓣鳃纲外,口内一 般有颚片和齿舌(特有)。 齿舌:是软体动物(除瓣鳃类外)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上,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摄食时,由于肌肉伸缩,齿舌可前后活动,以锉刮食物。齿舌的数目,大小和形状为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默囊: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在直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有一导管,连一梨形小囊,即墨囊。囊内腺体可分泌墨汁,经导管由肛门排出,使周围海水成黑色,借以隐藏避敌,乌贼之名来源于此。 六、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有“肺”。 七、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但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存于围心腔、肾腔 和生殖腔,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间);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类十腕目例外,为闭管式循环),心脏在围心腔内,通常有一心室二心耳(腹足纲仅一心室一心耳)。 围心腔:即软体动物次生体腔的剩余部分,内有心脏,外有围心腔膜包围,一般位于内脏团背侧。 鳃心:乌贼等头足类动物除心室能搏动外,还有两个鳃心亦可搏动。 鳃心位于二鳃基部,为此处入鳃静脉血管膨大所形成,其壁为海绵质,能收缩,可加快静脉入鳃的速度,加速气体交换,增强循环、代谢效率。 八、后肾型排泄系统,通常具肾一对(腹足类因扭转仅具肾一个)。

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其中,教材分析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教材分析。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且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个类群,他们具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贝壳或外骨骼,适宜合并介绍。这一节内容对于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为了使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两类动物的区别及其适应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性教学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动脑思考,我恰当点播适时引导,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直观教学中,我希望能通过学生与老师在课余时间合作收集、整理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分析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示美丽多样的贝壳图片,结合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思考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坚硬的贝壳是否会妨碍他们的运动等问题,由此引入软体动物的教学主题。在讲完软体动物主题后,展示虾、蟹、蝗虫、蝉等图片,让学生在复习刚刚学过的软体动物的特征的同事,思考这些动物是否为软体动物,它们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易于理解课本内容;采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软体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缢蛏、蜗牛和乌贼等活体材料;在节肢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虾、蟹的活体材料及蝗虫、蝉、七星瓢虫等的标本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的观察与思考,对材料进行观察、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交谈,在讨论中以讨论导向表的形式记录讨论的内容,通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 ③④。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D.都有三对足 2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 .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 、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 3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软体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软体动物、戒指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等。主要是突出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探究式学习,突显重要感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插图,课程书,教案。 课型课时:新课,1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他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哪位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2.教师播放PPT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漂亮的贝壳大家都喜欢,但是这些动物属于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与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相关的知识了。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河蚌,让学生合作并带着问题观察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足以及鳃,回答课本“观察与思考”的问题: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 (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 小总结: 软体动物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贝壳上面有年轮般的花纹,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斧足----是运动器官,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 2、其他软体动物和它们与人类关系 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软体动物,增加学生知识面,有乌贼为了逃避敌害而喷射烟雾的图片,还有很多不同的外形很奇特的贝壳。并且让学生简略的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于软体动物的概念。并且利用图片出示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学生观察教材P14“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并合作完成p15的讨论题,并展示。 1、观察教材P15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能说出蝗虫各部位的名称 (3)根据平常经验,感受触摸蝗虫身体的感觉,蝗虫的外骨骼对其的作用是什么?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讲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乙两支试管中的蝗虫哪一只能会更久? 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资料,组织学生举例说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课堂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么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 征有关? 板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柱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河蚌和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前准备 课件、蝗虫模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

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 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相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存种类约13 万种,此外还有约35000 种的化石种类,在种数上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 常见动物有:蜗牛、螺类、河蚌、乌贼等。 软体动物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如次生体腔、后肾管、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是由环节动物演化来的,是朝着不太活泼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动物。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本门动物的各类群之间形态差异很大,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 3 部分。 1、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有的种类(运动敏捷的种类) 头部明显,有口、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乌贼、田螺、蜗牛等。有的种类(行动迟缓的或营固着生活的种类) 头部退化,甚至消失。如石鳖、河蚌、角贝、牡蛎等。 2、足部: 位于身体的腹面,为运动器官,常因种类不同而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腹足纲(螺类、蜗牛等): 足呈块状,用来爬行。 多板纲(石鳖等): 足也呈块状,但用来附着。 掘足纲(角贝等): 足呈圆柱形,用来挖掘水底泥沙。 瓣鳃纲(河蚌、珍珠贝、蛤蜊等): 足呈斧形,坚硬而富含肌肉,用来挖掘泥沙。 头足纲(乌贼、章鱼等): 足和头合并,足演化成腕,用来捕捉食物。 3、内脏团(visceral mass): 除头和足外,身体的其他部分即为内脏团,是内脏器官所在的部分,常位于足的背面。 大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性,如螺类。 二、外套膜(mantle): 由内脏团背面的皮肤形成皱褶,向腹面延伸,常包围整个内脏团和鳃。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称外套腔(mantle cavity), 此腔与外界相通,腔内常有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细胞具纤毛,纤毛的摆动能造成水流,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内,借以完成呼吸、排泄、生殖等。 三、贝壳(shell): 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也称“贝类学”(Malacology)。大多数种类具1-2个贝壳,有的多达8个之多。贝壳的形态因种类而异,有的呈帽状,有的呈螺旋状(螺类),有的呈管状(掘足类),有的呈瓣状(瓣鳃类),有的种类则无壳。贝壳的功能: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成分和结构:贝壳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5%,其余的为壳基质(conchiolin),或称贝壳素。 四、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构成。 除瓣鳃纲外,其他软体动物均有口腔。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颚片:位于口腔的前背部,1个或1对,有刮食物和辅助捕食的作用。 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表面由横向排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摄食时齿舌作前后伸缩运动,刮取食物。齿舌上小齿的形状和数目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软体动物的消化腺有:肝脏、唾液腺、胰脏。其中肝脏最发达,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 软体动物的分类 单板纲长期被认为是化石种类,1952年才从3570米的深海中采到活标本,定名为新蝶贝。身体两侧对称,具有一个帽状的贝壳。头部不发达,足发达,有5-6对单栉鳃。足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 无板纲体呈蠕虫状,无贝壳。头部不发达,腹面有1条由外套膜下卷形成的纵沟。多数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已知约250 种,在我国南海曾采得一种龙女簪 多板纲全部海生,生活在潮间带,代表动物为石鳖。体型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背部有8 块覆瓦状排列的贝壳。贝壳周围有一圈由外套膜形成的环带。头部不发达,足宽大,可在岩石上爬行。口腔具齿舌,常以藻类为食。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