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节 核能课节导学案

第2节 核能课节导学案

第2节 核能课节导学案
第2节 核能课节导学案

第2节核能课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利用核能的新进展。

3.了解核裂变、核聚变。

【学习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学习难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_______,其发生的_______是可以控制的。2.核裂变是指用_______轰击_______获取核能的途径。

3.核聚变是指质量很_______的原子核,在_______下结合成新的_______来获取核能的途径。4.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____,二是________;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_______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________。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一:核能(课本图22.2-1)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原子很小,它的直径不到 nm.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学生活动二:核裂变(课本图22.2-2 22.2-3 22.2-4)

1.1938年底,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3.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4.核能发电主要由、、和组成5.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主要区别是,前者用后者用

6.与火力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的优点是:

学生活动三:核聚变(课本图22.2-5)

1、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2、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师生交流、板书设计】

第2节 核能

1.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1)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2)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3.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课节达标,提升能力】

第2节 核能课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

B .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 .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答案】C

2.如图是获取电能的几种途径,其中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又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是( )

A .燃煤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风车发电

D .核能发电

【答案】D

二、填空题

3.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目前核能已经被广泛和平利用,其中核电站是利用铀核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核能属于_____(选填“一次”、“二次”)能源.

【答案】裂变 一次

4.目前核能已经被广泛利用,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核电站工作是利用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 能。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时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学习目标】 1.说出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2.以某种新能源为例,阐述怎样建设多元化结构的新能源系统。 一、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1.世界能源的总趋势:发展①________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②____________。 2.原因: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③__________增长。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④________。 3.措施:减少对⑤____________的消耗,重视利用⑥________能源。 二、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从能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阳能 1.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 (1)光热转换,如太阳灶、太阳能供热系统。(2)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 2.特点 (1)优点:能量⑦________,清洁无污染。 (2)缺点:能量⑧________且只能在晴天获得。 (二)风能 1.特点 (1)优点:风力发电⑨________较低,而且不会产生⑩______污染。 (2)缺点:风力、风向?__________,变化大。风力发电存在着?________和输送问题。 2.利用:风推动?__________转动而产生电流。 (三)水能 1.特点 (1)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是由?______转化而来的动能。 (2)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发电?________较低,能源清洁。 (3)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________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2.中国的水能资源 总量丰富,可开发的水能居世界?________。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数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匀。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阳与?________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________、浅海、江河?________。 3.利用:潮汐能发电。 4.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 (五)生物能——沼气 清洁的能源;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操作简单。 (六)地热能 1.概念: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热量,包括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多为后者。 2.存在形式:○21________(不含水滴)——最便于开发利用,如意、美、日以此开发电力,湿蒸汽(含水滴),热水——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以此为居民供热和进行温室栽培。我22________的地热能用于发电。 国西藏的○ 3.用途: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4.特点 优点:○23____________。 缺点:(1)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而且更新速度较慢。 (2)地热蒸汽中常含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第2节 核能精品练习题

第2节核能精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B.核能的使用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C.现有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D.氢弹爆炸时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 2.如图是获取电能的几种途径,其中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又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是() A.燃煤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风车发电 D.核能发电 3.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电网 A.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 B.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二、填空题 4.目前,人类利用核能发电的主要方式是(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选填“会”或“不会”)制造出永动机。 5.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核能。 6.核电池是一种通过换能器将核能最终转化成_______能的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特点。请列举一个将来有可能利用核电池供电的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7.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叫做,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重 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叫做。 8.核能的释放有和两种方式,太阳能的产生是通过方式.

9.在原子、原子核、电子、中子、质子中,带负电的有。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三、简答题 10.你在学习过核能知识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说出原子核的聚变的含义。 (2)人类关于核聚变的应用已经取得的成就是哪些? (3)关于核聚变问题,还有什么急需解决的?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2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了解核聚变。 【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可控制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2.难点是知道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原子很小,它的直径不到 nm.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 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8年底,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5.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 ,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6.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7.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8.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课堂练习】 1.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_______,其发生的_______是可以控制的。

2.核裂变是指用_______轰击_______获取核能的途径。 3.核聚变是指质量很_______的原子核,在_______下结合成新的_______来获取核能的途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时释放的能量叫做核能 B.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可以使其发生裂变获取核能 C.核电站里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原子弹发生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也是可以控制的 5.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____,二是________;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_______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________。 【要点归纳】 1.原子分裂或聚合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是核能。 2.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裂变,二是聚变。 3.适度安全的利用好核能,可缓解人类由于化石能源的缺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 【拓展训练】 1.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吨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4.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5.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6.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波及了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大片领土。各类辐射病、癌症、神经紧张、居民被迫疏散等后斯影响还深深的留在人们的心中。有的同学提出,既然核电站有这么大的危害,就不用建造核电站。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提出你的看法。 【总结反思】

2020年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同步导学案:192电生磁

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逍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 2.知道保险线、空气开关的作用。 知识点一:家用电器的总功率对家庭电路的影响: 活动1:阅读课本109-110页,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P二 ______ ,可以得到I二__________ o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是一定的,U二220V,所以用电器电功率P _______ ,电路中的电流I就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知识点二:短路对家庭电路的影响: 活动2:阅读课本110页,完成以下问题: 1?短路种类:①改装电路时不小心,使 _______ 和________ 直接连通造成短路; ②____________ 被刮破或烤焦: ③电线和用电器使用年限过长,绝缘皮______ 或________ ,也会使__________ 和 ______ 直接连通:④用电器进水造成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路使电流过大的原因:由于导线的电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_ ,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导线的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造成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另一个原因。 知识点三:保险丝的作用 活动3:阅读课本111页,完成以下问题 1.演示图19. 2-4,现象: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增大到一立程度时,发现_________ 先熔断。 2.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 ______ 、熔点比较_______ 的—合金做成的。家 庭电路中的保险线应______ 联在电路中。 3.保险纟幺的作用是:当电路中 _________ 时,保险丝由于温度升高而先________ ,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4.不同粗细的保险丝有不同的 ___________ ,当电流小于或等于_____________ 时,保险丝 ______ :当电流大于___________ ,达到或超过它的__________ 时,保险丝_________ ,

第2节 核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 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 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 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 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1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 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 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为缓解电力紧张情况。 4、太阳能LED照明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能够发光,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_能。太阳能是_________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___ (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5、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燃气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6、下列有关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废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20.2 电生磁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2节电生磁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自主探究 1.丹麦物理学家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通电导线周围存在与电流有关的,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其中的电流方向。 3.用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合作探究 一、电流的磁效应 活动体验: (1)将一根直导线平行放在静止的小磁针(转动灵活)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断电,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2)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现象归纳: (1)图甲小磁针发生转动;图乙小磁针不转动。 (2)图丙小磁针转动方向与图甲相反。

交流心得: (1)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提出问题: (1)导线通电时间为什么要很短(触接)? (2)为什么直导线一定要沿南北方向和小磁针平行放置? 自主学习:这个实验最早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做的,此实验也叫奥斯特实验,它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作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实物展示:观察螺线管,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螺线管,把导线缠绕在铅笔上。 活动体验:在螺线管穿过的玻璃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探究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设计实验: 1.在螺线管周围放置小磁针,通电以后小磁针的N极指示出小磁针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 2.仔细观察螺线管的绕线方法,并画出示意图,并判断螺线管中电流方向,标示在示意图上。 进行实验: 1.根据要求进行实验,并在圆圈中画出小磁针,把 小磁针的N极涂黑。 2.把通电螺线管看作一个磁体,根据实验结果把 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在示意图中标出。

电能的输送 导学案

第五节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 2.知道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3.了解电网供电的优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介绍我国远距离输电概况,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影响远距离输电损失的因素,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可减少功率与电压损失。 难点 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区别导线上的输电电压U和损失电压ΔU。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常把各种形式的能(如水流能、燃料化学能、核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进行传输,这是因为电能可以通过电网来传输,那么电能在由电厂传输给用户过程中要考虑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远距离输电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提出的下列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可靠,是指保证供电线路可靠地工作,少有故障和停电。保质,就是保证电能的质量,即电压和频率稳定。经济是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电能损耗小。 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在输电线上有功率损失。 3、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由于输电线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输电线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电热而

损失掉了。这是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设输电电流为I,输电线的电阻为r,则功率损失为ΔP=I2r. 根据功率损失的表达式ΔP=I2r可知,要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其二是减小输电电流。 4、如何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呢?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ρ,要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可采用下述方法: ①减小材料的电阻率ρ.银的电阻率最小,但价格昂贵,目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铜或铝作输电线. ②减小输电线的长度l不可行,因为要保证输电距离. ③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可适当增大横截面积。太粗不可能,既不经济又架设困难。 5、如何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呢?阅读并回答教材49页“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根据P=UI可知,要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I,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这就是采用高压输电的道理。 6、以上两个途径中,哪一个对于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更有效?举例说明。 采用高压输电。在输电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线路电阻减为原来的一半,线路中损耗的功率减为原来的。在线路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提高一倍,线路中的电流减为一半,而损耗的功率减为原来的。 7、大型发电机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在发电机处用升压变压器升高电压,在用户处用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 投影片展示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情况及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设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则功率损失为 ΔP=I22R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用=P-ΔP. 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为:ΔU=I2R,则U3=U2-ΔU. 8、目前,我国常用的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哪几种? 有110 kV、220 kV、330 kV,输电干线采用500 kV的超高压,西北电网正在建设750kV的线路。 9、是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为什么? 不是。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要求越高,建设费用越高。实际输送电能时,要综合考虑,如输送功率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技术和经济要求等,要依照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 2.电网供电 10、采用电网供电的优点是什么?

核能导学案

核能导学案杨书桢 【学习目标】1. 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相关知识; 2. 能搞清核电站的常识; 3. 能分析出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学重点: 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和核聚变; 教学难点:核电站怎样利用核能发电。 【自学指导】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和绕核高速旋转的组成;其中原子核由和组成,质子带电,中子、带负电。 2.由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原子核相当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组是相当困难的,但一旦发生分裂或重组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这就是。 3.重核裂变与链式反应 裂变:(1)用轰击重核(铀235)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2)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能,蒸汽轮机获得能,最后转化为。 (3)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大量的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发生强烈的爆炸,这就是的原理。 4.(1)轻核聚变: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发生的就是这种热核反应。 (2)和平利用核能 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有:一是利用核能发电,二是应用到军事领域。 核电站是利用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其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 .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选填“不可控的链式反应”或“可控链式反应”)。 达标测试 1. 获得核能的途径是和。 2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放出巨大,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去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这样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3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4如图所示是核电站原理的示意图,结合这张 图,判断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核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化学能→电能 D.化学能→内能→电能 5 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 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分别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三) (3)

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三) (3) 山东省威海新都中学杨龙飞 【设计理念】 学生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纳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庞大的能量,那个能确实是核能。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得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录像了解核聚变的知识。最后,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那么,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关心学生明白得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核能。明白核力,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关于人类生活的阻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咨询题。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咨询题。对〝能简单描述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要求: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定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讲法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操纵裂变那样有效地、为所欲为地操纵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开释的核能,然而由于核聚变能够开释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操纵聚变反应是一个专门吸引人的课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聚变的人工操纵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落后,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顺利启动,差不多取得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在连续工作中。同学们今后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开释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奉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觉课堂时刻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刻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咨询题的自主性、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么时刻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行就会使一个咨询题的讨论面太大,时刻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白费时刻等等。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确实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关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爱好,培养发散性、制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咨询题也值得再讨论。

八年级科学下册 1.2 电生磁导学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 1.2 电生磁导学案(新版)浙教 版 1、2电生磁(1) 一、预习导学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电流的效应。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当给直导线通电时,小磁针会发生;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2、通电导线的周围和磁铁一样也有。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有关;直线电流的磁场强弱与有关。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规律是:磁场是以为中心的;离导线越近,磁场越;磁场的方向由的方向决定。直线电流磁场的方向可以由安培定则确定:用 握住直导线,指向导线中电流方向,其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直线电流的方向。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相似,它的方向与有关。 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通电螺线管中,闭合开关,能正确表示通电螺线管极性的是( ) 二、学习研讨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与磁之间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在

这个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当导线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断开电路,导线无电流通过时,小磁针。(2)比较a、b两图可知:;比较b、c两图可知: 。 2、如图所示,正确表示小磁针N极指向的是:() 3、小聪同学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时,发现用一节干电池给螺线管供电时,螺线管不能吸引大头针;而当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条,却能吸引许多大头针。下列对于这个实验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一节干电池给螺线管供电时,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根本是不存在 B、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条能吸引许多大头针,是因为插入的铁条本身存在较强的磁性 C、用一节干电池给螺线管供电时,大头针受到的重力比受到螺线管的磁力要小,所以不能吸起大头针 D、用一节干电池给螺线管供电时,大头针受到的重力比受到螺线管的磁力要大,所以不能吸起大头针 4、实验室有一个旧的直流电源,其输出端的符号模糊不清,无法分辨正负极。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判断电源两极的方法。在桌面上放一个小磁针,在磁针右边放一个螺线管,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小磁针的S极向左偏转。下列的正确的是() A、电源A端是正极,在电源外部电流由A流向B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 核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我知道核能的由来,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我知道核裂变和核聚变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 3、我了解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核电站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请认真阅读课本170页—172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知识点 1、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 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2、、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 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3、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 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4、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5、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 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6、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合作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探究点二:核聚变 当堂检测 1.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2、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3、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4、下列有关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废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5、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以下关于原子弹和 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能控制裂变的反应速度 C.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电生磁》导学案.docx

《电生磁》导学案 复习目标:1.认识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及方向、地磁场。 2.会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4.知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复习要求:认真熟记文本,独立完成. 复习方法:结合实验中的现象,熟记下列重点知识,并通过练习学会应用。 一、基础知识回顾(请同学们独立完成-5题,比一比谁做的最快,错的最少) 1、磁现象 (1).磁极:磁体上磁性____________ 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它 们分别叫________ (S极),和_________________ (N极)o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排 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吸引。 2、磁场 (1).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__________ 产 生____ 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 过____________ 而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________ 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_____________ 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 跟放在该点的磁针 ______ 极所指的方向一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_________ 极出发,回到磁体的_______ 极, (4)?地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 ____________ 的作用。地磁极:地磁场 的北极在地理的___________ 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_______ 极附近。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不重合,这个现象最先由我国宋代 的________ 发现。 3、电生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斯特实验: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磁场的方向跟_______ 方向有关。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核能》导学案

第二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结构 2、知道核能的由来及释放的方式 3、了解核能的应用及利弊 学习重点:核能的由来及释放的方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能源概念; 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3、21世纪的能源趋势。 二、预习课文,补充完成下列各知识点的内容 (一)、原子结构 原子 (二)、核能的由来及释放的方式 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2、核能释放 的方式 氘核与氚核在结合形成氦核和一个中子, 聚变。 应用:

(三)、核能利用的利与弊 利:;弊:。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173相关练习 2、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一是使原子核(),二是使原子核()。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如果煤的热值为3×109J/kg,那么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至少为()J。 3、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发电利用核聚变原理 B、核电站发电利用核裂变原理 C、核反应堆工作是直接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D、核反应堆的链式反应速度是不可控的 4、下列应用中不是利用核裂变的是() A、氢弹 B、原子弹 C、核电站 D、核潜艇 5、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发电利用核聚变原理 B、核电站发电利用核裂变原理 C、核反应堆工作是直接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D、核反应堆的链式反应速度是不可控的 6、下列应用中不是利用核裂变的是() A、氢弹 B、原子弹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24核反应 核能 质能方程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24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学案新 人教版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6 C+1 n 中子1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n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H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二、典型例题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已知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

九年级物理下册 电生磁导学案

第2节电生磁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荷与磁现象,他们之间有哪些类似的地方?你认为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吗?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P124---P127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做了许多实验终于证实有联系。 2.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有关,这种现象叫 做。 3.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 4.安培定 则:。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演示一: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1.首先让小磁针静止,不受外界磁场干扰,观察小磁针指向。 2.在磁针正上方拉一条直导线,当直导线通电时,观察小磁针指 向。断电后观察小磁针指向。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指向。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结论: 演示二:螺线管的磁场 教师演示实验(观察课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小磁针的偏转方向1.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的位置,在螺线管中通入电流。观察小磁针所指的磁场方向,在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的磁与哪种磁体相似?结论: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类似。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就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个。 2.(1)如图将通电螺线管靠近已知磁极的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2)切断电源,将上图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改变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3)你来你来归纳: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通电螺线管的N,S极正好对调,这说明,通电螺线光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有关。 探究三:安培定则: 培定则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即为螺线管的极。 练一练:标出下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三个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3.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调讲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节核能导学案

第2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 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为缓解电力紧张情况。 4.太阳能LED照明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LED是一种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