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2《核能》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17.2《核能》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17.2《核能》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17.2《核能》学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人教版《17.2核能》学案(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1?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2?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

来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核聚变、核裂变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学具教具】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过程】

1 ?放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跚t性鴻

图16 —3

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16—3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 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 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

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a射线,由带正电的a粒子组成,a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a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a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B射线,研究表明,B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丫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这三种射线都有穿透物质的本领,其中丫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

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丫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丫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

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 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 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

2?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 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

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3.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图 16 — 4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

235 (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 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 16 — 4).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

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 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

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 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

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2500 t 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 木材才能燃

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 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 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

使它们也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 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 16— 5).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图 16 — 6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发生猛烈爆 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

16— 6).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 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叫做核反应堆.

5.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 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

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图 16— 7). ?我示质子 0表示中子

4.裂变

中平铀核 V-*C=>

中子

F 0

中子

图16 —7

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

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 海水中蕴藏着丰

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氚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

【学习方法指导】

逆向思考法

在本节内容中介绍了“核裂变”和“核聚变” ?“裂变”和“聚变”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不但要知道它的“正”过程,而且要知道它的“反过程” ?而且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正是抱着坚定的信念,执着而顽强地探索,终于得出了

令人瞩目的成果.

奥斯特在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以后,法拉第在思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想法:既然电会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呢?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顽强地向认定的目标前进,终于发

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在这个典型实例中,法拉第就是运用了“逆向思考法”大胆地提出了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同学们在学习中,不但经常要“正向”思考,而且也要“逆向”思考,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把知识掌握好,运用灵活.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全册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 【情境导入】“长寿村之谜”:于都县小溪乡坳下村总人口200多人,百岁老人三四个,80岁以上的习以为常,双胞胎五六对。这是什么原因呢?(2010年4月《赣南日报》)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59页至6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 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 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3.世界水日是__月___日。 4.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____,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_____水调往北方。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 1.391×1018m 3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水球”。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如图) 2.水资源概况:总水量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 3.海洋水: 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 ⑵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⑶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且分布不均匀。 【阅读】课本第61页至6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 2.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节约用水?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中国节水标志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2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了解核聚变。 【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可控制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2.难点是知道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原子很小,它的直径不到 nm.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 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8年底,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5.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 ,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6.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7.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8.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课堂练习】 1.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_______,其发生的_______是可以控制的。

2.核裂变是指用_______轰击_______获取核能的途径。 3.核聚变是指质量很_______的原子核,在_______下结合成新的_______来获取核能的途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时释放的能量叫做核能 B.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可以使其发生裂变获取核能 C.核电站里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原子弹发生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也是可以控制的 5.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____,二是________;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_______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________。 【要点归纳】 1.原子分裂或聚合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是核能。 2.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裂变,二是聚变。 3.适度安全的利用好核能,可缓解人类由于化石能源的缺乏所带来的能源危机。 【拓展训练】 1.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吨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4.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5.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6.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波及了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大片领土。各类辐射病、癌症、神经紧张、居民被迫疏散等后斯影响还深深的留在人们的心中。有的同学提出,既然核电站有这么大的危害,就不用建造核电站。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提出你的看法。 【总结反思】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__,宽为__(50-2x)cm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2-75x+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 2+bx +c =0(a ≠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 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 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 ≠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 3-2x 2+5=0; (2)x 2=1; (3)5x 2-2x -14=x 2-2x +35; (4)2(x +1)2=3(x +1); (5)x 2-2x =x 2+1; (6)ax 2+bx +c =0. 解:(2)(3)(4). 点拨精讲: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 2.将方程3x(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 2-3x =5x +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2-8x -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9.3环境污染的防治学案

第9章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2.了解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和防治措施,知道赤潮、水华的成因和危害; 3.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性和有用性,知道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 4.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和物品回收标志,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用实验探究并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学习难点】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你所知道的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它们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知道右图所示标志吗?它有哪些寓意?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认识空气质量对我们重要性 阅读P107-11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空气污染? 3.空气质量报告中五个等级对应的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有哪些? 4.当今十大环境问题中,、、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1). 根据P110【活动与探究】 ①了解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2)臭氧层空洞

①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②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 ③解决的方法: (3).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②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③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活动二、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阅读P111-113完成下列问题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危害人体健康:被污染的水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水 华”、赤潮等现象;⑶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3.水的净化方法、、、等 4.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 活动三、认识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的意义 阅读P111-113完成下列问题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2.右图是什么标志?怎样理解垃圾也是一种资源? 、、 3.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2.水的污染源是什么?如何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3.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1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 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 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为缓解电力紧张情况。 4、太阳能LED照明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能够发光,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_能。太阳能是_________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___ (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5、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燃气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6、下列有关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废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065

牡丹区实验中学“分组学习”学案 ____年级____班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 学科化学学段九年级下课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编号065 主创杨戈杨学习时间.2017.12.19 课型测试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D.玻璃杯打碎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氦气填充气球 B.用铜制作导线 C.用石墨作铅笔芯 D.用铁粉作食品保鲜剂 3.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 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4.要准确量取40mL液体适宜的仪器是() A.100mL量筒 B.50mL量筒C.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5.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 C.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6.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以上都不同 7.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磷和硫药品柜上的图标 ( ) 8.下列仪器不能用来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 试管 B. 烧杯 C. 量筒 D. 锥形瓶 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称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毫升,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是()A.9毫升 B.小于9毫升C.大于9毫升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10.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错误的是()A.必须使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液体喷出伤人,加热时竖直试管 D.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的在试管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1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的是() A.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 B.寒冷的冬天,家中窗户的玻璃会出现好看的冰花 C.夏天清晨,花园绿地中草上有很多露珠 D.对着一片干燥的玻璃吹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 二、填空题:12.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要按取用,液体只要,固体只,块状大理石一般用取。 13.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②熔点_____③密度_______④颜色_______。 14.同学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5.7g,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15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熄灭酒的科学方法是 16.家用管道煤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0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阅读回答:(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17.填空:⑴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⑵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 _________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 18.学化学要经常做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7.2 mL 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2)过滤中,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 是。 19.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如右下图所示是液体药品取 用的操作示意图,由此你对液体药品取用想到了哪些注意事项: (1) _ ;(2) ; (3) 三、简答题:20.加热固体引起试管破裂,你能说出可能的原因吗? (至少答3条) 四、实验题:21.下列是化学实验的一些常见仪器:用仪器名称填写下列空格: 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仪器C的主要用途是从广口瓶中取出碳酸钠粉末需要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初中化学备课 年度: 学校: 姓名:

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 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二、自主学习;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 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 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 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2.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评价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 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 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 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 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 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归纳总结】 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 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 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 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 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 学习 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 仪器:酒精灯 方法: 方法: 洗涤干净的标准 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电能的输送 导学案

第五节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 2.知道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3.了解电网供电的优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介绍我国远距离输电概况,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影响远距离输电损失的因素,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可减少功率与电压损失。 难点 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区别导线上的输电电压U和损失电压ΔU。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常把各种形式的能(如水流能、燃料化学能、核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进行传输,这是因为电能可以通过电网来传输,那么电能在由电厂传输给用户过程中要考虑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远距离输电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提出的下列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可靠,是指保证供电线路可靠地工作,少有故障和停电。保质,就是保证电能的质量,即电压和频率稳定。经济是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电能损耗小。 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在输电线上有功率损失。 3、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由于输电线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输电线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电热而

损失掉了。这是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设输电电流为I,输电线的电阻为r,则功率损失为ΔP=I2r. 根据功率损失的表达式ΔP=I2r可知,要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其二是减小输电电流。 4、如何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呢?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ρ,要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可采用下述方法: ①减小材料的电阻率ρ.银的电阻率最小,但价格昂贵,目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铜或铝作输电线. ②减小输电线的长度l不可行,因为要保证输电距离. ③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可适当增大横截面积。太粗不可能,既不经济又架设困难。 5、如何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呢?阅读并回答教材49页“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根据P=UI可知,要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I,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这就是采用高压输电的道理。 6、以上两个途径中,哪一个对于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更有效?举例说明。 采用高压输电。在输电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线路电阻减为原来的一半,线路中损耗的功率减为原来的。在线路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提高一倍,线路中的电流减为一半,而损耗的功率减为原来的。 7、大型发电机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在发电机处用升压变压器升高电压,在用户处用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 投影片展示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情况及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设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则功率损失为 ΔP=I22R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用=P-ΔP. 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为:ΔU=I2R,则U3=U2-ΔU. 8、目前,我国常用的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哪几种? 有110 kV、220 kV、330 kV,输电干线采用500 kV的超高压,西北电网正在建设750kV的线路。 9、是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为什么? 不是。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要求越高,建设费用越高。实际输送电能时,要综合考虑,如输送功率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技术和经济要求等,要依照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 2.电网供电 10、采用电网供电的优点是什么?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案

24.2.2切线的判定学案 【学习目标】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学习难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一、复习回顾 1.已知圆的直径是13cm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是6.5cm ,则直线l 和这个圆的公共点有______个,它们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AO 与⊙O 相交于点C ,∠ BAO=4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在纸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O 和半径OA .把一支笔所在 直线记为l ,笔绕半径OA 上的点转动. 思考: (1)若笔绕除了A 点之外的点转动,⊙O 与直线l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若笔绕A 点转动,⊙O 与直线l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什么情况下,⊙O 与直线l 相切.为什么? 切线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l 是⊙O 的切线. 三、理解应用 活动二: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OA=OB ,CA=CB .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 O

四、课堂练习 练习1、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腰AB 与⊙O 相切于点D .求证: AC 是⊙O 的切线.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巩固 1、如图一,A 、B 是⊙O 上两点,AC 是过点A 的一条直线,如果∠AOB=120°,那么当∠CAB=_______ 时,AC 才能成为⊙O 的切线。 2、如图二、⊙O 的半径为5厘米,圆内弦AB =8厘米,O 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小圆.求证:小圆与直线AB 相切. 3、如图三,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D=OB ,点C 在⊙O 上,∠CAB=30°.求证:DC 是⊙O 的切线. (图一) (图三) (图二)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I)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学案(新版) 沪教版(I) 【学习目标】1、了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的措施,特别是铁资源的保护; 3、了解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重点】1、了解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的措施,特别是铁资源的保护; 2、了解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难点】1. 铁生锈实验总结出铁生锈的条件 2.铁资源的保护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①碳酸氢铵是色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 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 ,说明碳酸氢铵溶于水。 ②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的现 象。说明碳酸氢铵 易分解。 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 。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 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 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 【新知导学】: 化学帮助我们物质; 化学指导人类资源;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空气中的氮气资源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4页理解氮气的性质与用途 空气中的氮气很,在常温下很(难或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用途有、、、 2.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 活动二、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 阅读教材P5,观察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都有将近总产量钢铁锈蚀,造成巨大 经济损失。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叙述图中实验现象 , 解释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结论:铁在作用下易生锈,铁与_________ 溶液接触后更易生锈。 拓展:(1)上述实验为什么用红墨水?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原理相同的实验吗? (2)应该如何防止铁生锈?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P第6~7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历史学家有时以一种新材料出现划分时代: 如时代、时代、时代、时代。 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的制造;冶炼与应用发明,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我国在代会制青铜器 2.化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化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措施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核能导学案

核能导学案杨书桢 【学习目标】1. 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相关知识; 2. 能搞清核电站的常识; 3. 能分析出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学重点: 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和核聚变; 教学难点:核电站怎样利用核能发电。 【自学指导】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和绕核高速旋转的组成;其中原子核由和组成,质子带电,中子、带负电。 2.由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原子核相当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组是相当困难的,但一旦发生分裂或重组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这就是。 3.重核裂变与链式反应 裂变:(1)用轰击重核(铀235)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2)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能,蒸汽轮机获得能,最后转化为。 (3)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大量的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发生强烈的爆炸,这就是的原理。 4.(1)轻核聚变: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发生的就是这种热核反应。 (2)和平利用核能 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有:一是利用核能发电,二是应用到军事领域。 核电站是利用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其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 .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选填“不可控的链式反应”或“可控链式反应”)。 达标测试 1. 获得核能的途径是和。 2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放出巨大,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去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这样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3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4如图所示是核电站原理的示意图,结合这张 图,判断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核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化学能→电能 D.化学能→内能→电能 5 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 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分别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 (一)实验部分 一、常用的仪器 1、试管 2、烧杯 3、锥形瓶 4、集气瓶 5、漏斗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愚昧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2.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难点】 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每个写两遍) 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钙元素硫元素铁元素 2.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3.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带来了, 为___ 带来了,还为带来 了。 4.当前人类面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5.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交流与讨论〗 (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铁锅相对其他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又是如何造成的? 〖观察与思考〗实验一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保存碳酸氢铵化肥要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 核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我知道核能的由来,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我知道核裂变和核聚变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 3、我了解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核电站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请认真阅读课本170页—172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知识点 1、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 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2、、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 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3、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 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4、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5、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 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6、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合作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探究点二:核聚变 当堂检测 1.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2、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3、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4、下列有关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废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5、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以下关于原子弹和 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能控制裂变的反应速度 C.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