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东亚和日本 (第2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东亚和日本 (第2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东亚和日本 (第2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东亚和日本 (第2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东亚—日本、中亚(第2课时)

撰稿人:徐保珍 审稿人: 王龙 日期17.2.17 一、学习目标

考点点击

目标解读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

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

文化特色。 1.结合本区最新发生的地震灾害,分析地震频发的原因。 2.结合区域地图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双基展示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

25°N~45°N 之间。

②海陆位置:东临A________,西临B 日本海。

以G__________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________、D_____ E_____、F_____

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___________,有利于渔业、

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2)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______强,北部为___________气候,南部

为______________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 ______________、c.阪神工业区、d. _______________、e.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______、汽车、______、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______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菜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______。

三、精讲点拨

1.日本地形特征怎样?易出现哪些自然灾害?

2.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是什么?

3.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4.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5.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6.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7.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对象是谁?日本在我国东南沿海建大量的合资企业,这样做对日本和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8.日本为了促进和稳定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9.日本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特点?

10.在德国,城市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四、典型例题

下图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A.P3>P2>P1 B.P2>P3>P1

C.Pl>P2>P3 D.Pl>P3>P2

2.此时a点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3.造成该岛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气压状况 D.海陆位置

五、当堂达标检测

右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

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

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

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4.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5.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

A.径流量大,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6.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东亚试题

(1)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5分)

(2)比较同纬度的A地与D地在气候特征方面最突出的差异。(3分)

(3)说出AB所在国传统工业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区位条件。(6分)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由战败国发展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的快速崛起引起世人关注。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均资源少,但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1)简述日本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原因。(6分)

(2)说明日本核电站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4分)

六、知识整合反思

第二节东亚—日本、中亚(第1课时)

1—6 A B A B B D

7(1)A国首都为温带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A国首都为大陆性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2)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或东高西低);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

(3)冬季A地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输往B地;B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第二节东亚—日本、中亚(第2课时)

1-5:BBACD

6.答案 (1) B 全年降水丰富,冬季更多岛国位置海洋提供水汽,冬季风来源于亚欧大陆气温低,日本海提供冬季风水汽,山地迎风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

(2) A地气候海洋性明显,D地大陆性明显,A地冬季气温更高夏季更低,气温年较差更小;A地降水量更大,更加均匀;A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更高。

(3) 日本传统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三湾一海”) 岛国海岸曲折多良港,矿产贫乏原材料、能源需要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

7. 答案(1)对外贸易发达,境外资源利用量大(2分);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2分)人口素质较高(2分)。

(2)核能能量密集,核电站地区适应性强(2分)沿海人口稠密,工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2分);利于废液排放,利于获取大量冷却水(2分)。(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日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一章的第一节《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区域地理复习之东亚和日本学案

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 东亚 一、填图绘图 (一)东亚填图 在图中标出主要经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 在上图中填充中国、蒙古、日本、韩国、朝鲜、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在上图中写出ABCDE五处的气候类型(二)日本填图 在上图中标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二、夯实基础 (一)东亚 1、自然条件 (1)位置范围 类型国家首都民族 临海国中国北京汉族 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蒙古族

①纬度位置:地跨_热带__ __亚热带__ _ 温__,绝大部分在__温__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地形 ①海拔高,地面起伏大,西部内陆多_高原_ __ 、山地__,东部沿海多_平原和丘陵___,地势_东高_西低。 ②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多发。多半岛和岛屿,如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最大的群岛日 本群岛。 (3)气候 在东亚区域图中A处气候为,B处气候为,C处气候为,D处气候为, E处气候为。 ①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②主要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③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逐渐减弱,海洋性增强。 (4)河流 特点: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 2、社会经济条件 (1)居民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为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2)经济 东部较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西部较落后,以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130°E—145°E, 30°N—45°N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范围:由②_北海道_岛,③__本州_____岛,④_四国______岛,⑤___九州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2)、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的四分之三,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富士山是全国最高峰,是一座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著名的海港有横滨和神户。 (3)、气候:季风显著,包括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河流 河流特点:_ ___。 成因:_。 (5)、资源

初中地理_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的地形、气候与河流。 2.通过观看微课学习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1、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建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将日本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串联成一节生动的地理课。 【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日本的气候特点 设计背景:通过前面对日本自然环境中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了解,以及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析地理环境成因的方法,因此运用展示多张樱花景观图片图片,通过对比,联想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气候特点。 设计方式:首先展示多张樱花图片,对比日本的樱花和我们武汉大学的樱花,引出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引出对日本气候的特点分析。然后展示亚洲气候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最后引入比较活动,让学生对照表格比较北京和东京两地的气候特点有何差异,最后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得出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这一结论。

提问: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降水量哪一个城市更多?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与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更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八年级】八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导学案1无答案中图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人口的认识,知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2.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学会分析自然现象的成因。 第1课时 【预习自测,组内交流】 一、阅读课本P63页图C.D完成下列 1、日本位于。是一个,由、、、四个大岛和附近的许多小岛构成,陆地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亿,是世界11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为人/ 平方千米,所以是一个的国家。日本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所以应该有许多优良的。 2、请把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东海,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填入下图相应的位置。 3、图D中地形图中色占大多数,说明 日本地形以、为主,约占全国面 积的,是一个多的国家,色 较少,说明平原,分布在, 其中最大的平原是。 把以上地形类型所占比率表示在右边的饼状图中。 【合作探究,协力攻关】 学习任务二:探究地球自转方向的特殊情况。 1.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是一座,全国共有200多座火山,火山地震多发、温泉很多。 这是为什么?。 2.日本的纬度最北达,最南端到,因此位于温度带中的带,缺少带和 带,所以气候类型应该是带气候和带气候;同时位于东亚季风

区,所以应该有气候和气候。日本气候有明显的性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对标自查,达标检测】 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3.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 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 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 4.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火山,下列火山中属于日本的是() A.圣海伦斯火山 B.维苏威火山 C.埃特纳火山 D.富士山 5.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 A.北温带、中纬度 B.热带、低纬度 C.北寒带、高纬度 D.南温带、中纬度 6.从“日本地形图”上看,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山地和丘陵 B.平原和高原 C.盆地和山地 D.丘陵和平原 7.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上看,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东亚和日本_导学案

罗田一中导学案———区域地理 东亚和日本 编者:周兰 审核:涂炎勋 一、学习目标 1. 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 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3. 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 (1)东亚 位置: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__ 范围:临海国: 内陆国: 半岛国: 岛国: 地势: ,西部多 ,东部多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 、 、 )和岛屿( 、 等) 主要气候类型有: 西部: 河流水文特征: 东部: 半岛、岛屿: 二.日本 1.位置和范围 ①在图中填出经纬线的度数②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 B : C : D : 2.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预习检测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渔场

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随堂训练 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据此回答4—6题。 4.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5.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6.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课后练习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7~8题。 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9.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 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 设计构思: 本节课是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开篇,在整个区域地理学习中起着引领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共五个环节,采用“两案双动”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为基本学习方式。第一环节“全景日本”:展示日本各类图片,学习畅谈日本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岛国日本”: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信息,说出日本领土组成,地理位置,掌握学习方法。第三环节“自然日本”:分析地图,提取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等信息;联系旧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案例,说明日本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措施;七嘴八舌,归纳防震方法。通过上述活动,理解生活地理、有用地理、趣味地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以“根据日本岛国、气候、地形,说明日本河流的长短、多少、水量大小、水能丰富与否”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四环节“方法日本”:经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归纳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即: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质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等五方面,凸显地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第五环节“演练日本”:定时完成与学习目标吻合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整理知识网络,巩固学习方法。最后组织学生防震逃生演练,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教材分析: 日本一节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精选日本突出的几个特点,教材内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本节课主要学习“多火山、地震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班组名姓名日期:2月24日编号 04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策略: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 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30 分钟) 【主题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4第一段,结合图7.2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知识生成: 1、读图7.2,思考:日本的海陆位置:濒临的海 洋:、。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纬度范围。 2、日本领土组成: 主要岛屿:、、、。 3、日本地形特点: 国土南北、海岸线,多;、广布, 狭小。 【主题2】日本气候类型及特征 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10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 知识生成: 1、从图6.13得知,日本的气候类型:北部为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 。南部为 气候,该气候的特征 是。 2、因周围都是,故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降水多,森林资源丰富。 【主题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15、16内容,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知识生成: 1、原因:日本位于和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同时位于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是其中一 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 互助组 就自研时不 会的问题进 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 扶对子进行 帮扶。 共同体 四人或五人 一小组,对随 堂笔记的答 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 答案不相同 的小题及互 助时未解决 的问题。 对子组 确定主题,研 究展示方案, 参照展示要 求,分派好任 务,同时进行 展示单元一 ①请画“日本的 地形”简图分析 日本的海陆位置 和经纬度位置。 ②在简图上画出 日本的主要岛屿。 ③在简图上分析 日本的地形特点。 展示单元二 ①结合课本P10图 6.13亚洲的气候 类型图指出日本 北部与南部的气 候类型及特征。 ②结合图7.2分析 日本的气候海洋 性显著的原因。 展示单元三 ①结合图7.7分析 日本多火山、地震 的原因。 ②分析火山、地震 产生的利、弊。 ③结合P16分析日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

世界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理解东亚地形对当地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3.理解日本自然环境对该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4.理解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一、范围和位置: 1、海陆位置:亚洲的_ ____部,东临_________. 2、经纬位置:东亚的范围大致从东经_ ___ 到___ __北纬到__。 (在下图中标出北回归线、北纬40°、北纬50°、120°E、140°E的位置。) 3、板块位置:东亚位于____ 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范围:包括、、、、五国。 5、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中标出以下地理事物名称: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E.日本海F.朝鲜半岛、G.朝鲜海峡;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多、;西部多、。

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半岛、半岛、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海南岛等)。 注:半岛和岛屿地形特征都可概述为: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地带。 (二)、气候类型 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 思考: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2.东部季风气候的差异 东亚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地形多样,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又由于南北热量差异大,大致以秦淮为界,以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以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在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向内陆减弱,大陆性增强。 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为_______ 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亚气候的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北海道为_______________气候,

(完整版)《日本》教学设计方案.docx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授课人陶金锁 课时 1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 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第一章《亚洲》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 的学习基础,以后还会学到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 新教材还是在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 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了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教学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成因。 三、学情特征分析 对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同学们虽然完成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但是《日本》是 学生爱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去学习。但是学生 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对于他们有所了解的日本,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说应该更有条理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一、东亚 1、地形 (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 (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 (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 (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 (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 (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 3、经济 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二、日本 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3、读图描述: (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

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 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 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 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 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 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日本导学案3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习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范围和国土组成,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知道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自主预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读14页课文及图7.1完成 日本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的东面,的西北。主要由、、、等 个大岛、及其周围的海域组成。是一个 的国家,海岸线,多优良。 2、在图7.2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是日本的首都,还有、、。 3、读图7.2日本的地形以为主,并能参考地图6.13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 二、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应该知道日本民族构成中,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就是 典型。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 1、读课本P15图7.5,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 3、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 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一、选择题: 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 A北海道B本州 C 四国 D 九州 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 A东亚地区B东南亚地区 C 南亚地区 D 中亚地区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 D 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 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东亚和日本教案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本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一)位置范围:(板书)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 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_____海相望,东部直接临__ __洋, 4.范围 领土:由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地壳不稳定多_______。 3.海岸线_____,多优良港湾。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要让学生 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与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过程 屏幕显示:图片(富士山和樱花)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 学生回答:日本。 新课导入:同学们说的很对,这是日本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和日本的国花——樱花。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曾经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屏幕显示:课题——日本 屏幕显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

东亚日本(学案)

东亚日本 编写人:田玲娟审核人:池春刚时间: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能够正确理解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3.识记日本领土的组成,理解掌握其地形和气候特点 4.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认识其经济发展特点。 5.能分析说明日本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 参照地图册P130,《东亚地形和矿产》和《日本》,完成以下填图要求: ①、在东亚图中,填写以下国家:中国、日本、蒙古、朝鲜、韩国。 ②、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北九州),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 ③、标出日本的富士山及首都东京。 ④、读出日本的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东亚 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带 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 临海国:(首都,主要民族汉族) 内陆国:(首都,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 半岛国:(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 (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 岛国:(首都,主要民族大和民族) 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河流 读地图册P130,《东亚地形和矿产》,总结东亚的地形特点: 海岸线,多(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日本四岛、 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 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 由东向西,由性气候向性气候过渡 读地图册P130页,《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包括哪些气候类型? 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 分析总结: 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 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 ⑵西北内陆地区这气候 分析总结: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2.经济 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韩国以汽车、电子、120°E 40° 40°N 范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导学案(无答案)(最新整理)

一、学习目标: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班组名姓名日期:2 月24 日编号 04 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日本国名由来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 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 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 因近日出,以为名。”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第一节 日本(第二课时) 班 组名 姓名 日期:2 月 26 日 编 号 05 一、学习目标: 1、日本的工业特点。 2、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及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学习策略: 1、日本民居多以便于拆装的轻抚材料修建,主要的目的是 C 节约环保 ( ) D 防潮避暑 ( A 、防风御寒 2、日本的地形特点是 A 、以高原和ft 地为主 B 、防震抗灾 ) B 、以ft 地和丘陵为主 C 、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 D 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3、关于日本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高ft 是富士ft B 、河流源远流长 C 、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 D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夏季开放 4、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 C 、日本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 ) B 、日本位于太平洋上,多火ft 、地震 D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读“日本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日本领土主要由四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是 岛,在它的北面是岛,在它的西南面是 岛和 岛。 (2) 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海② 洋③ 山 ④ 城市⑤ 城市⑥ 城市⑦ 城市⑧ 城市。 自研自探环节(20 分钟) 合作交流环节(10 分钟) 展示提升环节(30 分钟) 【主题 1】日本的工业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 P17——P18,结合图 7.11、7.12、7.13,思考日本的工业 特点。 知识生成: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 互助组 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展示单元一 展示内容:主题一 1、2 题 ①分析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向海外市场。 ②请画世界简图:分析日本工业的进口、出口产品及地区。

(完整版)《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2、知道日本经济的特点,了解日本工业布局,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结合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 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日本之旅(旅程) 师:坐了3个多小时左右的飞机,我们终于站在了日本的领土上。东京真不愧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有雄伟的现代建筑,雅致的传统民居,商场里的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大工厂。同学们发觉,我们广州有很多日本的知名品牌:佳能(Canon)、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丰田、本田、三菱等等。除了中国,同学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产品吗?日本是怎样成为经济大国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播放有关日本经济现状的录像,使学生对目前日本的经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生:利用课文、收集的资料和地图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 师: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请第一小组先介绍一下,何为加工贸易经济? 生:绘制一个联系图来表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师:根据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请第二小组来介绍。 生:如果我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我会把工厂建在沿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

日本导学案

编号:29 班级:姓名:组_______号评价: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日本农业发展的状况,记住其农业特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2、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明其原因

3. 我国如何借鉴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当堂检测】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最主要的民族是 ( ) A .汉族 B .大和族 C .高山族 D .苗族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 A .享受美味生鱼片 B .游富士山,泡温泉 C .到热带雨林探险 D .观赏樱花 .3.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 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4..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舟山渔场 5. 2017年5月6日至10日,应日本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 通过这次“暖春之旅”,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读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1)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著名的山峰_______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是________。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日本属于_______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__沿岸和______ __沿岸。近年来,许多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选下列两项,只要填写字母) A 、资金和技术 B 、管理经验 C 、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D 、丰富的自然资源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____ ___板块和___ ____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呢?请你说说 。(写一点即可) 【课后反思】 图3 图2 图1 日本工业分布图

东亚和日本学案

区域地理复习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 1.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区域地理特征。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又要阐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所取得的成就。 2.找出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3.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教学重难点】 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范围和位置: 解释说明: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包括三个方面: 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 ②海陆位置(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 置(邻国及邻省)。有时还要说上板块位置,但 要灵活,因为一般情况下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 山地震要写,其他情况不用写) (阅读地图册102和103页东亚图)回答问题 位置:相对位置:东面向洋,西邻__亚和__亚,北部与(国名)接壤,南部为____亚和亚。 绝对位置:东亚的范围大致从东经____到_____北纬到__。(注意北回归线、北纬40°、120°E、的位置。) 板块位置:东亚位于____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范围:包括、、、、五国。

【例1】标出图中7条经、纬线的度数。 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名称及其首都是: A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 F______、_。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势特点:(解释说明:一个地区地形特征的表述:一般先说地势特点,然后再说以某种地形为主,这些地形分布情况) 【例2】阅读地图册东亚地形图121页填写下列内容 地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多、;西部多、。 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半岛、半岛、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2.气候。东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岸和内陆,所以受环流控制,因此沿海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气候和气候;内陆距海较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在广大内陆地区终年受气团控制,形成气候。 【例3】读地理图册世界气候图p20和东亚气候类型图p122回答问题: (1)东亚的气候类型有、、、和___。 (2)写出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及 成因 ①_______特点 成因 ②特点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说明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教与学目标】 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等特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5.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东亚概况 1、位置和围 东亚位置和国家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半岛)、岛

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岛、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东亚地形 沿40oN纬线剖面 3、季风气候显著 (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沿海向陆减少。 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 (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甲图各月气乙图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和降水量的分配 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

日本导学案设计

《第一节日本》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_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节日本》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_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节日本》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5.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6.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 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问题训练 1.岛国日本海岸线______,多优良港湾,这使日本的______、______、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在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这又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多______、______的岛国。 3.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_________多美元,是世界上_________收入国家之一。 1.从“日本地形图”上看,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山地和丘陵 B.平原和高原 C.盆地和山地 D.丘陵和平原 2.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上看,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世界上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4.下列物质中,日本进口比例最小的是() A.石油 B.铁矿石 C.棉花 D.木材 5.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是() A.以出口农产、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 B.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C.单一的产品经济 D.以捕鱼业为主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