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北京)第十五章考点手册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北京)第十五章考点手册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北京)

第十五章军人社会保障

考点082 军人社会保障的定义、特征与职能作用(★★★选择、名词)

1.军人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障军人及其家庭成员享有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社会保险及退役安置等待遇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1)保障对象的特定性;(2)保障待遇的从优性;(3)保障体制的相对独立性。

3.军人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1)补偿与恢复作用;(2)激励与促进作用;(3)公平分配作用。

考点083 军人保险、军人社会救助、军人福利(★★★选择、名词)

1.【军人社会保障】应包括:军人保险、军人社会救助、军人福利、军人社会优抚、军人退役安置等内容。

2.【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

3.中国军人保险:(1)军人伤亡保险;(2)军人退役医疗保险;(3)军人退役养老保险;(4)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

4.【军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和军队向低收入的军人家庭和遇到特殊困难的军人家庭所提供的一种经济帮助和照顾。

5.中国军人社会救助的原则:(1)公平原则;(2)无偿救助原则;(3)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6.【军人福利】是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

7.我国的军人福利体系主要由社会补贴、职业福利、住房福利、社区服务和其他军人福利事业等众多项目组成。

考点084 军人社会优抚和退役安置(★★★选择、名词)

1.【军人社会优抚】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的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

2.军人社会优抚一般包括:①军人优待;②伤、残、亡军人的抚恤及福利待遇;③政府对军人的社会支持等内容。

3.军人优待政策:军人入伍前的工作岗位予以保留;军人教育培训费减免;军人财产所有权和税收优待;军人其他优待。

4.伤、残、亡军人的抚恤及福利待遇:伤残、死亡救济;伤残退休军人同样也享有退休军人的福利待遇。

5.政府对军人的社会支持:教育培训制度;住房贷款制度;医疗服务;就业保障。

6.我国军人社会优抚: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

7.中国军人退役安置:(1)退役士兵安置:①义务兵退出现役时领取生活补助费和医疗补助费;②士官复员领取复员费、安家补助费、医药生活补助费,复员回农村的士官可领取回乡生产补助费;(2)退役军官安置:转业、复员、自主择业、退休等形式;(3)军人转业培训。

考点085 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筹措、给付与监管(★★选择)

1.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1)军人保险基金;(2)军人社会救助基金;(3)军人福利基金;(4)军人优抚基金;(5)退役安置基金。

2.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军人不缴纳、国家财政预算列支;但是,资金来源单一,国家负担过重,致使保障水平明显偏低。

3.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结构:军人保险基金给付;军人社会救助基金给付;军人社会福利基金给付;军人社会优抚基金给付;军人退役安置基金给付。

4.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原则:经济原则;公平原则;规范原则。

5.军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形式:货币形式或现金形式;实物形式。

考点086 中国军人社会保障的发展(★★选择)

1.中国军人社会保障的发展创新:(1)体系创新:社会化的军人保险、军人优抚安置、军人福利和军人救助四大子系统为主体;(2)内容创新:贫困、退役养老、医疗、伤残等;(3)运行机制创新:由过去的财政拨款变为基金积累制,建立个人账户。

人力资源考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资源是社会和企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基础,而人力资源则是其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力和最富有潜力的资源。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围绕选人、留人、育人、用人这一核心管理活动,所发挥的主要职责、功能和管理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1、动态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得到长足发展; 2、知识型员工逐渐增加; 3、员工客户化的趋势; 4、强化契约化伙伴关系; 5、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外包与派遣; 6、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位。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人力资源战略整体框架; 2、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3、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设计人力资源战略过程; 5、理顺环境、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 6、加强战略性人才的管理—人才战略。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P43)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指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需员工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估算。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主观判断法和定量分析预测法。(P53)主观判断法有现状规划法、经验推断法、团体预测法;定量分析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供给预测法(P55)(重点讲的几种方法) 供需平衡(P58)(采取的办法)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动态性、前瞻性、适度流动性。 战略实施的原则:适度合理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权变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相关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工作分析 岗位设置原则:1、岗位数量最低原则2、最有效配合原则3、发挥作用最积极原则4、关系协调原则5、经济、科学和系统化原则。 工作分析实施的流程(各阶段做什么?)(P86):(一)准备阶段(二)设计阶段(三)调查阶段(四)分析阶段(五)完成阶段 工作分析方法(理解性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P93)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 (课程代码:00294)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 的重要贡献。 4、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 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7、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 与梅耶。 8、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 9、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10、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 发展的观点。 11、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 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 影响。 二、名称解释、简答 12、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

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 19 世纪 20-30 年代。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 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13、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 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14、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 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15、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 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1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 询意见的方法。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1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18、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的六个部分 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 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 19、科层制(韦伯)的基本要素: 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及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 的不平等制度; 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 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20、基本研究类型:

《社会保障概论》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题解(新)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1=31分)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P4)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旧教材P5~6)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P6)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P8~9)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P10~11)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按:应是“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P13)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18)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P31)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P21)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P33)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P36)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P37)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P40)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P43)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5×5=25分) 1.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P7) 2.就业关联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P12) 3.普遍保障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P12) 4.储蓄保险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账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照规定将各账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P12~13) 5.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P16)三、简答题(每题6分 6×4=24分) 1.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P20) A、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 B、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制度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 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德美日)、福利国家型(英国北欧)、国家保险型(前苏联东欧中国)、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 第四章. 1.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拨款(救助福利保障)、强制性征缴(保险)、多元组合(福利)。 3.社会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主要是应对当前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第一,保值即可,增值次之。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具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这部分资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称“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是应对将来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也是第一,但保值增值的任务更重一些。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其筹集途径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彩票公益金、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等。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不是用于当前的即期社会保障支出,而是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做战略准备。 4.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受保障着基本生活、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第五章.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国务院:人力资源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建部、卫生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 第六章. 2.社会保障水平: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概论考点

带下划线的及加粗的为(长段话中的)重点和关键词 §1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理论 ------社工1103班:黄泽炀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考点1:社会保障概念的提出(填空) 1、1935 美国《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 2、1938年新西兰一项法案再次运用 3、1944 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正式采纳社会保障一词逐渐被广泛运用 4、1952年国际劳工会议《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里程碑文件 考点2: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共同点(填空) 1、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或者政府是首要责任主体。 2.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安全网) 3、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是解决社 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如我国基尼系数) 4、从法律的角度看,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和行政措施。 5、现代社会保障的实施具有普遍性,它所保障的对象不是社会上的特定人群或少数人, 而是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考点3:社会保障的含义(名解)(填空) 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还将在增进基本人权特别是福利权方面不断为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下面是对含义的理解) (1)社会保障的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和受保障者受益: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企业和个人的缴纳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对受保障者而言,其受益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 有的则与其个人的投报无关,而取决于整个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 考点4:社会保障的特点(填空) 1.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纳 2.社会性:制度目标、实施范围、保障方式、资金管理等的社会性 3.福利性:增进社会成员的福利 4.互济性:互助互济 5.不可逆性:刚性 §1.2 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和主体 考点5:社会保障的功能(填空) 1.补偿功能: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在因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时必须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或者说物质帮助。 2.稳定功能:社会保障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它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发挥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 3.调节功能: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考点6:社会保障的方式(填空) 1、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就业关联制度、普 遍保障制度和经济状况调查制度。 2、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3、其他两种保障方式,即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和“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考点7:社会保障的主体(填空) 1、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2、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 1、对“因工”而部分或完全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受伤害职工在得到补偿时,工伤保险机构应()支付补偿金 A、一次性 B、分两次 C、一年内 D、长期内 答案:A 2、一国或地区政治的动荡影响该国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变动,从而产生的市场风险是()。 A、政治风险 B、政策风险 C、利率风险 D、经济周期风险 答案:A 3、在很多国家,政府的职能部门直接组织开展职业培训与政府资助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职业培训并举,这属于( ) A、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法可依 B、职业教育中加强了就业指导 C、职业教育和培训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D、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担负职业培训工作 答案:D 4、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评价体系,分别是( )。 A、职业伤害测试、工伤保险待遇测试 B、职业伤害测试、致残程度测试 C、劳动能力测试、工伤保险待遇测试 D、劳动能力测试、致残程度测试 答案:D 5、社会救助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两大类,贫困救济和()。 A、社会救济 B、心理救济 C、疾病救济 D、灾害救济 答案:D 6、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乘公共汽车和进入公园()。

A、收费 B、部分免费 C、免费 D、打折收费 答案:C 7、均一制即基数为() A、失业者失业前本人的工资 B、社会平均工资 C、法定最低工资 D、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答案:B 8、FFS指的是()。 A、按服务项目付费 B、按人头定额付费 C、总额预算 D、定额付费 答案:A 9、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后政府需要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如何进一步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后续管理的政策措施 B、如何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的改进、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 C、如何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分配入住、后续管理的政策措施 D、如何进一步健全公共租赁住房的改进、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 答案:A 10、国际劳工局规定,特定情形下,每次失业的等待期可以达到()天 A、3 B、6 C、7 D、10 答案:C 11、社会保障的强制性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的表现 A、国家干预 B、凯恩斯主义 C、中间道路 D、经济自由主义 答案:A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北京)第十五章考点手册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北京) 第十五章军人社会保障 考点082 军人社会保障的定义、特征与职能作用(★★★选择、名词) 1.军人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障军人及其家庭成员享有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社会保险及退役安置等待遇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1)保障对象的特定性;(2)保障待遇的从优性;(3)保障体制的相对独立性。 3.军人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1)补偿与恢复作用;(2)激励与促进作用;(3)公平分配作用。 考点083 军人保险、军人社会救助、军人福利(★★★选择、名词) 1.【军人社会保障】应包括:军人保险、军人社会救助、军人福利、军人社会优抚、军人退役安置等内容。 2.【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 3.中国军人保险:(1)军人伤亡保险;(2)军人退役医疗保险;(3)军人退役养老保险;(4)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 4.【军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和军队向低收入的军人家庭和遇到特殊困难的军人家庭所提供的一种经济帮助和照顾。 5.中国军人社会救助的原则:(1)公平原则;(2)无偿救助原则;(3)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6.【军人福利】是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 7.我国的军人福利体系主要由社会补贴、职业福利、住房福利、社区服务和其他军人福利事业等众多项目组成。 考点084 军人社会优抚和退役安置(★★★选择、名词) 1.【军人社会优抚】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的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 2.军人社会优抚一般包括:①军人优待;②伤、残、亡军人的抚恤及福利待遇;③政府对军人的社会支持等内容。 3.军人优待政策:军人入伍前的工作岗位予以保留;军人教育培训费减免;军人财产所有权和税收优待;军人其他优待。 4.伤、残、亡军人的抚恤及福利待遇:伤残、死亡救济;伤残退休军人同样也享有退休军人的福利待遇。 5.政府对军人的社会支持:教育培训制度;住房贷款制度;医疗服务;就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题型: 1、单选 20题*1分 2、多选 8题*2分 3、判断 10题*1分 4、简答 4题 5、计算 1题 6、案例 3题 知识点: 第一章劳动法学总论(重点章节) 一、劳动法的概念 1、狭义的劳动法 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和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 2、广义的劳动法(本书观点)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劳动关系——最主要、最基本的关系; (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 (一)劳动关系 1、劳动的含义 1)含义: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之符合人类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劳动关系的前提。 2)劳动法上的劳动,具备条件:义务履行性;契约性;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为基于契约关系;为有偿的;为职业的;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2、劳动关系概念 1)广义:之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彼此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本书) ——指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3、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要知道什么人属于劳动者P6,P9),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2)与劳动(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3)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和平等关系;

5)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劳动给付为主要内容)。 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P9-P13) 1)主体不同; 2)双方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劳动过程中的关注点与要求不同; 劳动过程和劳动条件/劳动成果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三、《劳动合同法》扩大的适用范围 1)事业单位中,工勤人员及实行聘任制无特别规定的人员的劳动关系; 2)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3)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4)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5)劳务派遣、非全日制工等劳动关系; 7)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 四、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人本理论是现代意义上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五、劳动法的地位 劳动法——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动法的起源 工业革命后——劳动法的产生 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世界上第一部限制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法律,是“工厂立法”的开端,也是劳动法产生的里程碑; 1842年,英国又颁发《十小时法》 (二)20世纪初的劳动法 劳动法从民法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法律 1918年,德国《工作时间法》; 1918年,德国还颁布了《失业救济法》、 《工人保护法》、《集体合同法》等;

2023精选房产合同汇总7篇

2023精选房产合同汇总7篇 房产合同篇1 出卖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购买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协议书: 根据国家有关房产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乙方购买甲方座落在____市____街____巷____号的房屋栋间,建筑面积为____平方米。 第二条上述房产的交易价格: 第三条付款时间与办法: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第四条甲方应于____年__月__日前将交易的房产全部交付给乙方使用。 第五条税费分担 1.甲方承担房产交易中房产局应征收甲方的交易额的____%的交易费;承担公证费、协议公证费。 2.乙方承担房产交易中房产局应征收乙方的交易额的____%的交易费,承担房产交易中国家征收的一切其他税费。 第六条违约责任 1.乙方必须按期向甲方付款,如逾期,每逾期一天,应向甲方偿付违约部分房产款____%的违约金。 2.甲方必须按期将房产交付乙方使用,否则,每逾期一天,应向乙方偿付违约部分房产款____%的违约金。 第七条本合同主体 1.甲方是____________共______人,委托代理人________即甲方代表人。 2.乙方是____________单位,代表人是____________. 第八条本合同经国家公证机关____ 公证处公证。 第九条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产权人各一份。乙方一份,________ 房产管理局、________ 公证处各一份。 第十条本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年____月____日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 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1.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唯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 的再分配,对全社会实行生活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运用社会保障寻求稳定和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支撑,使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制度化、 规范化。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给予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应能使社会 的每个成员达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2.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结构 (1)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 ①基本组成部分(三种保障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②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和补充保障形式: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由于不同时期强调的重点不同,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表述虽互有差别,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不变。 ①党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②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 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2011 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加快完善社会 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二、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的定 义 社会保险是指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 系的核心部分,因为: (1)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2)所承担的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3)所占用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3.社会 保险的特点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相比,社会保险具有以下 特点: (1)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必须参加。 (2)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3)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4)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加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保障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保障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通过整理的(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保障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保障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1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课程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思考题: 请你谈谈2021年的两会在退休、养老、就医等社会保障方面有什么政策变化?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为300---500字)答:2021年3月10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回应了当前延长退休、推进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取消公费医疗等备受关注的公共政策。 其中延长退休方面:要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延长交费年限,相

应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女士由50岁退休改为55岁,男士由55岁改为60岁。给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虽然工作时间延长了五年,但是按我国的退休金构成来说,主流的是按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其中基础养老金部分,每多缴费一年,待遇享受系数增加1%。 养老方面: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4.9%,2021年将达19.3%。 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即三个人养一个人。随着社保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影响养老金主要有三个因素,一、缴纳基数(非常重要),二、缴纳年限(重要),三、工资水平(非常重要)。 形考任务2 思考题: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在天堂对话的故事的新版本。 美国老太太对中国老太说:昨天,在我临进天堂之前,终于把我房子等值的钱花光了。 原来,美国老太在60岁时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这样她可以潇洒地去法国旅游、去韩国整容、去瑞士滑雪。而银行则等她去世后,收回了这套住房…… 对于天堂里那个美国老太太来说,房子就像个巨大的“储蓄罐”,年轻时的每月还贷就好像往“储蓄罐”里扔点钱,等到老了就能零存整取,或者每月从“储蓄罐”领取更多于当年还贷款的养老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__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 终止劳动关系 B 劳动争议发生 C 调解不成 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__。 A 赔偿金 B 违约金 C 滞纳金 D 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__。 A 解除合同 B 终止合同 C 变更合同 D 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____规定。 A 企业规章制度 B 劳动合同 C 法律法规 D 集体合同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一年 B 六个月 C 一个月 D 十五天 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__担任。 A 职工代表 B 工会代表 C 用人单位代表 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__。 A 解除 B 自行解除 C 撤销 D 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__。 A 集体合同 B 经济合同 C 民事合同 D 劳动合同 9、支付__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 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 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 D 雇佣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__天。 A 56天 B 90天 C 105天 D 120天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名词解释(超全)

A、平安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性建设工程的平安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 B、不定时工作时间:又称为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每日无固定工作时间,是适用于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劳动者的一种工作时间安排。 补充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分为标准工作时间和标准工作周。 C、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局部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抚恤:是指现役军人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根据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由国家生活保障。 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D、贷学金制度:是指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的方式,为学生解决读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的一种教育福利制度。 F、复员: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干部和士官退出现役,不保存公职人员身份,回原籍或入伍地重新就业。 法律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关系:是指依据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动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成员或者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保险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包括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关系、失业保险关系、工伤保险关系和生育保险关系。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G、广义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不从事工作而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所有休息时间的总和。 广义上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举办和出资、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总称。 个人争议:又称个别争议,是指发生在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工会法: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工会的参与权:工会有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 工会的监督权: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根本职责的主要手段是行使监督权。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总额:也称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根底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执行职务〔业务〕而受到的意外伤害。 工伤保险:是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公平就业:就是反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因劳动者的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户籍等因素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观念、理论和技能为根底,针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公共设施:是指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而的有关交通、通讯、能源的、水务、绿地、文化、体育等公共性效劳的设施。 公共就业效劳:是指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就业效劳。

2020年最新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考试(题目和答案)

2020年最新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考试(题目和 答案)(管理学-人力资源) 1.[单选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2分) A.根本 B.基础 C.法 D.手段 2.[单选题]劳动关系系统是现代社会系统以劳动关系为基本关系所构成的包括劳动关系的内部和()因素(2分) A.内部环境 B.经济 C.社会 D.外部环境 3.[单选题]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劳动争议进行不同的分类。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的分类标准是()。(2分) A.以劳动争议的性质来划分 B.以劳动争议的标的来划分 C.以劳动争议的主体来划分的 D.以劳动争议的原因来划分 4.[单选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多少工资?()(2分) A.他每月应得的工资 B.二倍工资 C.五倍工资 D.十倍工资 5.[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试验后提出()假设(2分) A.复杂人 B.自然人 C.社会人

6.[单选题]利润、税收、资本挤占工资现象严重是导致我国企业劳动者劳动报酬所占比例偏低的() A.间接因素 B.重要原因 C.基本条件 D.直接原因 7.[单选题]集体劳动合同体制以()为主导体制。 A.基层集体台同 B.行业集体合同 C.集团集体合同 D.地区集中合同 8.[单选题]公民有劳动的(),这是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A.权益和义务 B.责任和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利和责任 9.[单选题]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为()(2分)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10.[单选题]根据劳动关系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征,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是() A.偏重、平等、全面和最基本的保护B偏重、平等、全面和基本的保护 B.偏重、平等、客观和基本的保护 C.偏重、平等、客观和最基本的保护 11.[单选题]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2分) A.实质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习题及答案

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义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职业危害、劳动报酬等情况 B.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各种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C.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但是可以扣押其他证件 D.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可以要求劳动者适当提供押金 2、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 A.自用工之日起 B.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 C.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D.自劳动合同备案之日起 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形式是()。 A.要有律师担保的 B.口头 C.公证 D.书面 4、2009年1月10日,张某应聘到某餐厅工作;2009年3月10日,张某与某餐厅订立了劳动合同;2009年5月10日,张某在餐厅老板胁迫下修改了劳动合同,减少了一些劳动者权利;2009年7月10日,有关部门裁定张某与餐厅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无效。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力起算时间是()。 A.2009年1月10日 B.2009年3月10日 C.2009年5月10日 D.2009年7月10日 5、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A.劳动报酬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福利待遇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定假日的是()。 A.新年 B.春节 C.青年节 D.劳动节 7、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的最长时间是()。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8、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A.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B.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C.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 D.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9、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 A、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C、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D、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10、劳动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86年4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2007年6月29日 D、1995年1月1日 11、劳动合同的期限有() A、有固定期限B无固定期限C、完成一定工作期限D、以上三种 12、劳动者提前()天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的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20 10 B、30 3 C、20 10 D、10 5 13、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 )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四十五日 14.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 )以下的罚款。 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四倍 15、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

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复习资料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复习资料1 一、多选题 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除了()的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A. 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B.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 C.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有()情形的,劳动合同终止。 A. 劳动合同期满 B. 劳动者死亡 C.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只能在()岗位上实施。 A. 临时性 B. 辅助性 C. 替代性 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 A.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 B.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C.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判断题 1. 劳动法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为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秩序。() 2.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或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度。() 3. 中班津贴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4.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5.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是权利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是利益争议。() 三、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