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

3.1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

3.1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
3.1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

3.1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

3.1 teaching design of arithmetic sequence

3.1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

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教学重

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一、复习引入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2),(3)3.有几种

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① d= -

② d=

③ d=

二、讲解新课:问题:如果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由定义得a-

= -a ,即:反之,若,则a- = -a由此可可得:成等

差数列。也就是说,a= 是a,a,b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定义:

若,a,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与的等差中项。不难发现,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注意到,,……由此猜测: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即 m+n=p+q (m, n, p, q ∈n )(以上结论由学生证明)但通常

①由推不出m+n=p+q ,

② 特例:等差数列{an}中,与首尾“等距离”的任意两项

和相等.即

三、例题例1在等差数列{ }中,若 + =9, =7, 求, .

分析:要求一个数列的某项,通常情况下是先求其通项公式,而

要求通项公式,必须知道这个数列中的至少一项和公差,或者知

道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知道任意两项就知道公差),本题中,

只已知一项,和另一个双项关系式,想到从这双项关系式 + =

+ =9入手……(答案:=2, =32)例2 等差数列{ }中,

+ + =-12, 且· · =

80.求通项分析:要求通项,仍然是先求公差和其中至少

一项的问题。而已知两个条件均是三项复合关系式,欲求某项必

须消元(项)或再构造一个等式出来。(答案: =-

10+3 (n-1) = 3n- 13 或 =2 -3 (n-1) = -3n+5)例3在等差数列{ }中, 已知++++=450, 求+及前9项和(=++++++++). 提示:由双项关系式:

+=2 ,+=2 及++++=450, 得5 =450, 易得+=2 =180.=(+)+(+)+(+)+(+)+=9 =810.例4已知a、b、c的倒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2(b+c), b2(c+a), c2(a+b)是否成等差数列。分析:将a、b、c的成等差数列转化为a+c=2b,再探索a2(b+c)+b2(c+a)=c2

(a+b),即a2(b+c)+b2(c+a) - c2(a+b) = 0 是否成立.例5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问它们有多少公共项.分析: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的项按原来的前后次序组成一个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原来两个公差的最小公倍数.(答案:25个公共项)

四、练习:

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首项与公差

2.在等差数列中, 若求

3.在等差数列中若,,求

五、作业:课本:p114习题3.2 7.10,11.《精析精练》p117 智能达标训练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2018年必修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应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 )(1n n a a n S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 Ⅱ.讲授新课 探究:——课本P51的探究活动 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由2n S pn qn r =++,得11S a p q r ==++ 当2n ≥时1n n n a S S -=-=22()[(1)(1)]pn qn r p n q n r ++--+-+=2()pn p q -+

1[2()][2(1)()]n n d a a pn p q p n p q -∴=-=-+---+=2p 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可化成式子: n )2 d a (n 2d S 12n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范例讲解] 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例4 解略 小结: 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1) 利用n a :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2) 利用n S : 由n )2 d a (n 2d S 12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Ⅲ.课堂练习 1.一个等差数列前4项的和是24,前5项的和与前2项的和的差是27,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 Ⅳ.课时小结 1.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一定是等差数列,该数列的 首项是1a p q r =++ 公差是d=2p 通项公式是111,12(),2n n n S a p q r n a S S pn p q n -==++=?=?-=-+≥?当时当时 2.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1)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学案

专题三 数 列 第1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基础型) 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a n =a 1+(n -1)d ; 等比数列:a n =a 1·q n - 1. 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S n =n (a 1+a n )2=na 1+n (n -1) 2d ; 等比数列: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性质

1.(2018·贵阳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6=2a 3,则S 11 S 5=( ) A.11 5 B.522 C.1110 D.225 解析:选D.S 11S 5=11 2(a 1+a 11) 52(a 1+a 5 )=11a 65a 3=22 5 .故选D. 2.(2018·高考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 ) A .-12 B .-10 C .10 D .12 解析:选B.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3S 3=S 2+S 4,所以3(3a 1+3×22d )=2a 1+d +4a 1+4×32d ,解得d =-3 2a 1,因为a 1=2,所以d =-3,所以a 5=a 1+4d =2+4×(-3) =-10.故选B. 3.(2018·郑州模拟)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S n +2=4S n +3恒成立,则a 1的值为 ( ) A .-3 B .1 C .-3或1 D .1或3 解析:选C.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当q =1时,S n +2=(n +2)a 1,S n =na 1,由S n +2 =4S n +3得,(n +2)a 1=4na 1+3,即3a 1n =2a 1-3,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3a 1n =2a 1-3恒成立,则a 1=0且2a 1-3=0,矛盾,所以q ≠1, 所以S n =a 1(1-q n )1-q ,S n +2=a 1(1-q n + 2)1-q , 代入S n +2=4S n +3并化简得a 1(4-q 2)q n =3+3a 1-3q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该等式恒成 立,则有?????4-q 2 =0,3+3a 1-3q =0,解得?????a 1=1,q =2或? ????a 1=-3,q =-2,故a 1=1或-3,故选C. 4.(2018·南宁模拟)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a 6=16,a 4+a 8=8,则a 20 a 10 =________. 解析:法一: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2a 6=16得a 21q 6=16,所以a 1q 3 =± 4.由a 4+a 8=8,得a 1q 3(1+q 4)=8,即1+q 4=±2,所以q 2=1.于是a 20 a 10 =q 10=1. 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a 24=a 2a 6=16,所以a 4=±4,又a 4+a 8=8,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教案

———————教学教案———————— 班级37 班高二年级科目:数学授课教师:蔡丽梅 教案内容 课次 2 授课时间2015 年9 月21 日星期一 课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侯课要求拿出课本,练习本,笔记本,双色笔。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学习目标1.会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 2.会利用性质解答有关问题。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的理解。 讲练结合的教学过程及要点一、辅助环节 导入语:前面咱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知道有两个公式,它们各自的特点不一样,咱们做题时要根据特点准确选择。那么它还有没有其它的重要性质呢?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板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P45例4完成自学检测1,2。 2.独立完成,注意步骤的规范。 3.时间8分钟。 二、先学环节: 生:认真看书,做自学检测 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发现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三、后教环节 师:“时间到,同桌互换试卷,根据评分标准打分。算出总分,时间2

分钟。”出示答案。 生:互换试卷后对照答案打分。算出总分。 师:统计满分、优秀、及格人数。“换回试卷,自查自纠。不会的小声问同桌,时间2分钟。” 生:自查自纠,或小声问同桌。 师:“时间到,还有不懂的请举手?”预案:个别学生出错的题,指定好学生课下教会他。若是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把规律总结好,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四 、课堂小结 1 知识总结 232,,k k k k k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 2对应本节目标找差距 3落实一清三习。 课堂 小结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1232,,k k k k k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 作业分层 见活页作业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等差数列第二课时word教案

§2.1 等差数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 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 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特征: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n 是自变量,+∈N n n a 是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等差数列; 证明:若A n B A B A n A B An a n )1()()1(-++=++-=+= 它是以B A +为首项,A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 图象是直线)(1d a dx y -+=上一些等间隔的点,公差d 是该直线的斜率. 4? 公式中若 0>d 则数列递增,0

例1:已知(1,1),(3,5)是等差数列{an}图像上的两点. (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画出这个数列的图像; (3)判断这个数列的单调性. 解:(1)略. (2)图像是直线y=2x-1上一些等间隔的点. (3)因为一次函数y=2x-1是增函数, 所以数列{an}是递增数列. 二、等差中项的概念 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若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则2 b a A += 或b a A +=2 证明:设公差为d ,则d a A += d a b 2+= ∴A d a d a a b a =+=++=+222 例2:一个木制梯形架的上、下两底边分别为33cm ,75cm ,把梯形的两腰各6等分,用平行 木条连接各对应点,构成梯形架的各级。试计算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 记梯形架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构成的数列为{an},则由梯形中位 线的性质,易知每相邻三项均成等差数列,从而{an}成等差数列。 依题意有cm a 331= cm a 757= 现要求65432,,,a a a a a ,即中间5层的宽度。 )(76 33751717cm a a d =-=--=cm a 407332=+=, cm a 477403=+=,cm a 544=, cm a 615=,cm a 686= 答: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自上而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 例3: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c b a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解:∵成等差数列7,,,,1c b a - ∴b 是-1与7 的等差中项 ∴ 3271=+-= b a 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 ∴12 31=+-=a c 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52 73=+=c 7533

等差数列的性质导学案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等差数列的项数与序号之间的规律; 2、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3、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灵活应用 预习案 自主学习: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1)d>0时,{a n }是 ;d<0时,{a n }是 ;d=0时,{a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通项公式的推广:n m a a =+ ()* ,N n m ∈ 结论: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q pn a n +=的形式,p,q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多项关系:若q p n m +=+,()*,,,N q p n m ∈则m n a a +=

2、等差数列的性质: (1)若数列{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下列数列: ①{c+a n }(c 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______的等差数列; ②{c a n }(c 为任一常数) 是公差为______的等差数列; (2) 若数列{n a }、{}分别是公差为d 1和d 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pa qb + } (pq 是常数)是公差为________的等差数列。 (3)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 ,公差为 ; a m ,a m+k ,a m+2k ,a m+3k ,…,成 ,公差为 ; 合作探究: 问题1: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通项公式为53-=n a n 的数列的图象,这个图象有什么特点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3x-5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据此说说等差数列q pn a n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px+q 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等差数列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的性质 民和高级中学 刘永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性质,能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 (2)会用等差数列性质的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应用中找出题目所用的性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利用有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猜想、在证明的思路学习本节知识,有助于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案设计】 一、学前探究 1、在 数列{}n a 中,若1n n a a d +-=则数列为______ 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则,_____当m=n ,则____ 4、已知{n a } 、{n b }均为等差数列,p,q 为常数,则数列{n n pa qb +},则数列为____ 二、学后测评 1、在等差数列{}n a 中,1910a a +=,则5a 的值为______ 2、等差数列{}n a 中, 3737a a +=,则2468a a a a +++=______ 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5109,29a a ==求公差及通项 4、 2、在等差数列{}n a 中, ()n m a a n m d =+-,所以d=_____ {}.____),2(511,311=≥=-=-n n n n a n a a a a 则中,已知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 等差数列复习

等差数列复习 知识归纳 1. 等差数列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2. 等差数列的定义、用途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n ≥2,a n -a n -1=d (常数)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结构有什么特点? a n =a 1+(n -1) d a n =An +B (d =A ∈R ) 4. 等差数列图象有什么特点?单调性如何确定? 5. 用什么方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公式内容? 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前n 项和公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2 )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S n =An 2+Bn (A ∈R) 注意: d =2A !6. 你知道等差数列的哪些性质?等差数列{a n }中,(m 、 n 、p 、q ∈N+): ①a n =a m +(n -m )d ; ②若 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③由项数成等差数列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④ 每n 项和S n , S 2n -S n , S 3n -S 2n …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知识运用 1.下列说法: (1)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a n 2}也为等差数列 (2)若{a n } 为等差数列,则{a n +a n +1}也为等差数列 (3)若a n =1-3n ,则{a n }为等差数列. (4)若{a n }的前n 和S n =n 2+2n +1, 则{a n }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定义 通项 前n 项和 主要性质 n a n d <0n a n d >0

其中正确的有( (2)(3) ) 2. 等差数列{a n}前三项分别为a-1,a+2, 2a+3, 则a n= 3n-2 . 3.等差数列{an}中, a1+a4+a7=39, a2+a5+a8=33, 则a3+a6+a9=27 . 4.等差数列{a n}中, a5=10, a10=5, a15=0 . 5.等差数列{a n}, a1-a5+a9-a13+a17=10, a3+a15= 20 . 6. 等差数列{a n}, S15=90, a8= 6 . 7.等差数列{an}, a1= -5, 前11项平均值为5, 从中抽去一项,余下的平均值为4, 则抽取的项为 ( A ) A. a11 B. a10 C. a9 D. a8 8.等差数列{a n}, Sn=3n-2n2, 则( B ) A. na1<S n<na n B. na n<S n<na1 C. na n<na1<S n D. S n<na n<na1 能力提高 1. 等差数列{a n}中, S10=100, S100=10, 求S110. 2. 等差数列{a n}中, a1>0, S12>0, S13<0, S1、S2、…S12哪一个最大? 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十九.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公开课教案教学时间:2009年12月25日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08商外 授课地点:职三(3) 授课教师:郭玲 一、教学任务及职业背景分析: 商务外语班学生多数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也不够重视。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特别是本专业学生多数准备出国,更应该加强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外激烈竞争的环境。所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通过分组分享法,创造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去分享,去体验成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也提高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通项公式解决 a n 、a 1 、d、n中的已知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和对通项公式的熟悉与应用 四、教学难点:对等差数列概念中“等差”特点的理解及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分组分享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雅思、托福考试常识】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要求申请留学人员应具备雅思、托福成绩。如果达不到,就需要在国外就读价格昂贵的语言学校。雅思、托福考试词汇量一般在8000个单词左右。 (1)雅思要求:考试科目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为9分,成绩一般要求平均分5分以上,费用为1450元。(2)托福要求:考试科目也为是阅读、听力、口语、写作4科,每科满分30分,总分为120,成绩一般要求总分达80分以上,费用为1370元。 (一)复习回顾:数列的定义 引例:(1)莺生原来只会500个单词,她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00,515,530,545,560,575,…… (2)靓靓目前会1000个单词,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每周忘掉2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她的单词量逐周依次递减为:1000 ,980,960,940,920 ,900,…… 【说明】: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列,复习数列的定义,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基础。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一类有特点的数列: 1000,980,960,940,920 ,900 ……① 500, 515 ,530,545,560,575 ……② 问题1: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思考后作答。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 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 【说明】:通过例题(1)和(2)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 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每相邻两项的 差相等——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 问题2:请同学们分别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文字语言: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 差,用字母d表示。 数学语言:a 2 – a 1 = a 3 - a 2 = a 4 - a 3 = ··· = d 即:a n - a n-1 = d (n∈N+且n≥2) 或a n= a n-1 +d (n∈N+且n≥2) 问题3:分组比赛抢答,观察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求出公差d (1)25,20,15,10,5……√d=-5

等差数列讲学案

2、2.1等差数列(一) 【学习要求】 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方法提炼】 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n a a =+ * ();d n N ∈ 3. 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A = 。 4.判断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1().)n n n a a d a +-=∈?常数(n N 为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法:{}122(*)n n n n a a a n N a ++=+∈?为等差数列。 (3)通项法:n a 为n 的一次函数{}n a ?为等差数列。 【随堂检测】 A 组 1、数列3,7,13,21,31,…的通项公式是 ( ) A 、41n a n =- B 、322n a n n n =-++ C 、21n a n n =++ D 、不存在 A 、0 B 、37 C 、100 D 、-37 2、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为___________。 3、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612,27,a a d ===则___________。 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3 d =-,718,a a ==则____________。 5、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第5项为5,第10项为-5,那么此数列的第一个负数项是第___项. 6、已知等差数列的第10项为23,第25项为-22,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7、若数列{a n },已知a 1=2,a n+1=a n +2(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 B 组 1、等差数列{}n a 中,26a a 与的等差中项为5,37a a 与的等差中项为7,则n a = 23n -.

等差数列复习课教案(公开课)

等差数列复习课 宜良县职业高级中学 董家金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相关性质. 2.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回忆复习,通过相关例题与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相关性质的理解。 难点:等差数列相关性质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复习本课时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Ⅰ知识回顾 1、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n a 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d n a a n )1(1-+=。 注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整理后为)(1d a nd 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等差中项 如果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着a 与b 的等差中项。 即:2 b a A +=,或 b a A +=2。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n a 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2)(1n n a a n S +==d n n na 2)1(1-+。 注意: 1) 该公式整理后为n d a n d s n )2 (212-+=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中利用了“倒序相加求和法”。 3) 数列n a 与 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 1S S S a n n n )1()2(=≥n n 5、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优质课教案 do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四)教具: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设置情景 1建筑工地上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分别为1,2,3,……,10 . 问共有多少根圆木?如何用简便的方法 三探究发现 变式: 问题1若把问题变成求:1+2+3+4+‥‥ +99=?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出来呢? 方法1:原式=(1+2+3+4+‥‥ +99+100)-100

方法2:原式=(1+2+3+4+‥ ‥ +98)+99 方法3:原式=0+1+2+3+4+‥ ‥ +98+99 方法4:原式=(1+2+3+4+‥ +49+51+52+‥ 99)+50 方法5:原式=(1+2+3+4+‥ ‥ +98+99+99+98+‥ +2+1)÷ 2 方法6 令 S=1+2+3+4+‥ ‥ +99 又 S=99+98+97+‥ +2+1 故 2S=(1+99)+(2+98)+‥ ‥ +(98+2)+(99+1) 从而 S =(100×99)÷ 2 = 4950 问题2:1+2+3+4+‥ ‥ +(n-1)+n=? 在上面6种方法中,哪个能较好地推广应用于这个式子的求和? 令 Sn =1+2+3+4+‥ ‥ +n , 则 Sn =n+(n-1)+‥ ‥ +2+1 从而有 2Sn =(n+1) + (n+1) + (n+1) +‥ ‥ +(n+1) =(n+1)n 上述求解过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所求的和可以用首项、末项及项数来表示; (2)等差数列中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 问题 3:现在把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设数列 {an }为等差数列,它的首项为a1 , 公差为d , 试求 Sn =a1 +a2 + a3 +‥ ‥ + an-1 +an (I) a n =a 1+(n-1)d 代入公式(1)得 Sn=na 1+ 2 ) 1(-n n d(II) 所以 S n = 2 )1(+n n 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12321 n n n n S a a a a a a --=++++++12()n n S n a a ?=+1() 2 n n n a a S +?=

学案七 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案七 等差数列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及推导。 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三、新课探究与讲解: 1、复习: ①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则通项公式为: ②a ,A ,b 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那么A = 2、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探究: (1)、若数列 {}n a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则此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①()d m n a a m n -+=; ② m n a a n a a d m n n --=--=11; ③若q p n m +=+(*,,,N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④m n m n n a a a +-+=2。 (2)、等差数列的其它性质探究: ①{}n a 为有穷等差数列,按序等距离之和构成等差数列; 即{}n 12n n a a a ++++构成等差数列。 ②下标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 的项() *2,,,,N m k a a a m k m k k ∈++ 组成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③若数列 {}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b ka b a n n n +±,(b k ,为非零常数)也为等差数 列。 ④m 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各对应项之和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原来m 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之和。

《等差数列》三维目标教案

课题: §2.2等差数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创设情境]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Ⅱ.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思考: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a a =-12即:d a a +=12

等差数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必修五)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且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3)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会应用等差中项公式,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它们;(4)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2)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3)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2)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形态,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如何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其主导思想是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由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和传统黑板相结合。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注

《等差数列》市级公开课教案及说明

《等差数列一》教案及设计说明 课题:等差数列(一)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詹远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1 )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 (2 )对等差数列函数特征的理解; (3)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那么什么叫数列?什么是数列a n的通项公 式) 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看成是定义域为N*(或它的子集1,2,|||, 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 的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f n是该函数的解析式。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①德国数学家高斯八岁时计算1+2+3+?…+100=?时,所用到的数列:1 , 2, 3, 4, ... , 100 ②姚明刚进NBA —周里每天训练发球的个数依次是:6000, 6500, 7000 , 7500, 8000, 8500, 9000 ③匡威运动鞋(女)的尺码(鞋底长,单位是cm): 22- 23 23丄24 24- 25 25- ,26 2 ' 2' ' 2' ' 2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数列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1),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于数列(2),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于数列(3),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发现这些数列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我们把有这一特 点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完善黑体字形成)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 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上面三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公差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教案

2.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人教A版必修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在理解等差数列定义及如何判定等差数列,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及应用,明确等差数列的性质,并用其进行一些相关等差数列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工具,探究等差数列的性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明确等差中项的定义及应用. (2)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 教辅手段 PPT,多媒体投影幕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内容设置与处理方式】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所学的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公差 二、 新知探究 (一) 等差中项 【内容设置与处理方式】 直接给出等差中项的定义:由三个数b A a ,,组成的等差数列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此时A 叫做a 和b 的等差中项.b a A +=2 同样,在等差数列}{n a 中,就有212+++=n n n a a a 成立. 等差中项可应用于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 1. 列举几个数列,观察数列的特点,研究公差与数列单调性的 关系. 问题1: 数列1: 1,3,5,7,9,11,…… 数列2: 30,25,20,15,10,5,…… 数列3: 8,8,8,8,8,8,…… 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 性质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若d >0,则是}{n a 递增数列;若d <0,则}{n a 是递减数列;若d =0,则}{n a 是常数列. 2.问题2:在等差数列}{n a 中,探究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m n a a ,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d m n a a m n )(-+= 参考证明: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得

等差数列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的性质 民和高级中学 刘永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性质,能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 (2) 会用等差数列性质的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 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应用中找出题目所用的性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一一探究”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利用有个别到一般,进行归 纳,猜想、在证明的思路学习本节知识,有助于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案设计】 一、学前探究 1、 在数列a n 中,若a n i a n d 则数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a m (n m )d ,所以d= _______________ 3、 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m+n=p+q 贝U , _____ 当 m=n 则 _____ 4、已知{a .}、{6}均为等差数列,p,q 为常数,则数列{ pa . qg },则数列为 、学后测评 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i a 9 10,则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5 9,Q O 29求公差及通项 2、等差数列 {a n } 中,a3 a 7 37 ,则 a a 4 a 6 a 8 4 已知数列a n 中,a 1 【教学过程】 3, a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