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次

1 总则

2 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1 总则

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1.1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2.2.1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3大类、10中类、15小类。

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A.0.1 村庄规划用地应按表A.0.1进行汇总。

表 A.0.1 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条文说明

编写说明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编制需要展开实地调研,征求了专家和相关部门对于用地分类的意见,并与相关国家标准相衔接。

为便于广大规划编制、管理、科研、教学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南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

1 总则8

2 用地分类9

2.1 一般规定9

2.2 村庄规划地分类9

3 村庄建设用地11

4 非村庄建设用地13

5 非建设用地 14

1 总则

1.0.1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于2007年废止,现有的《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等相关标准对村庄规划用地类别没有细分,目前缺乏用地分类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导,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1.0.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用于指导各地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等工作,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总结问题和经验,修改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2 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1.1本指南的用地分类以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主,同时考虑土地权属等实际情况,如位于村庄居民点用地以外占用集体用地的工厂,其用地应属于“村庄产业用地(V3)”;位于村庄居民点用地以内未占用集体用地的工厂,其用地应属于“国有建设用地(N2)”。

2.1.2本指南用地分类体系为保证分类良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采用大、中、小3级分类,在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2.2.1 本指南将用地划分为“村庄建设用地”、“非村庄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三大类,主要基于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类土地的考虑,有利于分类管理,实现全域覆盖。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在同等含义的用地分类上尽量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衔接。

表1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三大类”对照表

2.2.2 本指南村庄规划用地分类代码自成体系。为体现村庄特色,村庄建设用地代码为“V”,代指村庄的英文表达“Village”;非村庄建设用地代码为“N”;非建设用地代码为“E”,代指“Water area and others”,与《城市用地分类

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相一致。

3 村庄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V)分为五中类,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V1)、村庄公共服务用地(V2)、村庄产业用地(V3)、村庄基础设施用地(V4)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V9),涵盖2008年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所涉及的村庄规划用地类型。

(1)村民住宅用地(V1)

“村民住宅用地”是指村民住宅及其附属用地。考虑到城市居住用地有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组团级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层级单一,且一般不在村民住宅内。因此,区别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提出的“居住用地”为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的说明,本指南中提出“村民住宅用地”仅指村民住宅及其附属用地,包括住宅用地、混合式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V11)是指只用于居住的村民住宅用地;“混合式住宅用地”(V12)是指兼具小卖部、小超市、农家乐等功能的村民住宅用地。

(2)村庄公共服务用地(V2)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V2)是指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场地。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21)应为独立占地的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用地以及兽医站、农机站等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用地。考虑到多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通常集中设置,为了强调其综合性,将其统一归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再细分。

“村庄公共场地”(V22)是指用于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应包含为村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小广场、小绿地等,不包括“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的附属开敞空间。如村委会院内的小广场,属“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21),而非“村庄公共场地”(V22)。

(3)“村庄产业用地” (V3)

“村庄产业用地”(V3)应为独立占地的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考虑到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用地条件的选择和建设管理要求存在很大区别,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划分,因此,将村庄产业用地细分为两小类。分别为“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V31)和“村庄生产仓储用地”(V32)。

(4)“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V4)

“村庄基础设施用地”是指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的村庄道路、交通和公用设施等用地。包括“村庄道路用地(V41)”、“村庄交通设施用地(V42)”、“村庄公用设施用地(V43)”。

“村庄道路用地(V41)”在村庄基础设施用地中占地较大,村内道路质量对于村庄整体人居环境很重要,为体现此类用地与其他村庄基础设施用地的不同管理需求,本指南将此类用地单列。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内的主要交通性道路、入户道路等。

“村庄交通设施用地(V42)”是指村民服务独立占地的村庄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公交站点、停车场等用地。本指南将此类用地单列主要为了与“村村通公交”等工程衔接,满足村内农用车、家用轿车的停放需求。同时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村庄有码头、渡口等特殊的交通出行方式,可将码头、渡口等特殊交通设施的地面部分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计入“村庄交通设施用地”。

“村庄公用设施用地(V43)”包括村庄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和能源等独立占地供应设施用地;公厕、垃圾站、粪便和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用地;消防、防洪等安全设施用地。

(5)“村庄其他建设用地” (V9)

“村庄其他建设用地”是指未利用及其他需进一步研究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内的未利用地、边角地、宅前屋后的牲畜棚、菜园,以及需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定位的用地。

4 非村庄建设用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村庄用地既包括农民集体所有,也包括“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用地,在实际操作中两种类型用地的管理机制、建设主体不同。为区别非村庄建设用地与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实际管理和使用的差异,将“非村庄建设用地”作为一个大类单列。

非村庄建设用地包括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两类。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包括村庄对外联系道路、过境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包括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边境口岸、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和服务设施用地等,本指南在用地分类中用“国有建设用地”对其界定。考虑到此类用地不是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重点,所以不对其进行细分。

5 非建设用地

基于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三大类”衔接的要求,借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本指南将“非建设用地”划分为“水域”(E1)、“农林用地”(E2)和“其他非建设用地”(E9)三中类。

(1)“水域”(E1)

“水域”(E1)的界定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包括“自然水域”(E11)、“水库”(E12)和“坑塘沟渠”(E13)三小类,分别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三大类”的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意在突出水域本身在规划中所起到的生态、生产以及防灾方面的作用。

考虑到水库蓄水量无论大小其承担的水利调蓄功能是一样的,且各地水利部门对水库的认定不尽一致,因此,区别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中对“水库”与“坑塘沟渠”的定义包含了有关蓄水量的要求,本指南确定只要是水利部门确定的水库,均归为“水库”(E12),而“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坑塘水面以及人工修建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即为“坑塘沟渠”(E13)。在“坑塘沟渠”(E13)用地中,包含提水闸、水井等农业水利设施。

(2)“农林用地”(E2)

“农林用地”(E2)的界定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的相关内容一致,但进行适当细分,包括“设施农用地”(E21)、“农用道路”(E22)、“其他农林用地” (E23)三小类。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相关建设行为的管控,本指南将“设施农用地”(E21)、“农用道路”(E22)用地单列。除此以外的农林用地如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田坎等统一归为“其他农林用地”(E23)。

“设施农用地”(E21)的界定与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相关内容一致。

“农用道路”(E22)指田间道路(含机耕道)和林道等。

(3)“其他非建设用地” (E9)

“其他非建设用地”(E9)的界定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相关内容一致,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一级地类“其他土地”用地中的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和一级地类“草地”中的其他草地。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次 1 总则 2 用地分类 一般规定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1 总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用地分类 一般规定 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3大类、10中类、15小类。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村庄规划用地应按表进行汇总。 表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条文说明 编写说明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编制需要展开实地调研,征求了专家和相关部门对于用地分类的意见,并与相关国家标准相衔接。 为便于广大规划编制、管理、科研、教学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南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 1 总则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于2007年废止,现有的《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等相关标准对村庄规划用地类别没有细分,目前缺乏用地分类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导,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用于指导各地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等工作,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总结问题和经验,修改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2 用地分类 一般规定 本指南的用地分类以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主,同时考虑土地权属等实际情况,如位于村庄居民点用地以外占用集体用地的工厂,其用地应属于“村庄产业用地 (V3)”;位于村庄居民点用地以内未占用集体用地的工厂,其用地应属于“国有建设用地(N2)”。 本指南用地分类体系为保证分类良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采用大、中、小3级

新版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用地分类制图标准 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范围图层颜色大类小类(线框)(填充) (线框与 填充) E6-R 村民住宅 用地 村民户独家使用的住房和附属设 施及其户间间距用地、进户小路 用地;包括单身宿舍、敬老院等 用地,不包括自留地及其它生产 性用地。 A-E6-R H-E6-R 50 单身宿舍、敬老院用 地在图例中标注单、 敬等字。 E6-C 公共设施 用地 各类公共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C H-E6-C 1 E6-C1 管理性、公 益性公共 设施用地 政府、团体、经济贸易管理机构 等用地;文化图书、科技、展览、 娱乐、体育、文物、宗教等用地; 医疗、防疫、保健、休养和疗养 等机构用地;科技及幼儿园、托儿 所、小学、中学等用地。 A-E6-C1 H-E6-C1 210 行政管理、文体、医 疗、教育等用地在图 例中分别标注行、 文、医、教等字。E6-C2 市场性公 共设施用 地 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 信用、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 施用地;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 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 场等设摊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 地等。 A-E6-C2 H-E6-C2 1 商业金融、集贸设 施、旅游服务等用地 在图例中分别标注 商、集、旅等字。 E6-M 生产用地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性建筑及其 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 用地 A-E6-M H-E6-M 251 E6-M1 工业生产 用地 独立设置的工业生产性建筑及其 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 用地 A-E6-M1 H-E6-M1 251 E6-M2 农业生产 设施用地 各类农业建筑,如打谷场、饲养 场、农机站、育秧房、兽医站等 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农林 种植地、牧草地、养殖水域 A-E6-M2 H-E6-M2 54 E6-W 仓储用地物资的中转仓库、专业收购和储 存建筑及其附属道路、场地、绿 化等用地 A-E6-W H-E6-W 34 E6-T 交通设施 用地 村镇对外交通的各种设施用地A-E6-T H-E6-T 194 E6-T1 公路交通 用地 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内的路段、 附属设施等用地 A-E6-T1 H-E6-T1 194 E6-T2 其它交通 用地 铁路、水运及其它对外交通的路 段和设施等用地 A-E6-T2 H-E6-T2 254 E6-S 道路广场 用地 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停车 场等设施用地 A-E6-S H-E6-S 254 E6-S1 道路用地 规划范围内宽度等于和大于3.5m 以上的各种道路及交叉口等用地 A-E6-S1 H-E6-S1 254 E6-S2 广场用地 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用地;不 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场地 A-E6-S2 H-E6-S2 254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为了规范村庄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村庄建设用地的分类和管理。 一、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指供农村居民居住的房屋用地,包括住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等。居住用地应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是指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土地,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公共设施用地应按照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进行布局,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三、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是指供村庄内部道路、广场等交通设施使用的土地。道路广场用地应按照村庄交通需求进行规划,提高交通效率,保障农村居民出行安全。 四、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是指供农村工业生产使用的土地,包括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工业用地应按照产业特点进行布局,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五、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是指供农村储存物资使用的土地,包括农业物资、工业产品等。仓储用地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是指供农村市政公用设施使用的土地,包括水、电、气、通信等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布局,提高服务效率,保障农村居民生活需求。 七、绿地

绿地是指供农村居民休闲、游憩的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广场、街道绿地等。绿地应按照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进行布局,提高环境质量,满足农村居民休闲游憩需求。 八、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土地,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军事用地等。特殊用地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管理,保障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 九、农村居民点内部其他用地 农村居民点内部其他用地是指除上述八类用地以外的其他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等。农村居民点内部其他用地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管理,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一、引言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是为了指导村庄规划工作,合理划分和利用村庄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制定的。本指南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成为农村土 地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用地分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原则 1. 适应当地实际:用地分类应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 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 2. 综合考虑:用地分类应综合考虑农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农村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多方面利益的平衡。 3. 合理布局:用地分类应根据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合理划分不同用途的土地,确保土地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4. 依法管理:用地分类应遵循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确保合法、规范、公正 的土地管理和利用。 四、分类指南 1. 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应合理划分农田、林地、草地等。其中,农 田应根据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合理配置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用地。林地和草地应根据生态功能和保护需要进行划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农村居民用地 农村居民用地是保障农民居住和生活的基础,应合理划分住宅用地、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用地。住宅用地应根据人口规模和居住需求进行划分,保障农民的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根据农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进行划分,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用地应根据农民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划分,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农村产业用地 农村产业用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合理划分农业产业用地、农 村旅游用地和农村工业用地。农业产业用地应根据农业发展需求进行划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村旅游用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进行划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村工业用地应根据农民的就业需求进行划分,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增收。 4. 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应合理划分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修复用地和生态农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应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敏感性进行划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用地应根据土地的退化程度和修复潜力进行划分,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生态农业用地应根据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划分,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建村[2014]98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 正文: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 (建村[2014]98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重庆市规划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精神,我部制定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应依照本指南要求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一般采用本指南中类,根据需要可采用小类,可因地制宜采用本指南全部或部分用地类别,也可进一步细分。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7月11日 附件: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次 1 总则

2 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1总则 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 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1.1 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 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2.2.1 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3大类、10中类、15小类。 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内容 大类 中类 小类 V 村庄建设用地 村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村庄的规模、功能和发展需求,对村庄用地进行合理划分和分类的标准。村庄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村庄规模、功能和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对村庄用地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村庄规模的不同,可以将村庄用地分为小规模村庄、中等规模村庄和大规模村庄。小规模村庄一般指人口规模在500人以下的村庄,这类村庄的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为主。中等规模村庄一般指人口规模在500-2000人的村庄,这类村庄的用地除了包括居住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外,还需要考虑商业服务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大规模村庄一般指人口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村庄,这类村庄的用地除了包括前述的各类用地外,还需要考虑工业用地和文化教育用地。 其次,根据村庄的功能不同,可以将村庄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文化教育用地。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居住的土地,包括住宅区和宅基地。农业生产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水面。商业服务用地是指用于商业和服务设施的土地,包括商业街区、市场和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用地是指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和公园等。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包括工业园区和工业厂房等。文化教育用地是指用于文化教育设施的土地,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和学校等。 最后,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不同,可以将村庄用地分为保留用地、发展用地和转用用地。保留用地是指为了保留村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而设置的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发展用地是指为了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设置的用地,包括产业发展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等。转用用地是指原有用途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用地转用的土地,包括城市扩展区和产业转型区等。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 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分类划分,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村庄建设的有序发展。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村庄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对于农田、林地、水域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应当优先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2. 合理利用原则,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分类指导原则,根据村庄规划的要求,对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分类指导,确保 各类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规划。 4. 绿色发展原则,在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布局中,应当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1. 居住用地,主要用于村庄居民的住房建设,包括农民宅基地建设用地和集体 宅基地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规划布局应当符合人居环境的要求,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 2.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便利村民的生活,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3. 农业生产用地,主要用于农田、果园、菜地、养殖场等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农村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农村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厂、农村企业等农村工业用地。农村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5. 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村庄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便利村民出行,促进农村交通发展。 6. 生态环境用地,主要用于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用地。生态环境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三、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实施。 1. 制定村庄建设用地详细规划,根据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制定村庄建设用地详细规划,明确各类建设用地的位置、规模、功能等。 2.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开发,严格按照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控制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严禁违规占用农田、林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3.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村庄建设用地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划许可制度,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4. 推动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推动村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村庄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为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附件: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修订) 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是(___(2)_________)。 (1)20岁以下(2)20-40岁(3)40-60岁(4)60岁以上 2.您的工作单位是_____(1)______,工作性质是(______(1)________)。 (1)规划管理(2)规划编制(3)大专院校(4)其他 3.您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年限(_____(3)_______) (1)0-3年(2)3-5年(3)5-10年(4)10-20年(5)20年以上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评估 一、作用与适用范围 1.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下文简称《90版标准》),《2011版标准》的适用范围除规划编制和用地统计之外,新增加了用地管理一项,您认为是否适用?(_____(1)________) (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2.较《90版标准》,《2011版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城市总体规划延伸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您认为适用性如何?(_____(1)_________) (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3.《2011版标准》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它具备条件的镇”,您认为是否适用?(_______(1)_______) (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二、城乡用地分类 1.《2011版标准》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构了覆盖城乡全域的“分层次控制的综合用地分类体系”,包括了“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大部分,您认为适用性如何?(______(1)________) (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2.《2011版标准》中,城乡用地分类中建设用地(H)根据用途细分为五个中类用地,您认为是否适用?基本适用请划√,不适用需调整请划○,需要删除请划×;请给出调整建议或相关理由。 调整建议及相关原因: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村庄发展的需要,将村庄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功 能区域,并对各功能区域的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和用地标准进行规定,以实现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村庄发展的有序进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提高村庄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村庄规划用地应当根据村庄的发展定位和规模确定用地功能区划。一般 来说,村庄用地可以划分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服务设施区、生态保护区等。居住区应当占据村庄用地的主体,农业生产区则是保障村庄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则是为村庄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区则是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次,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用地性质和用地标准进行规定。居住区的用地性质 应当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其中住宅用地的标准应当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和居住方式确定;农业生产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其中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应当是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教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其中教育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村庄居民的需求;生态保护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绿地等,其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得到重视。 最后,对各功能区域的用地范围进行规定。用地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到村庄的 整体规划布局和用地利用效率,避免出现用地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同时,用地范围的规定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土地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承载力,保障村庄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综上所述,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和发 展需求,合理确定各功能区域的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和用地标准,以实现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村庄发展的有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村庄用地利用效率,实现村庄的良性发展。

旧版村镇用地分类标准色

村庄现状图绘制要求 1、现状电子文档格式的选用应符合表1.1的规定。图形文件应尽量减小文档尺寸(地形可使用“外部参照块”在图形文件中被引用)。电子文档文件名称的选用应统一为“XX村土地利用现状图.DWG”。 2.AutoCAD图形文件中的图层名称、线型和颜色的选用应符合表2.1的规定。AutoCAD 图形文件中的图层归类应准确、恰当。

3.用地图例应为彩色图例。用地图例中的用地性质类别对应于《村庄用地代号及分类表》表(附录)中的大类或中类。彩色用地图例应选用AutoCAD实心填充(“HATCH”命令中选“SOLID”图案,图层名为“YD-”+用地性质代号, 图层颜色对应于表2.1中的颜色号)。彩色用地图例在相应的实心填充上还须加绘圆圈,并在圆圈内加注用地类别代号(圆圈及代号的图层名为“YD-CODE”)。 4.表示用地中类设施时应使用相应图示符号标示(符号图层为“KZ-指标符号”)。图示符号的选用与绘制应符合表 4.1的规定。图示符号的大小为纸上10毫米(圆直径),在

AutoCAD中的实际大小为0.01米*图纸比例,例如:1:2000图中实际大小为20米,1:5000图中实际大小为50米。图示符号在AutoCAD中应采用图块形式,图块名称对应为表4.1中的符号名称。

5.图中的文字注记应使用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或隶书体等。文字高度的选用应符合表5.1的规定。图线的宽度应符合表5.2的规定。 表5.1 文字高度(纸上尺寸) 6.AutoCAD电子文档中1个单位应为1米,坐标系应采用缺省的世界(WORLD)坐标系,指北针为正南北(上北下南)方向,不得使用其它用户坐标系统。坐标数据应与长沙统一坐标系数据对应,标高应与长沙统一高程系统数据对应。 7.图中标注的坐标、标高、坡长、距离应以米计,坡度以百分计,坐标标注精确到的小数点后3位数,标高、坡度、坡长、半径等精确到的小数点后2位数,不足时以“0”补齐。

DB11_T1454-2017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Code for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for village planning DB11/T 1454—2017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8 年 4 月 1 日 2017 北京

前言 为科学做好我市村庄规划工作,统筹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标准,按 照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 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6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 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6]22 号)的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标准的编制 工作。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用地分类。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 化办公室。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0 号,邮政编码:10004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电话:68021694。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土地权籍事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引、涂英时、张志杰、张莹、褚占龙、古立、张昊、 李佳霓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张建、陈莹、孙毅、丁奇、唐燕、闫琳、单彦名、 熊燕

目次 1总则1 2用地分类 (2) 附录A 村域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4) 本标准用词说明 (5) 条文说明 (6)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28 浏览量: 总 则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村镇规模分级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以表的规定。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范围 大类 大类 R 居住建筑用地

各类居住建筑及其间距和内部小路、场地、绿化等用地;不包括路面宽度等于和大于的道路用地 R1 村民住宅用地 村民户独家使用的住房和附属设施及其户间间距用地、进户小路用地;不包括自留地及其它生产性用地 R2 居民住宅用地

居民户的住宅、庭院及其间距用地 R3 其它居住用地 属于R1、R2以外的居住用地,如单身宿舍、敬老院等用地c 公共建筑用地

各类公共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c1 行政管理用地 政府、团体、经济贸易管理机构等用地 c2 教育机构用地 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及各类高中级专业学校、成人

学校等用地 c3 文体科技用地 文化图书、科技、展览、娱乐、体育、文物、宗教等用地 c4 医疗保健用地 医疗、防疫、保健、休养和疗养等机构用地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