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1.0.1【编制目的】为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落实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意图,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科学划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类别,统一分类标准,制定本指南。

1.0.2【适用范围】本指南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适用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适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

1.0.3【总体原则】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应坚持尊重自然、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落实城市发展与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0.4【管控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支撑体系,分级承接传导、细化落实规划意图和管制要求。

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2.1 一股规定

2.1.1【分区原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公共利

益,遵循陆海统筹并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修复、开发与利用两大空间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2.1.2【分区目标】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承接和传导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意

图,并

为本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的保护与利用做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2.1.3【分区要求】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进一步强化市县国土空间的

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市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应根据市县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其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战略

意图确定的主要功能导向划分规划分区,并应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2应通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针对不同分区对应的国土空间规划用途设立对应的管理规定,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有效传导与差异化管理。

2.1.4【分区规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遵循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明确主要功能导向,将规划管制意图相同的关键资源要素划入同一分区,同时应明确各分区对应的主要国土用途类型,以及用途管制制度准入的国土用途;

2当分区划分出现可叠加或交叉的情况时,应依据管制规定从严选择规划分区的类型,或在确保不损害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分区类型。

2.1.5 [其他约定]具有特殊保护与利用价值或意义的特定政策管理区(指管理边界及事权清晰的政策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等),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规划划定边界范虱明确保护与利用要求,并应根据所在位置对应所在分区、叠加规划意图,形成复合控制区,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2.2规划分区

2.2.1【市域规划分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落实省级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根据全市域国土空间的资源分布现状,落实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管控意图,划定规划分区,构建全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科学发展的空间格局;其规划

分区主要可包括:生态保护区、海洋特殊保护与渔业资源养护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古迹遗址保护区,以及城镇发展区、农业农村发展区、海洋利用与保留区、矿产与能源发展区等8类分区。

2.2.2【县域/市区规划分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落实市级国

土空间规划的管控要求,结合辖区内资源黨赋条件,进一步细化规划分区及其保护与发展的管控要求,传导和落实总体规划意图,构建县域(市区)科学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其规划分区主要可包括: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区、自然保留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古迹遗址保护区,以及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有条件建设区、特别用途区、农业农村发展区、海域利用区、无居民海岛利用区、海洋保留区、矿产与能源发展区等15类分区。

2.2.3【分区一览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参照表2.2.3进行分区;各

类规划分区的总体管控要求及其对应的主要国土用途,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保留区

生态保护与

海洋特殊保护与渔业资源养护区

永久基本农

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是城镇开发建设集中

发展并可满足城镇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

城镇发展区城镇集中建

设区

城镇有条件

建设区

为满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允许集中连片

建设的区域

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集中建设区

外,为应对城镇发展不确定性划定

的,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方

可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

城镇开发边界内,与城镇关联密切

注:有条件的市,也可直接采用15类分区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2.4【城市功能规划分区】城镇集中建设区可采用城市功能规划分区方式对城市空间规划布局进行结构性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完整、准确地体现城市集中建设区发展总体空间规划结构及规划管控意图;

2应突出各功能分区空间范围内的规划主要城市功能导向,并应便于通过详细规划进一步传导和落实规划意图、细化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

3可参照表2.2.4进行城市功能规划分区,其主要构成、总体管控要求及主要国土用途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城市功能规划分区

农业农村发展区可采用农业农

村利用功能规划分区方式细化落实规划发展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应体现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意图和管控要求;

2应突出农业、林业、牧业等生产主要利用功能导向,进行差异化管

理;

3可参照表225进行农业农村利用功能规划分区,其主要构成、总体管控要求及主要国土用途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表2.2.5农业农村利用功能规划分区

2.2.6【海域利用功能规划分区】海域利用区可采用海域利用功能规划分区方式细化落实海域规划管控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完整、准确地体现海洋发展总体空间规划管控意图,进行差异化管理;

2应突出各功能分区空间范围内的规划主要功能导向,并应便于通过详细规划进一步传导和落实规划意图、细化用海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

3可参照表226进行海域功能规划分区,其主要构成、总体管控要求及主要国土用途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海域利用功能规划分区

3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3.1 一般规定

3.1.1【分类原则】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应遵循陆海统筹、城乡统

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现状分析评估、落实规划对策、表达发展与保护意图的需求;

2可对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并应满足实施差异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3.1.2【分类规则】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应满足全要素、不重叠、易识

别、易统计、易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主导用途进行划分,统一编码、用途清晰,并应与管理事权相对应。

2当陆域用地具备多种用途时,应以其地面主要利用属性进行归类,不设置复合用途类型;当海域具备多种用途时,应以其主要功能导向进行归类。

3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用途类别应分别对应其所处的地上或地下空间层面,分层区别表达。

3.1.3【使用原则】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的使用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

编制规程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3.2规划用途分类

3.2.1【分类框架】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意图、按照资源利用的主导方式划分为农林用地、建设用地、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海洋利用、海洋保护与保留5种类型,对应28种—级分类;其分类框架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框架

3.2.2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共设

置28种一级类、

102种二级类及24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和含义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中括号内代码是原《城市用地分类》国标或〃三调"工作代码,仅在《指南》编制工作过程中使用)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名称、代码和含义

020101 0102 0103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是一种指导规划者在城市和县镇等层面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分区划分和用途分类标准,为规划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指导,以便统一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并保证城市和县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是指将土地按照不同的功能、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达到城乡发展平衡、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常见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区、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等。 1.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包括商业区、行政中心、金融区等。这些区域的功能集中,交通便捷,各类服务设施齐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域。 2.城市发展区: 城市发展区是城市扩展的主要区域,包括城市新区、产业园区等。这些区域适合进行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规划者应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是一种集中发展特定产业的区域,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这些区域具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环境,能够吸引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4.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设置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这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区域,包括农村集镇、行政村等。这些区域的规划应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保证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指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包括住宅小区、住宅楼群等。这些土地应规划合理的住宅区域,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2.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服务的土地,包括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这些土地应规划合理的商业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服务,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 3.工业用地: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1.0.1【编制目的】为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落实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意图,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科学划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类别,统一分类标准,制定本指南。 1.0.2【适用范围】本指南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适用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适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 1.0.3【总体原则】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应坚持尊重自然、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落实城市发展与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0.4【管控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支撑体系,分级承接传导、细化落实规划意图和管制要求。

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2.1 一股规定 2.1.1【分区原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公共利 益,遵循陆海统筹并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修复、开发与利用两大空间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2.1.2【分区目标】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承接和传导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意 图,并 为本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的保护与利用做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2.1.3【分区要求】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进一步强化市县国土空间的 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市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应根据市县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其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战略

意图确定的主要功能导向划分规划分区,并应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2应通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针对不同分区对应的国土空间规划用途设立对应的管理规定,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有效传导与差异化管理。 2.1.4【分区规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遵循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明确主要功能导向,将规划管制意图相同的关键资源要素划入同一分区,同时应明确各分区对应的主要国土用途类型,以及用途管制制度准入的国土用途; 2当分区划分出现可叠加或交叉的情况时,应依据管制规定从严选择规划分区的类型,或在确保不损害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分区类型。 2.1.5 [其他约定]具有特殊保护与利用价值或意义的特定政策管理区(指管理边界及事权清晰的政策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等),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规划划定边界范虱明确保护与利用要求,并应根据所在位置对应所在分区、叠加规划意图,形成复合控制区,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自然资源部 二〇二〇年二月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发展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应遵循的总体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共三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略)

目录 1 总则 (1) 2一般规定 (2) 3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 (3) 附录 A (7) 附录 B (16) 附件: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说明 (17) 1 分类依据 (17) 2 分类说明 (17) 3 与“三调”工作对接 (19)

1 总则 1.0.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编制和实施“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统一基本术语和代码,制定本指南。 1.0.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管理,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相关专项规划可以参照或选用。 1.0.3【总体原则】本指南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需要在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基础上进行分类,坚持科学、简明、可操作,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坚持分级分类并列不交叉,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 彻落实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发展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 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 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自 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 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明确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应遵循 的总体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其主 要构成、总体管控要求与主要国土用途,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 用途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主要内 容包括:总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 类,共三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请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一、重大意义 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

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理论方法与实践》是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志强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陕西省榆林市“多规合一”试点开展的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编制实践,提出协同理论指导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多规衔接理论模型框架,确定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形成对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的系统分析;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生态红线划定、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与实施保障措施等六方面深入探讨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的关键问题,最后展示了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成果。 目录: 前言 第一编理论篇: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国内外国土空间规划的经验借鉴与启示3 第一节日本国土空间规划3 第二节德国国土空间规划5 第三节英国国土空间规划8 第四节荷兰国土空间规划10 第五节中国国土空间规划11 第六节中外国土空间规划比较与借鉴17 第二章“多规合一”背景下市县空间规划理论21 第一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理论基础21

第二节多规衔接空间规划的理论模型框架24 第三节“多规合一”背景下的空间规划体系26 第三章“多规合一”背景下市县空间规划技术思路36 第一节市县空间规划的组织模式36 第二节市县空间规划的编制思路38 第三节市县空间规划的内容框架39 第四节市县空间规划的方法体系40 第二编研究篇:榆林市“多规合一”关键问题研究 第四章榆林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47 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理论概述47 第二节榆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路与内容54 第三节榆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流程56 第四节榆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57 第五章榆林市生态红线划定研究75 第一节生态红线划定的理论概述75 第二节榆林市生态空间保护现状与对策83 第三节榆林市生态红线划定的原则与技术流程84 第四节榆林市生态红线管控措施90 第六章榆林市基本农田红线划定研究92 第一节基本农田红线划定的理论概述92 第二节榆林市农业生产空间现状97 第三节基本农田红线划定过程及成果101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 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将从国土空间 用途规划的意义、分类及管制规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国土空间用途规划的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国土空间用途规划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 导意义,保护生态功能区、生态重点区域等,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2.促进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国土空间用途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 源的利用效率。 3.促进经济发展。国土空间用途规划将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推动经济发展与土地利 用的有机结合。 4.保障人民生活需求。通过规划城市居住区、商业服务区、文化教育 区等,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国土空间用途的分类 根据国土空间用途的特性和功能,我国将国土空间用途划分为以下几 个类别: 1.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用地、工矿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交 通运输设施用地等。

2.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活动。 3.自然保护用地。包括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修复用地、自然遗产保护用地等,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4.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等。 5.水域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利用。 三、国土空间用途管控规则 为了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用地管制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总体规划。制定用地总体规划,根据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明确各类土地的用途范围和用地总量。 2.用地准入审批。对需要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用地准入审批,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建设。 3.用地指标控制。对城市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等进行用地指标控制,限制土地的使用面积和开发强度。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修复用地等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5.用地违法处罚。对违反用地规划和管制规则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保证用地规划和管制的实施效果。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该指引首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目标进行了界定。总体目标是指明 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明确了规划分期、空间结构、主导功 能区的布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其中,规划分期包括长期规 划(2035年前)、中期规划(2035年-2050年)和近期规划(2035年-2040年)三个层次。 然后,指引对国土空间的分区进行了划分。分区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按照一定的划分方法和原则,对国土资源进行功能上的划分。指引将 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城 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能源资源用地、 生态用地等九个分区。 接下来,指引对国土空间的用途分类进行了界定。用途分类是指按照 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国土空间的利用用途进行划分。指引将国土空间的 用途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自然保护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矿产资源用地、能源资源 用地、旅游休闲用地等十一个分类。 最后,指引对规划编制与实施提出了要求。指引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具 体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并按规划要求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国土空间动态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指引还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规划编制的指导、完善规划项目审核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考核等。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的发布,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各级政府和规

划设计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能够实现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互促共赢。本指引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的规划基础。同时,该指引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试行)》。该指南旨在明确土地规划的分区划定和用途分类,为各级政府和 规划机构提供指导,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分区划定 1.城市功能区划 城市功能区划依据城市发展战略和规模,将城市划分为中心城区、城 市副中心、城市新区、城市郊区和城市边缘区。在中心城区内,主要集中 商业、金融、文化、教育、政府等功能;城市副中心则是城市的次级商业 中心,承担一部分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城市新区是承接城市拓展和 功能转移的区域,注重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城市郊区是农业、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的重点区域;城市边缘区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提供 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 2.乡村功能区划 乡村功能区划将乡村划分为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区、乡村生态保护区和卫生农村建设区。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区是重点支持农业 生产的区域,提供农田、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服务等支持;乡村旅游和 休闲区是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的区域,提供度假别墅、旅游景点 等设施;乡村生态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卫生 农村建设区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用途分类

1.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住宅用地、商务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住宅 用地是供居民居住的用地,包括单户住宅用地和多户住宅用地;商务用地 是用于商业和办公等商务活动的用地,包括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等;工业 用地是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用地,包括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等;公共 设施用地是供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用地,包括学校、医院、体育设施、文 化设施等。 2.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园地。耕地是主要用于农作物种 植和农业生产的土地;林地是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牧草地是用于 畜牧业的饲养和放牧;园地是用于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种植。 3.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4.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包括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和矿产资源用地。交通用地是用于 交通运输的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设施;水域用地是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用地是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 利用。 总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的制定将为城乡发展提 供指导,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和规划机构应按照 指南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 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国土划 分为不同的分区,并对不同分区内的土地用途进行分类和规划的指导文件。该指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区域特点、资源禀赋和发展 需求,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规划,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农 产品生产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开发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海岸带、国家重要水域等。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维护 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区域;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 品供给的重要区域;风景名胜区是保护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的区域;城市开 发边界是指规划城市发展的边界,避免无序扩张;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是界 定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边界;海岸带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开发合理利 用的区域;国家重要水域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要水域资源的区域。 在土地用途分类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将土地用途划分为生态用地、农 业用地、建设用地、经济用地和特殊用地等。生态用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 和生态修复,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农业用地用于 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包括粮食生产区、果园、农田等;建设用地用于城 市和农村建设,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经济用地用于经济发展和产 业布局,包括工业园区、商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等;特殊用地主要是指 国家特殊需求和特殊用途的土地,如军事用地、交通用地等。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在推进国土空间优化配置、促进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合理布局和调整不同区域的 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利用的合理配置;可以提升国土空间的环境质量,推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土地开发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土地开发分类指 南 1. 简介 本指南旨在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土地开发分类提供指导,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乡发展的协调。通过规划分区和土 地开发分类,我们能够统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规划分区 2.1 城市核心区 城市核心区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包括市中心和主要商务区。在 城市核心区,应重点发展商业、金融、文化和旅游等功能,保障城 市的繁荣和国际竞争力。 2.2 城市扩展区 城市扩展区是城市核心区的延伸,在此区域内可以进行城市扩 展和新建城镇。在规划开发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便 利条件,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3 农村发展区 农村发展区是农村地区的发展重点,在此区域内应注重农业、 农村旅游和生态保护,并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2.4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 区等。在这些区域内,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禁止破坏性开 发活动。 3. 土地开发分类 3.1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是用于居民住宅建设的土地,应根据人口密度和居住 需求进行规划划分。在住宅用地开发中,应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社区设施的配套建设。 3.2 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是用于商业和服务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在商业用地的规划和开发中,应注重商业繁荣和市民生 活的便利。

3.3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是用于工业生产和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土地。在工业用地开发中,应注重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区域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3.4 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应重点保护农田和农村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在农业用地开发中,应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计保障。 4. 总结 通过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土地开发分类,我们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区应根据本指南的指导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政策,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效果。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是自然资源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发布的一则通知。 全文内容: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1] 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已批准的规划期

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做好过渡期内现有空间规划的衔接协同 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审查的要点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其中: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查要点包括: 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建设用地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建设用地分类指 南 摘要 本指南旨在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指导,明确规划分区与建 设用地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指南内容包括规划分区的分类标准和依据、建设用地分类的原则和要求等。 1. 引言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市县范围内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和 管理的过程,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分区和建设 用地分类是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规划分区 2.1 分区的分类标准和依据 规划分区是将市县范围内的土地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旨在实现不同区域的功能协调发展。分区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经济 发展状况、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等因素。依据相关数据和

调研情况,可以将市县划分为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区、农村居住区、生态保护区等不同分区。 2.2 分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各分区应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有序的城乡发展。城市中心区以城市功能为主导,注重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发展区以支持城市建设为目标,注重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展;农村居住区以农村居民生活为重点,注重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3. 建设用地分类 3.1 建设用地分类的原则 建设用地分类是将土地按照不同用途进行划分,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乡发展的协调。建设用地分类的原则包括适度利用、分类管理、区域协调和生态优先。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县的发展需求,可以将建设用地划分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2 建设用地分类的要求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月16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组织召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征求意见会,听取了浙江、河南、广东3省和天津、广州、青岛等7个城市工作意见建议。 本次会议主要是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支撑各级各类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该《指南》明确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应遵循的总体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为下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张兵指出,《指南》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相关城市要根据各自城市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指南》内容的适用性,及时总结经验并提出修改建议,确保《指南》科学、合理实施。 土地分类的含义和类型 无论何种空间规划,最终都要落到土地上,国土空间规划也不例外。合理的土地分类是国土空间规划制图的科学基础,是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制定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依据。所谓土地分类,就是根据土地本身的差异性,按照_定的规律,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分"即鉴定、描述和命名;"类"即归类,按一定秩序排列类群。其分类单位从区域土地个体单位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分类单位级别愈低,同一类型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则愈多,级别愈高则共同性减少。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如何进行土地分类尚未形成共识,在方法论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分类系统的建立上,由于应用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五大类型: 1)土地自然分类。主要根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为具体标志,揭示土地类型的分异和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成要素的自然规律,划分土地类型。例如《中国7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首先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差异,将全国分为12个土地纲。在其下共分两级,各省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三级续分。第一级称为土地类,是土地类型分类的高级单位,主要根据大(中)地貌类型的差异划分,山地以垂直自然带划分;第二级称为土地型,主要是依据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全国共分出土地类115种,土地型872种。 2)土地利用分类。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土地覆盖特征相对一致的地域单元。例如2017年《G B /T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全国土地利用分为12个—级类,73个二级类。12个一级类分别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

20201120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1 总则 1.1【编制目的】为实施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类型、明确各类型含义,统一国土调查、统计和规划分类标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本指南。 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国土调查、监测、统计、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1.3【总体原则】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以下简称“用地用海分类”)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同级内分类并列不交叉,坚持科学、简明、可操作。

2 一般规定 2.1【分类规则】用地用海分类应遵循下列规则: 2.1.1依据国土空间的主要配置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类型进行归纳、划分,反映国土空间利用的基本功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需要。 2.1.2用地用海分类设置不重不漏。当用地用海具备多种用途时,应以其主要功能进行归类。 2.2【使用原则】用地用海分类应符合下列使用规则: 2.2.1用地用海二级类为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的主干分类。 2.2.2国家国土调查以一级类和二级类为基础分类,三级类为专项调查和补充调查的分类。 2.2.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原则上以一级类为主,可细分至二级类;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市县层级涉及空间利用的相关专项规划,原则上使用二级类和三级类。具体使用按照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执行。 2.2.4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审批、规划许可、出让合同和确权登记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分类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2.2.5在保障安全、避免功能冲突的前提下,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资源,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可在本指南分类基础上确定用地用海的混合利用以及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 2.2.6为满足调查工作中年度考核管理的需要,用途改变过程中,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发[2019] 87号)规范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日前,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市(地跋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定位、任务、编制要求等主要内容。本指南适用于市(地)级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县规划)编制。 2术语与定义 1.1. 1 空间 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场所,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221总体规划 是行政辖区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1. 1. 2详细规划 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 1.3专项规划 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1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

是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2. 4永久基本农田 是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划定的需要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2. 5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 2.6中心城区 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柜关控制区域包括城市的新城、新区及各类开发区,组团式城市的主城和副城等,不包括外围独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