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物流配送管理

第六章:物流配送管理

第六章物流配送管理

第一节配送概述

一、配送的概念

从配送活动的实施过程上看,配送包括两个方面的活动:

(1)“配”是对货物进行集中、分拣和组配,

(2)“送”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货物送达至指定地点或用户手中。

可以对配送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配送不是一般概念的送货,也不是生产企业推销产品时直接从事的销售性送货,而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第二,配送不是一般的运输和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结合体。

第三,配送不是供应和供给,它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资源订货、签约、进货、结算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应者送货到用户的形式进行供应。

第四,配送不是消极的送货发货,而是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充分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服务,它是将“配”和“送”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按照用户要求的数量、种类、时间等进行分货、配货、配装等工作。

第五,配送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配送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以及从事配送的企业的能力,有计划地进行的送货活动,以满足客户预定的需要。

二、配送的分类

(一)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进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这种配送的组织者是配送中心,规模大,有一套配套的实施配送的设施、设备和装备等。

优点:具有能力强、配送品种多、数量大等。

缺点:灵活机动性较差,投资较高。

2.仓库配送。它一般是以仓库为据点进行的配送,也可以是以原仓库在保持储存保管功能前提下,增加一部分配送职能,或经对原仓库的改造,使其成为专业的配送中心。

3.商店配送。这种配送的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商店配送形式是除自身日常的零售业务外,按用户的要求将商店经营的品种配齐,或代用户外订外购一部分本店平时不经营的商品,和本店经营的品种配齐后送达用户。

4.生产企业配送。配送业务的组织者是生产企业。一般认为这类生产企业是具有生产地方性较强的产品的特点,如食品、饮料、百货等。

(二)按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这种配送适应于那些需要量大、品种单一或少品种的生产企业。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由于这种配送的特点是用户所需的物品数量不大、品种多,因此在配送时,要按用户的要求,将所需的各种货物配备齐全,凑整装车后送达用户。

3.配套成套配送。这种配送的特点是用户所需的物品是成套性的。

(三)按配送时间和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

1.定时配送。这种配送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每次配送的品种、数量可按计划执行,也可以在配送之前以商定的联络方式通知配送时间和数量。它可以区分为日配送和准时—看板方式配送。

2.定量配送。它是指按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由于配送数量固定,备货较为简单,可以通过与用户的协商,按托盘、集装箱及车辆的装载能力确定配送数量,这样可以提高配送效率。

3.定时定量配送。这种方式是按照规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兼有定时配送和定量配送的特点,要求配送管理水平较高。

4.定时定路线配送。它是在规定的运行路线上制定到达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用户可按规定路线站和规定时间接货,或提出其他配送要求。

5.即时配送。这种配送是完全按用户提出的配送时间和数量随即进行配送,它是一种灵活性很高的应急配送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物品,用户可以实现保险储备为零的零库存,即以即时配送代替了保险储备。

(四)按经营形式不同进行分类

1.销售配送。这种配送主体是销售企业,或销售企业作为销售战略措施,即所谓的促销配送型。这种配送的对象一般是不固定的,用户也不固定,配送对象和用户取决于市场的占有情况,因此,配送的随机性较强,大部分商店配送就属于这一类。

2.供应配送。用户为了自己的供应需要采取的配送方式,它往往是由用户或用户集团组建的配送据点,集中组织大批量进货,然后向本企业或企业集团内若干企业配送。商业中的连销商店广泛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供应水平和供应能力,可以通过大批量进货取得价格折扣的优惠,达到降低供应成本的目的。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这种配送方式是销售企业对于那些基本固定的用户及其所需的物品,在进行销售的同时还承担着用户有计划的供应职能,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是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这种配送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有利于采取先进的计划手段和技术,有利于保持流通渠道的稳定等。

4.代存代供配送。这种配送是用户把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或委托代订,然后组织对本身的配送。这种配送的特点是货物所有权不发生变化,所发生的只是货物的位置转移,配送企业仅从代存、代供中获取收益,而不能获得商业利润。

(五)按加工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1.加工配送。这种配送是与流通加工相结合,在配送据点设置流通加工,或是流通加工与配送据点组建一体实施配送业务。流通加工与配送的结合,可以使流通加工更具有针对性,并且配送企业不但可以依靠送货服务、销售经营取得收益,还可以通过流通加工增值取得收益。

2.集疏配送。这种配送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式,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配送方式,如大批量进货后小批量多批次发货,或零星集货后形成一定批量再送货等。

(六)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分类

1.综合配送。这种配送的特点是配送的种类较多,且来源渠道不同,但在一个配送据点中组织对用户的配送,因此综合性强。同时,由于综合性配送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减少用户为组织所需全部商品进货的负担,只需和少数配送企业联系,便可以解决多种需求。

2.专业配送。它是按产品性质和状态划分专业领域的配送方式。这种配送方式由于自身的特点,可以优化配送设施,合理配备配送机械、车辆,并能制定适用合理的工艺流程,以提高配送效率。

(七)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益,对许多用户一起配送,以追求配送合理化为目的的一种配送形式。共同配送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各用户的要求,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方面的安排上,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做出全面规划和合理计划,以便实现配送的优化。

2.由一辆配送车辆混载多货主货物的配送,是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共同配送方式。

3.在用户集中的地区,由于交通拥挤,各用户单独配置按货场或处置场有困难,而设置的多用户联合配送的接收点或处置点。

4.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中有数个不同的配送企业,各配送企业可以共同利用配送中心、配送机械装备或设施,对不同配送企业的用户共同实行配送。

三、配送的作用

(一)推行配送有利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

配送不仅能够把流通推上专业化、社会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以其特有的运动形态和优势调整流通结构,使物流运动达到规模经济,并以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运输成本,通过配送减少了车辆的空驶,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并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二)完善了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

采用配送方式,将支线运输和小搬运活动统一起来,发挥灵活性、适应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使运输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

(三)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采用配送方式,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通过将各种商品的用户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发货,代替分别向不同用户小批量发货来达到经济地发货,使末端物流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四)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在采用准时化配送方式之后,生产企业可以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化配送进行准时化生产而不需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较小地保持库存。

(五)简化事务,方便用户

采用配送方式,用户只需向一处提出订货就能达到向多处采购的目的,因而极大地减轻了用户的工作量和负担,也节省了订货等一系列事务开支。

(六)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生产企业自己保持库存来维持生产,由于受库存费用的制约,提高供应的保证程度很难,保证供应和降低库存成本存在二律背反问题。采取配送方式,由于配送中心的集中存货可以调节企业间供需关系,同时库存量更大,降低了企业断货、缺货、影响生产的风险。

(七)配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从商务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货款的支付,二是货物的配送。网上购物无论如何方便快捷,如何减少流通环节,惟一不能减少的就是货物配送,配送服务如不能相匹配,则网上购物就不能发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

四、配送的基本环节

配送是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的集结与组配,以最适合的方式将货物送达客户的全过程。配送包括以下环节:

(一)集货

集货是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货物集中起来,以便进行运输、配送的作业。集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它通常包括制定进货计划、组织货源、储存保管等基本业务。

(二)分拣

它是将货物按品名、规格、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的作业。

分拣是配送不同于一般形式的送货以及其他物流形式的重要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的支持性工作。

(三)配货

配货是指使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货物,按客户的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入指定发货区(地点)。它与分拣作业不可分割,二者一起构成了一项完整的作业。

(四)配装

配送有别于一般性的送货还在于,通过配装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同时能缓解交通流量过大造成交通堵塞,减少运次,降低空气污染。

(五)配送运输

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它和一般运输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较高频度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作为运输工具。

(六)送达服务

要圆满地实现运到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当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色。

(七)配送加工

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流通加工。

第二节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专门从事实物配送工作的物流结点。

具体来讲,配送中心的含义可描述为: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货、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这个含义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含义中的“货物配备”,即配送中心按照生产企业的要求,对货物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等进行的配备。这是配送中心最主要、最独特的工作,全部由其自身完成。

第二,含义中的“组织送货”,即配送中心按照生产企业的要求,组织货物定时、定点、定量地送抵用户。

第三,含义强调了配送活动和销售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配送成为经营的一种手段,以此排除了这是单纯物流活动的看法。

第四,含义强调配送中心为“现代流通设施”,着意于和以前的流通设施诸如商场、贸易中心、仓库等相区别。这个流通设施以现代装备和工艺为基础,不但处理商流,而且处理物流、信息流,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身的全功能流通设施。

一、配送中心的类别

按照不同标准,配送中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专业配送中心

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

1.配送对象、配送技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如多数制造业的销售配送中心。

2.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

(二)柔性配送中心

这是在某种程度上与第二种专业配送中心对立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能够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

(三)供应配送中心

这是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如为大型联营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

(四)销售配送中心

这是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

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生产企业将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配送中心很多;

第二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五)城市配送中心

这是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汽车配送可直接送抵最终用户。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在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上占有优势。

(六)大区域型配送中心

这是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相当广大的一个区域进行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规模较大,用户和配送批量也较大,配送目的地既包括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包括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零星配送虽有从事,但不是主体形式。该类型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

(七)储存型配送中心

这是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买方市场下,企业产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大范围配送也需要较大库存支持。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八)流通型配送中心

这是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

(九)加工配送中心

从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运输效率、方便用户等多重目的出发,许多材料都需要配送中心的加工职能。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实例目前见到的不多。

二、配送中心的作用

(一)存储功能

为了顺利有序的完成向用户配送货物的任务,更好的发挥保障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作用,通常,配送中心都建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如仓库、堆场等,存储一定量的商品,形成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二)分拣功能

作为物流结点的配送中心,其客户是为数众多的企业或零售商,在这些众多的客户中,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们不仅各自经营性质、产业性质不同,而且经营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不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用户群,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有效的组织配送活动,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来的货物进行分拣,然后按照配送计划组织配货和分装,强大的分拣能力是配送中心实现按客户要求组织送货的基础,也是配送中心发挥其分拣中心作用的保证,分拣功能是配送中心重要功能之一。

(三)集散功能

在一个大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其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将分散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配装等环节向多家用户进行发送。同时,配送中心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的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中心集散功能如下图所示。

工厂用户

(四)衔接功能

通过开展货物配送活动,配送中心能把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可以起到连接生产功能是一种表现。另外,通过发货和储存,配送中心又起到了调节市场需求,平衡供求关系的作用。

(五)流通加工功能

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六)信息处理

配送中心连接着物流干线和配送,直接面对着产品的供需双方,因而不仅是实物的连接,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包括在配送中心的信息生成和交换。

三、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

(一)配送中心的选址

1.配送中心的布点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前瞻性原则。

2.配送中心布点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①气象条件;

②地质条件;

③水文条件;

④地形条件。

(2)经营环境因素

①产业政策;

②主要商品特性;

③物流费用;

④服务水平。

(3)基础设施状况

①道路、交通条件;

②公共设施状况。

(4)其他

①国土资源利用;

②环境保护要求。

3.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如果一个配送中心为多个用户配送货物最小的位置,如图6-8所示。

图中所示,假设有n 个用户,分布在不同的坐标点为(x ,y )上,配送中心的坐标为(x , y ),那么从配送中心到多个用户的运输费总额为:

∑==n i i

C H 1 (1)

式中: H —从配送中心到所有用户的运输费用总和;

i C —配送中心到第i 个用户的运输费用;

n —用户个数。

另设: i a —从配送中心到第i 个用户每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运输费用;

ωi —从配送中心到第i 个用户的运量;

i d —从配送中心到第i 个用户的直线距离; 则 i C = i a ωi i d (2)

其中: i d =2

020)()(i i y y x x -+-

那么:∑==n i i

C H 1

=i i

n i i d a ω∑=1

=∑i i a ω2

020)()(i i y y x x -+- (3)

为求得运输总费用最小,将(3)分别对x0、y0求偏导,然后令偏导等于零,可得到配送中心的最佳地址坐标(x*,y*)的数学模型。

令 i i i n i i d x x a x H /)(010-=∂∂∑=ω (4)

i i i n i i d y y a y H /)(010-=∂∂∑=ω (5)

得 ∑∑===n i i i i

n i i

i i

i d a d x a x 1

1

*0//ωω (6)

∑∑===n i n

i i

i i

i d y a y 11*0/ω (7)

上式中因仍含有未知数x0、y0的项i d ,所以一次不能求得*0x ,*0y 。通常采用迭代计算法求得

最终解。迭代法计算如下:

(1)先将区域N 内所有用户的几何重心点坐标(0000,y x )作为初始地点。

(2)将(0000,y x )代入式(3)中计算出与(x00,y00)相对应的运输总费用H 。。

(3)将(x00,y00)代入式(6)、(7)中计算出改善的配送中心地点('0'0,y x )。

(4)利用式(3)计算出与('0'0,y x )相对应的运输总费H1。

(5)比较H 。与H1,若H1≥H 。,则(x0,y0)为最优解,计算完毕;若H1< H 。,则返回第

3步计算,将('0'0,y x )代人式(6)、式(7)中计算出另一改善的配送中心地点(2020,y x )反复

迭代,直至Hk+1≥k H ,求出最优解

),(00k k y x 为止。 此外,也可以用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的运输总费用作成本函数模型来确定配送中心位置,这时只要将供应商作为用户即可。另外,在实际选址中,直线距离和道路运距有一定差距,可用修正系数加以修正。

4.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配送中心规模大小受业务量、业务性质、内容和作业要求的影响较大,一般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物流量预测(吐吞量预测)。

(2)确定单位面积作业量的定额。根据经验,配送中心各作业的单位面积作业量定额如下表所示。

配送中心各作业的单位面积作业量

作业法名称

单位面积作业量 收检货作业区

0.2~0.3 分拣作业区

0.2~0.3 储存作业区

0.7~0.9 理货配货作业区

0.2~0.3 根据预测吐吞和各作业区单位面积作业量定额可大致估算出配送中心的作业面积。

(3)配送中心的占地面积。

(二)配送中心的布局

1.活动关系的分析

在各类作业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活动关系如下:

①程序上的关系,即是建立在物料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

②组织上的关系,即是建立在各部门组织之间的关系。

③功能上的关系,即是因为区域之间因功能需要而形成的关系。

④环境上的关系。即是考虑到操作环境和安全需要而保持的关系。

对上述各种关系程度加以分析之后,可作为区域布置规划的参考。

2.作业空间规划

作业空间规划在整个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规划是否将直接影响到运营成本,空间投资与效益。

在规划空间时,首先根据作业流量、作业活动特性、设备型号、建筑物特性、成本和效率等因素,确定满足作业要求的空间大小、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完成物流设备和周边设备规划并选定各项设备型号和数量之后,便可进行各作业区内的设备规划工作。

通过对各区域的分析,可估计各区域的面积,根据各部门区域性质不同,要求作业空间的标准也不同。最后,根据整个物流中心的实际和发展情况作适当调整。

在规划作业空间时,除了估计设备的基本使用面积外,还要估计操作、活动、物料暂存作业空间和通道面积等。

3.各区域位置的设计

在完成各作业区域面积计算和基本规划之后,必须决定各部门区域的相互位置。方法是按各作业区域的计算面积大小和长宽比例作成缩小的模块,并根据生产流程和相关部门的关系来设计相互位置。

在分析区域性的基础上设几个作业区域间物流动线形式。以下为几种物流动线形式:

①直线式;

②双直线式;

③锯齿型;

④U型;

⑤分流式;

⑥集中式。

进行各区域位置安排的步骤:

①决定物流中心对外的连外道路形式。

②决定物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和长宽比例。

③决定物流中心内由进货到发货的主要物流动线形式,如U型、双排型之类。

④根据作业流程顺序安排各区域位置。

4.物流动线分析

在区域布置阶段,没有指出各项设备的规格型号和尺寸,但是基本确定了各种设备类型。根据这些设备性能,注意分析各区之间和区域内的物流动线是否流畅。

首先根据厂房装卸货的出入形式,厂房内物流动线形式以及各区域相对位置,设计厂房内的主要通道;

其次是进行物流设备方向和面积的规划。在此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作业空间和区域内的通道情况;

第三是分析各区域之间物流动线形式,绘制物流动线图,进一步研究物流动线的合理性和流畅性。

5.评估

综上所述,在物流中心系统规划基本完成之后,必须对这个规划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如下:(1)经济性方面。这方面评估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库房建筑面积、机械设备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耗能等方面。

(2)技术性方面。这方面包括自动化程度、设备可靠性和设备维护保养等三方面。

(3)系统作业方面。这方面包括内容有储位柔性程度、系统作业柔性程度、系统扩充性、人员安全性和人员素质等。

四、配送中心设备的配置

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中心包含的设施相当广泛,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一)物流作业区域设施

1.容器设施

容器设施包括搬运、储存、拣取和配送用的容器。如纸箱、托盘、铁箱、塑料箱等。

2.储存设备

储存设备包括自动仓储设备(如单元负载式、水平旋转式、垂直旋转式、轻负载式等自动仓库),重型货架(如普通重型货架、直入式钢架、重型流动棚架等)和多品种少量储存设备(如轻型货架、轻型流动货架和移动式储柜等)。

3.订单拣取设备

订单拣取设备包括一般型订单拣取设备(如计算机辅助拣货台车)和自动化订单拣取设备等。

当拣货区和仓储区分区规划时,作业方式为由仓储区补货到拣货区,拣货量为中等水平,发货频率较高。这种情况适用于零散发货和拆箱拣货。

当拣货区和仓储区在同一区而分层规划时,作业方式为由上层仓储区补货到下层拣货区,拣货量大,发货频率为中等。这种情况适用于整箱发货。

当拣货区和仓储区在同一区时,没有另设仓储区,直接在储位上拣货,拣货量较小,发货频率较低。这种情况适用于少量的零星发货。

4.物料搬运设备

包括自动化的搬运设备(如无人搬运车,驱动式搬运台车)、机械化搬运设备(如堆垛机、液压拖板车)、输送带设备、分类输送设备、堆卸托盘设备和垂直搬运设备等。规划时配合仓储和拣取设备。估计每天进发货的搬运、拣货和补货次数,从而选择适用的搬运设备。

5.流通加工设备

流通加工设备包括裹包集包设备,外包装配合设备,印贴条形码标签设备、拆箱设备和称重设备等。随着物流中心服务项目的多元化的开展和用户要求越严,物流中心进行二次包装,裹包和贴标签等加工作业也日益增加。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由国际物流转运后再分装和简易加工的业务越来越多,从而使物流作业的附加值大为增加。

6.物流周边配合设备

这包括楼层流通设备,装卸货平台,装卸载设施,容器暂存设施和废料处理设施等。根据物流中心实际需要来选定。

有关物流作业区域的功能和需求规划之后,可以根据各区域特性,规划设计所需设备型号、功能和数量。

中华物流考试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19074929.html,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19074929.html,

中华物流考试网 打造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cb19074929.html, (二)辅助作业区域设施

在物流中心的运营过程中,除了主要的物流设备之外,还需要辅助作业区域的配合。物流中心内主要的周边设施如下:

1.办公设备如办公桌椅、文件保管设备、休闲娱乐设施等。

2.计算机及其周边设施如信息系统设施,主计算机,网络设施及其相关周边设施等。

3.劳务设施如洗手间、娱乐室、休息室、餐厅、司机休息室、医务室等。

(三)厂房建筑周边设施

在规划物流中心时,必须考虑到交通、水电、动力、土建、空调、安全和消防等与厂房建筑相关的周边设施条件。

【复习思考题】

1、配送的概念及其理解。

2、配送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3、配送中心可分为几类?

仓储与配送管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 第一章 名词解释:合理化标志 1)质量标志内容:仓储管理中对物品科学的保管保养,保证物品具有使用价值,这是实现仓储合理化的基本要求。为此,应通过仓储质量和控制和管理来保证仓储质量。 2)数量标志内容:仓储管理中的物品数量控制体现出整个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程度。一个合理的仓储数量应该是满足需求又做到成本最低。 3)时间标志内容:在保证仓储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群球一个合理的储存时间。要求仓储管理中,物品的管理应该处于动态的、不断周转状态下。资金的周转率高,运作的成本就低。因此,仓储的时间标志反映出仓储的动态管理程度。 4)结构标志内容:从所储存物品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仓储数量的比例关系可以对仓储合理性进行判断。 5)费用标志内容:从仓储费、维修费、保管费、损失费、保险费和资金占用利息支出费用等实际费用上判断储存合理与否。 6)分布标志内容:不同地区的仓储的数量比例关系,反应满足需求的程度和对长个物流的影响。 填空 1)按作业顺序,仓储技术作业过程有卸车、检验、整理入库、保养保管、检出与集中、装车出库和发运等七个环节。 2)仓储管理经济利益有整合、分类和交叉站台、加工/延期和堆存。 第二章 填空 1)配送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有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即时配送、定时路线配送。 2)配销模式是商流与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配送组织者既从事商品的进货、储存、分类、拣选、送货等物流活动,又负责商品的采购与销售等商流活动。 简答 1.配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现代配送的共同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2)现代配送的区域化趋势 3)现代配送的信息化趋势 4)现代配送的自动化、机械化趋势 5)现代配送的条码化、数字化以及组合化趋势 6)现代配送的多种配送方式组合最优化趋势 2.配送中心有哪些类型: 1)专业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 3)供应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 5)城市配送中心 6)大区域型配送中心 7)储存型配送中心 8)流通型配送中心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 第一章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设备构成: 固定设备:线路、车站、其他附属设备 移动设备:机车、车辆 2、铁路界限:一个与线路的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断面轮廓 超限货物:货物的任何部位超出机车车辆限界者,或超出特定区段装载限界者。 3、货物的分类:整车货物、零担货物、集装箱货物、特种货物 4、流程:调车工作组织、车站的货物列车的集结、车站工作计划、调车机车运用计划 第二章公路运输 1、汽车种类:载货汽车、牵引车、挂车、专用运输车 2、载货汽车种类:敞车、箱式车、罐车、自卸汽车 3、货物的分类: 按物理性质:固体货物、液体货物、气体货物 按装卸方法:计件货物、堆积货物、灌注货物 按运输条件:普通货物:一等货物多是堆积货物,价值较低 二等货物多是一般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加工过的矿产品 三等货物价格较高的工业制品和普通鲜活物品, 污染品,粉尘品及笨重货物 特种货物:长大笨重货物、危险货物、贵重货物、鲜活货物按时间缓急要求:重点货物(抢先、救灾、战备货物)、一般货物 4、货物的作业流程:货物托运及承运、装运前准备工作、装车、运送、卸车、保管、交付 阶段:发送作业(货物托运承运、货物装卸)、途中作业、到达作业 5、车辆线路的选择:往复式、环形式、辐射式、汇集式 6、长途货运:既可以独立担负城市间的货物运输,也可以与铁路运输平行,担负铁路运输目前所担负的不合理的短距离运输。 7、零担班车货运:以零担货物为主要运输对象,用专用汽车服务,定线路、定站点、定班期开行的汽车货运班车。 第三章水路运输 1、港口分类:国际贸易港、国内贸易港、自由港 2、港口的组成:港口水域(港内水域、港外水域) 港口陆域(码头和泊位、港口仓库和堆场、铁路及道路、起重运输机械、辅助生产设施) 3、水路运输流程:基本作业:装货、卸货、船舶航行 辅助作业:装卸货前准备(办理文件、编解船队) 服务作业:供应燃料、物料、淡水、食品、备品 4、航次形式:船舶的运行没有固定的出发港和终点港,船舶仅为完成某一项运输任务,按照航次运行的船舶运行组织形式。 5、航线形式:船舶在固定港口之间从事运输的具体路线的船舶运行组织形式。 第四章航空运输 1、机场种类:按航线性质划分:国际航线机场,国内航线机场 按机场在民航运输网络运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枢纽、干线、直线 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划分:Ⅰ类机场(全国经济。文化打城市的机场,如北京,上海,广州,枢纽机场)、Ⅱ类机场(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重要的经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东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1、物流与运输是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是一个系统,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或者说子系统;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在保证物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运输距离越短越好;现代物流对于服务的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 3、传统的运输活动、运输管理重视的是运输本身的合理化,并没有将其同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结合在一起; 4、物流管理是运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都是现代运输网相当完善以有才出现的,他们对应着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完善运输化的阶段; 5、货物运输系统正在逐渐融为社会物流体系额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交通运输与社会生产的物流结构是相互影响的;物流结构的变化对运输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运输业的进步则更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物流体系的变化; 物流的三要素: 1流体;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物流中的“物”都要经过运输等形式实现空间的转移;因此总的来说,“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流体的两个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2载体;载体是流体借以流动的设备和设施;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飞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等;3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三者缺一不可 物流经济学说: 物流学科产生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特征: 1、系统化; 2、总成本最小化; 3、信息化; 4、技术手段现代化; 5、服务社会化; 6、管理专门化; 7、电子化; 8、快速反应化; 9、网络化;10、柔性化;11、标准化;

现代物流配送管理

1、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与物流的差异 (1)从物流角度看,配送是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所以配送与顾客的关系更为紧密,是最终配置);从商流角度看,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是商物合一的产物。 (2)从区域上看,物流的范围更广,配送的范围相对狭窄。 (3)从商品品种上看,物流的品种较少,配送的品种较多。 (4)从客户量上看,物流的客户量少,需求量大,配送的的客户量大,需求量较少。 3、配送与运输的差异 (1)从线路上看:运输通常为干线运输,运输距离长;配送通常为支线运输(末端运输),运输距离较短,导致配送运输难度更大。 (2)从商品品种上看:运输通常是少品种、大批量运输,配装配载难度小;配送通常是多品种、少批量运输,配装配载难度大。 (3)从运输工具上看:运输的完成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选用运输工具,五中运输工具均常见,以大型货车或铁路、水路运输居多;配送的完成因为其送货区域较小,客户需求量较少,通常以小型货车最为常见。 (4)从管理目的上看:运输以效率优先,在运输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运输成本,选用最合适的线路,最合适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运输任务:配送以服务优先,配送实施之前首先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服务要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其次在考虑降低成本的可能性。(5)从附属功能上看:运输通常有装卸、捆包作业,其作业环节比较单一;配送通常有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等作业,其作业环节的复杂程度根据商品特征有很大差别,但通常比运输的环节多、复杂、不确定性较大。 4、即时配送是指完全按照用户突然提出的时间、数量方面的配送要求,,随时进行配送的方式。 5、按配送和商品种类及数量的不同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3)配套成套配送 6、配送的作业目标:快速响应、最低库存、整合运输(装载率、实车率、运转率) 7、商物分离的配送结构模式的优点: (1)只提供物流代理服务,企业收益主要来自服务费,经营风险较小。 (2)占用资金相对较少,易于扩大服务范围和经营规模。 (3)配送企业的业务活动相对单一,有利于实现专业化,从而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8、由于企业内配送大多发生在巨型企业之中,有统一的计划、指挥系统因此集团系统内部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内部需求和供应达到同步,有较强的科学性。企业内部配送一般有两种情况:(1)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的内部供应配送;(2)巨型生产企业的内部供应配送。 9、共同配送:是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配送形式,也是现代社会中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的配送方式”。 10、共同配送产生的原因: (1)自设配送中心,其规模难以确定。 (2)自设配送中心会面临配送设施严重浪费的问题。 (3)大量的配送车辆集中在城市商业区,导致严重的交通问题。 (4)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配送基础知识

第六章配送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配送 2.销售配送 3.共同配送 4.综合配送 5.定量配送 重点问题: 1.配送的特点 2.配送的主要类别 3.配送的三种业务模式 4.制约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因素 一般掌握 1.配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2.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 了解 1.配送制的形成与发展 2.发达国家的配送 【本章结构】 一、配送的概念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对配送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 配送是最终资源配置

配送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是从物流节点至用户的终端运输,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是“最终资源配置”。 (二) 配送是特殊送货形式 配送的实质是从物流节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是高水平的送货形式。 (三)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所以,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四) 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 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不能利用配送损害或控制用户,更不能利用配送作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二、配送的主要类别 在以上各种配送分类中,重点掌握按配送组织者不同所划分的四种配送方式: (一)配送中心配送 1.特点:这种配送的组织者是专职配送中心,规模比较大,专业性比较强,与用户之间存在固定的配送关系。配送中心一般情况下都实行计划配送,需要配送的商品有一定的库存量,很少超越自己的经营范围。 配送中心中的设施及工艺流程一般是根据配送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所以配送能力强,配送距离较远,配送的品种多,配送的数量大,可以承担工业生产用主要物资的配送以及向配送商店实行补充性配送等。 2.优点:配送中心配送是配送的重要形式,其覆盖面较宽。 3.缺点:作为大规模配送形式的配送中心配送,必须有一套配套的大规模实施配送的设施,因此,其一旦建成便很难改变,灵活机动性较差,投资较高。这就导致了在实施配送初期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复习文档

书上复习的+以下内容 理解: 第一章 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第一利润源——原材料成本的降低 第二利润源——降低活劳动消耗(增加销售额) 第三利润源——降低物流费用 实际吨公里数=实际运载量(实际运输的货物重量)*实载公里数 运力往返总运输能力=车辆载重量*(实载公里数+空载公里数) 运力利用率=实际吨公里数/运力往返总运输能力 运输需求弹性系数 理解运输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定价策略 成组运输的主要形式 第二章 甩挂运输 牵引车按牵引车拖带挂车的方式可分为 整车货物运输的概念 零担货物运输的概念 特种货物运输包括哪些 公路货物运输费用的计算 整批货物运费的计算公式 零担货运费的计算公式 集装箱运费的计算公式 (陆运)轻泡货物:指每立方米重量不足333千克的货物 (海运)凡货物积载因数大于1.1328立方米/吨或40立方英尺/吨的货物,称为轻泡货(空运)轻货是指每6000立方厘米不超过1千克的货物 第三章 从发展趋势看,铁路运输的建设和发展正朝着服务功能多样化、服务质量优质化、组织管理现代化、货物运输重载化、列车运行高速化、路网结构合理化、货运集散协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铁路运输设施主要由铁路线路、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和车站四部分组成 铁路“五定班列” 运费=[发到基价+(运行基价×运价里程)]×计费重量

整车计费重量 一般按货车标记的重量作为计费重量,标重为50吨的车装40吨的货物计费重量为50 吨零担货物以千克为单位,不足10千克的进为10千克;18千克=20千克 11千克=20千克 注意:针对轻泡货物,按实际重量与折合重量大者计费 折合重量=(300×体积)千克 货物的长宽高的计算单位为米,小数点后取两位小数(以下四舍五入)体积计算单位为立方米,保留两位小数第三位四舍五入 第四章 航空公司 航空货运公司 八大航权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 1.航空运单是发货人与航空承运人之间的航空及货物运输合同 2.航空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已接收货物的证明 3.航空运单是承运人据以核收运费的账单 4.航空运单是报关单证之一 5.航空运单同时可作为保险证书 6.航空运单是承运人内部业务的依据,但它不是“物权凭证” 航空主运单 凡由航空运输公司签发的航空运单就称为主运单 航空分运单 集中托运人在办理集中托运业务时签发的航空运单被称作航空分运单 航空运输货物的运费和起码运费 起码运费(Minimum Charges, M)(最低运费) 每公斤的体积超过6000立方厘米的货物按轻泡货物计重。轻泡货物以每6000立方厘米折合1公斤计量. 当货物体积折算的重量大于货物实际重量,一般按体积重量来计算。 当货物体积折算的重量小于货物实际重量,将按实际重量来计算。 体积重量计算公式=长cm×宽cm×高cm/6000 运价的分类: (1)N(Normal Rates):45公斤(100磅)以下 (2) Q (Quantity Rate):45公斤以上 声明价值附加费 (货物声明价值= 货物毛重* 20美元/kg*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0.5% 托运人填制的每份货运单的声明价值一般不超过10万美元或其等值货币。

配送管理实务习题及答案——配送加工管理

第六章配送加工管理 一、名词解释 1.配送加工 2,流通加工 3.配送加工合理化 二、单项选择题 1.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它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 ),但可取得多种社会效果。 A.单一 B.多样 C.繁多 D.较少 2. 配送企业不但可以依靠送货服务、销售经营取得效益,还可以通过( ) 取得效益。 A.来料加工增值 B.来样加工增值 C.流转加工增值 D.流通加工增值 3.流通过程中为方便销售、方便用户、废物利用,增添附加价值而进行的加工活动,此种物流活动称为()。 A.流通 B.运输 C.配送 D.装卸搬运 4.根据我国近些年的实践,配送加工仅就向流通企业提供利润一点,其成效并不亚于从运输和储存中挖掘的利润,是物流中的()利润源。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重要 5.配送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分工。 A.有效 B.合理 C.正确 D.重要 6.将钢板进行剪板、切裁;钢筋或圆钢裁制成毛坯;木材加工成各种长度及大小的板、方等加工方式是()加工 A.生产 B.配送 C.来料 D.来样 7.消费的个性化和产品的标准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使本来就存在的产需()形式的分离变得更为严重。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第四种 8.效益观念的树立也是促使配送加工形式得以发展的()原因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重要 9木材进行集中配送加工、综合利用,出材率可提高到72%,原木利用率达到(),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A.85% B.90% C.95% D.100% 10.按照用户的需要对平板玻璃进行套裁和开片,可使玻璃的利用率从62%~65%,提高到()以上,大大降低了玻璃破损率,增加了玻璃的附加价值。 A.85% B.90% C.95% D.100% 三、多项选择题 1.配送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的主要区别有()。 A.配送加工的目的在于完善产品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加工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B.配送加工是配送企业完成的;而生产加工是由工业企业完成的 C.生产加工一般都是复杂加工 D.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有区别的 2.配送加工在物流中的地位 A.配送加工的目的在于完善产品的使用价值 B.配送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

《物流配送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物流配送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专业、总学时数 课程名称:物流配送实务 专业:08 物流管理 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40学时。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1、课程性质: 物流配送实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之一。配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物流合理化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物流技术发展的结果。配送活动非常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重视物流,加强对物流建设的投入,纷纷建设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的配送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流配送事业的发展。另外,由于配送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物流活动,它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活动于一体,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配送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等于学习了整个物流系统。同时,配送也是集企业管理、物流操作、系统规划于一体的活动,它非常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因此,作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这门技术。 2、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如进货、储存、分拣、流通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等的管理方法、配送中心的建设、管理以及库存控制和订货技术,学习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等内容,达到能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有效管理的目的。 3、教学要求: 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物流管理服务一线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本书的第一章,是学生接受配送概念的开始。因此,本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配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和理解配送的定义,理解配送的意义和作用,了解配送的发展过程,理解配送的种类,掌握配送合理化的标志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的概念 一、配送的概念 二、配送与物流 三、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配送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外发达国家配送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配送的发展 第三节配送的种类 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 二、按实施配送的据点不同分类 三、按配送商品的特征不同分类 四、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类 五、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 六、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第四节配送管理 一、配送管理的含义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wl76511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物流管理从企业运作的层次上看,从实物分配开始,到整合物资管理,再到整合信息管理,通过功能的逐步整合形成了物流管理的概念。从企业关系的层次来看,则有从制造商向批发商和分销商再到最终客户的前向整合,以及向供应商的后向整合,这是渠道关系的整合。从操作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它除了包含与商品运动有关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组织间的协调活动与事业流程的调整活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为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主要从物流管理中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客户管理这几方面展开,此外,物流管理中的业务外包、业务流程重组、物流管理中的网络优化及最终绩效评价等也是我们物流管理学习中的必备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对《物流管理》的学习,使物流专业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点,而是把视野扩展,看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内部之间各部门的联系、各个流程的联系,及各个主体之间的管理与协调。 一、课程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物流中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时,尤其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从管理的对象来看,物流是以存货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物流管理则是对存货流动中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事实上,从经济学角度看,物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一条链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1+1>2的效应。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做到: 1.熟悉物流管理中的知识模块

物流运营管理课后答案

物流运营管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物流运营管理概述 1.什么是物流运营管理? 物流运营管理是指通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以实现企业物流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服务质量。 2.物流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物流运营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通过合理的物流运营管理,企业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优化,使得整个运营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 第二章:物流运输管理 1.什么是物流运输管理? 物流运输管理是指对物流运输活动进行计划、执行、监控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其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运输资源,优化运输过程,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2.物流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物流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需求分析、运输方案设计、运输组织实施、 运输过程监控和运输绩效评估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管理,可以实现物流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控。 第三章:物流仓储管理 1.什么是物流仓储管理? 物流仓储管理是指对物流仓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确保物流仓储过程的高效、安全和可控。 2.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仓库规划、仓库布局、库存管理、仓储设备管理 和仓储过程监控等。通过对这些任务的管理,可以实现物流仓储的高效、安全和可控。 第四章:物流配送管理 1.什么是物流配送管理? 物流配送管理是指对物流配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保证物流配送过程的高效、安全和可控。

2.物流配送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物流配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配送路线规划、配送车辆调度、配送时间控制、配送过程监控和配送绩效评估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管理,可以实现物流配送的高效、安全和可控。 第五章: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1.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2.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物流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等。通过这些应用,可以实现物流运营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第六章:物流运营管理的评价与改进 1.物流运营管理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物流运营管理的评价指标包括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安全和物流环境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得出物流运营的绩效,并为改进提供参考。 2.物流运营管理的改进方法有哪些? 物流运营管理的改进方法包括流程优化、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培养和供应链合作等。通过采用这些改进方法,可以不断提高物流运营的效果和效率。 以上是关于物流运营管理的课后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咨询。

《现代物流基础》第六章参考答案

第6章 6.1 节开篇案例,选2,3,4项 想一想:中钢协是一个行业协会,有助实行集中采购, 6.2节开篇案例:选1.2.3项 6.3开篇案例:选铁路集装箱运输 小案例:雅芳在物流外包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升了 6.4节开篇案例:选1项 6.5节开篇案例:全选 基础知识回顾 1.供应物流就是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2.供应物流的组织过程包括:先确定企业内部需求,再采购,然后到厂物流,最后是____厂内物流____。 3.供应物流的组织模式有三种,他们分别是:第一种供应商组织物流,第二种企业自主组织,第三种第三方物流组织。 4.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辅料、半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5. 看板管理方法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间实行物流或信息流的传递。 6.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与----之间的实体流动。销售物流有三种主要的模式:生产企业自己组织;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客户自己提货 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形式有1.有效预测2.商物分离化模式3.标准化模式4. 共同化模 式、、、等类型 7.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 不合格物品的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 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回收物流特点是1、分散性2、缓慢性3、混杂性4、多变性 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其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 本章练习: 一、选择题 1. 回收物流的特点能够归纳为(ABCD ) A. 分散性 B. 缓慢性 C. 混杂性 D. 多变性 2. 冷链运输技术主要使用在下列类别的销售中(ACB ) A. 鲜活品 B. 加工食品 C. 医药品 D. 家用电器 3. 销售物流网络,是以配送中心为核心,连接从生产厂出发,经批发中心、配送中心、中转仓库等,一直到客户的各个物流网点的网络系统。主要考虑(ABC ) A.市场结构 B.需求分布 C.市场环境 D.法律环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回收物流开始的时候数量多,种类少,只有在持续汇集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较大的流动规模。(√) 3. 厂内物流是指将企业采购好的物质资料经过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送到企业的门口

《物流法律法规》第六章加工、配送法律法规

《物流法律法规》第六章加工、配送法律法规第六章加工、配送法律法规 本章主要介绍加工和配送环节中的法律法规,包括加工、配送过程中的合同、责任以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第一节加工法律法规 1.加工合同法律法规 加工合同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委托方)与加工单位(受托方)之间达成的用于加工产品的合同。加工合同需要遵守以下法律法规: -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加工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产品加工方式、品质要求、加工费用、期限等条款。 -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加工单位有义务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完成加工任务。 2.加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加工食品安全是指加工过程中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包括: -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加工食品的生产加工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加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二节配送法律法规 1.配送合同法律法规 配送合同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发货方)与承运单位(承运方)之间达成的用于配送产品的合同。配送合同需要遵守以下法律法规: -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二条:配送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产品配送方式、送达时间、运费等条款。 -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承运单位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完成配送任务。 2.配送责任法律法规 配送过程中,承运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包括: -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承运商品的损失由承运方承担责任。 -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二条:承运方应当对托运的货物进行必要的保管措施。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 加工合同:用于加工产品的合同,约定加工方式、品质要求、加工费用等条款。 - 加工食品安全:加工过程中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措施。 - 配送合同:用于配送产品的合同,约定配送方式、送达时间、运费等条款。 - 配送责任:承运方在配送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包括损失承担 和货物保管等。

物流配送管理考试大纲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11级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考核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均以百分制计分。成绩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终考试成绩即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 三、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配送管理》教材、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核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来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根据所给的条件,灵活自如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五、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考核要求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主要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 2.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占10%左右,熟悉占30%左右,掌握占60%左右。 3.试卷要合理安排题型的比重及分数比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20%)、判断正误题(20%)、问答题(24%)案例分析题(16%)五种题型。 4.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题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题型中,都可以含有不同能力层次的题目。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成绩为考勤和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七、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分钟。

配送管理教学大纲

《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GS0806 课程中文名称:配送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Distribution management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数:3学分 课程学时数:48学时 授课对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学 一、课程简介 《配送管理》是高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物流配送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现代物流配送的方式与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与信息管理、企业物流配送的基本方式、作业管理与运作要求。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后,能够开展与企业物流配送、交通运输配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相关的工作。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配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配送的种类 第四节配送管理概述 第五节配送模式 课程的重点、难点: 配送管理的内容及配送模式 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配送的概念、功能和作用、种类,以及配送模式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配送业务流程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进货 第二节储存 第三节订单处理与补货

第四节配货与送货 第五节配送加工 课程的重点、难点: 配送业务各项流程的相关知识 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配送流程如进货、储存、订单处理与补货、配货与送货、配送加工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分拣作业管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中心分拣系统概述 第二节分拣作业的分类和方法 第三节分拣策略 第四节分拣系统规划 课程的重点、难点: 分拣作业的分类和方法是重点,分拣系统规划是本章的难点。 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配送中心分拣系统概念、分拣作业的分类和方法、分拣策略、分拣系统规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配送系统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系统概述 第二节配送系统分析、设计与评价 第三节配送系统计划与组织 第四节配送系统优化方法 第五节遗传算法在配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 课程的重点、难点: 配送系统优化方法是重点,遗传算法在配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 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配送系统概念、配送系统分析和设计评价、配送系统计划与组织、配送系统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在配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第五章配送中心规划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中心规划概述

第六章: 物流管理(第三、第四节)

第六章:物流管理(第三、第四节) 1.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有()。 * A.统一性目标 B.适应性目标(正确答案) C.经济性目标(正确答案) D.效率性目标(正确答案) E.前瞻性目标 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为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包括:效率性目标、经济性目标、适用性目标,故选 BCD。 2.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减少生产物料装运的频率和缩短搬运的距离,这体现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 [单选题] * A.组织性 B.经济性(正确答案) C.计划性 D.适应性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为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根据题意,减少物流装运的频率和距离,降低企业的生产物流的成本和费用,属于生产物流的经济性目标。故选B。 3.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为产品提供通畅的物料流转渠道,以保证生产物流的连续性,这体现了生产物流管理的()。 [单选题] * A.开放性目标 B.适应性目标 C.效率性目标(正确答案)

D.稳定性目标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为企业生产物流的目标。效率性目标是指为产品提供通畅的物料流转渠道,以保证生产物流的连续性,故选 C。 4. 将企业生产物流划分为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和成批生产三种类型的依据是()。[单选题] * A.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正确答案) B.工艺过程的特点 C.生产方式 D.物料流经的区域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为企业生产物流的分类。按照生产专业化程度,可以分为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和成批生产。故选 A。 5. 根据物料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流动特点企业生产物流可以分为() [单选题] * A.工厂间物流和工序间物流 B.单件生产物流和成批生产物流 C.连续型生产物流和离散型生产物流(正确答案) D.大量生产物流和单件生产物流 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为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按照物料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流动特点,企业生产物流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种类型,故选 C。 6. 关于企业生产物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企业生产物流按工艺过程特点可分为连续型生产物流和离散型生产物流 B.工序间物流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物流 C.离散型生产物流指物料离散地运动,最后形成产品 D.企业生产物流按物料流经的区域可分为车间物流和工序间物流。(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为企业生产物流的分类。按照物料流经的区域,应该分为工厂间物流和工序间物流。故选 D。

(完整版)物流概论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第三方物流简称为TPL。( ) 2.现代物流的主要标志是第三方物流。( ) 3.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日本率先提出的。() 4.社会化的运输服务都能归结为第三方物流的范畴。( ) 5.现代企业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往往采用以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的运作模式。( ) 6.我们称提供传统仓储服务的服务公司为“公共仓库”。( ) 7.一体化服务提供商在行业中通常被称为第三方企业。( ) 8.对于大部分货主而言,物流属于核心业务。( ) 9.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来自于企业内部。( ) 10.第三方物流业者分为有资产族和无资产族。( ) 11.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业者是以资产族为主。( ) 12.存在没有母体的独立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业者。( ) 13.第三方物流业者的大部分投资都花在信息系统上。( ) 14.由于第三方物流业者代替货主在信息上的投资,从而减轻了货主的负担,这也是第三方物流业者自我推销的关键点。( ) 15。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取得成功其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整合物流过程以实现其对客户的增值服务。( ) 16.物流一体化是物流运作的更低级阶段。( ) 17.第四方物流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 ) 18.第四方物流的优点集中表现在可以迅速、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各种服务。( ) 19.第三方物流在质量控制方面与传统物流比较而言更容易() 20.第三方物流在合约关系上是一种一对多的形式。( ) (二)单选题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起源于( )。 A.传统的对外委托B。企业业务的外包 C专业的运输、仓储业D。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物流管理基础第六章练习题

1. 单品管理是指包含特定的自然属性和()的商品种类。[单选题] * A.社会属性(正确答案) B.产品属性 C.产品物流属性 D.物理特性 2. 单品是商品管理中的最()层的分类。[单选题] * A.底(正确答案) B.高 C.上 D.多 3. 单品管理是指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营销目标,对所销售的商品进行单品的()。[单选题] * A.配送 B.储存 C.运输 D.配置(正确答案) 4. 企业在产品创造完成后,需要及时组织()物流,使产品能够及时、准完好地送达客户指定地点。[单选题] * A.生产 B.供应 C.销售(正确答案)

D.配送 5. 为了避免缺货,企业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存货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单选题] * A.匡助客户进行库存管理(正确答案) B.为客户进行配送 C.为客户进行采购管理 D.为客户进行物流服务 6. 对于由生产者或者供应者送货的情况,应考虑发货批量大小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费用。在此,()是一种较先进的形式。[单选题] * A.第三方物流 B.配送(正确答案) C.配装运输 D.配载运输 7. 具有集中货物、分拣货物和送货职能的物流机构是()。[单选题]* A.流通仓库 B.具有加工能力的存储仓库 C.公共仓库 D.配送中心(正确答案) 8. 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角度看,一切产品对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说,应具有()个层次的含义。[单选题] * A.2 B.4 C.3(正确答案)

D.5 9. 产品的延伸含义是指客户购买产品是得到的()。这是企业此外附加之去的东西,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满足。[单选题] * A.提供给客户的基本效用 B.提供给客户的利益 C.其他利益的总和(正确答案) D.产品本体 10. ()是指生产者至用户或者消费者之间的物流。[单选题] * A.供应物流 B.生产物流 C.销售物流(正确答案) D.营销物流 11. 销售物流是指生产者至用户或者消费者之间的物流,其活动包括()。* A.产成品的库存管理(正确答案) B.采购 C.发货运输(正确答案) D.客户服务(正确答案) E.广告和推销 12. 销售物流服务有以下()要素。* A.时间(正确答案) B.可靠性(正确答案) C.通讯(正确答案) D.空间

物流 运输与配送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概述 1.运输和配送的概念、功能、异同。 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运输的功能 (1)空间效用。运输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物品远距离的位置移动,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或称“场所效用”。 (2)时间效用。运输除创造空间效用外,还创造时间效用,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因为运输需要时间,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物品进行保管和维护,客观上具有存储功能的作用,创造了物品的时间效用。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定义中的要点: (1)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满足用户的要求,包括品种、数量、送达时间、送达地点、物品安全、经济性、环保、方便等多个方面。 (2)“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以“送”为主。 (3)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4)处于末端的线路活动,直接面对用户。 运输与配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运输、配送都是线路活动。运输主要是线路活动,是通过运输工具在运输路线上移动来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配送以送为主,也是线路活动。但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辅以加工、包装以及其他的增值服务。 不同点:配送虽以送为主,属运输活动,但它包含加工、包装、分拣、配货、配载等点活动,因此是线活动与点活动的结合。主要区别: (1)活动范围不同; (2)功能上存在差异; (3)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2.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货运周转量。

构成要素:运输线路、运输工具、运输参与者(货主、承运人、货运代理人、运输经济人) 货运周转量:是指运输货物的数量(吨)与运输距离(公里)的乘积 3.运输的基本原理。 规模原理是指随着一次装运量的增大,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固定成本分摊到每单位物品的成本减少) 距离原理是指运输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缓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费用减少。运输距离为零时,运输成本并不为零,这是因为存在一个与货物提取和交付有关的固定成本。 速度原理是指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其效用价值越高。快速运输的运输时间短,单位时间里的运输量增加,与时间有关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减少,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使用费、运输工具的租赁费等。 4.根据物流系统的功能效用说明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主体功能地 位。 物流系统具有三大效用,或称三大功能,即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1)空间效用由运输或配送活动来实现; (2)时间效用主要由仓储活动来实现; (3)形质效用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 (4)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处理活动主要是为运输、配送和储存功能服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