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谷聪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谷聪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谷聪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谷聪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 为全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接、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发展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 一、总体导向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力、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简称“1555N”)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国。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重点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高端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二)建设五区五带五链 1.以“五区”为突破建设重要引擎 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 2.以“五带”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 ——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涵盖北京、廊坊、天津为轴线的区域。利用北京技术优势和天津、廊坊等地的制造能力,承担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沿海临港产业带。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滨海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滨海型产业带。 ——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以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利用本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涵盖衡水、邢台东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业政策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业政策分析 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及相关内容.依据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区域一体化对其产业发展的利弊.确定未来的产业政策方向。本文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作为切入点.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状况。然后,对产业政策的概念进行解析,同时分析产业政策影响城市规划的原理。最后,本文以天津港以及张家口为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产业政策影响下的城市规划究竟是如何实际进行的,并且演化逻辑究竟是否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与匹配。 标签:产业政策;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城市规划 1、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 1.1京津冀经济状况 京津冀地区包括两省一市。且地理位置相邻。其中.北京作为首都.京津冀区域地理位置相近,包含了两省一市。专享政治和信息资源,总部经济发达.竞争力突出。天津有港口优势,地区制造业发达。京津冀地区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能源、海洋资源、农产品以及矿产卫建立大型重化工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京津冀区域内交通便利,是北部交通的枢纽。拥有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十分突出。此地的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是跨国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协作的首选地。 1.2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 现如今.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区域人口增长了很多,且国内生产总信不断增加,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京津冀地区三地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京津冀区域在地区产业优势不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梯度。这就意味着各有所长的各个地区有合作的空间。同时加强三地的产业互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政策 2.1产业政策的定义 政府制定调控经济发展,某个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和一系列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政策的总称及产业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1、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从京津冀三省市经济总量来看,河北省的经济总量是最高的,其次是北京市,天津市经济总量最少。从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看,河北2014年经济总量占到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的44%,北京占比为32%,天津为24%。但从近三年经济占比变化看,河北省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占比2013年为46%,2014年下降到44%,2015年第一季度下降到41%,下降了5个百分点。北京的经济占比从2013年的31%,提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33%,提升了2个百分点。天津的经济占比则从2013年23%,提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26%,提升了3个百分点。说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还可以从“京津冀三省市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变化”中看出端倪,河北省的经济占比持续下滑,从2011年的5.18%,下降到2014年4.62%,2015年第一季度又下降到4.29%,下滑了0.89个百分点。北京市经济占比较为稳定,占比2011年为3.43%,2014年占比为3.35%,略降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第一季度比2014年提升了0.03个百分点。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占比稳步上升,2011年经济占比为2.39%,2014年提升到2.47%,提升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第一季度提升到2.64%,比2011年提升了0.2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十二五”期间,北京的经济较为稳定,天津经济稳步提升,河北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从经济增速看,天津在京津冀地区中经济增速是最高的,其次是北京,河北经济增速20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从发展趋势看,北京经济较为平稳,天津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幅,河北在2014年第一季度低谷后,逐渐反弹,从2015年第一季度看,经济企稳态势明显。整体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企稳态势比较明显。 2、天津在京津冀地区的投资形势是最好的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京津冀地区三省市的投资形势也有所不同。从“京津冀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图”可以看出,河北省投资依然是京津冀地区最高的。其次则是天津市,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小。从历年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看,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2011年的55%,提升到2014年的57%,天津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为缩小区域差异,人口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劳动力流动缩小经济差距的机制已经被证实,但是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仍比较少见。据此,通过索洛模型的拓展研究,引入人口迁移和人力资本变动变量,系统分析其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關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人口迁移;区域经济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cb11163376.html,ki.16723198.2017.13.015 1引言 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发展呈现显著的“双核”格局,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河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人均GDP来看,2015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06497元和107960元,而河北省人均GDP仅为40255元,不仅远远低于京津两市,甚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同时出现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的现象,人口由河北涌向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居住地在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劳动力中,户口登记地在河北省的分别有1229873人和617864人。而户口登记在京津两市,现于河北省居住的劳动力总共只有61302人。 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使得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跨省的人口迁移是否能够作用于地区经济?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改善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理论基础 实际上,区域内经济水平差距受到初始经济水平状况和经济增长在长期中的差距的共同影响。在初始经济水平状况无法改变的条件下,寻求增长差距的改变就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区域内的经济平衡。对于这一问题,使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绝对收敛假说和条件收敛假说作为理论框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主流方向。 已有的研究发现,绝对收敛在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中尚不存在,影响稳态的各种因素中存在区域性差异,例如储蓄率、劳动力增长率以及有较大影响的政策和制度因素等。而劳动力因素由于逐年递增的大规模跨省人口迁移而变得非常活跃,人口迁移改变劳动力在各区域分布的同时,还会改变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下文将通过过对索洛模型的拓展来论证这种影响。 3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假定经济社会投入资本K、劳动L和知识Z来生产社会总产品Y,其中知

京津冀经济发展及未来展望

京津冀经济发展及未来展望 2016年,京津冀三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发展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17年,随着政策的逐步到位、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望再上台阶。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尽管京津冀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京津冀合作、一体化还有一些问题待解决。 1、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比较大。2015年,北京、天津的人均GDP分别为河北的2.64和2.68倍;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北京、天津为河北的2.02和1.3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北京、天津为河北的1.86和1.67倍。 北京和天津都是中国的直辖市,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别的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科技智力支撑以及位居前列的经济实力和历史沉淀。天津和河北靠近北京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河北很多城市地处于山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客观要求各城市和地区之间发展程度较接近并且各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京

津冀三地经济差距较大,严重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内部城镇化发展失衡 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86.5%、82.6%、51.3%。显然,京津两市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6.1%),已经达到了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河北省的城镇化率水平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市区人口500万以上的是北京、天津;而长三角市区人口200万到500万的城市有九个,京津冀只有两个:石家庄、唐山。长三角有一群“小老虎”,京津冀只有两个。北京、天津鹤立鸡群,河北的一些城市总体上相对都比较弱,缺少一些能带动周边发展的城市群。目前,京津冀还处于典型的中心—外围模式,京津两市(特别是北京)依靠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从周边地区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口。 3、深层次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缺乏 京津冀合作以物资协作和浅层次的垂直分工居多,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很少,导致三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弱。在第一产业内部,京津与河北之间的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主要是围绕着京津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而动。农产品的低价格以及由此导致的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河北开展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北京、天津的第三产业多是为当地服务,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转移特征

一、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分工结构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逐渐形成了北京以相对高端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天津资本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举,河北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兼顾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差异化、梯度化的区域制造业分工格局。 北京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16个行业。但近年来上述行业增长率偏低,具有产业转移趋势。 天津具有明显优势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 材料回收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个行业。不具备优势的行业有纺织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126业5个行业。 河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相对较多,从高到低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

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纺织业,橡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热力电力的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 个行业。不具备优势的行业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 5个行业。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特征 京津冀区域的制造业总体上是处在以京津核心区为增长极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阶段,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河北全域欠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呈现出沿海化及资源地临近化的再布局,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逐渐向配套完善的重点区域转移。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在区县层面呈现出了主要从京津走廊向河北东部沿海的唐山、秦皇岛以及河北腹地的冀中南地区转移的基本特征,与产业分工变化的趋势保持基本一致,即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空间分工模式逐渐从原来的京津为核心逐渐向冀中南腹地化及沿海化发展。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转移主要受到扩散效应的影响,在区县之间由分工的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从分行业来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受分工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受分工影响最小。 文章摘自《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转移》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分析(5W1H) 1.为什么(必要性) 京津冀城市一体化构想提出近三十年,但是进程几乎为零,相对于已经蓬勃发展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集群,京津冀的发展缺少规划性并且相对落后。 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人口臃肿,大城市病突出;河北经济相对远不如京津地区,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2.是什么(目标) 从“三个一”入手:即一个核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个主要目标,控制北京市人口规模;一个着力点是“一体化”,即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3.在哪里 北京,天津,河北八市(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口、承德) 4.什么时间 时间尚未明确,但目前已经开始进行顶层设计,近两年之内会有相应措施,但何时能完成则不好说。 5.主体是谁 由中央牵头进行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引导落实,但是这一过程绝对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参与,应该发动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力量。 6.怎么做

任重而道远。当前着力点是要推动实现“三个一体化”,即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的差异及其定位 差异(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状况、政策、制度、人员等)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北京是“三二一”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很小,将近80%的产值来自第三产业。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和移动通信三大产业集群,并且,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但与第二产业基本呈平行增长态势,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且正在逐步减小。目前,天津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以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此外,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五大板块,包括以现代医药和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冶金、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业、房地产、金融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在天津市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类型同天津一样,也是“二三一”结构,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均GDP 不及京津的三分之一,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但相对于京津两地,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仍然较大,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突出,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而重化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最大,其中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行业的生产总值就占到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左右。第三产业的总量增长迅猛,但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却基本不变。传统服

《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解读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解读 《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解读 近期,为深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北京 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市孝习贲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发布会,邀请多家单位领导介绍全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精神的重要政策、重点项目。第一次发布会聚焦京 津冀协同发展的话题。发布会邀请到北京市、天津 市、河北省三地发改委的有关领导向大家介绍加强 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情况,并回答 了有关问题。 出席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包括:北京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 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先生,无津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律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 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处长白向东先生,河北省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 办公室综合二处处长朱文治先生6 刘伯虞副主任首先介绍情况0 刘伯正: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年是实现京 津冀协同发展近期目标的节点之年。随着京津冀协 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京津冀S曹市不断增强协 同联动,有力有序地推动一批重要事项、重点项a、重大政策落地实施,获得了丰硕成果,取得了显著 成效。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是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 关键支撑,也是协同发葳三个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 一?为进一步引导三地产业有序转移与精准承接, 北京市会同津冀两省市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 京律冀产业转移承接童点,平台建设的意见》,经过 多次征求国家协同办和各有关部门意见,已于近日 正式印发实施。今天我重点从《意见》的起草背彔、特点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_、背景情况 京津冀协同发展童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3省市 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为抓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 攘活动,“4+,产业合作格烏加快构建,一批童大产业 合作项目相麵地,产业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选 一是“4+N”产业合作格局更加巩固8曹妃甸示 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29个,首钢京唐公哥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张承生态功能区农业、旅 游、数据中心等绿色产业加快落地,张北云计算产业 基地2个数据中心投人运营s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 区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编制,共建共管体制深 入研究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自揭牌以来 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达316家,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完 善。'二是童大产业合作项目成果丰硕e北京现代第四 n;广在沧州投产,实现了“一个工厂带动一个产业基 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102 个生物医药项目落户,其中北京医药企业79家,成 为“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异地监管协同 化”的范例〇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和沧州、正定、保定等 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承接平台集聚效应和 示范作用逐步显现。三是产业疏解政策体系加十夬 建立。我们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加强政 策创新,注重打好疏解政策组合氣发布疏解非首都 功能产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 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了转移企 业认定、纳税情况认定、税收转移分享等工作机制;出台健全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意见,从6 大方面提出若干政策任务。 总体来着,3年多来,京律冀j省市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产业对接协 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更是一场无经验可循的“大考”,仍面临一 些何题和挑战,比如各类承接平台仍然较多且布局 相对分散,产业转移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等。为进一步加強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统筹 规划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规模效应,我们会同津冀两省市共同研究 制定了该《意见h 二、《意见》的主要特点及内容 该《意见》是京津冀三省市首次联合制定的综 合性、指导性文件,对进一步推进三地产业对接协 作,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将疏解和承接一体谋划、统筹考虑$紧扣非首都功能 @〈天津瞭望〉@

京津冀一体化

热点试题 京津冀一体化 河南陈连喜 【热点材料】 2014年6月10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 【跟踪训练】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所在地的地形特征是() A.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据近百年的实测资料显示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其主要原因是() A.北京西和北有山地,阻挡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北京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北京地区河流众多,提供充足的水汽,故降水多 D.天津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的山麓地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北京附近的河流是从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北京处于山麓地带,位于夏季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天津处于沿海地势低平,不能形成地形雨,故降水多于沿海地区的天津。 【答案】 1.D 2.A 首都经济圈是一个经济现象,东京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首尔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了韩国的60%,而我国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左右。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据此回答3~4题。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曹妃甸发展对策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曹妃甸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曹妃甸发展现状入手,运用 SWOT 分析法,分析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曹妃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对曹妃甸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曹妃甸;发展对策 一、曹妃甸发展现状目前曹妃甸区包含两区(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一城(唐山湾生态城),三镇(唐海镇、滨海镇、柳赞镇)。近几年来,曹妃甸集中力量发展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截止到 2014年底,曹妃甸已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 19 个。 2015年重点推进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 152个。2013年曹妃甸全年完成 GDP 374亿元,比上年增长 9.4%;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3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全部财政收入 76.1 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8.7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50.8%和6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3.3%和 14.6%。 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对曹妃甸区发展的 SOWT 分析 (一)优势(S)。政府在税收上对曹妃甸有一定

的优势,财政优惠政策将延续到 2015 年。实行“定额分 享、超收全返”的政策。除了定额交给国家的那部分外,留存部分全部返还曹妃甸。区位优势:曹妃甸拥有渤海唯一不需要加工的天然港址,可以建设公共码头,也可建设业主码头。资源优势:曹妃甸新区可以提供充足的土地,用于临港产业发展,而且具有价格优势。拥有较大的供电规模,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曹妃甸如果成为企业直供电试点,那么将会大大降低耗电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经济效益。曹妃甸拥有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有充足的燃气资源。 (二)劣势( W)。在环渤海新区中,天津滨海新区规模较大,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而曹妃甸的开发建设虽已有十年之久,但仍处于初步阶段。相关配套基础施薄弱,想要与周围的港城竞争合作尚有一定距离。另外,曹妃甸的综合服务能力尚待提高。 (三)机遇(0)。京津冀一体化为曹妃甸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未来京津冀一体化的扩散效应应该是多角度、多领域的。对于曹妃甸来说,地处京津要地,应该重视三个地区的互联互动。对于产业发展应具有选择性,选择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 个方面发展。同时,应该重视教育、文 化、信息等服务领域

京津冀经济发展及未来展望.docx

京津冀经济发展及未来展望 2016 年,京津冀三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发展整体性、协同 性不断增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17 年,随着政策的逐步到位、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望再上台 阶。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尽管京津冀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京津冀合作、一体化还有 一些问题待解决。 1、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取得了较快的发 展,但是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比较大。2015 年,北京、天津的人均 GDP 分别为河北的 2.64 和 2.68 倍;城镇居 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北京、天津为河北的 2.02 和 1.3 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北京、天津为河北的 1.86 和 1.67倍。 北京和天津都是中国的直辖市,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别的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科技智 力支撑以及位居前列的经济实力和历史沉淀。天津和河 北靠近北京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河北很多城市地处于山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客观要求各城市和地区之间发展程度较接近并且各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京

津冀三地经济差距较大,严重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 2、内部城镇化发展失衡 2015 年,北京、天津、河北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86.5%、82.6%、51.3%。显然,京津两市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我国的 平均水平( 2015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6.1% ),已经达到了 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河北省的城镇化率水平却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市区人口500 万以上的是北京、天津;而长三角市区人口200 万到 500 万的城市有九个,京津 冀只有两个 :石家庄、唐山。长三角有一群“小老虎”,京津冀只有两个。北京、天津鹤立鸡群,河北的一些城市总体上 相对都比较弱,缺少一些能带动周边发展的城市群。目前, 京津冀还处于典型的中心—外围模式,京津两市(特别是北 京)依靠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从周边地区吸引了大量的 资源和人口。 3、深层次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缺乏 京津冀合作以物资协作和浅层次的垂直分工居多,深层次的 产业合作很少,导致三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弱。在第一产 业内部,京津与河北之间的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主要 是围绕着京津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而动。农产品的低 价格以及由此导致的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河北开展 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北京、天津的第三产业多是为当地服务,

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而紧迫 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华民族正在加快伟大复兴的步伐,而 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开发开放重点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当前环渤海地区的联合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些年国家对京津冀各个地区分别明确了城市定位,希望三地进 步合理分工、协调布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区域整体综合实力。现在国家和各个地区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区域总体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内容。 京津冀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摆脱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推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具备区位、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但整体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通过一体化发展,进资源、优化结构、聚集能量,形成更大的综合优势,取得更大的整体

效果。这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京津冀各地分别来看,都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多年来在京津冀联合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但还没有形成全局性的目标、规划、部署与举措,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人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不少重要问题 的认识上还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基本上还是各想各的,各干各的。从全局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统一的相互协调的目标、规划、方针、政策和措施。 二、认真搞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要搞好京津冀问题的研究,需要做到5点:一是要注意从全国和 区域全局上看问题;二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三是研究工作能够联 合开展,并做到长期坚持不懈;四是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要与合作发 展的实际工作推进相结合;五是三地的领导层、工作层、企业界、学 术界等,要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京津冀一体化工作要从规划抓起 建议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京津冀和国家有关部门派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组成一个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的班子,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布局。对各地有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予以积极支持;对不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进行调整和 限制。京津冀都市规划圈可以按照“8+2 ”模式来协调区域城市资源和经济发展。所谓“ 8+2 ”模式,就是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加上环京津的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河北省的城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河北的衡水、邢台、邯郸城市也可以逐步加入进来。 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都要配合这个总体规划,制定各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针对“京津冀城镇圈”研究,提出 了一个政策性文件和若干研究报告与专题,对13个城市在“京津冀城市圈”内担任的职责、分工分别做了界定,京津冀三地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方面搞好规划。 四、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地理热点练习--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015年3月10日8时,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气温下降6~10℃。读亚洲局部区域此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乌兰巴托、北京、郑州、合肥、东京五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乌拉巴托上升气流较强 B.东京、北京处于阴雨天气 C.东京和合肥的气压差低于15百帕 D.合肥的风速大于北京处 2.由图可知,N地与乌兰巴托气压的最大高差是( ) A.16帕 B.18帕 C.24帕 D.21帕 3.由此可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受冷空气影响,京津冀等地的霾可能会逐渐减弱消散 B.西北地区的大气能见度会降低 C.黑龙江、吉林等地出行时需关注封路信息 D.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读河南地形图(图Ⅰ)及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线路图(图Ⅱ)回答5-6题。 5.关于京津冀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6.关于该工程对于河北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彻底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海雾是在海洋上形成的雾,与陆地上形成雾的原理一样,有辐射雾和平流雾。黄海成山角附近海域每年4~

8月被大雾笼罩,有“雾窟”之称。读下图回答7-8题。7.下列关于我国海雾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随夏季风的推移,海雾会从春至夏自南向北推延 B.受低气压控制时,易出现海雾 C.渤海是内海,受陆地影响大,不易形成海雾 D.夏季水温高,对流作用强,因此不会形成海雾 8黄海成山角附近海域4~8月多雾的原因有( ) ①暖湿空气从南向北推进,经过相对寒冷的黄海时,底层易凝结形成雾 ②南下的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黄海海面时,近海面上的水汽易凝结形成雾 ③因寒暖流交汇,两种温差较大且又比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形成雾 ④夜晚降温快,近海面大气降温迅速,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为1亿人。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地理背景正确的是( ) ①北京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和环保压力严重,发展周边卫星城,疏导北京城市压力刻不容缓 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利用交通先行的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③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北京、天津为双中心,构建“两核多点”的发展格局 ④在一体化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及防治环境污染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关于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金融等第三产业为主,其产业与技术向天津、河北扩散 B.天津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为主,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向北京输送资源、劳动与产品 C.河北以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以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钢铁、化工、能源等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目前,社会各界对京津冀一体化意义的评价之高是空前的,比如:媒体称其为中国经济改革新征程的“一号工程”,国家发改委称其为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和城镇化的“头等大事”,总书记称其为“重大国家战略”。而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郭金龙谈到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时,强调要从战略意义上理解其深远意义:一是集中解决中国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矛盾与挑战的战略性调整;二是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三是我国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支点,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动机;四是解决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首都治理的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把首都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认为,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三个趋势:一、行政区经济被经济区经济代替;二、政府为主的经济被市场为主的经济代替;三、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经济被开放经济代替。京津冀地区发展基础良好,如果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对加快打造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与综合国力相适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京津冀城市群,赢得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书记周本顺认为:党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央对我国新阶段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国家全局性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自古以来,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京津冀要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三地密切合作、协同发展是唯一选择。 认识来源于现实,先看:一个大城市病治理了多年,越治越严重。就人口而言,按2004年的规划,到2020年人口不能超过1800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 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7月

正文目录 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4) 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4)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4) 2.京津冀地产与财政的内生逻辑 (8) 2.1京津冀的房地产催化了土地财政的增长 (8) 2.2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10) 2.3土地财政并非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 (11) 3.京津冀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土地财政展望 (12) 3.1雄安新区有望走出土地财政依赖的困境 (12) 3.2发债或成为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来源 (13) 3.3 PPP模式助力雄安新区基建投资 (14) 3.4雄安新区有望构建新型财政收支框架 (15) 图表目录

图1:2012-2016年北京市用地审批情况(公顷) (5) 图2:2012-201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面积(公顷) (5) 图3:2011-2016北京土地出让收入及占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6) 图4:2011-2015年京津冀房产与土地相关税收及占财政收入比例(万元,%) (7) 图5:京津冀土地规划分类图 (8) 图6:1999-2015年京津冀房屋销售价格(元/每平米) (9) 图7:2011-2016年我国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亿元,%)10 图8:2012-2016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11) 图9:2011-2016京津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亿元) (13)

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土地财政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土地财政的收入来源:与土地有关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包括房地产税、建筑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购房的契税、房产交易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等;土地从征收到出让过程中的隐性收入和间接收入。自1990年国务院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开始,土地使用权市场正式出现并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据新浪网报道:2016年5月,国土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原则和利用导向。该规划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京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严控、鼓励存量转换、存量挖潜,也在纠正北京周边通过土地供给来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思路。存量建设用地在结构上保障重点基础社会和公共服务,以及引导人口与产业的合理移动集聚为重心。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来看,京津冀将会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环京区域房地产的膨胀发展。存量建设用地凸出保障民生发展,因此未来京津冀土地利用也会结构性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