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检验技术的几点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木材检验的技术与方法摘要:在高科技信息时代,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依旧很大,而随着环境的破坏以及森林资源的匮乏,木材检验愈加得到重视,它是林业企业制定生产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帮助建设森林资源,并促进国家经济环境的稳定。
因而,笔者对木材检验技术与方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木材检验;检验技术;检验方法前言:当前社会发展中,木材是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基础性能源之一。
高度重视木材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是其在生产中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要的保障。
其检验是指在木材生产、购销、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木材检验人员按照木材标准规定对木材进行树种鉴定、材种区别、尺寸检量、等级评定、号印标志和材积计算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
而木材生产企业的产值、成本的核算、企业管理以及信息反馈等,都必须通过木材检验工作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并在工作中得以执行。
同时,它符合维护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
1、木材检验技术与方法的重要意义多次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的林业资源并不富足,人均更是匮乏,且人们乱砍乱伐现象严重。
提高木材检验水平,规范木材检验,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技术与方法是关键所在。
首先,木材检验技术确定木材的优劣,则有利于合理应用木材,物价部门可根据木材的质量制定价格,防止了市场上木材价格的不合理性。
那么,它就可以稳定了木材市场的价格,防止了哄抬木材价格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森林资源匮乏锐减的情势下,木材检验是木材最佳应用的前提条件,有益合理利用资源。
它可以使木材物尽其用,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木材成品制造不过关的概率。
因而,研究木材检验技术与方法是必要的。
2、木材检验技术与方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1.1、木材检验中木材等级评定问题在木材检验中,等级的不同决定木材的价格与用途的不同。
当前在木材运输管理中,检验人员主要是对锯切用原木及普遍锯材进行评等,以等内材与等外材来区分。
贮木场木材检验的现状及技术探究贮木场木材检验的现状及技术探究摘要:贮木场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木材的利用加工效应。
而我国目前贮木场的管理中明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此,笔者结合相关的数据和理论经验,结合我国目前贮木场检验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检验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希望能对贮木场的检验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木材检验贮木场检测技术无损检测随着日益紧张的国家森林资源和越来越严格的森林资源管理状态,中国木材企业被严重的制约了发展,尤其是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以面临被淘汰的边缘,木材公司如果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以现实条件为依托,增强木材的商业利用价值,提高效率的范围。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验,木材企业已经知道提高贮木场木材检验工作的整体质量在企业生产中的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各种知识以及理论。
在下文中笔者就目前国内贮木场检验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其的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一、我国贮木场木材检测的现状1 木材检测人才的素质相对较传统上的对国家林业进行管理的是一个国有企业,内部员工实施的模式是子继父业,也就意味着,无论它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只要到林业部门工作,他们就不会被解雇,而父亲退休后,它的孩子们可以无条件的继续他的工作。
这些传统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木材检验理论体系的培训,较低的文化水平、也缺乏创新的头脑,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等等这些就导致了木材检查组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下。
除此之外,木材的经营和管理也没有市场化的竞争,林业部门不关心企业的效益,没有责任感和正确的工作态度,经常为了一己私利而伙同木材采购单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 尚未形成木材检验人才的培养体系大部分的木材检查工作被木材检验人员所承担,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高低、职业道德精神将直接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好坏。
因此,切实做好木材检验工作,关键点就是全方位的大幅度的拓展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给他们开展培训课程。
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质量措施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林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木材产品的出产量不断的增加。
木材产品需要经过木材检验后才能对其合格度进行有效的判断。
在我国林业系统中,木材检验工作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木材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质量控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木材检验工作;问题;质量控制;措施前言木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的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已经造成林业资源的匮乏,林业可采的资源也在不断减少,因此市场的木材价格在不断的上涨,所以要抓好没有木材的生产环节,其中抓好木材的检验工作非常重要,对木材检验工作合理有效的控制是提高木材检验的质量,防止木材资源在造材和检验以及销售过程的流逝现象,从而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应用。
在木材的检验上我们要更加细致认真,对于木材的缺陷以及木材的品种都有充分的作出调查,掌握执行木材标准的测量,非标准合同的检验集中处理。
同时也要抓好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防止检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工作的时候进行勒、卡、索、要等现象的发生,损失企业的形象和效益。
1 木材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检验的工作一直是有贮木场和检验大队共同完成的工作,这样就会在工作过程中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使其在能够更多的完成检验工作,但是也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在里面。
下面就介绍几个方面。
1.1 有利的因素是这两方面的工作人员在检验的时候速度快,不会造成木材的积累问题,工作效率增大,不缺人的同时货物进出也很快捷,人员的反应能力也加强了。
1.2 在检验的时候不好的方面也是有的,虽然这几年林业发展迅速,林业经济也在不断增长,可是我国对于检验木材的科技技术并没有实质的改变,还停留在过去的检验水平上,这就给在检验的工作中带来不小的问题,参差不齐的木材也会混入在其内,检验人员无法发现,检验的速度也过慢,不能完全适应现在木材的发展速度,在效益上造成一定量的损失,其次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检验人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参与到检验工作当中来,平时不注重知识的培养,使其工作散漫没有责任心,在工作时态度不积极,消极怠工,检验量又大,很容易就对工作产生厌烦感,所以企业在对于员工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进行综合的学习,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认真的人员给予奖金鼓励,这样检验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任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了现在的发展模式要加大科技检验的的投资。
加强木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木材进出口贸易规章制度及国家标准,对于木材的检验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木材品种越来越丰富,但从国外进口的木材的杂质及其它各种缺陷越来越多,这为木材检验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因此加强木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关键的工作之一。
一、加强木材原材料的把关在普及木材检验知识的同时,应从最初的采伐过程开始对木材进行检验。
木材检验的第一环节:对于自然生长,自然枯死的木材,腐朽度、颜色有时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采伐时要对林木、薪柴进行测量、检验,对于合格的木材,在采伐后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及时包装,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
二、加强木材设备的把关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木材运输、贮存过程的检验、监督。
通过求证确定错误的原因和更正方法,提高生产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加强检验人员的考核加强对木材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是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的技能和能力,减少误差。
四、加强木材检验的技术难点的研究研究木材检验的路线和程序,解决木材的杂质控制,大幅度提高木材的质量生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进口木材的检验,木材检验机构应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结合国外木材市场要求并加以分析,开发更加精准、快速、确诊的木材检验技术,将木材检验转入数字化,实现木材检验的便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木材检验的精度。
五、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加强木材检验机构与物流及相关企业间的合作,保障木材贸易活动的品质、运输可靠性和生产安全。
总的来说,加强木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目标是对木材质量进行监督,敦促生产企业管理木材的质量,维护国家木材资产,保护环境,促进合理利用和加强木材市场规范化。
近年来,木材贸易流程越来越复杂,对检验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因此加强木材检验成为国内木材行业发展的切入点,也是为保证行业长远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对森工企业木材检验工作的几点建议【摘要】木材检验工作是森工企业木材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效果的好坏,既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关系到木材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所以,必须强化对木材检验工作的管理。
通过对检验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检验队伍的技术水平,按量材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造材,加强监督检查,可以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好天然林资源。
【关键词】森工企业;木材检验;建议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不合理的采伐,使森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木材检验工作是森工企业进行经济考核的基础工作。
强化木材检验工作是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减少消费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本文对加强木材检验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森林资源经济效益有所帮助。
1.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木材检验是木材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要想知道一件木材产品的尺寸大小,材积多少,材质好坏,是什么树种,做什么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尺寸检量材积计算,等级评定,树种识别。
这一系列的工作,统称为木材检验,简称木检或检验。
各企业木材生产计划的完成,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品种计划完成情况以及产值和成本的核算,都必须经过对木材产品进行数量上人检验、质量上的鉴定和品种上的区分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
由此可见,木材检验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好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木材检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1.1强化产品验收检验,减少木材检验误差木材检验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森工企业木材的质量、总产量、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
特别是木材市场开放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以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求效益。
在这种形势下,森工企业的贮木场交接验收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把住伐区木材检验关。
在伐区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
木材检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分析摘要:对木材的检验工作是在一定的经济效益条件下,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其水平。
笔者通过实例和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而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以此希望给林业工作者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木材选用;理论基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途径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对木材的检验水平,因为就目前我国的经济资源来说,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对我国的木材检验仍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认为只是对木材本身进行整改就可以了,只是单纯对木材进行计量,而从不考虑要结合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检验,单纯的认为,木材和现有资源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这显然不适应现状。
所以,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这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整改和实施。
对木材的检验工作,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学科:森林计策学的计策方法,测量资源的造材理论,对测量学树干的解析理论。
并且可以加之资源的增长模型进行分析。
木材的检验工作其实是从木材的原料开始的,从最开始进行设计,渗透到各个方面:经营,生产,售出。
并且对木材检验的经济技术水平的指标是对木材的一系列指标进行检测:产值、质量、品种以及产量等。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对木材的检验工作是多么重要的一项任务。
1 扎实掌握测量学的造材基础,提高相应的检验水平测树学分为古典测树学和现代测树学。
吉拉维斯(graves,1906)所给的定义是:“论述原木、树木和林分材积的确定并研究生长和收获”。
直到现在,这一传统内容仍然是世界各国本学科教科书的共同基础。
但随着林业发展和测定技术的提高,测树学测定内容已从树木、林分测定扩展到大面积森林调查。
例如,前苏联h..阿努钦教授(1952)在其所著俄文版《测树学》一书中对本学科所下的定义是:“研究树木材积、采伐木材积、林分蓄积、大森林蓄积以及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确定方法”。
日本大隅真一教授(1971)在其所著《森林计测学》中所下的定义是:“研究森林及其产品——木材各种量的测定、估计和计算方法”。
木材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探析近几年,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导致森林中的树木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我国生产的木材产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就要求木材检验人员加大对木材的检验,因此,文章首先阐述木材检验工作在木材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次,针对木材检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标签:木材检验;重要性;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木材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建筑工程建设,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支撑,这就要求做好木材检验工作,但是,当前木材检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检验手段落后、检验管理不到位、检验队伍建设不完善等,做好木材检验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木材检验管理到位。
1 木材检验在木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企业的木材生产量,加强木材检验工作,从而合理分配森林资源,以减少木材的浪费,使森林树木得到有效保护。
木材检验主要是确保木材质量,木材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木材检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木材检验,是指对树木采伐、造材、保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例如,若检测出木材有虫害等问题,则可以发现木材没有合理保管,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应及时反馈信息给上级部门,从而及时改善木材质量问题,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加强木材检验,并做好数据记录,从而确定企业木材产品的生产数量,使木材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木材检验是木材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木材检验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价值,也可以提高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木材检验工作做到科学化、技术化,从而减少木材检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木材检验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要点分析以林业企业为基础,不断开展木材检验工作,采用综合性工作模式,并做到木材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对木材产品的树种、名称、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提高木材材料的利用率和价值,开展木材检验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森工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管理方面,还是在经营管理方面,森工企业都面临着严重挑战,这就体现出木材检验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据了解,木材检验工作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木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木材检验标准中相关问题的思考作者:郭淑华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8期摘要:在林业企业面临资源危机、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木材检验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
木材检验工作是贯穿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这需要注意紧抓木材检验工作,如何加强木材检验标准的实施尤为关键。
本文论述了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使用的原则,并对木材检验标准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木材;检验;标准;实施;重要性1 木材检验标准的重要性首先,木材检验的标杆。
在木材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要想了解一件木材产品的尺寸大小,材积多少,材质好坏,做什么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尺寸检量,材积计算,等级评定,树种识别。
这一系列的工作,统称木检或检验。
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计划完成情况,成本的核算的正确性,都必须依据木材标准来衡量,与木材标准核对后,木材产品数量的检验、质量上的鉴定和品种上的区分,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
其次,木材是否合格的分界线。
木材检验标准的实施是木材标准化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木材标准只有在木材生产使用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木材检验标准化工作要追求它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使标准、生产和应用做到有效的统一。
对木材产品的数量的计算,都必须经过木材检验这一工序,将其木材产品块件地进行检算,按照标准得出准确的数字,这样就对木材产品的如何去留有了标准的分界线。
比如原木标准,在原木生产造材时,就要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下锯,利用尺寸公差,合力计算尺寸大小。
避免造成浪费,同样给资源和企业造成损失,也保证不了原木的产品质量。
另外,衡量企业经营效果的标准。
木材检验标准只有在贯彻实施中才能得到正确的估价。
通过对木材产品的检验,便可以知道产品的数量,以及使用配置及物资消耗情况。
木材检验标准通过贯彻执行、修订、再贯彻执行的经过不断修改,才得以逐步完善。
从实践得知,当木材检验标准在全面有效实施之时,木材生产、流通管理、木材节约利用等都能得到一个总体水平的提高。
木材检验技术的若干思考作者:乔丽萍来源:《华东科技》2013年第04期【摘要】对木材凭证运输实施检查监督,达到控制森林限额采伐,防止乱砍滥伐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有效保障。
正确、科学的检查方法不仅是林业行政执法不可缺少的法定程序,也是落实木材限额采伐制度及凭证运输制度的有力保证,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针对林业执法大队在现场检查时如何应用木材检验技术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对切实加强林业执法大队综合执法的能力有较为使用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木材运输;检查监督;标准化技术木材检验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均比较强的专业。
其主要内容包括木材标准,原条造材及原条、原木、锯材检验等。
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由这些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均与木材产品的产量、质量、产值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息息相关,其是森工企业提高木材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环节。
自一九九八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加之近些年企业又深受可采资源匮乏,材质降低,径级变小,伐区作业点分散,作业条件极端恶劣等诸多不利客观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实现利润大幅减少。
为此,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林木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就必须切实强化木材生产流通领域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木材检验工作。
本文结合平时对木材运输管理指导实践,将木材运输现场检查监督中亟待解决问题,作初步归纳,并探讨解决的思路。
1 木材树种名称1.1 普通商品木材树种的名称木材是树木的主干,故木材名称也源于树木名称。
但运输中的商品材树种,它与植物分类学中按树木的形态、构造及生理特征进行区分的乔木种类又有明显不同。
目前我国能做为商品木材的树种在1500种以上,如果按种类用材是困难和不实用的,为了简便实用,所以把众多树种的木材进行归类,即以树木学的属为基础,将木材外观特征相仿、构造和材性相似、用途相同。
试论木材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作者:裴春雨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8期摘要:做好木材的检验管理工作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国家的,企业应该从管理人才系统、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科技手段等多个角度出发,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促进国家资源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以试论木材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进行阐述。
关键词:木材;检验工作;问题;对策1 前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进出口贸易的数量和频率大大增加,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国内各行各业对木材的需求量较之以前有增无减,随着林业开发的持续深入和扩大,木材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木材检验工作人员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检验工作,让被伐的树木发挥最大的价值。
木材检验人员要尽职尽责,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木材检验流程,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每一个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木材的质量,有效地减少乱砍滥伐现象和不必要的加工及污染。
2 当前木材检验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1)木材检验内涵。
木材检验也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木材检验技术,是采用科学技术和设备对木材进行具体、全面检测的一个综合性过程,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是通过将木材检验标准与木材检验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有机组合体,是一种系统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策略。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木材检验工作人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工作标准,执行有效、科学的木材检验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
其中,通常包含对木材的尺寸大小、材积衡量以及木材材质和品种的判别。
(2)木材检验重要性。
在目前的木材检验工作中,检验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效益和企业发展前景,同时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种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涌现和应用,各种木材检验技术和设备不断的完善,这对于完善和提高检验标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依据和措施,并实现了检验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发展要求。
Z i x u n t a i0前言木材检验结果直接影响森工企业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强和提高木材检验水平。
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在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贫乏的现实条件下使有限的木材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有部分木材检验人员仍沿袭着过去的观念,认为木材检验人员只是单纯的查数和记账的工作,如何最大化利用森林资源没有太大关系。
这显然不适应当前的森工企业发展的现状。
1林学知识在木材检验中的运用及作用分析通过对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基础理论主要有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木材标准理论以及林分生长模型理论这几大方面进行分析。
就可以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来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
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的全过程。
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几乎都需要木材检验技术的支撑。
由此可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2充分学习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知识,提高合理造材水平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如何合理造材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只有足够的测树学造材理论支撑,才能够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
例如:原条量材设计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把每根原条设计成若干段原木产品,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段原木的质量与价值。
合理的量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
如果量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和产值上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坏材带好材,长材短造,优材劣造,致使原木质量下降,浪费森林资源。
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优先设计先造特级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
“三要三杜绝”,即要量材造材,杜绝粗制滥造;要量尺标准准确,杜绝超长短尺;要材尽其用,杜绝浪费木材。
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几点建议【摘要】木材检验工作始终贯穿着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只有通过抓好木材检验工作,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如何提高木材检验工作提出几建议。
【关键词】林学理论;木材检验进入21世纪,我国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状况很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林业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就应体制创新,完善企业管理。
尤其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木材生产量调减,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在管理上下工夫。
林业企业就目前来看。
木材生产销售仍是林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林业仑业增加效益、扩大发展的关键。
因此,注重生产管理和木材检验管理是搞好术材生产销售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1.坚持合理造材的原则,提高造材水平原条量材设计是伐区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木材生产的最关键环节。
合理的量材设计可以降低或消除缺陷的降等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木材的出材率、利用率、产值以及经济效益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合理造材工作。
按照木材标准,严格执行造材技术规程,坚持合理造材的原则,量材设计时,要遵循看、探、敲、量、划的原则进行,正确地判断出原条材身的各种缺陷,力求造材方法最优。
做到“三先三后,三要三杜绝”。
“三先三后就是先造特级和胶合板的原木,后造加工用的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
“三要三杜绝”就是要标准量尺,杜绝超长短尺,要准确测量,杜绝粗制滥造,要尽其所用,杜绝随意浪费。
从中不断摸索,进而针对当地不同树种不同情况,总结出一套原条病腐规律,在符合木材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木材自身条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做到材尽其用,例如多生产特殊材、质优材、高价材。
对于加强合理造材工作,仅解决技术性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加强制度的建设,建立一些管理办法,尽量与量材、造材人员利益挂钩,已达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例如合理造材有奖,不合理造材罚款,这些制度的使用,最终达到木材检验、合理造材的目的。
对原木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详细阐述利用原木横切面上木材的宏观结构特征和原木树皮及材表特征来识别原木树种的方法.以实例分别不同情况对原木尺寸的检量及其标准尺寸的确定方法进行全面阐述.对相关国家标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完善和灵活使用的有关方面提出了建议.Key words: log inspection; log species identification; log length; log seized foot diameter; detectable amount我国林业部门的执法工作之一就是对国内流通的原木进行相关的检验,以确定其流通的合法性,该项工作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林政执法人员来完成.原木检验工作主要包含原木树种识别、原木尺寸检量、原木材积计算及其等级判定、材种区分、加盖号印等.目前,我国在原木的执法检验中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原木树种识别和原木尺寸检量.我国原木检验时采用的唯一合法依据是《原木检验》标准,该标准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起发布实施的.新的《原木检验》标准(GB/T144-2003)在1995年发布的《原木检验》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修订时采用了国际标准ISO4475:1989《针叶树和阔叶树原木—明显缺陷—检量》和国外先进标准ГОСТ2292-1988《原木打号印、分类、运输、检量方法和验收方法》.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原木尺寸检量和材质评定上,并于2004年5月1日在全国推广使用.笔者对《原木检验》标准(GB/T144-2003)推广过程中以及学员在新标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原木检验》标准需完善的方面,作以下思考和探讨.1 原木树种的识别为防止珍贵树种滥砍滥伐,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令第4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发布,该标准要求自1999年9月9日起施行.在名录里规范了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的名称.同时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采伐,必须报请国家林业局批准;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的采伐,应经省林业厅(局)批准.由于云南省林业执法人员需担负起对当地国家野生保护植物非法流通的检查、监督任务,因此要求他们具有识别本地区的国家级珍贵保护树种的能力.林业执法人员在进行原木识别时需要将原木结构特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准确识别珍贵树种的目的.通常,识别原木树种的方法主要有:样块对比法(利用已知树种的标本样块与被检验样块做比较,两者的结构特征相同即是与标本样块相同的树种);检索表法(利用观察的木材宏观结构特征,查检索表确定其树种)、微观识别法(利用观察的木材微观结构特征确定其树种);经验法(利用已有的经验,从宏观上来确定该木材的树种).在木材生产与流通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样块对比法和经验法.1.1 利用木材的宏观结构特征来识别原木树种木材宏观结构特征是借助肉眼或10倍的手持放大镜所观察到的木材结构特征.包括木材的主要宏观结构特征和次要宏观结构特征.木材的主要宏观结构特征有:年轮、早晚材、边心材、木射线、导管、侵填体、树脂道、树胶道、轴向薄壁组织.木材的次要宏观结构特征有:材色、纹理、光泽、结构、气味、滋味、质量、硬度.在识别原木的树种时,主要宏观结构特征起决定作用,次要宏观结构特征起辅助作用.这些结构特征主要是在木材的横切面上观察.1.1.1 木材横切面的界定原木的横切面是与树干的主轴方向相垂直的切面.在横切面上木材的年轮纹呈同心圆状(图1).图1 木材的横切面1.1.2 横切面上木材宏观结构特征观察林业调查规划第35卷第5期陈伟红:对原木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对可疑树种,首先观察横切面上木材是否具有针孔状的导管及用肉眼能不能看见辐射状的木射线,由此判断该木材是针叶树材还是阔叶树材.通常针叶树材不具有导管且肉眼下看不见辐射状的木射线;阔叶树材大部分具有导管,当然也有特例——水青树就没有针孔状的导管,但肉眼能看见其具有辐射状的木射线.水青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云南境内有分布.1)确定木材是阔叶树材时,首先需要观察管孔在横切面整个生长轮内的分布规律和大小情况,以确定该木材管孔式的类型.阔叶树材管孔式的类型[2]有:环孔材、散孔材和半散孔材三类.环孔材是指在一个生长轮内,早材管孔比晚材管孔大,沿着生长轮呈环状排列,有一列至多列早材大管孔(图2);散孔材是指在一个生长轮内,早、晚材管孔的大小没有明显的差别,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生长轮内(图3);半散孔材是指在一个生长轮内,早材管孔较大,略呈环状排列,从早材到晚材的管孔逐渐变小,界限不明显(图4);接下来再观察散孔材整个年轮及环孔材晚材带导管排列的类型.此外,还要观察木射线的宽度(由于阔叶树材大多是宽或细木射线,木射线在横切面呈放射状线条;只有极少数阔叶树材和针叶树材一样是极细木射线,肉眼很难观察到)、轴向薄壁组织的类型[3](横切面观察轴向薄壁组织的颜色呈淡白色,与周围颜色较深的木纤维很容易区别;阔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有些树种甚至同时具备多种类型;阔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分为傍管型和离管型,傍管型有疏环管状、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带状等;离管型有星散状、星散—聚合状、短弦线状、带状、轮界状等).最后,还要观察木材的颜色、纹理、气味、侵填体等特征以识别木材的树种.在以上特征中属阔叶树材的三大主要特征是:导管、木射线和轴向薄壁组织.换句话说,只要肉眼明显见着这三者之一,就可以确定其为阔叶树材.例: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的宏观结构特征[2]是:散孔材,管孔略多,略小;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为轮界状(图5);木射线极细至略细,肉眼下可见;边心材区别略明显,边材黄白或浅红褐色,心材灰黄褐或微带绿色;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图2 环孔材(微观与宏观)图3 散孔材(微观与宏观)图4 半散孔材(微观与宏观)图5 星散状及轮界状轴向薄壁组织2)确定木材是针叶树材时,首先要观察其是否具有树脂道.树脂道是某些针叶树材才具有,是识别针叶树种的重要依据.如木材具树脂道,则需要进一步观察树脂道的类型、数量和大小.树脂道依据其生长方向分为轴向树脂道和横向树脂道,通常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是轴向树脂道.轴向树脂道依据其生长状况又可分为正常树脂道(图6)和创伤树脂道(图7).正常轴向树脂道[2]多见于松科的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黄杉属、银杉属、油杉属这6个属的木材.正常轴向树脂道在横切面呈浅色的小点或氧化后转为深色小点,在径、弦切面呈现为深褐色短线条.而创伤树脂道是木材受气候因子或生长期间的损伤而形成的,不仅单个形体较大,而且常常数个连在一起生长呈弦向排列,这对识别针叶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再观察木材早材和晚材的宽度及一个生长轮内早材带向晚材带的过渡状况.针叶材早材带向晚材带的过渡[2]有急变、渐变和略急变.在木材的一个生长季节内,木质部早材带细胞的腔大、壁薄,晚材带的细胞腔小、壁厚,二者之间界限明显的就是急变(图8),二者之间界限不明显的就是渐变(图9),介于急变和渐变之间的就是略急变(图10).最后还要观察边材和心材的状况、木材的颜色及花纹等来确定其树种.图6 正常树脂道(微观与宏观)图7 创伤树脂道(微观与宏观)图8 早材带向晚材带的过渡呈急变(微观与宏观)例: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的宏观结构特征[2]是:木材不具管孔;组织较均一;木射线在肉眼下不明晰;不具正常树脂道;间或存在纵向创伤树脂道;心边材有明显区别,心材呈桔红色至紫红褐色;木材无特殊气味和滋味;早材管胞在扩大镜下不见.图9 早材带向晚材带的过渡呈渐变(微观与宏观)图10 早材带向晚材带的过渡呈略急变(微观与宏观)1.2 利用原木树皮及材表特征来识别原木树种1.2.1 借助原木树皮特征来识别原木树种树皮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起保护材身和输送养分的作用,分为内皮和外皮.其中,外皮的颜色、厚度、质地、开裂情况、断面结构和剥落情况随树种的不同而不同,且具有遗传性,可以帮助识别原木树种.需要注意的是,外皮的特征往往因树龄和树干部位不同而有变化,观察时应以树干中段为观察对象.例: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的树皮特征是:皮厚,浅灰褐色,深纵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的树皮特征是:皮灰褐或红褐色,呈条片状剥落.1.2.2 对于已剥皮的原木,可借助材表特征来确定其树种材表是原木剥去树皮后的木材表面,是组成木材的各种组织在木材表面上构成的各种痕迹形成的综合特征.材表特征因树种不同而异,并有一定的规律.针叶树材材表特征在树种间无明显差异,而阔叶树材的材表特征在树种间有较大变化,有平滑、圆棱状、锐棱状、凸刺状突起以及凹陷等形式.其材表特征变化较大的原因是木射线的存在及排列特征变化.例:由于较宽木射线或聚合射线的存在,就会在皮底紧接木材的部位上呈现凹凸状.皮底上凸起,则材身上凹陷;反之皮底上凹陷,则材身上凸起.林业执法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树皮和材表的特征来初步判断熟悉的树种.2 原木尺寸检验原木的尺寸检验包括对原木材长和原木直径的检量,其检验的准则和依据是《原木检验》标准,而《原木检验》标准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是能否正确把握以及熟练运用该标准.原木检量的是实际尺寸(材长、直径),核算原木材积时应用的是原木的标准尺寸(检尺长、检尺径),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换算也是运用《原木检验》来完成,这需要正确解读该标准.2.1 原木材长的检量原木材长检量的基本原则[3]是在原木的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相距最短处取直检量.也就是说,不管原木的材身是否弯曲、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是否平行、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是否与材长垂直,操作时均应量取两端断面之间距离最短处,并且要取直检量.2.1.1 原木材长检量方法[3]对于带伐木楂口原木的材长检量时,当伐木楂口锯切断面的短径不小于检尺径时,材长自大头端部量起;小于检尺径的材长应让去小于检尺径部分的长度.如图11所示.对于让去小于检尺径部分的长度具体应让去多少,在操作中易引起争执.让去的长度部位是用皮尺围原木材身伐木楂口某处的周长,使该处的周长正好等于3.14×检尺径,则原木材身上比3.14×检尺径的值小的部分都舍去不要.但是由于伐木楂口位于树的根部,最易出现非正常突起或凹陷,且围周长图11 带伐木楂口的原木材长检量时树皮也包含在内,导致原木周长增大,使实际让去的原木长度变短.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对于大头有非正常突起或凹陷的原木,材长还是依据上述方法从大头量至小头,将具有伐木楂口锯切断面的大头看作小头,重新检量该原木的检尺径,即采用让检尺径而不让检尺长的方法.而大头形状正常时,既可让检尺径又可让检尺长,两种方法任选其一.对于打有水眼的原木(水眼也就是扎排水眼,水运材具有).检量材长时,由于在木材加工时水眼及其外侧的部分无法利用,应让去水眼内侧至端头的长度.也就是检量两水眼内侧之间的材长,再确定检尺长,如图12所示.图12 打有水眼的原木材长检量2.1.2 原木检尺长的确定新标准规定[3]:原木检尺长在2.0~8.0 m范围内,按0.2 m进级,长级公差在6~-2 cm范围内.也就是说原木的检尺长有2.0 m、2.2 m、2.4 m、2.6 m、2.8 m、3.0 m直至7.8m、8.0 m.长级公差是用来将原木的实际材长确定为检尺长的依据,在判定原木检尺长时由负公差决定.确定原木检尺长时,实际尺寸在标准尺寸的公差范围内,毫无疑问即为该标准尺寸.例某原木检尺长为2.8 m,在其公差范围内的实际材长是2.78~2.86 m.超过公差范围时须用负公差决定,可用与实际尺寸最接近的长的标准尺寸减去负公差,如实际尺寸比差值小,则该原木不属此长级,应降为下一长级.例如:某2根原木检量的实际长分别为3.18 m和3.17 m,要求确定这2根原木的检尺长.3.18 m和3.17 m两原木最接近的长、短2个标准长度分别是3.2 m和3.0 m.长标准尺寸减去负公差的差值为:3.2~0.02=3.18 m,也就是说某原木要判断为3.2 m,则该原木最短应为3.18 m.由于第一根原木材长正好是3.18 m,因此,它的检尺长为3.2 m.而第二根原木材长是3.17 m,它比长标准尺寸减去负公差的差值3.18 m小,因此,它应降为下一级长级,则该原木的检尺长为3.0 m.任何材长的原木可依据此法则来确定.2.2 原木检尺径的检量2.2.1 检尺径检量的基本原则[3]通常以小头断面为检量面且除去树皮.各种正形和不正形的原木断面,通过小头断面中心先量短径,再通过短径中心垂直检量长径,其长、短径之差自2 cm 以上,以其长、短径的平均数经进舍后为检尺径;长、短径之差小于上述规定者,则以短径为基数进舍后为检尺径.2.2.2 原木检尺径的确定新标准规定[3]:原木检尺径不足14 cm时,原木的检尺径以1cm进级;原木的检尺径自14 cm以上时,与老标准相同,仍以2㎝进级.由此,原木的检尺径则有6 cm、7 cm、8 cm、9 cm、10 cm、11 cm、12 cm、13 cm、14 cm、15 cm、16 cm、18 cm、20 cm、22 cm、24 cm…….原木检尺径的确定由进级规定决定,进级规则要求:14 cm以下的小径木以1 cm进级,凡实际尺寸不足1 cm,足0.5 cm进级;不足0.5 cm舍去.14 cm以上的原木以2 cm进级,当实际尺寸不足2 cm 时,足1 cm进级;不足1 cm时舍去.例如:6根原木实际检量的直径分别为:D1=7.4 cm,D2=8.5 cm,D3=10.6 cm,D4=13.5 cm,D5=17.4 cm,D6=20.6 cm.按照标准进级规则:14 cm以下的小径木以1 cm进级,凡实际尺寸不足1 cm,足0.5 cm进级;不足0.5 cm舍去.则有:D1:7.4-7.0=0.4 cm,0.4 cm<0.5 cm,舍去,则该原木的检尺径为7.0 cm;D2:8.5-8.0=0.5 cm,足0.5 cm,进级,则该原木的检尺径为9.0 cm;D3:10.6-10=0.6 cm,0.6 cm>0.5 cm,进级,则该原木的检尺径为11.0 cm;D4:13.5-13=0.5 cm,足0.5 cm,进级,则该原木的检尺径为14.0 cm;按照进级规则:14 cm以上的原木以2 cm进级,当实际尺寸不足2 cm时,足1 cm进级;不足1 cm时舍去.用实际直径减去比它小,且最接近的偶数,用差值与1 cm比较,足1 cm进级,不足1 cm时舍去.则有:D5: 17.4-16=1.4 cm,1.4 cm>1 .0 cm,进级,则该原木的检尺径为18.0 cm;D6:20.6-20=0.6 cm,0.6 cm<1 .0 cm,舍去,则该原木的检尺径为20.0 cm.2.2.3 原木检尺径的平均新标准规定[3]:只要原木长短径之差大于2 cm,一律将该原木长短径之和取平均值,以平均值为基础进舍为检尺径.老标准规定[4]:原木为不正形(非正圆形)时,短径不足26 cm,长短径之差自2 cm以上者或短径足26 cm,长短径之差自4 cm以上者,以其长短径的平均数,经进舍后为检尺径.否则以短径进舍为检尺径.例如:2根原木,长径D1均为37 cm,短径D2分别为33 cm和34 cm.按照新标准检验,由于2根原木长、短径之差均大于2 cm,2根原木都要取平均值,则:第一根原木:(D1+D2)÷2=(37+34)÷2=35.5 cm,以平均数35.5 cm进舍,该原木的检尺径为36 cm.第二根原木:(D1+D2)÷2= (37+33)÷2=35 cm,以平均数35 cm进舍,该原木的检尽径也为36 cm.按照老标准检量:第一根原木:D1=37 cm,D2=34 cm,D1-D2=37-34=3 cm,3 cm<4 cm,未达到取平均数要求,以短径D2=34 cm进舍,检尺径评定为34cm.第二根原木:D1=37 cm,D2=33 cm,D1-D2=37-33=4 cm,达到取平均数要求,则(D1+D2)÷2=(37+33)÷2=35 cm.检尺径以平均数35㎝进舍,评定该原木的检尺径为36 cm.2.2.4 原木直径的检量方法1)对原木小头下锯偏斜,导致小头直径人为加大.检量原木检尺径时,可借助一根尺杆,将尺杆紧贴材身,保持原木原有的尖削度,使原木小头恢复原状,再将卷尺保持与材长方向垂直检量原木直径[3].如图13所示.2)对双心材、三心材以及中间细两头粗的原木,标准规定:其检尺径应在原木材身最细处检量.即在原木材身最细处量其圆周长,用公式:直径=周长÷3.1416,求得直径,再按规定进舍确定检尺径.图13 原木直径的检量笔者认为:在用皮尺量材身最细处圆周长时,通常会将树皮算进去,因此,求出的直径应减去二倍的树皮厚才能算作原木的实际直径,最后再进舍为检尺径.3)对于小头打有水眼让去材长的原木,实际材长超过检尺长,标准规定检尺径仍在小头断面检量[3].小头打有水眼的原木,由于检量材长时已让去水眼内侧至端头的长度,即只量2水眼内侧之间的长度.根据让尺的规则,检尺长、检尺径二者只让其一,因此,材长检量时已让了材长,这里不能再让检尺径.笔者认为:检尺径的检量处不应在小头断面,而应在小头水眼内侧处.用皮尺量小头水眼内侧周长,用公式:直径=周长÷3.1416,求出直径,再减去2倍的树皮厚,才能算作原木的实际直径,最后再进舍为检尺径.或直接把木材的水眼从内侧锯掉,再在新的小头检量直径.4)木材在搬运过程中,常由于不注意,将完整的原木摔坏,成为劈裂材.而劈裂材又分为未脱落的劈裂材、小头已脱落的劈裂材和大头已脱落的劈裂材,它们需要分别对待.①对于未脱落的劈裂材,检量检尺径时须通过裂缝,其裂缝与检尺径形成的夹角自45°以上,应减去通过裂缝长1/2处的裂缝垂直宽度;不足45°应减去通过裂缝长1/2处的裂缝垂直宽度的一半[3].必须注意:第一,“裂缝长”的位置是在材长方向上量,还是在大头断面或小头断面上量,这里“裂缝长”的位置应在大头断面或小头断面上量.在材长方向上量得的是裂缝深.第二,当原木为不正形时,也要求长短径的平均数,此时,长径或短径谁过裂缝,就从谁上按规定减去裂缝垂直宽度或裂缝垂直宽度的一半.②对于小头已脱落的劈裂材,劈裂的厚度不超过小头同方向原直径10%的不计;超过10%的应予让尺.有2种方法,二者取其一.让检尺径:先量短径,再通过短径垂直量最长径,以其长短径的平均数进舍后为检尺径.让检尺长:检尺长在让去部分劈裂长度后的部位检量.如图14所示(D1为短径,D2为最长径).图14 劈裂材检尺径的检量小头断面自2块以上脱落的劈裂材,劈裂厚度不超过同方向原有直径10%的不计,超过10%的应按规定让尺处理[3].建议:标准中应注明,小头断面自2块以上的脱落,计算劈裂厚度时要考虑脱落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在一条直线上,2块劈裂厚度应叠加,再计算劈裂厚度与同方向原有直径的百分比,否则以各劈裂厚度与同方向原有直径比分别计算,以最严重的为基数.③对于大头已脱落的劈裂材,如该断面的平均数(先量短径再通过短径中心垂直检量长径)经进舍后不小于检尺径的不计;小于检尺径的,以大头为检尺径或让去小于检尺径部分的劈裂长度.3 灵活运用新《原木检验》标准在原木检验时林政执法人员可采用的形式有逐根检验、批量抽样检验、楞垛层积检量.其中楞垛层积检量适用于对原木楞垛材积的估算,方便、快速,但把握不好会导致偏差较大.批量抽样检验是依据原木批量检查的抽样方法,对一堆原木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判定其符合的程度.此法科学性高、可行性强,但流通中的原木需要有号印作基础,否则无法判定其符合程度.逐根检验是依据国家标准对原木逐根进行相关的检验,该法准确性高,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是目前我国原木检验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要在短时间内根据国家标准检量大批量的木材,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来检量.3.1 采用批量抽样检量法在短时间内要检量大批量的木材,劳动强度大,按时完成工作的几率不高,可以考虑采用原木的批量抽样检量法来检验原木的数量特性.这种方法符合科学的操作理念,前提条件是被检量的原木必须打上号记,否则无法实施.原木号记的打印是按L Y/T1511-2002规定执行,包括原木的径级、等级、材种、缺陷图形符号的号记.原木的数量特性主要考察原木的径级和长级,原木的长级以阿拉伯数字标志,也可用勾字方法标志,主要是显示该原木的检尺长.原木的径级号记是在原木的大小头用号锤标识原木检尺径的个位数.根据原木批量检查抽样、判定方法GB/T17659.1-1999随机抽取数样本,再逐一检查原木的数量特性,凡原木数量特性中检尺长、检尺径的号记有一项与实际检量不符,则将此根原木判定为不合格品.将样本中所有不合格品数量与合格判定数做对比,不合格品数量未超过合格判定数,则此批原木的数量特性是合格的.3.2 运用快捷的估算方法为了增加车辆的一次装载能力,通常原木在装车时采用大、小头混装.执法人员在检验操作时为省去上、下车搬动的麻烦,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量.3.2.1 推算法该法是以面朝外侧的端面为检验面,则原木的大头有可能为检尺面,再依据原木的尖削度推算出小头直径.当原木的尖削度较大时,尖削度值约取2%;当原木的尖削度较小时,尖削度值约取1.5%.则小头直径=大头直径-尖削度×原木长度,再将推算出的小头直径进舍为检尺径.3.2.2 层积系数法该法是先检量原木在车上的外形尺寸,算出原木的层积容积,用层积容积乘以容积系数,则可估测出该车原木的材积.原木的层积容积=原木堆的长×宽×高,容积系数根据堆积的密实程度取0.7~0.75.则原木的材积=原木的层积容积×容积系数,此法方便快捷,被检查者对该法的认可度较高,与逐根检验相比仅存在1%~2%的少许偏差.参考文献:[1]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Z].2001.[2]尹思慈.木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木检验》GB/T144-2003[S].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木检验》GB/T144-1995[S].1995.[5]成俊卿.中国木材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木材检验技术的几点思考
【摘要】林业企业要提升木材的品质,就必须开展检验活动,把木材检验所
有的技术指标都当成是关键的标准来分析,进而我们对于木材单位的效益有着关
键的意义。本文对木材检验工作作了具体的阐述,提出了强化木材检验技术的几
点思考
【关键词】木材检验 林业 技术 要求
林业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特殊的地位,要想完善林业企业管理,同时为人
民生活提供能源和必需的木材,就必须扎好林业企业的几个重要环节,运用提高
检验技术的措施,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保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
环境保护打好基础。木材检验技术工作需要以林业基础理论为指导,提高生产木
材检验管理水平,是做好木材检验工作的关键。
一木材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在林业发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全新的内容应用到了林场单
车验收中来。经确认的产量以很快的速率在进步,还有一些产业,它们的发展受
到林业的限制,发展缓慢。林场的基础设施不齐全,房屋老旧, 基础设施不健
全, 给木材的检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此同时极易造成事故, 损害了企业的
声誉。木材检验技术落后,木材科学技术仍然不够成熟,而且很多地区还存在乱
砍乱伐现象,木材检验制度并不完善,没有完整的木材检测人员培养体系,木材
检测工作人员的数量很少 , 而且大多数是转业的军人。这就造成了木材检测人
员基本知识不过关 , 整体的检测水平较低。
二提高木材检验技术的方法
(一)技术要过关
1必须关注木材种类、评定等级等活动,对条码进行扫描,记录下原木树种、
材种、等级,工作人员要统计按照树种、材种、 中使用木材而得到的产品,计
算出每日产量,月末进行汇总,进而对其开展分析运算,确定原木提供重要的信
息,经由该项检验活动来分析存在的不利现象,应该使用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
保证生产的品质。将其交付信息处以备后续的时候查看吗,提升使用性,保证支
付的木材能充分满足需要。
2严把量材设计关。原木产品价值的关键环节就是原条量材设计。同一根原
条,所获得的产品价值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复尺核对根数、车号、米数后方可收
缴。检验人员要相互监督,防止出出现检验不准,丢根现象发生,原条量材设计
应优化设计出口材、刨切材,提高木材出材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严把检查关。检查组要不断地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以保证木
材生产的全部产品合格。监督检查要注意协调好山上山下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作
用。
(二)木材检验应着重抓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木材检验监督检查。建立并完善木材检验的内部监督机制,使木材检
验工作的所有环节都能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把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
的人员配置到检验岗位上来,实行分区专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按分担的楞区深入
各个生产环节检查产品质量、归楞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建立木材检验的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木材检验工作人员的利益相
结合。
2 严明奖惩以满足木材市场需求。依据规范检验工作的细则,对于超额完成
各项检验技术指标的给予奖励;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工作一律给予处罚。尽量减少
木材检验与生产部门的矛盾,要起到节约资源作用。以合理造材工作为中心,有
效保障木材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实现检验工作的独立性,与木材检验环节互相
联系又要互相制约。并且执行奖惩制度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对于坏材带好材、挑
人情材、多装少检等不良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加强对木材检验环节的探索
林地上应伐的林木,经采伐、卸车、归楞、造材选材、装车等工序转化为商
品材,在这一环节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木材的检验和检查工作。要求木材检验人
员要遵守国家木材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检验,积极配合木材管理人员在选材
关、入库检验关、归楞关等环节,做到对原木进行逐根的进行检尺、评定等级,
确保木材的商品化集约管理,为提高木材的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抓好木材检验的基本要点
1保障造材方法设计最佳效果,把握树干内部木质腐朽程度,准确量出原条
总长度,计算出各段应造的长度,墩掉部位及长度,按照正确的合理造材方案,
进行正确量尺准确划线,划线要清晰。
2掌握木材检验标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遵循国家和地方木材检验标
准,提高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创造高产出的技术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
资源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