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的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

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

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

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

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

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

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

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

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

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

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

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

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

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

“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

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 、“前后

照应法” ,, 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

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

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

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

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

己的独特体验。

(1)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2)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

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

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体验

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 。所谓“亲历体验”,就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件事、人物、事物、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

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

融于心智的存在。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体验

呢?

【实施策略】

(一)以“阅读生活”为本真,丰富习作内涵

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以善为美,劝人为善,喜欢读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从小看童话长大的孩子与从没看过童话的孩子有很大不同。”阅读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体验的方式了,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

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

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一篇童话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乘着

童话的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如看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小姑娘太可怜,学生就开始续写。

“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如在阅读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曾祥芹先生提出一个“表达性阅读” 的概念,即要关注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

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往往在读完一个故事,一篇小说,一

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在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时,写下的感

触、读后感。在看完《爱的教育》中《痊愈》这个故事时,学生写道:“有过生与死的较量,才懂得珍惜和可贵。幸好,《痊愈》这篇日记让我经历了一次生与

死的旅行,使我深深地明白:珍惜生命,珍惜我们健康生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吧!”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领悟生命的真谛,

从而树立人生价值。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势必激起他们言说的欲望,此时安排“写”恰到好处。

(二)以“生活世界”为本原,拓宽习作视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

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

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

后的所感、所悟。

【案例 1】《秋天的雨》

开学前几天,一直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望着窗外,微

风拂面,夹杂着雨丝,独自享受着雨带来的清凉。望着望着,突发奇想:何不让

孩子们淋一淋雨呢?于是就布置了“淋雨” 、“写雨”的回家作业。

淋一淋“雨”

(1)可以走到窗边,阳台上,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雨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2)如果雨小了,可以走进雨中,用手和身体与雨进行一次“零距离”接

触。

写一写“雨”

让雨也在我们的稿纸上“下一下”吧,比比谁的雨下得更美,更大,更欢!

附学生片断:

学生甲:我又将手伸出窗外,雨滴在我的手上,轻轻的,凉丝丝的。我静静

地听着雨声,这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刚刚无精打采的我,现在像听到命令似的,

马上振作起来。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听,慢慢的,慢慢的,我觉得这就是一首欢

快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 ,,

学生乙:我昂起头,仔细看着小雨点儿,它有着苗条的身材,穿着一件透明

的衣裳,是那么轻盈,是那么飘逸。雨儿如同银丝般飘下来,密密的,斜斜的,

朦朦胧胧的一片 ,,

学生丙:这几天,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一直轻轻地吹着,没有夏

天的狂暴,没有冬天的寒冷。雨还是下着。我跑到楼下,张开双臂,雨点儿落在

我的手臂上,凉凉的,冰冰的,十分舒服。调皮的雨点儿一会儿躲在头发里,一

会儿坐在手臂上,一会儿躺在手心里 ,,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富

于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怎不令人欢喜?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

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

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从而拓宽习作的

视野,积累习作的素材。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供习作平台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案例 2】《陀螺大战》

上学期,陀螺成为孩子们最时尚的玩具,风靡一时。课间有围在一起聊陀螺的,什么“银爪白虎 S”、什么“旋翼飞凤”、什么“震山狮神” 、什么“怒江灵豚”,, 说得头头是道;回到家,有赛陀螺的,三个一群,五个一撮地围在一起,随处可见。陀螺占据了他们的思想,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全部。与其这么发展下去,不如来个陀螺大战,一比高下。

陀螺知识大比拼

向同学们介绍陀螺,说说自己的陀螺的零件,以及这些配件的功能。

别开生面的陀螺大战

陀螺大赛分四局,第一局预演赛,参赛选手在指定地点先热热身;第二局预

赛,共分为 6 轮,每轮 6 位选手,坚持旋转到最后的陀螺获胜;第三局复活赛,在

第二局中表现不错的陀螺还可以进入复活赛;最后一局是总决赛,决出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

陀螺大赛的筹备工作:

1)战场的布置: 5 名男生。用小方凳围成四四方方的战场。

2)摄影 1 名、裁判 4 名和通讯员 1 名。

“陀螺”飞进了作文本

比赛结束了,大家仍沉醉在比赛的火热气氛中,连平时不爱玩陀螺的女生,

平时样样不出众的学困生也获得了第二名,大家为之高兴和兴奋。教师趁热打铁,

将写作的活动引入正题。经过交流和指导,学生愉快地写作,不多时,一篇篇佳

作“新鲜出炉”。

附陀螺大赛活动照片:

刘铁芳博士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缺少幸福体验的童年是暗淡的。” 一堂好的作文课应当与学生游戏一起发生,只要孩子心中有游戏的诉求,作文课就

可以拉开“序幕” ,搭好“舞台”,让孩子们的言语自由“舞蹈” 。

【案例 3】《点鼻子》

小游戏

为了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我决定在语文课上玩个小游戏。看到我

在语文课上又发白纸,又滴墨水,学生一脸疑惑,带着好奇又是看,又是问,谁

也猜不出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准备工作就绪,我终于发话了:“同学们,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耶!”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的游戏开始了:要求同学们

跟着我的指令做。左手拿纸,右手食指蘸墨水,点鼻子。真点鼻子?学生开始矛

盾,真点!无奈,学生跟着我点了鼻子。

结果出来了:墨水印全在同学们的鼻子上安了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笑得人仰马翻。突然有同学发现我同样点了鼻子,但鼻子上没有墨水印。经

过一番争论后,同学们终于明白。“老师用食指蘸墨水,中指点鼻子,我们缺少了

观察!”,“都是不仔细观察惹得祸,害得鼻子受苦受累!”,“原来老师这般

“狡猾”!”,,

后记

事后,一篇篇文章《点出了道理》、《“狡猾” 的老师》、《“小”鼻子中的“大”秘密》、《与众不同的语文课》、《那一刻》 ,, 跃然纸上,看得我欣喜若狂,不禁

为学生的精彩而喝彩。不需要传统的说教,不需要作前的指导,那灵动的语言,

那深刻的道理,都在那一次迸发,这都缘于“体验” !

(四)以“创设情境”为手段,唤醒习作冲动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

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

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

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

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案例 4】《找试题》

有一次教师预先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考试。当学生作好了心理

上、物质上的准备后,教师郑重地翻开讲义夹去取试题,然而没有,接下来是教师

一系列的“找试题”的动作,神态也随着找的过程不断变化 ,, ,学生由观望

开始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忍俊不禁时,教师宣布“试题”找到了,就是用大300 字,将老师“找试题”的过程写下来。

紧张、期待、疑惑、豁然 ,, 这瞬间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作文兴趣盎然,写作情绪

轻松而自然,写起来非常顺手。“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开讲义,满怀希望地‘抖动’课本,失望地望着在地上滚动的硬币,有些慌乱地找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仅

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从走廊上回到讲台上,还一边无何奈何地摇头,尴尬地望

着学生;最后带有几分狡黠地宣称 ,, ”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 ,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 ,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 ,为

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

文灵感。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

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

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孩子们

的创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的发挥,只有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而后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来。

让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一方自由的天空,荡涤所有灰色的尘埃,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作文走进真实,让孩子们在“作文”这片领域里自由驰骋,让孩子们深深感受

到“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的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1)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2)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

浅谈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究

浅谈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究 【摘要】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为此,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时,应该依照观察、口述、试写、评价提高的步骤来进行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作文”;“情境”;“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爬格子锻炼了我的注意力,爬格子磨练了我的意志。”⑴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中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是: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原料自然怕写作文,但古人却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是诗材。”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既然到处都有写作的材料,为何学生仍“无米”可炊?究其因,乃是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把学生带入情境,以情动情,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开启心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它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情境作文教学是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主动地写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长老师都犯愁,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体验式作文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境呢?我想可以从课堂体验情境、自然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情境、社会实践情境入手。 (一)、课堂体验情境 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笔者在小学支教就采用课堂表演和游戏的形式给中高年级的学生上了几节作文教学课,效果不错。三四年级主要通过做游戏的方法,

教他们记事,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传话拼话”等,让学生先分组游戏,然后口头讲述游戏过程,最后形成文字写下来,并要求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五六年级主要采用表演的形式,如“独臂人的一天”、“公交车上”、“究竟该谁背书包”等,动作、哑剧表演,这种表演一般是选一至四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想象,表演完后,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想象、思考融入到表演过程中写下来,要求有细致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由于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学生的习作兴趣很高,观察也格外认真,思维也十分活跃,两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来。 (二)、自然观察体验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朝霞夕阳、星空明月、风雷雨电、花草树木、游鱼飞鸟等。例如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感受春的气息;夏天观察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风雷雨电,领略夏的风采;秋天观察蓝天白云,感受秋高气爽;冬天观察冰天雪地,感受冬的冷峻晶莹;让学生观察偶尔飞进教室的蝴蝶、麻雀,让学生观察春回的燕子,让学生观察南飞的大雁、、、、、、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就会给学生创设很多观察自然地机会。 (三)、生活感悟体验 日常生活为写作活动提供了无穷的素材,生活体验类作文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写作是现代人接受新知,融入世界,感悟生命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以适切的方式,让写作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提高孩子们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时代的理性选择和儿童心灵成长的必然。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老、旧、虚、拼、模式化、负担化现象,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诸如游戏、绘本等,并联系实践教学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力图创设有效情境,结合学情,采用化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写作中释放生命的潜能,切实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对情境化教学的设计、课型和实施策略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绘本情境体验;游戏情境体验;教学依据;策略 一、创设绘本情景体验,积累习作资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推崇“我手写我心”,强调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学生层面因缺乏生活发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信心,害怕写作;教师层面以师者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作,使作文缺少童趣、童真,假、虚现象不可避免,情已辞难发,语言僵硬,少灵动;教材层面主题安排习作,习作基本功训练很难做到循序渐进,习作教学缺乏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的有序性。习作教学更多地依赖于教

师的个人素养,如果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写作就是无源之水。 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儿童天生就喜欢幻想。“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写作因想象而抹上了更多个性、灵性的色彩。而绘本习作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天马行空任驰骋”的乐园。在习作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真实生活体验和感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缩写(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绘本故事),扩写(把单幅图写具体),改变人称写……以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画故事,编故事,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绘本的很多功能,都亟待我们去深度开发。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事物转化为观念、情感,再到书面言语,这个过程,需要现实生活,也就是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通常就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表象,没有表象或者同一表象在人脑中的印象不深刻,大脑储存的质量不高,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研究

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研究 情境作文教学是以提升作文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将学生的作文活动带入相关情境的教学方式。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写作素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不自觉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李吉林老师作为情境教育的提出者,她自1978年开始研究情境教学,并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情境作文”的教育理念。情境作文的教学方式,能够创建同作文要求相关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思考,并在实践中体会真切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写作、以情写作。李吉林老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仅探索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还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她所探索的情境教学体系对于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体系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动向,同时为当下语文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视野。本文从李吉林老师情境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特色出发,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对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形成的因素展开多维度的讨论,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脑科学、心理学与美学理论等科学理论,通过“意境说”的转换,最终形成了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理论。其次,通过阅读大量李吉林老师的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其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进行概括与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情境作文教学的内涵。同时,将李吉林老师的课堂实录与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相结合,从丰富性、艺术性、开放性、有序性、科学性五个角度讨论情境作文教学法,分析其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特征。最后,通过对李吉林情境作文

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启示广大语文教育者做到观察生活,培养兴趣;提高审美,品味美感;拓展思维,求真创新;情境结合,激发情感;科学指导,辅以训练,进而为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革新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接近学生的现实,使学生容易写,愿意表达。但教学的组成主要是对命题的组成,老,老,虚,战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有效的情况; 2,密切配合年度目标; 3,比较学习风格; 4,多评价; 5,继电器日记; 6,报纸; 7,岳悦悦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丰富学生的外表,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情境经验;外观丰富;教学策略 教学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半,也是教师困惑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由命题论文,老,旧,虚拟,战斗现象组成,并不罕见。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创造有效的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认识,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心理学研究指出:文章必须经历材料 - 意义 - 文本双重变革的过程,即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变成观念或情感,然后这个概念或情绪成文字。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的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不会出现在物质基础的变革之前,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留在人的心灵记忆中。没有外观,意义和文字只是被动的水。不同的物体在人类的心灵中不是在同一个层次,同样的外观在人类的大脑中不是完全凝固不变,经常冷漠和被遗忘。因此,表示存储的质量与写作的质量直接相关,创造有效的上下文是丰富学生心智的外观。 因此,我尝试用经验成分教学的环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组成教学是基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科学中有效创造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外表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随后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教学和语言表达的组成,思维发展,气质等,结合指导学生写一个个性组成。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一,创造有效的情况,丰富学生的外表 一个特定的生动情境设置,可以导致学生亲密和新鲜,动员学生兴趣,提供想象力,协会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和写作。 当我教实验论文类Mobius Circle。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一个谜题 - 如何从一边做一张白纸从一边?然后介绍莫比乌斯圈。学生的好奇心受到启发,当学生处于可疑时,我们经历了实践测试。实验(1)自制莫比乌斯圆。将一个矩形符号abcd结尾ab固定,另一端直流扭曲半个星期后,ab和cd粘在一起,得到表面是莫比乌斯圆。实验(2)沿着中线切割Mobius圆,并将圆分成两部分。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谈论自己的猜测。常识应该得到两个圆圈,奇怪的是,切割后变成一个更大的圆。等等,当大圆圈然后沿中线切割时,会发生什么奇迹? ... ... 另一个例子是教练活动中的组成类有趣味道无限,我是创造的情况:先播放苏打广告视频,刺激孩子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记住通常的饮料,头脑风暴,让孩子们想出更多的方式来品尝。然后是现场品尝苏打水,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刻的感觉。创造这种情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丰富的外表,促进表达。 二,紧紧围绕目标,突出培训重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语言教师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知识,感受和想象力,写自己感觉有趣或印象深刻,最触动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三年级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片段训练。 如我班上的四年级课程教授种族龙舟。为了丰富学生的经验,在课前我安排学生使用国庆节假期看我的城镇举行五龙舟赛。在课堂上,我专注于学生的游戏场景的片段描述。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示: 游戏是如此激烈!我看到听众听双方! 看! 最刺激或静止 从片段到开始的链接,紧密的整体规划主题,第一个整体描述的观众观看活泼的场景,然后抓住具体字符,点组合的细节,最后使用转换语言,打破训练焦点。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得模式与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得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得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得就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得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得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就是学生得作文就就是:一样得开头,一样得过程,一样得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得写作冲动在固定得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得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得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得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得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得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得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得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就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就是远远不够得,也就是单调乏味得。因为孩子得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得,每天都有精彩得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得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得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就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就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得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瞧到老师这样得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得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得天性,套上固定得枷锁,让我们瞧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得稚嫩得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得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要珍视个人得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得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提出“学生作文也就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就是学生得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就是以学生在生活中得体验为题材得,就是写学生自己得独特体验。 (1)体验就就是对生活、生命与生存得经历与感受;(2)体验就是“亲自”感受到得心灵境界,就是主体从自己得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得“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得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得直

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作者:蔡锦珠,徐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3期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热点的研究话题,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做过比较系统 的研究。笔者在基于前人的基础上,针对该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做了些许 探究。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理解事物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学习写作的第一个步骤。智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 就是观察,它对于我们去理解和探索事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听、看、闻、尝、思考等活动,就是一个人观察能力的体现。虽然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具备系统的观察方法,因此观察的能力并不是很好。往往不注意事物的特点,过于笼统,不够精细,不能区分出差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教会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去观察 事物,并且是有序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探索出事物的本质,对写作素材有一个全面 的掌握。在小学情境作文的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对情境仔细观察,可以是人、物、或者过程等等。总之,无论观察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1.有序 为了让认识有条理,在观察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观察情境的不同,顺序也有 所不同。比如空间顺序一般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在写入或者写物的时候,如写人物的外面时,就可以按照从眉毛到眼睛再到鼻子等的顺序。 如进行介绍小动物的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将一只小猫咪带到课堂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 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小猫咪的外形进行介绍。 耳朵:小小的、尖尖的,竖立起来。 眼睛:大大的、圆圆的,特别明亮,像两盏小绿灯。 胡须:嘴巴两边有六根白色的胡须,非常硬,像钢针一样。 嘴巴:人字形的小嘴巴。 身体:胖乎乎、肉嘟嘟的身体。 四肢:粗短的四肢,行动起来非常敏捷迅速。 尾巴:长长的尾巴像鞭子一样竖在身后。 而在写一个活动过程的时候,则可以按照先怎样、接着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的顺序。 2.全面、细致

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情景作文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生活情景作文教学法,减轻学生习作心理负担,给学生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欢欢喜喜地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针对学生怕作文的最显著的共性特征,确立了课题“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题研究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课题是“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这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定。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文情境,不觉得作文是一种心理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事情,积极地去表达,解决心理恐惧的问题。第一学段激趣说话。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作文起承上启下作用,是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课题的主要内容 情境作文教学研究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研究“教学法”为主。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情境作文教学;情境作文教学特征;情境作文教学范围;为什么实施情境作文教学;实施情境作文教学策略;实施生情境作文教学过程的操作;教学课例分析;实施情境作文教学效果。 情境作文教学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爱上作文,保持学生的作文兴趣,解决学生的作文依赖性问题,发展求异思维,指导成篇作文的语言组织,在实践中运用作文。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1、研究对象:小学五年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时间:2016.2------2016.7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情境作文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法研究,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避免游离于主课堂之外的谈经论道,虚有其表。 2、改革作文教学课堂,变单调的的作文训练为有趣的作文教学。重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放手让学生搜集材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重视对作文材料的积累,采用记诵法,让学生记作文词汇,进行词汇归类的积累。编辑作文小报、黑板报,推荐优秀习作发表或汇编,在习作中学会运用积累的词语。

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研究缘起 1、新教材对写作版块的调整。2013年秋季,初中语文课程启用新教材,这套人教版语文新教材较之2008年版有所不同,除了课文的增删和调整,写作部分的改动较大。通过对比发现,2008年版的教材每单元的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放在一起,以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为主,对写作的目标和指导不明确;2013年版的教材则把写作单独列为一个版块,分为“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两部分,且每一单元的写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是“叙事要完整”、第二单元是“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作导引”对写作目标进行说明解释,让学生理解何为“叙事完整”,包括哪些方面,并结合课文分析;“写作实践”提供写作训练,并给出提示和要求,让学生更加明确写作方向。由此可见,新教材给学生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写作目标,指导性更强、重视度更高,是一套旨在为初中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的教材。这也意味着,教师对写作教学应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加强对教学方法的钻研,这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使命感。 2、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三部曲》的启示。上世纪80年代,李吉林老师提出了语文情境教学理论。她以我国古代“意境说”为基础,主张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

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她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形成了“情境教育三部曲”,即情境教学、情境课程、情境教育。她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教学界的一次重大突破。研究人员详细阅读了情境教学这一部分,李老师通过理论与教学案例的结合,展现了这一理论的魅力所在。其中的教学案例生动有趣,教师把学生带入了各种各样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同时,在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为学生开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学习之路。研究人员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情况,明白了症结所在。情境教学虽是基于小学教学而开发的,但其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理论能够为初中情境作文教学借鉴使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情境作文教学的理论构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于80年代初,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相对的不成熟性、不系统性。经整理资料发现,其运用范围以小学教学为主,初中的情境作文教学研究比较少,且不够系统,相关的策略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在相关的研究中,缺少典型实际的案例供评析与借鉴。本课题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补充完善,力图形成更加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对策,加深一线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改善作文教学方法。本课题也将分析

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教学

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教学 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1、情境法是外国语教学的一种,它强调语言的交际 功能,主张创立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 境中学习和运用外国语。 2、情境教学法 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的类型 根据情境对儿童的感官或思维活动所起的不同作

用,大体可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推 理情境几种: (一)实体情境 即以物体原形为主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其观察山 川田野、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上出示的各种物品,标本等也是实体情境,可以发展其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如、写景、写物的作文。 (二)模拟情境 在无法在客观上具备实体情景的情况下模拟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情境再现:比 如画片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模拟情境只需要相似即可,在适用时就显得简单,如音乐作文、美术作文?? (三)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能激起学

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对一些实体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内容。比如:害怕?? (四)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 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象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但想象情境往往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和模拟情境来作为想象情境的契机。如《我是一片杨树叶》《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会飞到哪儿去,带领学生来到室外,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地上,你会来到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三、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低年级要求从写一句话开始,懂得一个可以回答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地方怎么样,其实,观察日记打下认识与表达的基础,学会留心观察事物,一般一二年级(四 个学期)后写三百字没问题。

浅谈小学情境作文教学

情境作文教学总结 情境作文不仅要借境中情之感人,声之动人,色之迷人,激发学生描述情境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说话的氛围,激发学生抒发情境之美的情怀,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发展语言,而且教学要做到有序,有方法,有科学性,有艺术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现将情景作文教学中取得的经验进行小结: 一、把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结合起来。 情境作文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认识。把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促进语言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实现两者结合,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作为题材,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的同时扩充学生未知的知识。如上说话课《我喜欢的动物……》,重点教学生说好一句话。但是,它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作为题材,也由此遍及很广的知识面。教学时,在让学生说好一句话后,还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教师也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生活本领,这使说话课上得更活泼些。

又如上说话课《我要……》,句子内容也极广,通过学说句子内容, 涉及到学生学习校内、外的好人和好事,从中使学生学到一些做人的哲理。这样组织教学,做到把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结合起来,提高了情境作文的教学质量。 二、从多个角度描述事物的特点。 从形、声、色、味等角度描述事物可产生“亲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效果。学生从这些角度描写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水平,可采取先分后总的步骤,即从一个角度到另一个角度,再综合。让学生用形状的词语描写事物的外形。在这些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综合指导学生从形、声、色、味等角度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营造交流语言氛围,发展能力。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学习活动交流,可以使课堂高潮叠起,引人入胜,并且在每一个高潮中都充分展

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一)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渗透写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情境的描述。 3、学会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材料。 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写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用具:课件小猪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快乐互动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喜欢玩游戏吗? 2、课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师述: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二、现场游戏,感受兴趣 1、老师出示一只小猪(故意不画鼻子)问:小猪缺少了一个什么?(鼻子) 2、老师明确要玩的游戏要求,《贴鼻子》。 3、游戏过程:指名一位同学上台,老师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让他把鼻子贴到小猪相应的位置上。(提醒学生留心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三、乐说游戏 1、师述: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能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说给别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吗?(能) 2、这里也有一班同学玩了游戏,看他们是怎样把游戏经过告诉别人的,出示范文《一次有趣的游戏》 3、指导同学们把游戏过程说说,必要时重现游戏时的动作。(动词有:拿、蒙、走、贴、打开、看等等) 4、除了说贴鼻子的经过,还要注意整个场面,例如:如果鼻子贴歪了,同学们

有什么反应?(注意说好“笑”的情景,如:哈哈大笑,前仰后翻、捧腹大笑,笑出眼泪,眼睛眯成一条线等等) 5、同位交流,说说评评。 6、小结:要把游戏经过说清楚,必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具体。(还要注意动词的用法,把句子说通顺。) 四、指导起稿,快乐作文 (二)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或脾气特点、生活习性(捕食、嬉戏、休息)写一段话。 2、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考考你,听一段话,猜猜是什么动物? 它,一身洁白的羽毛,一双乌黑的小眼睛像两颗黑黑的小珠子。脖子长长的,整个身子就像阿拉伯数字里的“2”一样,神气极了! 2、它是谁呀?出示图片 3、交流: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二、写法指导 1、再猜一个:它,有着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特别漂亮,尖尖的鼻子下露出两只白色的大门牙。两只长长的耳朵可以听见远处的动静。别看它平时看不到它的腿,可跑起来它的腿特别有力。 2、明明都是白色的小动物,却一下子让我们猜出一只是白鹅,一个是白兔,为什么呢? 3、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也就是不同于别的小动物的特殊之处。 (板书:特点)

研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研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5-07-13T09:30:25.47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作者:蓝建宇[导读] 回顾以往的作文教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中学生作文现状看,仍不尽人意。 蓝建宇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个性的发展,尊重个性的发挥,解放他们的情感,解放他们的个性,笔者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就做到了对人性的释放、对个性的释放。在作文教学上具体怎么做,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学习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回顾以往的作文教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中学生作文现状看,仍不尽人意。过去的探讨主要围绕学生作文章,如何改变学生,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等等。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学生写作的时候取材的范围不广,视野不宽,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平时很少出外活动,很少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因而也就很少有切身的体验,写作的生活来源就空乏,近乎枯竭,很少有写作的冲动和灵感。南宋大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应该让中学生扩展生活范围,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亲近大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灵气,增添一些阅历。“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生产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因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个人体验,对写好作文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个性的发展,尊重个性的发挥,解放他们的情感,解放他们的个性,笔者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就做到了对人性的释放、对个性的释放。在作文教学上具体怎么做,笔者认为从研究学习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扩展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增加他们的切身体验 让学生利用课余或业余时间去体验情景、人物等。新课标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研究性教学。在校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校园的春、夏、秋、冬,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魅力;在社会、在家庭生活,要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有时还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宽广了,感受和体验的生活丰富了,他们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二、加大阅读,加强积累,打下写作的坚实基础 作文乃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而积累则为打江山的双刃剑。用好这支剑,就能决胜作文决胜高考。正所谓:“作文之道,贵在倾吐积累。”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积累知识。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去找水的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去寻觅。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三、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中学生主要在学校生活,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关注和尊重,都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这种需要会激励学生不懈的努力,大胆的创新,勇敢的去追求成功,去获取成功。而成功的结果又会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需要,借助课内和课外活动,创设情境,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和体验,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如:可以让学生创作一些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的作品,然后在班上朗诵、鉴赏、评论、改写,在相互学习交流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种作文竞赛,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个性,展现自我,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四、善于鼓励,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说:“总起来说,中学语文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表达自己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虽然也不应排除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艺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这就点明了中学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我们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就可以了,并不是把学生全部培养成诗人,作家。但我们老师有时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连老师本人也难以做到。在作文批语中,要求学生从文章的立意、结构到修辞面面俱到。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在批语中老师肯定的少,否定的多。教师用心良苦,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对学生来说,一篇作文中存在那么多毛病,写作的成就感还有多少?教师在感叹学生作文总不长进,对作文总不满意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到教师这方面的因素。作文训练本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因素的训练,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成就感最大,创造性最强,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高,需要动力,更需要成就感,教师对作文的认定对学生来说应是鼓励,是促进,是动力。作文教学任重道远,但研究性作文教学却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了开拓性的思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中学 546100 )

情境作文初探

揭东县第20届学术年会交流材料 万水千山总是情 ——情境作文教学初探 揭东县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 陈洁华 2012年11月

万水千山总是情 ——情境作文教学初探 关键词:情境感知表象积累想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现象,往往是由于学生作文时“无米下锅”,也就是积累的作文材料贫乏、苍白,在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上,我把情境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尝试来指导学生作文。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具体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知,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使学生情动而发的过程。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逐步探索出一条“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绘情境”的作文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写出具体生动的情境作文。 一、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写出具体的情境,必须引导他们从“感知情境”到动笔“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指的是“虚境”,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情感过滤创造出的境界。这一心理过程有赖于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由此可见,要描绘情境必须从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开始。.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 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我训练学生感知事物时做到(1)感知事物前蓄情于臆。即要求学生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感准备。无论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还是花鸟虫兽,在感知前要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名言诗词、传奇典故,以及景点介绍等,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蓄情于臆。(2)感知事物时融情于物。即要求学生调动视、听、嗅、触觉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由此而触景生情。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与意念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实际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时无内容可写,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惧怕的心理。随着近现代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全新的教学理论。其中,情景作文教学理论就是其中一种。在小学课堂上进行情境作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叙。本文以小学阶段作文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情境作文教学为研究主题,首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进行简要阐述,接着对当前实际教学中实施情境作文教学策略时存在的问题概括归纳,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作文情境作文教学策略 一、情境作文教学之定义及特点 要想对情境作文教学的定义及特点理解透彻,必须首先对情境作文有所了解。

1.情境作文教学之定义 情境作文是相对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作文训练的类型来命名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具体来说,情境作文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与写作主题有关的典型形象,进而创设一种有利于写作的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情感体验、表达欲望,更好写作的目标。情景作文教学,则是一种将情境作文付诸实践的教学方式。 2.情境作文教学之特点 与其他作文教学方式比较而言,情境作文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情境作文教学更好的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智力发展相结合。它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第二,情境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在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创设出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二、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之现状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简要概括如下: 1.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中系统性不强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突出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体验学习”,加强了体验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新课程下的“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它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整合三维目标的桥梁,是学生智慧的生长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突出“体验学习”,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水平。以下本人谈谈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实地观察,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让学生对陌生的事物进行作文,学生是难以写出切身体验的,也写不出好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如我们准备让学生写《课间十分钟》这篇作文,可把学生带到校园的一角进行观察体验,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校园一角”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这“课间十分钟”的热闹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课间十分钟》的作文,就不会感到下笔如千斤重,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又如我们准备让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坛边或郊外的小河边等处找春天,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领会,并引导她们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找春天的乐趣中产生了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的切身体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参与了找春天的整个过程,掌握了《春天来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素材,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二、创设情境,感悟素材,激活真切体验 作文素材虽源于生活,但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让学生到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