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利息率的决定

(12)利息率的决定

(12)利息率的决定
(12)利息率的决定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息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或流动偏好的含义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又被称之为流动性偏好。

引起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够及时把握投机机会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利息率。

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流动偏好陷阱又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货币的需求函数:L=L1(Y )+ L2(r )

货币的需求曲线

(二)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的数量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政策。

货币的供给曲线

(三)利息率的决定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L1(Y )+ L2(r )

利息率的决定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均衡利息率。

货币的需求或供给变动都会对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一)LM曲线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LM曲线的推导过程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四节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上述分析包含以下要点:①作为宏观经济运行成果度量国际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③消费取决于已有的收入和消费倾向。④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和

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比较,利息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引起。资本的边际效率则取决于厂商预期收益和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

凯恩斯理论利用三大心理规律对萧条作出的解释以及政策对策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和预期收益不足是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经济萧条的病因。为使经济走出萧条,应采取的政策对策是扩大总需求。

利息理论第三章课后答案

利息理论第三章课后答案

《金融数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收益率 1、某现金流为:元,元,元,元,求该现金流的收益率。解:由题意得: 2、某投资者第一年末投资7000元,第二年末投资1000元,而在第一、三年末分别收回4000元和5500元,计算利率为0.09及0.1时的现金流现值,并计算该现金流的内部收益率。 解:由题意得: 当时, 当时, 令3、某项贷款1000元,每年计息4次的年名义利率为12%,若第一年后还款400元,第5年后还款800元,余下部分在第7年后还清,计算最后一次还款额。解:由题意得: 4、甲获得100000元保险金,若他用这笔保险金购买10年期期末付年金,每年可得15380元,若购买20年期期末付年金,则每年可得10720元,这两种年金基于相同的利率,计算。 3000o o =11000o =12000I =24000I =2001122()()()0O I O I v O I v -+-+-=23000100040000 v v --=41 33 v i ?= ?=23 (0)[(47) 5.5]1000V v v v =--+?0.09i =(0)75.05V =0.1i =(0)57.85V =-(0)00.8350.198 V v i =?=?=4 0.121(10.88854 i v +=+ ?=571000400800657.86 v pv p =++?=i i

解:由题意得: 5、某投资基金按 积累,,在时刻0基金中有10 万元,在时刻1基金中有11万元,一年中只有2次现金流,第一次在时刻0.25时投入15000元,第二次在时刻0.75时收回2万元,计算k 。 解:由题意得: 6、某投资业务中,直接投资的利率为8%,投资所得利息的再投资利率为4%,某人为在第10年末获得本息和1万元,采取每年末投 资相等的一笔款项,共10年,求证每年投资的款项为:。 证明: 7.某投资人每年初在银行存款1000元,共5年,存款利率为5%,存款所得利息的再投资利率为4%,证明:V (11)=1250(。V(11)=1000[5(1+0.05)+0.05(Is) 8.甲年初投资2000元,年利率为 17%,每年末收回利息,各年收回的利息按某一利率又投资出去,至第10 年末,共得投资本息和 1(1)t k t k δ= +-01t ≤≤1 01(1)1k dt t k e k +-?=+10.251(1)10.75k t k e k +-?=+1 0.751(1)10.25k t k e k +-?=+?10000(1)15000(10.75)20000(10.25)1100000.141176 k k k k +++-+=?=100.0410000210 s -104%41100.041010000 (())((108%104%210 n j n j s n s p n i Is p n i p p j s - --+=+=+? =?=-0.04110.0461s s --)5 0.04][10.0560.04] S +50.045 1000[5.250.050.0560.04] 0.04 S S -=+? +08688.010720153802010=?=i a a i i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考察其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了2013年258份样本数据,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是适用的。但由于我国利率制度及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等原因表现相对欠缺,本文根据对P值的研究得出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并对此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施美 作者简介:施美,现任中兴通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2005年7月我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大多表明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拟合性较差。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拟合性在不断提高。从目前对各国研究的实证结果来看,利率平价理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和长期波动水平上更有解释力。中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开放程度稳步提升,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绪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述评 利率平价是公认的解释和预测汇率与利率关系的优秀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间汇率变化规律,也基本上反映了现代经济条件下汇率决定的因素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特点。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由凯恩斯首次提出,由艾因齐格进一步发展为动态理论。其基础假设是:1)国际间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2)有组织的、高效率的即期与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成本足够小;3)汇率自由浮动;4)有效市场;5)套利资金规模无限。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与古典理论主要差别在于,它认为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不具有完全弹性,同时受到套利者贸易商、投资者和中央银行多方参与者的影响——也就是说远期汇率不仅与利差和即期汇率有关,也与预期即期汇率有关。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在发展中,通过放宽传统假设得到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与套利资本有限条件下的模型。修正后的现代利率平价理论较传统理论纳入更多现实因素,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理论依据,也更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 (二)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张萍(1996)认为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利率平价在中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反映国内金融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行政管制模式向金融自由化迈进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不协调的关系。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认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原因是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多数假设。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人民币利率上调不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压力。

新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讲义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一、复习建议 本章是宏观金融理论的开篇,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尤其注意其中的理论严格和逻辑分析体系。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 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界定为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 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2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 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交易动机 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实际货币需求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没有。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刘占国《利息理论》第三章习题详解

第三章 收益率 2.解:234000 1.120000.93382?-?= 3.解:237000100040005500(0)v v v v v --++= 1 1 0.090.11.09 1.1i v i v ====时,;时, 令(0)0v v i =?及 7.解:81.516.510(1)11.995%x x i i ??=+?= 8.解:11100.250.751(1)1(1)1(1)100000150002000011000k k k dt dt dt t k t k t k e e e +-+-+-???+-= 解得:0.14117k = 10.解: 560.0450.04610001.04550.04s i i s -??++ ?? ? 13.解:50000068000060000500055000A B I ===-=,, 29.78%I i A B I =≈+- 14.解:()11144320000112%5000180001112%196104B i -??????=?++?+ -?+-?= ? ????????? 15. 解:1212121k t dt t e k ++?=?= 书后答案是1k =,不知我对它对。 16.解:80285% 1.0512dt j e ????=+ ?? ? 17.解:10654310000 1.04 1.05 1.04 1.05 1.04 1.04 1.0410000k k k k ?----= 19.解:(1)()()2 10001100012200i i +++= 解得: 6.52%i = (2)()2120022001100012001000 i ?=++ 解得:9.54%i = 20.解:()30300.04200.04200.04210000 1.04k s s ks k -+=??= ()10100.0410888100001 4.4%ks i i +=?+?= 1 2 3 4 5 6 7 8 10 9 1 1 1 1 1 i 2i 3i 4i 5i 5i 5i 5i 5i 5i 本金 利息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周召的回答(6票)】: 在汇率不管制的情况下,利率高的国家远期不贬值才见鬼了呢 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根据供求,本币即期汇率当然走高,但远期游资热钱总要撤离的吧?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一 定会有大量的本币遭到抛售,在这种预期下本币的远期汇率当然要下降,即贬值。 这涉及到一个外汇掉期抵补套利的问题。以天朝为例,想想看,如果中国资本项不是管制的,外资进出自由,特别是在国外量化宽松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而国内利率又高涨,肯定会有大量的游资想进入中国,而中国过去8年来又处于汇率上升通道,也就是说,理论上就可以从国外借便宜的钱来中国赚高利息,然后人民币又在升值,远期汇率上升撤出中国时汇率又升了又可以赚一道,赤裸裸地套利。【runzeZheng的回答(15票)】: 很好的问题。汇率和利率的几个平价关系理论和假说很复杂,一般只有抛补的(Covered)利率平价才是成立的。未抛补的(Uncovered)利率平价其实是一个假说,而且实际上很少成立。 1. 先解释“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Hypothesis 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可以表示为: 其中 表示某期限的外国利率, 表示某期限的本国利率; 表示1元本币能兑换多少外币, 上升表示1元本币能换到的外币增加了、也就是外币贬值,上标e表示预期未来的情况,而 表示在式子中对应的利率到期时,即期汇率的变化百分比。恰如题主所问:假如外币利率高,未抛补利率平价岂不是告诉我们外币未来要贬值(注意是未来要贬值,贬值的时间=利率的期限)?是的,的确如此,否则有超额报酬! 假设现在即期利率是1本币=100外币;一年期外国利率 =4%,一年期本国利率

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影响

一、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率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发生变化。通常影响利率的直接因素有: 1.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利率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 2.资金的供求状况。某一时刻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资金的供求状况。市场借贷资金紧张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则下降。 3.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小。利率与借贷风险成正比。 4.借贷期限的长短。通常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5.预期的物价水平。利率与物价同方向变动。 此外还有银行费用、国家经济政策、历史因素和世界利率水平等因素也对利率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二、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投向股票和债券。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小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利率杠杆的运用通常是政府、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状况和物价指数,进行逆风向调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相反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和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当然,利率的调整和利率的杠杆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恰当适度地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政策效应。 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

罗斯《公司理财》(第11版)章节题库(第12章 看待风险与收益的另一种观点:套利定价理论)【圣才出品

第12章 看待风险与收益的另一种观点:套利定价理论一、选择题 下列哪个不是CAPM 的假设?() A.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投资行为是使其终期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 B.投资者是价格承受者,即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上资产的价格运动 C.资产收益率满足多因子模型 D.资本市场上存在无风险资产,且投资者可以无风险利率无限借贷 【答案】C 【解析】套利定价理论(APT)假设资产收益率满足多因子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处理多个因素,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忽略了这一点。根据套利定价的多因素模型,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23123K F F F F F K R R R R βR R βR R βR R β=+-+-+-++- 式中,β1代表关于第一个因素的贝塔系数,β2代表关于第二个因素的贝塔系数,依此类推。二、简答题 1.请解释什么是证券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并图示证券组合包含证券的数量与证券组合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间的关系。 答:(1)系统风险亦称“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相对,指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需求变化给投资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影响到所有证券,不可能通过证券组合分散掉。即使投资者持

有的是收益水平及变动情况相当分散的证券组合,也将遭受这种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 系统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每一资产的总风险的大小,二是这一资产的收益变化与资产组合中其他资产收益变化的相关关系(由相关系数描述)。在总风险一定的前提下,一项资产与市场资产组合收益变化的相关关系越强,系统风险越大,相关关系越弱,系统风险越小。 非系统风险,亦称“可分散风险”或“特别风险”,是指那些通过资产组合就可以消除掉的风险,是公司特有风险,例如某些因素对个别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可通过证券持有的多样化来抵消,因此,非系统风险是通过多样化投资可被分散的风险。多样化投资之所以可以分散风险,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收益现值是随着收益风险和收益折现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从事多样化投资时,一种投资的收益现值减少可由另一种投资的收益现值增加来弥补。但是,应当注意: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程度与证券的相关性有关。 可分散风险只与个别企业或少数企业相联系,是由每个企业自身的经营变化和财务变化所决定的,并不对大多数企业产生普遍的影响。可分散风险(即非系统风险)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组成。 (2)投资组合风险图示 证券组合中包含证券的数量与证券组合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2-1表示出来: 证券组合包含证券的数量与证券组合非系统性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和系统性风险无关。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1.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A. 商业银行的行为 B. 公众的行为 C. 政府的行为 D. 货币当局的行为知识点提示: 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答案是:公众的行为2.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极端情况时,利率水平低到不能再低,就会出现()的现象。 A. 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 B. 预防性货币需求无限大 C. 交易性货币需求无限大 D. 货币总需求反而减少知识点提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答案是: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 3.基础货币主要由()构成。 A. 流通中现金和企业单位库存现金 B. 存款货币和存款准备金 C. 流通中现金和原始存款 D. 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给。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4.()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A. 强制储蓄 B. 失业增加 C. 经济衰退 D. 投资成本升高知识点提示: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强制储蓄5.在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B中,m代表()。 A. 货币供给量 B. 基础货币 C. 货币乘数

D. 派生存款知识点提示: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货币乘数 6.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汇率 B. 利率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E. 超额准备金率知识点提示: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创造。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超额准备金率 7.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有()。 A.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B.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C. 剑桥方程式 D. 交易方程式 E.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知识点提示: 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解说。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方程式 8.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有()。 A. 央行购买办公楼 B. 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C.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D. 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E. 央行购买金融债券知识点提示: 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与方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央行购买金融债券9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A.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B.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 C.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新利息理论教案第3章

第3章:变额年金 本课程第2章讨论的都是等额支付的年金问题。本章将讨论年金不相等的情况。如果每次支付的金额没有任何变化规律,那么只好分别计算每次付款的现值与终值,然后将其相加求得年金的现值与终值。但某些变额年金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节将讨论这方面的年金。 第3.1节:递增年金 本节内容: 3.1.1期末付递增年金 假设第一期末支付1元,第二期末支付2元,…,第n 期末支付n 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算术级数递增的。 一、年金现值 () n Ia 如果用()n Ia 表示其现值,则有 2323...() n n v v v nv Ia =++++ (1)公式推导过程: 上式两边同乘(1+i ) 21 (1)123...()n n i v v nv Ia -+=++++ 用第二式减去第一式 231(1...)()n n n i v v v v nv Ia -=+++++- n n nv a =- 所以: () n Ia n n nv i a -= (2)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思路(略) 二、年金终值 () n Is 1(1) (1)()() n n n n n s n s n i Ia i i Is +--+=+= = 三、例题 例1、一项20年期的递增年金,在第1年末支付65元,第2年末支付70元,第3年末支付75元,以此类推,最后一次支付发生在第20年末,假设年实际利率为6%,求此项年金在时刻零的现值。 解:最后一次支付的金额应该为65195160+?=元。将此年金分解成一项每

年末支付60元的等额年金和一项第1年末支付5,每年递增5元的递增年金。这时: 上述年金的现值为:20 20 51181.70 () 60Ia a += 例2、一项递增年金,第1年末支付300元,第2年末支付320元,第3年末支付340元,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次支付600元,假设年实际利率为5%,试计算此项年金在最后一次支付时刻的终值。 解:支付金额每次递增20元,因为6003001520=+?,所以一共支付了16次。最后一次支付发生在第16年末。 将此年金分解成一项每年末支付280元的等额年金和一项第1年末支付20,每年递增20元的递增年金。这时: 上述年金的终值为:16 16 2010160.25 ()280Is s += 3.1.2 期初付递增年金 假设第一期初支付1元,第二期初支付2元,…,第n 期初支付n 元,那么这项年金就是按算术级数递增的。 一、年金现值 如果用 () n Ia 表示其年金现值,则有 () n Ia (1)()n n n nv i Ia d a -=+= 二、年金终值 如果用 () n Is 表示年金现值,则有 1(1) (1)()() n n n n s n s n i Is d d Is +--+=+= = 三、永续年金 当n 趋于无穷大时: ()Ia ∞111(1)di i i ==+ ()Ia ∞22 11(1)d i ==+ 四、例题 1、确定期末付永续年金的现值,每次付款为1、 2、 3、…。设实际利率为i=5%。 解: () Ia ∞ 111(1)di i i = =+=420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1]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2]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对于投资者按风险分类:风险厌恶者需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与此相反,风险爱好者愿意获得承担风险的权利,但其会付出一定代价;而风险中立者则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 (一)无抛补利率平价

电大金融学测试题答案第十二章

一、单选题 1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B),货币需求量(B )。 A. 下降,减少 B. 下降,增加 C. 上升,减少 D. 上升,增加 从货币需求方面看,利率越高(A )。 A. 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 B. 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小 C. 持币的效用越大 D. 持币的收益越大 2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极端情况时,利率水平低到不能再低,就会出现(D)的现象。A. 交易性货币需求无限大B. 货币总需求反而减少C. 预防性货币需求无限大D. 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 3对金融机构债权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但主渠道是随着金融改革和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目前的主渠道是(C)。 A. 购买黄金 B. 再贷款 C. 再贴现 D. 购买国债 4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B)。 A. 未来的收入 B. 持久性收入 C. 过去的收入 D. 当期收入 5个人储蓄存款属于我国现阶段所公布的货币层次中的(D)。 A. M1 B. M0 C. M3 D. M2 6基础货币主要由(D)构成。 A. 流通中现金和企业单位库存现金 B. 流通中现金和原始存款 C. 存款货币和存款准备金 D. 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7(C)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A. 投资成本升高 B. 失业增加 C. 强制储蓄 D. 经济衰退 8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A)。 A. 公众的行为 B. 商业银行的行为 C. 政府的行为 D. 货币当局的行为 9下列货币需求模型中,交易方程式是指(B)。 A. Md=L1(y)+L2(i) B. MV=PT C. P=KR/M D. Md=kPY 10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中,下列表述最正确的是(A)。 A. 已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债务人受益 B. 持有银行存款的债权人受益 C. 高通胀将导致本国货币名义汇率对外大幅度升值 D. 对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有利 11在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B中,m代表(D)。 A. 派生存款 B. 货币供给量 C. 基础货币 D. 货币乘数 12中央银行的下列哪项业务不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B)。 A. 购买国债 B. 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资产 C. 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 D. 向商业银行再贴现 13准备-存款比率不受(B)的影响。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货币乘数 C. 准备金利率 D. 超额准备金率 14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被称为(B)。 A. 通货-存款比率 B. 货币乘数 C. 准备-存款比率 D. 存款乘数 二、多选题 1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有(AD)。 A.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B.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C. 剑桥方程式 D. 交易方程式 E.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构成项目是(ABCDE)。 A. 经常账户 B. 资本账户 C. 金融账户 D. 净误差与遗漏 E. 储备资产 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ABCDE )。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瑕国酌适罔性分析 一胡海龙江西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但由于其 是建立在资本自由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因而 其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证研究中并未得到太多的支持。 本文首先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制 度改革后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 析。得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立的结论。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s l l i bo r利率 一、利率平价理论文献综述 所谓利牢_甲价理论,就是揭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第一个研究远期外汇理论的是德 国经济学家沃尔塞.劳兹。1889年,劳兹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 交易时考虑到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英国经 济学家凯恩斯在1923年在其著作《论货币改革》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 汇率之『日】的关系,即利率平价理论。亦称远期汇率理论。英国经济学家 保罗.艾因齐格于1937年出版了《远期外汇理论》一书,第一次清楚地 表述出了利率平价思想,他的利率平价动态理论是对凯恩斯及凯恩斯以 前利率平价理论的综合和发展,他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为现代利率平价 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现代远期汇率定价是建立在抵补利率平 价理论和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基础之上的。 国内对利率平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检验利率平价在我国是 否成立及其原因。张萍(1996)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 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利率平价在中国较难适用,其主要原因 是南于资本流动限制、汇率形成及预期机制缺乏效率,其把交易 成本引入到模型中,提出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易纲和范敏(1997) 认为适用于中包的利率平价是:汇率变动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加上一个摩擦系数。随着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的方向迈进.摩擦j 系数的绝对值应该越来越小,利率平价的预测力会越柬越强。张 听和朱睿民(1999)对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条件的模 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 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F,利率变化对未来汇率的影响仍将旱现与 基本模型不同的结果。薛宏立(2002)将制度摩擦系数和交易成 本引入利率平价模型,他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 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制度摩擦系数将趋近于零,此时利 率平价理论将是远期外汇市场上汇率定价和汇率预测的最好工 具。熊原维(2004)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外部环 境,即资本流动管制和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使得利率甲价的 中性区间增大,随着利率平价成立的条件在我国逐渐具备.利率 平价理论将在我国更加具有实用性。郊春梅和肖琼(2006)、苟玉 根(2007)等认为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有限性、外汇市场缺乏效 率和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利率平价在中国表现失灵,可以考虑引 入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江春、刘春 华(2007)从新制度的角度对利率平价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深层 次制度等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较低,但随着我 圜B U S i neSS ch{na (2009年第4期) :l006.7833(2009)04_055_01 国产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 的逐步实现,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正逐步优化。曾建华、李 博(2008)利用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 为时变的风险溢价是无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的原因,得出汇 率波动在短期内主要受资本市场影响,中期主要受控于货币政策 所造成的利率波动以及长期只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结论。 二、我国现阶段的利率平价理论实证检验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假设投资者风险中性,并且在资本自由 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一价定律在外汇市场成立,两国间 汇率远期的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即:(f—e)/e=卜i+, 其中f为远期汇率,e为即期汇率,f和e均为直接标价法,i为本 国利率,i.为外国利率。 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取 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s}l i bor利率的推出,我国利率市 场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利率平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已经基 本具备。因而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09年3月9日人民 币兑美元的即期和远期汇率,3个月期的美元l i bor利率作为外国 利率,3个月期的shi bor利率作为国内利率,来对抛补利率平价理 论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情况进行检验。 令汇差P=(,一P),P,利差出=(f一,抑门2,由于本文选取3个 月期限进行检验,所以m在本文中为3。用E vi ew s5.O对对汇差和 利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同归方程为: p=O.332007△f 方程的拟合系数月2为0.6l,说明汇差的变动其中61%可以用 利差来解释:同时回归系数O.332007为正,与理论相符,表明国 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1个百分点,那么人民币远期面临贬值约0.33 个百分点。 三、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向前推进,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利率甲价理论在现阶段的我国已经基本成立 的观点,这表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初具成效。 参考文献: 【l】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经济研究.1996(10):34-43. 【2】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经济研究.1997(10):26 -35. 【3】张听.朱睿民.利率平价、赍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财经研究.1∞ 9(6):72-75. 【4】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财经研究.2002(2):14_19. 【5】熊原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上海金融.2004(12):14j 18. 【6】郑春梅.肖琼刑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经薪问题.2嘶 (12):6m62. 【7】苟玉根.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表现及修正.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7(4):6.9. 【8】江春.刘春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探讨.经济管理.2007(10):18—23. 【9】曾建华,李博.不同时间长度下的利率平价实证检验与汇率变动分析.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55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张晨* (合肥工业大学治理学院 230009)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利率平价理论在开放金融市场中 的汇率决定作用,以及市场投机活动对利率平价的阻 碍,从而寻求适合我国企业运作的防范风险的方案。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掉期时刻套汇理财 1 引言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进展是利率平价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国际间资本移动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决定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国际经济社会中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和表现之一,国际资本移动规模不断扩大,利得与风险同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金融市场逐渐扩大开放,企业界的国际经济交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日益增多,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阻碍会越来越大。本文要紧运用利率平价理论研究开放市场 *张晨,1968出生,硕士,讲师。要紧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 634 / 1

中货币汇率的决定机制,进而分析风险治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亦称远期汇率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23年提出,后经爱因齐格等经济学家进展而成的。凯恩斯认为,在远期汇率的决定方面,“最全然的因素是有关两个金融中心市场的短期资金的利息”。因而能够通过分析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来讲明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 理论的假设条件:①资金在国际间的流淌无障碍,即处在开放市场中。②套利资金的规模是无限的、充足的。③忽略交易成本(如银行手续费、邮费等)。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幸免汇率风险,保证 634 / 1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填空题 1、以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为标准,可将利率划分为()和一般利率。 答案:优惠利率 2、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被成为()。答案:基准利率 3、实际利率是根据名义利率和()换算得出的。答案:通货膨胀率 4、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是()。答案:实际利率 5、马克思认为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的特殊转化形式。 答案:剩余价值 6、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划分,利率可分为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答案:公定利率 7、假设r表示名义利率,i表示实际利率,p表示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则r、i、p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答案:r=i+p 8、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利率。答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9、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实行固定利率会给()人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债权 10、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与()。答案: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11、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被称为()。 答案:利率 12、根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利息的最高界限是()。答案:平均利润率 13、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利率基本上属于()的类型。 答案:管制利率 14、利率对储蓄的作用有正反两方面: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答案: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5、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答案:利率 16、有价证券、土地、劳动力等价格的形成是()发挥作用的表现。答案:收益资本化 17、任何一笔货币金额都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通常称其为()。答案:终值 18、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所确定的利率是()。答案:公定利率 19、凯恩斯认为,()与()是决定利率的唯一的两个因素。 答案: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20、实际利率理论认为,投资是利率的()函数。答案:递减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答案:D 2、认为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特殊转化形式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杜尔阁 D、俄林答案:B 3、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与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均衡点决定的理论是()。

利息理论第二章课后答案

1、 证明: () n m m n i v v a a -=-; 证明: 11()() m n n m m n i i i i v v v v a a -- -=-=- 2、化简:n t t n n a s a s -- 解: ()()()()()()()1 111 1111 1111111t n t n t t n t t n n n n n n i i i i i v i i i a s a s v i i n ------+=+=+=----+++++++ 3、设2,n n x y a a ==,用x 、y 来表示d; 解: , ()()()2222221122111211n n n n n n v a x xi v x y i x y i xi yi i d i x x x y v yi v a y i ?-==??-=--????-=-?=?==??++---=??? ==?? 4、设,m n x y a s ??== 证明: 1m n vx y iy a ++= +; 证明: ()()()()()()111111111111m m m m n n n n v i a x v xiv xiv yi xv y i a i iy i s y v yi i -+-?-+?==?=----+?∴==?++-?= =?=-?? 5、证明:2322.. .. .. 1 .. .. ..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 - =; 证明:

()()()()()()()()()() 2323222222111111 111111 111111 1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s s s i i i s s s i i i i i i i +-+-+-+ -=+-+-+-+-??+-+?? =+++ =+- 6年金a 的给付情况是:1—10年,每年给付1000;11-20年,每年给付2000元;21-30年,每年给付1000元;年金b 在1-10年,每年给付k 元;11-20每年给付0;21-30,每年给付k 元,若a 与 : b 相等,知道=,计算k 解:100030a +10001010v a =k 30a -k 1010v a 又因10v = 解答得k=1800 7 某人希望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累积2000,前n 年,每年末存入50,后n 年,每年末存入100,不足部分在2n+1年末存入,正好达到2000的存款本息和。设年利率为%计算n 及超出或者不足2000的差额 解:50n s 2+50n s =2000 解答得n= 所以n=9 (5018s +509s )()i +1+x=2000 ! 解答得 x= 8 从1998年起,知道1998年底,默认每年一月一号和一月七号在银行存入一笔款项,七月一号的存款要比一月一号的多%,并且与下一年的一月一号相等,每年计息两次且年名义利率为10%。;在1998年十二月三十一号,本息为11000 ,计算第一次存款

利率平价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 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自1 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仅从1997 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