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

《初中历史教学法》模拟试题库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A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2、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

3行为目标的表述有四个基本要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4、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贯彻少而精的原

则。

5、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主要存在着三对矛盾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和学生与教法与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6、历史的表象有:时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和事件表象。

7、在课堂上,讲课艺术主要表现为语言艺术和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全人发展

2、课程资源

3、史论结合原则

4、实例论证法

5、实物直观

三、问答题(共35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分)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内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

3、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

条件、表现程度。4、少而精。5、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6、时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事件表象。7、语言艺术、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全人发展: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为使学生发展为全面发展的人。“全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人的完整性是指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生活的完整性是指人与自然、社会的有机交融和和谐发展。

2、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通常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

3、史论结合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史”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基本史实。“论”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正确的解析,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言的史论结合。

4、实例论证法:即先提出命题,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解释说明来明确历史概念的方法。

5、实物直观:是依赖演习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历史实物和模型直观。实物直观在教学中能给学生以历史的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

三、问答题(共35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分)

答:“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课改的基本精神和灵魂,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课程要面向每位学生;第三、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答:评价历史人物有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和分析,看其活动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

第二、要坚持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不能着眼于一点,以偏概全。

第三、要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

第四、要注意恢复一些被文学艺术作品所歪曲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分)

答: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备好课是上好

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要充分全面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教学方法,还要备学生。只有在课前全面周密计划每个教学环节,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要有计划性。历史教学的任务和三维目标不可能在一堂课内就能完成和实现的,而要贯穿于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因此,在备课时必须加强计划。

第三、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备课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内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及百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答:这一案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的。因为:第一、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用的行为动词都是指向学生的,其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第三、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第四、便于检测。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初中历史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

2、历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是知识与能力;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过程与方法;历史教学的灵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大纲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说明和本文两个部分。其中本文是教学大纲的中心。

4、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史论结合、直观性、重点突出等。

5、单一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导言课和检查知识课四种类型。

6、讲述法又分为叙述法、概述法和描述法三种。

7、讲授文化史要做到讲清因由、前后相承、联系对照和重视文化史人物的讲授。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

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初中历史教学论》

2、课程目标

3、教材

4、直观性原则

四、简述题(30分)

1、简述陈旧的教材观对历史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10分)

2、简述提高讲课艺术的途径。(10分)

3、在历史教学中,贯彻重点突出原则必须做到哪几点?(10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请在下列句子中画出行为目标的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描述秦陵兵马俑的阵势。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学生能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例,学生能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4)学生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B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说明、本文、本文。

4、史论结合原则、重点突出原则、直观性原则。

5、导言课、讲授新课、复习课、检查知识课。

6、叙述、描述、概述。

7、讲清因由、前后相承、联系对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C.

3、A.

4、A.

5、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初中历史教学论》:这是一门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揭示其特殊规律,提出中学历史适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特殊方法,使高师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课程。

2、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

3、教材: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教材包括三种类型:常规教材、电化教材和乡土教材。

4、直观性原则:这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和具体知识,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

四、问答题(30分)

1、简述陈旧的教材观对历史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10分)

答:陈旧的教材观给历史教学造成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使教师成为了教材的奴隶和附庸。教师的教学只能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蓝本。教材写什么,教师教什么;教材怎么写,教师怎么教;长此下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了,教学的创造性被扼杀了。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其次,它使学生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背和练;长此下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了,学习成了一种枯燥的机械的活动,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再次,由于师生都对教材怀有“尊敬”之心,不敢对教材怀有疑问之心,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不当之处不敢大胆直言,不敢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长此下去,教科书里存在着严重的繁、难、偏、旧的现象。既不利于教师的教,也不利于学生的学。因此,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这种陈旧的教材观必须要改,必然要被新的教材观所取代。

2、简述提高讲课艺术的途径。(10分)

答:第一、提高讲课艺术,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素养。思想素养表现为高尚的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自尊心等职业修养。在课堂上表现为热情、诚恳、亲切、耐心、谦虚等。提高讲课艺术,还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因为就中学历史教材而言,涉及到哲学、文学、地理、算术、天文、历法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是有再好的讲课艺术,也很难讲生动。

第二、提高讲课艺术需要实践。讲课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了要有教学机智的艺术要求。

3、在历史教学中,贯彻重点突出原则必须做到哪几点?(10分)

答: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首先要确定重点。一般而言,在教材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的史实,对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都属于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分清主次、详略得当。(2)点面结合,互为补充。(3)围绕重点,补充材料。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请在下列句子中画出行为目标的基本要求。

(5)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描述秦陵兵马俑的阵势。

答: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描述;行为条件——通过观察图片资料;表现程度——秦陵兵马俑的阵势。

(6)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学生能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答: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认识;行为条件——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表现程度——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7)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例,学生能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答: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了解;行为条件——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例;表现程度——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8)学生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

答: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培养;行为条件——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的学习;表现程度——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C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说明和本文两个部分。其中本文是教学大纲的中心。

2、《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按主题和板块的方式来构建的。

3、陈旧的教材观是一种本本式教材观,是把教材和教科书等同起来。全新的教材观是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材。

4、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史论结合和直观性、重点突出等。

5、历史教案既是教师备课活动的终点,又是教师上课的起点。

6、从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后评价三个阶段。

7、常用的板书有三种形式:纲目式、表解式和方位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直观性原则

2、教学过程的本质

3、教学语言

4、图文示意教学法

三、写出下列歌曲所反映的历史时代(10分)

1、春天的故事

2、在太行山上

3、四渡赤水

4、我的祖国

5、南泥湾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三维目标在历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2、讲授政治史要做到哪几点?

3、简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五、案例(20分)

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材内容,写一份完整的详案。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C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说明、本文、本文。

2、板块、主题。

3、本本式、教科书、材料式、教科书。

4、史论结合原则、重点突出原则、直观性原则。

5、备课、上课。

6、教学前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后评价阶段。

7、提纲式板书、图表式板书、图示式板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直观性原则:这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和具体知识,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认识历史、发展自己,使自身素质水平逐步达到社会培养目标要求的过程。

3、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

4、图文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它是用各种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媒体(包括各种符号、数字、图形、词组等)组成图示,来表达历史史实或历史概念的一种方法。

三、写出下列歌曲所反映的历史时代(10分)

1、春天的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

2、在太行山上: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代。

3、四渡赤水: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时代。

4、我的祖国: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时代。

5、南泥湾:反映了生产大运动。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三维目标在历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答: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三维目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过程与方法是历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三者是辨证统一的,缺一不可。

2、讲授政治史要做到哪几点?

答:讲授政治史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经济的有机结合。具体要求是:首先必须说明经济决定政治;其次必须说明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舍去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使学生认识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样,舍去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也不可能使学生认识政治发展给予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政治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从中受到历

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同时又可以使教师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第二、一分为二正确评价。任何一个政治人物、每项政治措施和政治制度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对它们的评价也只能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一分为二的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利弊,不能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第三、讲清线索,揭示联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才能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

3、简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反映了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空间的变迁情形。它能巧妙地、科学地包容以上诸方面于一图,做到综合、直观。因此,充分运用各种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第二、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形成不同的民族或某些国家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一定的地理条件往往直接影响着某些具体的历史活动。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运用历史地图使学生有所认识。

五、案例(20分)

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材内容,写一份完整的详案。

答案略。

《初中类似教学法》试题D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

2、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陈旧的教材观是一种本本式教材观,是把教材和教科书等同起来。全新的教材观是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材。

4、根据课改的要求,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5、历史知识具有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和过时性四个特点。

6、历史教案从形式上看,可分为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类型。

7、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有感知的联系性规律、感知对象的理解性规律、感知对象和背景的相互转换规律。

8、在历史教学法理论中,历史概念的内涵在形式表述上可分为:单纯的历史概念、复杂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理论概念三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材

2、重点突出原则

3、备课

4、归类比较法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材就是教科书。

2、新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是一样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直观教学的作用。

3、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重要意义。

五、案例(20分)

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内容,写一份完整的简案。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D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基础教育。

2、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3、本本式、教科书、材料式、教科书。

4、少而精。

5、科学性、过时性、具体性、综合性。

6、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微型教案。

7、感知的联系性规律、感知对象的理解性规律、感知对象和背景的相互转换规律。

8、单纯的历史概念、复杂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概念。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材: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教材包括三种类型:常规教材、电化教材和乡土教材。

2、重点突出原则:“重点”是指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教材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但这并意味着丢弃非重点,否则,就割裂了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3、备课: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归类比较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异同,这种方法叫归类比较法。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材就是教科书。

答:这种说法不对。这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教材,把教材和教科书等同起来。教科书是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

2、新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是一样的。

答:这种说法不对。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突破了教学目的仅限于思想层面上,而非常注重了人文素养;并且还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所以,两者是不一样的。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人的因素,也是两大活跃的主体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施行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有教无学或有学无教,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被认识的客体,它是“教”和“学”的依据和具体内容,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和学都失去了源泉;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是教学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媒介和载体。一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比较容易地、迅速而有效的使师生把握和理解,没有这个载体,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简述直观教学的作用。

答:直观性原则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和具体知识,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同时又以历史的过时性特征为其存在的客观前提。直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第二、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第三、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3、简述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重要意义。

答: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形成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知识的中心环节。其次,形成历史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重要关键。再次,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五、案例题(20分)

根据自己熟悉的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写一份简案。

答案略。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E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初中历史教学法》是一门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性理论学科的学科。

2、历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是知识与能力;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过程与方法;历史教学的灵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和形成基本的历史技能。这些技能有: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掌握和识别、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归纳基本的历史材料以及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初步具备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形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及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4、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阐明了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和。

5、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即、和。

6、历史直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主要是直观和直观。

7、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和两种。

8、教材的种类有:教材、电化教材和教材。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2、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3、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D为了学生的一切

4、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5、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电化教学

2、历史概念系列化

3、详细教案

4、史论结合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简述历史教学大纲的结构及内容。

3、简述提高讲课艺术的途径。

四、案例题

下面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一课的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东汉以来好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历时370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我过封建国家第一次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2)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中,魏国经济发展最快。马钧发明的翻车,在当时是世界上一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值得我们引以骄傲、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E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具有专业特点的应用性理论学科。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和识别、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4、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5、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6、语言直观、教具直观。

7、点评、专评。

8、常规教材、乡土教材。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C.

3、A.

4、D.

5、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电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设备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常用的电化教学手段有:幻灯教学、电影教学、录音教学和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2、历史概念系列化:或称为历史概念体系。它是由纵向概念系列和横向概念系列构成的概念网络。

3、详细教案:简称“详案”。其内容周密全面,几乎接近于讲稿,不但历史知识丰富详尽。而且对教学过程的编写尤为细蜜周全。但详案文字多,篇幅长,便于系统记载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进度。

4、史论结合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史”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基本史实。“论”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正确的解析,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言的史论结合。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答: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正确认识现实,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中学历史教学能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总之,历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同时同自然科学的关系相当密切。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山都不乏科技方面的内容。中学历史课也是学好自然科学课程所必需的基础课。

2、简述历史教学大纲的结构及内容。

答:历史教学大纲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部分: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提出了处理历史教学内容的七个理论原则。第三部分:教材的安排。第四部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即就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了六点原则性的意见。第五部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内容体系是按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和世界历史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列有“几点说明”和“内容说明”。第六部分:高中世界历史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由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组成。

3、简述提高讲课艺术的途径。

答:第一、提高讲课艺术,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素养。思想素养表现为高尚的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自尊心等职业修养。在课堂上表现为热情、诚恳、亲切、耐心、谦虚等。提高讲课艺术,还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因为就中学历史教材而言,涉及到哲学、文学、地理、算术、天文、历法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是有再好的讲课艺术,也很难讲生动。

第二、提高讲课艺术需要实践。讲课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了要有教学机智的艺术要求。

五、案例题(20分)

下面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一课的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东汉以来好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历时370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我过封建国家第一次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2)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中,魏国经济发展最快。马钧发明的翻车,在当时是世界上一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值得我们引以骄傲、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答: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第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行为动词都是指向教师的,是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第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第三、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第四、不便检验。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F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历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是;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是。

2、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阐明了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和。

3、陈旧的教材观是一种式教材观,是把教材和等同起来。全新的教材观是一种式的教材观,认为是重要的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材。

4、教法型教案的优点是。

5、从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历史表象到历史概念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方法,即:、和。

6、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的最本质的认识。

7、在课堂上,语言艺术表现为、和。

8、简表直观包括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

2、微型教案

3、讲述法

4、教材观

三、根据所给歌曲的名称,写出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每小题2分,共10分)

1、《松花江上》

2、《走进新时代》

3、《长征组歌》

4、《凤阳花鼓》

5、《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新教材的主要功能。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3、分析终课的意义、要求及基本方法。

五、案例题(20分)

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设计一份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F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3、本本式、教科书、材料式、教科书。

4、注重“怎样教”,便于施教过程中的双边活动。

5、实例论证法、分析综合法、归类比较法。

6、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7、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姿势语言。

8、年表直观、表解直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该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由国家统一编订,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之一。具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

2、微型教案:也称之为卡片教案。尽量简化教学内容,只保留最基本的教学步骤和必要的板书,将其编写在卡片上,一般一课一卡。微案只宜作详案的补充。

3、讲述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较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讲述法又分为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4、教材观: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所具有的观念就是教材观。教材观分为陈旧的本本式的教材观和全新的材料式的教材观两种。

三、写出歌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每小题20分,共20分)

1、《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

2、《走进新时代》: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3、《长征组歌》: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4、《凤阳花鼓》: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

5《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背景。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新教材的主要功能。

答:教材作为传输信息的一种知识载体,具有以下几种主要功能。(1)教材的工具性。(2)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的课程资源。(3)新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4)教材是课标的体现。(5)教材的科学性。(6)教材的时代性(7)教材的实践性和相对稳定性。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答:史论结合原则是历史教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必须详细地把握和讲清基本史实,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为正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史论结合必须做到史实讲述中寓有观点,观点分析中不离史实。要反对只讲理论观点,而不注意讲授基本史实;或是只讲基本史实而不注意讲理论观点。

3、分析终课的意义、要求及基本方法。

答:终课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通过小结、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及时地巩固下来,并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种教学活动。

终课的意义:巩固知识,升华认识,发展能力、及时反馈等。

终课的基本要求有:首先,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其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再次,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学。

终课的方法主要有:知识整理法、提炼结论法、整合图示法、比较对比法、升华认识法、巩固练习法、新课铺垫法、深化教材法、讨论总结法、学法示范法。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设计一份教学目标。

答案略。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G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初中历史教学论》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即、、。

2、历史的时间表象,主要是对历史的、和的反映。

3、在课标的“前言”部分主要说明了、和三个问题。

4、《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按和的方式来构建的。

5、《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6、历史直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主要是直观和直观。

7、历史教案既是教师活动的终点,又是教师的起点。

8、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感觉、、记忆、、想象和等基本心理过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2、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备课

2、终课

3、学习法

4、电化教学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2、简述《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

3、单元备课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五、案例题

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确定一教学任务,对其进行总体设计,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G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历史教学法理论研究、历史教材研究、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2、顺序性、延续性、周期性。

3、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4、板块、主题。

5、理论课、实践课。

6、语言直观、教具直观。

7、备课、上课。

8、知觉、表象、思维。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2、B.

3、A.

4、A.

5、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备课: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终课:终课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通过小结、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及时地巩固下来,并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种教学活动。

3、学习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而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发现法的焦点和核心集中于学生的学习,故又称学习发现法。

4、电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设备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常用的电化教学手段有:幻灯教学、电影教学、录音教学和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反映了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空间的变迁情形。它能巧妙地、科学地包容以上诸方面于一图,做到综合、直观。因此,充分运用各种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第二、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形成不同的民族或某些国家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一定的地理条件往往直接影响着某些具体的历史活动。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运用历史地图使学生有所认识。

2、简述《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

答: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前言”部分说明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个问题。

“课程性质”点明了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基本理念”阐明了历史课程的六个基本理念:①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②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③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④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⑤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⑥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的评价机制。

“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内容标准”部分分为六个学习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

“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论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单元备课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单元备课是指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一个教学单元而展开的备课活动。其主要工作有:(1)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2)明确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重点和难点。(3)确定单元教学目的,具体划分课时数。(4)确定各课时的主要内容及其所需的教具。(5)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要比学期备课详细和深入一些。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确定一教学任务,对其进行总体设计,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略。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H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和。

2、实施建议对、和等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3、教材是。它大体包括三种类型,即、、。

4、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等。

5、点评又分为和两种。

6、说明战争性质,既要坚持的观点,又要坚持。

7、历史课的直观教学分为三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

2、课时备课

3、分析综合法

4、类比与对比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

2、确立现代教材观的实践意义。

3、简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画出行为目标的基本要求。

(9)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描述秦陵兵马俑的阵势。

(10)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学生能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1)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例,学生能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12)学生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H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

2、教材编写、教学、评价。

3、承载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物化材料、常规教材、电化教材、乡土教材。

4、史论结合原则、重点突出原则、直观性原则。

5、穿插点评、述后点评。

6、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语言直观、教具直观、电化直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该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由国家统一编订,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之一。具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

2、课时备课:是指历史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对其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是历史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深入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3、分析综合法: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某一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特点,确定它们的本质特征。综合的目的是揭示包含在历史现象和事件中带有普遍的特性和规律性的特征。

4、类比与对比:类比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本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特征。类比必须以比较为前提。对比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表面现象相同或相似而本质相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揭示它们本质上的区别。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教科书是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这种说法把教科书与教材等同起来,是一种狭隘的教材观。

2、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教学是双面活动,既要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又要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评价出一节课的好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

答::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历史课的课程性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普及性”是指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基础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要为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发展性”有三层含义: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可见,初中历史新课程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要素,是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环节。

2、确立现代教材观的实践意义。

答:新课程确立的现代教材观,将给历史教学实践带来新的转变,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打破“教材中心”的传统观念,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与地位。“本本式”的教材观是一种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是“控制”和“规范”教学过程的圣经。“材料式”的教材观打破了“教材中心”的旧观念,把教材定位为“为教学服务”,把教师从对教科书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中解脱出来。

第二、有助于释放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张力,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教学法”,是以中学阶段各学科的特定要求和特定内容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研究中学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的一种应用性学科。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说明教学法本身具有相对的弹性力量,既张力。在旧的教材观的支配下,教师教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法的张力很难释放。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为释放教法的张力,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第三、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中学历史教学法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我国的历史教育、历史教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道路?历史教学法课程是怎样建立、发展起来的? 2,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任务:认识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你准备怎样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导向; 2)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 3)历史科学发展的现有状况; 4)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4)全面展示历史发展的原则。 3,历史课程的主要设计模式有哪些? 1)学科中心设计模式; 2)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 3)问题中心设计模式。 4,历史课程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1)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 2)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 3)历史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5,新课改中历史课程是如何编制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论 1,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我国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看法。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试制定一堂历史课的教育目标。 3,关于完善我国历史学科能力目标体系,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第四章历史教材论 1,什么是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的种类有哪些? 2,影响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有哪些? 1)要符合国家的立场; 2)要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3)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认知发展程度。 3,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原则; 2)基础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规定性原则; 5)工具性原则; 6)渐进性原则。 4,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材、呈现方式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注意选择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内容。 呈现方式:一种是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中外历史分述的通史体教科书;一种是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中外历史混编的专题体教科书。 基本特点:编排力求生动活波;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 5,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如何有效运用历史教科书? 作用: 1)历史课堂最重要的媒介资源 2)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 3)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4)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有效运用: 1)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 2)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 3)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 4)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第五章&第六章历史教学论 1,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1)激发动机 2)感知历史 3)理解历史 4)运用知识 5)巩固知识 6)评估反馈 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2016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2..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 B. 领导 C. 辅助 D. 启发指导 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 B. 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 D. 倒摄干扰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 B. 教材 C. 学习过程 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

《初中历史教学法》模拟试题库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A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2、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 3行为目标的表述有四个基本要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4、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容的选择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5、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主要存在着三对矛盾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容之间的矛盾和学生与教法与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6、历史的表象有:时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和事件表象。 7、在课堂上,讲课艺术主要表现为语言艺术和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全人发展 2、课程资源 3、史论结合原则 4、实例论证法 5、实物直观 三、问答题(共35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分)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非子及百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 3、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少而精。 5、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0-3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P32 0-4 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P11 1-1 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P39 1-4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P43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P44 4-1 试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功能。 (一)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二)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三)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四)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4-4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奴仆”,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历史老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对历史教科书进行重组、优化和丰富,即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是历史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教科书不可能代替自己对历史学科知识和结构的思考,更不可能替代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只有历史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位积极的思考者,才可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用教科书”可以从下几点着手:(一)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二)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三)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5 历史主要有求真、经世、主善、唯美的功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应侧重于哪个功 能?请谈谈你的看法。(自制)

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依据: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 尊重历史学科特点。 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内容选择: 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体现基础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长。 充分体现时代性特点,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5-2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有哪些? (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 5- 3 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一)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二)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三)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 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 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四)要多观摩、多揣摩 (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历史课程的编制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互动性、交往性 5、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6、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7、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8、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9、纸笔测验 10、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1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 A 8、D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材不等于历史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教材中的史实与观点 第三,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工具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doc

第八章历史学习评价论 1.历史学习评价的主要类型P270 根据中学历史学科实施的一般过程,最常用的是基准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五种类型。 (1)基准性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符合某种学习要求而进行的评价过程。由于基准性评价的参照系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和标准,因此,也被称为“绝对评价”。其具体任务是帮助学生和有关方面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准入”,找出与客观要求或标准的正、负距离,提出改进活进一提高的建议。 一般而言,中学历史学科学习基准性评价的项目和权重应严格依据进入特定中学历史学习阶段的要求或标准来确定,适当兼顾被评价学生的特色或发展潜力。 (2)形成性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通过学习而发生的变化与进步,及其幅度或速度而进行的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着眼点集中在学生的动态变化与发展上,评价的参照系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或过程,因此,也被称为“相对评价”。 中学历史学科学习形成性评价的项目和权重,可以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來确定。此时,评价的任务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进步,由此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与建议;也可依据被评价学生的特征、特色或发展潜力来确定,此时,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这些特征、特色或发展潜力是否发生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进步,由此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与建议。 (3)诊断性评价:是针対学习行为中的某一方面、局部或特征进行的评价过程。因此,也被称为专项评价。其具体任务是深入剖析这些学习的方面、局部或特征,以期得到更为有用的评价建议。诊断性评价的项目设计,一般只针对所需诊断的学习方面、局部或特征。另外,诊断性评价的意义不在于给学生一个总的结论,而是注重其中每一类项目的情况和它们所形成的结构作分析性描述与评价。 (4)终结性评价:是特定的中学历史学习阶段或训练活动告一段落,为了检查或战士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过程。终结性评价既包括学期学年结朿时的小评价,又包括初中、高中阶段毕业时的总结性评价。因此,也被称为“准入”或“绝对”评价。 其具体任务是: 第一,了解学生对这一时期学习活动的认识、看法或意见; 第二,了解相对于这一吋期学习目标而言的发展; 第三,帮助所有学生提高责任心、成就感和发展观; 第四,促使这一时期学习的成果得以巩固,经验得以延续,精神得以发扬,问题得以认识,偏差得以校正; 第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了解,使他们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帮助教学活动的发展。 (5)选拔性评价:是根据某一共同的目的或要求,为了选出参选学生中的优胜者而进行的评价过程。由于在操作上它往往与升学或竞赛等形式相联系,所以,也被称为“升学评价”或“竞赛评价”。 其具体任务是: 第一,仔细研究选拔目的或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既符合选拔要求又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评价技术和实施程序。 第二,切实保障专家团体组成和工作的权威性、“三公”原则的落实、参选学生的权利和要求、公众团体的意愿与倾向、组织者本身的自律与调控,以及各有关方面必要的対话、交流和监督机制。 第三,反复推敲评价的每一坏节和评价的结果,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带來的各种导向性暗示, 预测暗示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后果。 2.试题的难度p282 难度又称通过率、答对率、得分率,通常指测验项目(如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学业测验为例,是试题对学生学业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1)难度计算 难度通常以答对的人数与总人数Z比或考生所得分数的平均值与该题满分值Z比来表示。前者主要用

福建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1196--福建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期末备考题库11196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范围着眼于:()。 A.历史的真相 B.教育的理论 C.历史教学的应用 D.历史研究的功能 正确答案:C (2)广义的历史教育史相较于人类教育史:()。 A.更长 B.更短 C.一样长 D.难以比较 正确答案:C (3)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编制而言,其基础性主要指向两方面,即普及性和:()。 A.非专业性 B.专业性 C.实践性 D.理论性 正确答案:A (4)我国现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类型为()。

A.活动课程 B.分科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 正确答案:B (5)历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A.知识的掌握 B.理念的升华 C.教学时间的完善 D.探究 正确答案:D (6)在我国,课堂教学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20世纪初 正确答案:D (7)基础教育中的历史学习与其他性质的历史学习不同,它更突出() A.知识价值 B.文本价值 C.教育价值 D.平等价值

正确答案:C (8)现代的历史知识观,强调历史知识的()。 A.客观真实 B.有效掌握 C.结构成分 D.解释功能 正确答案:D (9)总结性历史教学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 A.过程 B.内容 C.结果 D.对象 正确答案:C (10)教师的角色意识在历史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 A.主要地位 B.次要地位 C.核心地位 D.关键地位 正确答案:C (11)评价历史教师的教学,依据的是()。 A.历史教学环境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期末笔记整

第一章绪论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学教学的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文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即;A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B:研究中学历史的教材内容 C: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D: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E: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F: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研究任务: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 A 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必须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B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C 培养示范类人才,培养忠于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教学的客观需要 D 也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计划的需要 (2)学习历史教学法的要求

A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B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C 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D 要多观摩、多揣摩 E 要本着诗外雪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备课 (1)定义: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2)备课的意义 A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的重要条件 B 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3)备课的要求 A 充分全面地备课 B要有计划任务 C 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D 要有针对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备课的方式A 个人备课(提高备课质量的基础) B 集体备课 (5)备课的种类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2历史教案的编写和类型 (1)编写A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法课后习题解答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名词解释 1.中学历史学科的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亦称学习指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 (2)历史学科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A.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 B.掌握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 C.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3)学法指导的方式 传授示范讲评辅导交流 2.历史学习评价 是以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为准绳,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地收集信息,对中学历史学科所引起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历史课程实施和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研究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3.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4.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人或动物)在生活中或的个体经验并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得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5.课程: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也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学习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根据课程计划编排的一门具体教学科目。 6.谈话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7.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8.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 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9.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自主探究、实践多样、开放综合,重在过程的特点。 10.历史学习测量 中学历史测量是按学习评价的目的、任务,收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反应、

中学历史教学法资料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归纳能力指从个别事实走向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一则能使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二则能帮助学生揭示前后

中学历史教学法 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 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

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2019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五套)

2019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4、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历史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6、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依据义务教育阶及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8、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9、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0、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理,因材施教。 11、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性,一方面为教材缩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12、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包括四方面: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4、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15、历史教学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16、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7、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18、学习评价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9、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是有效评价的关键。 20、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评价任务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21、历史调查既是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历史制作同样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评价方式。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缩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22、纸笔测验是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在考查时要注重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查,可采取闭卷、开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 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