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

1课时)】

(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光合作用教案

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

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

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

2.能力目标

“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

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

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

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

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

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

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

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

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

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请同学思考该概念所包含的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的

叶绿体)、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糖等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我们在该模块第二章第二节学到过,请同学

回答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叶绿体的亚显微模式图,并标示各部分结构】。从叶绿体结构来看,你猜猜看哪部分结构在光合作用中最重要【学

生开始胡乱猜测,既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又对各结构进行简单的思

考比较】。教师讲解基粒类囊体上的光合色素。色素的分类、功能

不同的色素吸收光谱不同,课本89页列举的是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以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开始讲解光反应的过程。【边讲解边画图】

当有光能照射到色素分子上时,光能使得色素中的电子丢失形成电能,丢失的能量一部分被adp接受和磷酸结合形成atp,一部分被nadp+接受【讲解nadp+和nadph及nadh,它们都是h载体,分

别是还原和氧化态的存在形式,通常称为辅酶】。色素中丢失的电

子由水分子中的电子补充,叶绿体中的水在光照和色素的作用下分

解为氧气和h,而h被nadp+接受转变成具有还原性的nadph。这样,在色素中光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

学能。把这一过程成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包括3个变化(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

(红色表示光反应,黑色是碳反应阶段)

光反应产生的两种物质在光合作用的下一阶段被利用。空气中游离

的二氧化碳分子经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入组织内部,到达叶绿体

基质中,与1分子的五碳化合物【介绍五碳化合物,学名是核酮糖

二磷酸,通常称c5或rubp或五碳分子】形成1分子的6碳化合物,6碳化合物极其不稳定立即分解为2个三碳化合物【介绍三碳化合物,三个碳原子的有机酸,通常称为三碳酸或c3】,三碳酸被光反应阶

段的产物强还原剂nadph还原为三碳糖,同时利用atp中活跃的化

学能。nadph和atp各自转变为nadp+和adp、pi。我们把这一过

程称为碳反应阶段,碳反应的产物三碳糖经多次转化一部分重新形

成rubp,一部分转化为糖、蛋白质等有机物。碳反应过程是由美国

科学家卡尔文首次完整发现,因此也称为卡尔文循环,主要包括三

个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和五碳分子的再生)。

在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中,色素相当于家中电视机的天线,它接受无

线电信号(光能),经过机顶盒(光反应)和电视机的转换(碳反应)最后形成清晰的图像画面(有机物)呈现。

请同学参照黑板内容归纳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自行完成

下面表格:

复习巩固,

若一株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当突然降低光照时,细胞内

各物质的变化分别是:nadp+,nadph___,atp_,adp,三碳酸,

五碳分子。若突然减少二氧化碳的供应,则nadp+__减少___,nadph___增加___,atp_,adp,三碳酸,五碳分子

七板书

八作业

光合作用的过程复习回顾,作业本。

【篇二: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教学案例

高二(必修)光合作用

教学案例

光合作用

知识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有机物的

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

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

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

检验。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

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本节的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1课时讲授光

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验,第3课时总

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先学后教的方法)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

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

学内容如下: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 1648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1771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

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

的作用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co2是原料,

o2是产物

索热尔 1804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

其教学目标有三:一是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

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要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二是

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

学素质的启蒙教育;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

和产物,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准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有:

(1)选叶遮光应先暗处理。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照的叶片,经过遮光处理后,再放入暗处2~3天。暗处理条件下,叶肉组织不

能合成淀粉,细胞内积累的淀粉大部分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运

出叶片。由于叶片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

果创造了条件。

(2)对遮光——暗处理材料的光照时间应视光强度而定。实验当天

的上午,强光照射3~4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若上午使用实验

材料,则必须在夜间用灯光照射处理材料,光线不强应延长光照时间。

(3)酒精脱色过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当叶片在酒精

里呈黄白色时,应先熄灭酒精灯。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

抹布,一旦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4)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用热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叶片

经过水化处理而变软,并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5)滴加碘液的同时,注意观察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6)处理好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在让学生明确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并

仔细观察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要力

争演示成功,这两个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不

断总结可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另外在进行演示之前要简要介绍实

验装置和基本

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实际上是对光合作用假设的实验

验证,通过实验检验证明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设是成立的,从而

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因此,教学时在每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每个实验揭示的问题。当一组探索性实

验完成后,应指导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问题。

第3课时在上述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

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这样就

得到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从而完成了光合作用概念形成的过程。光

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启发学生运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

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

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产物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

质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

引言: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

构有着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光合

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这还得从柳苗生长之迷说起。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

长需要的各种物质。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

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果真是这样吗?

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有关自

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海尔蒙特的实验。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将一棵重 2.3kg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重量是90kg。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为

了防止灰尘落入,他专门制作了桶盖。5年过去了,柳苗渐渐地长大了。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的重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

苗重量增加74.5kg,土壤重量仅减少了0.057kg!(配合投影图)同

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

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板书:海尔蒙特柳苗生

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

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

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

局限性的。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

实验。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扮演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和太阳,伴随

着解说员的讲解表演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配合投影图)。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板书: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

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

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讨论回答引出下一个实验:阅读材料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

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

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quot;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光的重要作用。(板书: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

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要性)

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

讲述:那么,在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是否

与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关呢?后来,科学家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

成分,明确了这种气体就是氧气。

阅读材料: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

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1804年瑞士

学者索热尔对光合作用首次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的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因此他指

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这也与海尔蒙特的结论相吻合。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

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

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部分叶片显示深蓝色。科学家们已经

证实,只有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淀粉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种有机物。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

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

育等生命活动所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

称为光合作用。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提问: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板书: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索热尔

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

料还有水;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

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阳光;产物是

淀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

板书设计:(略)

第二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海尔蒙特柳苗生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

要性。

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

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

索热尔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

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

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

(第二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引言: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我们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

和产物做出了初步的解释。怎样检验我们对问题的解释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做一组探索性实验。(板书:二、探索光合作用)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开花植

物的光合作用。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

实验来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够制造淀粉?

小组讨论: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够设计出将天竺葵放在黑

暗处一段时间,为什么?然后用黑纸片遮住叶片的一部分,将其放

在阳光下照射。思考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

发给每组一片经上述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请参与上述实验过程的

同学进行说明。

但是如何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直接用碘液滴在叶片上行不行?还很难回答。

指出: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叶片中

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操作:将叶片上的黑纸片取下,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把小烧杯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将这一套装置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

【篇三:高二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高二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江西省信丰中学唐光福

教学目标

(仅就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而制定)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组成以及其中色

素的分布、种类和作用;理解叶绿体中的酶、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要点和密切联系;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

2.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生理过程,概括

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转变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色素的分布和作用的学习,使学生

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3.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高光合作

用的条件和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素质。

增强对维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

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变化及相互联系。

2、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结构、特点与功能适应关系;色素的种

类和作用。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变化和特点,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教学设计

1.根据学生已有的初中植物学知识和刚学过的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

知识,提出绿色植物生活过程中需不需要有机物?如何进行有机物

和能量代谢?从而引出光合作用课题。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因此,要以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泼化学能→葡萄糖

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和物质变化(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等

有机物)作为教学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 3.光反应和暗反应是本课核心的内容。光、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

量变化是教学难点。该内容应放在一节课的第5~25分钟的黄金时

段讲授,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保证教学效果。

4.紧扣物质和能量代谢教学主线,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概

括光合作用的实质。最后介绍鲁宾和卡门的“小球藻”实验,证明氧

气释放全部来自水,让学生思考该如何修订光合作用表示式。展示

色素层析纸条,使学生了解色素的种类和颜色,至于如何提取、分

离高等植物叶绿体内的色素?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期盼实验的心理。教学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包括以下四部分教学内容:(一)如何导入

光合作用的学习

叶绿体

(二)光合作用过程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及其色素

光反应和

(三)光合作用过程的两个阶段暗反应

物质变化(四)光合作用过程的生理实质

能量变化

(一)给出投影片,看片并联想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

此图说明什么?学生答:说明绿色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h2o,需n、p、k等矿质元素。

h2o、n、p、k等矿质元素都是无机物,那么绿色植物生活过程中

需不需要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呢?植物的一切生活活动需不需要

能量呢?学生会说:需要。那么植物所需的有机物,能量哪里来呢?

图上有所暗示: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课

题并板书。

尽管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在初中乃至小学自然课里学过,但那是好多

年前的事。要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学生一定说不好。但要尽量让学

生回忆,让学生说。根据学生回答由教师写出光合作用的表示式,

引导学生议论。

光能

6co2+6h2o c6h12o6+6o2(板书)

此式缺少条件吗?有学生会说缺少叶绿素,也有说缺少叶绿体,纠

正后强调: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箭头下,用

绿色粉笔写叶绿体,要大而醒目)

(二)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吗?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

利用素材库中的课件“光合作用——恩吉尔曼实验”简介1880年德

国恩吉尔曼用水绵的光合作用实验。即把水绵(一种绿藻含螺旋状

叶绿体),和好氧细菌放在黑暗环境,用极细光速照射水绵,可见,好氧细菌集中在光束照射的部位;如完全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

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什么?

氧是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引导学生从事物内部,即叶绿体的

内部结构和组成找原因。

复习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用图强化学生对叶绿体结构的认识,识别色素和酶的存在部分。

结构

光合作用中色素起什么作用?

可演示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透过分光镜,后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

种光带);当把色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现象是:在原

蓝紫光区出现明显暗带,红光区部分暗带?分析什么原因?

说明色素吸收可见光:蓝紫光、红光。这些光被吸收后干什么呢?

回到光合作用表示式上,大家留神看,此光合作用的前后有什么变化?启发后回答:

物质变化:co2、h2o转变成c6h12o6和放出o2

能量变化:光能哪里去了呢?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葡萄糖等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这两个变化极为重要,意义重大。如此重要的变化恰恰就是在薄薄的绿叶之中,小小的绿叶体里进行的。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是怎样进行的呢?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已有200多年,特别是近几十年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光合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对于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认识逐步深入。德国人,瓦布克通过实验揭示了光合作用的秘

-9

密。原来光合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化反应,有些变化瞬间进行(10秒)难以捕捉。总的来说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三)光反应和暗反应怎么回事?给图片:光合作用示意图,要求学生聚精会神认真看图,由外向里,由左到右一一识图,

对图,分子式看不懂地方尽管提出。

盖上暗反应,先讲光反应,要求学生从图中看出两个变化: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学生能较快说出物质变化是:水分解为o2、[h];能量变化,教师适当提示指出,光能转变为atp中化学能。

水为什么会发生分解?(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同学会问

光能是怎样转变为atp中化学能的?具体描述,但高中学生已有较丰

富的理化知识,且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做必要的机理讲解,学生完全可以接受。)

光具有能量。(一定波长光子流)光能照在绿叶上,照在叶绿体的基粒上,片层结构薄膜上色素分子就像收音机集电波的天线一样接受光能。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能力极强,瞬间获得足够能量,叶绿素分子被激发,迅速射出一个高能电子。

叶绿素分子由于失电子,造成电子亏缺,呈不稳定态,具强烈夺回电子能力。实验证明,

+

最终向水分子夺回电子,导致水发生分解:形成o2,氢离子,h与一种辅酶ii的物质结合形成[h]。强调指出:水被分解的实质,简单说:在光能作用下,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

+-

迫使水分解。(水被氧化成分子态,放出氢离子(h)和电子(e)这个电子使色素(叶绿素)恢复为原来状态。

教师随讲随画如下示意图(板书ii)

光合磷酸化

adp+pi atp

还原型辅助酶ii

夺取

?h?

e

h2o

?

o?2

(电子和h的受体辅酶ii[nadp])还原型辅助酶ii

与h结合而被还原成(nadph2)

叶绿素分子射出的高能电子带有能量,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其能

量在酶的作用下,被adp捕获与一分子磷酸结合转变为atp。于是

光能经过一系列转变贮存在atp中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板书)整个过程需光的能量推动,该反应过程叫光反应。

h21/2 o2 [h]

atp(叶绿素等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利用光能合成atp的过程叫光合

磷酸化)

+

吸收光能

色素

光合磷酸化

+pi+能

光反应过程

完成两项活动(生理活动)明确四个要点

物质变化——水的分解

atp中)

条件:需光

部位:基粒片层结构薄膜特点: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吸收光能,

转化光能。

产物:o2、[h]、atp

光反应生成物中o2,并没有葡萄糖等有机物生成,葡萄糖何时生成,怎样生成。[h]、atp在葡萄糖生成中究竟有没有作用呢?起什么作

用呢?

看暗反应图解,提示看两个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看光合作用总反应和暗反应图像,co26h12o6,引导学生分析:

(1)co2转变成c6h12o6,(c、h、o元素),得h过程,co2

被还原。

(2)由co2简单的无机物还原成有机物,绝非易事,要经过一系

列的复杂变化。(3)co2被还原为c6h12o6需要什么?还原剂、

能源:是太阳光能,还是atp。

有了以上知识准备,再讲co2如何转变为糖的生理过程。我们知道,co2结构较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它是很难被还原的。

在酶的作用下,co2首先与五碳化合物(二磷酸核酮糖)结构,形

成两个三碳化合物(磷酸甘油酸)。这样,化学性能不活泼、气体

形态的co2被固定。

接着三碳化合物在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生成葡萄糖,还

原剂[h],能量物质atp。结果atp中活泼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

能贮存在葡萄糖等有机物中。同时,另外一些三碳化合物经过复杂

变化又再生成c5化合物,去补充c5消耗,使此反应周而复始地循

环进行。

光能色素

过程

板书,并强调两个变化,两项生理活动,四个要点。物质变化:

co2固定被还原

能量变化:atp中活泼化学能转变为葡萄糖中稳定化学能(氧化磷

酸化)

条件:不需光(有光、无光均进行)部位:叶绿体的基质

特点:一系列酶催化下,co2被还原成糖的过程产物:c6h12o6、

c5

总结并讨论:从过程来看:

光反应

有联系吗?什么联系,对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两个阶段

暗反应光

反应和

暗反应联系的纽带、桥梁是[h]、atp。没有光反应,就没有[h]、atp,三碳化合物不能还原为糖和c5再生。没有暗反应,[h]、atp不断积累,必将抑制光反应使光反应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光反应暗反应,

密切联系,互为依存。

从代谢看,两个变化物质变化联系是什么?

能量变化

光能推动整个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这样说:光能直接推动光反应,间接的使暗反应进行下去。光能最终转化为稳定化学能,贮存在有

机物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特有的同化作用过程。物质代谢伴随能量

代谢。

本节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概括说讲了十二个字:两个阶段、两个

变化、两点实质。给投影片,(迭片投影),复习提问。

回到光合作用的总表示式上,提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议论。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重点)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难点)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重点)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 回答:叶 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 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 [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 (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 (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 (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 1课时)】 (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光合作用教案 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 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 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 2.能力目标 “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 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 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 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 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 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 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 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 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 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请同学思考该概念所包含的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的 叶绿体)、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糖等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我们在该模块第二章第二节学到过,请同学 回答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叶绿体的亚显微模式图,并标示各部分结构】。从叶绿体结构来看,你猜猜看哪部分结构在光合作用中最重要【学 生开始胡乱猜测,既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又对各结构进行简单的思 考比较】。教师讲解基粒类囊体上的光合色素。色素的分类、功能 不同的色素吸收光谱不同,课本89页列举的是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以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开始讲解光反应的过程。【边讲解边画图】 当有光能照射到色素分子上时,光能使得色素中的电子丢失形成电能,丢失的能量一部分被adp接受和磷酸结合形成atp,一部分被nadp+接受【讲解nadp+和nadph及nadh,它们都是h载体,分 别是还原和氧化态的存在形式,通常称为辅酶】。色素中丢失的电 子由水分子中的电子补充,叶绿体中的水在光照和色素的作用下分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验证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实验验证 光合作用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也为地球上的所有 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对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是一种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生物过程,它在植物叶绿体中发生。光 合作用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光依赖反应和暗反应。 1. 光依赖反应 在叶绿体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当叶绿素分子吸 收到光子时,电子被激发并跃迁到高位能态。这些激发态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级向前传递,并最终与辅助色素释放出来的电子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非环式电子传递。 2. 暗反应 在暗反应中,固定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该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叶 绿体中的半胱氨酸循环中。首先,二氧化碳与五碳的糖酮类化合物-核糖1,5-二磷 酸联合形成稳定的六碳化合物。然后,这个六碳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转变为两个三碳糖磷酸盐,即甘油醛三磷酸和3-磷酰丙酮。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归结为:光依赖反应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释放电子;暗反应利用这些电子固定二氧化碳并生成有机物质。 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 1. 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

为了验证光合作用发生需要太阳能的假设,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以下 实验: (1)验证需求阳光 取一株水葱植株(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将其在黑暗中培养几天 以去除残存叶绿素。然后将植株置于不同强度和颜色的灯源下,并测量在不同条件下释放出来的氧气量。结果显示,当植株暴露在强度适宜、颜色为蓝光或红光的光源下时,氧气释放量最大。这一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必须依赖于光能。 (2)检测产生有机物质 通过放射性示踪试验,可以验证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固定二氧化碳并生成有 机物质。将可被追踪的14C标记到二氧化碳分子上,并使其进入植物叶片中,之 后收集器官进行计数或使用核素仪检测放射性信号。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中含有同位素14C。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昼行性动物体内发生光合作用。 2. 利用自然条件下的实验 除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外,在自然环境中也可以观察和验证光合作用的发生。 (1)观察叶绿素呈现绿色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之一,其吸收红、橙、黄紫外线及部分蓝、绿波长的光线,只反射波长大于525nm左右的绿色部分,这就使得人们看到 叶绿体所在的植物呈现绿色。这一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发生。 (2)观察植物氧气释放 将水葱等适宜的植株浸入盛装水的容器中,暴露在阳光下,然后将一个放有倒 置试管的枝条完全浸入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倒置试管口处形成一滴液体。这是因为此时大量氧气通过光合作用被释放到枝条内,然后向上升至试管顶端结露成水滴。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光合作用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光合作用实验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并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 小苏打水 - 水杉叶片 - 纸杯 - 高锰酸钾溶液 - 加热器 - 平底锅 - 针筒 - 吸管 - 光密闭箱 - 绿色荧光素 - 透明胶带 - 显微镜

- 盖玻片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植物样品 1. 将水杉叶片放入纸杯中,加入足够的小苏打水,使叶片浸没在水中。 2. 在光密闭箱中培养水杉叶片1小时,以保证光合作用处于正常状态。 3. 将叶片取出,用纸巾轻轻擦干水分。 步骤二:测定光合作用速率 1. 准备好高锰酸钾溶液。 2. 在平底锅中加热一定量的水。 3. 将纸杯放入加热的水中,使其浮在水面上。 4. 使用针筒和吸管,在纸杯上方的空气中采集一定量的空气。 5. 将采集到的空气注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变色。 6. 记录高锰酸钾溶液变色的时间。 步骤三:测定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1. 在新鲜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几滴绿色荧光素。 2. 将制备好的植物样品置于高锰酸钾溶液中。

3. 使用透明胶带固定盖玻片,以防止空气泄漏。 4. 照射植物样品,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变化。 5. 记录高锰酸钾溶液变色的时间。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测定的高锰酸钾溶液变色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的速率。变色时间越短,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根据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氧气生成情况,可以判断植物样品进行光合 作用的能力。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或完全褪色,说明光合作 用产生了氧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所有材料和仪器都已准备就绪,并遵守实验 室安全规范。 2. 确保纸杯在浸泡过程中不会倾斜或倒下,以防止水杉叶片接触到 空气而影响实验结果。 3. 在进行空气采集时,采集尽可能多的空气,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 4. 在注入高锰酸钾溶液后,立即开始计时,确保记录准确的变色时间。 5. 照射植物样品时,确保光线充足且均匀,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人教版 必修1

第三章生命的新陈代谢 第三节光合作用〔二〕 教学目的: 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D:应用)。 2、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学用具:计算机、光合作用教学软件、光合作用意义照片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述与计算机演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第三节光合作用(二) 三、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薄膜〕 过程:1、水的光解 2、ATP的生成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1、CO2的固定 2、CO2的还原〔C3的还原〕 五、植物栽培与光能合理利用 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着重认识了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请同学们回答:

1、催化光合作用反应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哪些部位? (回答:基粒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 2、叶绿体中色素存在于什么部位?它的功能是什么? (回答:色素存在于基粒的囊状结构上。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引言:很好,通过上节课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生理过程的复杂——将很简单的无机物——CO2、H20合成了生物必需的有机物,释放出了氧,并且储存了能量。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光合作用,将会怎样呢? (回答:空气中CO2会越来越多,最终会使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包括人类,窒息而死;人们将得不到各种食物;能源将更加缺乏等等。) 由此可见,没有了光合作用,整个生物界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对于生物界,乃至自然界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光合作用究竟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演示: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边演示边讲述。) 首先是制造了有机物。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好像是一座“绿色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包括人类的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物质来源。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我们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进入生物界的能量最初都来自于太阳能,是谁完成了这一能量转化呢? (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使大气中的02和C02的含量相对稳定。绿色植物又好比是一台天然的“空气净化器〞,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和释放O2。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有氧呼吸的生物能不能发生和发展。事实上,在原始大气中并没有单质氧存在,直到距20—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出现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了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才得以发生和发展。同时,大气中的一部分氧可以转化为臭氧(O3),于是,在大气上层就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有什么好处呢? (答:能够有效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 臭氧层好像是一把保护伞,正是由于具有了这样——把巨大的保护伞,在进化过程中,水生生物才开始逐渐在陆地上生活。 可见,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多么希望有更多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生产更多的有机物,吸收更多的CO2,释放出更多的O2。而我国目前的状况又怎样呢?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2.能力目标 2.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3.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 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3.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 辨证的科学观。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前言 光合作用是植物中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它使植物能够从太阳能中获取能量,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 光合作用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以及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水蕨、水稻或其他适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 •封闭容器或试管 •高亮度白炽灯或日光灯 •泡沫塑料块或防护板(避光) •水 •环境温度计 3.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1.收集所需材料和仪器。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步骤二:确定对照组条件 1.在一个封闭容器或试管中放入一片健康的植物叶片,加入足够的水。 2.在一个光照明亮的环境中放置容器,避免阳光直射。 3.使用环境温度计测量容器内外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步骤三:探究光合作用吸收光线的条件 1.将一块泡沫塑料块或防护板放在植物叶片上,完全遮挡光线。 2.观察叶片在遮挡光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步骤四: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在一个封闭容器或试管中放入一片健康的植物叶片,加入足够的水。 2.放置容器于高亮度白炽灯或日光灯下。 3.使用透明胶带将一段管道连接到容器,并将其另一端浸入含有小苏打溶液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烧杯中,以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4.观察和记录植物叶片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控制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在一个封闭容器或试管中放入一片健康的植物叶片,加入足够的水。 2.放置容器于高亮度白炽灯或日光灯下。 3.使用环境温度计监测容器内外的温度,并根据需要调节环境温度(如可在 室外进行实验)。 4.观察和记录植物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高中生物 4-2光合作用教案(学生版) 必修1

第三节、光合作用 班级某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并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③说明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德育目标 ①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绿色植物和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比较。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课时] 3课时 ******************************************************************************* **

二、光合色素与光能捕获 1、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是因为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和。其中酶分布于。 色素的分布于:; 色素的作用:、、光能。 2、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类: 叶绿素a: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光 叶绿素b:色 ③色素种类 胡萝卜素: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 叶黄素:色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夏天绿油油的树叶到秋天会变黄? 〔2〕叶绿体中色素的形成需哪些条件?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通过,利用,把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暗反应 部位 条件 反应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产物 两阶段的 关系 实质 例题:以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 〔2〕图中B是________,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来自于________。 〔3〕图中C是________,它被传递到叶绿体的________部位,用于________。 (4)图中D是________,在叶绿体中合成D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 (5)图中E是________; (6)图中F是________,它是由CO2和________结合后形成。 (7)图中H是_______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上进行的;Ⅰ是________,此阶段是在 叶绿体的________中进行的。 (8)由F到J称为________;由G到F称为________。确切地说, J代表________。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农业上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有: 、、 。

高中生物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简介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也是植物实现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一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营养物质,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分解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反应和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质的暗反应。 1. 光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体内。当叶绿体受到阳光照射时,光能首先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如叶绿素a和叶黄素等)吸收,并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随后通过电子传递链的过程,最终被传递到叶绿素a的反应中心。在反应中心内,光能激发了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高能电子。这些高能电子随后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最终被接受者NADP+还原成NADPH。 2. 暗反应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颗粒内。在此过程中,NADPH和ATP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电子,使二氧化碳能够被还原成有机化合物。暗反应中最重要的是碳合成循环(Calvin循环),也称为C3循环。C3循环分为固定碳和解糖两个阶段。在固定碳阶段,二氧化碳与Ribulose-1,5-二磷酸(RuBP)反应,形成不稳定的6碳分子,随后分解成两个PGA。在解糖阶段,PGA经过一系列酶催化作用逐渐转化为磷酸核糖和甘油三磷酸,最终再生RuBP。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和水分等。 1.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叶 绿体中光反应的效率,增加ATP和NADPH的生成量,促进暗反应的进行。但是 当光照过强时,光能过剩会导致光反应中光能的浪费和氧化损伤,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 温度 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是双向的。在较低的温度下,光合酶的活性降低,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有所下降;而在过高的温度下,光合酶可能被破坏,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甚至停止。因此,温度的适宜范围对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至关重要。 3.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光合 作用速率。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光合作用速率受到限制;而当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酶的饱和程度会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会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一些商业温室会通过增加二氧化碳供给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 水分 水分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光合作用需要足够的 水来稀释二氧化碳浓度,并使气孔维持开放状态。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缺水则会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稀释度降低和光合器官发育异常等,最终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四、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的重要生化过程,也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意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的生化过程。它是维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维持大气中氧气含量稳定的重要途径。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在光照下进行。反应方程式如下: 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 a) 光能捕获和光化学反应:在叶绿体的光收集复合体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高能电子。通过光化学反应,高能电子被传递给维持正常光合作用所需的酶系列。 b) 固定二氧化碳:通过加入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来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碳固定、还原和再生。 c) 合成有机物质:固定的二氧化碳被用来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以供植物细胞进行生长和维持代谢所需。 4. 光能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a) 光强度:较高的光照可以提高光合速率,但超过一定光强后反应速率会趋于饱和。

b) 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不同色素的吸收效果不同,其中红光和蓝光对植物的吸收利用最高。 c)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活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光合作用。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 1. 呼吸作用的定义与意义 植物呼吸作用是指植物细胞中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类似于动物呼吸,通过氧化有机物质产生能量来供给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2.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a) 关系: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可看做互为逆反应。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等有机物质被用于维持植物生长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则可以被光合作用利用。 b) 耗氧量: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因此,在夜间或低光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3. 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糖解过程、乙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a) 糖解过程:葡萄糖在胞浆中分解为丙酮酸,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乙酸并释放出能量。 b) 乙酸循环:乙酸进入线粒体,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能量。 c) 电子传递链:在内质网上发生,将线粒体中产生的高能电子转移至最终受体,同时释放出能量。 4. 植物呼吸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预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欢迎阅读与保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节内容。同学在学完“细胞”以及理解“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学问后,转入难度较大的“光合作用”学习,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同学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学校生物教材已经叙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学问,支配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试验。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化地从产物到场所等方面叙述了光合作用发觉过程的几个闻名试验,让同学学会提取和分别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并且叙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等。目的是使同学不仅获得有关的基础学问,了解光合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懂得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提取、分别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不断探求新学问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①光合作用的发觉史②叶绿体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过程④光合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 ①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和方法,使同学能够体会和熟悉科学讨论的过程,并初步学会详细的科学讨论思路和方法。 ②通过观看、设计光合作用发觉的试验,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思维力量。 ③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学问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育同学学问迁移力量以及学科间学问的综合力量。 ④通过同学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分和联系,培育同学归纳总结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引导同学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生物进化的辩证观点以及珍爱自然、珍爱绿色、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4.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发觉试验的讨论思路和方法 依据:科学试验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综合考试的目标(设计和完成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欢迎参考!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因为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

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的过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如: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氧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必须在搞清楚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结构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和基质的关系基础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在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使学生易于对叶绿体色素有一个感性认识。本实验可以在讲授完叶绿体色素后作为验证实验处理,也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探究实验;另外教材中叶绿体中各色素的吸收光谱也可作为课上学生讨论叶绿体色素生理作用的探究课题处理。 三、教材中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难点。 1、其中的总反应式,即 概括出了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氧气的来源,但是,该反应式不足以表示的具体过程。因此,教材以图解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的两个重要过程,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2、光反应阶段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光合作用 【自学导引】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分别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入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小鼠也不容易死亡。于是他指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通过实验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1.种类及其颜色 2.功能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正因如此,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才呈现绿色。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 2+H 2 O 叶绿体 光能 − −→ − (CH2O)+O2。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场所:在叶绿体内的基粒上进行的。 过程:H 2O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 −→ −2[H]+ 2 1 O 2 ↑

AD .P+Pi 叶绿体中的色素 酶 光−−→−, ATP (2)暗反应 条件:暗反应没有光也能进行 场所: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 过程:CO 2的固定:CO 2+C 5−→−酶2C 3 C 3的还原:2C 3+[H ]酶 −−→−ATP (CH 2O) +C 5 3.实质 物质变化:把CO 2和H 2O 转变为有机物。 能量变化: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1.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O 2和CO 2含量的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蓝藻出现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O 2,其中一部分氧转化成O 3,并在大气上层形成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出现了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和陆生生物。 五、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措施:每年种植和收获2次或多次。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措施:合理密植。 【思考导学】 1.夏季的早晨,在水草丰富的池塘里往往会发现鱼浮头现象,原因如何? 答案:夜间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池塘中的生物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中缺氧,鱼为能获得氧气,故会出现浮头现象。 2.道路两旁被树荫遮住的庄稼为何比大田里面的长的弱小?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划滤液细线是本实验的结果明显清晰的关键。滤液细线必须待第一次完全干燥后才能划第二遍,重复次数可多一些,滤液细线要齐、细、颜色深,其中齐更重要一些。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特别要注意滤液细线一定要处于层析液的上面,否则光合色素会溶解于层析液中,而不会沿层析液向上扩散、分离,这会使实验效果极差,甚至不发生分离,导致实验无效;另外,层析液是石油醚、丙酮、苯等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具有挥发性且有毒,要注意密闭。 正常的实验现象从上到下应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叶绿素(b),一般可看到下面三种色素,最上面的胡萝卜素如果操作不适当效果可能不很明显。 还有这个实验过程用了有毒的有机药品,因此实验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光合色素的种类、色素颜色、色素的吸收光谱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 合 作 用 一、定义及总反应式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离体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有叶绿体不一定正在进行光合作用。 无叶绿体不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等。(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 总反应式: 2 二、叶绿体及其色素 1.色素的种类、作用及层析后的位置 △含量: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黄素 > 胡萝卜素 2.分布: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3.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吸收、传递:4种色素均可 吸收、转化: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4.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液泡中的色素:水溶性。(eg:花青素) 5.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 (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绝大多数都有酶的参与。一般来说,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是2~4℃,最适温度是30℃左右,最高温度是40℃。秋天叶片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的变黄现象,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3)矿质元素:植物缺N、Mg、Fe、Mn、Cu或Zn等元素时,就不能形成叶绿素,呈缺绿病。N、Mg都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不可缺少。Fe、Mn、Cu、Zn等可能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 6.植物的质体 质体是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分成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类。 (1)叶绿体 叶绿体是含有叶绿素的质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薄壁组织细胞中,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而是重要的质体。 (2)有色体 有色体是含有色素的质体。叶绿体也是有色质体,但习惯上将叶绿体以外的有色质体叫做有色体或杂色体。 有色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红色或橙黄色。它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在番茄和辣椒(红色)果肉细胞中可以看到。有色体主要功能是积累淀粉和脂类。 (3)白色体 白色体不含可见色素,也叫无色体。在贮藏组织细胞内的白色体上,常积累淀粉或蛋白质,形成比它原来体积大很多倍的淀粉和糊粉粒,成了细胞里的贮藏物质。 有些细胞的白色体含有无色的原叶绿素,见光后可转变成叶绿素,白色体变绿,所以有人认为白色体也能变成叶绿体。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精选6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精选6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说课稿:《光合作用》篇1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精编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应该要学会写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因为生物教案能够对你的生物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快来写一篇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引入新课:

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 (三)、问题讨论: 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 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 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

高中生物教案: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高中生物教案: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引言: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重要的化学过程之一,它在能量转化和生态系统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对学生理解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本教案将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从光合体系的构成到光合反应的两个阶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和意义。 一、光合体系的构成 光合作用发生在光合体系中,它由光合色素和电子接受体组成。 1. 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是一种含有镁离子的大分子复合物,能够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化学能。在植物中,最常见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它赋予植物绿色并且能够吸收红、橙、蓝紫等波长的光线。 2. 电子接受体 光合体系中的电子接受体能够接受来自光合色素激发态的高能电子,并将其传 递给下一个接受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接受体起到了传递电子的关键作用。 二、光合反应的两个阶段 光合反应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光合体系中的光化学反 应中,暗反应则发生在胶体溶液中的酶促反应中。 1. 光反应

光反应的主要过程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产生高能电子,以及这些电子被传递至电子接受体。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光能,并且在光合体系中的类固醇蛋白复合物中进行。 (1)光合色素吸光和激发 在光反应的初级阶段,光合色素通过吸收外界光能,使得色素分子中的电子跃迁至高能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光合色素吸光和激发。 (2)电子传递 高能激发态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至电子接受体,途中释放出能量。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中传递的同时,能量也被利用来进行化学反应,产生ATP和NADPH。 (3)ATP合成 在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在光合体系中生成ATP。通过ATP合成酶,ADP和磷酸根结合形成ATP,完成了光反应阶段中的能量转化。 2. 暗反应 暗反应的主要过程是利用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和NADPH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暗反应发生在光反应之后,也称为Calvin循环。 (1)固定二氧化碳 在暗反应的初级阶段,二氧化碳分子通过酶促反应与五碳糖物质结合,形成六碳糖物质。 (2)生成有机物 六碳糖物质进一步分解、重组和还原,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ATP和NADPH作为能量和还原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