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中原经济区加速发展规划(官方发布版)

- ----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突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突出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四)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五)突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为加快促进中原崛起,把我省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按照国函〔2009〕130号和发改地区〔2010〕1827号文件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并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相衔接,有步骤、分阶段推进《规划》实施,努力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规划》实施取得重大成果,我省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实现《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460元和846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的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累计下降25%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全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主要规划指标

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四、任务分工

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出台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要求,量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进度。

(一)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的内涵式增长道路,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基础和重要任务,以粮为基,统筹“三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工作任务:

(1)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结合《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

(2)运用现代科技、物质装备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粮食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八大工程。

(5)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和对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有利于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水利厅、粮食局及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配合。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促进果蔬花卉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推进以面食、肉食和乳制品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健康发展。到2015年,畜牧、花卉、蔬菜、林果和水产五个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工作任务:

(1)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禽类生产规模。巩固提高京广铁路沿线、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的传统生猪产区生产能力,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的生猪养殖规模。重点发展豫西南和豫东平原两大肉牛生产基地,支持建设南阳牛、夏南牛、郏县红牛等良种肉牛规模养殖场。继续抓好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业基地建设,扩大高产奶牛养殖规模,鼓励发展牧场式生态养殖。大力发展豫北、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场。

(2)加快发展以蔬菜、果品、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建立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重点建设18个省辖市周边的直供蔬菜基地和内黄县、中牟县、扶沟县、新野县、汝南县等30个设施蔬菜大县,在全省40个县、200个特色蔬菜乡镇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在大别山、太行山和伏牛山区建设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豫西、豫南山区优质果品产业区、中东部平原特色果品产业区和城市近郊鲜果产业区。

(3)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生物农业。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农业,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4)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主要围绕粮油、果蔬、水产、茶叶、烟叶、调味品等优势产业,集中投入,加快培育整合一批国内外名牌,每个产业整合2—3个名牌,每个县(市、区)有1个名牌。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畜牧局配合。

3.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工作任务:

(1)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资本联合、上市融资等形式,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大型和特大型龙头企业向优势农副产品区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60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的比重提高到60%。

(3)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引导,强化服务指导,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万家左右,实现村村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的比重达到50%左右。

(4)建设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越、产值在50—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5)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重点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理人、农民经纪人、农村产业工人的培训。

(6)继续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争取5年免费培训260万人次。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工作任务: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任务,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以“县畅乡联”为重点,加快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结合农村改厕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扩大集中供气规模。积极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盲点村改造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排灌电网改造。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

(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35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突出抓好1000个试点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3000个生态村、500个生态乡镇。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力争完成5000个左右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再解决5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牵头,省委农办、省交通运输厅、环保厅、水利厅、卫生厅、扶贫办、电力公司配合。

(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适应能源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突出保障省内能源供应,积极利用省外资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落实国家及我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省内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煤炭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煤炭集约发展。

工作任务:

(1)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以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为重点,稳定焦作、鹤壁、义马、永城矿区产量,高效开发郑州、平顶山矿区,增强煤炭保障能力,煤炭产能稳定在2.2亿吨。

(2)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后备资源,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形成1—2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3)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综合治理,建立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抗灾能力。

(4)支持大型电煤储配中心建设。

(5)实施郑州、焦作、鹤壁、三门峡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土资源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安全监管局等配合。

2.电力基地和电网建设。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豫工程,持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

工作任务:

(1)立足本省保障、兼顾省际调剂,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2)强力推进核电建设,争取开工南阳核电项目,加快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前期工作。

(3)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力争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等的大型建筑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4)合理布局热电项目,努力满足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用热需求。

(5)继续围绕南太行、豫南煤炭矿区及陇海等重要输煤通道,以现有电源扩建为主,布局高效清洁的大型燃煤电站。

(6)适度发展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

(7)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支持骨干煤炭企业开展电源建设。

(8)加强主网架和城市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强化省际联络,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坚强、保障、兼顾的现代化电网。

(9)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10)强化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电力公司配合。

3.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化工、有色、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升级改造,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基地。

工作任务:

(1)推进有色、化工、钢铁等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

(2)严格控制冶炼规模,提高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和有色金属回收利用比例,重点发展郑州、洛阳、焦作、三门峡、商丘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济源铅锌、鹤壁镁加工、洛阳钼钨钛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3)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洛阳、濮阳、商丘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豫北、豫西、豫东三大煤化工基地,以及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产业链,促进平顶山煤盐尼龙化工产业链融合延伸,扩大高端石化产品规模并提升水平。

(4)推动安阳优质钢基地建设和安钢集团、舞钢集团等重点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5)促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改造提升水泥、玻璃和耐火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培育壮大鹤壁陶瓷、焦作塑料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6)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发挥资源和原材料优势,重点发展高品级超硬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钼钨合金、工程塑料、新型耐火材料、功能纤维等特色产品,推进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7)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4.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增加资源储备。工作任务:

(1)实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2)实施百亿吨煤炭资源勘查工程,新增精查储量50亿吨。

(3)开展隐伏矿床找矿工作,评价资源潜力。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三)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1.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先进制造和产业配套四大能力,扩大整机产品规模;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扩大整车规模,积极发展专用车,推动配套产品和基础部件、整车与零部件集群化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工作任务:

(1)提升输变电装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物流机械、建筑机械等产业,完善提升铸锻件、基础件、仪器仪表、机床等特色产业。

(3)建设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和郑州、新乡、南阳、安阳、焦作、开封、济源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4)重点发展经济型汽车、轻型商用车、中高档客车、中重卡车,大力发展专用汽车,建设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推进开封、安阳、新乡、焦作、许昌、南阳、鹤壁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配合。

2.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发展专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工作任务:

(1)推进郑州、漯河、鹤壁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新一代消费电子、半导体照明、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推进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南阳、新乡、周口、焦作、驻马店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干细胞、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和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生物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3)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发展以设计、建设、运营为核心的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推进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4)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新能源装备三大优势领域产业,推动太阳能电池、纤维乙醇、生物柴油规模化发展,提升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核能发电设备关键部件生产能力,推进南阳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5)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公共交通电动汽车示范线路运营,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产业,建设郑州、洛阳、新乡、三门峡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等特色产业园区。

(6)大力发展高强轻型合金等先进结构材料、超硬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建设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鹤壁镁合金、郑州和许昌超硬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

(7)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技术创新、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和数字化、智能化高端装备,积极发展航空装备及卫星应用产业。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财政厅配合。

3.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形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加快突破技术和市场等瓶颈制约,扩大高端产品规模,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一批食品、轻工、纺织领域知名品牌,建设全国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轻工、纺织工业基地。

工作任务:

(1)围绕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能源等领域,加快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

(2)提升双汇集团龙头地位,扩大骨干企业规模,打造千亿元漯河绿色食品基地;培育郑州、许昌、商丘、周口、驻马店食品产业集群;突出特色,发展洛阳、三门峡、鹤壁、信阳特色休闲食品集群;推动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地区奶源基地及优势乳制品企业加快发展。

(3)推动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改造,加快建设安阳优质钢和舞钢宽厚板基地。

(4)推进煤、盐、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5)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鼓励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产业化,在郑州、安阳、南阳、商丘、周口等纺织集中区,大力承接中高档面料和服装产业转移,推动服装产业高速增长。

(6)加快发展服装和家用、产业用终端纺织品生产,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7)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沿海产业链整体转移,重点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培育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皮革皮具、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8)支持造纸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污染治理,发展现代造纸产业,加强造纸原料基地建设,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配合。

(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快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以郑州为中心,优化铁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的规划布局,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工作任务:

(1)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快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

(2)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

(3)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的对接。

(4)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提升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民航办、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配合。

2.加快铁路网建设。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4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基本实现所有省辖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工作任务:

(1)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客运专线,积极推进郑州至济南客运专线前期工作。

(2)加快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一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

(3)加快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改造提升既有干线铁路,建成晋豫鲁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兰考至菏泽、新密经商丘至永城等铁路,完成宁西、漯阜、孟平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商丘至周口、驻马店至南阳铁路;适时启动三门峡至平顶山、禹州至江苏洋口港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形成“四纵五横”(“四纵”是京九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和运城至十堰铁路。“五横”指晋豫鲁铁路通道、新荷兖日铁路、陇海铁路、孟平—漯阜铁路、宁西铁路)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格局。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河南城际铁路公司配合。

3.完善公路网。打通出省通道,完善网络结构,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公路网。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

工作任务:

(1)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建成规划高速公路网;完成京港澳、连霍高速河南段拓宽改造,适时拓宽改造其他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支持境内没有高速公路或县城距高速公路较远的县(市)建设县城至最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以内上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2)结合全省现代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扩容改造107、310等重要国道,将国省道交通拥挤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对穿越城区路段实施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强国防战备公路和旅游通道建设。

(3)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改造提升农村公路,重点推进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结合土地整理修建田间道路,进一步提升通村公路服务水平。适应农民改善出行条件的要求,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五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桥梁15万延米,逐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和危桥问题,实现“乡乡联、县县畅”,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

(4)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加快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场站建设,新建、改造一批省辖市、县(市、区)运输场站。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及相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配合。

4.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继续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将郑州建设成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构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豫北、鲁山等机场为辅助,以干带支、干支协调、客货并举的全省民航机场体系。

工作任务:

(1)强力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以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配套建设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设施。

(2)支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做强做大,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基地航空公司。

(3)加大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着力培育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打造“郑州中转”服务品牌,到201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8万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

(4)改造提升洛阳、南阳机场,努力扩大运输规模。建成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推进鲁山、豫北机场建设。

责任单位:省民航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等相关机场及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5.加快水运、管道和邮政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加快推动油气管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设施。

工作任务:

(1)积极发展水运,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建成淮河息县至淮滨至望岗段、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沙颍河平顶山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和周口至省界段升级改造工程,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和航运开发,2015年全省形成四条直达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

(2)强力实施“气化”河南工程,加快油气管道建设,完善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调配有序、保障供给、安全运营的管道运输网络,五年新增油气长输管道5000公里左右。

(3)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建设和信报箱建设,推进快递区域分拨中心和快速干线网络建设,提升邮政服务水平。责任单位:水运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

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和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管道、邮政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邮政管理局和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五)重点地区发展。抓两头、带中间,针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1.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强化中心城市带动,坚持向心布局、集群发展,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

工作任务:

(1)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依托郑州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强化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在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之间,形成“两干三城”便捷快速交通网,实现郑州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

(3)提升沿陇海和沿京广发展轴经济实力。强化郑州、洛阳、开封的重要支撑作用,发挥商丘、三门峡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培育形成郑汴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等支柱产业。加强与长三角和关中—天水等经济区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开放。依托京广通道,发挥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轴。

(4)支持其他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承接、传导作用。发挥濮阳、周口、南阳、焦作、济源等城市连接周边的重要作用,拓展对外联系。提升商丘、

周口等城市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增强南阳在豫鄂陕交接地区、三门峡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信阳在鄂豫皖交界地带的影响力,凸显安阳、濮阳、焦作、济源等城市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作用,密切区域合作。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成为特大城市。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及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2.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富民强县的目标,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实力增强,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加快中原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任务:

(1)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扩权强县和财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实力强、发展态势好的镇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2)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把发展县域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发展;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力度,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 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另据报道,近日李克强总理批示按照程序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一、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

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目前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其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会。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一般都调整至副省级;而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其依托的主体城市为地级或副省级,若新区的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所属主体城市,意味着脱离相关城市的管辖。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区位分析图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项目背景与概况 一、历史文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漯河历史悠久,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而漯河市源汇区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明朝永乐年间已成为“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水旱码头。近年来,源汇区坚持“商贸立区”战略,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千盛百货等重点市场运营良好,新建了华东商务中心、昌建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楼宇。 二、地理位置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源汇区属漯河市辖区,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横跨全境,在城区交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源汇区交通便捷,这里是中西部开放开发前沿地带,东引西进之要冲。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漯河客运站位于源汇区境内,赴京仅需三个小时车程,“联结南北,贯通南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行政区服务区位于源汇区东北部,在它的东边是107国道,北至汉江路,南抵长江路 三、自然条件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建设。 四、规划背景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源汇区由漯河市的唯一城区变为三区之一。近年来,源汇区围绕漯河市“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致力打造“五个特色”城区:努力把源汇区建设成为漯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区、商贸物流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观光休闲旅游区,构建灵秀俊美的新源汇。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要 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而且也决定着城市社会进步的程度。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资环境的概念引入我国,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政府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之间陆续推出优惠政策,城市竞争局面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优惠政策已不足以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关键力量,改善投资环境更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努力,投资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虽然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地区,但长久以来,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短缺、城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因素,整个区域的投资环境都不尽理想,投资环境竞争力都较低,并且区域内各个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本文针对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升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措施和对策。 本文首先系统论述了投资环境和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并论述了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的区别和联系;其次,对影响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构建了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运用主成分投影法对指标体系的子系统竞争力进行排序研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未确知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对城市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各类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和提升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主成分投影;未确知聚类;对策 Abstrac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re not only directly determ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tential but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实施“双核驱动”

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 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30日) 彭清华 2014年10月31日08:36 来源:广西日报手机看新闻 同志们: 这次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修订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我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努力奋斗。等一会,陈武主席将着重就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双核驱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这两大

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施“双核驱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新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新常态不仅表现为速度换挡、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包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动力,更多地眼睛向内,下功夫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区自然和经济地理来看,“双核”区位优越、发展领先、潜力巨大,又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2013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9%。目前,南宁的现代服务业、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梧州的生物制药产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电子信息、粮油加工、能源、石化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双核”区域汇聚了全区最多的人才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双核”培育打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示范区,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为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

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主要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豫飞重工集团、湖北浩星科技有限公司、欧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源泉电器有限公司、神舟晶体有限公司、西瑞克斯物联网设备有限公司等,产品主要有高端专用汽车、大型制冷机组、大型起重机及相关配件、电子信息元器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套用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某某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某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某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某某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

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某某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某某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某某签署合作协议,对某某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某某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某某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将大数据作为某某省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资源集聚、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某某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物流园总体设计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编制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产业转移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趋向明确化,产业由发达国家梯次向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进口产品已经从农产品、原材料为主转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给汤阴物流园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使城乡规划和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省物流体系强化带来的契机 《(汤阴)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地处中原的省在全国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和产业发展大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确立了以为核心物流枢纽,以、、、、分别为豫北、豫西、豫西南、豫南、豫东区域物流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总体格局和长远发展规划。市是豫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极具区位交通优势的物流中心城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将建设成为对市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充分支撑保障作用和对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2012~2020年是汤阴县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汤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提升战略、产城互动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和统筹发展战略,打造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服务业相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将汤阴县建成中原经济区北部豫冀交界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工贸强县。为了给现代化工业和商贸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条件,汤阴县提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豫北区域性的物流基地。 3.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以高投入为主,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新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国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从而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指导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我国当前进行城乡建设和规划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本次规划编制的原因、思路、方法与重点 1.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因 (1)汤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食品医药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安汤鹤一体化战略支点,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宜居城市。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的建立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期,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适应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标签: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在内的五省三十市的經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原核心地带,是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开发区域。 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郑州航空港区,全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近几年,郑州航空港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航空港生产总值增长24%,工业增长30%,固定资产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49%。 二、郑州航空港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1.逐步形成国际航空的货运枢纽,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需求比之前有明显的增长。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的交通便利,航空物流会触及更多的层面,从而演化成不同的交通模式,逐步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贸易发展的进程。 2.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中心,铁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郑州实现有效链接。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郑州航空港的建成,有利于降低外贸成本,从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3.构建中原经济区外贸发展的新格局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开发、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11-08-26 14:29:24 华夏经纬网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2014-2020)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 (2014-2020年) 贵阳市商务局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01 二、规划要素------------------------------------01 第二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03 二、发展目标-----------------------------------03 三、发展战略-----------------------------------03 第三章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04 第四章重要市场规划指引--------------------------05 第五章规划实施建议------------------------------06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城市化进程也驶入了快车道,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而城市也随之不断“长大”。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在省域内对未来的“城市化人群”拥有绝对吸引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后,开启了全省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贵阳市社会经济将出现“质”和“量”的大提升,伴随这个发展进程也必将面临着交通、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为抓住这次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贵阳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其中针对城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便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剂良药,其意义在于: 1、落实“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城市化进程常伴随着这样的现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原来的城市郊区变成了现在的城市中心区,原来只适合布置于城市外围的功能区逐渐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对其进行优化布局,让城市发展具有持续活力。对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疏解部分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一项重要因素。 2、疏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大型专业市场的运营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流、物流活动,对市场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产生重要影响。为确保城市道路通畅,在进行城市交通管制的同时也限制了进出市场的货运车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营。结合城市路网系统对大型专业市场进行优化布局,可以疏解老城区局部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3、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保证大型专业市场稳定发展 由于各种因素,贵阳市大部分现状专业市场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空间受限、相关配套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型专业市场的发展。本规划的出台,将促进城市形成合理的大型专业市场布局,能控制或避免各大型专业市场间的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