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东部产业转移,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六)对#县的重要意义。一是整体带动效应强。近年以来,#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呈现出明显的欠发达特征。#县处于陇海铁路沿线,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于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的区域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辐射作用,包括运输、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二是对“三农”影响大。#县多山多丘陵,粮食生产能力不强,存在产量低、效率低,城镇化率低等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民增收、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县处于豫晋#金三角地带,随着“郑洛三”工业走廊的组团建设,对三门峡工业经济的拉动无疑是巨大,那么对于#县的工业带动将是不可估量的。四是有利于繁荣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位居中国之中,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县文化历史悠久,先秦已置#州,文化灿烂,崤函古道、庙底沟遗址均在我县,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繁荣区域文化,拯救历史文化古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振奋精神,加压奋进,迅速融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原经济区项目盘子中,为#县经济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2-01-18T10:10:55.26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0月供稿作者:柏宣宇余亮 [导读]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柏宣宇余亮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253】阶段性成果。 摘要: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规划及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这成为了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应试制度存在误区和实践环节弱化等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而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对策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创新性复合人才的需求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 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其中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重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 同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名列其中。“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重点推进包括中原经济区在内的六大区域发展。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的第一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新时期河南省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意义重大。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蓝图的铺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将进入飞速发展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 (三)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是关键 那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党中央将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从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创新”一词正日益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10年7月国务院又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定立为主要目标,并将实施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创新人才计划纳为重点。这既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也应作为局域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四)高等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责任 提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则责无旁贷。在“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于鸿君指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因为高等教育肩负着科教兴邦的神圣使命,是孕育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二、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主要原因 (一)单一的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其主要表现为:1.培养目标单一;2.课程结构单一;3.教学渠道单一;4.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5.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刻板的教学方法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认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然而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教师仍在教学中,沿用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 (三)应试制度的误区 应试制度是教学的“指南针”,是阻碍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中国高等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依然停留在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进行标准量化的阶段。由于考试目的的功利化、考试内容的教材化、考试题型的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单一化、评分标准的精量化,造成教师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造成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其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曾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和训练。究其根源,我国传统教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例文.doc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 :黄书贤徐玲 字数:2417 4月24日上午,201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刘怀廉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主持。 今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的探索,明确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立法,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综合治理等。 刘怀廉在发言中指出,“中原环保世纪行”开展17年来,积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成效和经验,勇于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河南环境保护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品牌。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反映了河南人民的共同愿望。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

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个核心任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曝光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采访报道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正面宣传与批评曝光相结合等方式,唱响节能环保主旋律。对报道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盯住不放,尤其是对有条件改正但不改的,要进行深层次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仪式结束后,本刊记者兵分两路跟随督察采访团冒雨奔赴开封、新乡两地进行采访。 开封行 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督察采访团来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 去年9月29日,该公司因环境违法被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实施挂牌督办,要求其停止生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3个月内整改完毕。 然而,督察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却看见,被塑料膜包装好的整件啤酒堆放在厂区道路两侧,每堆啤酒垛有一二十米长。路边还有大货车正在成件成件地装啤酒。 “这个厂不是停止生产了吗?怎么还堆这么多啤酒呢?” 一名自称公司销售负责人的男子说:“我们厂已停产,放假五六天了。”但堆放在路旁的啤酒瓶盖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4月23日,事实表明,督察采访团到来的前一天该公司仍在进行生产。 河南省环保厅对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下发的整改通知提出了扩建废水事故池、安装锅炉烟气、COD在线监测装置等6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的建立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期,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适应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标签: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在内的五省三十市的經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原核心地带,是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开发区域。 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郑州航空港区,全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近几年,郑州航空港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航空港生产总值增长24%,工业增长30%,固定资产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49%。 二、郑州航空港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1.逐步形成国际航空的货运枢纽,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需求比之前有明显的增长。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的交通便利,航空物流会触及更多的层面,从而演化成不同的交通模式,逐步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贸易发展的进程。 2.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中心,铁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郑州实现有效链接。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郑州航空港的建成,有利于降低外贸成本,从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3.构建中原经济区外贸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摘要:基于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为了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和战略优势,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线,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战略举措 一、引言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凝聚一亿河南人民激情与梦想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河南省发改委2011年1月26日宣布,国务院印发了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基本依据”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这表明,由我省主导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在凝结了一亿河南人巨大的激情和期待后,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左右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是,河南仍然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

略规划,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还是在全国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现在,不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而且表明当国家“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原崛起”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河南的发展到了新的紧要关头,在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们应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为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的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意义、优势、目重点任务以及战略举措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献上微薄之力。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推动科学发展的进度。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优势亟待整合,机遇就在眼前,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一)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人,占中部地区的47%;2008年,该区域粮食总产量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开发、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

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从发展态势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地区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河南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河南发改委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2011至2020年)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围绕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阐明我省民航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全省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意义重大。 一、全省民航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确立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确定了民航优先发展的战略,民航正逐步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场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确立。 ——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2001年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19.3%和12.7%,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和14.2%,均高于全国民航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 - 2 -

吞吐量分别达到918万人次和8.8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70.8万人次和8.6万吨。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在全国民用机场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并于2008年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省现有郑州新郑、洛阳北郊和南阳姜营3个运输机场和安阳、郑州上街两个通用航空机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个运输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实施了郑州机场货运站改扩建、次降仪表着陆系统、除冰坪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完成投资约20亿元,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安全文明服务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航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文明服务成效显著,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居全国前列。郑州机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文明机场”。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制定全省民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成为国内地方政府民航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航空经济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随着郑州机场客货运业务的高速增长,全省航空经济快速发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 3 -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11-08-26 14:29:24 华夏经纬网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洛阳市吉利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洛阳市吉利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福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工业强区进程,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区经济 社会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69亿元,年均增长14.8%, 是“十五”末的1.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4000元,是“十五”末的1.7倍,在全市位居前列。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达到2.46亿元,年均增长26.2%,是“十五”末的3.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4亿元,年均增长22%,是“十五”时期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8.4%,是“十五”末的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89元,分别年均增长12.6%和10.9%,分别是“十五”末 的1.8倍和1.7倍,保持省市领先水平。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石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依托石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引资双 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和化纤纺织四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 工业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实施了年产15万吨短纤、15万吨特种溶剂油、10万 吨MTBE及2万吨异丁烯、2万吨聚醚、5万吨异辛烷联产

试论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的中心地带,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其次分析中原经济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中原经济建设的对策。针对中原地区的现状及问题,只有从全局思考,合理布局做好宏观规划,深度分析区域历史现实条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中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综合实力,繁荣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中原;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 1 绪论 (一)课题背景和目的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建设经济区的具体形态有很多种,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很多可以尝试和借鉴的形态。如: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内部,成员之间不仅相互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而且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之间相互减免关税,尽最大可能消除贸易壁垒,使各成员获得比较利益。共同市场,实现各成员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力图实现各成员在若干重要经济领域协调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为解决中原经济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建议。通过新颖的论点和想法来提出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再运用四年所学习的知识来补充和加工。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 (一)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二)中原地区“三农”问题成为老生常谈话题1、中原地区“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2、中原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3、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乡镇企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以及国际现代化农业对我国小农经济的挤压,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虽然中原粮棉肉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但是其中大部分仍是采用分散的小规模家庭作业生产的,成本高、效率低,农业体系极其脆弱。(三)、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外转移一直以来农业是中原的支柱产业,中原的粮棉基地是全国重要农业基地,以河南为例,河南省的常住人口是9405万,但有1200万还外出打工,超过6个月的都统计在外地,所以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有待协调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起来,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增强才,科技,文化,信息,教育等软国力。 3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抓住中原经济根本问题,制定合理战略方针。第一,农业效益低,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一个根本支撑点,低效率产业的长期存在将会极大地拖累整个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后腿”。因此,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

座谈会发言摘(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纲要)

河南有关部门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发言摘要大河网综合报道: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广电局、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联合召开省直有关部门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探讨在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如何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崛起力度的宝贵机遇,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加深认识、加紧谋划、加快运作、加强配合,努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现摘要刊登与会同志发言,以飨读者。 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叶冬松

加紧谋划、加快运作 “考量、定位中原经济区,要有区域经济的新理念、国家战略的大视角。”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叶冬松说,要站在国家加快推进区域战略总体布局的高度,站在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宝贵机遇的高度,全省上下统一思想,为构建中原经济区贡献力量。 叶冬松说,当前,正处于“十一五”即将完成、“十二五”研究制定的关键时期。中原经济区作为致力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必须抓紧时间集中精力研究谋划。要找准自身定位,共同献计出力,努力使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凸显河南特色,既有丰富内容又有美好前景。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又是一件充满艰辛的要事,必须注重运作、求实求效。叶冬松说,各个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岗位职责,找准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衔接,多汇报多联系,积极扩大影响,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齐心协力助推中原经济区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当好中原经济区的谋划实施者和组织推动者。 叶冬松强调,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调一致扎实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崛起与河南振兴

中原崛起与河南振兴 摘要:2003年国务院提出中原崛起战略,是在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总 规律,正确判断河南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实现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是中原崛起总目标。实现中原崛起对于河南、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经济体制经济区建设农业文化定位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第二,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对省辖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对县级城市中一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应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提高城镇化水平;一部分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发展较慢的县城和小城镇,应让那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进入城镇,扩大城市人口规模。 第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在大中城市积极探索实施多种灵活的户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六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完善的铁路网,坚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保障有力的水利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初步形成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基本框架,构建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章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以综合枢纽建设和交通网络化为重点,加快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 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我省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快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对接,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第二节加快铁路建设 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到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新增客运专线11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形成“十字型”客运通道。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郑州经鹤壁经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启动郑州至太原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加快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以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