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选择题

1.QK是什么牌号的玻璃()

A.重火石玻璃 B.轻冕玻璃 C.重冕玻璃 D.轻火石玻璃

2.下列氧化物哪种是玻璃网络体氧化物()

A.PbO B.BaO C.CaO D.SiO2

3.石英玻璃的透过光谱范围是下列的哪一个()

A.0.2μm~4.7μm B.1.35μm~5.5μm

C.0.38μm~0.78μm D.0.4μm~0.8μm

4.关于光学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定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两块玻璃中折射率的差值

B.两块玻璃中折射率的变化的不均匀程度

C.同一块玻璃中各部分折射率变化的不均匀程度

D.同一块玻璃中各部分应力的不均匀程度

5.晶体按用途分几类()

A.1类 B.2类C.3类种 D.4类

6.指出最常用的一种热固型光学塑料()

A.PMMA B.PC C.PS D.CR-39

7.在光学零件图中,对零件要求一栏内的N代表什么意义()

A.零件数量 B.光圈数量 C.光学表面数 D.局部光圈数

8.在光学零件图中,△R代表什么意义()

A.曲率半径误差

B.光圈误差

C.样板精度等级

D.中心偏差

9.对望远物镜的中心偏差要求为()

A.0.01~0.02mm

B.0.02~0.03mm

C.0.02~0.04mm D0.03~0.04mm

10.热压成型毛坯退火的目的()

A.消除内应力

B.消除光学常数的不均匀性

C.消除内应力和各部分光学不均匀性

D.消除应力双折射

11.球面金刚石精磨磨具理想磨耗规律的数学表式为()

A .i h h tg θ?=?? B.sin i h h θ?=?? C. cos i h h θ?=?? D.i h h ctg θ?=??

12.金刚石磨具不包括以下那部分()

A.金刚石层

B.过渡层

C.基体

D.冷却液

13.国内精磨片结合剂特性参数常采用()

A 青铜结合剂 B.树脂结合剂 C.钢结合剂 D.陶瓷结合剂

14.金刚石精磨片的浓度,在国内常选的范围为()

A .20%~40%

B .40%~60%

C .30%~50% D.40%~50%

15.关于光学玻璃抛光机理有几种代表性学说()

A .l 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6.高速抛光液的PH 值最佳控制范围为()

A. 5.57.0PH PH ~

B. 7.08.0PH PH

C. 6.08.0PH PH

D. 3.0 5.0PH PH

17.下列哪种氧化物可用作抛粉使用()

A.2Na O

B.2CeO

C.CaO

D.BaO

18.从粗磨、精磨到抛光三道工序中,凹球面的曲率半径变化趋势是下列的哪一种()

A.曲率半径由大变小

B. 曲率半径由小变大

C.曲率半径不变

D.无规律

19.相临光圈间的空气隙厚度差为() A 2λ B.λ C.4λ D.8

λ 20.用小样板检验大口径零件时,小样板的口径为10mm ,零件的口径为20mm ,规定的光圈为3道圈,那么看到的光圈最多应是多少()

A.0.75道圈

B.1道圈

C.2道圈

D.0.5道圈

21.机械定心时,透镜的Z值必须在哪个范围()

A. 0.15

Z> D.0.35

Z>

Z> C.0.25

Z< B.0.15

22.加拿大胶是指哪一种胶()

A.甲醇胶

B.冷杉树脂胶

C.光敏胶

D.环氧树脂胶

23.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时,对工房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范围为()

A.00

C C

±,湿度为70%~80%

251

C C

201

±,湿度为60%~70% B. 00

C.00

C C

281

±,湿度为70%~80%

C C

±,湿度为60%~70% D. 00

221

24.工作样板用于检验()

A.球面样板

B.工件

C.标准样板

D.复制样板

25.常用光学样板按形状分几种()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6.二次凹非球面与其最接近比较球面的最大偏离量位置在()

A.0.618

y=

= B. y h=和0

y h

=和0.707

y h

C. 0.707

= D.0.5

y h

=和y h=

y h

y h

=和0.5

27.现国内普通光学车间最常用的非球面检测方法()

A.数字干涉仪检验

B.全息法检验

C.阴影法 D轮廓仪法

28.22

=-是哪种二次非球面()

566.90.41

y x x

A.抛物面B.双曲面C.椭圆面 D.球面

29.超光滑表面表面的粗糙度应该小于多少()

A.10纳米

B.1个微米

C.1纳米

D.0.1微米

30.光学玻璃研磨表面的破坏层深度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模具材料

B.冷却液流量

C.磨料化学活性

D.磨料粒度

二、名词解释

1.玻璃的光学均匀性

2.金刚石磨具的硬度

3.光学晶体的均一性

4.加工余量

5.光胶

三、简答

1.为什么说SiO2含量高的玻璃比SiO2含量低的玻璃化学稳定性高?

2. 画图并说明何为球面金刚石磨具的余弦磨耗规律余弦磨耗是不是均匀磨耗

3. 周边加压时,为什么低光圈的干涉条纹由边缘向中心移动?

4.球心反射像定心法和焦点像定心法,哪个定心精度高

5.识别下面光学工件光圈(采用点力法),并画出光学零件面型图(凸凹)

四、分析计算题 ⒈现有一零件,其抛光面曲率半径为100mm ,口径为100mm ,用一直径稍大点的样板检验其光圈数为3,试求第三级红色彩条纹所对应的空气隙厚度、曲率半径偏差是多少(

红光λ=700nm )

2.透镜零件为什么要进行定心磨边?最基本的定心方法是什么。现有一双凸透镜,R1=80mm ,R2=200mm ,定心接头的直径D=40mm ,能否采用机械定心?为什么定心精度如何(摩擦系数0.15)

3. 绘图说明凸球面铣磨原理,并说明其公式的含义。在球面铣磨机上,若加工一凸球面透镜,透镜尺寸为: D52mm ,R19

4.09mm 。磨轮参数为:外径40mm ,壁厚4mm ,求磨轮轴与工件轴的夹角为多少?并分析夹角误差?

12124

D D R R Z ''±=2()sin 2()m m D R r D R r α??+?=???-?

《铸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铸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湖南大学 1、什么是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就是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 2、为什么在进行铸造工艺设计之前要弄清楚设计的依据,设计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在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前设计者应该掌握生产任务和要求,熟悉工厂和车间的生产条件这些是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还需要求设计者有一定的生产经验,设计经验并应对铸造先进技术有所了解具有经济观点发展观点,才能很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依据的内容 一、生产任务1)铸件零件图样提供的图样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各种标记2)零件的技术要求金属材质牌号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要求铸件尺寸及重量公差及其它特殊性能要求3)产品数量及生产期限产品数量是指批量大小。生产期限是指交货日期的长短。二、生产条件1)设备能力包括起重运输机的吨位,最大起重高度、熔炉的形式、吨位生产率、造型和制芯机种类、机械化程度、烘干炉和热处理炉的能力、地坑尺寸、厂房高度大门尺寸等。2)车间原料的应用情况和供应情况3)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4)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车间的加工能力和生产经验 三、考虑经济性对各种原料、炉料等的价格、每吨金属液的成本、各级工种工时费用、设备每小时费用等、都应有所了解,以便考核该工艺的经济性。 3.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铸造工艺图,铸件(毛坯)图,铸型装配图(合箱图),工艺卡及操作工艺规程。 4.选择造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1、优先采用湿型。当湿型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使用表干砂型、干砂型或其它砂型。 选用湿型应注意的几种情况1)铸件过高的技术静压力超过湿型的抗压强度时应考 虑使用干砂型,自硬砂型等。2)浇注位置上铸件有较大水平壁时,用湿型易引起 夹砂缺陷,应考虑使用其它砂型3)造型过程长或需长时间等待浇注的砂型不宜 选用湿型4)型内放置冷铁较多时,应避免使用湿型 2、造型造芯方法应和生产批量相适应 3、造型方法应适用工厂条件 4、要兼顾铸件的精度要求和生产成本 5-浇注位置的选择或确定为何受到铸造工艺人员的重视?应遵循哪些原则? 确定浇注位置是铸造工艺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关系到铸件的内在质量、铸件的尺寸精度铸造工艺过程中的难易,因此往往须制定出几种方案加以分析,对此择优选用。 应遵循的原则为: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3、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避免夹砂伤疤类缺陷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6、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7、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相一致 5为什么要设计分型面?怎样选择分型面? 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选择分型面的原则:1、应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数目,分型面少,铸件精度容易保证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4、便于下芯,合箱,检查型腔尺寸。5、不使砂箱过高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7、注意减轻铸件的清理和机

化工工艺学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思考题(第一章) 1 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就是什么? 2 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就是什么 3 简述石油化工原料乙烯的用途 4 利用合成气可以合成哪些产品 5 您觉得应该如何来学习该门课程? 6 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有何不同? 思考题(第二章) √1 为什么说石油、天然气与煤就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它们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 2生物质与再生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 3 何谓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说明工艺流程就是如何组织的。 4 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它有什么优缺点? 5 何谓转化率?何谓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与选择性两个指标? 6 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7 在天然气开采中,有时可获得含有C6~C8烃类的天然汽油,为了改善其辛烷值,用蒸馏塔除去其中的轻组分。如果天然汽油、塔顶馏出物与塔底中等辛烷值汽油的摩尔百分数组成为: 物料名称天然汽油中等辛烷值汽油塔顶馏出物 1、C6H14 25 0 60 2、C7H16 25 21、5 30 3、C8H18 50 78、5 10 假设它们的密度为0.8g/cm3,那么,从5000桶天然汽油中能生产出多少吨中等辛烷值汽油?(1桶= 42 US加仑, 1US加仑=3、78541dm3, 1dm3 =103cm3) 8 某蒸馏柱分离苯-甲苯混合物,其质量组成各占50%,进料流量为10000kg/d,从柱顶冷凝器回收的产品含95%苯;柱底馏出物含95%甲苯。离开柱顶进入冷凝器的产物蒸气流量就是8000kg/d,全部冷凝为液体后,部分产品作为回流液返回蒸馏柱的上部,其余取出即为产品。求回流与取出产品量之比。 在一个加氢裂化器中,较大分子烃经加氢裂解成较小分子烃。已知输入与输出的烃类组成为: a) 烃类输入输出 b) C5H12 10 mol% c) C6H14 40 mol% d) C7H16 20 mol% e) C12H26 100 mol% 30 mol% (1)每100 kmol原料烃可生产出多少C5~C7烃产品? (2)每100 kmol原料烃消耗多少氢气? (3)如果原料烃的密度就是0.9 g/cm3,输出烃的密度就是0.8 g/cm3,那么每输出10 m3的烃物料需要输入多少m3原料烃? 9 假设某天然气全就是甲烷,将其燃烧来加热一个管式炉,燃烧后烟道气的干基摩尔组成为86、4%N2、4、2%O2、9、4%CO2。试计算天然气与空气的摩尔比,并列出物料收支平衡表。 10 在高温下裂解天然气可获得炭黑与含氢的裂解气。已知天然气的体积组成为82、3%CH4、8、3%C2H6、3、7%C3H8与5、7%N2,产生的炭黑可以视为纯碳,裂解气含60、2%H2、23、

玻璃工艺学重点内容

玻璃的定义:结构上完全表现为长程无序的、性能上具有玻璃转变特性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通性: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性质变化的连续性、性质变化的可逆性 晶子学说: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的,晶子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 部分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无规则网络学说:玻璃的近程有序与晶体相似,即形成阴离子多面体,多面体顶角相连形成三维空间连续的网络,但其排列似拓扑无序的。 玻璃结构和熔体结构的关系: ⑴玻璃结构除了与成分有关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熔体形成条件、玻璃的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有关。(玻 璃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⑵玻璃似过冷的液体,玻璃的结构是熔体结构的继续。(继承性) ⑶玻璃冷却至室温时,它保持着与该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相应的平衡结构状态和性能。(对应性) 单元系统玻璃的结构主要有:石英玻璃结构、氧化硼玻璃结构、五氧化二磷玻璃结构。 硼氧反常现象:当氧化硼与玻璃修饰体氧化物之比达到一定值时,在某些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或折点的现象。根据无规则网络学说的观点,一般按元素与氧的单键能的大小和能否生成玻璃,将氧化物分为:网络生成体氧化物、网络外体氧化物和中间体氧化物。 混合碱效应:二元碱硅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总含量不变,用另一种逐渐取代一种时,玻璃的性质出现极值。 T f:玻璃膨胀软化温度 T g:玻璃转变温度 玻璃的形成方法:熔体冷却法和非熔融法 三元玻璃形成区: ①由于新的共熔区的形成,三元系统形成区中部出现突出部分。 ②含有两种网络形成体(F)的三元系统,突出位置受到共熔点位置的影响,即突向低熔点的一侧。 ③三元系统只有一种网络形成体(F)时,突出部分偏向低熔点氧化物的一侧。 ④网络中间体(I)可使网络修饰体(M)较多的区域重新形成玻璃,在有I的三元系统中,形成区突向偏M的一侧,呈半圆形。 ⑤F-M、F-I等不能形成玻璃的二元系统加入新的氧化物,由于新的共熔物形成,可以在其中间部位形成较小的不稳定的玻璃形成区。 玻璃的分相:玻璃在高温下为均匀得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或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时,由于内部质点迁移,某些组分发生偏聚,从而形成化学组成不同得两个相,此过程称为分相 玻璃分相的原因:一般认为氧化物熔体的液相分离是由于阳离子对氧离子的争夺所引起的。当网络外体的离子势较大、含量较多时,由于系统自由能较大而不能形成稳定均匀的玻璃,它们就会自发的从硅氧网络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个体系,产生液相分离。 分相对玻璃析晶的影响: ①为成核提供界面:玻璃的分相增加了相间的界面,成核总是优先产生于相的界面上。 ②分散相具有高的原子迁移率:分相导致两液相中的一相具有较母相明显大的原子迁移率,这种高的迁移率能够 促进均匀形核。 ③使成核剂组分富集于一相:分相使加入的成核剂组分富集于两相中的一相,因而起晶核作用。 微晶玻璃:是用适当组成的玻璃控制析晶或者诱导析晶而成,它含有大量(95%~98%)细小的(在1μm以下)晶体和少量残余玻璃相。 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 ⑴玻璃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连续变化,温度越高粘度越低。 ⑵玻璃的结构对黏度影响分两个方面:玻璃网络结构越稳定,玻璃的黏度越大; 玻璃中碱金属离子或者碱土金属离子使玻璃网络聚合,玻璃的黏度越大。 ⑶玻璃组成对黏度的影响主要为: ①玻璃中氧化物的性质与数量:倾向于形成更大的阴离子基团的氧化物,使玻璃黏度增大;碱性氧化物使玻璃形成的网络解离,玻璃的黏度降低; ②氧-硅比:氧硅比越大,硅氧四面体群解离,玻璃黏度降低

玻璃复习题

玻璃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1章: 1、名词解释 硼反常: 由于Na2O的加入,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B2O3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结构。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中随RO的升高,使R﹢在扩散中系数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压制效应。 铝反常:氧化铝的结构状态依氧化铝和碱金属相对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铝反常现象。 金属桥:认为在铅四方椎体中,在靠近4个氧离子的一面,因惰性电子被推开,相当于失去两个电子,可以把一面近似看作是零价的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的铅离子可以“1/2Pb4+-1/2Pb0”称为“金属桥”。 2、简答 (1)、玻璃的热历史对玻璃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答: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热态冷却,通过转变区域和退火区域的经历。对于玻璃的成分来说,热历史必然有其对应的结构状态,而一定的结构状态必然反应在外部的性质上。急冷淬火玻璃较慢冷淬火玻璃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小的黏度。在加热过程中淬火玻璃加热到300~400℃ 时,在热膨胀曲线上出现体积收缩,伴随着体积还有着放热效应。 (2)、硅酸盐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 答:当加入碱金属氧化物时,石英玻璃中原有的“大分子”发生解聚作用,这是由于碱金属提供氧使硅氧值发生变化所致。 当加入碱土金属时,钠钙硅玻璃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加强和一系列的物理性质的变好。 (3)、含铅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答:铅是元素,核外电子层多,离子半径大,电子云易变形,这些都决定了铅玻璃电阻大,介电损耗小,折射率和色散高以及吸收高能辐射等性能。 第3章: 1、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就化学稳定性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散嵌入富硅氧基相中时,由于化学稳定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掩护碱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这样的分相将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反之,如果在分相过程中,高钠硼相和高硅氧形成相互连接的结构时,由于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硼碱相直接暴露在侵蚀介质中,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发生急剧恶化。 2、微晶玻璃的制备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答:有控制的析晶和诱导析晶是制备微晶玻璃的基础。成核和晶体长大是实现控制析晶的关键,对成核相晶体长大的控制,可使玻璃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QK 是什么牌号的玻璃() A .重火石玻璃 B .轻冕玻璃 C .重冕玻璃 D .轻火石玻璃 2.下列氧化物哪种是玻璃网络体氧化物() A .PbO B .BaO C .CaO D .SiO2 3.石英玻璃的透过光谱范围是下列的哪一个() A .μm ~μm B .μm ~μm C .μm ~μm D .μm ~μm 4.关于光学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定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两块玻璃中折射率的差值 B .两块玻璃中折射率的变化的不均匀程度 C .同一块玻璃中各部分折射率变化的不均匀程度 D .同一块玻璃中各部分应力的不均匀程度 5.晶体按用途分几类() 类 B .2类C .3类种 D .4类 6.指出最常用的一种热固型光学塑料() A .PMMA B .P C C .PS D .CR-39 7.在光学零件图中,对零件要求一栏内的N 代表什么意义() A .零件数量 B .光圈数量 C .光学表面数 D .局部光圈数 8.在光学零件图中,△R 代表什么意义() A.曲率半径误差 B.光圈误差 C.样板精度等级 D.中心偏差 9.对望远物镜的中心偏差要求为() A.0.01~0.02mm 0.03mm 0.04mm ~0.04mm 10.热压成型毛坯退火的目的() A.消除内应力 B.消除光学常数的不均匀性 C.消除内应力和各部分光学不均匀性 D.消除应力双折射 11.球面金刚石精磨磨具理想磨耗规律的数学表式为() A .i h h tg θ?=?? B.sin i h h θ?=?? C. cos i h h θ?=?? D.i h h ctg θ?=?? 12.金刚石磨具不包括以下那部分() A.金刚石层 B.过渡层 C.基体 D.冷却液 13.国内精磨片结合剂特性参数常采用() A 青铜结合剂 B.树脂结合剂 C.钢结合剂 D.陶瓷结合剂 14.金刚石精磨片的浓度,在国内常选的范围为() A .20%~40% B .40%~60% C .30%~50% %~50% 15.关于光学玻璃抛光机理有几种代表性学说() A .l 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6.高速抛光液的PH 值最佳控制范围为() 5.57.0PH PH ~. 7.08.0PH PH : C. 6.08.0PH PH : D. 3.0 5.0PH PH : 17.下列哪种氧化物可用作抛粉使用() A.2Na O B.2CeO C.CaO D.BaO 18.从粗磨、精磨到抛光三道工序中,凹球面的曲率半径变化趋势是下列的哪一种()

化学工艺学习题及解答

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化工资源及初步加工 2-1、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开采、运输、加工和应用诸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1)开采:一个煤矿往往有多层煤层。每煤层的厚度也不同,为此需建造长长的坑道,铺上铁轨,才能从各层将煤运出。为运送物资和人员,还需要建造竖井,装上升降机。石油和天然气,用钻机钻道并建立油井(或气井)后,借用自身的压力(开采后期需抽汲),石油及天燃气即可大量从地下喷出,因此开采比煤方便得多。 (2)运输:煤用铁路或轮船运输,运力受限制,石油和天然气一般采用管道输送,初期投资似乎较大,但从长期看还是划算的,管道输送成本低、方便,也不受运力限制。 (3)加工:煤是高分子量缩聚物,一般用热化学方法处理,将煤裂解,可得到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由于成分复杂,从中制取纯物质难度较大。石油和天然气是由许多小分子量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将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为增加某一组分(或馏分)的产量,也常采用化学方法(如化学合成或化学热裂解)。因此,由石油和天然气加工制得的化工产品,比煤多得多,生产成本也比煤低。 (4)应用:煤主要用作一次性能源。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由煤合成液体燃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继而带动煤化工工业的发展。煤化工产品的品种、品质和数量不断增加。人们指望在不久的将来,由煤化工和天然气逐步取代石油化工,成为获取化工产品的主要途径。石油大量用作发动机燃料,由石油为原料形成的石油化工目前仍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大多数的化工产品都由石化行业生产出来。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石油化工将逐步缩,并被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取代。天然气目前大量用作民用燃料。但以天然气为原料的C1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和运输方便,以它为原料合成发动机液体燃料,投资和生产本也比较低廉。今后,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一样,将逐步取代石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主要产业。 2-2、试叙述煤化程度与煤的性质及应用的关系。 答:在泥炭化阶段,经好养细菌和厌氧细菌分解,植物开始腐败,植物中的蛋白质开始消失,木质素、纤维素等大为减少,产生大量腐蚀酸。但植物残体清晰可见,水分含量很高,这一阶段得到的泥炭,大量用作民用燃料,工业价值甚小。 在煤化阶段,形成的泥炭在地热、地压的长期作用下,开始进一步演变,首先有无定形的物质转换为岩石状的褐煤,腐植酸大为减少,并发生脱水,增石炭作用(由缩合和叠合作用得到)氢和氧含量降低,褐煤水含量仍高,发热量亦不高,由于缩合和叠合作用处于初级阶段,用作民用燃料、煤气化原料尚可,用作炼焦原料则不宜。在地压和地热的继续作用下,褐煤中的有机质进一步反应,逐步形成凝胶化组份、丝炭组分和稳定组份。由于成煤原料(植物)和成煤条件的差异,形成的上述组分的含量各不相同,所得的烟煤品质也不同。

1-10-1-国内外玻璃冷加工的具体内容

细分课题总结报告 ——国内外玻璃冷加工的具体内容 冷加工即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通过机械的方法来改变玻璃制品的外形和表面状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切割、研磨、抛光、车刻、钻孔、磨砂等。 一、切割 切割是玻璃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序。其质量要求为:尺寸准确、断面平整垂直,无崩边掉角。这对于玻璃后续的加工至关重要。 伴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传统切割技术延用至今,基本满足了大多数玻璃产品的切割要求。近1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某些切割难度较大的玻璃制品的大量应用。如何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低损伤的对玻璃制品进行切割,并尽量减少后续加工的工作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传统切割技术的不断改进提升,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切割技术发展较快:如坚硬刀轮切割、水刀切割、激光切割等。这些切割技术针对性强,应用效果好,在一些新型玻璃产品制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传统切割技术 所谓切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切裁,而是制造划痕,造成应力集中然后裂片。玻璃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根据脆性材料断裂的微裂纹理论,脆性材料的断裂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微裂纹的产生,二是微裂纹的扩展。当外力施加于脆性材料时,微裂纹尖端应力将成倍数增加并且随着外力的增大微裂纹的长度也在增长,即微裂纹扩展。另外脆性材料断裂的微裂纹理论还表明,存在一个临界长度当微裂纹的长度大于临界长度后,它就会自动迅速扩展从而使材料断裂。 基于以上理论:传统切割技术使用坚硬、锐利硬质材料刀头刻划玻璃表面,形成的划痕线可等效认为是由很多的微裂纹组成,每个微裂纹的长度沿着刀头刻划的方向,在划痕线的下方会形成一定深度的破坏区域,这一深度可认为是微裂纹的端面半径。由于微裂纹的端部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切割压力使微裂纹端部的应力增大,使得微裂纹很快向玻璃厚度方向扩展,形成纵向微裂纹。在良好的切割状况下。连续的纵向微裂纹的末端几乎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在划痕完成后,就需要进行裂片即对玻璃施加外力,增大纵向微裂纹端部的应力,使纵向微裂纹迅速扩展,贯穿到玻璃的底部。达到使玻璃分离的目的。 由于在整个切割过程中直接与玻璃表面接触的是切割刀头,所以刀头的材料和参数对于切割质最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切割经验的积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切割刀头不断得到了改进,切割的质量、精度、效率也不断提升。 2)水刀切割技术 外形由复杂曲线构成的工艺美术玻璃的切割,以及超厚玻璃、夹层玻璃,都对玻璃切割技术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1979 年,Mohamed Hashish 博士在福禄研究室工作,开始研究增加水刀切割能量的方法,以便切割金属和其它硬质材料。Hashish 博士被公认为加砂水刀之父,他发明了在普通水刀中添加砂料的方法。他使用石榴石作为砂料。凭借这种方法,水刀(含有砂料)能够切割几乎任何材料。1980 年,加砂水刀第一次被用于切割金属、玻璃和混凝土。1983 年,世界上第一套商业化的加砂水刀切割系统问世,被用于切割汽车玻璃。该技术的第一批用户是航空航天工业,他们发现水刀是切割军用飞机所用的不锈钢、钛和高强度轻型合成材料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理想工具(已用于民用飞机)。从那以后,加砂水刀被许多其它工业采纳,例如加工厂、石料、瓷砖、玻璃、喷气发动机、建筑、核工业、

玻璃工艺学思考题

玻璃的结构 一. 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相同。 2.无固定熔点:玻璃从固体变为液体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3.亚稳性:玻璃的内能比晶体高,它不是处在最低能量状态。但一般情况下,玻璃不会自发转变成晶体。 4.性质变化连续可逆:玻璃转变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是逐渐而连续的,而且是可逆的。 5.成分可变:玻璃的成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改变,从而使玻璃的性质发生改变。 1.在各种玻璃中,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最小。这是为什么? Si—O键相当大,整个硅氧四面体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带极性。[SiO4]四面体以角顶相连,形成向三维空间发展的无规则的连续架状网络结构。 2.在石英玻璃中加入碱性氧化物其结构与性能将如何变化? 碱性氧化物加入到石英玻璃中,使完整的硅氧网络断裂,形成不连续的网络结构。 3.在碱硅玻璃中加入氧化钙后其结构与性能将如何变化? CaO的加入,使玻璃的结构得到加强。机械强度较高、热膨胀系数较小、耐热性能、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较好、融体粘度较高。 4.在硼玻璃中加入碱性氧化物其结构与性能将如何变化? [BO3]部分转变为[BO4];层状结构部分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网络结构。与B2O3玻璃相比,玻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5.何谓硼反常? 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B2O3玻璃中,使玻璃的结构得到加强,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善。这与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石英玻璃中的情形恰好相反。这是一种硼反常。 在钠硅玻璃中加入B2O3,玻璃的结构随B2O3增加而逐渐加强,玻璃的性质得到改善。但B2O3的含量超过某数值时,将出现逆转:随着B2O3的增加,玻璃结构逐渐弱化,玻璃的性质逐渐劣化,在玻璃的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这是另一种硼反常。 6.何谓逆性玻璃? 逆性玻璃是指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趋势(变化方向)与一般玻璃相反的玻璃。“逆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A. 结构强度变化趋势与一般玻璃相反。 B. 性能变化趋势与一般玻璃相反。 7.何谓玻璃的转变温度区? 玻璃从流动性的熔体转变为具有刚性的固体,要经过一个过渡温度区。这个过渡温度区称为玻璃的转变温度区,一般用T g和T f代表转变温度区的下限和上限。 8.何谓玻璃的热历史? 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在转变温度区和退火温度区的经历。 9.玻璃的热历史对玻璃的结构与性能有何影响? 对密度的影响:急冷密度小;慢冷密度大。 对粘度的影响:急冷玻璃,粘度较低,加热时粘度增大。慢冷玻璃,粘度较高,加热时粘度降低。 对热膨胀的影响:T<T g时,淬火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比退火玻璃大。T>T g时,淬火玻璃会发生零膨胀或负膨胀,而退火玻璃则会加速膨胀。 10.玻璃的两类性质有何不同? 第一类性质与玻璃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能根据玻璃的成分和加和法则进行计算的性质。如:粘度、电导、介电损耗、离子扩散速率、化学稳定性等。 第二类性质与玻璃成分的关系比较简单,可以根据加和法则进行推算的性质。如:折射率、密度、弹性模量、硬度、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等。 第一类性质一般通过离子(主要是阳离子)的活动或迁移体现出来。 第二类性质不是通过离子的活动而是通过网络和网络外离子的整体作用体现出来。常温下,这类性质可以大致看作构成玻璃的各种离子性质的总和,故可以用简单的加合法则进行推算。 11.碱性氧化物对Si-O玻璃的结构和性能有何影响? 破坏Si-O2玻璃的网络结构,导致性能劣化。 12.何谓双碱效应(混合碱效应)?

化学工艺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2章化学工艺基础 2-3何谓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说明工艺流程是如何组织的? 答: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转变成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教材上有2个例子。 2-4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循环流程的特点:未反应的反应物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再返回反应器。 循环流程的优点:能显著地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系统排放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循环流程的缺点:循环体系中惰性物质和其他杂质会逐渐积累,对反应速率和产品产率有影响,必须定期排出这些物质以避免积累。同时,大量循环物料的输送会消耗较多动力。 2-5何谓转化率?何谓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百分率。 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在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有副反应的体系,希望在选择性高的前提下转化率尽可能高。但是,通常使转化率提高的反应条件往往会使选择性降低,所以不能单纯追求高转化率或高选择性,而要兼顾两者,使目的产物的收率最高。 2-6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三个基本特征: ①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本身未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 ②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 ③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⑵改进操作条件。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过程,发展新的化工技术。⑷催化剂在能源开发和消除污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生产中必须正确操作和控制反应参数,防止损害催化剂。 催化剂使用时,必须在反应前对其进行活化,使其转化成具有活性的状态,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活化,才能保证催化剂发挥良好的作用。 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①采用结构合理的反应器,使反应温度在催化剂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内合理地分布,防止超温;②反应原料中的毒物杂质应该预先加以脱除,使毒物含量低于催化剂耐受值以下;③在有析碳反应的体系中,应采用有利于防止析碳的反应条件,并选用抗积碳性能高的催化剂。 在运输和贮藏中应防止催化剂受污染和破坏;固体催化剂在装填时要防止污染和破裂,装填要均匀,避免“架桥”现象,以防止反应工况恶化;许多催化剂使用后,在停工卸出之前,需要进行钝化处理,以免烧坏催化剂和设备。 2-10假设某天然气全是甲烷,将其燃烧来加热一个管式炉,燃烧后烟道气的摩尔分数组成(干基)为86.4%N2、4.2%O2、9.4%CO2。试计算天然气与空气的摩尔比,并列出物料收支平衡表。 解:设烟道气(干基)的量为100mol。 反应式:CH4 + 2O2 CO2+ 2H2O 分子量:16 32 44 18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docx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分相结构对玻璃的性质有何影响? 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 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若性质较差的相以连通结构的形 式存在,玻璃的性质将明显变坏。若性质较差的相呈孤立液滴状分布于 性质较好的连续基相中,则能保持较好的性质。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中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1.使玻璃的透光率下降 分和产生的相界面使光线发生散射,导致透光率下降,严重时,会产生乳浊现象。 2.影响玻璃的颜色 分相过程屮,过渡元素几乎全部集中在微相液滴中。这种选择性富集可 以用来发展有色玻璃,激光玻璃、光敏玻璃和光色玻璃等。 1.玻璃分相对析晶有何影响?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屮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2.玻璃成型后为何还要退火 原因之一:玻璃生产过程屮,因经受激烈的、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会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和经过热加工 的玻璃制品,若不经过退火处理,让其自然冷却,在以后的存放和机械加工过程 中很可能会自行破裂。 原因之二:玻璃制品从高温自然冷却室温,其内部结构是不均匀的,由此会造成玻璃光学性质的不均匀。对玻璃进行退火处理就是让玻璃的结 构趋向均匀,使玻璃中的热应力消除或减小的热处理过程。 16.玻璃的料性?短性玻璃?长性玻璃?对成型和退火过程有何影响? 答:生产上常把玻璃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称为玻璃的料性,粘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用压延法生产压花玻璃时最好选择料性较短的玻璃,这样玻璃被轧花辗压出花纹之后,随温度降低,粘度能迅速地增长,形状可以快速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压出的花纹清晰.退火是通过粘滞流动和弹性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故这一性质对退火的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23 ?试述水对硅酸盐玻璃的侵蚀机理。 答:硅酸盐玻璃在水中的溶解比较复杂。水对玻璃的侵蚀开始于水中的1< 和

2013-2014铸造工艺学考题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铸造工艺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 1. 为了消除铸造热应力,在铸造工艺上应保证(B) A. 顺序(定向)凝固 B. 同时凝固 C. 内浇口开在厚壁处 2. 直浇口的主要作用是(A) A. 形成压力头,补缩 B. 排气 C. 挡渣 3. 在各种铸造方法中,砂型铸造对铸造合金种类的要求是(C ) A. 以碳钢、合金钢为主 B. 以黑色金属和铜合金为主 C. 能适用各种铸造合金 4. 由于(C)在结晶过程中收缩率较小,不容易产生缩孔、缩松以及开裂等缺陷,所以应用较广泛。 A. 可锻铸铁 B. 球墨铸铁 C. 灰铸铁 5. 灰口铸铁适合于制造床身、机架、底座、导轨等结构,除了铸造性和切削性优良外,还因为(B) A. 抗拉强度好 B. 抗压强度好 C. 冲击韧性好 6. 制造模样时,模样的尺寸应比零件大一个(C) A. 铸件材料的收缩量 B. 机械加工余量 C. 铸件材料的收缩量+机械加工余量 7. 下列零件适合于铸造生产的有(A) A. 车床上进刀手轮 B. 螺栓 C. 自行车中轴 8. 普通车床床身浇注时,导轨面应该(B) A. 朝上 B. 朝下 C. 朝左侧 9. 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生产中常采用的方法(A) A.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B. 加大出气口 C. 延长浇注时间 10. 浇注温度过高时,铸件会产生(B ) A. 冷隔 B. 粘砂严重 C. 夹杂物 二、填空题 1. 侵入性气孔的形成条件是当金属-铸型界面上气体压力p气> 金属液表面包括表面张力在内的反压力∑p,机械粘砂的形成条件是铸型中某个部位受到的金属液的压力P金>渗入临界压力 。

化工工艺学习题全集

化工工艺学习题全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化工工艺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 原料预处理 、 化学反应 和 产品 分离及精制 三大步骤。 2. 根据变质程度不同,煤可以分为 泥炭 、 褐煤 、 烟煤 和 无 烟煤 ;随变质程度增加 碳 含量增加, 氢 和 氧 含量降低。化学 工艺学是研究由 化工原料 加工成 化工产品 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 科学,内容包括 生产方法 、 原理 、 流程 和 设备 。 3. 高含量的 烷烃 ,低含量的 烯烃 和 芳烃 是理想的裂解原 料。 4. 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 乙烯 、 丙烯 、 丁二烯 ;三苯指 苯 、 甲苯 、 二甲苯 。 5. 石油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 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石油中的化合物可以分为 烷烃 、 环烷烃 、 芳香 烃 三大类。 6.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要对石油进行一次加工和二次 加工。一次加工方法为 常压蒸馏 和 减压蒸馏 ;二次加工主要方法 有: 催化重整 、 催化裂化 、 加氢裂化 和焦化 等。 7. 辛烷值 是衡量汽油抗爆震性能的指标, 十六烷值 是衡量柴 油自燃性能的指标。 8.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 9. 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方法有 蒸汽转化法 和 部分氧化法,主要反 应分别是 和 。 10. 硫酸生产以原料划分主要有 硫磺 制酸、 硫铁矿 制酸、 冶炼烟气 制酸和石膏 制酸等。 11. 工业气体或废气脱硫方法分为两种,高硫含量须采用 湿法脱 硫 ,低硫含量可以采用 干法脱硫 。 12. SO 2氧化成SO 3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因 此, 降低温度 、 提高压力有利于平衡转化率的提高。 13.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主要设备包括 沸腾炉 、 接触室 和 吸收 塔 。 14. 硫酸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 SO 2的制取和净化 、 SO 2氧化成SO 3 和 SO 3的吸收 。 15. 稀硝酸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 氨氧化制NO 、 NO 氧化制NO 2 和 水吸收NO 2 制酸 。 17硝酸生产的原料有 氨 、 空气 和 水 。 16. 浓硝酸生产方法有 直接法 、 间接法 和 超共沸酸精馏法 。 17. 氨的主要用途是 生产化肥 和 硝酸 。 18. 平衡氨浓度与温度、压力、氢氮比和惰性气体浓度有关。当温 度 降低 ,或压力 升高 时,都能使平衡氨浓度增大。 19. 目前合成氨生产的主要原料有两种,它们是 煤 和 天然气 。 20. 甲烷化反应是 CO+3H 2=CH 4+H 2O 。 21. 氯在氯碱厂主要用于生产 液氯 和 盐酸 。 22. 氯碱厂的主要产品一般有 烧碱 、 盐酸 、和 液 氯 。 23. 食盐水电解阳极产物是 Cl 2 ,阴极产物是 NaOH 和H 2 。 24. 食盐水电解制氯碱方法有 隔膜法 、 汞阴极法 和 离子交 换膜法 。 25. 氯碱生产工艺中,食盐电解槽是核心设备,已知有三种不同的 电解槽,它们是 离子膜电解槽 、 隔膜电解槽 、和 水银电解槽 26. 铬铁矿焙烧主要有两种方法,它们是 有钙焙烧 和 无钙焙烧 。有钙焙烧生产铬盐的主要废物是 铬渣 ,它含有致癌物 六价 铬 。 27. 常见的铬盐产品主要有 重铬酸钠 、 重铬酸钾 、 铬酐 和 (铬绿)Cr 2O 3 。 28. 目前纯碱生产主要有三种方法,它们是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 、侯氏制碱法(联碱法) 和 天然碱法 。 29. 索尔维制碱法主要原料是 NH 3 、 CaCO 3 与 NaCl 。 30. 索尔维制碱法的总反应可以写成2NaCl +CaCO 3=Na 2CO 3+CaCl 2,则该反应的原子利用度为 % (已知原子量 Na :23,C :12,O :16,Ca :40,Cl :)。 31. 侯氏制碱法主要原料是 NH 3 、CO 2 与 NaCl 。 32.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 Na 2CO 3 和 NH 4Cl 。 33. 湿法磷酸生产的两种主要原料是 磷矿石 和 硫酸 。 34. 磷酸生产工艺主要是根据硫酸钙结晶形式划分的,硫酸钙常见有三种结晶形式,分别是 两水 、 半水 和 无水 。 35. 烷基化最典型的应用是 烷基化汽油生产 和 甲基叔丁基醚 (MTBE)生产 。 36. 甲基叔丁基醚(MTBE) 是常用的汽油添加剂,是通过 烷基化 反应生产的。 37. 氯化反应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加成氯化 、 取代氯化 和 氧氯化 。 38. 生产氯乙烯主要原料是 乙炔 和 乙烯 。 39. 氯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有 乙烯氧氯化 和 乙炔和氯化氢加成 。 40. 烃类热裂解中一次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乙烯 和 丙烯 。 41. 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 脱氢反应 和 断链反应 。 42. 羰基化最典型的应用是 甲醇制醋酸 。 43. 催化剂一般由 活性组分 、 载体 和 助催化剂 组成。 44.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 Ag 。 45. 丙烯腈的主要生产方法是 氨氧化 ,主要原料是 丙烯 和 氨 。 46. 环氧乙烷的主要生产方法是 乙烯环氧化 ,生产原料是 乙烯 和 氧 ,主要用途是 乙二醇 。 47. 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 碱性 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422CH +H O CO+3H →422 CH +1/2O CO+2H →

玻璃工艺学考试重点

1、玻璃态物质具有以下五个特性: 1. 各向同性 2. 无固定熔点 3. 亚稳性 4. 变化的可逆性 5. 可变性 2、论述硼酸盐和硅酸盐玻璃结构的桥氧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从一系列硼酸盐和硅酸盐玻璃结构,可以看出,桥氧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桥氧愈多,结构愈强固,许多物理性能向好的方面转变。反之,桥氧愈少,结构和性能就愈不好。 3、逆性玻璃。 如果玻璃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金属离子,而且它们的大小和所带的电荷也不相同时,也能制成玻璃。用y代表每个多面体的桥氧平均数,当y<2也能制成玻璃,而且某些性能随金属离子数的增大而变好。一般把这种玻璃称为逆性玻璃。逆性玻璃的结构与无规则网络学说的结构模型是完全相反的。逆性玻璃在性质上也发生逆转性。 4、论述玻璃的逆性 第一,在结构上它与通常玻璃是逆性的。一般玻璃的结构以玻璃形成物为主体,金属离子处于网络的空穴中,它仅起补助性作用。逆性玻璃恰恰相反,多面体的短链反而为大量的金属离子所包围。如果金属离子比作“海洋”,那末,多面体就是“海洋”中的岛屿。因此,决定玻璃聚结程度的不是多面体之间的连结,而是金属离子与多面体短链中的氧离子之间的结合。逆性玻璃的结构与无规则网络学说的结构模型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逆性玻璃在性质上也发生逆转性。一般玻璃的性质是随着Si02的减少(即Y值减少)而降低。而逆性玻璃则相反,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愈多(即Y值愈小),结构愈强固,而某5、晶子学说 认为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晶子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部分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6、无规则网络学说 认为像石英晶体一样,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硅氧四面体,玻璃被看作是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但其排列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故不同于晶态石英结构。当熔融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时,硅氧网络断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序地分布于某些硅氧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网络中局部的电中性。 从目前有关玻璃性质及其玻璃结构的研究资料来看,可以认为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是玻璃态物质结构的特点.在宏观上玻璃主要表现出无序均匀和连续性,而在微观上它又是有序,微不均匀和不连续性的。无规则网络学说宏观上强调了玻璃中多面体相互间排列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无序性方面。这可以说明玻璃的各向同性,以及玻璃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等基本特性。晶于学说强调玻璃的有序性,不均性和不连续性方面,它反映了玻璃结构的另一重要特性。 7、硼反常现象 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生极大值和极小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这种在钠硼玻璃中的硼反常性,是由于硼加入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它不是以硼氧四面体而是以硼氧三角体出现于玻璃结构中,因此,结构和性质发生逆转现象。 8、“硼—铝反常”现象 在钠硼铝硅玻璃中,当中不存在B203时,A1203代替Si02能使折射率、密度等上升。当玻璃中存在B203时,同样地用A1203代替Si02,随B203含量不同出现不同形状的曲线。当Na20/B2O3=4时出现极大值,而当NagO/B2O3≥>1时,nD(折射率)与d (密度)显著下降。

光学零件工艺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QK是什么牌号的玻璃() A ?重火石玻璃 B ?轻冕玻璃 C ?重冕玻璃 D ?轻火石玻璃 2. 下列氧化物哪种是玻璃网络体氧化物() A. PbO B . BaO C. CaO D. SiO2 3. 石英玻璃的透过光谱范围是下列的哪一个() A . 0.2 卩mr-4.7 卩m B . 1.35 卩nn- 5.5 卩m C . 0.38 卩m—0.78 卩m D . 0.4 卩m—0.8 卩m 4. 关于光学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定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两块玻璃中折射率的差值 B. 两块玻璃中折射率的变化的不均匀程度 C. 同一块玻璃中各部分折射率变化的不均匀程度 D. 同一块玻璃中各部分应力的不均匀程度 5. 晶体按用途分几类() A.1类B . 2类C. 3类种D . 4类 6. 指出最常用的一种热固型光学塑料() A . PMMA B P C C . PS D . CR-39 7. 在光学零件图中,对零件要求一栏内的N代表什么意义() A .零件数量 B .光圈数量C.光学表面数D .局部光圈数 8. 在光学零件图中,△ R代表什么意义() A.曲率半径误差 B.光圈误差 C.样板精度等级 D.中心偏差 9. 对望远物镜的中心偏差要求为() A.0.01 ?0.02mm B.0.02 ?0.03mm C.0.02 ?0.04mm D0.03?0.04mm 10. 热压成型毛坯退火的目的() A.消除内应力 B.消除光学常数的不均匀性 C.消除内应力和各部分光学不均匀性 D.消除应力双折射 11. 球面金刚石精磨磨具理想磨耗规律的数学表式为() A .占h i =^h tg日B.也h =4 sin。C.人h i = A h cos。D.也h =^h ctg日 12. 金刚石磨具不包括以下那部分() A.金刚石层 B.过渡层 C.基体 D.冷却液 13. 国内精磨片结合剂特性参数常采用() A青铜结合剂B.树脂结合剂C.钢结合剂D.陶瓷结合剂 14 .金刚石精磨片的浓度,在国内常选的范围为() A. 20% ?40% B . 40% ?60% C . 30% ?50% D.40 %?50% 15 .关于光学玻璃抛光机理有几种代表性学说() A . l种 B . 2种 C . 3种 D . 4种 16.高速抛光液的PH值最佳控制范围为() A. PH 5.5?PH 7.0 B. PH 7.0 : PH 8.0 C. PH 6.0 : PH 8.0 D. PH 3.0 : PH 5.0 17 .下列哪种氧化物可用作抛粉使用() A. Na2O B. CeO2 C. CaO D. BaO

化学工艺学思考题和部分答案

《化学工艺学》 第二版 米田涛主编 部分思考题答案

课后习题 增加部分英语题型专业(词汇) 催化裂化,catalytic cracking 加氢裂化,hydrocracking 延迟焦化,delayed coking 凝析油(Natural gasoline)、 石脑油(Naphtha)、 轻柴油(Atmospheric gas oil)、 粗柴油(Vacuum gas oil)、 加氢裂化尾油(Hydrogenated tail oil) 苯(Benzene, ), 甲苯(Toluene, ), 二甲苯(Xylene, ); 乙烯,ethylene 丙烯,propylene 丁二烯,butadiene 邻二甲苯(Ortho-xylene,)、 对二甲苯(Para-xylene,)、 间二甲苯(Met-xylene,) 聚乙烯, polyethylene; 聚氯乙烯, polyvinylchlorid 聚苯乙烯, polystyrene

第三章 3-1根据热力学反应标准自由焓和化学键如何判断不同烃类的裂解反应难易程度、可能发生的裂解位置及裂解产物;解释烷烃、环烷烃及芳烃裂解反应规律。造成裂解过程结焦生碳的主要反应是哪些? 答:由表3-3 各种键能比较的数据可看出:○1同碳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断链比脱氢容易;○2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而降低;○3异构烷烃的键能小于正构烷烃,异构烷烃更容易发生脱氢或断链。 由表3-4数值,可看出:○1烷烃裂解是强吸热反应,脱氢反应比断链反应吸热值更高;断链反应的标准自由焓有较大的负值,是不可逆过程,脱氢反应的标准自由焓是正值或为绝对值较小的负值,是可逆过程,受化学平衡的限制;○2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甲烷在一般裂解温度下不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