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玉米观测规范

水稻、玉米观测规范

水稻、玉米观测规范
水稻、玉米观测规范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玉米、水稻)

观测目录

第一章观测的组织

1.1总则

1.2观测地段

第二章发育期观测

2.1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

2.2观测的发育期

2.3稻类发育期标准

2.5玉米发育期标准

第三章生长状况测定

3.1测定时期和项目

3.2生长高度的测量

3.3植株密度测定

3.4生长状况评定

3.5主要作物有关产量因素测定

3.6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

第四章产量结构分析

5.1产量结构分析的一般规定

5.2水稻产量结构分析

5.4玉米产量结构分析

第五章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6.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6.2主要病虫害观测

6.3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第六章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7.1观测时间

7.2记载项目和内容

7.3质量和效果评定

第七章观测记录簿、表的填写

8.1农气簿-1-1的填写

8.2农气簿-1-2的填写

8.3农气表-1的填写

附录:农业气象观测簿、表格式

第一章观测的组织

1.1总则

1.1.1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作物观测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物的观测,鉴定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为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以及作物的气候评价等提供依据,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根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农业服务的需要,选择气候、土壤、作物以及生产水平有代表性的站组成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网,常规的农业气象观测在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上进行。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和科研需要所进行的观测,各地可自行确定观测内容和观测方法。

1.1.2观测的基本要求

1、必须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一方面观测作物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田间土壤湿度等);另一方面观测作物的发育期进程、生长状况、产量的形成。气象台站的基本气候观测,一般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部分(必要时可进行农业小气候观测),因此,作物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大气候观测场应保持基本一致。

2、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有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的观测,又要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和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以增强观测的代表性。

3、建立健全观测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4、农业气象观测应由专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观测人员要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禁推测、伪造和涂改记录;不得缺测、漏测、迟测和擅自中断、停止观测;记录字迹要工整。

1.2观测地段

观测地段是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主要基点。为增强观测的代表性,应在所在的县内增加观测调查点。

1.2.1观测地段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1、观测地段必须具有代表性。代表当地一般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和产量水平及主要耕作制度。地段要保持相对稳定。为使观测资料具有连续性,可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选定若干观测地段并进行编号,每年规定观测的作物在这些地段上进行。

2、观测地段面积,一般为1公顷,不小于0.1公顷。确有困难可选择在同一种作物成片种植的较小地块上。

3、地段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水塘等应在20米以上,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尽量减少小气候的影响(秧田、苗床和农林间作不受此限,但应在地段说明中说明)。

4、作物大田生育状况调查地点,要选择能反映全县观测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的不同类型的田块,也可与农业部门苗情调查点相结合。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调查应在能反映不同受灾程度的田块上进行,不限于观测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5、选择观测地段应与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取得联系,明确要求。生育状况调查点也应相对稳定,调查结果才便于比较。虽然调查多采用目测,对作物损坏不大,也应与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说明情况。

1.2.2观测地段分区

将观测地段按其田块形状分成相等的4个区,作为4个重复,按顺序编号,各项观测在4个区内进行。为便于观测工作的进行,要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点的分布示意图。

1.2.3观测地段资料

1、观测地段综合平面示意图。包括该站所有作物地段总的分布情况,是一项重要的观测技术档案。标明地段分布和距周围景物的距离。示意图内容有:

(1)所有观测地段的位置、编号。

(2)气象站的位置。

(3)观测场和观测地段的环境条件。如村庄、树林、果园、山坡、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及铁路、公路和田间大道的位置。

(4)其它建筑物和障碍物。

2、观测地段说明。对所选定的观测地段逐一编制地段情况说明,内容包括:

(1)地段编号。

(2)地段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3)地段所在地的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势(坡地的坡向、坡度等)及面积(公顷)。

(4)地段距气候观测场的直线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5)地段环境条件。如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6)地段的种植制度及前茬作物。包括熟制、轮作作物和前茬名称。

(7)地段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

(8)地段地下水位深度。记"大于2米"或"小于2米"。

(9)地段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砂壤土等)、土壤酸碱度(酸、中、碱)和肥力(上、中、下)情况。

(10)地段的产量水平。分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级记载。约高于当地近几年平均产量的20%为上,高于平均产量10%-20%为中上,相当于平均产量为中,低于平均产量10%-20%为中下,低于平均产量20%为下。

观测地段综合平面示意图和地段情况说明,按照台站基本档案的有关规定存档。观测地段如重新选定,应编制相应的地段资料。

第二章发育期观测

作物发育期的观测,是根据作物外部形态变化,记载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发育期出现的日期。以了解发育速度和进程,分析各时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鉴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

2.1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

2.1.1观测作物和品种

1、观测作物要能代表当地主要种植制度的作物组合。观测作物确定后,既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也要适应当地耕作制度改革的变化。

2、观测作物的品种应是当地普遍推广或即将推广的优良品种,品种更新换代,观测作物的品种也应更换。

3、观测作物应在当地适宜或普遍播种、移栽的时期播种、移栽。如因气候原因或耕作改制,当年播种普遍提早或推迟,观测作物的播种也应随之提早或推迟。

4、观测作物应记载作物的品种类型和大田栽培方式等(见表1)。

表1主要作物品种类型、熟性和栽培方式

熟性和大田栽培方式可参照上表记载。表中各项内容可请农业部门协助鉴定。

2.1.2观测次数和时间

1、发育期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但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2、水稻、玉米抽穗(抽雄)、开花期每日观测。

3、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很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具体时段由台站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年作物生长情况确定。

4、观测时间一般定为下午,有的作物开花时间在上午,开花期则应在上午观测。

2.1.3观测地点的选定

1、测点位置:在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按区顺序编号,发育期观测在此进行。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为增强代表性,各区测点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个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不能小于2米,面积大的地段应更远些,以避免边际影响。切勿将测点选在田头、道路旁和入、排水口处。

2、选定时间:一般在作物出苗后,下一发育期出现前进行;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大田植株成活(返青)期进行。

3、测点面积

(1)穴播或稀植作物宽为2─3行,每行长可包括15─20穴(株)。

(2)撒播作物为1平方米。秧田、苗床为0.25平方米。

(3)间套种作物可酌情加大。

4、观测植株选择

分蘖作物分蘖前以株为单位观测,分蘖后以茎为单位观测。

(1)稀植(玉米)作物:定苗前植株不固定,定苗后固定植株观测。每个测点连续选取10株。

(2)穴播(栽)作物:每个测点连续固定5穴(丛),分蘖作物拔节期每穴取2个大茎。

(3)撒播作物:观测植株不固定,每次观测各点取25个株(茎)。

(4)间套作作物:观测植株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按上述规定进行。如果两种作物均为规定观测作物,则分别观测记载,若只观测一种,则应在备注栏内记载另一种作物的主要发育期(目测),不作正式记录。

(5)保护地栽培作物:如薄膜育苗、温室育秧、地膜栽培等,植株选择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观测在保护地内进行,要在备注栏内注明。

2.1.4发育期的确定

1、当观测植株上或茎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入了某一发育期。地段作物群体进入发育期,是以观测的总株(茎)数中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所占的百分率确定的。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为发育始期,大于或等于50%为发育普遍期,大于或等于80%为末期。一般发育期观测到50%为止(本章有明确规定的发育期除外),分枝作物有的发育期还应观测盛期。

2、发育期百分率计算。首先统计观测总株数,再观测其中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求出百分率,记载时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穴播作物每一发育期第一次观测时先要统计各区观测穴内的总株(茎)数。

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

发育期百分率(%)=×100%

观测总株(茎)数

分蘖作物分蘖最早的是一次分蘖,因此可用分蘖百分率的统计结果作为分蘖期百分率。即

观测总茎数-观测总株数

分蘖百分率(%)=────────────── ×100%

观测总株数

秧田的分蘖移栽本田后,分蘖作为基本苗统计。有的发育期不便统计百分率,则以整个地段作物为对象,目测判断50%的植株进入发育期的日期。

3、特殊情况处理

(1)有的作物因品种等原因,进入发育期的植株达不到10%或50%时,观测进行到进入该发育期的植株数连续观测3次总增长量不超过5%为止,因气候原因所造成的上述情况,仍应观测记载。

(2)观测植株不固定的作物,如某次观测结果出现发育期百分率有倒退现象,应立即重新观测,检查观测是否有误或观测植株是否缺乏代表性,以后一次观测结果为准。

(3)因品种、栽培措施等原因,有的发育期未出现或发育期出现异常现象,应予记载。

(4)固定观测植株如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内重新固定植株观测,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3株或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

(5)在规定观测时间遇到有妨碍进行田间观测的天气或旱地灌溉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测。如出现进入发育期百分率超过10%、50%或8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相应作为进入始期、普期或末期的日期。

以上特殊情况出现和处理情况应记入备注栏。

2.2观测的发育期

见表2。

表2主要作物观测的发育期

表2说明:

1、表中播种、移栽期记载该项农事活动的日期。

2、表中带有*号的发育期为目测项目,不需统计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

3、观测作物未进行移栽,移栽、成活期不记载;如进行两次移栽或表中未规定进行移栽而移栽的作物,均应记载移栽和成活期。

4、发育期按出现先后顺序记载,若同时出现两个发育期,按表中所列发育期顺序记载。

2.3稻类发育期标准

出苗期:从芽鞘中生出第一片不完全叶。

三叶期:从第二片完全叶的叶鞘中,出现了全部展开的第三片完全叶。

移栽期:移栽的日期。

返青期:移栽后叶色转青,心叶重新展开或出现新叶(上午叶尖有水珠出现),用手将植株轻轻上提,有阻力,说明根已扎入泥中。

分蘖期:叶鞘中露出新生分蘖的叶尖,叶尖露出长约0. 5─1.0厘米。

分蘖期达到普遍期后,进行分蘖动态观测,每5天加测一次密度,确定分蘖盛期(观测增长数最多的一次)和有效分蘖终止期(单位面积总茎数达到预计成穗数),达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即停止分蘖动态观测,测定结果记入密度测定页。

分蘖观测以本田为主,如果在秧田中已有分蘖,应记载分蘖开始期和普遍期,记入备注栏内。

拔节期:茎基部茎节开始伸长,形成有显著茎秆的茎节为拔节。拔节高度距最高生根节长度早稻为1.0厘米,中稻为1.5厘米,晚稻为2.0厘米。

早稻在拔节前穗分化开始,第一节间伸长;中稻在拔节时穗分化开始,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伸长;晚稻在拔节后穗分化开始,第一、二节间均为定长,第三节间伸长。

孕穗期:剑叶全部露出叶鞘。

抽穗期:穗子顶端从剑叶叶鞘中露出。有的稻穗从叶鞘旁呈弯曲状露出。如大量出现此种弯曲抽穗情况,可能由于气象条件影响所致,应加以注明。抽穗期除记载始期、普遍期外,还应记载末期(即齐穗期)。稻穗抽出后当天或1─2天即开花,故不观测开花期。晚稻遇有低温影响开花时,应在备注栏注明。

乳熟期:当穗子顶部的子粒达到正常谷粒的大小,颖壳充满乳浆状内含物,子粒呈绿色。

成熟期:籼稻稻穗上有80%以上,粳稻有90%以上的谷粒呈现该品种固有的颜色。

2.4玉米发育期标准

出苗期:从芽鞘中露出第一片叶,长约3.0厘米。

三叶期:从第二叶叶鞘中露出第三叶,长约2.0厘米。

七叶期:从第六叶叶鞘中露出第七叶,长约2.0厘米。

为了避免培土时将基部叶子埋入土中,可在三叶期作一标记。

拔节期:玉米基部节间由扁平变圆,近地面用手可摸到圆而硬的茎节,节间长度约为3.0厘米。此时雄穗开始分化。

抽雄期:雄穗的顶部小穗,从叶鞘中露出。

开花期:雄穗中上部花药露出,散出花粉。

吐丝期:植株雌穗苞叶中露出花丝。

乳熟期:雌穗的花丝变成暗棕色或褐色,外层苞叶颜色变浅仍呈绿色,子粒形状已达到正常大小,果穗中下部的籽粒充满较浓的白色乳汁。

成熟期:80%以上植株外层苞叶变黄,花丝干枯,子粒硬化,呈现该品种固有的颜色。不易被指甲切开。

在观测乳熟、成熟两发育期时,若识别有困难,可在观测点外取样剥开几穗,在穗中下部苞叶外用刀片切“V”字口,每次打开进行观测,然后盖好。以确定外部特征,与观测植株作比较。

第三章生长状况测定

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上。观测的目的在于鉴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提供产量预报资料。

3.1测定时期和项目

见表3。

表3 生长状况测定时期及项目

表3说明:

1、需要定苗的作物,第一次密度测定在定苗时进行,不需定苗的作物在上表所列发育期的普遍期测定。个别特殊情况由各省级业务管理部门自行确定。

3.2生长高度的测量

植株生长高度是衡量作物生长速度的标志之一,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间,于规定的时期进行测量。

3.2.1测量地点

在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择植株生长高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测点需距田地边缘2米以上。

3.2.2植株选择

1、每测点取10株,4个测点共40株。

2、条播密植、稀植和撒播作物,植株不固定,连续取样测量。

3、穴(丛)播作物,植株不固定,连续取5穴(丛),每穴(丛)任取2株(茎)。

4、个别植株因折断或死亡时,应补选。测点中有3株或3株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则该测点植株应全部另选,并在备注栏注明。

3.2.3测量方法

1、禾本科作物稻类、麦类、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拔节(蔗茎伸长)期及其以前,从土壤表面量至所测植株叶子伸直后的最高叶尖;拔节(蔗茎伸长)期以后,量至最上部一片展开叶子的基部叶枕,抽穗后量至穗顶(不包括芒长)。

2、作物培土后,植株高度测量从培土高度的一半量起。

3、高度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记载。

3.3植株密度测定

密度是对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数量进行测定。密度是构成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指标。分蘖作物密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作物密度发生变化的发育期,需要进行密度测定。

3.3.1密度测定地点

第一次密度测定时在每个发育期测点附近,选有代表性的1个测点,做上标志,每次密度测定都在此进行。为提高产量结构分析的精确性,稻类、麦类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个区增加1个点,共8个点。测点距田地边缘需在2米以上。如测点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并注明原因。

3.3.2密度测定方法

1、测定单位面积上的总株(茎)数和有效株(茎)数,均以每平方米株(茎)数表示。单茎作物测定每平方米株数;分蘖作物分蘖前测定每平方米株数,分蘖后测定每平方米茎数。有效株(茎)数的测定结合总株(茎)数测定进行。稻类、麦类、谷子每茎正常子粒≥5粒为有效茎;玉米、高粱每株正常子粒≥10粒为有效株,抽穗期有效茎数的测定以已抽穗和孕穗的为准。甘蔗茎长度的1米以下且茎径小于1.5厘米,为无效茎。密度测定运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均取二位小数。

2、稀植或穴播(栽)作物

(1)1米内行数:每个测点出10个行距(1--11行)的宽度,但畦作或垄作地段应量出2个或以上畦或沟的宽度。以米为单位,取二位小数(即厘米),然后数出行距数,4个测点总行距数除以所量总宽度,即为平均1米内行数。

(2)1米内株(茎)数:稀植作物每个测点连续量出20个株距,各测点的株距数之和除以所量总长度,即为平均1米内株数。穴播(栽)作物每个测点连续量出10个穴距的长度( 测量方法同1米内行数测定),数出其中的株(茎)数,各测点株(茎)数之和除以所量的总长度,即为1米内株(茎)数。

(3)1平方米株(茎)数:1平方米株(茎)数=平均1米内行数×平均1米内株(茎)数。

3、撒播作物

1平方米株(茎)数:每个测点取0.25平方米(0.5米×0.5米),数其中株(茎)数,4个测点之和即为1平方米内株(茎)数。水稻秧田如果密度很大,每测点取0.04平方米(0. 20米×0.20米),数其中株数,4个测点总株数除以测定总面积,即为1平方米株数。

水稻秧苗期间不需进行密度订正。

5、间套种作物

(1)1米内行数:量取包括2个组合以上的总宽度,分作物数出行距数除以总宽度。

(2)1米内株(茎)数:按不同种植方式,同时测定记录每种作物1米内株(茎)数。规则或不规则的株间间作作物,取样长度应包括10个组合以上(根据实际种植形式和比例而定),计算每种作物1米内株(茎)数。

(3)1平方米株(茎)数:每种作物分别计算。

(4)间套种作物如果均为选定的观测作物,则应分别测定密度。否则只测定观测作物的密度。

由于栽培方式多样,密度测定时要周密考虑应采用的测定方法,以求出正确的密度值。

3.4生长状况评定

根据作物的长势、长相和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素对作物群体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进行综合目测评定。

3.4.1评定时间

各种作物每个发育普遍期进行。

3.4.1评定方法

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作物为对象,与全县范围对比和历年与当年对比,综合评定作物生长状况的各要素,采用划分苗类的方法进行评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有改变时,要注明原因。

3.4.2评定标准

一类:植株生长状况优良。植株健壮,密度均匀,高度整齐,叶色正常,花序发育良好,穗大粒多,结实饱满。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可达到丰产年景的水平。

二类:作物生长状况较好或中等。植株密度不太均匀,有少量缺苗断垅现象。生长高度欠整齐。穗子、果实稍小。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较轻。预计可达到平均产量年景的水平。

三类:作物生长状况不好或较差。植株密度不均匀,植株矮小,高度不整齐。缺苗断垅严重。穗小粒少。杂草很多。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作物有明显的抑制或产生严重危害。予计产量很低,是减产年景。

3.5主要作物有关产量因素测定

作物产量形成后期,在田间通过对有关产量因素的测定,以获取产量预报的早期信息。统一规定测定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

3.5.1测定地点和取样

因测定项目不同而有差异。

1、水稻一次枝梗数、结实粒数: 每测点选有代表性的5穴,每穴任取2个有效茎。

2、玉米茎粗、果穗长、果穗粗: 在发育期观测植株上进行。双穗株取大穗测量。双穗率:每个区连续取有代表性的25株。

3.5.2水稻产量因素测定方法

1、一次枝梗数(个): 数出由穗轴的穗节长出的一次枝梗的数量,求出单穗平均。

2、结实粒数(粒):数出每穗上正常灌浆子粒数,求出单穗平均。

3、一次枝梗数、结实粒数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3.5.3 玉米产量因素测定

1、茎粗(毫米):采用游标卡尺,测量从地面起第三节间中部最宽部分的直径(在叶鞘外测量),求出平均。

2、果穗长(厘米):自苞叶外量取自果穗下部(不含穗柄)切线至穗轴顶端的直线长度。求出平均。

3、果穗粗(厘米):自苞叶外测定果穗下部1/ 3处的直径。采用游标卡尺或通过测量穗周长计算(直径=周长/3.14),求出平均。

4、双穗率(%):统计样本植株中两个或以上果穗株数,求出百分率。

5、茎粗、果穗长、果穗粗测量值取整数,平均值茎粗取整数,果穗长、果穗粗和双穗率均取一位小

3.6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

选定地段的观测可以取得比较系统、详细的资料,但单点资料往往难以满足服务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应对代表本县不同生产水平的田地进行调查,以弥补单点观测资料的不足(如为产量预报需要已进行多点观测的作物,可根据内容要求,抄录其不同产量水平的资料,不再做生育状况观测调查)。调查的作物应与观测地段的作物相同。各站的观测调查项目可由省级业务管理部门确定。

3.6.1观测调查地点

在县境范围内,作物高、中、低产量水平的地区选择三类有代表性的地块(以观测地段代表一种产量水平,另选两种产量水平地块)。可结合农业部门苗情调查或分片设点进行。

3.6.2观测调查时间和项目

在观测地段作物进入某发育普遍期后3天内进行。观测调查项目见表4。

表4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时间和项目

3.6.3调查方法

各项调查方法参照本分册有关规定进行。其中调查时作物所处的发育期按未进入某发育期、发育始期、普遍期、发育期已过,进行目测记载。每个调查点可只取两个重复。

播种期、收获期、产量等项可直接向土地经营单位和个人调查补记。

第四章产量结构分析

产量结构分析是对构成产量各因素之间的相互组合进行分析测定。以便综合分析鉴定全生育期中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利弊程度。

5.1产量结构分析的一般规定

5.1.1产量结构分析时间

观测作物均需进行产量结构分析。在作物成熟后,收获前在观测地段4个区取样。先进行数量和长度测定,然后晾晒、脱粒,及时进行重量分析,在一个月内完成。要十分注意样本的保管。

5.1.2分析项目(见表6)。

表6各种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

5.1.3理论产量和实产

理论产量为分析计算产量,以1平方米产量表示。

地段实产,需在作物成熟后单独收获,或取约100平方米(每区约25平方米,根据株、行距计算实际面积)单收、单晒、称重,计算1平方米产量。

县平均产量,从当地统计部门获取。

5.1.4仪器及用具

1、天平:感量0.1克,载重1000克和感量为0. 5─1克,载重5─10公斤的天平各一台。

2、收获、脱粒、晾晒、加工所必须的工具。

5.1.5产量结构分析精度

1、样本数量统计取整数,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2、子粒称重采用0.1克的天平,作物茎秆和甘蔗、薯块重等采用感量为0.5─1克的天平,分次称量。样本称重和各项计算、平均值均取二位小数。

3、长度测量取整数,平均值以厘米为单位的取一位小数,以毫米为单位的取整数。

4、比值取二位小数,百分率取整数。在运算过程中不做小数处理。

5.2水稻产量结构分析

5.2.1取样

1、在8个密度测定点上每点连续取5穴共40穴,沿茎基部剪下取回。

2、数出样本总茎数,再将有效穗连同穗柄剪下,数其总穗数。按穗的长度,分3─5组(如整齐度差可多分几组),分别数其数量,从各组中按比例共取50个穗,供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空壳率、秕谷率分析用。各组抽样数的计算方法同4.3.2。根据计算的各组应取样穗数,在各组内随机抽取,但应注意穗部完整。

3、40穴其余样本脱粒,将子粒(含已抽出的50穗)、茎杆(含脱粒穗轴)晒干,用于千粒重、

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分析。

5.2.2分析步骤和方法

1、穗粒数(粒)、穗结实粒数(粒)、空壳率(%)、秕谷率(%):数出结实粒数、空壳粒( 子房未膨大或膨大呈透明薄膜状而无淀粉者)、秕谷粒(有淀粉但充实程度不到正常子粒的三分之二)数,三者之和为穗粒数。求出平均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空壳率、秕谷率。在数粒数时先通过落粒痕迹数出脱落粒数(统计结实粒),再全部脱粒,分别数出空壳粒、秕谷粒和结实粒数。

样本穗粒数之和

穗粒数=─────────

样本穗数

结实粒数

穗结实粒数=─────

样本穗数

空壳粒数

空壳率=────×100%

穗粒数

秕谷粒数

秕粒率=────×100%

穗粒数

2、千粒重(克):样本子粒晾晒达到通常的干谷标准后,除去空、秕粒,于其中不加选择的取二组各1000粒,分别称重,二组重量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如平均值为30克,则两组相差不大于0.9克)时,平均重即为千粒重。如差值超过3%,再取1000粒称重,用最为接近的两组重量平均作为千粒重。

3、理论产量(克/平方米)

穗结实粒数×千粒重×1平方米有效茎数

理论产量=───────────────────

1000

4、株成穗数(个)、成穗率(%):采用乳熟期测定的有效茎数和返青期测定茎数(作为基本苗),求出单株成穗数;有效茎数和拔节期测定的总茎数(作为最高茎数),求算成穗率。

有效茎数

株成穗数=─────

基本苗数

有效茎数

成穗率=─────×100%

最高茎数

5、茎秆重(克/平方米)

样本总茎秆重

茎秆重=───────×1平方米总茎数(乳熟期测定值)

样本总茎数

6、子粒与茎秆比

样本总子粒重

子粒与茎秆比=───────

样本总茎秆干重

5.3 玉米产量结构分析

5.4.1取样

在每个区连续取10株,共4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齐地面剪下,带回室内,数出有效株数。将果穗摘下(双穗结在一起),茎干晒干。

5.4.2分析步骤和方法

1、果穗长(厘米)、果穗粗(厘米)和秃尖比:果穗去掉苞叶逐个量出果穗长和果穗粗及秃尖长度(双穗量最大穗),除有效株数求出平均。果穗长、果穗粗测量方法同3.5.4;秃尖长度为果穗尖不结实部分的长度,当秃尖不整齐时取中间长度测量。

秃尖长度之和

秃尖比=───────

果穗长度之和

2、株子粒重(克):样本全部晒干脱粒,称取子粒重,除有效株数求出平均。

3、百粒重(克):将晾晒干的子粒充分混合后,任意数出二组,每组100粒,分别称重。两组数值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时,平均重即为百粒重。如差值超过3%,再取100粒称重,用最为接近的两组数值平均作为百粒重。

4、理论产量(克/平方米):

理论产量=株子粒重×1平方米有效株数

5、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茎秆重应包括除去子粒重以外的干物质重,如茎、叶、穗轴等。方法同5.2.2。

第五章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往往使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造成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

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和调查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为组织防灾、抗灾和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6.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6.1.1观测的范围和重点

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导致农业减产、耕地和农业设施损坏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水分因子异常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渍害、雹灾、连阴雨;温度异常引起的有:低温冷害、霜冻、冻害、雪灾、高温热害;风引起的有风灾;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等。本规范重点是对农业生产危害大、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从而使作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的气候现象。发生在作物水分临界期的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应特别注意作物水分临界期的干旱观测。

2、洪涝:由于大雨、暴雨引起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或因雨量过于集中,农田积水造成的洪灾和涝灾。此灾害多发生在沿江、沿河和湖泊洼地的农田。

3、渍害又叫湿害:由于长期阴雨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使作物根系通气不良,致使缺氧引起作物器官功能衰退和植株生长发育不正常。

4、连阴雨:较长时期的持续阴雨天气,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影响作物的生长或收获。

5、风灾:由于大风对作物造成机械性损伤和生理危害、土壤风蚀沙化、损坏农业生产设施等。

6、雹灾:降雹给农业生产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机械破坏作用使作物叶片、茎秆、子粒遭受损伤。此外,冰雹的机械损伤引起作物各种生理障碍等间接危害。

7、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包括春季低温阴雨、夏秋季低温冷害和水稻寒露风等),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0℃以上,有时可能接近20℃条件下,由于作物连续处在低于其生育适宜温度或受短期低温的影响,生育推迟,甚至发生生理障碍造成减产。冷害一般在外观上不明显,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故称"哑巴灾",需认真观测。

8、霜冻:是指在植株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作物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春霜冻多出现在喜温作物的出苗(移栽)之后,而秋霜冻是在喜温作物成熟之前。

9、冻害:作物越冬期间,当遇到0℃以下强烈低温或剧烈变温,作物体内水分冻结而遭受冻害;由于土壤冻结或水分过多,形成土壤掀耸、冻壳和冻涝使作物受害。

10、雪灾:由于积雪而使作物遭受机械损伤、受冻而造成的灾害。

11、高温热害:高温热害是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损害。在作物上主要危害水稻、棉花、马铃薯等。受害指标不尽相同。

12、干热风:干热风是造成大量蒸散的综合气象灾害,表现为高温、低湿和伴有一定的风力。破坏作物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主要在小麦乳熟期造成危害。棉花、玉米、南方的早稻和中稻有时也受其害。

6.1.2观测的时间和地点

1、观测时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观测。从作物受害开始至受害征状不再加重为止。

2、观测地点:一般在作物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进行,重大的灾害,还要做好全县范围内的调查。

6.1.3观测和记载项目

1、农业气象灾害名称、受害期;

2、天气气候情况;

3、受害征状、受害程度;

4、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的影响,地段代表灾情类型;

5、地段所在区、乡受害面积和比例。

6.1.4受害期

1、当农业气象灾害开始发生,作物出现受害征状时记为灾害开始期,灾害解除或受害部位征状不再发展时记为终止期,其中灾害如有加重应进行记载。霜冻、洪涝、风灾、雹灾等突发性灾害除记载作物受害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外,还应记载天气过程开始和终止时间(以时或分计)。以台站气象观测记录为准。

2、当有的农业气象灾害(哑吧灾)达到当地灾害指标时,则将达到灾害指标日期记为灾害发生开始期,并进行各项观测,如未发现作物有受害征状,并继续监测两旬,然后按实况作出判断,如判明作物未受害,则记载"未受害"并分析原因,记入备注栏。

6.1.5天气气候情况

灾害发生后,记载实际出现使作物受害的天气气候情况,在灾害开始、增强和灾害结束时记载。内容见表6。

表6主要天气气候情况

6.1.6受害征状

记载作物受害后的特征状况,主要描述作物受害的器官( 根、茎、叶、花、穗、果实),受害部位(植株上、中、下),并指出其外部形态、颜色的变化。根据以下特征,按实际出现情况记载。

1、干旱

(1)对播种(或移栽)不利、出苗缓慢不齐;缺苗、断垄;不能播种、出苗。

(2)叶子上部卷起;叶子颜色变黄或变褐;叶子变软、白天萎蔫下垂,夜间可以恢复或夜间不能恢复;上部叶子(禾本科作物)卷缩成管状;叶子干缩、脱落。

(3)胚芽或已发育好的穗、花朵、玉米刚出现的丝状花柱变干;花蕾、花朵、子房、未成熟果实脱落。

(4)带芒谷类作物的芒变白。

(5)稻田缺水:稻田断水、不能插秧;田间池塘干涸;河流、灌渠断水。

2、涝灾、渍害

洪水冲刷农田,田地内积水(日数和深度);植株被淹没状况(深度);土壤湿度情况;叶、茎、穗、谷粒变色、枯萎霉烂;出现畸形穗,谷粒在穗上发芽。

3、连阴雨

连阴雨灾害受害征状与发生的时段、危害的作物有关。

(1)春季连阴雨常伴随着低温,主要危害春季作物的播种、出苗(一般作为低温灾害),影响小麦抽穗、扬花、灌浆,使受粉受阻,子粒不实;影响油菜开花,使荚果发育不正常;诱发小麦赤霉病,油菜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的发生、发展。

(2)夏季连阴雨,影响收割、脱粒、晾晒,造成子粒发芽霉变。棉花落铃落蕾。

(3)秋季连阴雨,作物子粒发芽、霉烂;棉花烂铃、落铃;花生、甘薯等霉烂,影响小麦、油菜正常播种和播后烂种、烂根、死苗。

4、风灾

叶子撕破,茎秆(主茎、分枝)折断,植株倒伏(以15°,45°,60°,90°记载),子粒脱落,植株被吹走;表土被风吹走,露出植株根部;植株被风沙掩盖;农业保护地设施等被风吹毁。

5、雹灾

(1) 叶子被击破、打落;

(2) 茎秆被折断、植株倒伏、死亡;

(3) 穗子折断、子粒打落;

(4) 冰雹堆积植株遭受冻害;保护地设施被毁。

6、低温冷害

(1)春季低温冷害常导致水稻烂秧,影响大田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播种、出苗。

水稻烂秧死苗的征状:

烂种:稻种只长芽不长根,种芽倒卧,胚乳变质、腐烂;

烂根:根部呈透明状,根芽呈现黄褐色,芽腐烂变软;

死苗:秧苗心叶先呈棕色,后逐渐卷曲枯萎,根部腐烂变为黑褐色,不久则整株青枯。

春播大田作物,出苗前后受害征状:

种子颜色出现不正常变化,烂种或粉种;

幼苗叶子变红,有水渍状;幼苗萎蔫。

(2)夏秋季低温冷害(包括寒露风),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抽穗、开花。此时如发生不适合于作物生理要求的相对低温,就会造成冷害。

作物遭受低温冷害后,如有比较明显的外部形态变化( 如水稻受寒露风危害,往往抽穗困难,穗子上出现麻壳等征状),可按观测实况进行记载。如作物受害征状短期内难以辨认,可在低温出现达到当地冷害气象指标后,注意监测其变化趋势,同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尽快判断出作物遭受低温冷害的时段和对生育抑制、延迟的程度,并进行记录。

7、霜冻

作物受霜冻危害征状的显现,往往滞后到温度开始回升以后,因此应在出现0℃以下温度时,就应密切注意观察作物受害征状,直到变化稳定后为止。

(1)叶片呈水浸状,叶子凋萎、变褐、变黑,边缘、上部、中部叶子受害,受害部分呈黄白色;

(2)茎秆呈水浸状、软化;茎和侧枝变黑;上部、一半、到基部干枯;

(3)穗、花凋萎、变褐、脱落(凋萎后);

(4)未成熟果实、棉铃变褐、变黑、成水泡状;玉米包叶颜色失去绿色并变干,子粒丧失弹性;小麦子粒不变黄、干秕、有皱纹,已形成的棉铃局部或全部受害;整株作物冻死。

8、冻害

越冬作物遭冻害的主要是冬小麦,其冻害类型有:初冬骤冻型、冬季长寒型、融冻型、冰壳和冻涝型。

当出现上述天气类型时,应及时进行田间取样调查。每个观测区域挖出带土的植株10株左右,共40株左右,于室内解冻后,小心洗去根部泥土,根据外部形态、心叶和分蘖节剖面颜色、生长锥状况进行判断。株茎死亡征状为分蘖节和心叶基部呈水浸软熟状或暗褐色,生长锥透明差、变软,死亡较早的植株分蘖节明显干缩呈灰褐色,生长锥皱缩且与心叶粘连不易剥离。判断死株以分蘖节剖面颜色为主,判断死茎以心叶状况为主。

9、雪灾

由于降雪过大,造成作物机械损伤、冻害。观测记载作物最大积雪厚度、积雪时间、机械损伤及受冻征状(参照霜冻受害征状)。

10、高温热害

水稻上部功能叶变黄早衰,灌浆期缩短,灌浆速度减慢。尽量以量值表示,例如从上部起第几个功能叶变黄,有灌浆速度观测的站记载灌浆期缩短天数和日增长量减少量等。其他作物如棉花、马铃薯等按高温后表现的征状记载。

11、干热风

叶片由黄绿色变为黄白色或黄褐色;叶片凋萎、发脆;叶片卷曲呈绳状;

茎秆呈灰白色;穗部由黄绿色变为黄白色或黄褐色;颖壳变白、张开;"炸芒"、芒尖干枯;顶端小穗枯死;

子粒皮厚、腹沟深而秕瘦;植株黄枯或青枯死亡。

6.1.7受害程度

1、植株受害程度:反映作物受害的数量。统计其受害百分率。其方法是在受害程度有代表性的4个地方,分别数出一定数量(每区不少于25)的株(茎)数,统计其中受害(不论受害轻重)、死亡株(茎)数,分别求出百分率。大范围旱、涝等灾害,植株受害程度一致,则不需统计植株受害百分率,记载“全田受害”。

2、器官受害程度:反映植株受害的严重性。目测估计器官受害百分率。

6.1.8灾前、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记载措施名称、效果。如施药填写药品名称。

6.1.9预计对产量的影响

按无影响、轻微、轻、中、重。中等以上应估计减产成数。

6.1.10地段代表灾害类型

全县范围内灾情分轻、中、重三类,记载地段所代表的灾情类型。

6.1.11地段所在区、乡和全县受灾面积和比例

通过调查记载观测作物和其它作物的受灾面积(公顷)和比例,并注明资料来源。如灾后进行调查,全县情况这里可不记载。

6.2主要病虫害观测

6.2.1观测范围和重点

病虫害观测主要以作物是否受害为依据。病害观测发病情况,虫害则主要观测直接为害虫态的为害情况,一般不作病虫繁殖过程的追踪观测。对发生范围广,为害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应作为观测重点。如水稻的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纵卷叶螟;小麦的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麦蜘蛛;棉花的黄萎病、枯萎病、棉铃虫、红蜘蛛、红铃虫;玉米的黑粉病、螟虫以及各种蚜虫和粘虫、蝗虫、杂食性害虫等;油菜的菌核病、白锈病、大猿叶虫;大豆的紫斑病、花叶病、食心虫等。重点病虫害观测可与当地植保部门商定。

6.22观测时间

结合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进行。如有病虫害发生应当即进行观测记载,直至该病虫害不再蔓延或加重为止。

6.2.3观测地点

在作物观测地段上进行。同时记载地段周围情况,遇有病虫害大发生时,应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

6.2.4观测项目和记载方法

1、病虫害名称

记载中名,不得记各地的俗名。

2、受害期

当发现作物受病虫为害时,记为发生期;病虫发生率高,记为猖獗期;病虫害不再发展时记为停止期。

3、受害征状

记载受害部位和受害器官的受害特征。部位分上、中、下各部位,器官分根、茎、叶、花、穗、果实等。各种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和作物受害特征以文字简单描述。

4、植株受害程度

受害比较均匀的情况,方法同6.1.7。

受害、死亡株(茎)数

植株受害、死亡百分率=──────────×100%

总株(茎)数

受害不均匀的情况,分别估计受害、死亡面积占整个地段面积的百分率。

5、器官受害程度

采用目测估计器官受害的严重程度。

叶、茎、分枝、花、果实、小穗受害,估测受害植株中某受害器官占该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6、灾前、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的影响,地段代表灾情类型,地段所在区受灾面积和比例,各项方法同6.1.7。

6.3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是指对当地(县境)农业生产影响大、范围广的气象灾害及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服务;同时系统、准确地累积灾害资料,对研究

本地区的灾害发生规律、灾害指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6.3.1调查项目

1、调查点受灾情况:灾害名称、受害期、代表灾情类型,受害征状、受害程度、成灾面积和比例、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预计对产量的影响、成灾的其它原因、减产趋势估计、调查地块实产等。

2、县内受灾情况:县内不同类型灾情,受灾主要区乡、成灾面积和比例以及并发的主要灾害、造成的其它损失、县内资料来源。

3、调查点及调查作物的基本情况:调查日期、地点、位于气象站的方向和距离、地形、地势、前茬作物、作物名称、品种类型、栽培方式、播栽期、所处发育期、生产水平等。

6.3.2调查方法

采用实际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灾害发生后选择能反映本次灾害的不同灾情类型(轻、中、重)的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如观测地段代表某一种灾情等级,则只需另选两种调查点)。调查在灾情有代表性的田块上进行。受害征状、植株器官受害程度等参照本章6.1有关方法进行。调查时间以不漏测所应调查的内容,并能满足情报服务需要为原则。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灾害由台站自行掌握。一般在灾害发生的当天(或第二天)及受害征状不再变化时各进行一次。如情报服务特殊需要应增加调查次数。

凤台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书

凤台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项目书 项目名称凤台县优质专用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资金类别农业科技产业化致富带动工程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登记号 项目申报单位凤台县农委 省级申报部门 申报日期和文号2006年8月12日 省级财政预算代码

项目概述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凤台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地点: 桂集乡白塘村、尚塘乡龙庙村、张集镇六院村、古店乡新河村,共四个行政村。 4、项目建设规模 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 5、项目实施单位:凤台县种子公司 6、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 凤台县农委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改善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集中连片建设优质小麦穗行圃20亩,穗系圃300亩,原种圃10000亩。 2、更新精选加工,检验设备 新建周转仓库400m2 ,晒场600 m2,购置种子精选、加工、检验设备15台套。 3、抓好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分区域举办技术培训班20次,培训群众1200人次以上,发放技术明白纸5万份。 4、严把生产质量,落实订单收购 与项目区群众签订预约生产合同,帮助群众抓好生产质量,及时足额回收群众产品。 (三)建设目标和效益目标 项目计划繁育“烟农19”“烟农21”“皖麦38”等优质专用小麦原种8万公斤,原种350万公斤,产值864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带动项目区群众年增收200余万元;全县优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扩大10万亩,增产增效约2000万元。

二、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粮食的生产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小麦种子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省小麦良种补贴推广项目面积的不断扩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需求量逐年增加,现有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由于规模小,品种陈旧,已不能满足当地生产发展的需要,每年从河南、山东和周边地区调入的小麦良种,价格偏高,但质量不够稳定。 建设1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可以年产350万公斤优质专用小麦原种,不但可以满足我县优质小麦对种子的需求,可降低种子价格,提升种子质量,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优质化进程,同时还可以销售一部分优质原种到周边地区,增加项目实施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的优质小麦种子生产多是以大型农场生产为主,由于生产成本高,中间环节多和品种技术推广渠道不畅而造成优质小麦新品种推广缓慢,由于缺乏集中连片的优质小麦商品化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的原材料不足,造成加工能力浪费,因而专用小麦的产业化进程缓慢,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国外目前优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主要是走专业化,专用粉的发展道路,按照统一区划、进行区域化规模优质小麦的集中生产,成效显著。 利用项目契机,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生产基地,既可使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效,还可以对项目区周边群众的种植习惯形成影响,又能给粮食深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良性发展模式。 四、现有实施基础、特色和优势 凤台县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全省优质化工程示范县,全县的农业生产基地设施处于中等水平,部分群众的传统种植观念已发生了变化,群众的科技水平有所提升,随着优质小麦市场商品率的不断提高和价格上涨,政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对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实行企业、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解决了农民的生产、

6水稻 小麦 玉米

教学课题水稻小麦玉米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水稻、小麦、玉米三种农作物的不同特征,了解它们的用途。 2、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水稻、小麦、玉米。 教学难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举例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 在同学们你们平时吃饭都吃什么?让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水稻、 小麦、玉米 二、观察认识 1、看看图中是什么?你认识这些农作物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页脚内容1

第一幅图是水稻。图中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是水稻的一生生活的环境。教师给学生介绍水稻的特点,水稻能长出稻穗,稻穗上有许多粒粒成串的稻谷。我们把稻谷外面的壳去掉就是米粒。 第二幅图是小麦。图中是丰收的麦田。麦穗突出了饱满的麦粒和细长的叶。教师介绍小麦的特点,麦粒是小麦长成的。麦粒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面粉,麦粒可以加工成面粉。 第三幅图是玉米。图中是生长着玉米的庄家地。玉米长得比较高大,玉米棒长在茎叶之间。玉米棒上结有一排排的玉米粒,玉米粒可以加工成玉米面。2、他们知道水稻、小麦、玉米能加工成什么食品?让学生自由回答后看图。 页脚内容2

第四幅图是水稻--稻谷--大米--米饭,小麦--麦穗--麦粒--馒头, 玉米--玉米棒--玉米粒--窝窝头(发糕) 三、学习要点: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稻谷能加工成大米,小麦能加工成面粉,玉米能加工成玉米面。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 四、课后训练: 1、把下面的农作物和制成的食品用线连起来。让学生连线后回答。 页脚内容3

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主管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 建设单位:霍城县种子管理站 建设地点:霍城县城郊、霍城县良繁中心及三道河乡塔吉尔村、大柳树村、沙门子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 新疆新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九年三月

项目名称: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 编制负责人:裘品姬副研究员、注册咨询师 编制人员:付路解副研究员 耐比江·乌布力副研究员 陆煦经济师 秦波助理研究员 李蓉蓉助理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 (1) 1.1 项目概述 (1)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3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3) 1.4 运行管理与效益分析 (4) 1.5 结论 (5)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7) 2.1 项目建设背景 (7)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8) 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11)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4) 3.1 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14) 3.2 现有生产能力分析 (15) 3.3 市场需求预测 (16)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7) 4.1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17) 4.2 霍城县种子管理站现有设施情况 (18) 4.3 伊犁伊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19)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21) 5.1 霍城县概况 (21) 5.2 三道河乡概况 (23) 5.3 良繁中心概况 (26) 5.4 场址选择 (29) 第六章生产技术方案分析 (32) 6.1 优质种子繁育方法 (32) 6.2优质小麦种子种植技术 (34)

玉米(水稻)新品种品种权转让协议

玉米(水稻)新品种品种权转让协议 让与方(甲方):__________ 受让方(乙方):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项目联系人:______________ 项目联系人: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双方经平等协商,就玉米新品种(以下简称“该品种”)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转让标的 1.甲方将该品种的品种权转让给乙方。 2.该品种由父本_____和母本_____组配而成。父本来源:__________,母本来源:_________。甲方用附件简要说明该品种(含杂交种亲本)的特征描述。 3.甲方对该品种包括亲本具有合法的、完整的知识产权,没有权属上的争议或者纠纷。 4.甲方保证在本协议签订之前没有给予任何第三方该品种的开发经营的许可,否则乙方可以解除合同,同时甲方承担违约金______万元。 第二条品种审定与保护 1.品种审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该品种审定/参试、品种试验名称等情况,以及扩审及相关费用的约定) 2.品种权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按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产业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的各项任务,现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产创建活动完成情况 一是新华镇隆胜村八组,涉及农户26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00亩,二是新华镇五星村二组,涉及农户32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63亩。 二、具体工作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绿办主任任组长,乡镇、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组织实施、上报、督促检查、目标考核、档案整理等工作。聘用万亩示范片技术责任人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检查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了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我们专门成立临河区产业办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产业办正副主任亲自挂帅,以保障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制定了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管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奖励办法等具体要求,同时从地块的选择、创建标准、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进一步促进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公开,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 在档案资料管理上坚持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文件、图片、影像资料等及时归档,全面体现了高产创建活动的建设成效。 3、注重培训,普及技术 高产创建活动中,对技术人员和示范区农民进行了培训。在冬春农闲季节集体培训农民,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指导组,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培训并指导实践,传播田间管理知识,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示范片农民怎么种、如何管。培训村社技术干部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册)。 4、抓好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玉米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设计方案

玉米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报告书 (1)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管理 (1) 1.3建设地点 (1) 1.4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 1.5建设规模和内容 (1) 1.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2) 1.7建设期限 (2) 1.8项目建设目标 (2) 1.9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3) 1.10项目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变更情况 (3)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4) 2.1设计依据 (4) 2.2基础资料 (5) 2.3项目区概述 (7) 2.4总平面布置 (8) 2.5交通组织 (8) 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第三章工艺设计说明 (10) 3.1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 (10) 3.2工艺设计的主要原则 (10) 3.3种植生产工艺设计说明 (10) 3.4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说明 (13) 第四章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16) 4.1布局规划 (16) 4.2设计依据 (16)

4.3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16) 第五章田间工程设计说明 (25) 5.1设计依据 (25) 5.2设计原则 (25) 5.3田间工程设计 (25) 5.4技术培训及推广 (29) 第六章农机具和仪器设备选型说明 (31) 6.1农机具和仪器设备选型原则 (31) 6.2仪器设备和农机具选型的基本要求 (31) 6.3仪器设备选型说明 (31) 第七章节水节能设计 (38) 7.1设计依据 (38) 7.2节能措施 (38) 7.3节水措施 (39) 第八章环境保护篇 (40) 8.1设计范围 (40) 8.2设计依据 (40) 8.3环境保护措施 (41) 8.4水土保持方案 (43) 第九章安全生产与消防 (45) 9.1安全生产 (45) 9.2消防 (46) 第十章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47) 10.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能 (47) 10.2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47) 10.3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48) 10.4工程招投标方案 (51) 10.5项目实施进度 (52) 第二部分设计图纸 (1) 第三部分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1)

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

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 良种补贴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1〕24号)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吉农农字〔2011〕14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九台市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本方案规定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 (二)品种择优原则。优先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 (三)品种公开推介原则。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省农业委员会确定主导品种并通过有效渠道公开向社会发布。 (四)农民自愿购种原则。各级农业部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品种,但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五)属地管理原则。良种补贴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农民[各类农、牧、林场(以下简称农场)职工]申报良种补贴必须向耕地所属村的村委会申报,村委会不得接受在所属耕地以外耕种农户的申报;各类农场不管隶属哪个系统部门,良种补贴工作统一到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 二、补贴范围、标准及品种 (一)补贴范围。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不纳入补贴范围。 (二)补贴方式。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 (三)补贴标准。玉米、大豆、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水稻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 (四)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良种的农民(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高产,玉米,技术]玉米高产创建技术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 摘要:玉米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为我国的粮食供应与储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多,目前的粮食生产现状并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因此,对玉米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进行粮食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粮食的产量。本文将从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应用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创建技术的应用,提高玉米的产量。 关键词: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减,造成粮食产量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除了耕地面积外,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工业适用,在农业中也需要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 提高玉米产量的必要性 在粮食种植过程中,玉米种植具有诸多优势。其成活率比较高,对种植条件要求比较低,因此种植面积比较广,范围比较大,类型比较多。另一方面,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原料,同时也是畜牧业中一项重要的饲料,整体上对玉米需求比较大。 2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1选择土地,准备耕种 土地选择是一个基础的部分,需要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土质。玉米种植需要的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营养成分比较高,蓄水能力强的土壤。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土质,东北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云贵高原的红土,还有四川盆地比较优质的紫土。相对来说,黑土营养成分高,因此东北的玉米品种较好,产量较高。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种植在各地区都有分布,加上土质的不可逆性,在操作中只要选择符合上述几项条件的土质即可。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松,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也是在作物种植前常用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大土层的疏松度,提高土层的蓄水能力,便于后期耕作。同时也要进行耙地,减少土层中的杂物,保证土质的干净。然后整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宽度,一般保持1.1米最为适宜。整地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进行深层的翻新,达到碎、透的效果。玉米种植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例如玉米虽然抗旱性能比较好,但是不耐涝,需要大量的肥料,所以要做好土地的排水工作,让水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做好选地、整地后,要对土地进行镇压,实现平整。在该技术的应用中,选地和整地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2.2科学选择种子,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播种 除了前期的准备条件,种子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农民对种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些是前一年就做好了种子的储存工作,有些则是选择一些比较适宜土地的品种类型,然后进行一定的筛选,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在选用种子时,要做好对种子质量的检测,相对选择一些产量比较高的种子。筛选时,对于质量不达标,有残缺、颗粒小的种子进

玉米品种介绍

先玉335国审玉2006026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农大108早熟4天,需有效积温27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粉红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2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3克。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3.9%。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两年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灰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6克/升,粗蛋白含量10.91%,粗脂肪含量4.01%,粗淀粉含量72.55%,赖氨酸含量0.33%。2003~2004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44点次全部增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63.4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8.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1.3公斤,比对照增产20.9%。每亩适宜密度3500~4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登海19号蒙审玉2008005号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第一叶圆到匙形。植株:紧凑型,株高216cm,穗位71cm,叶片数15~17片。雄穗:一级分枝10~12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白轴,穗长19.4cm,穗粗4.5cm,秃尖1.0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39粒,穗粒数562粒,单穗粒重154.9g,出籽率80.3%。籽粒:半硬粒型,黄色,百粒重34.2g。2006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01.8kg/亩,比对照克单8增产10.0%。平均生育期113天,比对照晚1天。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34.8kg/亩,比对照克单8增产16.6%。平均生育期111天,比对照早1天。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81.9kg/亩,比对照克单8增产9.6%。平均生育期108天,比对照早3天。亩保苗4000~4200株为宜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赤峰市≥10℃活动积温2200℃以上地区种植。 登海662国审玉2009010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晚熟2天,需有效积温2600℃以上。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带紫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高96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8克。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1克/升,粗蛋白含量9.33%,粗脂肪含量3.94%,粗淀粉含量71.22%,赖氨酸含量0.30%。2007~2008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和玉米螟。适宜在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运城、河南(周口除外)、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播种植 中地77号国审玉2009009在东华北春玉米区生育期128天,与郑单958相当;在西北春玉米区生育期133天,与沈单16号相当。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该品种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黄色。株型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29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6.3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穗轴粉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雄穗分枝数7~11个,单株粒重235.7克,百粒重36.3克。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高感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4.29%,赖氨酸含量0.28%;经农业部谷物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的世界性生产及其分布

摘要: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非洲、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美、加、法、澳和阿根廷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80%。 粮食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粮食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现有可耕地 13.4亿公顷,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粮食作物种植。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95年产量合计为15.85亿吨,占世界谷物产量的84%。 一.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麦地带: 1、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 2、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 3、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 4、北美洲中部平原 5、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 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二.水稻 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

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三.玉米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1、美国中部玉米带 2、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3、欧洲南部平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主要出口国是: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主要进口国:欧盟15国和日本。 世界各国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贸易只占产量的14%左右。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净进口粮食,非洲缺粮严重,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美、加、法、澳和阿根廷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80%。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一、技术方案设计: 1、目标产量: ⑴、万亩示范片:平均公顷产量12吨。 ⑵、300百亩核心区:平均公顷产量13.5吨。 2、农时设计 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气温稳定通过7-8℃为最佳播期。直播在4月25日5月5日完成、覆膜播种时间为4月20-5月1日完成。 抽雄期为7月14-17日;吐丝期为7月17-22日; 成熟期:当气温稳定降到13℃以下(9月20日左右)为安全成熟晚限期。 3、保苗设计 垄上行距50cm,株距16cm,播深4cm,保苗株数每公顷10万株。 4、施肥设计 亩施纯量:核心区:21-23公斤,万亩片:18-20公斤。 二、高产创建实施内容 (一)主导品种 德美亚1号、绥玉七号 (二)实施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 ①高产栽培模式:

“一膜两密”栽培模式 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模式技术要点:选用当地晚熟品种“绥玉七号”、秋起大垄、秋深施肥、化学除草、行间覆膜、膜侧播种、品种间种、适时早播、分级精播、测土施肥、增施微肥、拔节揭膜、缓速结合根侧深追肥、中耕深松、航化作业、叶面施肥、健身防病,机械直收。 大垄密植(130cm或110cm大垄垄上双行,垄上行距45-50cm)、小垄密植(65 cm)技术要点是选用耐密品种、三秋作业、秋深施肥、化学除草、品种间种、先进精播机、限深早播、分级精播、增密保匀、增肥保穗、测土配肥、缓速结合、增施微肥、分层施肥、侧深追肥、中耕深松、航化作业、叶面施肥、健身防病,站秆晾晒、机械直收。 小垄密:65cm垄距;亩保苗6670株。秋深松整地起垄;秋深施肥、化学除草、种子分级、品种间种、限深早播;增密保匀、增肥保穗;测土配肥、立体施肥、根侧深追肥、增施微肥;防虫防病;中耕深松、航化作业、叶面追肥、健身防病,站秆晾晒、机械直收。 ②叶龄跟踪管理技术 ⑴田间叶龄标记:展开叶1、3、6、8、10、14、10%抽雄用红油漆或胶带写明第几片叶;并记录时间(日/月)。 ⑵叶龄管理田间标志牌:根据早、中、晚熟品种或播期定点做标志牌,准确记录时间、叶片数、株高等发育进程,技术实施,检

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谷物籽粒中粗淀粉含量的测定

GB 5006—85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谷物籽粒中粗淀粉含量的测定。 1 测定原理 淀粉是多糖聚合物,在一定酸性条件下,以氯化钙溶液为分散介质,淀粉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并能形成稳定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而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含量成正比,所以可用旋光法测定。 2 仪器和设备 2.1 分析天平:感量0.001 g。 2.2 实验用粉碎机。 2.3 电热恒温甘油浴锅:119±1℃,浴锅内放入工业甘油,液层厚度为2 cm 左右。 2.4 旋光仪:钠灯,灵敏度0.01度。 2.5 锥形瓶:150 ml,250 ml。 2.6 容量瓶:100 ml。 2.7 滤纸直径:15~18 cm,中速。 3 试剂配制 3.1 氯化钙-乙酸溶液:将氯化钙(CaCl 2·2H 2 O,分析纯)500 g溶解于600 ml 蒸馏水中,冷却后,过滤。其澄清液以波美比重计测定,在20℃条件下调溶液比重为1.3±0.02;用精密pH试纸检查,滴加冰乙酸(见GB 676—78《冰乙酸》,分析纯),粗调氯化钙溶液pH值为2.3左右,然后再用酸度计准确调pH值为2.3±0.05。 3.2 30%硫酸锌溶液(W/V):取硫酸锌(ZnSO4·7H2O,见GB 666—78《硫酸锌》,分析纯)30 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3.3 15%亚铁氰化钾溶液(W/V):取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GB 1273—77《亚铁氰化钾》,分析纯)15 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4 样品的选取和制备 4.1 将样品挑选干净(带壳种子需脱壳),按四分法缩减取样约20 g。

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XXXXX 所有制形式:私营 主营业务:生猪繁育、养殖 企业概况 XXXXXX始建于2002年,经过数年的努力,全场总占地面积为460亩,职工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人。2009年出栏外三元商品猪1.2万头,主销到杭州、上海、XXX市及周边区县市场。2009年,企业资产总值达3340万元,销售收入6500万元。 企业饲料加工能力达到 1.5万吨,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郑村镇、富堨镇、桂林镇等十多个乡镇建立高产优质玉米等生产基地,饲料年收购农户玉米达1.2万吨,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企业的发展。 2008年,已建造大型沼气池一座。沉沙池规格50立方米,水解酸化池200立方米,调节计量池100立方米,日处理123.9吨排污物,日产沼气960立方米的USR厌氧反应器2座,沼液贮存池600立方米,容积600立方米的储气柜1座及阻火设施,锅炉房60平方米,功率6KWH的沼气发电设备1套,有机肥加工厂1900平方米,配套附属工程及相关仪器设备。年产沼气35万立方米,年沼气发电47

万KWH,年产有机电4320吨,年产沼液肥2万立方米。 1.1.2 财务状况(附表)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 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名称:2万头生猪良种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建设地点:XXXXX 建设性质:扩建 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以实现良性生态循环集生猪良种繁育养殖、肥料沼气发电处理,种养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农业综合发展基地。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 自主预习篇 【语文百花苑】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赏析>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文本链接】 1.走近作者 沈英甲,《科技日报》记者。 2.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袁隆平,汉族。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 ■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淤yū泥籼xiān稻分蘖niè贬biǎn斥 2、词义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贬斥:贬低斥责

玉米(水稻)新品种品种权转让协议

玉米(水稻)新品种品种权转让协议 让与方:__________受让方: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住所地: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项目联系人:______________项目联系人: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双方经平等协商,就玉米新品种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转让标的 1.甲方将该品种的品种权转让给乙方。 2.该品种由父本_____和母本_____组配而成。父本来源:__________,母本来源:_________。甲方用附件简要说明该品种的特征描述。 3.甲方对该品种包括亲本具有合法的、完整的知识产权,没有权属上的争议或者纠纷。 4.甲方保证在本协议签订之前没有给予任何第三方该品种的开发经营的许可,否则乙方可以解除合同,同时甲方承担违约金______万元。 第二条品种审定与保护 1.品种审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种权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转让费用及支付办法 1.该品种转让费总共为________万元人民币,转让费包含亲本知识产权使用费。 2.支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方收到付款后,应出具税务部门认可的正式发票。 4.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知识产权归属 该品种的品种权人归乙方所有;该品种的亲本的品种权归甲方所有。对亲本乙方除用于该品种的生产经营外,不得进行其他用途的商业化开发。 第五条品种交付及技术指导 1.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日内,甲方向乙方交付该品种父本____公斤,母本____公斤,杂交种____公斤,履行地为乙方住所地。甲方提供的亲本、杂交种应当具备一致性和稳定性,亲本种子质量符合《》原种标准,杂交种种子质量符合《》大田用种标准。甲方交付给乙方的亲本和杂交种,双方应共同取样封存并盖章。 2.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日内,甲方应当将该品种的相关繁制种、栽培技术资料交付乙方。甲方应当指派专人对乙方给予技术指导、培训,使乙方生产的该品种亲本及杂交种应当能够达到《》单交种二级标准和自交系良种标准。 3.应乙方要求,甲方应协助乙方每隔2-3年对该品种亲本提纯,以保持其种性。乙方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甲方应积极予以协助。 4.其他约定: 第六条保密责任 本协议所涉及该品种的所有资料均属保密范围,甲乙双方均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泄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该品种的技术资料提供给第三方阅读、使用。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xx高产创建项目 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创建玉米千斤省的意见》要求,为继续扎实推进全省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确保项目任务指标圆满完成,现制定全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大力推广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是我省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途径。大力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充分展示夏玉米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增产潜力,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玉米高产,对于尽快实现夏玉米亩产千斤省总体目标,弥补玉米供需缺口、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内容与任务目标 (一)实施“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今年,全省在61个县(市、区)建设99个连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见附表)在每一个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900公斤以上,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800公斤以上,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600公斤以上,或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亩增12%以上。除万亩高产示范 片外,每个项目县(市、区)再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面积10万亩,亩产550公斤以上,比前三年平均亩增5%以上。 (二)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每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内要建立一处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面积20亩以上。其中,安排5个以上玉米新品种展示,面积不小于10亩;安排种植规格、密度、施肥方法、新制剂新肥料等试验3项以上,面积不小于10亩。 (三)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万亩核心示范区内耐密型高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普及率要达到98%以上。项目县(市、区)要举办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培训班2期以上,培训万亩示范片、辐射区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400人次以上。

作物良种繁育学

作物良种繁育学 一、概念: 1有性繁殖:是通过雌、雄两性细胞相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是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 2无性繁殖:以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作物。3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在良种繁育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或者繁育品种发生了机械混杂,从而导致了不同品种间发生天然杂交,引起群体遗传组织的改变,使品种的纯度、典型性、产量和品质降低。称为——。 4‘种子胞衣:将种衣剂与种子按一定比例充分配合,使种子表面固化成为均匀的薄膜,形成种衣。 5‘机械混杂:是在良种繁育过程中,不按原(良)种繁殖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使繁育的品种混入了同一作物的不同种、品种或类型的种子(或营养繁殖器官)。 6‘种子加工:是利用种子物理特性的差异,用机械方法或借助某些机械和电的作用,把那些异作物和杂草种子以及无生命杂质清除干净。 7品种混杂:是一个品种群体内混进了同一作物不同种、品种或类型的种子或者上一代发生了天然杂交,导致后代群体中分离出变异类型,造成品种纯度降低。 8田间检验:田间检验是在作物生育期间到种子繁殖地进行检查、取样、分析、鉴定。9品种退化:是品种的特征发生了变化,一些形状出现不良变异,经济形状变劣,致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适宜种植区域缩小。 10、室内检验:是在种子收获脱粒后到现场或仓库扦取种子样品进行检验。 11、种子活力:是指种子在田间快速均匀地发芽和出苗的潜力。 12、原种:用原原种直接繁育出来的,或生产推广种植的品种经过提纯后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称——。 13、良种、是原种再繁殖的一代、二代、符合质量标准供应大田生产播种的种子。称—14、种子发芽力:是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出正常幼苗的能力。 15、衣分:是指皮棉重量占子棉重量的百分率。16、衣指:是100粒子棉的皮棉重量。 17、单铃重:是比较稳定的产量性状,它由 每铃室数和每室种子数、籽指和衣指几个方 面所决定。 18、玉米自交系:是从一株玉米开始,经过 连续多代的自交与选择,最后产生的一个基 因型纯合,形状整齐一致的单株后代。在这 个单株后代内自交或姊妹交产生的群体,都 是同一个自交系。 19、一环系:从品种和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 出来的自交系叫——。 20 二环系:从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 出来的自交系叫——。 21 霜前花率:即第一次严霜后5天为截止 日期,在此之前所收获的子棉量占总收花量 的百分率,来表示品种的成熟性。 22 发芽势%=发芽初期规定日子(3天)正 常发芽种子数∕供检样品数*100 23 发芽率%=发芽终期规定日子(小麦、玉 米、粟7天、棉花9天)正常发芽种子数/ 供检验样品数*100 24 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是 种胚所具有生活力。 25种子净度:也叫清洁度,是指样品中去 掉杂质,留下本作物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的 百分率。 4填空 1由同一花朵的花粉或同一植株不同花朵的 花粉,或同一无系的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 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叫自花授粉作 物。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花受粉为主,也经 常发生异花受粉,其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 50% 。异化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 是依靠风、昆虫等媒介传播不同植株上的花 粉进行异花授粉而受精结实。天然异交率在 5—50% 。 2常见几种作物的异交率:小麦1% 、玉米 95% 、棉花1—5%高的可达20% 、大豆1 —0.5% 。 3有性繁殖作物的繁殖方式:是通过雌、雄 两性细胞相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 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谷 子、高粱、油菜、烟草、及豆类、麻类。 无性繁殖作物的繁殖方式:是以营养器官繁 殖后代的作物。有甘薯、马铃薯、蒜、洋葱、 草莓、甘蔗、及桃、梨、苹果、柑橘。 4目前我国良种繁育基地的主要形式:(1)、 国有良种繁育基地。(2)、特约良种繁育基 地。 5影响种子寿命的最主要因素:(1)、温度、 种子含水量。 6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途径(1)、扩大种植 面积,(2)提高单产。 7种子检查(扦样)工具种类(1)扩样器: 散装扩样器,袋装扩样器。 5单选 1种子生活力指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种子生 活力的测定结果不能代替发芽率。 2小麦的花器构造开花最适宜温度 18~22℃、最低温度9~11℃。 3棉花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完全花、密 腺、五片花瓣) 4小麦品种,保纯提纯的方法:(1)、块选 法、(2)穗选法、(3)穗行提纯法的基本要 求 6多选 1哪些作物即可进行有性繁殖又进行无 性繁殖甘薯、马铃薯。 2表现自交不亲和的作物十字花科、萝卜、 白菜。 3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什么水分、温度、 湿度、空气。 4种子检验工作包括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纯度、净度、 五简答 1小麦育种为什么不能利用太谷核不育杂种 优势?太谷核不育性是受显性核不育单基 因控制的雄性不育天然突变体。是一个自由 授粉的杂合体,不育株与任何小麦品种杂 交,其杂种F1代,育性分离,不育株与可 育株的比率为1∶1,不育株全不育, 可育株结实正常,自交后代不再分离。 这种不育系由于育性分离,第一代有一半可 育株,一半不育株,因而在尚未找到不育(或 可育)的标志性状之前不便利用其杂种优 势。 2作物异交率的高低与其花器构造有直接关 系试举例: 3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和主要任务:(1) 有了数量、质量高的优良品种种子的稳定供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按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产业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的各项任务,现将玉米高产 创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产创建活动完成情况 一是新华镇隆胜村八组,涉及农户26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00亩, 二是新华镇五星村二组,涉及农户32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63亩。 二、具体工作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 导小组,由绿办主任任组长,乡镇、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组织实施、信息上报、督促 检查、目标考核、档案整理等工作。聘用万亩示范片技术责任人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检查指导、 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了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我们专 门成立临河区产业办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产业办正副主任亲

自挂帅,以保障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制定了玉米高 产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管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奖励办 法等具体要求,同时从地块的选择、创建标准、技术服务等方面制 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 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进一步促进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公开,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 在档案资料管理上坚持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按要 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文件、图片、影像资料等及时归档,全面 体现了高产创建活动的建设成效。 3、注重培训,普及技术 高产创建活动中,对技术人员和示范区农民进行了培训。在冬春农 闲季节集体培训农民,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指导组,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培训并指导实践,传播田间管理知识,面 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示范片农民怎么种、如何管。培训村社技术干 部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