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与预算

CONSTRUCTION AND BUDGET

2019年第9期

DOI:10.13993/https://www.doczj.com/doc/c99911143.html,ki.jzyys.2019.09.016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402(2019)09-0062-08

消毒作为饮用水处理中最后把关的环节应满足用户龙头水质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的各项指标要求,并且保证处理水从出水到流入用户龙头的过程中,配水管网内消毒剂有持续消毒作用,防止微生物的再生长繁殖,对处理后的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我国水源水质较差,流域广,部分水体受污染较为严重,且不同地区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饮用水处理环节十分复杂[2]。目前,尚没有一种绝对健康安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的消毒技术适用于所有的水源水质,只能根据不同的水源水质选择较为合适的消毒技术。即使是针对不同的水源使用同一种消毒技术处理后,也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消毒副产物。因此,文章分析了现行的饮用水消毒技术,并对未来饮用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1消毒技术

现有的消毒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联合消毒法三类,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各不相同,现以论述。

1.1化学消毒法

向饮用水投加的化学药剂生成具有强氧化还原性或高渗透性的小分子物质,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细胞酶或核酸等遗传物质,抑制微生物生长代谢,消灭水中微生物,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1.1.1氯消毒法

氯消毒法是使用时间最早,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消毒技术,始于19世纪初期,可十分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微生物,降低传染病的传播概率。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饮用水处理厂依然采用氯消毒作为主导的消毒技术。

氯消毒法由进入水中的单质氯发生氧化还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亚峰,张子一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消毒为饮用水处理的最后把关环节,处理后的饮用水在流入用户龙头时,各项指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以确保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文章介绍了现行各项饮用水消毒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我国技术实际发展现状,对未来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19-04-18

作者简介:李亚峰(1960-)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yafengli88@https://www.doczj.com/doc/c99911143.html,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 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 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将食盐电解后产生的,其有效氯含量在1%-5%。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宜就地制备和投加。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在10%-12%,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购进时应测试其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应在1月以内。投加方法要用重力投加,通过水封箱加注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加药浓度以有效氯含量在l-6mg/L时每吨水约加10-60ML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 1.范围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评价,本规范规定了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验方法。 2.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消毒剂杀灭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化学处理剂 2.2消毒设备产生生活饮用水消毒剂或消毒作用的设备 2.3消毒副产物消毒剂或消毒设备使用后在消毒生活饮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2.4新产品依据新原理、新有效成分生产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以及消毒剂的新剂型和新复配制剂。 3.卫生要求 3.1所有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以表1所列检验步骤,检验结果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消毒目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3.2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在消毒过程中余留在生活饮用水中的消毒剂残留物、由原料和工艺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不应超

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 3.3消毒剂及其原料副产物和消毒设备使用后水中可能带入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未予规定的有害物质时,该有害物质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且该有害物质增加量不应超过相关标准限值的10%。 如果上述有害物质没有可参考相关标准时,应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进行试验以确定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容许增加值为最高容许浓度值的10%。 3.4消毒剂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3.5消毒设备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消毒设备中与生活饮用水接触部分的浸泡试验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

饮用水基本安全知识

饮用水基本安全知识 一、选择饮用水常识 (1)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或开水,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饮用消毒药剂消毒后的水;不喝被污染的水,不用浑浊、有颜色水洗漱等。(2)取水优先选井水、泉水,也可选用河岸渗滤水。 (3)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并用干净的水冲洗。 (4)有消毒剂味道的水是较安全的饮用水。 (5)选择水源的顺序为井水、泉水、山溪水、江河水、水库水、湖水、池塘水,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水源水质分析的结果来划定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地进行标识,加强保护水源地。 (6)要共同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二、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措施 (1)水源井周围50米或地表水源沿岸30 米范围内,禁止建厕所、牲畜圈,禁止排放粪便、污水或倾倒垃圾,不得在水源边喷洒农药等。(2)粪便进行统一消毒和管理,动物牲畜尸体等及时清除并立即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地点应距水源地150米以上并远离居民日常生活区,填埋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填埋按比例加入生石灰(重量为动物尸体重量的1/4~1/2),填埋完成后对填埋地进行标识。 (3)在水源地设置简易导流沟,避免雨水或污水携带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或其上游地区;对于水井,应在周围设置拦截措施,要建井台、挖排水沟,并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防污染物进入。每天定时对井水消毒,用公用水桶进行取水。

三、简易判断饮用水水质方法 看:干净水应该无色、无异物、无漂浮死亡的动物尸体等; 嗅:干净的水没有异味; 尝:干净的水没有味道,如果发现有酸、涩、苦、麻、辣、甜等味道则不能饮用; 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水质(快速)检验设备等对水质进行快速检验,合格后才能饮用。 四、饮用水消毒方法 (1)家庭和个人用水: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①漂白粉精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漂白粉精片1片,混匀静置30分钟后可饮用; ②二氯异氰尿酸钠药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二氯异氰尿酸钠药片(泡腾消毒片)5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③氯亚明消毒法:先将氯亚明配成10%溶液,每100公斤水中加5~6毫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④次氯酸钠消毒法:清水100公斤加入10%次氯酸钠5~6毫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⑤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2片或2%碘酒5滴,振摇2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2)井水:按井水深度和直径计算出井水量,按比例计算消毒剂投放量进行投加。

几种饮用水消毒方式比较

各种消毒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表面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必须选择能替代氯消毒的、适合农村特点的、经济安全的消毒方法。其中,较为理想的是二氧化氯(CIO2)和臭氧(O3)。 二氧化氯(CIO2) 二氧化氯的应用现状 20世纪4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发现CIO2用于水的消毒有很好的效果,但因制造复杂,价格较贵,一直未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外在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两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O3) 臭氧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许多国家还对臭氧应用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生活饮用水杀菌消毒方案

生活饮用水杀菌消毒方案 紫外线杀菌原理和相关知识:紫外线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光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细分 UVA(315~400nm)UVB(280~315nm)UVC(200~280nm)。UVC最易被DNA(核糖核酸)吸收,紫外线消毒系统就是使用UVC。莱特莱德紫外线杀菌设备集光学、微生物学、机械、化学、电子、流体力学等综合学科于一体。采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紫外C光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C光照射流水。当水中的细菌、病毒、藻类生物等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波光253.7nm)照射后,其细胞的DNA、RNA结构被破坏,细胞再生无法进行,从而达到水的消毒和净化的目的。 波长185nm谱线在空气中产生臭氧,而臭氧可起到杀菌、除味的效果。185nm的谱线还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分子,产生氢基自

由基并最终将水中的有机物分子氧化为二氧化碳,达到去除TOC的目的。 生活饮用水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生活饮用水(自来水)→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紫外线杀菌系统→水箱(生活直饮水/生活饮用水) 石英砂过滤器:采用水泵加压,使原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特点:运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过滤效率高,阻力小,处理流量大,反冲次数少。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纯水、食品饮料水、矿泉水和电子、印染、造纸、化工行业水质的预处理及工业污水二级处理后的过滤。也用于中水回用系统、游泳池

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深度过滤。对于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活性炭过滤器过滤:介质:活性炭,工作原理:利用活性炭的吸咐性能去除液体中的杂质使液体得到净化。 特点: 1、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胶体微粒、微生物。 2、可吸附氯、氨、溴、碘等非金属物质。 3、可吸附金属离子,如银、砷、钗、六价铬、汞锑、锡等离子。 4、可有效去除色度和气味及制药工业除去水中热源,延长交换树脂的使用寿命。 软化器:又称离子交换器,离子交换器是用于降低水中的硬度,生水由上而下通过交换器进行软化,水中含有的镁、钙、阳离子与水交换剂的钠离子互相交换,使水中不易形成碳酸盐垢及硫酸盐垢,从而获得软化水。 精密过滤器:也叫保安过滤器:采用PP棉、尼龙、熔喷等不同材质作滤芯.工作原理:通过不同孔径的滤芯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物,细菌及其它杂质等,使原水水质达到反渗透膜的进水要求。 反渗透膜: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水箱:不锈钢纯水箱,304或316材质,多种规格型号,主要用于水处理未端的水质储存。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摘要】本文对生活饮用水中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液氯、二氧化氯及氯胺消毒工艺的原理、优点、缺点及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安全消毒的概念,指出紫外线+氯组合消毒工艺是保障消毒安全的重要技术选择。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方式 一、常规饮用水消毒方式及影响因素 水厂传统的饮用水常规消毒方式主要有液氯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近几年又开始采用氯胺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这些消毒方式各有利弊,分析如下: 1.液氯消毒 (1)原理。液氯消毒是将液氯气化后变成气相氯气,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HCIO和CIO-都具有氧化能力,但HCIO是中性分子,可以靠近附着在带负电荷细菌的表面,并渗入到细菌体内,对细菌进行氧化,进而造成细菌死亡;而CIO-带负电,难于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附近,所以CIO-虽有氧化能力但对水却难起消毒作用。在我国用液氯作消毒剂对自来水消毒十分普遍。 (2)优点。一是杀菌效率高。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二是持续性好。氯气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是因为水体经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3)缺点。一是存在二次污染。氯与污水中某些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氯化合物,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有害。二是安全性较差。液氯有毒,有泄露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形成氯胺,降低消毒能力。氯与氨反应生成氯胺,会影响消毒效果。 (4)影响因素。一是接触时间。氯加入水中后,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是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的有效条件。二是pH。水的pH越低,所含HCIO越多,当pH9时,CIO-接近100%。三是温度。温度越高,氯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越好,水温每升高lO℃,病菌杀灭率提高2倍~3倍。 2.二氧化氯消毒 (1)原理。二氧化氯可有效氧化细胞内含疏基的酶;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渗透能力,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改变病毒衣壳蛋白,导致病毒灭活。二氧化氯原子为正4价,还原成氯化物时可得到5个电子,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剂,它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饮用水管理制度

学校饮用水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食品卫生法》、《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学校学生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县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5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水井要设有井盖,加固上锁,设专人定时供水。二次供水蓄水池要加盖、加锁,溢水口要加设网罩。 (三)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县疾控中心检测一次。师生的饮水机由供水方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并做好定期清洗消毒记录。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 (四)从事二次供水蓄水池和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五)师生直接饮用的桶装水必须是标有生产日期和QS认证标志的,并每月向供水方索取检验报告,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六)学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七)注意安全、节约用电。当天工作、学习结束后必须关闭房间所有电源,包括饮水机电源。严禁学生自行拆御饮水机,如有故障及时到总务(后勤)处更换。 (八)锅炉房供水设备每学期使用前必须进行排污、清洗。锅炉房提供师生饮用的开水须保证达到100℃。提供给学生和幼儿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60-70℃后存入保温桶,确保学生和幼儿安全。 (九)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活动型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不得从事饮用水管理工作。 (十)学校应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并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最新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 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 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 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 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 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 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表面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外在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

越来越广泛。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应用现状 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臭氧的制备方法 由于O3在空气中会慢慢自行分解为O2,不易储存,因此O3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目前生产臭氧的方法有:空气放电法、电解法、紫外线照射法、放射化学法,其中较常用的是空气放电法和电解法。 消毒模式的选择 水厂选择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模式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 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 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将食盐电解后产生的,其有效氯含量在1,-5,。 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宜就地制备和投加。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在10,-12,,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购进时应测试其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应在1月以内。投加方法要用重力投加,通过水封箱加注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加药浓度以有效氯含量在l-6mg/L时每吨水约加10-60ML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次氯酸钠溶液。 2(2农村水厂农村水厂以深井加水塔的供水方式为多,也有使用地面水而进行完全处理后的供水生产方式。农村水厂的饮水消毒根据其经济条件不同而选择的方法不同,大部分采用的是漂白粉消毒,也有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少数水厂采用液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 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8×水深(米) 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

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 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2cm~0.5cm)。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一般竹筒装漂白粉250g~300g,塑料袋装250g~500g。将加漂白粉容器口塞住或扎紧,放入井内,用浮筒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氯慢慢从小孔放出。以保持水中一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 缸水消毒法:缸水消毒是家庭用水消毒法之一。先测出缸内水量,再根据水量计算漂白粉用量,然后将漂白粉配成消毒液,滴入水缸搅拌混合半小时后,即可饮用。若用漂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片漂精片可消毒水50千克,即每桶水(约25千克)加半片。使用漂精片时也可直接加入。如果水质低下,应加大用量。

饮用水消毒制度

招堤街道三岔小学 饮用水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食品卫生法》、《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三)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五次清洗。师生的饮水机由供水方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并做好定期清洗消毒记录。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 (四)从事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五)师生直接饮用的桶装水必须是标有生产日期和QS认证标志的,并每月向供水方索取检验报告,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六)学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七)注意安全、节约用电。当天工作、学习结束后必须关闭房间所

有电源,包括饮水机电源。严禁学生自行拆御饮水机,如有故障及时到总务(后勤)处更换。 (八)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活动型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不得从事饮用水管理工作。 (九)学校应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并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二、学校生活饮用水索证制度 (一)采购饮用水消毒药品,必须索取商家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消毒药品的检查合格证复印件. (二)采购所有的饮用水消毒药品时,须认真仔细查看所购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地址、注册商标、保质期限、标签等,禁止采购“三无”和伪劣产品。 (三)所有的消毒药品索证材料需保存好,以备待查。 三、学校供、管水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一)供、管水人员须参加基础卫生培训、持有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 (二)供、管水人员办理健康证须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进行体检。 (三)体检不合格的供、管水人员(如发现有传染病患者或健康带菌者)应立即时调离工作岗位,体检不合格的人员,不予从事该工作。 (四)供、管水人员在健康证即将失效前10天,由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员统一组织供、管水人员体检办证。 (五)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员须每天对供、管水人员个人健康、卫生情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一、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 “凡味之本,水为最始”。科学研究证明,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从水开始的,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物质,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存在。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给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城镇给水系统来说,生活饮用水的供应量、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水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人类约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80%的人类疾病与50%的儿童死亡率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平均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发生疾病。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根除水媒传染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不能得到洁净的饮用水,人类要把平均高达1/10可用于生产的时间消耗在与水有关的疾病上。 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对人类造成过许多危害。1854年间英国伦敦遭受霍乱菌的袭击,John Snow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水媒疾病的严重性和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但是直到1880~1885年间,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是消化道致病的重要媒介。 2004年阿根廷罗哈斯市由于自来水系统维护不力,3/4的投药设备发生故障,没有消毒,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维护,蓄水池及二次水池没有清洗消毒,造成痢疾杆菌通过自来水管道传播蔓延,导致该市 2.3万人中有近3000人感染了志贺细菌性痢疾。

今年4月,贵州的“竹园”桶装水也由于消毒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家单位人员感染甲肝。 二、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控制指标 1、水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 1)水中的病原体 能感染人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等五类,其中一些需要水生的宿主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另一些是以水为媒介来感染人类。 细菌的尺寸一般为0.2~80微米的范围,通常病原细菌要小些,一般不超过5微米。一般细菌的等电点大都以PH3.0~3.5左右,所以在常见的PH 值范围6.5~8.5内,水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带负电的。这个性质使得带负电的消毒剂分子不易接近细菌,从而影响消毒效果。但是由于细菌是带负电,因此能在水处理的混合沉淀工艺中被部份去除。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细菌主要有杆菌、弧菌、钩端螺旋体及其它病菌等。 对人类致病的原生动物主要有各种溶组织变形虫、贾第虫、隐孢子虫等。其虫体和卵囊的大小在0.75~21微米的范围内。 常见的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有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丝虫,以及肺吸虫、血吸虫、麦地那龙线虫等。 病毒的体积要比细菌小得多,大小范围约为0.02~0.45微米。病毒外部有蛋白质外壳保护内部的核酸,消毒剂必须进入外壳破坏核酸才能将病毒杀死。水可传播病人的排泄物中的上百种病毒。 水中寄生性真菌一般并不通过水感染人类,但一些真菌可通过公共浴场和泳池形成皮肤交叉感染,如霉菌等。

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 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二、药物消毒 饮用水的消毒,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加氯的方法。目前我们使用的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灵片、消毒灵粉和优氯净片4种。为能有效消除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饮水卫生,现将几种氯制剂的使用方法分述如下:(一)漂白粉、消毒灵片的使用方法 A、水缸水的消毒 用100公斤水(大约3挑水)在水缸中,取优氯净片或消毒灵片1片放入一个矿泉水瓶中,然后加水待药片全部溶解后,将1/10药液倒入水缸中混匀,30分钟后即可饮用;若水量有变动,仍按100公斤水加1/10的药液类推。配好的药液应密封、避光、保存,若超过24小时,最好另配。 较为浑浊的水可单纯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可用明矾混凝沉淀以及砂滤。 B、井水、水池水、水塘水的消毒 根据蓄水量、水质情况来估算消毒药用量。水量测定公式如下: 圆形井水量=深(m)×3.14×半径平方(m2) 形井(池)水量=长(m)×宽(m)×水深(m) 计算出蓄水量,根据水质情况:水质状况较好的,一般每立方(吨)水加优氯净片或者消毒灵片1片,使用漂白粉则加8-12克【☆漂白粉使用方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夜倒入水中,井水则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饮用】,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3次。水质较差的,可增至2-3倍用量。 投药方法: 1、直接投药法:将所需量消毒药品放入容器内溶解后(若使用漂白粉则参看前述使用方法)将消毒药液倒入水中与待消毒水混匀,使用片剂消毒药根据情况亦可直接投放,30分钟后即可饮用。此法适用于水量相对固定的如小水窖等的消毒。

饮用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概况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 “受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影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河流正在面临干涸的危险; 地球大约41%的人口居住在这 些流域,1万种淡水动物和植物 中至少20%已经灭绝,全球共有 43个国家缺水,缺水的人口工 有7亿,到2025年,缺水人口可 能超过30亿.”但是那可能是一 个可怕的结论,“人类看到的最 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的眼泪。” 生命离不开水。在日长生活中,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水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对水源的需求,各地都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供水系统。我们是怎样获得干净、清洁、健康的水资源呢?正是水处理消毒技术保证了千家万户的水源供给,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靠地饮用水。 伴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水处理技术日趋成熟,饮用水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1、饮用水常规含氯化合物消毒技术 1.1氯消毒技术 氯消毒主要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茵表面,通过细茵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并起氯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但对于水中的病毒、寄生虫卵的杀灭效果较差,需要在较高值(消毒剂浓度乘以接触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菌效果。氯消毒的特点很多,其经济消耗不高,消毒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余氯的测定也很容易。传统的给水处理观念中,认为饮用水使用氯消毒技术就可以控制致病菌传播问题,即使较大城市的长距离给水管网,只要维持管网末梢一定的余氯就可以保

证饮用水的安全(我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管网末梢为≥0.05 mg/L)。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发现即使采用氯消毒技术对给水进行了处理,给水管道中仍检出几十种细菌,除少数铁细菌和硫细菌外,主要是以有机物为营养基质的异养菌。有时,输水管道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甚至超过出厂值。这是因为氯消毒后未杀死的细菌的自我修复生长和外源细菌进入管道造成的。 20世纪 70年代,随着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有较大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代醛等在饮用水中被发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消毒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氯在进行饮用水预氧化和消毒时与水中某些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等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产生易挥发的和不易挥发的氯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等。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由于其强致癌性已成为研究人员的主要观察目标,而且也分别代表了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两类消毒副产物。常规处理工艺对预氯化产生的副产物不能有效去除,氯消毒技术渐渐不能达到当今人类的健康要求。而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环境中产生了更多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进入给水系统会导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研发新的给水消毒技术已势在必行。 1.2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是微红,略带黄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分子式为:ClO ,分子 2 量为 67.46g/mol。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氯氧化作用,能较好杀灭细菌、病毒,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保证较长时间的杀菌功效。另一方面,作用期间受 PH影响不敏感,可除臭、去色。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细菌的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穿透性能,可以有效地氧化细胞酶系统,快速地控制细胞酶蛋白的合成,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对大多数细菌表现出比氯更高的去除效率,对很多病毒的杀灭作用强于氯,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在欧洲和北美都有一定的应用,被认为是氯消毒剂的理想替代品。二氧化氯消毒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以保持剩余消毒剂量;氧化性强,能分解细胞结构,并能杀死孢子;不产生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副产物,不产生致突变物质。 但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也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亚氯酸盐、氯酸盐,这些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潜在威胁。目前,亚氯酸盐的含量已经有明确的数据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氯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质量浓度建议控制在 200μg /L以下,

生活饮用水消毒安全评价规范

生活饮用水消毒安全评价规范 为加强对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监管,卫生部近日组织制定了《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并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1.范围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评价,本规范规定了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验方法。 2.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消毒剂杀灭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化学处理剂 2.2消毒设备产生生活饮用水消毒剂或消毒作用的设备 2.3消毒副产物消毒剂或消毒设备使用后在消毒生活饮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2.4新产品依据新原理、新有效成分生产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以及消毒剂的新剂型和新复配制剂。 3.卫生要求 3.1所有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以表1所列检验步骤,检验结果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消毒目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

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3.2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在消毒过程中余留在生活饮用水中的消毒剂残留物、由原料和工艺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 3.3消毒剂及其原料副产物和消毒设备使用后水中可能带入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未予规定的有害物质时,该有害物质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且该有害物质增加量不应超过相关标准限值的10%。 如果上述有害物质没有可参考相关标准时,应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进行试验以确定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容许增加值为最高容许浓度值的10%。 3.4消毒剂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3.5消毒设备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液氯 1.消毒原理和方法 氯气的分子式为cl2,在常温常压状态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成液体后存储于钢瓶中,称为液氯。液氯是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液氯通过氯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来消毒。次氯酸能够扩散到带负电的微生物表面并穿透其细胞壁到内部,通过氧化作用使细菌死亡。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形态的氯称为游离性余氯,ph值越低,次氯酸对细菌的杀灭能力越强。 2.消毒副产物 液氯及其水解物次氯酸会与水中天然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和无机物(如溴化物)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生成超过300种副产物。其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是对人和动物有危害的卤代酰胺。有研究发现,在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中,卤乙酸的致癌风险占91.9%以上,而三卤甲烷的则小于8.1%。 3.应用和局限 液氯消毒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消毒能力强且作用持久,已成为目前给水系统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消毒后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存在健康隐患。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关注液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因此,液氯消毒有被其他消毒方式逐步代替的趋势。 次氯酸钠 1.消毒原理和方法 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有较强的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受潮湿和光、热的影响易丧失有效成分,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和使用。次氯酸钠的灭菌大致有3种方式。 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第二种,次氯酸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不带电荷且分子小,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以及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来杀灭病原微生物。第三种,次氯酸生成的氯离子能显著改变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失活而死亡。 2.消毒副产物 次氯酸钠为含氯消毒剂,主要也是由氯代消毒副产物对人畜产生影响,同时,次氯酸钠消毒可能增加氯酸盐、次氯酸盐和溴酸盐等无机物副产物。 3.应用和局限 使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取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最大优点是随产随用,无须外购和储存,不存在氯气泄漏等危害。其缺点是电极表面易腐蚀,维修难度较大。次氯酸钠消毒工程建设投资费用低、经济实用、运行安全,适合于小型水厂的应用。 氯胺 1.消毒原理和方法 氯胺消毒法是氯和氨反应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氯胺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1916年首次在加拿大渥太华应用。最初加入氨和氯形成氯胺用于对水中嗅和味的控制,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得到广泛使用。1917年首次在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市使用。据美国水协1938年调查报告,美国2541个水厂中的16%使用氯胺作为消毒剂,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大量使用铵盐,因此使用氯胺作为消毒剂的水厂数量减少。近些年来由于对消毒副产物的关注和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限值的规定,越来越多的水厂采用氯胺作为二级消毒剂取代氯消毒。 被消毒的水中氨氮含量0.05毫克每升时,便在加氯前先加氨或铵盐,再加氯使之生成化合性氯的消毒方法叫氯胺消毒。当水中存在氨氮时,加入水中的氯会与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