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论艺术类型的划分

(整理)论艺术类型的划分

(整理)论艺术类型的划分
(整理)论艺术类型的划分

论艺术类型的划分

胡家祥

2013-2-17 14:27:31 来源:《江汉论坛》(武汉)2005年09期第108~112页

【作者简介】胡家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武汉430074)

【内容提要】迄今为止,人们对艺术尚未找到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本文认为,应该按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物化的倾向性,将艺术诸品种划分为表现型、再现型和综合型,这一分类可以贯通艺术形态学各层次,并且符合艺术发生发展的规律。表现型、再现型和综合型艺术的基本特性分别在音乐、绘画和文学中获得充分的显现。

【关键词】艺术类型/艺术品种/表现/再现/综合

一、关于类型划分的分歧意见

艺术形态系统主要呈现四个层次,处于最底层的是艺术体裁(可简称“体”),与之毗邻的是艺术种类(可简称“类”),再上一层是艺术品种(可简称为“品”),最顶层是艺术类型(可简称为“型”)(注:卡冈:《艺术形态学》,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72页。)。人们争议最多的是艺术类型的划分,因为它是艺术

形态学中范围最大的分类,并且具有纲举目张的性质。

较为常见也较为简易的是依据媒介的定性所作的划分,它包含几种意见:一是从物质媒介的存在方式出发,将艺术总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二是从物质媒介的自然属性出发,将艺术区分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是从物质媒介诉诸人的感官或心理的方式出发,区分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的确,各个艺术品种之间本来主要是由于物质媒介的不同才显出形态的差别,以媒介的定性为尺度划分不同类型有某种合理性因素,且适用于某些研究的需要。不过,对于建立艺术形态学的独立学科来说,既然人们已经依据媒介的性质区分出音乐、绘画、文学等不同品种,那么再按同样性质的尺度作宏观的类型划分就没有多大意义,并且,在微观上很难深入到种类、体裁诸层次,不可能达到纲举目张的系统把握。我们赞同黑格尔的看法:“人们常根据片面的理解去替各门艺术的分类到处寻找各种不同的标准。但是分类的真正标准只能根据艺术作品的本质得出来,各门艺术都是由艺术总概念中所含的方面和因素展现出来的。”(注: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页。)只有从艺术的本质特性出发,才有可能找到艺术形态学的贯彻始终的线索,提挚起各个层面的研究,确立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结构体系。

黑格尔本人的分类颇具启发性。在他看来,艺术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把真实的东西,按照它在精神里的样子,按照它的整体,拿来和客观感性事物调和(统一)起来,以供感性观照。因此,他根据内在精神与感性物质的“调和”情况将艺术划分为前后相续的三种类型:象征型艺术用外在事物去暗示精神的内在意义,如东方建筑,它的特点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去表现精神的内在意蕴,物

质性压倒了精神性,感性物质由于只得到理念随意任性的把握而显出外在性;古典型艺术是“神与他的客观存在处于协调一致的统一”,如古希腊雕刻,它是理想的艺术,物质与精神均衡和谐,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浪漫型艺术则把思想情感的主体性既用作内容,又用作形式,包括绘画、音乐和诗(文学),它们的特点是心灵的东西溢出物质媒介而凸现。按照这种描述,艺术品种的发生和发展呈现为一个有序的系列: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文学)。

正如卡冈所说,黑格尔的艺术形态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试图将艺术世界的结构分析首次同历史的描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然而,这一理论在抽象的思辨和宏富的例证背后仍暴露出一些缺陷。首先,从逻辑上看,黑格尔的划分和阐述实际上暗含两个尺度:一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转化,一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后者固然契合艺术活动本身的分析,前者则主要源自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要求。由于二者既不能重合,又不是平行关系,这就容易造成视点的交错乃至阐述的某些混乱。其次,从历史方面看,艺术的发生发展很可能并非黑格尔所描述的顺序,人们较为普遍地认为,音乐的发生应该在雕刻和绘画之前;并且,一部庞大的“艺术哲学”,居然不单列舞蹈和戏剧(戏剧仅仅作为文学的一个种类加以研究)两个重要的艺术品种,大约作者自己也意识到贯彻其理论观点的困难。此外,雕塑是否为最理想的艺术形式,具有其他艺术品种所不可企及的绝对优势,也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黑格尔注意到人类符号世界的总体演变趋势(即如卡西尔所指出的,人类的符号活动能力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似乎也就退却多少),却相对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艺术,这一特殊的文化领域,人类之所以要创造它,也许一开始就是以超拔现实物理世界的姿态出现的,这是它与宗教文化的相通之处;当然它又不能不对现实的物理世界有所依凭——不管是就媒介材料还是就内容材料

看都是如此,由此决定它与科学相关相联。这样就必然呈现为一个从肯定(表现人的精神追求)到否定(服从外在的客观现实),再到否定之否定(作为前二者的合题)的螺旋式演变过程。艺术品种发生发展的先后序列,建立在这一逻辑基础上可能更为合理。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芒罗从视觉与听觉、空间与时间以及艺术的构成方式等方面描述各艺术门类的形态,在1954年发表的文章中,直接提出“艺术形态学”的概念。作者力图使美学走向科学,一般采用归纳法,尤其是频繁运用枚举法,从不同维度考察艺术的形态构成,有关观点汇集于1956年在纽约出版的《走向科学的美学》一书中。

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采用与芒罗相似的理路,在20世纪60年代写有《略论艺术种类》一文,提出艺术分类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表现与再现”,它是就审美意识的物化的内容特性来说的;二是“动与静”,它是就审美意识物化的形式特征而言的。作者认为,两个原则“一经一纬,相互交织”,艺术王国于是可以分为五类:表现、静的艺术——这是实用艺术,有工艺、建筑;表现、动的艺术——这是表情艺术,有音乐、舞蹈;再现、静的艺术——即造型艺术,有雕刻、绘画;再现、动的艺术——此为综合艺术,有戏剧、电影;语言艺术——文学(注: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92页。)。70年代,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出版专著,对艺术形态学进行系统研究,不过其分类原则与芒罗、李泽厚所述也较为接近。

在这种看似全面的把握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这里显然缺乏历史感,不能解释各艺术品种出现的必然性和有序性。其二,称建筑、工艺为表现艺术实在牵强,工艺品的摹仿成分未必少于雕塑、绘画,即使是最初的建筑,

能够肯定人类没有借鉴燕子垒窝和蜜蜂建蜂房吗?其三,舞蹈难道只是时间的艺术,不是“活动的雕塑”?其四,戏剧、电影为何也非空间的艺术?如果它们既不能兼有时间和空间、又不能兼有表现与再现,凭什么称之为“综合艺术”?其五,唯独文学兼有表现与再现,它当高于戏剧和电影,是真正的综合艺术才对。最后,这里所谓的“实用”、“表演”、“造型”、“综合”以及“语言”等概念的并列,是依照什么样的尺度?现实生活中人们固然有这样一些称谓,但纳入一个逻辑体系时再如此沿用就不能不造成观念的混乱。

二、关于类型划分的基本考虑

笔者认为,尽管我们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对各艺术门类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但是我们却不能祈求采取多维度的划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分类结果。从逻辑上看,每次划分的根据只能是一个,如果根据不同一,就犯了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划分的结果必然存在混乱。并且,不是任何一种划分都是有效的分类,分类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将一个对象群分成若干个类,以便简明地展示对象自身的结构,分类的结果凝固在各门学科中,构成学科体系的有机部分。

艺术是人们审美意象世界的物化形态,而人们的审美意象世界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这是作为文化形式之一的艺术的根本属性。依据这一根本属性,应该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物化的倾向性作为艺术分类的原则或标准。由此,我们区分出三种艺术类型:表现型、再现型、综合型。表现型偏重于主体情感的自由抒发,再现型偏重于客观事物的如实描绘。通常人们所谓的综合艺术,是就吸收多种媒介于一身而言,在这种意义上以之与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相并列,实际上有悖于逻辑整一性;我们此处所讲的“综合”,是就性质而言,主要指融合了表现与再现两种对立倾向。

理想的艺术分类应该从一次划分很容易过渡到连续划分,一次划分构筑起具有兼容性的平台,可以与连续划分相融通,乃至一通到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这一划分法,它可以满足上述要求。所谓表现型艺术,直接包括音乐和舞蹈两个品种;所谓再现型艺术,直接包括的艺术品种有绘画和雕刻;综合型艺术则包含文学、戏剧、电影等。建筑、工艺品处于实用品和艺术品的边缘地带,并非纯粹的精神产品,可以不予考虑(如果纳入考察范围,它们的位置在表现型与再现型之间)。从各个艺术品种内部演变出许许多多的体裁样式,如诗歌、小说、工笔画、写意画等等,这些体裁又可以概括为抒情的、叙事的和戏剧的三类。从亚里士多德到别林斯基,人们已广泛认同的种类划分便是以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掌握的倾向性及由此决定的塑造形象的方式划分的,它们刚好在一个较为具体的层次上分别对应于表现型、再现型和综合型。不难见出,这种分类法贯通了艺术形态学的各个层次,能有效地揭示艺术世界的共时性的逻辑结构。

这一分类法也是一种历时性的划分,基本符合艺术发生发展的规律。大致可以说,最早出现的艺术品种是音乐和舞蹈,它们以人类得自动物祖先的遗传的本能(如莺歌燕舞)为基础,且无须利用外在的物质媒介。艺术美的本质特性在于显现理想而不是摹仿现实,音乐和舞蹈是主体内心情感和愿望的直接外化,体现心灵对现实的超越,构成艺术的“正题”。其后发展出绘画、雕刻这类再现型艺术,人类由此将审美情趣延伸于外在的物质媒介。再现型艺术依赖于劳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手的功夫”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它们更多要求描摹客观事物,服从外部自然,于是形成艺术演变的“反题”。再后才有作为前二者“合题”的诗(文学)出现。语言符号的能指是音响,偏于表现,所指是事物的概念,能承担起再现的功能,因此文学在一定意义上统摄了音乐和绘画的基本特性,它只能产生于人类有了语言到形成文字这段时距中。一般认为,戏剧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较

之诗歌晚出得多,它不仅在内容倾向方面,而且在媒介运用方面都实现了对此前出现的诸多艺术品种的综合。现代电影则在更大范围内吸收了既有的艺术品种的一些因素,特别是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中的小说等;在艺术手法上,它可以运用蒙太奇而偏于表现,运用长镜头而偏于再现。

一个艺术品种内部种类的滋生,往往也体现“正—反—合”的发展阶段。例如文学,最先出现的是即兴创作、与歌舞浑为一体的抒情类作品(由极少单词的反复咏叹演进到句式合律的抒情诗),只有在人类语言能力有了相当的发展以后,才可能出现近于历史记录的叙事类作品(神话、传说、史诗等),最后才是戏剧类作品面世。

作为艺术学整体的一个部分的艺术形态论,其始端联结艺术本质论,其终端则联系着艺术发展论。它应该有助于描述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还应该是艺术本质论的合乎逻辑的展开。艺术品是反映并超越现实人生的感性形式,其文化性质决定了其外在形态的分化趋势和统一可能:再现是艺术反映客观现实的倾向,表现是艺术基于主体的情感、理想而超越现实的倾向。艺术家一方面是自然的奴隶,另一方面又是自然的主宰,任何艺术家都有此双重身份,任何艺术品因之也都包含着表现与再现的张力结构。我们区分表现型和再现型,只是就其主导方面而言罢了。

艺术的分类可以直接从人类心灵的趋向性找到根据。人类心灵存在认识性系列和意向性系列,前者要求和谐整一;后者要求自我实现。心灵中哪一种系列占优势,必然制约着主体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对艺术形式的选择。一般说来,如果意向性系列占优势,就要求客体服从、“同化”于主体,产生表现型艺术;反之,如果认识性系列居上风,则要求主体服从、“顺应”于客体,便产生再现型艺术;

如果心灵的两种对立趋向在其中能交替占主导地位或达到相对平衡,那么,该艺术品种就是综合艺术。

有关艺术的三种类型的各别性质和特点,我们选取音乐、绘画和文学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作进一步分析。

三、音乐·绘画·文学

1.音乐的基本特性

在各类艺术媒介中,要算声音最为自然也最擅长于表达情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最初的感情流露,第一次欢笑同样见之于声音。可以说,声音是人类表达和传递感情的最佳载体。人的感情是波流状的,或者采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惯用名词说,呈现一种连续的波动的“力的式样”,而这正好与声音的连续性和波动性相吻合。并且,声音直接从机体内发出,个体内在情感的波动很容易也很直接地通过他的声音表现出来。音乐源于内在的心灵生活,又方便于作用人的内心生活,但它并非直接灌输某些思想观念,而是直接显现或影响人们的生命律动。

音乐“语言”常被看作是灵魂的语言甚至“上界的语言”。的确,古希腊时代人们就意识到,音乐有力量浸入心灵最深处。也许应该在这种意义上理解孔子提出的“成于乐”的著名论断。通过音乐活动,我们更有可能臻于人生的乐的境界。

有理由认为,音乐与人类心灵的深层无意识密切相关。首先,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看作是生命的旋律,因而它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而进行交流并得到

广泛认同的可能。其次,音乐家的早慧现象值得注意。例如莫扎特,3岁时便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6岁时以高超的演奏技巧轰动维也纳,8岁时创作了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乐作品,11岁写出一部歌剧……歌德感慨道:“音乐才能很可以出现最早,因为音乐完全是天生的,表达内心情感的,用不着从外界吸收多少营养或从生活中吸取多少经验。不过像莫扎特那样一种现象实在永远是个无法解释的奇迹。”(注: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30、236-237页。)

音乐突出体现人类的志性追寻。笔者认为,人类心灵的志性层面有两个维面,即自性原型和自由意志,对于音乐的发端主要有两种对立意见,大致反映出这一分野。其一是数理说。在我国,《吕氏春秋》即见这种观点的端倪,其中写道:“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大乐》)西方远古也有类似观点,近代以莱布尼茨的看法最为明确,他认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注:见于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10页。)。其二是表情(广义)说。我国《乐记》提出“乐由中出”便是强调情志的表达。在西方,尼采的观点最为直率。他认为,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而酒神精神是心灵的一种至深的本能,酒神状态是整个情绪系统的激动亢奋,醉是酒神精神在日常中的表现,音乐是酒神精神在艺术中的表现。数理说揭示了自性原型的规范作用,表情说强调了自由意志的勃发倾向,二者均为音乐作品的产生提供了心理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何音乐与宗教活动有不解之缘?这是因为宗教活动一般希求深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引领人的灵魂进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古代印度人以宗教的虔诚和热忱为音乐的主要表现内容,以为音乐可以通神灵,去病灾。事实上,人类礼拜神的各种宗教仪式中一般自始至终伴随着音乐。歌德

也谈到:“精灵在诗里到处都显现,特别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这时一切知解力和理性都失去了作用。音乐里显出最高度的精灵,高到非知解力所可追攀,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压倒一切而且无法解释。所以宗教仪式离不开音乐,音乐是使人惊奇的首要手段。”(注: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30、236-237页。)

2.绘画的基本特性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它以线条和色彩为媒介,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它只能描绘存在于空间中的事物的某一顷刻,因而又是静态的艺术。静态的艺术虽然在时间上受到局限,但是它能较充分地展示一个具体情境的个别特殊细节,比起文学的描绘来要具体、明确得多。绘画艺术长于再现物象。我们知道,人类早期往往借助图像符号来表达意愿和记录历史,以后才逐渐向语言符号过渡。即使到了近代,一些建筑的嵌板上仍可见到用图画记录的历史故事。

奥古斯丁从宗教教义出发,把音乐和诗歌归于高级的“自由”的艺术,而把绘画看作是低级的“机械”的艺术,因为绘画以其造型的逼真使人同现实感性事物相联系,从而离开了上帝。达·芬奇的观点与之相反,他站在现实的经验的立场上,认定绘画比音乐高贵,一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最高贵的感官——眼睛观看的需要;二是绘画作品可以永久保存。之所以形成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关键在于他们对摹写现实感性物象或持否定或持肯定的态度。我们当然很难赞同奥古斯丁摒斥感性、藐视物象的观点,应该说,艺术文化的特征就在于通过形象把握世界;然而我们也没有必要认同达·芬奇的观点,因为视觉感官是否最高贵有待商榷,而作品的保存问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相对而言,绘画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的艺术,惟妙惟肖地摹仿自然是画家的基础性任务。狄德罗曾建议说:“我们最好是完全照着物体的原样给它们介绍出来,摹仿得愈完善,愈能符合各种原因,我们就会愈觉得满意。”(注:狄德罗:《绘画论》,《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4辑。)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西洋绘画史中,写实主义一直占据上风。美国艺术理论家芬克斯坦在所著的《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现实主义一直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原始社会的艺术反映了劳动过程,古希腊时期反映了人的觉醒,中世纪反映了宗教和阶级斗争,文艺复兴时代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等等。总之,现实主义几乎一直占据了艺术中的主要地位。这种观点的偏颇显而易见,但它所以能自圆其说,是因为作者主要着眼于西方绘画史。

既然以客观世界为参照,那么绘画也就必然突出体现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知性把握,注重于对描绘对象的确切认识和反映,这就使之与科学非常接近。达·芬奇曾明确肯定绘画是一门科学。我们知道,芬奇本人不仅是伟大的画家,也是伟大的科学家,这种一身二任的情况并无内在冲突。推广一点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之所以能走向辉煌,与透视学的发现和解剖学的被重视密切相关。

3.文学的基本特性

与其他艺术品种比照,文学既有长处又有弱点,这些长处和弱点都与它运用语言符号表达想象活动密切相关。

首先,文学展现人类生活具有广阔性和完整性。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江到海,从古至今,时空跳跃而画面灵动,引发人们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无限遐想。文学可以说是最适宜于表达想象的艺术,而人的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

其次,文学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明确性和复杂性。文学作品可以将某些情感直接“说”出来,例如一种喜悦之情,语言艺术可以描述它的来由、心灵状态及外部表现等,这就较之音乐中一段欢快的旋律显得要具体、明确。更为突出的是,文学最方便于“说”出思想,语词是一种观念的符号,它既是千百年来人类思想锤炼的产物,又是现实人们进行思考的必要材料。因此,文学是艺术中最富思想性、意识形态性的一个门类。

再次,文学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和模糊性。文学通过语言物化审美意识,塑造艺术形象,语言是由语词构成的,语词一般源于人类思维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所以无论文学家技巧多么高超,选词多么精确,描述多么繁密,这种间接描绘的形象总会有许多不定点或空白点,因而必然带有模糊性。这种由塑造形象的间接性而带来的形象的模糊性既是文学的弱点,也是它的长处:创作者以少总多,留下广阔的空间,并且向读者发出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阅历经验,共同参与形象的创造。

更进一层看,文学所以能够兼得音乐与绘画之长,也是其媒介材料所决定的。

语言符号的能指主要是声音,能指的操作方式就会形成音乐的效果。语言符号的能指接近于音乐,语言符号的所指接近于绘画。语词的语义一般指称一种事物,多个语词组合在一起,就可能形成一幅画面。所以古今中外,人们普遍肯定诗与画的密切关系。我们承认语言符号在刻画事物形态、传达心灵体验方面确有局限,同时还要强调,就是在所指方面,语言也具备兼容绘画和音乐之长的功能。绘画只适宜于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中的物体,不宜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和变

化;音乐能表现事物特别是心灵世界的变化历程,却不能展现多样性的空间;文学语言所展现的世界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

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应该是综合艺术,而且只能是综合艺术。艺术的基本特性,在文学中表现得异常鲜明。从作为一个艺术品种的层次看,这里不存在偏重哪一方面的情形。它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描摹客观物象与表达内心情感同样重要。它是反映与超越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的记录和对于理想境地的追求两种对立倾向可以交互为用,其势无分优劣。它是感性、知性、志性的统一,艺术普遍诉诸感性,但西方传统绘画中知性介入较多,相反,音乐力图超越知性而直接显现志性的活动状态,文学则显示出强大而广阔的包容性。至此我们容易理解,黑格尔尽管一方面将文学归于浪漫型,但同时又指出文学其实“超然于一切特殊类型之上”(注: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页。)。如果说前者出自建构庞大哲学体系的需要,那么后者则是面向事实本身的必然结论。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艺术作品的意义是现代艺术学的中心命题之一。“意义”一词是由“意”和“义”二字构成的、“意”有猜测,意图等方向的意思,重点指的是主观意向方面的意思;是“宜”的意思,即适宜、合宜的意思,强调的是一种契合与实现。主观的“意”在于生发,客观之“义”却在于一种契合。因此“意义”乃是主观与客观、自我与社会的统一,是精神或潜在意向的生成与实现。 近20年来,随着现当代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及方法的引入,国内文论界又涌动着一股逆向的思潮:将形式规定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或本体所在。问题不在于艺术有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层面,也不在于谁决定谁,而在于形式在艺术这一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整体存在中处于怎样的状态,对它的理论描述如何才能恰当地进行,以期提供对艺术审美与鉴赏的合理认识。 关于艺术形式的内容和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其构成因素有两个,一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所再现的社会生活,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题材;二是艺术家对所再现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感情,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主题。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艺术作品的形式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艺术作品的组织结构;而是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或根据雇主的需要或为生活中的某件事而激动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了作品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了突出即将受难的耶稣,因而画面用上了对称的构图,将众人分为两个小组安排在位于画面中心耶稣的两侧,使其成为中心人物,因而这幅画的形式是由它的内容所决定的。 2. 形式反作于内容 形式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反作用于内容。齐白石的《墨虾图》在构图的处理上让人感觉到虽不画水但却有水的奇妙,使人感觉到“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境界。 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其争论的焦点在于:(1)在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形式和内容究竟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 ( 2)不同艺术类型中,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 任何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任何内容都通过形式显现。这说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而且任何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性,任何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都会对优秀的艺术作品形成一定的阻碍。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两种偏颇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对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孤立而又片面的看法,都会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最终成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一种割裂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导致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来让完美的艺术形式与进步的内容有机统一。 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研究一直是久经不衰的重要课题。美学家从审美经验出发, 对形式美提出各种看法。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形式美有的从艺术本质的角度谈形式美有的从符号学角度谈形式美有的从“ 有意味的形式”来谈艺术形式美。不管从哪个方面讲, 我们都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现实内容, 脱离艺术的整体表现去片面地追求艺术形式美。艺术形式美的价值是对人而言, 一种形式以及形式的组合, 如果要成为美的, 就必须对人类的精神美有价值。克莱夫· 贝尔认为艺术家的手必定是受到了将他强烈而确切地感觉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需要的指导, 他一定还在追求把他在心醉神迷之中的所受到的东西变换成物质形式。因此, 那种只是通过修修补补而完成的形式, 必定是很糟糕的形式。而且并非出于情感需要而搞出的形式, 那些按照制图理论搞出来的形式, 那些摹仿自然客体或其他艺术作品的形式, 那些只是为填充空间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为了打补丁的形式, 都是一文不值的形式。”也就是说, 只有当形式所提供的信息正好与我们对事物的某种本质的审美认识和体验相一致或相接近时, 这种形式就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因为事物的本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显现出来。艺术作品的审美特质是艺术家主体精神与客观美的本质相交融的结果, 如音乐作品的形式因素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 传达一定的精神信息, 构成特定的艺术境界, 引起人们的共鸣, 才能获得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时候的艺术形式已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有了特定的含义。因此, 只有当恰当的含义与形式共同构成的意境, 也就是完整形式的美, 才能真正使人得到美的感受, 从而实现对自我价值的发展和肯定, 去发现、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推动艺术向更高层次迈进和发展。 总而言之,形式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人类审美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本体存在的意义。审美感受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受、组合、构建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及精神意味的传达始终是伴随着艺术家和审美者对形式的构建活动来进行的,其成果也必须是某种精神形态的鲜明可感的物化形态,或者称其为“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情感的形式” (苏珊·朗格)、抑或为符号学意义上的“艺术符号”。总之,没有形式以及艺术家对形式的创造性掌握,就没有审美活动,或者其符号的建构是非审美的。

电视剧预算表

电视剧成本预算表 小莹发布于:2008-02-18 23:11 声明:这只是读书期间的一篇作业而己,没有实地调查研究,大家不必以此大作文章,谢谢! 《乱世红颜》成本预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关于联合拍摄电影的协议 (签订日期1987年2月23日生效日期1987年2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为发展中、加两国的经济文化合作,推动两国联合拍摄电影工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本协议中“合拍片”是指双方共同投资拍摄的影片。合拍片的范围,包括用胶片(含70毫米、35毫米、16毫米胶片)拍摄的,可在影院、电视、录像机上或以其它形式放映的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动画片、广告片等,并均不受长度和语言版本的限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权广播电影电视部主管本协议有关的事务,加拿大政府授权通讯部长处理本协议有关的事务,凡本协议中所涉及的合拍项目,均须经上述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条所有合拍片在两国国内都应视为国产影片,充分享有各自现行有关电影的法律规章或因本协议制定的法律规章所规定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双方制片人、制片厂或制片公司应享有在其本国所享有的此项权利和利益。 第四条为确保有效率地执行本协议,合作拍片的制片人和制片厂(公司)必须精通业务,具有组织才能,有可靠的财政后盾,并有专业名望。 第五条合作拍片的制片人、作者、导演及技师、演员和其他参与摄制的人员都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加拿大的公民,或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加拿大定居的居民。 上述“在加拿大定居的居民”一词的含义与不时修正的加拿大合格产品所得税条例中的规定是一致的,一旦上述条例的规定有所改变,加拿大主管部门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部门说明,经双方同意,本协议中的规定也将随之改变。 如果合拍过程中需要聘请中、加两国公民和定居居民以外的人员参加工作,事先须经两国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的主管部门,都赞成两国制片人之间的合作,也赞成任何一方同与之签有合作拍片协议的其它国家的制片人和制片厂(公司)之间的合作。 第七条双方应依据各自现行的法律和规章,负责为每部合拍片合同中规定的对方制片人、作者、导演、技师、演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办理入境及短期逗留手续。双方并同意短期带入,带出合拍片所需的器材。 第八条两国的合作制片人或制片厂(公司)在每一合拍项目中所承担的资金可以在1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摄影作品,不能说它不好,但也说不上好在哪里,显得平淡、普通,缺乏亮点,打动不了观者的心弦。这种感动观者的感觉,就是摄影画面形式上的先声夺人。摄影主题及内容通过形式这一载体,传达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怎样的摄影作品才能打动观者的心弦?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鲜明的主题,内涵深刻,通过简练的元素交代环境,深化主题。除此之外就是强烈的形式美感,以达到渲染气氛,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 在摄影大赛评选过程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参赛来稿,能够在短暂的瞬间吸引评委眼球多停留哪怕一秒钟的就靠画面的形式感,所谓抢眼,视觉冲击力。其实任何艺术作品往往都具备自身特有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语言艺术、表演艺术以及造型艺术,无不如此。 那么什么是摄影的内容和形式呢? 内容,亦即摄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生活,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主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的主观思想和看法; 形式,则是艺术作品所用来表达的一种技巧与手段,不同的艺术赋予了自身所独具的一套形式表达规则。音乐的形式就是借助音符制造出旋律,舞蹈的形式就是用人的肢体语言塑造变化的形象。而摄影的形式表达主要就是运用摄影所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借助画面的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以及质感等诸多元素,营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够为众多观赏者所接受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的一种方法。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对作品塑造的功能。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摄影的不同属性和分类而有所侧重摄影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忠实、客观的记录功能和艺术创作功能。其纪录功能的属性往往被应用在科研领域的资料拍摄及新闻媒体的社会人文纪实报道等,尤其是后者,照片的要求着重在于画面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把

试论黑格尔艺术类型说

试论黑格尔的艺术类型说 一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中提出并集中论述了艺术类型说。此卷副题是“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可见他说的艺术类型就是美的理想发展的由低到高的不同阶段,具体分为原始的象征型的美、古代的古典型的美、近代的浪漫型的美。这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又是不同的“美的世界观”,所以说,各种艺术类型的特殊内容“是由艺术精神本身发展出来的对神和人的各种美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自成一种内部经过分别开来的体系。”(1) 黑格尔提出艺术类型说的理论根据有如下三点: 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总定义决定了对于理想的美、即理想(Ideal)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发展的(显现的)过程。在黑格尔的艺术辩证法看来,美不是静止的、永恒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在思维中是如此,在历史上也是如此。而从历史上来看,美的发展过程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类型,即所谓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的由低到高的不同阶段。他认为,“这三种类型

对于理想,即真正的美的概念,始而追求,继而到达,终于超越。”(2) 第二,黑格尔认为,美的理念的上述历史形态发展的动力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即自身的自分化和自发展。他说,“所以艺术表现的普遍并不是由外因决定,而是由它本身按照它的概念来决定的,因此正是这个概念才自发展或自分化为一个整体中的各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3)就是美的理念自分化为理性与感性的不同方面,并由其内在的矛盾而促使其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类型。 第三,黑格尔认为,美的理念的上述发展其本质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战胜。艺术愈向前发展,物质的因素逐渐下降,精神的因素逐渐上升。象征型艺术是物质趋向于精神,古典型艺术的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吻合,浪漫型艺术是精神超过物质。正是这样,他进一步指出,上述各艺术类型“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把理念作为艺术内容来掌握的方式不同,因而理念所借以显现的形象也应有分别。因此,艺术类型不过是内容和形象之间的各种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其实就是从理念本身生发出来的,所以对艺术类型的区分提供了真正的基础。”(4)对于这样一个划分不同艺术类型的原则具体可作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解: 第一,黑格尔的三种艺术类型反映了理念与形象互相融为一体的不同程度。他说,“象征型艺术在摸索内在意义与外在形象

论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意义

试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摘要]形式在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不是美学和文艺学的一般概念,而是关系到审美和艺术的本体意义上的概念。形式构成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既直观鲜明,又不是一览无余,它既营造物象,表达视觉感受,又反映主观意念诉诸精神和思想。完美的作品必然是内容、造型、色彩、形式诸因素的协调结合。 [关键词]艺术作品形式美内容意义 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相当于一个艺术家的存在形式,也是他的本质。如“他写下的诗,就是他的本质。”同时也可以把作品的存在,归纳为形式的存在。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在其尚未构成作品时,其价值只存在于可塑性。但一经艺术家之手,具备一定的艺术形式之后,材料不成为材料,而是构成作品的形式了。它体现着艺术家本身的价值,以及艺术的价值。 形式在艺术作品中是个结构繁复的整体(或者说是组织)。那些独立的、不可确定和不可改造的内容,还有艺术家的语言和表达惯例(即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那些东西)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为作品的具体形式。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人的行为、谈吐和行事方式,是一个人的整体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呢?——那些真正属于他本身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分割成外在和内在两方面。 一、艺术形式的特点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艺术形式是为艺术内容服务的。艺术内容离不开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离不开艺术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一般说来,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随着艺术内容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内容,既可以有助于艺术内容的完美展示,也可以阻碍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影响艺术社会功用的有效发挥。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同样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有继承性等等。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二、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多年以来,国内学界,尤其是美学、文艺理论界多从哲学的意义上界定艺术的所谓与“内容”相关的:形式:,认为艺术品的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紧密联系着,并从一般哲学意义上推导出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性质和状貌的观点,因此,为某种本质的内容找到恰当的反映形式是艺术唯一正确的出路。从这一观点出发,形式常常被规定为美和艺术的组成要素,或被单纯地规定为操作技术,甚至被贬抑为无足轻重的附庸、外表或包装…..。所谓:“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常常是多年来礁石分析艺术作品的不二法宝,以这种理论模式进行批评的文章成为不可移易的典范。至今出版的各种美学与文学概论教材亦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理论模式。 近20年来,随着现当代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及方法的引入,国内文论界又涌动着一股逆向的思潮:将形式规定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或本体所在。问题不在于艺术有无内容和形式的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1、如何理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形式是追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而特定的形式也往往是为特定的内容服务的。这种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是建立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割裂开来的基础之上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在未物化为形式之前。事实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我们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实际上这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2、如何理解形式的能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形式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每个不同的艺术家,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身把握艺术语言的特长来加以取舍裁定,一般不会强己所难而为之;其次,还表现在选用不恰当的艺术形式,对于内容的表现,不仅不能使之增色,反而会糟蹋内容、歪曲内容。 艺术作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在将形式剥离内容后依然可资利用的继承性上,即鲁迅所提出的“旧瓶装新酒”;其次,还表现在有些艺术作品形式的美,可以抽取出来,构成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么体现的?(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1、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从艺术鉴赏即接受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是形式,这形式被认知、被体验了就是内容,所以,形式又先于内容、决定内容。(1)首先,艺术欣赏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2)其次,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内容的欣赏。 (3)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自身就是内容

旅游景区分类

旅游景区的分类 1.按旅游资源类型分类。 (1)自然景观类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观赏景区 (2)人文景观类景区: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 2.按自然资源细分。 (1)地文景观类景区: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景观。 (2)水域风光类景区:属于自然景观但重点突出江河、湖海、飞瀑流泉等水域景观。 (3)生物景观类景区:指各类由动植物为主体所组成的景观 (4)天象与气候类景区:主要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气候天象景观

3.按人文资源细分 (1)历史遗址景区:依托由古代流传,保存至今,具有历史意义的的资源而产生的景区。 (2)建筑物景区:通常指设计具有独创性,唯一性,具有纪念意义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3)博物馆景区 (4)民族民俗景区: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氛围以及能体现各个民族传统风尚、礼节、习性的景区 (5)关于宗教的景区 (6)关于节事节气的景区:由重要的节日庆典或特别的节日活动而独树一帜的景区。 4.以开发类型分类。 (1)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

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 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设配套旅游设施,所在地区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基础。 5.按游客参与度划分旅游景区。 6.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形式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形式? 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含两种紧密联系的基本因素:一是作品内容诸因素的组织结构,即在一定主题的指导下,把题材形象等各种因素组织起来的内部结构,它是作品的内部形式,称“组织结构”;二是作品形象呈现的外在形态,即美术家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艺术内容获得的外部形式,也称为“艺术语言”。 作品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或“经营位置”。它是作品的整体结构,即是从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更具体地说,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等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因此,它是美术创作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二步,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它使美术作品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美术语言的内在构成可以分为几个相互联系又依次递进的层次:第一层次可以称为“媒材语汇”。不同的美术种类其所使用的创造材料是不同的,这些物质材料特定的物质特性在人们的感受中又是各不相同的,它构成了美术语言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也构成了不同美术种类,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定语言特征的客观基础)。当然,这种媒介特性只有与作品中的其它表现因素相结合时,才具有具体的语言意义。第二层次可称为“手法语汇”。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的“抽象”语汇,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的深浅,墨色的浓淡,笔触的厚薄,线条的粗细等等。“手发语汇”中有一些是被程式化、规范化了的,如“人物十八描”、各种皴法等等。在这个层面中的语汇必须与作品中的表现形象相结合,才能获得确定的意义。第三层次可以称为“形象语汇”,如具体的人物、山水、树木、动物形象等,也包括抽象的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规则形和各类不规则形。这一层次的美术语言既包容了前面两个层次的语言特征,但又必须和作品组织结构相结合,才具有特定的表现意义。由此可见,从美术作品的整体看,美术语言中不同层次的“语汇”只有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参与到作品的组织结构中,即准确、生动地表现作品的内容时,才能最终获得确定的意义。 也应该看到,美术语言中不同层次的“语汇”自身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美感意味。这就使美术语言在物质材料及其结构方式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形式规范,即一般的形式美因素。形式美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它与美术作品的意义、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都有关系。一些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平衡、秩序、比例、和谐、变化与统一等,还具有超越具体的形式美形态的普遍性。

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摘要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外化的结果。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也必须有一个存在的样态,否则,题材和主题没有被合理和有意味的组织起来,艺术作品更无题可言,无体的艺术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因此,我们不难看到,艺术作品的形式,要有内容外化为实际存在就首先需要将题材、主体相关的种种因素按创作意图组织成一种理想可感的结构;接着就要寻求依附于结构上,能充分展示内容的艺术表现语言。有此也可见,所谓艺术作品的形式,总体上是由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结合而成的。或者说,形成艺术形式特点的决定因素是结构和艺术语言的状况。 关键词形式美、体裁、能动性、稳定性 艺术作品的形式显然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总是要求尽有可能的合适和美好的存在样态。这样就不可能不重视对能够强化艺术魅力的形式美的认识和探讨。 简要的来理解“形式美”三个字,它指的是客观事象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又于客观事物的形式美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对客观事象形式美的认识和把握,才可能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和驾驭形式美的规律。作家、艺术家所接触的对称、对比、比例、主次、虚实、含蓄、呼应、均衡、和谐、多样统一、节奏等等艺术法则,就是对形式美规律的概括和肯定,也是艺术形象的创造的基础手段。在艺术门类中,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旋律调式文学的语言、结构,雕塑的体块、材质,等等,它们是不同的艺术门类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时的不同依傍。艺术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式美自然应该服从内容美的表现。但形式美又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发展也自成系统。加以认识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是针对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如色彩、线条、声音、形态、运动等,在一种符合规律的联系中(如整齐划一、前后呼应、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审美特性。色彩、形态等这些现实事物的部分属性,总是与具体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紧密相连浑为一体的。但是,人们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后经验的积累、认识力的提高,就能采用多种分析、综合的方式,逐渐把它们与事物的其它属性相对剥离开来并加以把握。恩格斯说过:“几何学的结果不外是各种线、面、体或它们的组合的自然特性,这些组合大部分早在有人类以前就已在自然界中出现了……这些属于自然界事物的某种特性的色彩、形态等,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后而获得了审美的意义和价值,其原因不能单以自然特性的客观显示来解释也不能只看做这是自然物规律性的组合结构与人的感觉等心理结构趋同相谐的结果。诚然,这种合规律性的关系、结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备课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动画专题 四朵金花 (播放千与千寻片段,然后问大家刚刚所看的是什么,答千与千寻,再提问千与千寻是什么,答动画。播放标题PPT,“没错,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动画专题,为什么是动画专题呢?因为艺术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就以动画为代表,更好的诠释今天所要讲的知识内容。”正式开始讲课)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题材与主题。 ?叙事作品中,情节也是艺术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对情节的要求表现为完整性、丰富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题材: ?题材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选择乃至虚构而进入作品的生活内容。 ?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另一种是狭义的,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题材提炼于素材。(素材,就是能因艺术家的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够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接下来播放视频。) 主题: ?主题就是作品反映的生活的社会意义与作者对它的认识与评价,也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的主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及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主题是题材的思想升华。 宫崎骏: 宫崎骏,1941年1月5日出生于东京都文京区,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 画家、动画导演、动画编剧。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个魔幻而又美丽的世界。 (宫崎骏的动画主题介绍。) 1、环境保护主题:营造绿色的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是宫崎骏创作动画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作者用“环境”主题表达对工业化时代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宫崎骏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富于跳跃性的故事情节,将动画艺术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使观众感受到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性,引发对人类环境文明的反思。 2、热爱和平主题:反对战争,远离杀戮。 反对战争,崇尚和平主题一直贯穿宫崎骏的动画。宫崎骏认为战争,是一种无义战,只要两国交战,便没有正义之分。战争是人类自取灭亡之道。宫崎骏幼年亲身经历了战争中人性的堕落。影片里的灾难都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引起的。代表作:《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红猪》等。 代表作:《风之谷》、《幽灵公主》等。 3、亲情情感主题:亲情的回归,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宫崎骏由于工作的原因,和自己的孩子们缺乏交流,逐渐和孩子们产生了代沟。自感惭愧的宫崎骏为了弥补年轻时的过失,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亲情主题。代表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龙猫》等。 4、青春成长主题:少女的“拯救”,塑造宫崎骏女性主义的完美形象。 崇拜女性主义的痕迹在宫崎骏的作品里可见一斑。宫崎骏认为女性比男性更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社会,以少女作为主角,与故事的发展、少女本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日本文化审美追求相关。女性由于性格上的独特优势,能够容纳一切事物,以少女作为主角,有利于宫崎骏描绘自己幻想的空间。 代表作:《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物质形态,也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总体上是由内在的组织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 素构成的。(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艺术语言”是一个借用词,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和外在呈现形式,指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BGM。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艺术表现手法与表现技巧的总和,是形象揭示艺术内容的显性手段,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态。)

2019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2019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美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 就体现在造型结构即形式本身中,美术作品的形式关系有自身的独立 意义。美术形式的生命力十分长久,一件作品,表现的内容也许早就 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形式却留存下来了。“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美 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以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正是形式构 成了美术的本质,形式是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性质。克莱夫·贝尔和 罗杰·弗莱将美术中的形式称之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 是指一种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关系结构。罗杰·弗莱说: “有意味的形式,是与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令人 愉快,它就不限于审美,也包含现实生活的诸多情感,只有能激发审 美情感的形式才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当我们对一样美术品 表示赞赏时,其审美判断的意思完全不同于我们对一位美的妇人、对 一次美的日落或一匹美的马所表示的赞扬。因为前者只着重于眼前美 术作品的形式,是纯审美判断,后者则不完全是对形式赞赏,还混杂 了某些生活情感和实用功利等方面的内容。所以,罗杰·弗莱把纯形 式从一切非形式关系中抽离出来,认为只有对纯形式的观照才是审美,因为美术的本质就在于形式,就在于形式审美特质。 形式是美术作品语言的排列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 在作品审美空间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象的存有方式与表达方式,它 包括线条、明暗、颜色、体块符号,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决定语 言要素在美术作品的审美空间中的位置。罗杰·弗莱主要关心的是:“在美术中,使人们的知觉或经验一方面从美术的题材转向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从素朴的美术材料或物质基础转向美术的媒介和形式。”他认为,美术家在使他自己与他的基本的材料语言适合后,这 些语言的物质就成为创作的重要要素,美术家是用这些要素来创作, 而不是对这些要素实行加工,美术家加工的是他们的基本材料。当美 术家创作时,他要考虑美术品创造的形式思维,这包括:媒介要素的

旅游资源分类、分级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

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1、计分方法 1、基本分值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资源要素价值(85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资源影响力(15分)

影视制作预算表

影片估价单 CREATIVE QUOTATION Agency/代理商:Specification/规格CANNON 5D MARK II Client/客户:Length/长度5min Product/商品:Language/语言普通話 Title/片名:Pre-Light Days/预打灯 Director导演:Studio Shooting Days DOP/Cameraman摄影: Location Shooting Days 2 Day Producer/制片:Due Date/制作期7Days Date/制表日期 Estimated Production Cost/制作费 A. Pre-production Expenses/制作准备费 Location Scouting, Casting, etc. 4500 B. Production Crew Expenses/制作技术费 Director, DP/Cameraman, Art Director. etc. 79000 C. Equipment Rental/摄影,灯光器材租借费 Camera Set,Lighting Equipment, etc. 21500 D. Stock Material & Processing/材料冲印 Film Stock, Processing, Video Tapes, ect. 1000 E. Location & Set Construction/外景,内景 Location Fee, Studio Rental, Set Construction, ect. 11000 F. Props & Wardrobe/道具,服装10000 G. Animation/Footage Purchase/动画,资料片0 H. Video Post Production/后制作剪辑 Telecine, Special Effect, On Line Editing, etc. 10000 I. Audio Post Production/录音制作费 Music Composing/Library Music, Studio, Voice Over, etc. 0 J.GIO License & Station Copy/电检,播带0 K. Talent/演员18000 L. Transportation & Catering/交通,膳食3200 Grand Total in/总计 RMB$ 158200 含税10%并折扣后总计RMB$ 170000 備註: 1. 以上估價不含特殊演员費用、不含后期特殊要求费用。 2. 其他地区,如台湾、香港地区,版权制作工本费(如增加一套播帶(含Betacam x 1,VHS x1)、字幕、录音等修改费用) ,每地区加收人民币壹萬壹仟元整(含稅)。

行为艺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行为艺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李晓娜 摘要: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相对于绘画,音乐,建筑之类等注重艺术行为的结果不同,它更强调的是艺术家行为的过程意义,是具有表演性质的过程艺术,本文主要介绍了行为艺术的起源,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及进入中国的过程,关于它的争议和讨论,表现形式,行为艺术家想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行为艺术,毁誉参半,进入中国,发展和期待 作品举例: 沈鹭的装置行为作品 余极《金字塔的舞蹈:面包与面包虫》

一、行为艺术的起源 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并以一定时间的延续。 行为艺术的鼻祖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恩(Yves Klein,1928-1962)。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把这称作《自由坠落》。 行为艺术进入中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苍鑫,戴光郁,沈鹭,阿嘉娜,徐冰作为当代行为艺术家,其作品都很有自己的风格和意义。 二、行为艺术的发展和特征 行为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就是行为艺术是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交流,同时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内涵。 行为艺术家以自己特有的艺术创造行为的过程展示,把传统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高度的精神殿堂,摆放到了平常状态,尤其在一些作品中,还请了一般观众参与,这就更加缩短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了观众的认同感。最后,行为艺术具有平凡中艺术深刻性特征。 三、关于行为艺术的讨论 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最近几年来有一些视觉上比较“刺激”的作品被灌上“病态”、“血腥”、“暴力”等称谓,部分创作者更以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战人性和道德的极限。确实,这些作品这些作品的尺度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和不能理解,但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等特点,又由于和中国人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社会传统反差较大,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些观众容易通过这些就片面地理解,否定行为艺术。 四、行为艺术的意义 无论行为艺术是以怎么样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它决不是简单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其中有很多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以行为交流的方式实现精神交流,比如我看到的很多作品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比如用塑料布包裹自己全身,让人觉得透不过气,以此来宣扬环境保护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把自己装扮成受到迫害的野生动物来宣传环境保护,以各种身体文字加行为的方式来针砭时弊。 总之行为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方法也不一,我们不一定能理解每一位作者的行为作品,但一定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它们的存在而不要断然进行批判,因为艺术没有对错,我们只是不理解或和作者意见不合罢了,只有环境宽松了,作者们才能尽情进行创作,带给我们更丰富更多元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https://www.doczj.com/doc/c93721684.html,/中国行为艺术网 [2] https://www.doczj.com/doc/c93721684.html,/view/3030.htm 百度百科 [3]https://www.doczj.com/doc/c93721684.html,/ 人体行为艺术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