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花 宋祁

木兰花 宋祁

木兰花  宋祁
木兰花  宋祁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余干①施舍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②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宿业师①山房待丁大②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③期宿来,孤琴候萝径④。

【注释】①业师:僧人。②丁大:丁凤。“大”,指其排行第一。③之子:这个人,指丁大。④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请发挥联想和想像,把画线句所描写的景象描绘出来。(3分)

春日

汪藻①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②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释】①汪藻:宋代诗人。②茅次:草屋。

诗中画横线一句为人所称道,请加以赏析。(3分)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鉴赏

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鉴赏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宋代: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译文 在大路上驾驶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在赶路,恰好与心上人巧遇,女子在绣帘后面发出了一声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呼,那离别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只恨自己身上没有长出彩凤那样的两只翅膀,可以随时飞到心上人的身边,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的心,可以像灵异的犀牛角那样,让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心意相通的。 想当初两个人厮守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生活在金屋玉笼之中,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家门前面经常是车水马龙。可是情郎一走,两个人相隔着万里蓬山,看不到心上人的面容,听不到心上人的声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呢?那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画毂(gǔ):用五彩装饰的车。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指心意相通,互相都明白对方的想法。灵犀:犀牛的角。据古书中记载,有种犀牛的角被称为“通天犀”,这种犀牛的角上有一条白线,通过白线可以互相传递信息,人们视其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 金作屋:暗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汉武带小时候喜欢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词中用来指宫女居住在豪华幽深的后宫。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化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个女子,被留住半年,等到回乡时,其子孙已历七代,始知山中所遇为仙女,他们又重入天台山寻觅仙女,却已不见踪迹。词中比喻爱情受到阻隔。刘郎:指刘晨;蓬山:指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词中泛指神仙居处。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借用李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上片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

《浪淘沙·北戴河》的解释

1954年四月,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戴河海滨,不过这次来北戴河是路过。 1954年7月26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海滨,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一道,在这里开始暑期办公和休息。毛泽东这次在北戴河海滨期间,写下了令北戴河四海扬名的不朽诗篇《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关于这首诗的的缘由,毛泽东在1962年曾说因为南唐李煜写的《浪淘沙》都是婉约的,没有豪放的,所以特地用《浪淘沙》的词牌写了一首豪迈的词。这首雄壮浑厚的词,即反映了毛泽东的气概,也反映了毛泽东的胸怀和当时的心情。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这就是本篇主旨。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 上阕写北戴河观海之风景,但景中蕴积着诗人深幽绵绵的情思。?诗人在这旷邈的美景中既写出了目前的景致,也透发出英雄独立的慨然及阵阵怀古之幽思。 一起句就点明写作之地点,“幽燕”,这两个字不仅读起来好听,?写起来好看,而且有厚重的中华历史感,以及汉语诗歌特有的美感。?这地名本身就获得了充分的诗意,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大雨”与“幽燕”之间的一个“落”字,用得极好,给人有稳当大气之感,犹如亲自见到子诗人当时写诗的形貌神情,一个自然景观中落雨的“落”字,却在此得了诗人的精神,?这精神也一下子就贯注到读者心中,让读者也产生了与诗人同样大气磅礴的感受。紧接着“白浪滔天”更添磅礴之气,其中这“白”字用得极妙,极活,生出画面的丰富层次。?而白浪滔天的大海,雨中的渔船,都隐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它们去了哪里了呀??诗人在此发出茫茫博大的询问。意不在询问,?意在借浩大无涯的风景引出下阕的怀古情怀。我们咏哦到此,?内心也不由荡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旷世之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及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之叹。毛主席也隐隐流出一种流逝的慨叹,与古人之叹交相浑融,?为自然过片酿好了充分的情绪。 下阕一开始,一笔带到千年往事之中,?那时或许是另一个凉风送爽的夏秋之季,曹操慷慨当歌跃马挥鞭率军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以观沧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他深感幸甚,以歌言志,写下旷代名篇《观沧海》。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 然后,诗人并不费力,仅借眼前凉风轻轻往面前一带,?镜头又切入目前了。是的,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笔者以为这是毛诗中上上名篇,它融描写、感慨、抒情于一体,?古往今来浑然天成,令读者体会起来回味无穷,意境深远不易测。 【鉴赏】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

玉楼春 宋祁

一、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四、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夜归(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 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 【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宋祁的诗词集_宋祁简介_古诗大全

宋祁的诗词集_宋祁简介_古诗大全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雍丘(今河南省民权县),一说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雍丘,遂为雍丘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 宋祁的诗词全集: 《木兰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宋祁。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祁。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翻译】 宋祁,字子京,湖北安陆人。仁宗时,与兄宋庠同时中进士。曾官翰林学士等职/a/ongqihtm。他的词多写诗酒欢会。善雕琢,笔力工巧,在炼字方面对后世词家有一定影响。今传词《宋景文公长短句》。 《蝶恋花》作者为唐朝诗人宋祁。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过蒲萄新涨绿。苍玉盘倾,堕碎珠千斛。姬监拥前红簇簇。温泉初试真妃浴。 驿使南来丹荔熟。故翦轻绡,一色颁时服。娇汗易唏凝醉玉。清凉不用香绵扑。 《蝶恋花·情景》作者为唐朝诗人宋祁。其古诗全文如下: 绣幕茫茫罗帐卷。春睡腾腾,困入娇波慢。隐隐枕痕留玉脸,腻云斜溜钗头燕。 远梦无端欢又散。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整了翠鬟匀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 《锦缠道·春游》作者为唐朝诗人宋祁。其古诗全文如下:

浪淘沙·北戴河 优秀教案

浪淘沙·北戴河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对新中国那段历史及毛泽东的诗词比较陌生。要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 2.作为初中学生仍是激情澎湃,积累主席诗词名句加以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2.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 一、导入新课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诗人年轻时走出家乡,充满豪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25年革命热情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诗人意气风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诗人登临塬上,目睹北国壮丽风光,追古思今,留下慷慨激昂的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诗人挥笔写下这样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人爱子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牺牲,为勉励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写下这句诗。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活动2【讲授】介绍毛泽东 1.关于毛泽东你知道多少?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

活动3【导入】指导学生朗读诗词 1.学生齐读诗词 2.放朗读音频对比示范 3.正音:燕、了 活动4【讲授】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954年中央正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 活动5【讲授】介绍此的相关知识 词牌名:浪淘沙,词题:北戴河,词分上阙、下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活动6【讲授】赏析诗句、领悟意境、探究思考 1.写了哪些景物?重点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大雨、白浪、打鱼船,幽燕之地汉武帝途经此地,唐太宗东征至此但诗人关注的是小小打鱼船。 壮阔与微小,打鱼船搏击风浪,正是诗人高昂精神的写照。 2.下片抒情,往事指什么?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建安12年(207)夏五月曹操出征乌桓,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立马观海,慷慨赋诗,以大海吞吐日月包蕴宇宙星辰自比抒发了统一中国的伟大气魄。 曹操的时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千百年来。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像魏武这样的人。今天人民翻身做主人,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7【讲授】教师小结 斯人已去,青史长存。一代伟人心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将永远奔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感受诗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吟诵这首词。 活动8【作业】作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下载、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李煜的《浪淘沙》,并同毛泽东的《浪淘沙》比较,看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9【导入】积累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宋祁《雁奴后说》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先视陂薮①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人各持束緼②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③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④,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有删减)【注】①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②緼,乱麻绳。③唼(sh à),水鸟吞食声。④少选,不多久。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生尝.为《雁奴说》() ②或.微闻人声() ②各持束緼并匿.穴中() ④人固.有之() 12. 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句读。(划两处)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 13. 翻译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4. 从表达方式来看,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文章讽喻了怎样的现象? 参考答案: 11. (1). ①曾经 (2). ②有时 (3). ③躲藏 (4). ④本来 12.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 13. 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经验地乱叫。 14. 叙议结合,讽喻只看表面不辨真假,以怨报德的现象。 参考译文: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姓冯的人曾写了《雁奴说》,感叹他们用欺骗的手段来捕捉雁奴嫁祸于雁奴,他说:“哪里只是雁是这样呢,人中本来也有,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

浪淘沙北戴河赏析

浪淘沙北戴河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指渔船不见了,不知道哪去了。 背景 1953年,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年2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七届四中全会,彻底粉碎高竿,饶漱石的反党联盟.同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毛泽东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极目幽燕缅怀魏武,兴致倍增,顿起击水之兴。因风浪太大身边警卫人员劝阻他不要去游泳,他却说道:“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意志。”,于是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鉴赏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朗吉努斯《论崇高》)。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注释|翻译| 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由宋祁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描绘春景。上阕,“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更显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下阕直抒惜春情怀。“浮生”二字,点出珍惜年华之意;“为君”二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情极浓丽。 【原文】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作者: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①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③。 浮生④长恨欢愉少,肯爱⑤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⑥。 【注释】 ①縠皱波纹:如绉纱般的细波纹。縠(hú):有皱纹的

纱。 ②棹:船桨,代指船。 ③闹:喧闹、浓盛 ④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⑤肯爱:肯:岂肯、爱:吝惜。怎肯吝啬。 ⑥晚照:晚日的余辉。 【译文】 来到城的东郊,感觉风光越来越好。丝绸皱纹般的水波粼粼闪光,迎接着游客的船棹。春柳如烟笼雾罩,远处的轻云飘浮。枝头上盛开的红杏春意渗出,闹出春机盎然。平生只恨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乐?为此我端着酒杯规劝斜阳,多停留在花丛间,让欢乐更多人间常驻。 【赏析】 这首词是歌咏春天的名篇。上片是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一句,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一向为人所传育的名句。其中绿杨即绿柳,绿柳如烟,状其泛其淡绿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绿色,如头上的红杏,如火如茶,颇为耀眼。行笔至此,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A.岁月稠(ch?u)遏(a)止漫溯(shu?) B.彳亍(chì chù)青荇(xìng)寥廓(ku?) C.凄婉(wǎn)斑斓lán 惆(ch?u)怅 D.凌侮(wǔ)雨巷xiànɡ颓圮tuí p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D.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4、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 __,“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5、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浪淘沙 北戴河》习题1

《浪淘沙·北戴河》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上阕.(qiè)携.来(xié)峥嵘.(rónɡ) B、遏.制(è)寥廓 ..(liáo kuò)百舸.(ké)遒.劲(qiú) C、惆怅 ..(chóu chànɡ)风华.(huá)橘.子(jú)漫.(màn) D、岁月稠.(chóu)分.外(fēn)重.阳(chónɡ)矫.健(jiǎo)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候竭泽而渔谒见沧海桑田 B、中流砥柱仰视俯瞰奋笔疾书苍茫大地 C、知人论事飞扬跋扈少年心事当拿云激浊扬清 D、激昂慷慨豪迈气慨书生意气才华横溢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D、晴朗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人生易老天难老,____________。今又重阳,____________。(《采桑子?重阳》)(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七律?长征》)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会昌》) (5)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______________,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六盘山》)(8)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忆秦娥?娄山关》) (9)______________,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世上无难事,____________。(《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5、对比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宋祁_景文集_流传及版本考_王福元

宋祁《景文集》流传及版本考 王福元 ①(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内容提要:宋祁《景文集》有一百卷本、二百卷本、七十八卷本和一百五十卷本四种版本,清代 又有辑自《永乐大典》的六十二卷聚珍本,其流传颇为复杂。本文通过考察,认为一百卷本和一百 五十卷本是《景文集》宋元明时期流传的主要版本,陈之强所序的嘉定本实为一百五十卷本,现存 《景文集》则源自四库馆臣所辑的聚珍本以及日本佚存本。 关键词:宋祁景文集版本 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110-113宋祁(998-1061),字子京,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徒居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1024)与兄庠同举进士,释褐复州军事推官,终翰林学士承旨,谥曰“景文”,人称“红杏尚书” 。他与欧阳修同修《唐书》,成列传一百五十卷,其诗文在北宋诸公中自成一家。《宋史》本传称“祁兄弟皆以文学显,而祁 尤能文,善议论”[1]。四库馆臣亦道:“所著诗文博奥典雅,具有唐以前格律。”[2]然而,宋祁诗文集的编纂与 流传却颇为曲折。因为宋祁晚年不愿编缀自己的全集,并戒其子孙曰:“吾生平语言无过人者,慎无妄编缀 作集。”[3]王瑞来《<宋景文集>版本源流考》一文对宋祁文集的版本作了介绍,但对宋祁文集的流传未作清晰说明,其他如一百卷本出现的时间,一百五十卷本的出现及刊刻时间,陈之强所说宋庠、宋祁二集合八十余万言,其中的宋祁文集到底属于哪个版本等问题均付之阙如,故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考辨和研究。据笔者考察,宋祁文集大约在他生前即有小的专集流传,死后专集与全集同时流传。降至清代又有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四库本或聚珍本,其后日本又发现一百五十卷本的南宋麻沙本残帙,而今天所见各本则基本源自这两个版本。以下按流传分类叙述之: 一宋祁诗文专集有《出麾小集》、《西州猥稿》、《濡削》、《刀笔集》;全集则有一百卷本、二百卷本、七 十八卷本、一百五十卷本等几种,这些专集和全集除一百五十卷本外其它版本均已散佚。宋祁生前 编定过部分小的专集,如《出麾小集》、《西州猥稿》。宋庠《元宪集》卷十五《因览子京西州诗稿感知音之难 遇偶成短章》曰:“小集曾因善叙传(原注:子京《出麾小集》甚为元献晏公所重,叙以冠篇,行于世),西州余 藻复盈编。中郎久已成枯骨,争奈柯亭十六椽。”[4]由此可知,《出麾小集》与《西州猥稿》当时已成集行于 世。后世文献对此二集也有记载:《通志·艺文略》载有《出麾小集》五卷,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百载有 宋祁诗《出麾小集》、《西州猥稿》。另外,《宋史·艺文志》载有宋祁专集《濡削》一卷、《刀笔集》二十卷 、《西川猥稿》三卷[5],则又有《濡削》、《刀笔集》二种专集流传,这两个专集是生前已有还是死后才出现,由于文 ·011·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第2期 ① 作者简介:王福元(1980-),男,汉族,湖南衡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献。DOI:10.14040/https://www.doczj.com/doc/c9313475.html,ki.52-1004/k.2012.02.005

宋祁《玉楼春·春景》诗词赏析

宋祁《玉楼春·春景》诗词赏析 玉楼春·春景 宋代: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注释 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 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zhào):船桨,此指船。 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持酒:端起酒杯。 晚照:夕阳的余晖。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 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 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即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 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 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 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游春时 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 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 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 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阙写初春 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 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 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 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 “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 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

《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浪淘沙·北戴河⑴ 大雨落幽燕⑵,白浪滔天⑶,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⑷洋都不见,知向谁边⑸? 往事⑹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⑺有遗篇。 萧瑟秋风⑻今又是,换了人间⑼。 诗人资料——— 毛泽东(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译文——— ⑴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⑶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⑷汪:指水势大,深且阔。⑸谁边:何处,哪里。

⑹往事:过去的事。⑺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 (8)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人间:社会制度。 全文解释: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阅读链接————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1.同学们,将这首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工整的写在下面。 2.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找来一起读一读吧!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二、注释 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绉:皱纹似的纱。棹:船浆,代指船。 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三、作者简介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份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四、赏析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片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 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 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 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诗词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白色的浪花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鱼船,在一片汪洋里都已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一千多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秋风萧瑟到了今天,人间却换了新颜。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品读上阕,描写了北戴河什么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 ①探讨上阕“落”“白”用词的精妙,体会描写景物的视角和层次。诗歌一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大雨落幽燕”一个“落”字,是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大雨滂沱的壮美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推波助澜,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

宋祁传阅读答案_宋祁传翻译赏析

宋祁传阅读答案_宋祁传翻译赏析 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人。与兄长宋庠同时考中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名,宋庠第三名。章献太后不想以弟在兄长之前,就提拔宋庠第一名,而置宋祁第十名。人们称呼他们叫“二宋”,以大宋、小宋来分别。宋祁被任命为复州军事推官。孙推荐他,改任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再升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官吏说太常旧乐几次增损,其声律不协调oRg。诏命宋祁同按试。李照定新乐,胡瑗铸造钟磬,宋祁都予以掌管,事见《乐志》。他参与编修《广业记》完成,升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此时正是陕西用兵打仗,调度费用日益紧张,宋祁上疏说: “兵以食为本,食以财货为资用,这是圣人统一天下之具。现在左藏库没有积年的银子,太仓没有三年的粮食,南方冶坑铜缺乏而不能发掘,承平的时候是这样,已经自己凋敝困乏,这确是由于取之既尽,用之无度。朝廷大的方面有三冗,小的方面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财用困乏,而想要兴兵边事,确实是没有计谋了。如果能够除去三冗、节制三费,专门备西北之屯,那么可以放心高枕无忧了。 “什么叫三冗?天下有限定的官职而没有限定的官员数目,这是一冗;天下厢军不任战事而消耗衣食,这是二冗;和尚道士日益增多而没有定数,这是三冗。三冗不除去,不可以治理国家。请陛下决断

从现在开始,僧道已经受戒具的姑且照旧,其他的全部废除为百姓,可以得到耕田的农夫织布的妇女五十多万人,一冗就除去了。天下厢军不论怯懦瘦弱而全都采取,只图供使奴役,本来不懂军事,而且每月支领廪粮,每年花费的库帛,几口之家,不能自理,多离去而为盗贼,即使广加招募,这也没有益处。其已经在军籍的不论,其他的人全都驱赶到田野,又得力耕者几十万,二冗除去了。国家郡县,向来有固定的官职,譬如以十八人为额,常常以十二加之,即使迁代、罪谪,随时取之而有官位。现在没有一个官职空阙,群起而追逐,州县不比以前扩大,而官员却是过去的五倍,胥吏怎么会不苟且进用,官员怎么会不滥加任命。请求诏命三班审官院内诸司、流内铨明确定立限员,作为不变的制度。其门荫、流外、贡举等科,实置选限,逐渐致力于选择人才,等待有阙官,计员补吏,三冗除去了。 “什么叫三费?一是道场斋本醮,没有虚日,而且官府供亿,至于不可计量。这些都以祝祷皇帝福寿、供奉先烈、祈求百姓福运为名,我愚蠢认为这是主持的人为欺盗之计而已。陛下事奉天地、宗庙、社稷、百神,祭祀用百牲玉帛,使官吏穿着礼服恭敬尊奉,每年的季节时令祭献,足以肃敬明德、接近多福了,何必希求烦细的报答呢?那么一费节省了。二是京城寺院宫观,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请朝

《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於1954年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一首詞。《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浪淘沙-北戴河》毛澤東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注釋 浪淘沙:詞牌名。北戴河:地名,現屬於河北秦皇島市所轄的一個區,在河北秦皇島的渤海邊,是旅遊勝地。幽燕:指今天河北省北部一帶,故叫幽燕。滔天:形容水勢很大,大到好像與天連接起來一樣。幽指幽州,燕指燕國。在今河北,北京一帶。秦皇島:三面環海,是渤海灣一個不凍良港,現已設為市,相傳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汪:指水勢大,深且闊。誰邊:哪邊,何處。往事:過去的事,這裏指西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東征烏桓(古代部族名)經過碣石山時寫下《觀滄海》一詩之事。越:越過。千年:只是一個大概數,實際已一千七百多年。魏武:即曹操(155~120年)。曹操死後,他兒子曹丕當上皇帝追封他為魏武帝。揮鞭:原指揮鞭策馬,這裏指騎馬出征。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於現今何處,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河北樂亭說、河北昌黎說,山東無棣說等。本詞應指的是位於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於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與北戴河毗鄰,面積28.8平方公里,形成歷史久遠,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淵源,地理位置優越,是五嶽之外的“神嶽”,是古今中外有名的歷史名山、仙山、觀海勝地、佛教勝地和旅遊勝地。遺篇:遺留下來的詩篇,指《觀滄海》一詩。蕭瑟:秋風吹拂草木的颯颯聲音(或指風的陰冷狂暴)。人間:指社會。 作者簡介 毛澤東,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1893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韶山沖,1976年逝世於北京。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是毛澤東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