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迁中的俄罗斯国家体制

变迁中的俄罗斯国家体制

变迁中的俄罗斯国家体制
变迁中的俄罗斯国家体制

变迁中的俄罗斯国家体制

——普京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

范军

2011-03-26 18:32:19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

【内容提要】普京上台时,俄罗斯正处于“国体四分五裂时期”。制止国家非一体化趋势,改革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普京执政的第一项重大举措,改革的实质是与对任何一个联邦政权都会构成威胁的极端现象——过度的自治权——做斗争。普京作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是成立联邦区,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单一的法制和经济空间”。这不仅对国家有利,而且也对地方有利。

【关键词】俄罗斯国家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

【作者简介】范军,1954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上海200062)

“巩固国家”①是普京执政第一年的战略任务。早在普京宣誓就任总统前夕,美国哈佛大学苏联史客座副教授马修·莱诺发表一篇题为《19世纪的日本可为普京提供一个先例》的文章,认为普京正面临与19世纪70年代日本明治时代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相同的问题。莱诺预言,普京会寻求发扬俄罗斯的民族主义,重振莫斯科在各州的权威, 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其结果是建立某种有一定限度的、中央集权的民主制度,就像当初明治时期的领导人所做的那样②。

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主体的多样性,是俄罗斯联邦组成上的特点。联邦制国家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特征对中央权威的确立和加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联邦制国家如果不能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就会逐渐式微乃

至走向衰落。普京认为,“真正强有力的国家还是牢固的联邦。整顿联邦和地方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是成功的战略改造的必要条件。”③因此,普京执政后首先重划了俄罗斯行政地图。普京决定按地域原则在俄罗斯建立由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组成的7个联邦区。各联邦区和区中心分别是:中部联邦区, 区中心是莫斯科市;西北联邦区,区中心是圣彼得堡市;北高加索联邦区,区中心是顿河畔罗斯托夫市;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区中心是下诺夫哥罗德市;乌拉尔联邦区,区中心是叶卡捷琳堡市;西伯利亚联邦区,区中心是新西伯利亚市;远东联邦区,区中心是哈巴罗夫斯克市。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每个联邦区任命一位总统全权代表。全权代表要使国家元首能在相应的联邦区范围内履行宪法职能。全权代表直接隶属于总统并向总统汇报工作。全权代表接受国家元首的任命,任职期限由国家元首确定,但不超过总统履行其职能的期限。根据规定,全权代表有4项主要任务和13项职能。4项任务是:第一, 在联邦区内贯彻执行总统确定的国家内外政策基本方针。第二,监督俄联邦宪法和联邦最高权力机关决议的执行情况。第三,确保总统在联邦区的干部政策的实施。第四,定期向总统报告联邦区内的国家安全问题、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情况。全权代表最重要的职能是协调联邦权力机关地方机构执行联邦法律、总统命令和政府决议的工作;协调护法机关的工作,评估它们的工作情况,向总统提出相应的建议;监督遵守俄联邦宪法以及有关自由和人权的联邦法律;参与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其中包括,在必要的情况下,在州杜马和政府就有关地方和中央利益的问题发表讲话;协商联邦权力机关驻地方代表的主要干部任命;参加拟订地区发展纲领。全权代表无权干预地区首脑的职权范围。只有法律和赋予他们的权限才是全权代表的工作依据。一年以后,普京总结说:“去年作出的一个最重要决定是成立联邦区。全权代表的工作使联邦政权与各地区明显接近了。”①普京上台时,俄罗斯正处于“国体

四分五裂时期”②。制止国家非一体化趋势,改革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普京执政的第一项重大举措。在这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指一定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及统属联系。在与地方关系方面,普京继承的遗产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一个管理分散的国家③:地方政权各自为政,独断专行,中央政权软弱无力,摇摇欲坠——这种状况是由于叶利钦的一句名言所造成的:“你们能拿走多少主权就拿走多少。”叶利钦时期,政府和议会没完没了的政治斗争削弱了中央的权力,地方势力日益增强。当时, 叶利钦为了在与国家杜马的斗争中寻求地方政权的支持,与自治共和国的总统和各州的行政长官单独达成协议,总统允许地方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作为交换,在总统需要的时候,地方鼎力相助。结果是,立宪的联邦变成了契约的联邦,或者如乌法的鞑靼社区领导人拉马扎诺夫所说,“这不是联邦制,这是封建制”。

无限的地区主权威胁到联邦国家的统一,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俄罗斯的一些地区享有无限的立法自由,地方通过的法规,包括财产权、税收和关税的法令中,有1/3与联邦法律和宪法相抵触,俄罗斯各边疆区和州之间建立起贸易壁垒,或者更糟,竖立起边界界碑。

这种情况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第二,许多主体建立的制度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为民主制度。政治权利,同市场经济一样,并没有在那里“生根发芽”,或者说仅属于亲近地方官僚的少数人。第三,在各地的为数众多的联邦权力机关的分支机构(警察、法院、税务和其他社会部门乃至军队)与其说是中央权力机关的工具,不如说是地方精英人物的保护者,它们已经被同化,自上而下的权力机关已经消失。第四,1995年实行的由地方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领导人组成联邦委员会的规定,使地方执行权力机关领导人同时成了联邦立法权力机关的一部分。这实际上不仅违反了宪法规定的权力分开的原则,而且使联邦

会议上院变成了有时不按专业原则运作的机构。很显然,这种情况对地方领导人非常有利,但不符合联邦中央权力机关的利益。

从原则上说,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各种解决办法。一是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改。但这种办法代价昂贵,而且也不能确保成功,因为现在的联邦委员会和地方立法权力机关未必会同意批准有损于地方主权的修正案。二是可以像美国一样,废除联邦主体通过的与宪法相抵触的法规,借助形式上属于联邦中央管辖的司法机构的裁决加强联邦中央的地位。但是,这也需要大量时间,应事先使实际上受到地方当局控制的地方法院保持其独立性。

普京选择了另外的战略——最激进和见效快的战略。普京指出,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都将拥有宪法规定的主权。同时他明确表示,将依照现行宪法削弱地方行政长官和各共和国总统的影响, 改革联邦委员会及加强中央权力机关对地方政策的干预。他首先行使自己的权力,宣布俄罗斯联邦主体通过的某些法律违宪。普京在致巴什基尔共和国国务会议的信中指出,该共和国宪法中一些条款“提出了建立具有完全国际法主权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思想”。普京还指出,该共和国法律在巴什基尔共和国总统有权在该共和国辖区内实行紧急状态问题上和联邦法律相抵触。

普京还发布总统令,废除印古什总统和政府以及阿穆尔政府首脑发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因为印古什总统和政府发布的法律文件有典型的违①普京:《2001年国情咨文》,俄新社2001年4月3日。

②同上。

③普京:《俄罗斯国家:强国之路》,俄新社2000年7月8 日。

法行为。根据这些文件,一些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职权被地方机关侵犯,这违反了俄联邦宪法,使地方政府的权力比联邦法律规定的增大了几倍。而阿穆尔州政府首脑在决定公民出入俄罗斯国家边境问题上超越了地方政府的权限。

然后,普京又签署了关于将全国89个地区划分为7个联邦区的总统令。这实际上旨在全国实施共同的法规,恢复中央对地区的控制,同时使各地的联邦机构摆脱地方行政长官的控制。接着5月17 日,普京又发表了告俄罗斯公民书,提出了一系列法律草案。这些法律主要包括: 第一,建议修改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俄罗斯宪法规定,杜马经选举产生,联邦委员会则由代表权力机关、执行权力机关及立法权力机关的代表组成。但宪法没有规定,这些代表一定要由各地区的一把手、行政长官、共和国总统或地区议会领导人担任。普京认为,各地区领导人应当集中精力解决本地区的具体问题。因此,这些领导人应由居民选举产生,而立法工作则应由其代表负责,但要在常任和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现在的情况是:各地行政长官和共和国领导人自己是执行权力机关的代表,同时又是联邦委员会成员,即是议员和自己应当执行的法律的起草者。这违反了权力分开的原则。

第二,建议执行解除地区领导人职务和解散通过违反联邦法律的立法机构的规定。如果违反宪法,即使是总统也可以被解除职务。这一规定也应适用于各地区和地方自治机构领导人。

第三,如果国家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地方领导人的职务,则地方领导人也应当享有解除其下属权力机关即地区、市和镇的领导人职务的权力。

这些草案旨在使地方行政长官和议长不参加联邦委员会的工作,使总统享有解除地方长官和解散地方议会的权力,与此同时,地方长官也享有解除相应

下级机关领导人职务的权力。这些措施将使俄罗斯的统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普京说,这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第一阶段①。

这些措施的提出是俄罗斯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它可以使俄罗斯各地区具有同样的法律准则, 享有平等的权力。总统令加强了联邦对权力的垂直管理,但并没有限制各州州长的权力。普京说, 提出的法案不是旨在反对地方领导人,相反,地方领导人是总统最重要的支柱。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州长叶夫列莫夫认为,这不会削弱地方的权力,而是有助于协调行动。他说,在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方面应当实行统一的收费政策,应当修建州际道路,新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

国家杜马支持普京的这些措施。2000年5月31 日,国家杜马一读通过了联邦委员会组成程序法。

6月23日国家杜马以308票赞成,86票反对的压倒多数通过剥夺地区行政长官在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席位的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委员会的代表们从2001年1月1日起将由两名地区代表取代,其中一名由地方领导人委任,另一名则由地方议会选举产生。这是10年来,俄罗斯议会进行的第四次根本性改革。第一次议会改革是从选举人民代表开始的,以1993年10月的白宫事件而告结束。同年年底,组成新的联邦议会,其中上院即联邦委员会是由各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期限为两年。后来根据叶利钦总统的建议,不顾多数议员的强烈反对, 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1995年12月国家杜马通过了联邦委员会新的组成程序法,即由联邦主体执行权力机关和立法权力机关领导人组成。

联邦委员会和地方长官则反对议会改革。在普京采取的上述举措中,只有一点能讨他们的喜欢——这就是解除下级的领导职务,其中包括联邦各主体首

脑解除桀骜不驯的市长的职务。地方行政长官可以容忍总统取消他们颁布的某些法规乃至让7个联邦区的“将军长官”凌驾于自己之上。

但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支持总统剥夺其联邦委员会成员的资格,因为这实际上是使他们失去了成为全国级政治家的机会,并使他们失去了议员的豁免权,而且随时有被总统解职的危险。

库尔斯克州州长鲁茨科伊担心地说:“如果各地区领导人都不再是议会的代表,他们将成为普通的管家,任何一方警察都可对他们进行调查。”②因此,联邦委员会强烈抵制上院改组。2000年6月28 日,心怀不满的联邦委员会以13票赞成,129票反对,驳回了国家杜马通过的《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组成方式法》。普京削减地方长官权力和设①普京:《2001年国情咨文》,俄新社2001年4月3日。

②〔法〕《世界报》2000年6月30日。

立“垂直权力机构”的计划遭到严重的政治挫折。

如果不让联邦委员会行使否决权,就必须有2/3的杜马议员投赞成票。但是,有一半的杜马代表是由地方选举的,地方行政长官有对其施加影响的杠杆。当然克里姆林宫对杜马也具有重要影响。2000 年6月30日,国家杜马以408票通过一份呼吁书,表示愿意与上院合作。他们呼吁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对法案做出3点修改:第一,逐步更换联邦委员会的成员。第二,由联邦主体领导人亲自任命地方执行权力机关驻上院代表。第三,派出机构可以召回自己在联邦委员会的代表。如果联邦委员会不接受关于成立协调委员会的建议,杜马就推翻上院的否决。2000年7月19日,国家杜马通过修改后的联邦委员会组成方式法案,同时推翻联邦委员会对有关总统有权撤销地方领导人法案的否决。

俄罗斯中央与地方的改革正处于政治过程中。改革的实质是与对任何一个联邦政权都会构成威胁的极端现象——过度的自治权——做斗争。地方政府在叶利钦时期攫取了国家利益所能允许的过多主权。对联邦各地方主体失去控制导致分离主义的产生,埋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原苏联分崩离析的命运足以警醒众人。所以,普京着手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普京说,他的“第一项任务是确保中央和联邦主体在其共同主管范围内具有明确的权限。通过联邦法律来划分联邦中央和地方管理机关之间的责任对象和权限。”①普京还说, 他的政策是要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单一的法制和经济空间”②。“因为只有在俄罗斯形成统一的法律空间,才能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这不仅对国家有利,更对地方有利。”

③普京迅速果断和“不流血”地剥夺了地方长官在联邦委员会扮演立法者这一不应有的职能。普京动用了中央政权对地区长官进行干预的机制,使地方法规与俄罗斯宪法的条文进一步相符。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学表明,现代国家已使政治权威的行使制度化,这意味着政治体系是由一系列规定了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特定性的规则管理的。现代国家的运作基础是组织行为,无论各个参与者对政治过程具有多大的重要性,政治体系是由作出和执行政府决定的组织网络构成的。

各种形式的政府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分工对于公共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鉴于全国层面的决策者对某些地区或地方的执行者行使权威,公共权威是在以地域为基础的各级政府之间按层级建构的,这便产生了单一制或者联邦制的国家结构。联邦主义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象征性的,关键在于联邦或中央政府同州或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分享的现实与正式的宪法规定相吻合的程度。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的长期发展,往往会造成中央与地区之间的权力分配的现实与宪法文件的规定之间的差别,这是常常出现的现象。大多数的偏差是导致中央集权。例如,奥地利的国家制度是“象征性联邦主义”。德国联邦主义的关键在于,

“凡基本法未作其他规定或允许,各州应当将执行联邦法律作为自己的职责”。这两个国家的联邦主义都朝着中央集权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俄罗斯传统的政治文化,在与地区自由主义作斗争的同时,不能忘记另一种危险的极端主义表现形式——过度的中央集权,它同样会对联邦产生破坏作用。世界上的经验表明,从经济、国家建设、国防能力、保障公民的社会及其他权利等角度来看,中央集权不能过于强大。过度集权化的原苏联在所有方面似乎都不如中央集权程度比它弱得多的美国。

在高度集中的国家体制中,即由一个中心对国家进行强硬管理的体制中,存在着很多缺点。所有的冲突,所有的不满,其矛头都指向中央政府。

长期下来,使得中央政府的威信迅速降低,而分离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政府事无巨细都得承担责任,这显然是力不从心的。相反, 地方上的领导人不承担责任,不发挥主动性。地方自治权逐渐萎缩,精英不能成长,地方长官无责无权,形同虚设,不能吸引有识之士担任。而在多民族国家中,这种单一体制还会滋生民族冲突。

现在俄罗斯有些人建议联邦改革不能就此停顿下来,还要继续向前推进——完全撤销联邦委员会,取消州长经由选举产生的制度,用远方驻军司令代替等等。这些无疑都会引起灾难性后果。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过度的中央集权同过度的地方自治同样有害。这就像拧螺母很容易拧过头一样。

①〔法〕《世界报》2000年6月30日。

②普京:《2001年国情咨文》,俄新社2001年4月3日。

③〔英〕《卫报》2000年5月15日。

所有联邦国家均实行议会两院制。这并非徒有其表。因为议会不仅是立法机关,同时也是代表机关。它不仅应该体现民意(这主要在几个人口密集地区得到集中体现),还要反映地方的声音。地方长官由选举产生同样是联邦制国家的特征之一。实行一院制和地方长官任命制无疑意味着俄罗斯作为一个联邦国家的终结,需要对联邦的宪法体制基础进行全面的重新考虑。其合理性十分值得怀疑。

现在对俄罗斯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在地区无政府状态与过度集权这两种极端做法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建立一种中央同地方互相协作、顾及双方利益的有效机制。为此需要继续对联邦委员会进行改革,其成员不能由地方领导人决定,而要由人民选出并对人民负责。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的改变提出了联邦主体领导人同国家元首之间就国家生活的主要问题组织经常性对话的问题,提出了地方参与起草最重要的全国性决议的形式问题。2000年5月, 各州州长提议恢复国务委员会。同年9月1日,普京下令组建国务委员会。这是一个总统下属的、由地方长官组成的咨政机构。国务委员会主席由总统担任,成员为各联邦主体的行政负责人。为解决日常问题,成立由7人组成的主席团,其人选由总统任命,半年更换一次。在俄罗斯历史上,国务委员会曾是帝国时代最高咨政机构(1810~1917年)。

苏联解体前夕的1991年8月,成立了隶属总统的国务委员会,同年11月底宣告解散。这次新成立的国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协助总统协商解决中央政权机关与各联邦主体机关之间的矛盾。委员会每3个月至少开会一次,对重要联邦法律和总统令草案、国家建设和巩固联邦制原则问题及主要人事政策问题进行讨论。在2000年11月22日国务委员会第一次大会上,普京指出国务委员

会将确定有关国家发展关键问题的立场,它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机构,但不应当取代议会和政府。

战略政策由整个联邦权力机关负责。普京说,联邦中央和地区领导人的共同任务是确保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步调一致,保持自上而下的权力机关,防止国家各自为政。

成立国务委员会将成为修改宪法的理由。目前看来,国务委员会只具备无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是装饰作用),仅有商议权,而无表决权。但国务委员会可能是总统制衡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成为对付总统全权代表的一种平衡器,以防止其中某位异军突起。

在所有的联邦国家中,司法机关在解决中央与地区争端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俄罗斯这一权力大多落到了总统和政府机关的手中。显然,宪法法院在这一点上有巨大的权力空间。它只是在不久前才开始就地方法规作出裁决。在7个新划分的联邦区中设立联邦地区法院是极为有益的。其主要任务将是处理联邦主体的基本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冲突。

①普京:《2001年国情咨文》,俄新社2001年4月3日。

②〔美〕《波士顿环球报》2000年5月3日。

③普京:《2001年国情咨文》,俄新社2001年4月3日。

总之,俄罗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应该改变地方官僚恣意妄为和完全不受监督的现象,但建立有成效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并不意味着重新由中央来独断专行。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施宇200915035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 施宇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0915035)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社会主义转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上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俄罗斯政治制度。本文把“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作为俄罗斯政治制度一个特点加以说明,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作为另外两个特点加以说明。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制度;总统;政党;权利;联邦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方向由社会主义急转为资本主义,确立了总统共和制的民主联邦国家,形成了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三权分立和赋予地方自治的联邦制度。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个人专制政治和当前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需要,俄罗斯政治制度运行带上了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强烈的个人威权色彩,一般而言,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近年来俄罗斯政党制度逐渐演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也在变化,因此还需加上“政权党”和“单一制联邦”才能更完整描述俄罗斯政治制度特征。 一、“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权力格局 1、强大的总统 在地位上,俄罗斯总统是政治权力的核心。 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保证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协调行使职能;确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 在权力上,俄罗斯总统类似于法国总统,集内政、外交、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于一身,除了和法国总统享有相同的权力,如对对议会和政府的解散权力、对政府、司法、军事机构的人事任免、重大会议的主持权、大政方针的决策权、赦免权等之外,俄罗斯总统还享有更大的权力: 第一,根据宪法,俄罗斯总统可以“根据联邦宪法性法律规定的程序确定公决”,而宪法中没有显示其他机构也有公决权,也就是说提请公决是俄罗斯总统独享的权力。 第二,顺利的任命政府总理的权力。在俄罗斯,总统可以在国家杜马三次否决总统的提名的候选人资格后,仍然任命总理并解散杜马。就政府信任问题上,总统拥有裁决解散政府还是解散杜马的权力。 第三,俄罗斯联邦总统有权提名任命和解职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在司法体系中,除了法院系统,俄罗斯还有一套检察机关。 由弹劾总统程序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总统地位稳固,宪法规定对总统的弹劾只能是因为叛国罪或其他重大犯罪,由两院提出指控,再由联邦宪法法院做出裁决。但俄罗斯宪法同时又规定“联邦委员会关于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的决定应在国家杜马对总统提出指控后的3个月内作出。如果联邦委员会在这段期间内没有作出决定,对总统的指控即为废除。”此外在俄罗斯,总统几乎不用考虑公决后果。早在1992年年底和1993年3月,叶利钦发动了两次公决试图解决“府院之争”,其结果严格来说都失败了,但叶利钦不仅没有辞职,反而动用武力,最后还通过公决通过了对总统集权有利的宪法。因此,公决无法约束总统。 2、孱弱的议会 俄罗斯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 从宪法文本上就可以体现俄罗斯议会的孱弱,首先议会权力被其他权力机构分割,权利范围受限。例如立法动议权被总统、政府、各主体立法机关、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和俄罗斯联邦最高仲裁法院所分割。法律须经总统签署和公布。在权力范围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俄罗斯社会政治制度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变化必然引起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历史学的反响。2004年2月,普京总统指出:“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俄罗斯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具体而简练地描绘了这个“悲剧性”状况厂最近15年来俄罗斯的确发生了一系列悲剧性的变化,生活水平下降,道德水准乃至整个文明程度都在滑坡”[3]。资深政治家齐普科教授在《我们怎样认识斯大林?》一文中指出:“今天俄罗斯……试图重新评价历史,是俄罗斯现实存在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映。可以说500年来俄罗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衰弱。提出或实践“重新审视苏联历史”这个命题的,不仅有著名的俄罗斯学者,还包括相当部分的前“持不同政见者”、国家领导人、主要政党、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等等。据最近的统计,重新肯定斯大林者已经不限于共产党(占该党被调查者的75%)。自由民主党肯定斯大林者比例最高(占该党被调查者的83%),而在亲总统的俄罗斯政权党“统一俄罗斯”中,肯定斯大林的也占到被调查者的58%。俄罗斯民众。十余年来,俄罗斯民众对苏联历史的认识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在各种民意调查、特别是全民投票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他们的情感。例如对待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俄罗斯人还赞同继续这些改革,到90年代末,则有超过2/3的人反对它。这里要特别提及俄罗斯年轻人情感的变化。以往肯定或者怀念苏联历史的人确实集中在老一代人,现在

这种情况有所改变。2003年3月5日,齐普科教授指出:“俄罗斯的年轻人比其他人更尖锐感受到国家的衰落和混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感情。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了对斯大林的向往。”〔4〕2003年2月27日,基里尔·亚基梅茨在《斯大林先生万岁》一文中写道:“目前20岁一代的人更希望国家强大和有秩序,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俄罗斯所缺的。对这一代人,苏维埃政权和斯大林在其心目中是不坏的象征。”〔12〕这就说明,当前俄罗斯重新审视苏联历史确实不是个别人或少数团体的行为,而是涉及相当广泛的民众范围,是值得加以关注的。苏联解体初期,一些人曾预言:“这是资本主义和民主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将出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将建立一个有新的世界秩序的社会”〔15〕(P184)。当时广大俄罗斯民众似乎都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甚至认为苏联解体有利于俄罗斯发展:因为建立了“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十年后,饱受艰辛的俄罗斯人态度有了改变。1999、2000、2001年俄罗斯几次民意调查证明,认为苏联解体造成悲剧性后果的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7.1%、73.5%和72.0%。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在1993~2001年,共7次向俄罗斯居民进行了调查(其中1998年4月、8月分别调查1次,(缺94、95年资料)。认为由于这些年的“改革”而获得好处的俄罗斯人,每年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5.1%、13.9%、7.5%、7.6%、6.5%、9.3%、15.9%;认为由于这些年的“改革”而遭到损

令人吃惊的俄罗斯社会福利制度

令人吃惊的俄罗斯社会福利制度 莫斯科市区马路上跑的车,在品牌和新旧程度上远不及北京。市区街道上,到处跑的是旧车、破车,早就该淘汰了。可人家毕竟是有车族.大街上.见不到自行车,市民出行,除了乘地铁,挤公共,就是开私家车。 又深入了解了一下,算是基本上揭开了谜:市民们在生活上有许多不用花钱的地方。尽管俄罗斯经济萧条,但它的社会福利仍然令人羡慕。首先,居民住房不收费,虽然现在也学我们,开始住房改革,把公有住宅转给私人,但政府规定,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还有,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就不收费,索性连水表都省了。这个国的公民根本不知水表为何物。天然气和电的计价收费也是粗放型管理的低收费,这种收费对居民来说根本就不算是开支。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全民公费医疗也着实令人不可思议。我国的公费医疗仅仅是对公职人员及国有企事业职工而言的。你没有有国家编制的工作,就享受不到公费医疗。而俄罗斯却是全民公费医疗,农民,无业者,只要你是俄罗斯公民,就一律公费医疗。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唯一不免的只有药费。所有的人得了病,不管什么病,甚至都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俄罗斯境内的任何人得了病,救护车就给你往医院拉,就给你治。 俄罗斯的经济虽然是多年来处于停滞状态,但它的义务教育制度却依然如故。用我们的话说,叫作"再穷不能穷教育",学生上学一律免费,教科书均由学校无偿提供。而且所有的学校一律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丰盛的、营养充分的早餐或午餐。我曾就此询问过俄方人员,为什么要免费供餐。俄方人已感到很吃惊,竟反诘;"学校不供餐,让孩子们到哪吃饭呢?"我说:"难道他们家里不给做饭吗?""家里?营养怎么保证?"俄方人员吃惊的表情使我感到惭愧一人家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我都当作问题来提! 俄罗斯社会的优惠政策和福利补贴很多,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物业管理以及许多行业和阶层享受的免费住宅、疗养、交通等等。如果综合全部社会优惠,包括对住宅和物业管理的补贴, 2003年的社会优惠政策所需要的资金高达2.8万亿卢布,相当于政府全部预算的68%。 但是在有些领域不改革已经不行了。比如住宅物业领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住宅实行无偿私有化,将现有住房无偿转归住户所有。住宅私有化了,但是物业管理、房屋修缮费用仍然由国家承担。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住宅和公用设施已经老化,不进行大规模修缮或更新无法正常运转。俄政府计划对物业实行有偿管理。这项计划几乎遭到全社会的反对,尤其那些低收入家庭坚决反对缴纳物业管理费。

俄罗斯当代政治制度重要问题整理与解析

俄罗斯当代政治制度 关键词:典型的总统制总统集权制 Conflict between the president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两权之争) (苏联解体后,从一开始的经济改革的选择再到两大机关的矛盾,最后通过武力确立总统制、三权分立) (1)人民代表大会与以总统为首的执行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出现了矛盾分歧,前者主张建立议会制国家,后者主张建立总统制国家,双方都有理由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双方对立的原因:1991年底,俄罗斯独立以后,选择了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土地私有化,经济市场化(这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但是,这种激进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经济急转直下,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这时,人民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对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进行批判。 (3)两权对立的加深:国家政治体制的争论。 总统一方:废除旧宪法,确立新宪法,建立总统制,取消最高委员会,把最高苏维埃转变为专业性立法的会议。 最高苏维埃:执行权力机关受最高苏维埃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决定提交全民公决(1993年3月29日),决定将有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交由全民公决。之后,总统试图解散人民代表大会,而人民代表大会也决定暂停执行总统命令。叶利钦还决定选举新的俄罗斯议会,在这期间全部以总统执行权力机关指导,切断人民代表大会的水电与对外联系。最后,炮打白宫,以流血方式确立了国家权力体制。 The features of Totalitarian Presidential system (集权主义总统制的特征) (1)总统决定俄罗斯的内外政策,而议会没有什么话语权。 (2)人事权掌握在总统手里。这样通过议会选举产生的少数党有可能进入政府,而多数党可能不能进入。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杜马通过,其他政府成员无需议会同意,由总统决定即可。政府要员的提名任命完全由总统说了算。俄联邦政府几乎成了总统的一个普通办事机构。 (3)总统拥有强有力的否决权,议会的立法权受到很大限制。议会杜马通过的法案必须以总统签字后才能生效。 (4)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很难监督政府。 (5)议会很难罢免总统。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可以提前行使总统职权,让总理代行总统职权。这实际上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健康状况”界定不明。总统犯叛国罪等重罪,会议可以罢免,但程序非常复杂。 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虽然各派力量颇有微词,但修宪程序复杂,至今未曾修改过。

俄罗斯司法制度

俄罗斯司法制度 篇一: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后由原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俄罗斯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他参与司法活动的机关,如司法部、内务部、检察院、联邦安全局、联邦保卫局、联邦边防局、对外情报局、国家海关委员会、联邦税务警察局以及律师组织等统称为“护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与法院的关系密切。由于目前俄罗斯的司法制度正处于改革与完善之中,许多重要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还没有定型。 一、审判体制 俄罗斯联邦的司法体系由联邦法院和联邦主体法院两部分组成。仲裁法院、普通法院和军事法院在全联邦境内都实行统一的等级体系;宪法法院系统则分别由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主体宪法法院组成,两者互为独立。 (一)法院设置及管辖 1、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只在联邦一级设立。内设两个分院。主要职权:(1)审理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案件;(2)解决职权纠纷案件;(3)根据俄联邦公民的投诉或法院的询问,对具体案件中适用或者

应予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进行审查;(4)解决俄联邦宪法;(5)对指控俄联邦总统叛国或者犯有其他重大罪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结论;(6)立法提案权即向联邦国家杜马提 出联邦宪法划归宪法法院管辖的问题的立法动议;(7)行使联邦宪法、联邦条约、联邦宪法性法律、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联邦主体所赋予的其他职权。担任法官的条件是:必须是年满40岁、未满70岁的公民;受过高等法学教育并具有15年以上的专业工龄;在法律界享有良好声誉。 2、普通法院。俄罗斯联邦普通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各联邦主体、区(市)法院、治安法院以及军事法院组成。联邦最高法院是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审判机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司法监督权。联邦军事法院由各军兵种、军区、集团军、舰队军事法院和各军、卫戍区、兵团、分舰队军事法庭组成,不仅接受军事法院的垂直的司法监督外,还要接受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监督。 (1)治安法官:实行独任制审理。主要审理法定刑不超过2年监禁的案件和其他轻微的民事、行政案件。法官的工资直接由中央财政预算,由联邦财政预算拨付给联邦最高法院司法财政管理局,再由后者下发。 (2)区法院:按照行政区划与行政层次设置的基层法院,除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外,还受理对治安法官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的上诉的案件,是治安法院的上诉法院。 (3)联邦主体法院:各联邦主体法院系统分为联邦主体宪法法院与

俄罗斯政党政治

当代俄罗斯政党政治制度的演化 2014年11月26日 09:03: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那传林 《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规定,将国家杜马代表选举制度从选举时原来只有党派参加的比例制选举制度,恢复为多数—比例相结合的混合制选举制度,为小党的党员以个人身份参选从而使该政党进入国家杜马敞开了大门。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政坛新生了许多政党。这些新生的政党,填补了苏共倒台后的政治真空,密切了俄罗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政治关系,对俄罗斯国内政治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政党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这个问题俄罗斯历任总统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此相伴,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制度也处在持续的演化中。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建立两党制的尝试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并没有即时实行西方政治制度意义上的议会选举。这与叶利钦本人不喜欢政党有直接关系,当时政党这一政治符号留给俄罗斯人许多负面印象。新的俄罗斯宪法尚未确定,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还在发挥法律效用。从1991年底到1993年,俄罗斯出现了短暂的议会制共和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规定,最高苏维埃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然而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却极力反对叶利钦总统。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最终叶利钦于1993年10月4日炮打白宫解散最高苏维埃,之后完全掌控了国家权力。同年12月,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联邦宪法获得通过,规定俄罗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领导体制。 《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3条承认意识形态多样性和多党制。宪法同时也规定了总统的无党派人士的身份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权力和地位。根据俄宪法,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由俄罗斯联邦总统提名,经国家杜马同意任命,而不是由在俄罗斯杜马选举中获胜的党组阁,因此在俄罗斯没有执政党。 在20世纪最后10年,俄罗斯开始了建立类似于英美的两党制的尝试。第一次尝试是在1993年杜马选举前盖达尔创立的“民主选择”和沙赫赖的“俄罗斯统一和谐”党;第二次是在1995年切尔诺梅尔金的“我们的家园——俄罗斯”和雷布金的社会党,但他们都未在杜马选举中获得成功。从当时的政治情况看,即使他们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由于政府总理必须由俄罗斯总统提名,如果得不到总统提名,获胜的政党也无法组阁。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多党政治制度得以确立,但是俄政党缺少制度规范,自发杂乱而无序,只是在国家杜马中起表决机器的作用。为了支持总统提案在国家杜马的通过,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国家杜马开始出现了“政权党”——支持总统的党。 普京第一、二任期:从“政权党”到“优势党” 2000年,在当时的国家杜马中存在两个根本政治价值接近的政党“政权党”:“团结”党和“祖国”运动。两党合并,2001年7月12日支持普京政策的“团结和祖国”联盟产生,之后“全俄罗斯”运动又加入其中。普京不仅希望杜马中存在“政权党”,更希望“政权党”能获得超过杜马2/3的席位,也就是可以通过任何法案的绝对多数,成为“优势党”。同年12月1日,“团结”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运动三大亲总统的政党成功地合并为“统一俄罗斯”党。2003年的第四届杜马选举后“统一俄罗斯”党成为俄议会第一大党。2007年“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超过杜马席位2/3的315席,“政权党”成了“优势党”。 “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出现一党独大的局面与普京对“统一俄罗斯”党的直接支持相关,更得益于普京的“大党”政党制度的设计。具体来看,第一,2001年7月《俄罗斯联邦政党法》的颁布效应。《俄罗斯联邦政党法》规定:每个政党的党员人数不得少于1万名,而且要在全国半数以上的联邦主体设有地方分部。政党获得杜马5%及以上选票才能进入杜马。第二,2004年9月“别斯兰事件”后普京为加强垂直权力,11月3日颁布《政府法》,取消先前对联邦政府总理和部长不能加入政党的限制。第三,2004年12月24日第四届国家杜马一读通过了《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修正案,并在2005年5月19日由普京签署颁布。该选举法取消了自1993年以来杜马实行的“混合选举制”,改为全部按照“比例代表制”的方式进行选举,即国家杜马所有450个议席,将在取得进入议会资格的政党中,按照其得票比率进行分配。政党成为杜马选举的唯一主体。第四,2006年1月1日普京签署了《关于联邦主体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组织总原则》修正案,其中规定:在联邦主体议会选举获胜的政党有权提出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人选,提高了政党在地方选举中的作用。第五,提高国家杜马的准入门槛。2005年5月19日由普京签署颁布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修正案把杜马的门槛从5%提高到7%,这就整合了政党数量。 梅德韦杰夫任期和普京第三任期的政党制度改革 梅德韦杰夫2008—2012年担任俄罗斯总统只不过是一个过渡,尽管他的自由主义理念不同于普京。但梅德韦杰夫在任期内,小幅推进了俄罗斯政党建设,首先是为小党创造政治空间。根据相关法律,在国家杜马获得5%选票但不到7%的政党,可以得到1个议席,而得票超过6%但不到7%的政党,可获得2个议席。其次,降低组建新党党员人数门槛的相关法律,2010年1月前,新建政党必须有5万多名党员,在全俄半数以

俄罗斯政治制度

一、地方自治制度的概念 (一)地方自治和民族自治的区别 目前,在俄罗斯联邦有两种自治,一种是民族自治,一种是地方自治。两种自治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其表现是:1。民族自治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聚居地为基础,地方自治则以居民居住的一定行政区域单位为基础;2。民族自治的组织形式是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共和国、自治州和自治专区,地方自治的组织形式则是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内行政区域单位的区或市(镇、村)的自治;3。民族或民族集团通过共和国、自治州、自治专区的国家权力机关自主地解决地方事务;4。民族自治是民族国家组织或者类国家组织的一种形式,地方自治是居民自治的一种形式。 (二)地方自治的概念 俄罗斯联邦的地方自治,是俄罗斯联邦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宪政制度原则之一,是指在俄罗斯联邦各联邦主体的一定行政区域单位(区、市、市辖区、镇、村居民点)内居住的居民,直接地或通过其选举产生的地方自治机关,自主地解决地方性事务,并受到国家司法保护的居民自治形式。地方自治的概念包括三个基本点:1。地方自治是以居居住的一定行政区域单位(区、市、市辖区、镇、村)为基础;2。居民直接地或者通过其选举产生的地方自治机关行使地方自治权;3。地方自治是居民自治、社会生活民主化的一种形式,受国家司法保护。 (三)地方自治制度的概念 俄罗斯联邦的地方自治制度是指俄罗斯联邦及其联邦主体用法律形式确认的,关于在联邦主体天客隆行政区域单位内居住的居民自主地解决地方性事务的各种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地方公决制度、地方自治的选任机关和其他机关、居民社会自治的区域性机关(生活小区、住宅综合体、待道、楼群、楼的苏维埃或委员会)、地方自治联合会(小城市联合会、俄罗斯城市联合会、中小城市联合会)等。其中,地方自治选任机关和其他机关(简称地方自治机关)是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环节。 二、地方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俄罗斯联邦的地方自治制度是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产物。它在戈尔巴乔夫实行苏联社会生活民主化的过程中产生,并在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下述两个阶段: (一)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阶段 1990年4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第一部《苏联地方自治和地方经济一般原则法》。该法的主要内容:1。苏联的地方自治是人民社会主义自治的组成部分。其使命是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直接地或通过他们选举产生的机关自主地解决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2。地方自治制度的内容包括:地方人民代表苏维埃,区域性社会自治机关(生活小区、街道、街区、楼群、楼房委员会等),地方公决、地方公民大会、村会等直接民主形式。在地方自治制度中,作为代表权力机关的地方人民代表苏维埃是基本环节。它在本辖区内协高速个地方自治体系的活动。3。地方自治均在各行政区域单位范围内实施。明确规定在市、镇、村苏维埃等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内实行地方自治,并授权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对需要实行地方自治的其他行政区域单位自行作出规定。1990年10月2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又通过《苏联地方自治和地方经济一般原则法的修改法》。该法规定,在实行地方自治条件下,地方人民代表苏维埃及其执行和发布命令机关在自己权限范围内通过的决议相的下级人民代表苏维埃及其执行和发布命令机关必须执行。1990年12月26日,第四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鉴于完善国家管理机关修改补充苏联宪法(基本法)法》将地方自治原则提到苏联宪法原则的高度。 1991年上半年,各加盟共和国根据上述苏联宪法原则对本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补充,

俄罗斯的官僚体制

警世通言俄罗斯:官僚体制将如何改变? 俄罗斯总统日前发布其任内的第一份国情咨文。咨文称,今日的俄罗斯官僚体制同20年前一样,不信任人身自由的公民,不信任公民自由的活动、控制媒体、干扰选举进程、向司法施加压力等。现存的官僚体制没有效率,阻碍国家发展,从而滋生腐败,最终导致社会上司法虚无主义的弥漫。(见昨日《中国青年报》) 在对现实权力体制的弊端揭示方面,梅德韦杰夫及其国情咨文表现出了足够的坦诚。在威权政治成为俄罗斯传统政治背景之下,即使是在梅氏前任的普京时代,这种权力文化依然使俄罗斯招致诸多批评。2007年,时代周刊选普京为年度人物时指出,“普京不是西方能认可的民主人士,也不是言论自由的模范。”也在当年,俄罗斯学者曾不客气地批评道:8年来,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体系并不是透明的,俄罗斯也始终没有摆脱贪污、腐败、专制、小圈子、强盗等这样的政治文化体系。一项民调也显示出,俄罗斯人仍像以前一样相信,所有官员都在普遍收取贿赂。 在梅氏看来,国家的强大与经济的成就,已不能遮蔽民主的困境。他在痛批俄罗斯官僚体制的同时,明确强调公民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中心位置。他说,无论政治和经济构架如何震荡,都不能成为破坏民主体制的借口。他保证,国家将承担所有对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如果说普京时代回避改变俄罗斯一贯的威权政治体系,那么梅德韦杰夫表现出重启俄罗斯民主未竟之旅的信心。 梅氏的国情咨文明白无误地传达了这样一些价值观念:威权统治下的稳定与繁荣,不可能长久;只有强大而没有民主,最终只能阻碍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也只有民主才能够真正改变一种弊端重重的官僚体制。因此他指出,要增加民意代表在行政体制中的分量。同时,他也提出了同腐败作斗争的新举措,包括要求国家公务人员和其家庭成员必须同时申报收入情况等。此外,他也谈到了具体的司法改革、联邦体制改革等措施。不难看出梅德韦杰夫所展示的,正是对政治、权力、民众关系的一种常识性追求。 梅德韦杰夫能否从根本改观俄罗斯传统的威权政治,使20年未变的官僚体制为之一新,并且带来一个更加民主的俄罗斯?这些,都有赖于他能否突破国内政治中依然存在的种种羁绊,有赖于他的设想能否在一个“普京不在位的普京时代”获得共识,有赖于他最终有没有能力打破各种既得利益者的势力。尽管这一切都有待观察,但我们愿意乐观其成。因为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秦晖先生曾在“俄罗斯民主的前景”一文中所指出的:“谁又能说,俄罗斯不是中国最好的参照?” (1)俄罗斯的民主与官僚体制的关系 (2)为何俄罗斯的官僚体制20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决定因素是文化还是制度? (3)基于宪政主义的视角,如何才能改变官僚体制的绩效,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在

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后由原来的苏维埃 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俄罗斯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他参与司法活动的机关,如司法部、内务部、检察院、联邦安全局、联邦保卫局、联邦边防局、对外情报局、国家海关委员会、联邦税务警察局以及律师组织等统称为“护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与法院的关系密切。由于目前俄罗斯的司法制度正处于改革与完善之中,许多重要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还没有定型。 一、审判体制 俄罗斯联邦的司法体系由联邦法院和联邦主体法院两部分组成。仲裁法院、普通法院和军事法院在全联邦境内都实行统一的等级体系;宪法法院系统则分别由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主体宪法法院组成,两者互为独立。 (一)法院设置及管辖 1、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只在联邦一级设立。内设两个分院。主要职权:(1)审理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案件;(2)解决职权纠纷案件;(3)根据俄联邦公民的投诉或法院的询问,对具体案件中适用或者应予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进行审查;(4)解决俄联邦宪法;(5)对指控俄联邦总统叛国或者犯有其他重大罪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结论;(6)立法提案权即向联邦国家杜马提

出联邦宪法划归宪法法院管辖的问题的立法动议;(7)行使联邦宪法、联邦条约、联邦宪法性法律、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联邦主体所赋予的其他职权。担任法官的条件是:必须是年满40岁、未满70岁的公民;受过高等法学教育并具有15年以上的专业工龄;在法律界享有良好声誉。 2、普通法院。俄罗斯联邦普通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各联邦主体、区(市)法院、治安法院以及军事法院组成。联邦最高法院是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审判机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司法监督权。联邦军事法院由各军兵种、军区、集团军、舰队军事法院和各军、卫戍区、兵团、分舰队军事法庭组成,不仅接受军事法院的垂直的司法监督外,还要接受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监督。 (1)治安法官:实行独任制审理。主要审理法定刑不超过2年监禁的案件和其他轻微的民事、行政案件。法官的工资直接由中央财政预算,由联邦财政预算拨付给联邦最高法院司法财政管理局,再由后者下发。 (2)区法院:按照行政区划与行政层次设置的基层法院,除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外,还受理对治安法官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的上诉的案件,是治安法院的上诉法院。 (3)联邦主体法院:各联邦主体法院系统分为联邦主体宪法法院与地方治安法官两种。各联邦主体宪法法院的职权与组织方式由各主体相关法律规定,与联邦宪法法院相互独立,各自管辖范围不同,无上下级及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联邦主体法院除直接受理各类案件外,还受理下级法院的上诉案和抗诉案件。

苏联的体制

苏联的体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国家。它是十月革命后于1922年底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制度一直是苏联(苏俄)的根本政治制度;苏联共产党〔俄国共产党(布)〕是唯一的政党,是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1988年12月以后,苏联多次修改宪法,其政治体制不断变化,直至1991年底苏联解体。 1917年11月~1988年12月的政治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人民在В.И.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胜利的当天即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从此,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1917年11月~1918年 3月,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 1月25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同年7月10日,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简称苏俄宪法),确立了以苏维埃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24年 1月31日,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简称苏联宪法),确认苏联为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的联盟国家。1934年苏联宣布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统治地位。1936年12月5日苏联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宪法,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制度。1977年10月 7日第九届最高苏维埃第七次非常会议通过苏联宪法。该宪法继承前三部苏联宪法的思想和原则,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宪法以专章规定了苏联的政治制度,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全民国家,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国内各族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规定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苏维埃,并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政治制度的核心。 苏维埃制度“苏维埃”一词是俄文“Совет”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早在1905年 3月,乌拉尔的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厂的工人首先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作为领导罢工的机关。随后,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市的工人建立了俄国第一个全市性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相继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士兵代表苏维埃、农民代表苏维埃。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苏维埃由领导罢工的机关转变为领导武装起义的机关,成为革命政权的萌芽形式。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苏维埃被沙皇专制政府取缔。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地又重新建立了苏维埃。1917年 6月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的政权组织。1917年11月~1918年1月,苏维埃

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的国家体育体制

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的国家体育体制 来源:高熙智的日志 一到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盛会,喷中国举国体制的言论就纷至沓来。诚然,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行政色彩浓厚的国家,体育体制自然是举国的,而这正成为了许多人大加挞伐的所在。凡事都要比较,我找到了上届奥运会金牌榜前五名的另外四个国家的体制,以供大家了解。 总论:美国的奥运“举国体制”政府痕迹不深,却有着完全的跨国公司资本色彩,各个独立的运动组织和大公司结合形成的发展计划,成为了美国奥委会遴选奥运国手的主要模式;俄罗斯正在重建前苏联时代的奥运“举国体制”,一个热爱柔道和摔角的年轻总统当政,自然是这种体制推行的力量来源;德国介乎美俄两者之间,政府在涉足、资本也在渗透,大幅提升奥运金牌得主奖金,被认为是对在悉尼奥运会上德国代表团“铜牌综合症”的处方,以金吸金,目的在于激发运动员最大的争金欲望。 美国:资本垄断奥运 美国水球队厌倦了连续的失败,于是悉尼奥运会后,美国水球协会主任布鲁斯·维戈想到了一个提高国家队竞技水平办法。不是去找更大的赞助商,维戈是去找“领导”,他直接汇报美国奥委会,要求他们帮助聘请世界上最好的水球教练——这是很大胆的方案,因为美国水球协会当时聘请一个全职主教练的钱都没有。美国奥委会二话没说,高薪从意大利请来最大牌的水球教练罗马尼亚人鲁蒂奇。 美国奥委会承担了鲁蒂奇一半的工资,另一半由游泳大品牌SPEEDO提供。随后4年,美国水球队一跃成为世界强队,在雅典他们的女队夺走铜牌,男队也进入了世界一流行列。 鲁蒂奇的聘用过程,是美国奥委会战略调整的开端,此后4年,美国奥委会逐渐走向中央集权体制,将以往只负责提供资金,而将管理权下放到各单项体育协会、放任自流的模式完全修改,这种改革的驱动力只有一个:奥运成绩。就像华尔街的掮客们如今都要用POWE RPOINT来演示他们的赢利模式一样,美国各单项体育协会和奥运教练们,也必须在美国奥委会的质询下,拿出一整套奥运成功方略,尤其是如何让他们手中得到的资金变成奥运赛场上的奖牌成果。 “我们的管理方式已经很接近风险投资经营了,”美国奥委会体育成绩部主管史蒂夫·鲁什在雅典对我说道,“我们决不会仅仅为那些有志于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团队或个人开出支票,现在我们更多是针对一些特殊项目进行投资,投资还会有长期的跟踪,这种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奥运奖牌的数量。” 赤裸裸的商业奥运管理方式,初时听来耸人听闻,不过了解到美国奥运资金的来源时,就不会再觉得奇怪了。美国奥运的“举国体制”是得不到政府多少经济支持的,因此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资本,成为了美国奥运的经济基础,这些公司绝不会因为爱国而投入,他们提供资金,也是出于投资目的。 自从1984年尤博罗斯将奥运会变成金钱机器以来,美国奥委会年度预算从20年前的1. 25亿美元上涨到了4.8亿美元,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巨型商业公司的资本投入。这些资金如何进行分配,使它们能成为不同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奥运基金,美国奥委会的评判标准便是各个不同项目的历史成绩,以及它们对未来奥运会草拟的奖牌计划。 美国游泳协会就有着直接的金钱刺激政策:世界大赛金牌得主奖金从1万美元到5万美元不等,破世界纪录还有额外奖励。游泳世界里,除了索普和菲尔普斯两个时尚明星之外,即便是奥运冠军,收入也不高,这种奖金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菲尔普斯在雅典的队友中还包括了5名世界纪录保持者,然而这5人相加,得到的广告赞助都无法和菲尔普斯

俄罗斯政治性质

俄罗斯是什么主义国家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完了他的路,其解体出来的15个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至此,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受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叶利钦总统推行西方的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私有化。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举行了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1993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一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与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此宪法表明,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就社会实质来说,俄罗斯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他的很多方面都还保留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俄罗斯联邦,通称俄罗斯或俄国,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并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领土不断扩张。 2.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库页岛、海参崴等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二战时期促使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导致中国再度失去173万平方公里领土,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伤害。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冷战期间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3.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综合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4.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除此以外,俄罗斯还是五个金砖国家之一。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