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用电器接地系统分析

家用电器接地系统分析

家用电器接地系统分析
家用电器接地系统分析

最新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费用居住饮食交通例3?科研课题 科研课題 承徳 可行性 实用价值学 术 意 义 人 才 培 养 §3.4复杂系统决策模型与层次分析法 Analitic Hierachy Process (AHP) T. L. Saaty 1970* —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问题举例 1.在海尔、新飞、容声和雪花四个牌号的电冰箱中选购一种。要考虑品牌的信誉、冰箱的功能、价格和耗电量。 2.在泰山、杭州和承德三处选择一个旅游点。要考虑景点的景色、居住的环境、饮食的特色、交通便利和旅游的费用。 3.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数学教育中选择一个领域申报科研课题。要考虑成果的贡献(实用价值、科学意义),可行性(难度、周期和经费)和人才培养。 -?模型和方法 1.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步骤一:确定层次结构,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例1.选购冰箱迭购冰箱步骤二:通过相互比较,确定下一 层各因素对上一层目标的影响的权重,将定性的判断定量化,即构 造因素判断矩阵。 例2.

步骤三:由矩阵的特征值确定判别的一致性;由相应的特征向量表示各因素的影响 权重,计算权向量。 步骤四:通过综合计算给出最底层(各方案)对最高层(总目标)影响的权重, 权重最大的方案即为实现目标的最由选择。 2. 因素判断矩阵 比较n 个因素y 二(y“兀,…,yJ 对目标z 的影响. 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用弘表示因素y :与因素力对目标z 的影响程度之比。 通常用数字r 9及其倒数作为程度比较的标度,即九级标度法 Xi/Xj 相当 较重要 重要 很重要绝对重要 Si ; 1 3 5 7 9 2, 4, 6, 8 居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之间。 当弘> 1时,对目标Z 来说Xi 比X :重要,其数值大小表示重要的程度。 同时必有3二1/氐<1,对目标Z 来说X :比血不重要,其数值大小表示不重 要的程度。 称矩阵A = ( aij )为因素判断矩阵。 因为>0且a.i =1/ 故称A 二(% )为正互反矩阵。 例.选择旅游景点Z :目标,选择景点 y :因素,决策准则 如果a £j a jk =a ik i, j, k=l, 2,n.则称正互反矩阵A 具有一致性.这表明对 各个因素所作的两两比较是可传递的。 —致性互正反矩阵A=(如)具有性质: A 的每一行例)均为任意指定行(列)的正数倍数,因此wnk (A )二1. A 有特征值九二n,其余特征值均为零. 记A 的对应特征值九二n 的特征向量为w 二(w : w 2,…,wj 贝IJ a £j 二w, w ;1 如果在目标Z 中n 个因素y= (yi, y 2,…,yj 所占比重分别为w 二(w 】w?,…,wj, 则 =1,且因素判断矩阵为A=(w i w ;1) o 因此,称一致性正互反矩阵A 相应于特征值n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因素 y= (yi> y?,…,yJ 对目标z 的权向量 4. 一致性检验与因素排序 定理1: n 阶正互反矩阵A 是一致性的当且仅当其最大特征值为n. 定理2:正互反矩阵具有模最大的正实数特征值九,其重数为1,且相应特征向量 为正向量. 为刻画n 阶正互反矩阵A=(如)与一致性接近的程度,定义一致性指标(Consensus index): 1 2 7 5 5 1/2 1 4 3 3 4 = 1/7 1/4 1 1/2 1/3 1/5 1/3 I 1 J/5 1/3 3 1 1 yi 费用, 景色, ys 居住, 3.—致性与权向量 yi 饮食,ys 交通

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分类

有关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地方式的分析 XXXXXXXXXXXXXXXXXXX 一、工程施工供电系统 工程施工用电的基本供电系统有(380V)三相三线制和(380/220V)三相四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是十分严格。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对此作了统一规定,称为TT 系统、TN 系统、IT 系统。其中TN 系统又分为TN-C 、TN-S 、TN-C-S 系统。下面就以上所指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扼要的分析。 (一)工程供电的基本方式 根据IEC 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TT 、TN 和IT 系统,分述如下。 ( 1 )TT 方式供电系统 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 系统。第一个符号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 表示负载设备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在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 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 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 )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 系统不宜在380/220V供电系统中应用。

3 )TT 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施工单位是采用TT 系统,施工单位专门安装一组接地装置,引出一条专用 统适用于用电设备容量小且很分散的场合。 ( 2 ) TN 方式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TN 表示。它的特点如下。 1 )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220V)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是TT 系统的很多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 )TN 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得到应用,可见比TT 系统优点多。TN 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TN-C 和TN-S 等两种。 ( 3 ) TN-C 方式供电系统它是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

TN-C-S接地系统分析及应用

TN-C-S接地系统分析及应用 一、TN-C-S接地系统的介绍 1、定义系统中有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合一的TN系统。 2、系统构成及其接线形式 TN-C-S系统是在低压配电系统的前半部分采用TN-C接地形式,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在从建筑物电源进线总配电柜处开始,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转换为TN-S系统。也就是从建筑物总进线柜开始,到用电负荷末端,PE线和N线完全分开,绝缘良好,不再有电气连接,并对PE线做重复接地。TN-C-S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3、与其它接地系统的区别 接地系统主要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到电源的接地体上,这也是保护接地。该系统出现第一次故障时故障电流小,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会产生危险性的接触电压。 TT系统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的低压配电系统。第一个符号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系统的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路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线连接,并应接至共用的接地极上。当有多级保护时,各级宜有各自独立的接地极。 TN系统是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的系统。即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的系统。TN系统有三种类型: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TN-S系统是具有作用保护零线,即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的系统;适用于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TN-C-S 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前部分共用。后部分分开的系统。适用于低压进线的车间即民用楼房。TN-C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系统,适用于无爆炸危险和安全条件较好较好的场所。 二、TN-C-S接地系统的特点 TN-C-S接地系统的特点是供电系统的前半段可以损去一根导线,但PEN线上有电流流过,且不能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而后半段又具有TN-S接地系统的特点,PE线为专用保护零线,正常情况下无电流流过,能够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供电系统的安全功能得到了可靠保证 1、工作零线N 与专用保护线PE 相联通,如图2中ND 这段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受到零线电位的影响。D 点至后面PE 线上没有电流,即该段导线上没有电压降,因此,TN-C-S 系统可以降低电动机外壳对地的电压,然而又不能完全消除这个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取决于ND 线的负载不平衡的情况及ND 这段线路的长度。负载越不平衡,ND 线又很长时,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偏移就越大。所以要求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而且在PE 线上应作重复接地,如图3所示。 2、PE 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IEC简介 姓名王文博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控制工程1314 学号13125108 指导教师周达天

一、IEC协会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2013年已有107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1IEC协会的产生 1887-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 目前有超过130个国家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其中67个国家是成员,另外69个国家则是非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其分支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现总部处。 我国1957年参加IEC,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现在是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中国是IEC的95个技术委员会和80个分委员会的P成员。目前,我国是IEC理事局、执委会和合格评定局的成员。 1.2 IEC协会的宗旨 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为实现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种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员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国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他们拥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电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由单纯研究电气设备、电机的名词术语和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讯、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核仪表等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IEC标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场中的35%的产品,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可达50%。 1.3 IEC协会标准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一百多次国际标准会议,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8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07个。IEC标准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个标准,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关于DCS系统接地的分析研究

关于DCS系统接地的分析研究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要求各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加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分布式控制系统(即DCS系统)实现了企业集中操作与分散控制的统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等行业当中。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DCS系统的接地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直流工作地接地要点分析以及相关意见与建议这四个方面入手,围绕DCS系统在接地环节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DCS系统接地工作在确保DCS系统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DCS系统接地工作要点 从理论上来说,分布式控制系统(即DCS系统)是指一种由过程控制板块与过程监控板块共同构成的,以计算机通信网网络为基本载体的多级别计算机综合系统,它建立在集中式控制系统之上,本质可以归为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作为新时期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在建设发展中的必然方向与趋势,能够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支持,是现代企业建设发展不可获取的控制系统。据此,采取何种技术措施来有效控制并提升DCS系统的接地质量,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 一般来说,DCS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安全保护地主要是指包括电子学设备以及电气设备在内的系统金属机箱的接地工作。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最关键的目的在于确保在DCS系统应误动动作操作致使漏电的情况下,系统操作人员不会应操作系统电位的骤然性升高而产生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当前化工企业普遍选用的DCS系统多为传统意义上380V/220V的交流式电源,采取中心点接地的方式进行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安全保护地全体设备保护地统一集中之后以中心点为接地点,将DCS系统的金属机箱接入电力电网运行系统当中。从安全保护地的交流保护地与直流保护地角度来说,其较好的隔离措施使我们在DCS安全保护地接地中可以基本参照地压装置接地措施来进行,操作起来应更加便捷。 2、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 简单来说,在DCS系统接地当中,交流工作地专指那部分为DCS系统正常运转提供交流电源支持的全体设备的N线接地工作。可以说,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DCS系统能否长期稳定的为企业提供控制系统支持。换句话说,DCS系统下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是整个DCS系统接地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环。高质量的交流工作地接地能够确保整个DCS系统在变压器线圈击穿性问题下免受整个系统线路的高压危险,在此基础之上兼顾电网供电系统中变压器次级范围内系统中线与大地电极的有效融合。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考虑到DCS系统在电位稳定性、延续性方面的特殊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HN-S 的方式对交流工作地进行配电布局,以此确保N线与整个系统的安全保护地接线能够独立运转,集中管理。 3、直流工作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

第3章 系统安全分析

第三章安全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定义、内容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2. 熟悉几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基本功能、特点和原理。 3. 掌握几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分析过程、格式、计算方法。 4. 了解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应根据实际的条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分析类型和分析方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概念、内容、应用范围和适用性。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将从基本概念、特点、格式、分析程序以及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地学习,学习思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安全分析学习思路和内容 3.1 概述 系统安全分析(system safety analysis)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系统安全分析是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是定量的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和事故。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以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对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佳办法进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措施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伤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二、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可运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分析过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简称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简称HAZOP)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ETA) (6)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 (7)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简称CCA) 这些方法可以按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分析的对象和分析的内容进行分类。为了使大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将按照数理方法、逻辑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分类。 1. 按数理方法分类 按照数理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对引起系统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非量化的分析,只进行可能性的分析或作出事故能否发生的感性判断。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系统事故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事故的危险作出数量化的描述和判断。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度)、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2. 按逻辑方法分类 按照逻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2类。 (1)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推论事故结果的方法,通过对基本事件的分析,来总结和确定系统的安全状态。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都属于归纳法。这种方法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从而确定危险源。 归纳法的优点是可以无遗漏的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缺点是对于复杂的系统或危险源很多的系统,分析工作量大,没有重点。 (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事故结果推论事故原因的方法,通过系统发生的事故类型和性质,去探寻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演绎法。这种方法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即从危险源出发,查找与事故(或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缺点

复杂系统

系统是什么意思?复杂是什么意思?复杂系统又是什么意思? 复杂系统和简单系统的区别在哪里? 复杂系统的特征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现实生活和科研中我们接触到哪些复杂系统及其性质的实例? 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对于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理解,所使用的基本假设和前提,有多少是来自于简单系统?可能存在哪些局限性? 对于复杂系统的理解,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哪些变革,给科研和社会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启发?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简单系统: 微积分、牛顿力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机械结构、理想气体 死的,不演化的组分少线性的可还原的 复杂系统: 细胞;生物体;大脑;社会组织;生态系统 活的,演化的3个以上组分非线性的不可还原的涌现性 复杂系统 具有变量来自不同标度层次的结构,或者大量相互之间有差别的单元构成的动态系统。通常表现出复杂性,但也可能出现简单性。 复杂系统是具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复杂系统是相对牛顿时代以来构成科学事业焦点的简单系统相比而言的,具有根本性的不同。简单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比如封闭的气体或遥远的星系,以至于我们能够应用简单的统计平均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行为。而复杂并不一定与系统的规模成正比,复杂系统要有一定的规模,复杂系统中的个体一般来讲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例如组织中的细胞、股市中的股民、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司机,这些个体都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部分环境通过自己的规则进行智能的判断或决策。 定义 复杂系统(complexsystem)是具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复杂系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系统,它存在于这个世界各个角落。如此,我们也可以这样定义它: 1.不是简单系统,也不是随机系统。 2.是一个复合的系统,而不是纷繁的系统(It'scomplexsystem,notcomplicated.) 3.复杂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4.复杂系统内部有很多子系统(subsystem),这些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依赖的(interdependence),子系统之间有许多协同作用,可以共同进化(coevolving)。在复杂系统中,子系统会分为很多层次,大小也各不相同(multi-level&multi-scale)。 关于系统的分类(和复杂系统相关的系统) 通俗的讲系统可以分为三类: a)简单系统simplesystem,特点是元素数目特别少,因此可以用较少的变数来描述,这种系统可以用牛顿力学去加以解析。简单系统又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预见的,可以组成的。在管理学中,这种组织一般是出现在组织的初期,比如一个班级,抱着同样的目的,有同样

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20200523212612)

第三章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 本章重点:1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2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本章难点: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2.熟悉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 第一节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一、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一)概述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要素组合而成,且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概念体现在; (1)全局的概念 (2)追求项目整体的最优化,强调系统目标的一致性,强调项目的总目标和总效果 (3)强调系统的集成 (二)工程项目的系统描述 1、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 (1)项目目标系统有自身的结构 (2)完整性 (3)目标的均衡性 (4)动态性 2、工程项目的对象系统:由各单项工程构成,由工程分别各功能面组合来的综合体。有设计任务署,技术设计文件来定义的,并通过项目实施完成。 要求 (1)空间布置合理 (2)能够安全、高效率的运行 (3)结构合理

(4)是均衡、高效率运行的整体 (5)与环境协调 3、项目的行为系统:由现实目标,完成任务所不需的工程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 要求: (1)包括现实目标系统所必需的所有工作,并纳入计划和控制的过程。 (2)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程序化、合理化,均衡地利用资源,降低不均衡性,保持现场持续。 (3)保证各分部实施和各专业之间有利的、合理的协调。 4、项目组织系统:由项目的行为为主体构成。 (三)工程项目的系统特点: 结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开放性、动态性、其他特点 一、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一)工程项目结构分析的概念 (二)项目管理中常用的系统分解方法 1、结构化分解方法:任何项目系统都有它的结构 2、过程化方法:项目由许多活动组成,活动的有机组合形成过程,这些过程可分解为多个互相依赖的子过程和阶段。 (1)项目实施过程,工程项目各阶段 (2)项目工作过程(管理活动) (3)行政工作过程(政府规定的过程) (4)专业工作的实施过程 (三)工程项目结构分解 1、工程项目结构分解的结果 (1)树形结构图 (2)项目结构分析表: 2、项目结构分解过程 将项目分解成子项目 研究并确定每个子项目的活动 将各层次结构单元收集检查表上,评价分解结果 构成系统结构图 分析并讨论分解的完整性 由决策者决定结构图,并形成相应文件 编码

低压接地系统概述

低压接地系统 一、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有IT、TT、TN-C、TN-S、TN—C—S五种 第一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字母表示装饰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如果后面还有字母,这个字母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C-----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PEN线) 二、各种接地型式的优缺点及适应性 ①、IT系统的优缺点及其适应性,接线方式如图1。 IT系统供电系统(不引出中性线)I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一、单线触电电流小,易于脱离,因而不易造成人身触电重伤、死亡事故;二、保护接地的保护效果很好,能切实起到接地保护作用;三、能抑制低压线路或高压线路落雷在配变上形成的正变换或逆变换电压;四、对于高压两线一地运行电网,能避免(低压中性点不接地时)或抑制(低压中性点通过阻抗接地时)配变高压侧及台架绝缘击穿通过接地线入地而形成的反击(对低压电网)过电压。 IT系统的缺点主要是:(1)某相线接地后,其它相线对地电压升高3倍,中性线的对地电压升高到220V,此时将增加触电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2)低压电网雷击时,因雷电流难以泄漏而出现雷击过电压,造成低压电网的绝缘击穿;(3)高压线与低压线搭连或配变高低压绕组间绝缘击穿,会使低压电网出现危险的过电压造成绝缘击穿或伤亡事故. 为扬其长而避其短,IT系统适应于没有中性线输出的纯动力用电处所或中性线输出很短的混合用电的小自然村.

系统工程-结合实例谈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要旨

结合实例谈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要旨 初识系统工程 在阐释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之前,我想,有必要说一说系统和系统工程的相关内容。 “系统”这个概念应该说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系统概念,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其概念也相应的不断变化。在网上各种百科辞典中搜索“系统”和“系统工程”,虽然各种解释可能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所有的解释中都会提到“有组织”,“有规律”,“整体”,“综合体”等这些词语,因此可以给系统下一个更便于理解的定义: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之间既有有机联系的,游戏多要素或者构成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从这个定义来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似乎都属于系统的范畴,这是因为系统的概念本身就来自于多生活中事物规律的提炼和总结。从“系统”的定义就可以归纳出其具有的共同特性:一、层次性;二、整体性;三、集合性;四、相关性;五、目的性;六、环境适应性。这些特性根据“系统”的定义很容易理解,这也不是论文重心,不再赘述。 系统工程就是利用系统的概念和一些特殊的方法对被分析的对象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由此可以给“系统工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

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目标系统的综合最优化。虽然说系统的概念自古就有,但是利用系统工程去解决显示问题却出现的很晚,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利用系统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早的典型例子,这个例子也是本文需要援用的实例。 系统分析简介 系统分析技术是系统工程的基础,是完成系统工程问题的中心环节,广义上认为系统分析即为系统工程,狭义上认为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一项优化技术。在《美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系统分析的解释如下:系统分析是研究相互影响的因素的组成和运用情况,其特点是完成的而不是零星的处理问题;它要求人们考虑各种主要的变化因素及其相互的影响,并要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研究与应用。因此系统分析师进行系统研究帮助进行有效决策的一种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析人员之需要对问题的综合和整体的认识,而可以忽略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了解系统分析的特点是利用其进行解决问题的基础,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1.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标 2.强调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 3.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其主要目的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摘要: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对计算机系统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一类是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则包含了对实体和信息两个方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系统实体所面临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指各种自然灾害、场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战争破坏和损失、设备故障、人为破坏、各种媒体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不仅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泄漏和破坏。因此,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安全保护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有力措施。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泄漏,一种是信息破坏。信息泄漏是指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和敏感信息,造成泄密事件。信息的破坏是指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用性,如各种软硬件的偶然故障,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失误造成的信息破坏,尤其是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造成信息的修改、删除或破坏,将导致系统资源被盗或被非法使用,甚至使系统瘫痪。 2、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也称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词是指将服务与资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计算机系统的任何弱点。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全基础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68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 全基础知识(正式版)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全基础知识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什么是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为满足电气装置和系统的工作特性和安全防护的 要求,而将电气装置和系统的任何部分与土壤间做良 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接地按用途不同有工作接 地和保护接地之分。 (1)工作接地。根据电力系统运行工作的需要而 进行的接地(如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称为工 作接地。(2)保护接地。将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和架

构(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因为他对间接触点有防护作用,故称作保护接地。如TT系统和IT系统。 (3)保护接零。为对间接触点进行防护,将电气装置的外壳和架构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如接地中性点)直接进行电气连接,称作保护接零。如TN系统。 低压配电网是怎样实现绝缘监视的? 用三只电压表分别接在线路三相和接地装置之间。电压表的要求如下:①三只电压表的规格相同; ②电压表量程选择适当;③选用高内阻的电压表。配电网对地绝缘正常时,三相平衡,三只电压表读数均为相电压。当配电网单相接地时,接地相电压表读数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及排查方法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及排查方法 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及操作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其正常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气候环境影响、设备的维护不够恰当、直流回路中混入了交流电、寄生回路存在等原因都可能会引起直流系统接地。直流系统容易发生单点接地。虽然单点接地不引起危害,但若演变成两点接地将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信息指示不正确、熔断器熔断等严重事件。无论何种原因,直流接地事故都会影响其他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者,会导致整个电网系统的瘫痪,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保护好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变电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必须采取早发现、早消除、勤防策略 一、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直流系统一般用于变电所控制母线、合闸母线、UPS不间断电源,也用作其他电源和逻辑控制回路。直流系统是一个绝缘系统,绝缘电阻达数十兆欧,在其正常工作时,直流系统正、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相等,对地电压也是相对平衡的。当发生一点接地时,其正、负极对地电压发生变化,接地极对地电压降低,非接地极电压升高,控制回路和供电可靠性会大大降低,但一般不会引发电气控制系统的次生故障。可是,当直流系统有两点或多点接地时,极易引起逻辑控制回路误动作、直流保险熔断,使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回路失去电源,在复杂

保护回路中同极两点接地,还可能将某些继电器短接,不能动作跳闸,致使越级跳闸,造成事故扩大。规程严格规定:直流系统多点同极接地,应停止直流系统一切工作,也是基于其故障性质的不确定因素。 1、直流系统正极接地的危害 当发生直流正极接地时,可能会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因为一般断路器的跳合闸线圈以及继电器线圈是与负极电源接通的,如果在这些回路上再发生另一点直流接地,就可能引起误动作。 如上图所示,A、B两点发生直流接地时,相当于将外部合闸条件全部短接,从而使合闸线圈得电误动作合闸。A、C两点接地时,则外

低压系统接地种类

浅淡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的选择 【摘 要】本文对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以及在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对各种低压配电接地系统优缺点进行分析。 提出如何通过有效的低压配电接地系统,提高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减少用电设备的损坏、甚至发生严重人身伤害的后果,从而提高低压电网的可靠性,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 【关键词】低压接地系统 特点 应用 引 言 目前我市低压配电系统的主要接地形式只有一种TN-C 接地方式。现在用户的用电设备品种越来越多,有的用电设备对电压的要求很高。这种方式在发生低压线路中性线断线时,常会烧坏用户的电气设备;或者在配电变压器负荷三相不平衡时、电压有波动时,引起部分用户的敏感性电子设备烧坏。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在设计中能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电气装置的特性、不同运行条件和要求、维护能力的大小,综合用户、专变用户的要求及设计安装人员的意见,因地制宜地选用接地方式,在施工、验收、运行等工作中,加强对接地系统的维护,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一、 低压接地系统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现低压接地系统常用有五种形式为; TN-C、 TN-S、 TN-C-S、IT、TT,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1、TN 方式供电系统 1) TN 方式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工作中性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 TN 表示。它的特点如下: 1)当电气设备的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理想状态下电源侧熔断器会熔断,低压断路器会立即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产生危险接触电压的时间较短,比较安全。 2) TN 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应用广泛。 3)TN 方式供电系统中, 国际标准IEC60364规定,根据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否合并的情况,TN系统分为如下三种:□ TN-C□ TN-S□ TN-C-S TN-C 方式供电系统 本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合二为一,称为PEN线。如图 2-1 所示。 图 1-1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优点:TN-C方案易于实现,节省了一根导线,且保护电器可节省一极,降低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可采用一过流保护电器瞬时切断电源,保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缺点:线路中有单相负荷,或三相负荷不平衡,及电网中有谐波电流时,由于PEN中有电流,电气设备的外壳和

关于电梯、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分析示范文本

关于电梯、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分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电梯、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分析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设备完善的步伐, 接地系统的装置是电梯和起重机械必不可少的一种保护措 施,同时接地系统的运用,也提高了起重机械的工作效 果,使其可以完成更加艰巨的生产任务。接地系统的内部 结构与供电方式有关,所以技术人员在检测了供电结构之 后,才能将系统建设完成,要最大限度的确保供电系统的 安全运行。本文以电梯和起重机械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 的供电方式,对接地系统的接地形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索 接地系统的重要作用。 接地系统是电梯和起重机械运行的基础保障,技术人 员按照使用的需要,正确的选择接地方式才能有效保障使

用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正确、良好的接地方式也可以体高电梯、起重机械的性能。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电梯和起重机械接地不规范的现象,出现了接地错误、接地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使用,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不同系统接地的形式 1.1.TN-S系统的接地 TN-S系统是指整个电网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始终分开,并通过分开保护电路的形式,对接地系统进行优化,TN-S系统将电气设备外壳和金属结构同保护线可靠连接作为接地的一种方式,通常称为保护接地方式。在电路中技术人员设置了短路保护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短路问题,同时也保护了电路整体的结构,当带电部分碰触到设备外壳时,就会形成短路现象,而且短路的电流要比正常情况下高出很多倍,这时就会迅速激发短路设备的保护功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分析讨论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分析讨论 在电力系统中我国电网的运行方式是110kV及以上的电网通过采取直接接地运行方式,而在110kV以下的经常有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和高阻抗接地方式,后者一般称作小电流接地系统。但出现接地短路的概况比较多,文章即对出现小接电流接地系统进行研究分析。 标签:接地;小电流系统;单相 Abstract:In the power system,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power grid in China is 110kV and above by adopting the direct grounding mode,while those below 110kV often have the neutral point ungrounded or through arc-suppression coil and high impedance grounding mode. The latter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a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However,there are many cases of earthing short circuit. In this paper,the grounding system with small connection current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Keywords:grounding;low current system;single phase 1 單相接地理论分析 我国的10kV配电系统电压等级低,为了保证其可靠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在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其中性点是没有有效接地的,因此是没有短路回路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短路电流。由于其不影响供电,故允许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1~2h。常见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其短路图,对于图1所示的最简单中性点不接地网络,正常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通常情况下,各线路对地电容相同,三相电流一般是对称的,各自超前90度,三相电流之和为零。 图1 简单网络接线示意图 假设A相发生接地故障,A相对地电压变为零,对地电容被短接,中性点电压上升为相压电压,各相电压、电流相位关系见图2,各相对地电压为: 易见A相接地后,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BC相对地电压为倍的正常电压,但线电压仍然保持对称。根据对称分量法,故障点零序电压为 0= (AD+ BD+ CD)=- A 各相对地电容大小用C来表示,则非故障线路中产生流向故障点的电容电流为

史上最全(SIS)安全系统仪表系统解析汇报

1、什么是安全仪表系统 在IEC61508 中,SIS被称为安全相关系统(Safety Related System),将被控对象称为被控设备(EUC)。 IEC61511将安全仪表系统SIS定义为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安全仪表功能(Safety Instrumented Function,SIF)的仪表系统。SIS是由传感器(如各类开关、变送器等)、逻辑控制器、以及最终元件(如电磁阀、电动门等)的组合组成,如图1所示。 IEC61511又进一步指出,SIS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软件。另外,当操作人员的手动操作被视为SIS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在安全规格书(Safety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RS)中对人员操作动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做出明确规定,并包括在SIS的绩效计算中。 从SIS的发展过程看,其控制单元部分经历了电气继电器(Electrical)、电子固态电路(Electronic)和可编程电子系统(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ystem),即E/E/PES三个阶段。 安监总局116号文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4年11月13日下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

该意见涉及到了生产,设计,管理等多个方面。HAZOP分析,SIL等级评估,安全系统验证,老装置安全系统安全等级评估,安全系统改造等,这些工作将在今后几年中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下图为由PES构成的SIS 图1 SIS的构成 SIS安全仪表系统 (1) SIF安全仪表功能可以是安全仪表保护功能,也可以是安全仪表控制功能,或包含这两者。 (2)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安全仪表控制功能,是指以连续模式(Continuous Mode)操作并具有特定的SIL,用于防止危险状态发生或者减轻其发生的后果,与常规的PID控制功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 SIS可以包括或不包括软件 (4) SIS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人的动作 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气液分离容器A液位控制的安全仪表功能回路图。对这个安全仪表功能完整的描述是:当容器液位开关达到安全联锁值时,逻辑运算器(图3)使电磁阀2断电,则切断进调节阀膜头信号,使调节阀切断容器A进料,这个动作要在3秒内完成,安全等级必须达到SIL2。这是一个安全仪表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