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的区别

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的区别

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的区别
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的区别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劳务取得的所得。具体包括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工资与劳务费的区别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是纳税人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分一项劳动支出是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适用法律角度来看,工资性支出是指按《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用人单位除了支付工资报酬之外,还应履行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其行为受《合同法》调整。

2、从管理方式还看,支付工资的员工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并且企业日常都进行考勤或签到,而支付劳务报酬的人员一般则不这样管理。公司雇用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比如一般公司禁止员工兼职,而保姆则一般同时为几家公司或客户服务,对某一客户按时收费。

3、从财务核算角度来看,工资报酬的支付一般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劳务报酬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

4、从税务管理角度看,工资报酬的支付应用工资表按实列支,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工资薪金类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支付劳务报酬则需要取得相应的劳务发票,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劳务报酬类个人所得税。两种支出的计税方式完全不同。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一、劳务费的定义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劳务费的计算原则 A、发放含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 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抵扣800元费用,再乘20%税率; 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抵扣收入额的20%,再乘20%税率; 3、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举例: 1、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不超过800元(含)不上税; 例: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800元,不扣税。 2、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800元至4000元(含)的,扣除费用800元,税率为20%;例: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2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2000-800=12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200×20%=240元。 3、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4000元至25000元(含)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20%;例: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0*20%=8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20%=1600元。 4、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25000元至62500元(含)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30%,并减2000元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正常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40000-40000×20%=32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40000-40000×20%)*30%-2000=7600元。 5、每次发放的劳务报酬超过625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税率为40%,并减7000元的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100000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正常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100000-100000×20%=80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80000×20%+(50000-20000)×20%×50%+(80000-50000)×20%×100%=16000+3000+6000=25000元 简便算法(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了解工资薪金和劳务费的区别

了解工资薪金和劳务费的区别 工资薪金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和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劳务费,即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1)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解释: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璜、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 (2)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不同来看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 1.从内容上分析 劳动合同关系下,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一个成员,在内部劳动规则约束;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劳动,并根据劳动者的职级、能力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时用人单位要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劳动者服从于用人单位,个人因与用人者之间存在这种劳动关系而取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合同关系下,约定的是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给付报酬,劳动

者是在意思自治的原则下,根据合同约定事项自主安排劳动内容,劳动者不受支付报酬一方的的管理,劳动者服从于合同约定的劳务事项,个人因与用人者之间存在这种劳动关系而取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劳务报酬所得。 2.从适用的法律规范来看 劳动合同由劳动法律规范来调整,而劳务合同由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规范。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劳动者必须参加到用人单位的劳动组织中去,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工种,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领导和指挥,遵守劳动纪律,双方存在隶属关系。 而根据劳务合同提供劳务的一方不受用人单位的行政领导和指挥,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

劳动报酬与工资的区别-劳务报酬所得税率为

劳动报酬与工资的区别-劳务报酬所 得税率为 计算劳务报酬 1计算劳务报酬某人一年内共取得5次劳务报酬,分别为3000,10000,22000,30000,100000.分别计算各次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P159 2某作家2016年1月出版1本书,取得稿酬6000元,分两次支付,2月至4月被某报连载,2月稿费1000,3月稿费1000,4月稿费1000,因该书畅销,5月份加印,稿费2000,该作家因创作共需个人所得税多少 3刘某于2016年3月将其造价为200万元的别墅,以400万元的价格卖给刁某和甘某居住。刘某建房支付其他费用

为50万元。售房过程中按规定支付交易费等相关税费10万元,相关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多少 4张某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普通住宅一套,该住宅系3年前以40万元的价格购买,交易过程中支付相关税费等共计8万元,则张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万元。 5王某购买福利彩票支出500元,,取得中将收入15000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 6作家吴某是一名自由职业者,2016年开了一家书店并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其2016年收入如下: 被某电视台“五一”文艺晚会组聘为顾问,取得顾问费4000元; 在某高校中文系兼课,每月两次,每次课酬400元; 与某高校两位老师共写一本书,共得稿费24000元,吴某得主编费6000元,其余稿费3人平分; 出版个人作品集,取得收入20000

元; 吴某书店全年销售额90000元,扣除进货成本、税金、费用后,纯收入3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0 超过5000—10000元的部分10250 超过10000元—30000元的部分201250 超过30000元—50000元的部分304250 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 第1小题:吴某取得的顾问费4000元属于

[劳务费开票税率是多少]劳务费开票税率 劳务费的税率是多少

[劳务费开票税率是多少]劳务费开票税率劳务费的税率是 多少 劳务费开票税率劳务费的税率是多少 什么是劳务费?2016年最新的劳务费税率是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务费开票税率劳务费的税率是多少,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劳务费 劳务费,即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它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在于劳务报酬是独立个人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而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劳务报酬是指所得: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劳务费与应付职工薪酬的区别是什么 1、从适用法律角度来看,工资性支出是指按《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用人单位除了支付工资报酬之外,还应履行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其行为受《合同法》调整。 2、从管理方式上看,支付工资的员工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并且企业日常都进行考勤或签到,而支付劳务报酬的人员一般则不这样管理。公司雇用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比如一般公司禁止员工兼职,而保姆则一般同时为几家公司或客户服务,对某一客户按时收费。 3、从财务核算角度来看,工资报酬的支付一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报酬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 4、从税务管理角度看,工资报酬的支付应用工资表按实列支,并按规定代扣

单位临时工按工资薪金还是按劳务报酬扣缴个税

单位临时工按工资薪金还是按劳务报酬扣缴个税一、个人所得税篇 根据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 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若临时工与单位存在雇佣关系,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若临时工与单位不存在雇佣关系,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申报纳税。 “临时工”取得的收入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报表填报? (1)按月正常发放工资的,“是否雇员”选择“是”,填写正常工资薪金报表; (2)不按月发放工资或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否雇员”选择“否”,填写劳务报酬报表。2019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一并作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所得税篇 企业雇用的“临时工”发生的费用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吗? 根据《国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公告2012年第15号)的规定:“一、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企业发生的“临时工”支出以什么作为入账凭证呢?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公告2018年底28号)第十条规定,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不属于应税项目的,对方为个人的,以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内部凭证是指企业自制用于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核算

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筹划——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换筹划(1)free论坛

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筹划——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换筹划 2005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换筹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的工资、薪金所得达到了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因而,对其筹划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现代经济中人们的收入形式多样化,为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根据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是20%的比例税率,而且对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加成征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解释,劳务报酬实际上相当于适用20%、30%、40%的超额累进税率(具体税率见附表)。 由此可见,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所适用的税率不同,同时,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又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在某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而在有些时候将这两种收入合并就会节约个人所得税,因而对其进行合理的筹划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要想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进行筹划,首先就得弄懂其各自的含义及相互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指的是个人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或者被雇佣而取得的各项报酬,是个人从事非独立性劳务活动的收入;而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地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所取得的报酬。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具体范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提供所得的单位与个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后者不存在这种关系。 [案例628] [案情说明]叶茂森2000年4月从单位获得工资类收入400元。由于单位工资太低,叶茂森同月为维佳电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当月报酬为2400元,叶茂森缴纳了320元的个人所得税。同收入差不多的其他人相比,叶茂森觉得自己缴税太多,询问有没有办法少缴一点税? [筹划分析1]如果叶茂森与维佳电子公司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按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应分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叶茂森工资、薪金所得400元没有超过基本扣除限额800元,不用纳税。劳务报酬所得2400元应纳税额为:(2400-800)×20%=320(元)。 [筹划分析2]如果叶茂森与维佳电子公司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由维佳电子公司支付的2400元作为工资薪金收入应和单位支付的工资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2400+400-800)×10%-25=175(元)。 [筹划结果]如果叶茂森与维佳电子公司建立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其每月可以节税145元,一年可以节税145×12=1740(元)。 这种节税方法原理在于应纳税所得额较少时,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税率低,因此,可以在可能的时候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关键在于取得的收入必须属于工资、薪金收入,而划分的标准一般是个人和单位之间是否有稳定的雇佣关系,是否签订有劳动合同。 [案例629] [案情说明]朱新旺是一高级工程师,2002年5月获得爱可信电子公司的工资类收入62500元。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与法律解释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及法律解释 ?来源: 东东律师 ?关键字: 劳务合同劳动合同 ?阅读次数: 2522

◆综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认定劳动关系的关键是: 1、双方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一方为单位,一方为个人 2、双方的合意应当属于建立劳动关系,不论是否已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从属性条件下从事劳动

4、双方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特征 5、双方的权利义务调整劳动过程 ◆而认定劳务关系的关键则是: 1、双方为不具有从属性的平等关系 2、劳动过程中双方不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即不存在具体的职务和岗位,无上下级) 3、双方的权利义务完全依据协议确定,为完整的平等有偿关系(即不受单位规章制度约束,而是受劳务协议约束) 4、双方的权利义务调整劳动结果 ◆因此,与员工签署劳务合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签订劳务协议时尽量避免出现符合劳动合同特征的条款和履行方式。 二、签订劳务合同的工种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完成相对独立的一定量工作的工种,故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可以实行劳务用工模式。主要针对退休(指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返聘人员、临时项目用工、季节性用工、兼职人员等。 三、劳务用工的劳务报酬结构应与劳动用工的工资结构分开:即劳务报酬结构中不能出现加班费、迟到扣款、应出勤天数、请假时数、固定加班、自由加班、奖金、补发社保费、房租、水电费、伙食费、工会费、应急基金、公司罚款等涉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的项目。故不利于公司进行综合管理。所有双方的权利义务均需通过劳务协议来履行,而不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规。 四、进行报酬结算时,为避免劳务报酬与工资混淆,应以劳务用工的部门为单位,对劳务费名义造册发放,结算时注明核发依据,如元/小时(天、月、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成本。 五、涉及的风险是虽然名义是劳务用工,但实际上却按劳动用工进行管理,则发生争议时,劳动保障部门会按劳动争议来处理。故用劳务用工的方式不便于公司进行管理。 六、劳务用工解除合同的随意性强,不利于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不利于员工的归属感。 请公司根据上述比较,综合权衡劳务用工给公司带来的用工风险和额外成本支出,有选择地与合适的岗位员工签订劳务协议书。 ◆为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请看下面的真实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及计算举例

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及计算举例 一、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调高为20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计算方法(2008年3月1日生效)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表(一)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元的50

2500—2000的部分1025 32000—5000的部分15125 45000—20000的部分20375 520000—40000的部分251375 640000—60000的部分303375 760000—80000的部分356375 880000—100000的部分4010375 9超过100000的部分45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的规定,以每月 收入额减除费用 20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表(二)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0元的50 25000—10000的部分10250 310000—30000的部分201250 430000—50000的部分304250 5超过50000的部分356750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 所得,是指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后的余额;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以每一纳 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

建设工程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资金托管协议

建设工程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 账户资金托管协议 甲方(发包人): 乙方(总承包人): 丙方(银行): 为保证工程项目专户资金专款专用及农民工工资(劳务费)按时足额发放,根据全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管理的要求,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以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的开立 乙方须在丙方处开立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用于项目农民工工资的发放。 第二条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的管理 甲、乙双方委托丙方为本项目专户资金监管人,为项目专户资金提供管理,并按照本协议约定履行相关信息披露等服务。 项目建设期间,丙方负责对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进行管理。丙方需根据本协议约定的条件办理资金支付,不得擅自动用专户资金。 第三条丙方作为受托银行,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办理开立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手续,保管托管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二)及时向甲方、乙方披露受托资金的相关信息,每月XX日前向甲、乙双方提供受托资金流向信息。 第四条协议期限 丙方对专户内资金履行监督职责的期限自资金划入受托监管账户之日起至收到项目部开具的“关于撤销项目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的函”为止。 第五条乙方须向丙方提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监理工程师或造价工程师审核确定的每月工资性工程进度款支付清单。 第六条受托资金存入 根据施工合同约定,甲方每月将工资性工程款划入约定的托管账户,丙方确认资金到账后对账户资金履行管理职责。 第七条受托资金拨付 乙方委托丙方代发农民工工资,被代发的农民工个人银行卡申请资料由乙方提供,其真实性由乙方负责。每月日前,乙方负责将项目部确认后的农民工工资清单报丙方,由丙方从专户直接划拨至农民工的个人银行卡上。工资清单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由乙方负责。 第八条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的监管 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一旦发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与辅助工资的总和,即实得工资。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有什么区别,供大家阅读! 基本工资与全额工资的区别 劳动者的全额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概念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局令第1号)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以及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和《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的有关规定,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例如工资总额组成中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就是基本工资。 再具体些说,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均属基本工资。劳动者的辅助工资是指基本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例如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工资总额一般是用人单位在从事统计、缴费等劳动工资工作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与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或称实得工资)、基本工资等概念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在理解劳动者全额工资等概念时,常常也会联系到工资总额的概念。 弄清这两个概念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很重要。因为计发劳动者的待遇,时常会用到这两个概念。例如:在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时,需要用劳动者全额工资的概念,而终止劳动合同计发生活补助费和女职工三期内计发工资时,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劳务报酬所得因其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经常性,不便于按月计算,所以,规定凡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考虑属地管辖与时间划定有交叉的特殊情况,统一规定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

上述劳务报酬所得中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29项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如果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按不同的项目所得定额或定率减除费用。 此外,获得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人从其收入中支付给中介人和相关人员的报酬,在定率扣除20%的费用后,一律不再扣除。对中介人和相关人员取得的报酬,应分别计征个人所得税。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如果纳税人的每次应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20000元,应实行加成征税,其应纳税额应依据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当注意的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时,如果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就应当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的判定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的判定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按照所得性质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税目,按照不同的税目设定不同的税率和计税方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共有11个税目,每个税目的计税方法都不尽相同。所以,区分不同税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中: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在实务中是最容易混淆的。下面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 在《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条中,对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做了一个模糊的界定,除了正列举的情形以外,都用了兜底性的条款作为结束语。工资薪金为: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劳务报酬为: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也就是说,前者存在的是劳动关系,后者存在的是劳务关系。在实务操作层面,很多税务机关简单的以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没有缴纳社保来判断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还是劳务报酬所得。这种判断虽然简便易行,但这种判断是有瑕疵的,这也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争议。比如:去年的实习生“劳务报酬税”事件,国家税务总局就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了《实习生“劳动报酬税”是误用税收政策》的文章,指出实习生群体被征收劳务报酬税属于企业误用税收政策。实习生工资应当按“工资、薪金报酬”处理,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税制。 那么应当如何来判断应当属于“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呢?其实判断很简单,工资薪金就好比硬盘,而劳务报酬就好比U盘。U盘可以脱离主机而独立存在,不收主机的制约,不属于电脑的从物。而硬盘无法逃离主机而独立存在,要收到主机的限制,属于电脑的从物。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的关系和硬盘、U盘的关系差不多,要看它是否属于任职受雇?是否属于独立劳动?是否要受到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限制?是否设有该“职位”或“岗位”?是否依赖于用人单位的生产技术条件?所以,二者的区别在于: 1、工资薪金所得从属于劳动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着任职受雇的关系,要服从用人单位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劳务报酬所得从属于劳务关系,劳动者和支付报酬一方不存在任职受雇关系,不受支付报酬一方的的管理,服从于合同约定(书面或口头),根据合同约定事项自主安排劳动内容。 2、劳动关系一般存在长期固定的工作岗位,不因人员的变动变动,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劳务关系是因为临时发生的事项而临时招用的人员,一般不存在长期固定的工作岗位,劳动者不需要受到支付报酬一方规章制度的限制。 3、劳务报酬所得属于独立劳动,它不依附于任何单位,可以独立从事某种劳动,不依赖于劳务接受方的生产技术条件。而工资薪金所得恰恰相反,属于非独立劳动,需要依赖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技术条件,脱离了用人单位的生产技术条件是无法完成该项劳动的。

建筑业劳务分包与劳务劳务劳务派遣的区别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劳务派遣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经营模式。同时,建筑项目的多元化、规模化也使建筑劳务分包成为经常性的工程分包形式。这两种经营行为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但在营业税处理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基层征收管理中,如何准确区分劳务派遣与建筑业劳务分包,对营业税征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务派遣及税务处理 (一)概念及界定 劳务派遣企业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劳动保障部门或人事部门批准,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审理,根据用工单位的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招聘、录用员工后,将员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阶段性工作并获取相应服务收入的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企业的运作模式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劳务派遣企业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被派遣劳动者按劳动合同到用工单位服务。 二是劳务派遣企业依法与接受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没有劳动雇佣关系。 三是劳务派遣企业按规定未被派遣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其他福利。 具体理解是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 (二)营业税政策规定 对劳务派遣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并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三条第十二项规定劳务公司接受用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排劳动力,凡用工单位将其应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上交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下同)以及住房公积金统一交给劳务公司代为发放或办理的,以劳务公司从用工单位收取的全部价款减去代收转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以工资表﹝现金发放工资的必须提供员工签字的工资表;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须提供银行进账单(回单))、社会保险费缴纳凭证及其他合法有效凭证作为扣除凭证。 二、建筑业劳务分包及其营业税政策规范 (一)建筑法相关规范及界定 承包方具有建筑业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第二十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附件二: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 (一)计税依据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 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 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三)劳务报酬所得税计算 税率表如下(表1): 1 ?表中的含税级距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算纳税,每次收入额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收入额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 ?计税公式:

应纳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涎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按表1进行) 1 )一次收入在4 000 元及其以下的(800 以下免税):应交个人所得税= (劳务收入- 800)* 20% 2)一次收入在4 000 元以上25000元以下的: 应交个人所得税= 劳务收入* ( 1 - 20%)* 20% = 劳务收入*16% 3)一次收入在25000 元以上的62500元以下的: 应交个人所得税= 劳务收入* ( 1 - 20%)* 20% * (1+50%)-2000 = 劳务收入*24%-2000 4)一次收入在62500 元以上的: 应交个人所得税= 劳务收入* (1 - 20%)* 20% * (1+100%)-7000 = 劳务收入*32%-7000

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工资收入与劳务收入的区别

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工资收入与劳 务收入的区别 题要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从适用法律角度看:工资收入是指按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技术、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约定工资的支付方式和数额,又是我们会把劳务收入当作是工资,那么工资和劳务收入有什么区别呢?劳动法的工资包括哪些呢?365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1)社会保险费;

(2)劳动保护费; (3)福利费; (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5)计划生育费用; (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二、工资和劳务收入的差别 1、从适用法律角度来看,工资性支出是指按《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用人单 位除了支付工资报酬之外,还应履行缴纳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其行为受《合同法》调整。 2、从管理方式还看,支付工资的员工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并且企业日常都进行考勤或签到,而支付劳务报酬的人员一般则不这样管理。公司雇 用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比如一般公司禁

从用工方式看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区别

从用工方式看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区别 企业用工发生的成本(以下称“劳动报酬”)的列支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工资、薪金;二是作为劳务报酬。那么,为什么要分为“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本文从企业用工的角度来探讨纳税人如何把握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雇佣”关系的规定。 一、区分“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给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影响 根据增值税、营业税法的规定,提供增值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营业税条例规定的劳务,以及营改增后的相关劳务为增值税、营业税纳税人。同时增值税、营业税实施细则第三条分别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上述的劳务,不包括在增值税、营业税纳税范围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第九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应税服务属非营业活动,不征增值税。 为此,支付给被本企业聘用或受雇的员工的劳动报酬为非流转税应税劳务,不缴纳流转税,属工资、薪金范畴;支付给没有被本企业聘用或受雇的员工的劳动报酬为流转税应税劳务,应缴纳流转税,为劳务报酬。虽然,该劳务的纳税人不是企业,但是,税收最终要转稼给企业并由用工企业负担。所以,“聘用或受雇”与“非聘用或受雇”这两种用工形式,在税收上对用工企业有着不同的税收待遇。 二、区分“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的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所谓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企业所得税界定“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标准是“任职或者受雇”。流转税界定“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标准是“聘用”,但同时又强调了受雇关系,虽然表述不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因此,“任职或者受雇”与“非任职或者受雇”,“聘用”与“非聘用”是区分“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的关键词和分水岭。 三、如何把握“任职或者受雇”以及“聘用”这个要件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任职或者受雇”以及“聘用”这个要件,税法没有规定,我们不仿参照劳动法的法律、法规。 (一)应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 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合同和口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及案例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区别及案例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李东东律师论文简述:因此,与员工签署劳务合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和风险:一、签订劳务协议时尽量避免出现符合劳动合同特征的条款和履行方式。二、签订劳务合同的工种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相对独立的一定量工作的工种,故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可以实行劳务用工模式。主要针对退休(指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返聘人员、临时项目用工、季节性用工、兼职人员等。三、劳务用工的劳务报酬结构应与 劳动用工的工资结构分开:即劳务报酬结构中不能出现加班费、退到扣款、应出勤大数、 请假时数、固定加班、自由加班、奖金、 ...

?综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认定劳动关系的关键是: 1、双方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一方为单位,一方为个人 2、双方的合意应当届丁建立劳动关系,不论是否已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从届性条件下从事劳动 4、双方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特征 5、双方的权利义务调整劳动过程 ?而认定劳务关系的关键则是:

1、双方为不具有从届性的平等关系 2、劳动过程中双方不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即不存在具体的职务和岗位,无上下级) 3、双方的权利义务完全依据协议确定,为完整的平等有偿关系(即不受单位规章制度约束,而是受劳务协议约束) 4、双方的权利义务调整劳动结果 ?因此,与员工签署劳务合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签订劳务协议时尽量避免出现符合劳动合同特征的条款和履行方式。 二、签订劳务合同的工种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相对独立的一定量工作 的工种,故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可以实行劳务用工模式。主要针对退休(指开始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返聘人员、临时项目用工、季节性用工、兼职人员等。 三、劳务用工的劳务报酬结构应与劳动用工的工资结构分开:即劳务报酬结构中不能出现加班费、迟到扣款、应出勤天数、请假时数、固定加班、自由加班、奖金、补发社保费、房租、水电费、伙食费、工会费、应急基金、公司罚款等涉 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的项目。故不利丁公司进行综合管理。所有双方的权利义务均需通过劳务协议来履行,而不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 四、进行报酬结算时,为避免劳务报酬与工资混淆,应以劳务用工的部门为单位,对劳务费名义造册发放,结算时注明核发依据,如元/小时(天、月、件)C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成本。 五、涉及的风险是虽然名义是劳务用工,但实际上却按劳动用工进行管理, 则发生争议时,劳动保障部门会按劳动争议来处理。故用劳务用工的方式不便丁公司进行管理。 六、劳务用工解除合同的随意性强,不利丁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不利丁员工的归届感。 请公司根据上述比较,综合权衡劳务用工给公司带来的用工风险和额外成本支出,有选择地与合适的岗位员工签订劳务协议书。 ?为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请看下面的真实案例分析。 案情:杨某2002年6月应聘到某公司工作,并丁同年9月同该公司签订了一年期“劳务协议”期限为2002年9月16日至2003年9月15日。该协议中约定了杨某的

劳务报酬个税如何计算

劳务报酬个税如何计算 一、劳务报酬个税——定义、区别及按“次”界定 (一)劳务报酬所得 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与工资薪金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1)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有,则为工资薪金所得;无,则为劳务报酬所得。至于何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税法没明确。 (2)是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延伸出来另外一个区别: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提供非独立个人劳务;无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提供独立个人劳务。即: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提供非独立个人劳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是提供独立个人劳务。 (三)按“次”的界定 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统一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 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

税的计算方法 二、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预扣预缴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1.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费用 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2.预扣率表如下: 例题:假如杨某(居民个人)本月取得劳务报酬所得20000元,计算应扣预缴税额。 『答案解析』 收入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收入×(1-20%)=20000×(1-20%)=16000(元) 应预扣预缴税额=16000×20%=3200(元) (二)年度计算方法 纳税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年度应纳个人所得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区别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 对于“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我们并不陌生,在实际生活中和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在公司、企业上班取得工资;为其他的企业、个人提供劳务,取得报酬收入。这样看来,“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并不难区别。但是在有些时候,我们对于二者的划分还是会产生困惑,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这二者进行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 《中华人民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根据上述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由于“任职或受雇”取得的,也就是个人在企业中任职,完成企业某一岗位职责,例如: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财务部门任职,完成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取得的工资就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该个人并不在企业中任职,只是提供专业服务或是临时性的劳务。例如:某大学教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向其支付的报酬就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但是实务工作中对二者如何认定,也就是如何才能认定该笔所得是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还是劳务报酬所得呢? 早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第十九条,关于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分问题中进行了解释:“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国税函〔2006〕526号文件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82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