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技术要求

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

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机协作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以下简称“打磨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性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10吨~30吨铸件的物理性机器人打磨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766 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 4768 防霉包装

GB/T 4879 防锈包装

GB/T 5048 防潮包装

GB/T 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2-2017 气动 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 11291.1 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

GB 11291.2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GB/T 12642-2013 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GB/T 12643-2013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

GB/T 12644-2001 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

GB/T 37242 机器人噪声试验方法

JB/T 8896-1999 工业机器人验收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643-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遥操作机器人 teleoperation robot

操作人员监视和控制远方机器人完成各种作业,从而使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在一些无法触及的、甚至一些危及人类健康或生命安全的环境下完成各种任务。

3.2

打磨系统力控制 force control of grinding system

通过检测机器人系统力传感器输出的力或力矩参数,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打磨工具在作业区域的接触力或者力矩的控制。

3.3

打磨系统位置控制 positioning control of grinding system

通过检测打磨系统测距传感器输出的距离参数,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打磨工具和打磨工件的距离的控制。

4 性能参数

打磨系统的性能参数见表1。

表1 打磨系统的性能参数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技术要求

5.1.1 打磨系统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进行制造。

5.1.2 打磨系统所用材料及外购元器件、部件,入厂时应经检验部门复检,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5.1.3 打磨系统应配有的打磨工具或者夹持器,其性能应该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便于更换。

5.1.4 打磨系统设计时应采取抗干扰措施。

5.2 外观和结构

5.2.1 结构应布局合理、造型美观、操作方便、便于维修。

5.2.2 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标志应 清晰、端正,各轴关节处应标明轴号及运动方向。

5.2.3 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裂缝和变形,漆膜及镀层应均匀、无气泡、划伤、脱落和磨损等缺陷,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5.2.4 打磨系统设备中,所有紧固部分应无松动,活动部分润滑和冷却状况良好。

5.3 功能要求

5.3.1 开关、按钮、显示、报警及联锁装置功能应正常。

5.3.2 操作机构各轴运动平稳、正常。

5.3.3 打磨系统力控制功能可靠,应具有:

a)力感知装置;

b)力闭环控制功能;

c)位置补偿功能。

5.3.4 测距精度准确,应具有:

a) 测距装置;

b) 位置补偿功能;

c) 斜面找正功能。

5.3.5 遥操作应满足:

a) 操作手柄功能正常,操作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平稳、顺滑;

b) 操作的灵敏性满足打磨要求,无明显延时现象;

c) 各种打磨模式易操作,人机界面友好。

5.4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应符合GB/T 3766的规定,液压源的压力波动值应按液压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

5.5 气动系统

气动系统应符合GB/T 7932-2017的规定。

5.6 安全

5.6.1 基本要求

打磨系统的安全应符合GB 11291.1和GB 11291.2的规定。针对铸件打磨工艺的特点,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a) 安全防护装置与机器人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及辅助设备应相互联锁;

b) 打磨机器人在运动及作业过程中,应通过物理遮挡方式用于防护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

c) 应采用防护罩及除尘装置,防止粉尘的散布;

d) 打磨系统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当动力源丧失、恢复或变化时,不会引起机器人危险运动;

e) 应设立安全防护区间;

f) 打磨系统应设易于辨识的视听警示信号或光信号警示信号;

g) 控制柜应安装在安全防护空间外;

h) 打磨系统各操作站均应设有便捷的急停装置。急停和重新启动打磨系统时,手动操作和复位应在限定空间外进行。

5.6.2 等电位联结

打磨系统及相关控制装置、动力源和研磨抛光设备都应有接地点,不能明显表明的接地点,应在其附近标注明显的接地符号。

保护联结电路应符合GB/T5226.1-2019中8.2.4的规定。

5.6.3 绝缘电阻

打磨系统交流动力电源电路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5.6.4 耐电强度

打磨系统动力交流电源电路与邻近的非带电导体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额定电源电压值1000V,持续至少1 s的时间耐电强度试验,无击穿、闪络现象出现。

5.6.5 紧急停止、重启和断电保护

打磨系统应具备紧急停止、重启和断电保护装置,紧急停止和断电保护装置应符合GB/T5226.1-2019中9.2.3.4的规定.

5.7 连续运行

打磨系统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的最高转速下,连续运行8h,工作应正常。

5.8 噪声

人员在操作室内,打磨系统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的最高转速下所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80dB(A)。

5.9 工艺操作

按铸件打磨工艺要求,对打磨系统编程和工艺操作,工作应正常。

5.10 环境适应性

打磨系统的工作环境条件见表2。

表2 环境条件

5.11 成套性

5.11.1 打磨系统应包括操作室、控制装置、动力源装置、连接管线等成套设备。

5.11.2 打磨系统出厂时,应备有供正常生产使用的附件、维修用的备件及专用工具。

5.11.3 打磨系统出厂时,应提供特性数据表、技术说明书或操作、安装、维修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以及产品合格证明书。

6 试验方法

6.1 性能测试

6.1.1 打磨铸件重量范围

采用30吨铸件进行打磨试验,打磨系统各单元工作应正常。

6.1.2 打磨铸件尺寸范围

采用直径×高度为¢2800mm×1200mm的样件进行打磨试验,可以打磨到除底面外的所有部位。

6.1.3 最高打磨效率

在最大磨削力和砂轮的最高转速条件下,使各关节进入稳定作业状态,连续打磨样件,采用称重方式测出铸件打磨的减量。重复测量3次,以3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打磨效率计算公式:P=(W1-W2)/T×60

W1:打磨前样件重量(KG)

W2:打磨后样件重量(KG)

T:打磨样件用时间(min)

P:打磨效率(KG/H)

6.1.4 力控制有效性

在非工作状态下,使各关节进入稳定作业状态,令打磨系统向各方向施加压力,测量反馈力信息与实际施加压力的符合程度以及压力过载保护的有效性。各方向分别重复测量3次,以3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1.5 距离控制精度

采用高度测量工具对砂轮的移动距离和测距传感测量反馈的数值进行比对。重复测量5次,以5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1.6 操作灵敏性

对每个手柄进行操作,观察机器人的响应,重复操作5次,没有明显的延时现象。

6.2 外观和结构

按JB/T 8896-1999中5.2的规定进行检查,且符合6.2要求。

6.3 功能检查

按JB/T 8896-1999中5.3的规定进行。

6.4 液压系统检查

打磨系统连续运行8小时后,检查各密封及接头处,不应有漏油现象,和6.7连续运行试验合并进行。

6.5 气动系统检查

遥操作机器人铸件打磨系统连续运行8小时后,检查各密封及接头处,不应有漏气现象,和6.7连续运行试验合并进行。

6.6 电器安全试验

6.6.1 保护联结电路电阻测量

按GB/T 5226.1-2019中18.2的规定进行。

6.6.2 绝缘电阻测量

按GB/T 5226.1-2019中18.3的规定进行。

6.6.3 耐压强度试验

按GB/T 5226.1-2019中18.4的规定进行。

6.6.4 急停和重启、断电保护试验

按GB/T 5226.1-2019中9.2.3.4的规定进行。

6.7 连续运行试验

连续工作运行8小时,检查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打磨主轴、机器人各单元工作应正常。

6.8 噪声测试

按GB/T 37242-2018的规定进行。

6.9 工艺操作试验

正常工艺条件下,按打磨工艺要求,对打磨系统进行示教编程,并启动打磨系统进行自动运行,工作应正常。

6.10 环境气候适应性试验

按JB/T 8896-1999中5.10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按JB/T 8896-1999中第3章的规定进行。

8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3的规定。

表3 检验项目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1.1 打磨系统产品上应装有铭牌,铭牌上应包括下述内容:

a) 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c) 砂轮最高转速;

d) 动力源参数及耗电功率;

e) 外形尺寸和重量;

f) 生产编号;

g) 制造单位名称;

h) 出厂年、月。

9.1.2 包装箱外表面上,应按GB/T 191规定做图示标志。

9.2 包装

9.2.1 出厂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打磨系统在包装前,必须将机器人活动臂部分牢靠固定;

b) 机器人底座及其他装置与包装箱底板牢靠固定;

c) 控制装置应单独包装;

d) 包装符合GB/T 4768、GB/T 4879和GB/T 5048的要求,若有其他特殊包装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e) 若有其它特殊包装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9.2.2 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a) 产品合格证明书;

b) 使用说明书;

c) 随机备件、附件及其清单;

d) 装箱清单。

9.3 运输

运输、装卸时,应按9.1.2包装标志规定的标识方向放置,以保持包装箱的竖立位置,并不得堆放。

9.4 贮存

长期存放打磨系统的仓库,其环境温度为-40℃~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40℃)。其周围环境应无腐蚀、易燃气体,无强烈机械振动、冲击及强磁场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全景图谱》(附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等)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全景图谱》(附全 球市场、竞争格局等) 机器人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以及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扫地机器人等服务型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不断加速渗透。作为更接近消费端的服务机器人,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未来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主要包括个人/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 产业链解析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其中,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智能芯片、控制器、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厂商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产业链中游则主要是本机制造以及外加一些操作系统提供商、AI引擎提供商、云系统提供商等。产业链的下游则主要为集成应用、各种消费场景应用等。中游做产品的板块商结合语音、图像等板块,通过虚拟机器人

或实体机器人向下游各场景提供服务。 随着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ABB、KUKA等国外厂商则在控制器等零部件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国内企业在激光雷达传感器、AI芯片等新兴技术领域寻求突破,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企业有沈阳新松、地平线、寒武纪等。在操作系统和软件服务上,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中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整机制造企业主要有康力优蓝、沈阳新松、优必选、科沃斯等。

核心零部件及软件服务占据主要价值量 从产业链的整体价值量体现来看,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如智能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等,拥有核心技术,占据价值链的主要部分;此外,智能交互如语音、图像等模块是目前初创公司抢占的热点,也占据着一定的价值;同时,服务机器人涉及的智能交互、语音图像识别等都需要很多软硬件来支持,生态圈的建立需要操作系统来支持,这部分也占据着重要的价值量。

基于VR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及其遥操作方法与相关技术

一种基于VR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及其遥操作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作业机器人、摄像装置、VR头显装置、机器人规划装置、遥控装置和后台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虚拟机器人和VR虚拟场景;S2、利用摄像装置实时获取作业环境与作业对象的视频影像;S3、将视频影像与VR虚拟场景同步叠加;S4、在虚拟场景中对虚拟机器人进行动作规划;S5、控制作业机器人执行动作;S6、根据传感器数据修正机器人动作; S7、存储步骤S4、S5、S6的日志数据并进行深度学习。本技术系统及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安全性和精准度,能够代替人工进行带电作业,实现带电作业智能化,提升带电作业的效率,降低相关操作人员的人身风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VR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业机器人,用于在作业环境中执行动作指令并将执行结果传送给上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VR头显装置和机器人规划装置; 摄像装置,用于采集作业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影像,并将采集的影像传送给VR头显装置; VR头显装置,用于根据作业机器人和摄像装置采集的影像实时生成虚拟机器人和虚拟场景,所述虚拟场景与作业环境完全相同; 机器人规划装置,用于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机器人进行动作规划,生成动作指令或动作指令集; 遥控装置,用于发送动作指令或动作指令集到作业机器人,控制作业机器人执行动作; 后台服务器,用于存储机器人动作规划、动作执行生成的日志数据,并根据所述日志数据进行深度学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VR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器人包括带电作业车和至少两个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安装在所述带电作业车上,所述摄像装置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带电作业车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VR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器人还包括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力传感 器、触觉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机械手臂上。

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 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这种机器人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 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规划路线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市场 推动”基本原则,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方式,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技术推广等方面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第二条指导原则 1、宣传推广,公众参与。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开展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优胜劣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新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条背景分析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这种机器人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 协作型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扫除了人机协作的障碍,让机器人彻底摆脱护栏或围笼的束缚,其开创性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人机协作是机器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未来的智能工厂是人与机器和谐共处所缔造的,这就要求机器人能够与人一同协作,并与人类共同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既包括完成传统的“人干不了的、人不

十大人机协作机器人

十大人机协作机器人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比2016年大幅增长77%。而人机协作机器人作为人类的得力伙伴,帮助人类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共同完成工作,凭借其灵活、智能的特点,像倒咖啡、做棉花糖这样的细致活也不在话下。接下来,小编就将iianews收集到的十款协作机器人信息分享给大家(排名随机不分先后)。 ABBYuMi系列最新款单臂协作机器人 ABB最新推出的这款新型机器人的负载为500克,高度紧凑的外观设计可以让它整合到现有的装配生产线中,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人同样具有引导式编程功能,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另外接受专业培训。这款全新的YuMi系列单臂协作机器人将在2018年正式发布,将与ABB Ability?数字化解决方案一起,致力于帮助客户将生产效率和可靠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KUKA LBR iiwa轻型机器人 KUKA LBR iiwa 是第一款量产的灵敏型机器人,也是具有人机协作能力的机器人。LBR 表示“轻型机器人”,iiwa 则表示“intelligent industrial work assistant”,即智能型工业作业助手。LBR iiwa 有两种机型可供选择,负载能力分别为7 和14 kg。LBR iiwa 通过关节力矩传感器可立即识别接触并立即降低力和速度,它通过位置和缓冲控制来搬运敏感的工件且没有任何会导致夹伤或者剪伤的部位。

易观分析: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实力矩阵分析 技术发展带动市场崛起 服务机器人向多个行业渗透

易观分析: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实力矩阵分析技术发展带动市场崛起服务机器人向多个行业渗透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经历了2016年的爆发,在2017年趋于阶段性冷静,整个市场仍处于探索期。专业级服务机器人继续向医疗、安防、餐饮、物流、仓储等领域渗透,催生了多家创业公司的崛起。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中,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音箱等工具类产品在2017年实现了供给端市场爆发,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抢占入口;而陪伴类机器人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市场洗牌,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公司已经被市场淘汰,实力较强的企业继续丰富产品,探索多种业务模式。服务机器人市场格局正在形成中,未来三到五年内仍会发生较大变化。 易观分析: 根据Analysys易观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Analysys易观对2016年至2018年主要服务机器人厂商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执行、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作如下解读。

1、厂商执行与运营能力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以 及伺服舵机、机械自动化等硬件技术的逐渐成熟,服务机器人在过去几年实现了较大发展,从医疗、科研、物流、餐饮等行业和商用领域逐渐渗透到家用娱乐、教育等消费级领域。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各行各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个正处于探索期的新兴行业吸引了创业公司、传统制造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他们纷纷成立团队,进行从底层技术研发、到软件应用、到硬件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希望未来在服务机器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易观把服务机器人主体的销售规模、资金实力、产品品类、盈利能力、品牌认知度5个方面作为评价厂商执行与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2、厂商创新能力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服务机器人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技术成为衡量 服务机器人产业现有资源的重要指标。其次,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呈现多样性,已覆盖金融、客服、家政服务等多个场景,面对非结构化的环境,现有的服务机器人功能已经能满足特定的需求,并开始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厂商产品量产/迭代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研发实力、团队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是评价厂商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我国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整个机器人产业吹起了东风。 一、全球现状 法国市场调研公司Yole预测了机器人细分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到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60亿美元。未来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国防机器人,预计占比接近20%;消费级机器人占比位列第三;商用机器人份额虽然仅位列第四,但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年将会翻一倍,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医疗和安全领域的机器人也会逐渐起步。 统计显示,2015年销量首次突破24万台,达24.8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处于领先,销量为6.6万台,同比增长16%。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正不断取得进展,2015年累计销售22257台,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25%增长至2015年的31%。 2015年欧洲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9%,接近5万台。东欧是主要的增长来源。北美市场的销售同比增长11%,至3.4万台。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为12%,不到2014年29%增速的一半。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

中国机器人销售情况 2015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超过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 工厂物流机器人销量超过1700台,同比增速高达93.7%。 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力机型,2015年销售接近1060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7.6%。 平面多关节机器人销售2179台,销量同比下降20.8%。并联机器人和圆柱坐标机器人销售均实现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三轴四轴等低端机器人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比重下降,而技术附加值较高类型产品的比重在提升,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二、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都有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先,并形成了少数几个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机器人龙头企业。 三、中国的差距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 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

协作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

《协作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 前言 2020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行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协作机器人是未来—— 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简称cobot或co-robot,是一种被设计成能与人在共同工作空间、近距离、协同工作的机器人。市面上出现很多六轴桌面机器人,就是协作机器人的典型产品。 协作机器人独立性很强,它代替的是单独的人,二者之间可以互换,一个协作机器人坏了,可以找人代替,整个生产流程的灵活性非常高。中小企业是目前协作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客户。 说起传统工业机器人,一般会联想到大型工厂内、围栏区域保护的、庞大且笨重的机器人。传统工业机器人,一般与人类需隔离开独立工作区域,主要用在大型工厂特定场景,优点是快速、精度高、自动化成程度高;缺点也很明显,投资高,部署成本高,灵活性不足,也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成本的控制需求,一般也只有大厂才用得起。 随着以3C行业为代表的多样化、定制化生产对机器人需求的显著增长,柔性生产是必然趋势,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 协作机器人的四大优势 一、灵活部署 分两个层面:一方面,不需要像工业机器人对厂区专门施工改造,可以快速部署,部署灵活且成本低,所需的空间小;另一方面,应用协作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可随时调整,可根据工厂生产需求重新部署,迅速改变生产任务和方式。 二、低成本 一是机器人本体价格低,投资回报周期短,如果价格做到一个工人一年工资(约6万元,ROI=1年)将极具竞争力;二是部署成本低,节约了一大笔传统工业机器人所需改造部署工厂的费用;三是可根据工厂生产需求重新部署,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 三、安全 操作安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主动感知和适应变化的环境,保证与人交互的安全,人与协作机器人在共同的空间内工作,不需要防护栏等隔离措施。 四、易于使用 分两个方面:一、不需要不需要专门的集成团队,可快速连接到其他自动化设备;二、不需要传统机器人编程,可实现人机交互,降低使用门槛,减少时间和成本;

遥操作机器人的时延控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遥操作机器人的时延控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1、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概述 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由操作者、主端机器人子系统、通信环节、从端机器人子系统和工作环境组成。操作者指令通过主端机器人、通信环节和从端机器人作用于环境,对环境的感知信息则经过上述环节返回到主端操作者,使主端操作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完成操作任务。遥操作系统能将人所在的主端的命令和行为传到并作用在远端,实现对远端环境的期望的操作和控制,从而极大地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节俭成本,更高效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实现多方协调作业等[1]。 最早的遥操作系统用于地面平台对太空设备的控制上[2],由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及信号收发处理方面等的局限性,遥操作系统往往存在比较大的时延。这些时延会给系统的知觉感受和操作性能带来极大影响[3],于是在原有遥操作系统上,就逐步增加了力反馈信号。然而,这虽然提高了遥操作系统的操作性能,但是由于时延的存在,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因此,控制器的设计除了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外,还要克服时延的影响。 1.2、遥操作机器人的研究意义 遥操作不同于遥控,它在人控制远方机器人的同时,又必须得到机器人在“知觉”上的反馈。实现机器人在“知觉”上反馈的办法,就是使用临场感技术。临场感技术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各种传感器将远地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信息<包括视觉、力觉、触觉、听

觉、运动觉等)实时地反馈到本地操作者<人)处,生成和远地环境一致的虚拟环境,使操作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实现对机器人带感觉的控制,完成作业任务[4]。事实上,在应用了临场感技术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中,对于操作者来说,意味着他将“沉浸”在远地环境中。这样,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就可以代替人类完成远程环境和危险环境下的任务,保护人类的安全。在空间探索中,它可以完成卫星修理,空间站维护,月球、火星等行星的勘探等任务;在海洋开发中,它可以完成海洋资源调查,深海打捞,水下电缆修理,海洋钻井平台维护,海底考古等任务;在军事领域,它可以完成战场调查、防化、扫雷、救护等任务;在民用领域,它可以完成核电站维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科学实验等任务。总之,遥操作机器人的应用使人摆脱了传统操作者的角色,由直接操作变成了遥操作。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2.1、遥操作机器人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Fermi领导他的团队在 Argonne 国家实验室进行核实验,由于核材料放射性强,对人体危害大,为解决核废料的处理问题。1948 年,世界第一个遥操作系统由 Goertz 在国家实验室研制成功。1954 年,Goertz 设计了第一台电子程序可编的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带伺服反馈的机电遥操作系统[5],由操作者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操作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后来从动力学和运动学

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扎堆,这块市场到底有多大

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扎堆,这块市场到底有多大 服务机器人是明天产业机器人大面积代替人工是趋势家政、医疗康复等是热门方向 有丰富的感知能力和人工智能,会把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帮你做家务、辅助医生做手术,还可以进入危险现场,进行勘探、爆破、搜救等特种作业记者从昨天举办的中国(南京)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未来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是一片蕴藏巨大潜力的蓝海。 家政、医疗、智能与特种作业是热门 未来,机器人将是一种长期的、刚性的需求。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工成本升高,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使得机器人应用成本降低。两者一升一降,必将导致机器人大面积代替人工。在一些发达国家,机器人的发展通常经过3个阶段的进化,从一开始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到用于特种作业的机器人,再到贴近人们生活的服务机器人。而在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但特种、服务机器人已经跟着来了。王田苗说。会上,专家们一致看好服务机器人,认为其未来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建达表示,工业机器人正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不能与工人高效交流,无法接受抽象命令,感知和认知能力远低于人等,虽然它们可以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作业精度也十分高,但却不能在生产线上和工人融为一体,密切协作完成任务。王田苗则把工业机器人称为今天产业,把服务机器人称为明天产业,环境感知传感技术日新月异,使得服务机器人的感知能力越来越接近人类;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不断提高其人工智能水平;

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向【深度解析】

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向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是一种和人类在共同工作空间中能进行近距离互动的机器人。简单来说,协作机器人是一种从设计之初就考虑降低伤害风险,能够安全地与人类进行直接交互/接触的机器人。 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工作时,受限于技术或者历史原因,为了保证安全需要采取某些措施把人类排除在工作区域外,例如汽车焊接、喷漆等工序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因此用安全围栏围住即可。 但这样也有弊端,很多需要人类介入的工作就无法采用机器人来实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协作机器人就是为了把机器人(精确)的重复性能和人类独特的技巧与能力结合起来,人类擅长解决不精确/模糊的问题,而机器人则在精度、力量和耐久性上占优。 近5年来,全球机器人呈指数级增长,据巴克莱银行的生产资料分析师估计,从2015年到2025年的短短10年间,协作机器人市场将从1.16亿美元增长到115亿美元。同时,Markets and Markets 在2016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2016年至2021年,协作机器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60%。到2018年,协作机器人将在机器人市场上占据30%的份额,它们将以3倍于当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服务各行各业,并能给予人类员工安全保障。 目前不少机器人公企业都在协作机器人方面发力,本文梳理了最新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动向。 Rethink Robotics 获1800 万美元E 轮融资 1 月5 日,机器人初创企业Rethink Robotics 宣布获得1800 万美元E 轮融资,由私募股权公司Adveq 领投,现有投资者Jeff Bezos 的投资公司Bezos Expeditions、CRV、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高盛和GE Ventures 参投。公司计划利用本轮融资进一步推进全球扩张计划,并开发新产品。 Rethink 自创立至今,获得融资总额大约为 1.3 亿美元。目前,Rethink 已经在全球拥有多个分销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和澳大利亚。使用Rethink 机器人的生产商包括洛杉矶的Deco Lighting、德国的DHL 以及中国的威胜集团。 ABB与川崎开展协作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合作 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的两家跨国企业ABB和川崎重工于去年11月宣布将联合研究协作机器人,特别是双臂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作为世界首个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的合作,双方将继续独立生产和销

人机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介绍

人机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介绍 发表时间:2018-11-17T15:50:14.9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作者:周晓晓 [导读]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层次的进一步有效性提升,我国的新兴行业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式发展,并不断地致力于行业内部的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发展形式的改进。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层次的进一步有效性提升,我国的新兴行业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式发展,并不断地致力于行业内部的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发展形式的改进。与此同时,由于机器人行业是我国智能化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速度呈现出持续性提升的态势,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言十分关键。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围绕着当前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情况展开了颇为详细的阐述和具体的介绍。 关键字:人机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介绍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重要市场,除四大家族外,中国也诞生了众多工业机器人品牌,如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等,分布在3C、打磨、锻压等多行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代替人类从事一些重复度高、环境恶劣情景之下的工作。与此同时,对生产过程的持续性改进,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着机器人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如卫浴、手表打磨、电子制造、环境监测等。除此之外,工业机器人也从传统的多关节逐步向更轻量化、小型化、柔性和可快速定制等实现快速发展。近期,突破传统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更多人开始关注人机协作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具备人机协作、部署灵活、操作简便等更多功能,实现与人直接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传统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每个关节上都有外挂的伺服电机,复杂的(谐波)减速机和制动抱闸机构,关节显得很臃肿肥大、不美观,对于用在汽车行业、锻压行业体积比较大的工业机器人而言,其能够产生的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如电子制造、医疗等高精行业,工业机器人就必须轻巧、灵活,进而才能够协助人类完成一些复杂的辅助生产操作,这样关节的尺寸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探究和分析现阶段的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必须针对人机协作式机器人的相关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认识,要充分地了解其外形小、质量轻等特殊性,这对于人机协作式机器人的关节设计工作来说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运用高度集成化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促进机器人本身的内部空间更加紧凑,不会产生浪费空间的情况,而且,整个人机协作式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运用低压状态下的直流驱动器,从而实现其运行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在其选型操作、过程安装等环节中都因为速度较快、选型科学等优势成为了当前诸多用户的首要选择,这便直接促使了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关节模组设计工作更加具体、科学。基于此,相应的用户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关节模组硬件平台的高速搭建,在这一过程当中直接使得人机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系统内部的电子机器器件的型号选取、模组设计,以及具体组装等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稳定。同时,还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供应链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实用化。 小型的机器臂,通常使用无框直流驱动(力矩)电机,以此来减小机器人关节的尺寸、减轻机器人重量,并提供其工作速度,而使用直接驱动电机,需要较高的技术实施难度和应用集成成本,成本的增高,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所不能接受的。[1]同时,研制一种既能实现体积小、灵活度高,又能跟人共同合作而从事复杂工作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就显得更加重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开发出来专门针对小型机器人的机器人关节模组,体积跟一只拳头一般大小,左侧为电机端盖,右侧为电机轴输出,连接下一级机械臂,下方为模组的法兰底座,用于将其安装在上一级机械臂的端部。 图1关节模组六大组成模块 人机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谐波减速机、无框直流电机、制动器、输入编码器、输出编码器以及低压直流驱动器等六大模块组成。该六大模块紧密连接在一起,集成在一个关节模块中,并被设计封装成适合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合理角度样式,可以直接在机器人本体上安装使用。这样,后续机器人设计和生产就变得很简单,无需再考虑复杂的关节连接干涉和动力集成问题,机器人生产就犹如拼积木一样,需要几个关节就安装几个,当然,这一切需要控制系统做支撑。在当前一个时期,我国的智能化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机器人设计与生产行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新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化和自动化行业发展带来的大变革与大挑战,使得整个的机器人发展行业更加符合现有的趋势,相关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必须充分地关注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全新契机,从而严格地确保整个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智能制造产业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然而,若想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高科技产业更加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则需要在本企业的内部展开系统性的变革,从而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产品种类能够不断更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可以不断创新,并且,相关的高科技企业还需要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调整现有的企业发展模式,寻找到具有良好信誉和卓越的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供应商,从而在充分运用本企业多年积累的生产与经营经验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的智能化发展状态。此外,相关的机器人生产与研发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关注其关节模组的相关问题,从而及时地根据当前的变化来寻找到发展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进而及时地根据问题来制定应对和处理的具体策略,进

服务机器人报告:细分产品发展分析

服务机器人报告:细分产品发展分析 一、家政机器人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各类智能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等。如今,几个处于机器人研发前列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南韩、美国、德国)均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经开始对服务机器人给予了重点扶持。 (一)美国:iRobot闻名世界 美国在机器人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国家,iRobot早在几年前已享有盛名,该公司是最早开发扫地型机器人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第一个走进千家万户的机器人。依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强大的学院背景,将技术理论融入生产的学院派企业,强大的科研优势令iRobot早期专注于为美国政府等组织服务,研发了一系列宇航探测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地球科学探秘机器人等。机器人在清扫过程中能顾及到每一个角落,也防止碰撞到家居或者从楼梯上掉落,在清扫完毕或者电池耗尽后还能自行回去充电座。 (二)日本:机器人帮忙清洗衣服 由日本东京大学和丰田汽车公司等联合开发的家务帮手机器人“AR”,主要研发目的是帮助单身家庭以及老年人家庭减轻家务负担,该款机器人身高1.55米,体重130公斤,依靠车轮移动。能胜任清扫、洗衣服、收拾餐具等诸多家务活动。在清洗衣物时,“AR”的双眼(安置上去的小型照相机)可识别出手中是否拿的是衣物。 (三)韩国:家务机器人还能远程调控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曾研发出一款为Maru-Z的机器人,拥有与成年人差不多大的体型,可用双腿行走,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有视觉信息操控系统,能简单操作诸如微波炉以及家电按钮等工作。此外,Maru-Z 还能远程调控——由人穿戴动作捕捉系统,向机器人转达双臂、双手,及双足等全身动作信息,令机器人完成同样的动作。 (四)中国:重庆将推出“养老助残”型机器人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或许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使用家务机器人的家庭也是少数,于是家务机器人目前来说在中国主要针对老年人以及残疾人。重庆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表示将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出具有“养老助残”功能的服务型机器人,除了能给服务对象做菜、洗衣服等事情,在紧急情况还能自动关机“拨打120”。 2012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达到196万台,同比增长14.86%,其中大部分是吸尘器机器人,其占家务机器人总销量的96%以上,可见家务型机器人的市场正在不断地扩大。2012-2014年,一些著名电子品牌如三星、夏普等公司也争相分掉这一杯羹,纷纷开始推出自己研发的家务清洁机器人,有了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家务机器人,人们的双手可以逐渐解放,个人生活时间也会增加,家务型机器人的发展已成趋势。

【精品文章】 解读AUTOMATICA 2016- 数字化、人机协作和专业服务智能机器人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解读AUTOMATICA 2016: 数字化、人机协作和专业服务智能智能机器人 AUTOMATICA 2016 于6 月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这是一个工业和制造业盛会,主要聚焦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智能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兴技术。董事总经理Falk Senger 这样描述今年的主题:“AUTOMATICA展示了生产制造业的未来:数字化、人机协作和专业服务智能智能机器人。”__数字化__不久的将来,通过网络连接的数十亿智能设备和智能智能机器人将产生巨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价值是数字 化的关键。随着传感器的价格下降,物联网(IoT)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流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驱动力。葡萄等经济作物已经开始通过传感器进行 监控。发那科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智能智能机器人制造商之一,他们计划年底启动40 万台CNC 和智能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连接。他们的目标是收集操作数据,并通过深度学习提高性能,减少停机时间。发那科也在测试通过强化学习训练工业智能智能机器人学 习新的任务,例如学习抓取不熟悉的物体。智能智能机器人通过“观看”视频片断学习 抓取物体。从每一次的成功或者失败中,智能智能机器人都学习到了物体的外观,这 些知识进一步完善深度学习模型或大神经网络,借以控制智能智能机器人的动作。8 个多小时之后,智能智能机器人的精度可以达到90%以上,这跟人类给它编程非常接近。发那科及其他研究人都都在测试强化学习的方式,试图简化并加快工业智能智能 机器人的编程。谷歌最近公布了通过强化学习教智能智能机器人抓取物体的研究细 节。当许多智能智能机器人并行工作时,所需的训练时间相应减少。同样,库卡也为 他们的工业智能智能机器人建立深度学习AI 网络,ABB 的电力部门也在跟微软云服 务合作,将ABB 充电桩数据流引入更广泛的云分析为ABB 全系列产品做前期服务。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学习智能智能机器人专家Jens Kober 认为,“摒弃为智能智能机器人手动编程,赋予智能智能机器人自主学习是未来智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让 智能智能机器人分享他们所学知识将变得至关重要。”最重视深度学习的是硅谷,几乎张小只机械知识库

一种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与实现

科学技术与工程 5卷 一种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与实现 彭一准 原 魁 周庆瑞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1;yizhun.peng@mail.ia.ac.cn) 摘要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国防以及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环境感知、自主定位与导航等技术瓶颈的存在, 完全自主移动机器人在目前还难以走向实用。采用遥操作控制,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对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体系结构、环境信息感知、通讯方式、导航与控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基于局域网的遥操作移动机器人具体实例,既可在危险环境下执行任务,也可用于社区保安巡逻。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遥操作 体系结构 控制Agent 视觉导航 中图分类号 TP872;文献标识码A 2005年4月30日收到国家“863”计划项目(2001AA422200)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彭一准,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生,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的遥操作。E-mail:yizhun.peng@mail.ia.ac.cn。 第5卷第16期2005年8月 1671-1815(2005)16-1162-05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Vol.5No.16Aug.2005 2005Sci.Tech.Engng.c 遥操作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1] ,一直受到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在危险环境下和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如核辐射环境、战场侦察、星际探索[2]等,遥操作机器人能完成人类自 身不易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工作[1] 。在服务领域,如远 程医疗、博物馆导游、社区巡逻等,遥操作机器人能更好地利用资源,便利人们的生活,减少人力的付出。 当前遥操作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空 间技术领域[3,4],以及基于Internet的遥操作研究[5,6]。 本文提出的基于Intranet的遥操作移动机器人主要以实现移动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人类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延伸;在信息层次上将远端的移动机器人与操作人员连接在一个闭环回路里,实时地控制远端移动机器人的运动,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远近端的设备、资源和遥操作者的智力、经验,从而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完成特定的任务;既能在现实环境中完成具体的任务,也可以为遥操作和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提供试验平台。 1 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体系结构 1.1 系统的功能 遥操移动机器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操作者和 移动机器人的合作,使操作者远离操作现场,参与和完成现场的活动。因此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系统须具备以下功能:位于操作端的操作者能实时地知道移动机器人端的环境信息、任务进展情况以及移动机器人本体的状态信息,远端的移动机器人须具备快捷响应遥操作者所下达的控制指令的能力。 1.2系统的逻辑结构 为了使系统满足上述功能,并确定系统功能的 划分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述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整个系统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人机界面、远程通讯模块、移动机器人控制和环境信息获取。在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系统中,实现操作者监视、控制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功能模块是人机界面。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人机界面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从远程通讯模块接收远端的环境信息和移动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并通过远程通讯模块向远端发送操作者下达的控制命令。远程通讯模块的功能是在遥操作端和移动机器人端传送控制命令和反馈信息,对于该模块的主要要求是要有足够的通讯带宽和稳定的通讯质量。移动机器人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来自远程通讯模块的控制命令,并上传移动机器人的状态参数;与此同时,控制模块还要求能够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信息,使移动机器人产生一定的自主行为。环境信息获取模块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并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适当

服务机器人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9版)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c91175551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657511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c911755514.html,/R_JiXieDianZi/11/FuWuJiQiRenFaZhanXianZhuangFenXi 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帮助人类完成除生产制造加工过程以外的设备。服务机器人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如核电站事故检测与处理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指服务于人的机器人,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清洁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主要应用有家用吸尘器、公共建筑地板清洗机和大型建筑物的擦窗机器人和外墙清洗机器人等。2012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达到196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15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0万台。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在多年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服务机器人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服务机器人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 16版)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人才是立国之本,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人才。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国务院制定《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简称华航唯实)、ABB工程(简称ABB)、新时达机器人(简称新时达)联合与教育部签署《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在职业教育领域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建设。 一、项目名称 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二、项目背景 2014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增长点,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智能化制造的核心基础设施。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发展方向中,机器人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大国,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3.7万台,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6万台,行业专家一致认

为,2014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根据我国行业现状及产业发展规划,在未来1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将出现指数级增长,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突破200万台。 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著名机器人专家毕树生教授指出:如今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突出的问题,已经不是谁会买,而是谁会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超过20万,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递增。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代码:560309)。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已有逾三百所院校申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并已正式招生。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学校面临专业师资、实训设备、课程体系、培训认证等资源缺乏的难题,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已经较为薄弱,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 三、项目特色 本项目由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简称职教装备委员会)合作,发挥行业、企业、职教机构多方优势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构建符合行业产业要求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四、项目目标 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优势,开启涵盖实训基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和学生岗前培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协作机器人的智能技术--前沿与挑战学术研讨会邀请函-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关于面向工业到医疗应用的机器人技术与挑战—海内外青年学 者论坛的邀请函 : 为更好地展现“菁英计划”学员取得的科研技术成果,展示我市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扩大“菁英计划”项目影响力,鼓励留学人员在我市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在工业与医学应用中的机器人技术与挑战,我中心拟通过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8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2016海交会”)的平台,举办“面向工业到医疗应用的机器人技术与挑战—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广州机器人行业发展和后期的合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机器人领域著名高校研究人员以及机器人创业公司、科研机构院所代表、留创园区代表等将出席。 现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共同交流探讨在工业与医学应用中的机器人技术与挑战。具体事宜如下: 一、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二、地点: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市白云大道南1039-1045号)2号楼二楼深圳厅

三、主办单位: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四、论坛内容 五、注意事项 为确保论坛正常有序召开,请出席会议的代表务必于2016年12月15日前将参会回执发至大会指定邮箱xmb@https://www.doczj.com/doc/c911755514.html,。 六、会务联系: 联系人:麦慧婷,郭宁 联系方式:83137599、83540743

附件:1、论坛特邀嘉宾简介; 2、“面向工业到医疗应用的机器人技术与挑战- 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报名表。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2016年11月16日 附件1: 论坛特邀嘉宾简介 一、郭靖 郭靖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受广州市菁英计划项目支持前往法国CNRS-蒙彼利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6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拥有多年智能机器人研究经历,主要从事手术机器人遥操作、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机器人决策系统等方面研究。研究工作曾在美国芝加哥、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等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早期从事机器人智能决策系统,曾获得中国RoboCup公开赛一等奖(2011年),世界RoboCup公开赛第五名(2012年)等。同时担任RoboCup中国公开赛技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2012年),及多次受邀担任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