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理论

税收理论

税收理论
税收理论

第九章税收理论

第一节税收概念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纳而取得的收入。

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就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也是每一种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如下几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和违章处理。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亦称税制三要素。

1.纳税人:是享有相应权利并按税法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的主体。

2.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客体,是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3.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名义税率:是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率。

率平均税率: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

分边际税率: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定额税率:是对征税对象按一定计量单位规定一个固定税额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零。

累进税率:是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4.纳税环节:一般指的是在社会再生产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5.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6.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减税和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7.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

8.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三、税收分类

(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商品税)、所得税(收益税)、财产税与行为税。

(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间接税。

(3)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4)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从量税。

(5)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价格是含税价格)、价外税(价格是不含税价格)。

四、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其核心环节或中心环节是主体税种的选择。

(1)税制类型

单一税制论:单一消费税论(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19世纪中叶德国经济学家普费菲);单一土地税论(18世纪法国的弗朗索瓦·魁奈、19世纪美国的乔治·亨利);单一财产税论(法国经济学家计拉丹);单一所得税论(16世纪后期法国学者波丹和18世纪德国税官斯伯利)。

复合税制: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税制结构设计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制结构设计的关键是按照效率与公平的要求,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税种配置(关键是主体税种的选择)、税基选择(关键是税本的保护,税源的培植)和税率安排(关键是国家税率总水平内的确定和税率形式的确定)。

(3)我国税收制度发展概述

建国以后,我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商品间税制初步发展阶段。

50年统一全国税政,除农业税外,统一开征14种税,建立了以商品流转税为单一主体的复合税制,税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经过1953年税制修正,到1957年,我国计有14个税种。

1957年工商税收119.43亿元,占总税收(154.89亿元)的比例为77.10%

1957年农业税 29.673亿元,占总税收(154.89亿元)的比例为19.16%

2)1958——1978年:商品间税制曲折发展阶段。

58年“四税合一”(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合为工商统一税),73年“五税合一”(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盐税合为工商税)。出现税收无用论、税收有害论、税收消亡论等,税收与经济发展相背离,税收地位下降,税收工作遭破坏。至1978年底,我国共开征11种税。

1973年工商税收309.43亿元,占总税收(348.95亿元)的比例为88.7%

1973年农业税 30.52亿元,占总税收(348.95亿元)的比例为 8.75%

1978年工商税收 462.12亿元,占总税收(519.28亿元)的比例为88.99%

1978年农业税 28.40亿元,占总税收(519.28亿元)的比例为 5.47%

3)1979——1993年:商品间税制恢复发展和现代直税制初步发展阶段。

建立涉外新税种,健全涉外税制。80年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81 年公布《外国企业所得税法》,82年制定发布《进出口关税条例》,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以利改税为中心的工商税制改革,恢复和健全了国内税制,适应了对内搞活的需要。83年第一步利改税(税利并存),84年第二步利改税(以税代利)。至93年已建立了“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亦称之为以商品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复合税制。到1993年12月我国的税种共计5大类42种。

1993年工商税收3194.49亿元,占总税收(4255.308亿元)的比例为750.7%

1993年农业税125.74亿元,占总税收(4255.30亿元)的比例为2.95

4)1994年——至今:现代商品间税制和现代直税制的发展阶段。

94年全面的税制改革,统一了个人所得税,统一了企业所得税,改革了流转税, 流转税由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组成,取消产品税。最后形成了以增值税为第一主体,企业所得税为第二主体的双主体复合税制。94年税改后,我国确定实行和待开征的税收共四大类25种。

2002年工商税收 13131.54亿元,占总税收(17636.45亿元)的比例为74.46%

2002年农业税 704.27亿元,占总税收(17636.45亿元)的比例为 3.99%

2002年企业所得税3082.798亿、个人所得税1211.78亿合计占总税收(17636.45亿元)的比例为 24.35%.

(4)我国现行税制种类

94年税改我国确定实行和待开征的税收(24种)

1)商品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船舶吨税、农林特产税。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牧业税。

3)财产税类:房产税、车船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遗产税与赠与税(待开)、土地增值税。

4)行为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屠宰税、筵席税。(其中屠宰税、筵席税开征权由地方政府决定)

1990年6月28日,深圳首先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双方按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从1999年7月1日起,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减半征收,2000年1月1日起,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2000年10月22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征车辆购置税,2001年筵席税被各地停征,名存实亡。从2004年起,除对烟叶暂保留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外,取消对其他农业特产品征收的农业特产农业税,2004年农业税(含牧业税)被各地减征或停征,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

2006年2月17日起屠宰税被停征。2006年4月1日起消费税进行重要调整。2006年4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现在我国实行的税种实际上只有20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船舶吨税、烟叶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第二节税收负担分析

一、税收负担的度量

1)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个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

2)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

二、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

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有密切关系,其负担的轻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合理的负担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的资金需要,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持久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瑟?B?拉弗(https://www.doczj.com/doc/c811946290.html,ffer)用一条曲线说明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后来税率——税收收入的关系就被称为“拉弗曲线”

(如图8—1所示)

税收

图8—1“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基本要点是:税率水平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限度内(小于t*,t*为最优税率,税率小于t*的区域也称为税收正常区),随着税率从零逐渐地提高,税收收入也会由零逐渐增加到最高点(E点),这是因为,在税收正常区内,税率的提高虽然也会减少税基,但税基减少的幅度小于税率提高的幅度,所以不会等比例地导致税收的减少,税收收入还是会上升的。但是一旦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大于t*,税率大于t*的区域也称为税收禁止区),随着税率的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反而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直到最后为零。这是因为税率超过最优税率点后,就会影响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见后面的税收替代效应和税收超额负担),从而导致税基减少的幅度大于税率提高的幅度。

第三节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

二、税负归宿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它表明转嫁的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一般来讲在发生税负转嫁后,会造成法定归宿与实际经济归宿的差异。

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1)课税范围:一般来说,课税范围越宽广,就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则不利于税负转嫁。

2)反映期间:一般来说,短期内不容易转嫁,长期内可能发生转嫁。

3)税种属性:间接税易转嫁,直接税不易转嫁。

4)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不容易转嫁,垄断市场容易转嫁。

第四节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制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一、税收原则的发展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平等、确实、便利、节省(最少征收费用)。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瓦格纳的税收四项九点原则:财政政策(充足、弹性)、国民经济(税源、税种)、社会正义(普遍、平等)、税务行政(便利、节省、确实)

(3)现代资本主义时期。斯蒂格里茨的税收五原则:效率、公平、管理、灵活、政治负责性。书P172—17:财政收入原则(充分、弹性)、经济发展原则、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遵从成本、征管成本)、中性原则

二、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就是指税收制度应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税收收入。

1.超额负担最小原则: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扰,税收最好能保持中性,所引起的超额负担应最小。

2.征税成本最小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应高,应尽量节省征税成本。

三、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就是指税收制度应将税收负担公平合理地分摊到全社会成员身上。

1.受益原则:即要求按照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利益程度来分配税负。或根据纳税人从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大小来分担税负(政府支出成本)。

2.纳税能力原则:即根据纳税人支付能力(客观测度标准有收入、消费和财产)高低分担税负(政府支出成本),能力强的多交,能力弱的少交。

税收的超额负担损失

税收的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损失,亦称为税收的超重损失(deadweight loss),或无谓损失,是税收对市场经济效率造成的直接损失,是指税收导致价格的扭曲,使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机制受到影响,导致了福利净损失,它是一种超过了所征集的税收收入的那部分福利损失。即税收替代效应对经济造成的福利损失,即使将所征收的税款完全转化为对纳税人的收益也不可能完全得到弥补的效率损失。

经济学家将税收的超额负担损失分为两类,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损失,指税收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使私人部门因征税而导致的损失大于公共部门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即发生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损失。税收资源配置方面超额损失的典型例子就是西方福利国家的高税收、高福利导致了经济增长乏力,高税收虽然提供了高福利,但它却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私人经济的产出,最终没法持久。二是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损失,指税收扭曲了价格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影响,干扰了私人正常的生产、消费和交换活动,使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蒙受的福利损失,超过了所征集的税收收入的那部分福利受到损失,即发生税收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损失。税收经济运行方面超额损失的典型例子就是18世纪英国政府开征的所谓“窗户税”,“窗户税”使纳税人因逃税而将窗户用砖砌死,结果纳税人减少了光线、通风等的舒适感,政府因窗户税形同虚设而未从中获得多少利益。窗户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损失、牺牲)超过了政府实际得到的好处,明显给社会带来了超额损失。一般来讲,税收的超额负担越大,给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越大,经济效率损失就越大。

所有税收中能够避免超重损失的只有两类。一类是非经济税基课税,即与经济活动无关的,不会改变人们经济行为的课税。如总额税(lump-sum tax),又称一次性税收,它就是一种非经济税基课税,不论纳税人者个人的收入、财富和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状况如何,总额税统一向所有公民开征,并让每个人交相同数量。即总额税不管纳税人的行为如何都必须支付的一个定量的税款。总额税的最典型例子就是人头税,它要求所有的成年人每年向政府当局缴纳同等数额的税款。纳税人没有任何可能去重组其经济事务来逃避或减少税收负担。另一类是“纠正性税收”(corrective tax),是指为了纠正市场失效如负外部效应,从而增进资源有效配置而开征的环保税、污染税等,就不会产生超重损失。除了这两类税以外,所有对经济税基的课税都会产生超重损失,如商品税、所得税、资本税、财产税等,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类税称为价格扭曲税(如图7—4所示),它是指税收在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中打进了一个“楔子”,扭曲了价格,使销售者所获得的净价格与购买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产生了一个正好等于“税收”的差异缺口(亦称为税楔tax wedge)。与征税前的情况相比,购买者因政府征税而付出了更多的收入却得到了更少的产品,销售者因政府征税而减少了收入减少了产量,因此无论是销售者还是购买者都遭受了福利损失。

根据税收效率原则的要求,税收的额外负担应尽可能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超额负担越小的税,效率越高的税,就一定是好税,就一定会受到社会欢迎。如英国20世纪80年代末实施的一次性总额税——“社区费”,

虽然超额负担为零,但由于不利于公平,就受到了英国社会民众的普遍反对,最后不得不取消。另外,也不是所有具有超额负担的税收,就一定是坏税,就一定不会受到社会欢迎。如起源于17世纪荷兰的印花税,虽然是对经济税基课税的价格扭曲税,有一定的超额负担,但它却是公认的深受社会民众欢迎的“良税”。

买者所支付的价格 Pg 初始价格

卖者所获得的净价格

O Q 1 Q* 课税对象(商品、要素)

图7—7楔形模式与税收效率损失图

税收的超额负担 = 税前剩余—(税后剩余+征集的税收收入)

= 税收对消费者的超额负担 + 税收对生产者的超额负担

①税收对消费者的超额负担 = 税前消费者剩余—(税后消费者剩余+征集的税收收入)

②税收对生产者的超额负担 = 税前生产者剩余—(税后生产者剩余+征集的税收收入)

税收的总超额负担(W) = 消费者(买者)的超额负担 + 生产者(卖者)的超额负担

‖ ‖ ‖

S 哈伯格三角形ABE = S ΔACE + S ΔBCE = 21

T ?ΔQ

税收超额负担最一般的计算公式是:W= 21T ?ΔQ =21t 2P*Q*D

S D S E E E E 其中T=ΔP ?t,S E 是补偿供给弹性,D E 是补偿需求弹性,公式证明可参见[美]大卫·N ·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第413~415页

第五节 最优税收理论

一、最优税制理论的含义

最优税制理论是税收原则在实际税制设计的规范运用,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应该如何设计税制以便在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中选择一个体现二者恰当平衡的最优组合。由于现实中税制设计主要是围绕着直接税和间接税展开,并且税基的选择主要是在所得和消费之间进行,所以最优税制理论也主要以商品税和所得税的设计为中心,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以及反映二者组合的最优税收结构理论。

二、最优税制理论的简要发展线索

西方经济学家对最优税制问题以一种规范的理论方式加以讨论,已经有100来年的历史。1897年,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思(F .Y .Edgeworth )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模型考察了最优所得课税问题,从而开启了最优税制理论早期研究的先河,但埃奇沃思的一个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税收在收入分配上的反激励效应(效率代价)。1927年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兰姆塞(F .Ramsey )对最优商品课税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提出了极有理论价值的见解——兰姆塞规则(Ramsey rule ),但他的研究也同样留下了遗憾,兰姆塞没有考虑到商品税存在着对工作——闲暇关系干扰的可能性以及忽略了收入分配问题。1939年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 )和约瑟夫(Joseph )利用序数

福利经济学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所得税与商品税在中性方面的优劣,并得出所得税优于商品税的结论,这是西方经济学家从“最优”角度比较所得税和商品税的最早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最优税制问题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加入研究,比如,威廉·维克雷从40年代就开始着手用数学形式来分析税收对人们努力的反激励效应,以便克服埃奇沃思设计所留下的缺陷,但到60年代末都未能给出解。50年代,科勒特和哈格(Corlett and Hague)最先把最优税收与闲暇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化的理论分析,并得到了一条人们普遍认可的效率原则:科勒特——哈格法则(Corlett & Hague rule)。同样是在50年代,弗里德曼(Friedman)利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对所得税和商品税进行了最优比较,也得出了所得税优于商品税的结论。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最优税制问题的规范性研究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包括米尔利斯(Mirrlees)、斯特恩(Stern)和阿特金森(Atkinson)等人。1971年詹姆斯·米尔利斯差不多沿用了与维克雷相同的实质上是埃奇沃思的假设,来分析最优所得税的设计问题,比较幸运的是米尔利斯成功地解决了维克雷未能完成的解,不过所得到的不是最优解而是次优解,后来米尔利斯和维克雷还因为对不完全信息下的激励经济理论贡献卓著而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

学奖。1976年斯特恩把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纳入最优所得税,提出了最优线性所得税理论。1977年阿特金森从最优税收的角度研究了所得税和商品税之间的多种复杂关系,对最优税收结构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目前研究这一问题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最优税制理论继续是经济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虽然最优税收文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政策结论,而结果又高度依赖于那些我们很少具有经验知识的参数,但是,经济学家的不懈探索给财政理

论注入了新的生机,并使最优税收理论形成了当代财政理论的一大主流热点。

三、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研究结论

经过西方经济学家多年的探索,最优税制理论有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不少分析还矫正了以前的错误,下面就将这一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些基本研究结论归纳总结如下:

(一)最优商品税方面

最优商品税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选定以商品和劳务作为课税基础之后,应如何设计各种商品的课税税率,才能实现超额负担最小。兰姆塞对最优商品税的早期研究结论是,为了使总超额负担最小化,税率的制定应当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这个结论,叫做兰姆塞规则1,兰姆塞规则后来又被称为需求等比例递减法则,兰姆塞规则所揭示的内涵是,一套有效的商品税并不要求对不同的商品课征统一的税率,而是要求使不同的商品税后需求量的变动比例能够统一。兰姆塞规则简洁而清晰,成为西方经济学家研究最优商品税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石,后来,西方经济学家又进一步探讨了兰姆塞规则与商品需求弹性的关系,并将兰姆塞规则重新表述为逆弹性法则或反弹性法则。逆弹性法则是指为了使总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的税率应当与其需求弹性成反比。逆弹性法则所揭示的内涵是,一套有效的商品税应该尽可能少地扭曲人们的行为,而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人们的行为调整是呈正比的,即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扭曲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有效课税要求对相对无弹性商品课征相对较高的税收。新表述的逆弹性法则丰富了兰姆塞规则的内容,但是,由于一般商品税并没有把闲暇这种特殊的消费品包括在税基里,因此商品税就存在着对工作——闲暇关系干扰的可能性,为了纠正这一缺陷,科勒特(Corlett)和哈格(Hague,1953年)证明了一个有关兰姆塞规则的新法则:科勒特——哈格法则。该法则主张,当有两种与闲暇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的商品时,有效课税要求,对与闲暇具有互补关系的那种商品应课以相对较高的商品税率,而对与闲暇具有替代关系的那种商品应课以相对较低的商品税率。科勒特——哈格法则所揭示的内涵是,为

1[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9页。

了减少税收对人们工作——闲暇选择的扭曲,政府可以通过商品税率的选择获得高效率。虽然税务当局不能直接对闲暇课税以促使人们更多地工作从而得到一个超额负担最小的“最佳”结果,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对与闲暇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的商品课税的办法而实际上达到对闲暇间接课税的结果,对闲暇互补品征高税可以减少闲暇的消费,对闲暇替代品征低税也可以减少闲暇的消费,这样的税率设计可以非常趋近于对闲暇课税所产生的那种高效率状态。到科勒特——哈格法则为止,西方的最优商品税研究在减少税收的效率损失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也暴露出了它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忽视收入分配。按照逆弹性法则,低弹性的生活必需品税率应高,而高弹性的奢侈品反而税率应低,这显然有违分配正义的原则,根据最优税制理论的要求,兰姆塞规则理所当然应适当加以修正。斯特恩(Stern 1987年)概括了修正后的结论:基于公平的考虑,对于高收入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否高也应确定一个较高的税率;对于低收入者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即使弹性很低也应确定一个较低的税率。从目前西方的现行商品税来看,效率取向比较明显,但公平问题也不得不考虑,西方最优商品税研究与最优所得税研究一样,最终面临的仍然是一个效率和公平的得失权衡问题。

(二)最优所得税方面

最优所得税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选定以所得作为课税基础之后,设计何种程度的累进税率能实现公平准则。埃奇沃思对最优所得税的早期研究结论是,税后收入均等的税,才是最优税收,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最优所得税制应实行高度累进税率的制度,对高所得者的边际税率应为100%。这一结论显然不能实现人们所希望的有效率的平等。因为,如果边际税率是100%,那么谁都不会去工作,税前所得就会变为0。为了克服埃奇沃思的缺陷,米尔利斯(Mirrlees,1971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米尔利斯的基本结论是,由于政府只能观察到各种不同类型人的生产能力差别,而无法辨认个人的能力,因此,政府只能对观察到的生产能力征税,这就必然会殃及努力程度,从而使征税后的社会福利无法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得不到最优解。为了寻找次优解,米尔利斯设计出了一种尽可能降低税收效率成本的最优税制。虽然米尔利斯并没有完全解决最优税制的设计问题,但他指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后来,费尔普斯(E.S.Phelps,1973年)和米尔利斯的学生西特(J.Seade)根据米尔利斯的模型进行了应用前景的研究。他们得出的重要结论主要有三点:第一,边际税率应在0~1之间;第二,拥有最高收入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应是0;第三,如果有最低工资的个人是按最优条件工作的,则他面临的边际税率应是0。经济学家对米尔利斯最优税制理论所推出的倒U型最优边际税率的结论也是不满意的,因为,对最高收入的个人适用0边际税率,效率问题解决了但公平问题显然不是最优的,而且人们难以适当地确定0边际税率的区间是应从那一档次的最高收入开始。相比之下斯特恩的研究还是比较新颖和温和的,斯特恩(Stern,1976年)研究了线性所得税的最佳累进程度问题。线性所得税又称为平税、平直税(flat tax),它是一种边际税率为常数的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平直税和比例税是不同的。在比例税率结构下,平均税率永远等于边际税率。比例税用公式表示就是:税收收入=t×收入。这里t为正数,t既是边际税率又是平均税率。而在平直税中,边际税率不变指的是新增收入中须支付税收的比例不变,并不是说个人收入增加后的平均税率不变,实际上,平直税的边际税率是大于平均税率的。平直税用公式表示就是:税收收入=-α+t×收入。这里α与t都是正数,α代表总额补助(最大转移量或称之为最低生活保障收入),t代表边际税率,很显然平直税是累进的,个人收入越高,其交纳的税收比例也越高,平直税的累进程度取决于α和t的精确值,且t值越大,税制越具累进性。斯特恩的研究发现,若考虑闲暇与收入之间的适度替代关系,且政府所需要的税收收入约等于个人收入的20%,那么平直税的边际税率大约为19%时,社会福利能达到最大化。这比埃奇沃思模型中的100%的边际税率要小得多,也比米尔利斯模型推论的0边际税率也要温和得多。平直税的不变边际税率有许多吸引人的特色,它会减少极高和极低的边际税率的有害刺激,而且就征管的简化来说也有巨

大的便利,而且和负所得税理论可以很好地衔接起来,不过平直税的一个局限性在于它限制了所得税制只有一个边际税率,再分配功能就有所弱化了。于是一种不同于倒U型和平直型税制,比较接近现实的U型非线性所得税制的最优设计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这方面比较有名的是米尔利斯的老搭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戴尔蒙德(Diamond),他在1998年发表文章,反对倒U型最优边际税率,主张U型最优边际税率的设计,即对低收入的个人,边际税率要高,对高收入的个人,边际税率也应高,而对中等收入者,边际税率应低。从目前西方的现行所得税来看,U型边际税率仍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其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经济学家分析的结论是税制设计应尽力保证U型边际税率表不是陡峭的,而现实中存在的过高边际税率是有害的,应大幅削减。

(三)最优税收结构方面

最优税收结构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同时考察所得税和商品税的税收框架中,应如何设计税收方案以实现税收结构的最优化。西方经济学家对于所得税和商品税的看法大致是两者各有优势,所得税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人和不同收入水平课征不同的税。商品税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对一些产品课征比其他产品更重的税。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如何在两者之间实现最优平衡,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最优解决方法可以设计为所得税用于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商品税用于获取税收收入的效率目标。但是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表明,问题比这要复杂的多。由于所得税本身就存在着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边际税率选择的差别,商品税也存在统一税率和差别税率两种选择的差别,这就给最优税收结构的设计增加了难度。一些经济学家从最优税收的角度对所得税和商品税进行了比较分析,占上风的观点认为所得税优于商品税,因此主张所得税在税收结构中应该占据较大比重。另一些经济学家对不同的税收方案选择进行了最优分析:比如线性所得税与差别商品税方案,非线性所得税与统一商品税方案,从分析的结论看,在最优解决方法中所得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如果忽略征管问题、逃税、横向公平和纳税人对税收的偏好等因素,那么出于公平和效率的考虑,非线性所得税和统一商品税的税收结构比较可取,在此结构中非线性所得税用来增加平等,统一商品税用来在效率基础上增加收入,这种税收结构与流行的看法基本一致。但是,如果考虑到那些其他因素,那么有非常好的实际理由支持线性所得税和差别商品税的税收结构,在此结构中线性所得税用来在效率基础上增加收入,而差别商品税用来增加平等,这种税收结构与前面所讲的流行看法正好相反,所得税不是用来实现公平目标而成了效率工具,商品税不是用来实现效率目标反而成了公平工具。根据目前西方最有影响的研究最优税收结构理论的经济学家阿特金森的总结,除非做出极严格的假设,最优税收种结构的选择应是所得税和商品税二者某种平衡性的结合。从目前西方最优税收结构理论的研究结果看,它也同样陷入了效率和公平得失权衡的旋涡之中。

从整个最优税制理论的研究来看,其研究成果离实用性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最优税制文献的大量研究模型高度依赖于某些远离现实的假设条件,而离开了这些假设条件,最优税制理论所谓精确的标准数学公式最终便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了。由于它太拘泥于经济学上的功利主义福利分析方法,

因此有些缺陷是致命的,正如罗森所说:“最适税制理论一般不考虑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种‘最适’税收可能会很容易地毁灭在政治家的手中或者行政管理费用过高。”2总的来讲,最优税制研究在理

论上的进步要远远大于实践上的成功,它要为政府税收政策设计提供某种可行方案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的涵义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由于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政府在征税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在博弈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自然秩序作用下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使之接近于这个状态。最优税制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 税收的基本原则主要为效率与公平,最优税制应该是同时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制。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税收不干预资源的配置,保持一种中性,以免造成对纳税人的行为的扭曲。也就是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在收入效应中,只有资源的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的手中,而替代效应则会因为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的损失。税收的公平性应该是在收入的分配中体现,横向公平为同等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纵向公平为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不同纳税。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1)市场状态假设: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收益)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要明确表示出来。

(2)政府的行为能力假设:政府必须通过一套交易成本较低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工具的选择与个人的消费相关,纳税义务与经济政策无关的一次总负税不予考虑); (3)标准函数假设:多人的模型中,以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计算各种结果,以此来作为选择税收工具的标准。 早期最优税制理论 1927年,年轻的剑桥经济学家拉姆齐(Ramsey)在解答老师庇古(Pigou)的一篇作业中天才地解决了一个关于最优商品税的问题:假定一次总付税不可行,对于征收给定的税收收入,最优的商品税率应该是多少,才能使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最小。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拉姆齐得出,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很小,而高档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大,拉姆齐法则要求,有效率的税收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税率,而对高档品课以低税率。 最优所得税问题是一个更古老的问题。与最优商品税假定不存在公平问题相反,最优所得税最初的研究对效率采取了完全忽略的态度。埃奇沃思(Edgeworth)提出,当每个人的边际牺牲相等时(纵向公平原则),社会效用损失最小,这就意味着最大边际税率为100%。当收入达到某个等级时,当事人的所有增加的收入都将用以交换税收,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高收入者将放弃工作,选择闲暇。由于损失了效率,政府的收入反而低于课征低税率的收入。斯特恩(Stern)通过对税收与劳动供给的研究,得出最优所得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负相关,当劳动供给弹性小,即对工资率的变动表现为不敏感时,较高的税率不会对劳动供给决策,从而对经济效率产生大的影响,反之,若劳动供给弹性很大,对工资所得课以较高的税率则会导致实际工资率的下降,进而引起更大的劳动供给的减少。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Mirrlees)对激励条件下最优所得税问题作出了经典性研究。在考虑了劳动能力分布状态,政府最大化收益,劳动者最大化效用,以及无不定性、无外部性等一系列严格假定的情况下,他得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结论,其中二点就是对高工资率和最低工资率都应课以零(边际)税率。 最优税收与生产效率是最优所得税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有效率,包括交换和生产的有效率,其条件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

税务-开放专科税收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精品

《税收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使用教材及考试题型 1.使用教材:《税收理论与实务》(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郑劬,20XX年8月第2版,20XX年8月第1次印刷。 2.考试题型: (1)纸质考试:单项选择题(共20分);多项选择题(共10分);判断题(共20分);简答题(共20分);计算题(共30分) (2)网考: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多项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3.考试成绩:考试时间为90分钟,形成性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4.考试方式:闭卷考试、网考 第二部分重点内容 本学期《税收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及网考两种形式。纸质考试《税收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网考《税收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有关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法规定征税的目的物为( ),它是区分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2.税收权利主体是( )。 A.税务机关 B.纳税义务人 C.征纳税双方 D.税务总局3.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 A.印花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4. A.是不对等的 B.是对等的 C.保护征税一方 D.保护纳税一方 5.下列税种中属于从量税的是( )。 A.企业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资源税 6.下列税种中属于价外税的是( )。 A.资源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7.我国税法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其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指( )。A.纳税义务人、税率、纳税期限 B.纳税义务人、税率、违章处理 C.纳税义务人、税目、减免税 D.纳税义务人、税率、征税对象 8.下列税制要素中,衡量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纳税期限 B.减税免税 C.税率 D.纳税环节 9.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人的确定原则是( )。 A.量力负担 B.属人 C.属地 D.属人属地 10.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属于( )。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1.某酒厂为一般纳税人。本月向一小规模纳税人销售白酒,开具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93 600元;同时收取单独核算的包装物押金2 000元(尚未逾期),此业务酒厂应计算的销项税额为( )。 A.13 600元 B.13 890.60元 C.15 011.32元 D.15 301.92元 12.某服装厂为本企业管理人员加工一批工作服,其制造成本为18万元,同类产品成品利润率为8%,按同类产品售价计算的销售价格为27万元,则该批加工服装计征增税销项税的依据为( )。有同类价的按同类价,无同类价的,按组价 A.18万元 B.19.44万元 C.19.8万元 D.27万元 万元,为200月销售自产拖拉机,取得不含税销售额6年)20XX一般纳税人(.某农机生产企业13. 农民修理拖拉机取得现金收入15万元。本月购入农机生产零配件,取得已经认证的防伪税控系统 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额为80万元,则该企业本月应缴纳增值税( )万元。 A.14.35 B.14.58 C.17.55 D.22.95 14.某商家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视机,每台零售价3 000元,本月售出电视机150台,共收回150台旧电视,每台旧电视折价200元,该业务应纳增值税为( )元。 A.61 025.64 B.65 384.62 C.73 500 D.76 500 15.企业外购的货物,可以作进项税额抵扣的是( )。 A.外购的小汽车用于个人消费 B.外购的床单用于职工福利

税收理论与实务

单选题 特殊开头 1. (2009年)2008年某居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 000 万元、营业外收入80万元,与收入配比 的成本 4 100万元,全年发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共计700 万元,营业外支出60 万元,2007 年度经核定结转的亏损额30 万元。2008 年度该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 A .47.5 )万元。 2.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百分比的税率。 3. 2008 年某居民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00 万元,发生的成本费用总额1600 万元,其中业务招 待费支出20 万元。假定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8 年度该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B.3)万元 4. 2009年某企业销售已使用过的厂房,取得收入1400 万元,该厂房建造后最初入账原值 800 万元,已提折旧400 万元。该企业上述业务应纳营业税(D.70 )万元 A 5. 按《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下列行为属于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 的是(B.饭店开设客房、餐厅从事服务业务并附设商场销售货物) 6. 按次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为次(日)营业额(A.100 元)元 7. 按照现行消费税制度规定,纳税人外购下列已税消费品可以从应税销售额中扣除的有 (C.外购已税化妆品生产的化妆品) 8. 北京市某歌舞厅共设25 个包间,包间均有卡拉OK 设备,为客人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顾客 可以自娱自乐2009 年 4 月歌舞厅收取的费用为包间费50 万元,餐费10 万元,烟酒饮料费 30 万元。其营业税合计(B. 13.5 万元) F 9. 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最接近的是(收入型增值税) G 10.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的是 (C ?保险赔款) 11. 根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是(C.国债利息收入) 12. 根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下列税金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是 (B .增值税) 13. 根据税法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凡是征收增值税的货物都征收消费税) 14. 根据税法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凡是征收增值税的货物都征收消费税) 15. 根据消费税的现行规定,下列车辆属于应税小汽车征税范围的是(C.用中轻型商务车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第四章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重点: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国际税收。 难点:不同税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计算。 第一节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的各级政府及其 征税机构,它说明谁征税。 (一)本国税与外国税:本国税指的是本国政府开征的各种税收,外国税则是外国政府开征的各种税收。 (二)中央税与地方税:中央税以中央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中央立法,由中央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中央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来源。地方税以各级地方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地方政府立法,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提供资金来源。 二、课税主体 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也称纳税人;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两类: 1.个人税和法人税 2.买方税和卖方税 三、课税对象

1.课税对象的概念:课税的标的物 2.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 四、税率 (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 税率=(应纳税额/课税对象)×100% ,税额 = 课税对象×税率 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地区差别 税率分类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适用于流转税;累进税率--适用于所得税;定额税率--适用

于从量税。 1.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 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 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 3.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 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么,张三应纳税:(2800 – 800)X10% = 200元 李四应纳税:(2801 – 800)X15% = 300.15元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摘要 1、西方税收理论综述 2、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3、亚当斯密税收理论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西方税收思想》许建国中国经济出版社 2、西方理论的发展《湖北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亚当斯密与傅玄思想的分析比较《产业科技论坛》2006年 4、亚当斯密税收原则的重新解读《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5、《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商务印书馆 6、《中国经济问题》1990年第一期

西方税收理论的综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和垄断统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出理了不同的税收理论学派 1重商主义税收理论 这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税收理论。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衰弱于18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托马斯?曼,法国的财政总监柯尔培尔,意大利的斯卡卢非等。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把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2 重农学派的税收理论

这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税收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农业是社会唯一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增加。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废除包税制的征收制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3 古典学派的税收理论 这是17世纪中叶代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税收理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弟,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认为国家经费属于非生产性费用,要压缩经费,实行廉价政府。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论。 4 庸俗经济学派 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将政治经济学看作是一门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他们认为属于财富分配范畴的赋税的影响范围自然而然不会仅仅局限于财富的分配领域,而是同时影响到生产和消费。因而,萨伊对赋税原则的讨论融合了赋税对生产、分配、消费的广泛影响.他认为税收基本上是有害的,都会妨碍社会的再生产。但同时税收又是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的。所以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着重强调税率要低,以将其对再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

《税收理论与实务》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一次在线作业 1 判断题(共40道题) 2 收起 1.( 2.5分)税收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2.5分)税收是国家用以强加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税收基本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4.(2.5分)车辆购置税属于货物和劳务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土地增值税属于所得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契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印花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8.(2.5分)非税财政收入由财政局负责征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教育附加费属于非税财政收入。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税务机关是唯一的税收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海关也是税收的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收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增值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是两级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纳税人发生混合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纳税人发生兼营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增值税税率的调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020年春季学期《税收理论与实务》在线考核试题_4.doc

1.纳税人采用按期汇总纳税方式缴纳印花税,应事先告知主管税务机 关,缴纳方式一经选定,()年内不得改变。 A.3 B.5 C.1 D.2 【参考答案】: C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 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 之日起()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 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A.15 B.60 C.45 D.30 【参考答案】: D 3.根据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税人应当进 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是()。 A.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全销售的 B.整体转让未竣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C.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3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D.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参考答案】: C 4.根据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 范围的是()。 A.房地产的抵押 B.房地产的代建 C.企业间的房地产交换 D.房地产的出租 【参考答案】: C

5.某大学教授1997年5月编写教材一本并出版发行,获得稿酬14600元;1998年因加印又获得稿酬5000元。该教授所得稿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是( )。 A.1635.2元 B.2044元 C.2195.2元 D.2744元 【参考答案】: C 6.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比例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 A.14% B.3% C.2% D.2.5% 【参考答案】: D 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A.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B.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C.在外国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 业 D.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 【参考答案】: D 8.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的是()。 A.消费税 B.关税 C.个人所得税 D.土地增值税 【参考答案】: C 9.一般纳税人出租不动产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应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 A.正确 B.错误

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一国每年支出的费用,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与人民收入无重要联系的资源;二是人民的收入。前者是指政府经营的企业的收入,如国营企业的利润,国家银行的利息等等。根据斯密的观点,由于各种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第一种收入来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2、非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3、无论政府据以征税的对象属于经济税基,抑或属于非经济税基,都改变纳税人实际收入或改变其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4、允许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基进行排除、扣除、减免等,都可以视为政府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往往是出于多种原因而设计的,但不会相应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5、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利益原则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 6、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该原则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人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 7、纵向公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相等的税款,横向公

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不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不相等的税款。() 8、税收哲学是如何制定合理分配税负担的标准以及解释此标准合理性的理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础。() 9、绝大部分税收对私人经济行为都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的改变,也就是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纳税负担。人们通过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进行决策调整仅仅是为了尽量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不会因此对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对其产生扭曲作用。() 10、向垄断产品征税,向垄断厂商征税一定会对经济社会总体带来较大影响。()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键入每句的括弧内) 1、一般情况下,国家税收通常具有()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自愿性 C、合法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具有()特征的税收被称为累进税。 A、平均税率总是等于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提高而提高 C、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无关

论述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论述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也称为“税赋”。它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有国家才有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税收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税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1.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需要。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为了行使其职能,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然要耗用一定的物资和资金,因而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取得财政收入,而税收正是这样一种方式。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国家的权力有两种: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不是凭借财产权力,而是凭借政治权利,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运用政治强制手段,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归其支配。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国家税收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有,强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使用。 二、税收原则理论 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应当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1.1 古典税收原则(1)斯密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用原则。(2)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1.2 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税收中的效率原则又分为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又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 三、税收效应理论 税收效应理论具有三个部分:1.税收效应概述。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3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1)税收效应的概念: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税收效应是与税收中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税收效应的分类:正效应与负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其研究的是:一、税收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二、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三、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3)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有以下内容:一、税收与经济增长;二、税收与经济稳定;三、税收与收入分配。 四、税收转嫁与归宿理论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实际上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非一致性问题。研究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目的在于确定税收的最后归宿点,从而,分析各种税收对于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税收理论与实务》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一次在线作业 1 判断题 (共40道题) 2 收起 1.( 2.5分)税收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2.5分)税收是国家用以强加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税收基本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4.(2.5分)车辆购置税属于货物和劳务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土地增值税属于所得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契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印花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8.(2.5分)非税财政收入由财政局负责征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教育附加费属于非税财政收入。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税务机关是唯一的税收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海关也是税收的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收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增值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是两级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纳税人发生混合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纳税人发生兼营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增值税税率的调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7税收理论与实务

中国公民孙先生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任职,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其2015年度的收入情况如下:每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8 000元;一次取得董事费收入5 000元;转让自有房产两间,取得转让收入80 000元,转让过程中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5 000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房产原值为50 000元;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2 000元;取得银行存款利息收入3 000元。 要求:(1)孙先生在2015年度应就哪几项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分别计算孙先生各项应税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计算孙先生2015年度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5.00 标记题目 题干 吴先生为计算机方面的高级工程师,自2015年3月份起取得的个人收入包括:每月工资5000元;5月份转让一项专利取得转让收入50 000元;6月份到国内某理工大学讲学一次,取得收入1 000元。 要求:试计算吴先生2015年度上述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所得中,不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是()。

a.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b.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c. 工资、薪金所得 d. 财产租赁所得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财产租赁所得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所谓的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 ( )。 a. 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元 b. 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 c. 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7万元 d. 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6万元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2019最新电大税收理论与实务网考题库及参考答案必考重点

电大《税收理论与实务》期末网考资料小抄 一、判断题 1.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V 2.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X 3. 从事机动车交强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V 4. 电影票房收入应全额计征营业税。()V 5. 对个人转让自用达 5 年以上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x 6. 对酒类产品生产企业销售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会计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类的销售额中,计征消费税。()V 7. 发票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源监控的主要手段。()V 8. 房产出租时,以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V 9. 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产所有者。()x 10.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不包括农村。()V 11.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 V 12.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V 13.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可以在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x 14. 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资金,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V 15. 个人取得不同项目劳务报酬所得的,应当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x 16. 个人取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项目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所得的,应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x 17. 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V 18. 个人拥有的普通住宅,在转让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V 19.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适用各应税项目的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V 20. 各类经济合同,以合同上所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V 21.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据实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x 22. 根据非居民纳税人的定义,非居民纳税人可能是外籍个人、华侨或港澳台同胞,也可能是中国公民。()x 23. 工商登记是纳税人纳税程序的首要环节。()x 24. 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钟的奖金,如半年奖、先进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V 25. 雇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应合并当月工资薪金,一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x 26. 关税的征税对象是准许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 V 27. 关税有较强的涉外性,是国际贸易谈判和协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执行对外政治经济政策的手段和工具。()V 28.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以及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的房产免税。()x 29.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经过审核报关单据、查验实际货物,并依法办理了征收货物税费手续或减免税手续后,在有关单据上签盖放行章,货物的所有人或其代理人才能提取或装运货物。V 30. 海关是关税的征收主体。()V 31. 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V 32. 货物或物品进出国境时一定要征收关税。()x 33. 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 应当征收增值税 , 在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纳税。()V 34. 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和标准。()V 35. 建筑企业自建自用房屋行为不征营业税。()V 36. 金银首饰、钻石及钻石制品在零售环节纳税。() V 37. 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不能确定时,由海关按相应办 法进行估价,作为关税完税价格。()。V 38. 课税对象 =计税依据()x 39. 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在实质上是等同的。()x 4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V 41. 利用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可以免征消费税。()V 42. 利用外购酒精生产的白酒,按酒精原料确实白酒的适用税率,如酒精原料无法确定的,则按酒精类适用税率 5%计税。()x 43. 零税率就是免税。()x 44. 领取权利、许可证照时,以领受人为印花税的纳税人。()V 45. 免征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V 46. 某笑星蔡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 20000 元,那么她的应纳税所得就是 20000 元,应按照劳务所得加成征税。 ()x 47. 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的税率是比例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相结合的税率形式。()x 48. 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只针对矿产品。()x 49. 纳税人即负税人。()x 50. 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时,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的销售额计算增值税;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V 51. 纳税人兼营应纳营业税行为和货物或非应纳营业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其应税行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销售额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V 52. 纳税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x 53. 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的,在计算消费税时,应换算成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V 54. 纳税人用于投资入股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V 55. 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按规定标准扣除后,超过部分,不再予以扣除。()x 56. 企业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发放职工福利时,应视同销售,计增值税销项税额。()V 57.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

第四章税收理论题库7-1-8

第四章税收理论题库 7-1-8

问题: [单选]甲国对乙国居民在甲国取得的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对甲国居民在乙国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征所得税的做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属地兼属入主义原则 D.税收饶让原则 属地主义原则是指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经济活动所在地为标准确定国家行使管辖权的范围,这是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最基本原则。

问题: [单选]关于国际避税产生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避税产生的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即内在动机和外在条件 B.跨国纳税人对利润的追求是国际避税产生的内在动机 C.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别和税法的缺陷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外部条件 D.税法的差异是国际避税产生的内在动机 国际避税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动机;二是外在条件。其中,跨国纳税人对利润的追求是国际避税产生的内在动机;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别和税法的缺陷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外部条件。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税收抵免限额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分国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B.在综合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C.在分项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D.在分国不分项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采用综合抵免的方法,可以使跨国纳税人在不同的国家发生的不足限额和超限额部分相互抵消,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 https://www.doczj.com/doc/c811946290.html,/ 意甲积分榜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税收抵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纳税人所采用的解决重复征税的方法是直接抵免法 B.直接抵免法适用于跨国母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C.税收抵免是处理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方法之一 D.税收抵免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方法 间接抵免适用于跨国母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母公司来自外国子公司股息的相应利润所缴纳的外国政府所得税,允许母公司在应缴本国政府所得税内进行抵免。

2020年春季学期《税收理论与实务》在线考核试题_8.doc

1.某厂商某月将产品分别以10元、11元和5元(被认定为偏低价格) 的单价销售给甲、乙、丙各100件,则当月该厂商的销售额在计算其销 项税时应被核定为()。 A.3000元 B.3150元 C.2600元 D.3300元 【参考答案】: B 2.某服装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11月,销售服装开具增值税 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70.9万元;销售服装开具增值税普通发 票,取得含税销售额120万元。该服装厂当月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A.49.9万元 B.54.4万元 C.46.5万元 D.51.6万元 【参考答案】: C 3.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 是( )。 A.提供著作的版权而取得的报酬 B.发表论文取得的报酬 C.高校教师受出版社委托进行审稿取得的报酬 D.将国外的作品翻译出版取得的报酬 【参考答案】: C 4.转让土地使用权适用11%税率计征增值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A 5.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 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罚款。 A.50%以上5倍以下 B.5倍以下 C.50%以上3倍以下 D.1倍以上5倍以下

【参考答案】: C 6.下列各项原则中,属于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的是()。 A.税收效率原则 B.实质课税原则 C.税收公平原则 D.税收法定原 则 【参考答案】: D 7.2016年11月,某企业销售房产取得不含增值税售价5000万元,扣除项目金额合计为3000万元,已知适用的土地增值税税率为40%,速算扣除系数为5%,则该企业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A.1850万元 B.1900万元 C.700万元 D.650万元 【参考答案】: D 8.甲公司2016年度通过某乡政府向该乡的一所小学捐赠50万元通过某县民政局向当地贫困人口捐赠100万元。已知当年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则甲公司2010年度允许扣除的捐赠为( )。 A.100万元 B.132万元 C.50万元 D.150万元 【参考答案】: A 9.根据契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出售土地使用权而发生的土地权属转移按( )计算应纳契税。 A.市场价格 B.成交价格 C.协议价格 D.评估价格 【参考答案】: B

中石油 税收理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中石油税收理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1.( 2.5分)税收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2.5分)税收是国家用以强加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税收基本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4.(2.5分)车辆购置税属于货物和劳务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土地增值税属于所得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契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印花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8.(2.5分)非税财政收入由财政局负责征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教育附加费属于非税财政收入。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税务机关是唯一的税收征收机关。 正确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海关也是税收的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收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增值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是两级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纳税人发生混合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纳税人发生兼营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增值税税率的调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某商场本月增值税销项税额200万元,进项税额150万元。其本月应纳增值税为50万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1.(2.5分)某钢铁公司出售钢材,价格100万元,则该钢铁公司应收取的销项税额为13万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某图书城月售图书130.4万元,则该图书城的销项税额为18.9万元。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生试题 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税收理论研究 教师签章:饶海琴2012年5 月16 日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签章:年月日

1.试题原稿请于考试前2周送研究生部。 2.编号栏由研究生部填写。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试题*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课程税收理论研究 学号112039013 姓名霓卡得分 1、试述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思想。(本题15分)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英国的威廉·配第始创,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不仅健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典经济学,在财政税收理论上,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理论与观点是:在税收制度上,主张开征有利于资本发展的税种,减少赋税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损害;在理论上,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将国家的职能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行“廉价政府”,以利于私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在税收原则上,主张实行平等、便利、节省等原则,使税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试述米尔利斯最优税收理论(本题15分) 最优所得税的主要论文出自米尔利斯(Mirrlees,1971),他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米尔利斯模型在所得税分析中的价值在于它以特定方式抓住了税制设计问题的性质。首先,为了在税收中引入公平因素,米尔利斯设想无税状态下的经济均衡具有一种不公平的所得分配。所得分配由模型内生而成,同时每个家庭获取的所得各不相同。其次,为了引进效率方面的考虑,所得税必须影响家庭的劳动供给决策。此外,经济要具有充分灵活性,以便不对可能成为问题答案的税收函数施加任何事先的约束。米尔利斯的模型是集合上述要素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描述。米尔利斯模型得出的重要的一般结果是:(1)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2)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3)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毫无疑问,第二点结论是最令人感到惊奇的。不过,这一结论的重要性也许不在于告诉政府应该通过削减所得税表中最高所得部分的税率,以减少对最高收入者的作用;其重要性更在于它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这就促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利用累进所得税制来实现再分配 *注:考题全部写在框内,不要超出边界。内容一律用黑色墨水书写或计算机打印,以便复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