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生试题

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税收理论研究

教师签章:饶海琴2012年5 月16 日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签章:年月日

1.试题原稿请于考试前2周送研究生部。

2.编号栏由研究生部填写。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试题*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课程税收理论研究

学号112039013 姓名霓卡得分

1、试述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思想。(本题15分)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英国的威廉·配第始创,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不仅健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典经济学,在财政税收理论上,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理论与观点是:在税收制度上,主张开征有利于资本发展的税种,减少赋税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损害;在理论上,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将国家的职能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行“廉价政府”,以利于私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在税收原则上,主张实行平等、便利、节省等原则,使税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试述米尔利斯最优税收理论(本题15分)

最优所得税的主要论文出自米尔利斯(Mirrlees,1971),他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米尔利斯模型在所得税分析中的价值在于它以特定方式抓住了税制设计问题的性质。首先,为了在税收中引入公平因素,米尔利斯设想无税状态下的经济均衡具有一种不公平的所得分配。所得分配由模型内生而成,同时每个家庭获取的所得各不相同。其次,为了引进效率方面的考虑,所得税必须影响家庭的劳动供给决策。此外,经济要具有充分灵活性,以便不对可能成为问题答案的税收函数施加任何事先的约束。米尔利斯的模型是集合上述要素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描述。米尔利斯模型得出的重要的一般结果是:(1)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2)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3)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毫无疑问,第二点结论是最令人感到惊奇的。不过,这一结论的重要性也许不在于告诉政府应该通过削减所得税表中最高所得部分的税率,以减少对最高收入者的作用;其重要性更在于它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这就促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利用累进所得税制来实现再分配

*注:考题全部写在框内,不要超出边界。内容一律用黑色墨水书写或计算机打印,以便复印。

的观念。也许说,要使得关注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未必需要通过对高收入者课重税才能实现,事实上,让高收入承担过重的税负,其结果可能反而使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下降。

3、试分析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基本格局(本题15分)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即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财政需要选择合适的税制结构。很难找到税制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分为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及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分析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能够看出大致的趋势和总体格局。

世界银行把税收分为所得税、社会保障捐助(即社会保障税)、国内货物和劳务税、国际贸易和交易税、其他税。而把国家按年人均GNP水平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体的划分是,人均GNP在8956美元及以上(1994年数据,下同)的为高收入国家,即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国。人均GNP在8956美元以下的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NP在2896~8955美元之间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在726~2895美元之间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在725美元及其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从各国税收实践看,所得税(包括社会保障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随人均GNP的提高而上升,商品课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随人均GNP的提高而下降。

(一)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

大多数市场经济工业国,即经济发达国家,其现行税制结构明显地表现为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即所得税占总税收入的比重最大,而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保障税也已成为税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之一。发达国家总体税制结构及分国别税制结构情况见表1、表2。

表1:OECD国家的税制结构

(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种1980 1985 1990 1994 个人所得税32 30 30 28

公司所得税7 8 8 8

社会保障税25 25 25 27

财产税 5 5 5 5

一般消费税14 16 17 18

其他商品和劳

17 16 15 14

务税

(资料来源:OECD收入统计)

表2:发达国家各税种收入占总税收收入之比(1994年)

资料来源:1995年税收数据表3,1995年结算表124(OECD,巴黎,1996)

从表2,即分国别1994年度各税种收入占总税收入比重看,如果舍去社会保障税,上列22个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即奥地利、法国、冰岛、葡萄

牙、挪威的商品税占很大比重,其余17个国家均以所得税为主体,占到总数的70%以上。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国家,又主要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西方国家多以私营经济为主,为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多在公司所得税上给予优惠照顾。而且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两者税率结构的差异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通常采取多级累进税率,公司所得税通常采取单一比例税率,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情况下,在单一比例税率的制度下,公司所得税一般与GNP (GDP)同幅度增长;在多级累进税率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增幅一般超过GNP(GDP)的增幅。因此个人所得税的增幅会超过公司所得税。

当然,如果我们不舍去社会保障税,一些发达国家税制中占第一位的税种则是社会保障税,即其所占比重已超过了个人所得税。如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等。而且从发展趋向看,社会保障税在发达国家的地位还在上升,在一些目前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国家也可能成为首要税种。现在关于社会保障税的性质究竟属于直接税还是间接税尚无定论。但从征税对象的角度观察,社会保障税的税基是工薪收入,接近于直接税的所得税类。如算作所得税性质的税收,那么上述以社会保障税为首要税种的国家仍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经济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除上述主体税种大多选择所得税外,从税种数量看,呈现出多税种、宽覆盖、高重叠的特征。发达国家的税种数量较多,如美国多达80多个(可统计数),德国有52个,日本57个,法国50多个,而且其税种的覆盖面也较宽,遍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涉及法人和自然人,课税范围包括财产、收入和行为等。税种重叠度也较大,一个纳税人需要缴纳多种税。

(二)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

发展中国家的现行税制结构明显地表现为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商品税一般占其税收总额的比重为70%~8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1993年),在130个国家(地区)中,以国内商品(劳务)课税包括增值税(不含关税)为第一号税种的国家有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土耳其、摩洛哥、南非、突尼斯、扎伊尔、津巴布韦、赞比亚、乍得、吉布提、加蓬、加纳、肯尼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秘鲁、乌拉圭等47个。如果加上对进出口贸易的课税,以商品税为第一号税种的国家(地区)还要加上贝宁、利比里亚、几内亚、刚果、毛里求斯、卢旺达、尼日尔、坦桑尼亚、斐济、孟加拉、马尔代夫、马来西亚、伊朗、约旦、多米尼加、洪都拉斯、苏里南、圭亚那等39个,这样两项相加,以商品及劳务税为主体的国家达到86个。虽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但是具体分析,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商品税的地位也有差异。

低收入国家商品及劳务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平均达到70%。所得税与商品税相比所占比重过低,只有26%。其中主要依赖公司所得税,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其他税所占比重也微乎其微。这些国家包括印度、缅甸、肯尼亚、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

中等收入国家(国等收入国家包括巴西、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墨西哥等)的大多数虽也是以商品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但商品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比照低收入国家要低,所得税和其他税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商品税与所得税之比平均为49:43,即呈现出商品税与所得税平分秋色的格局。不仅如此,随着规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些国家已开征了社会保障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情况见表3。

表3:部分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表(%,1992年)

资料来源: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为中央级收入

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从税种数量看,比发达国家要少得多。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税种一般不超过20个。如印度22个,新加坡14个。税种的覆盖面和重叠度也较低。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没有太多的税源,而且由于管理水平较低,也不便于开征很多税种,更不便于对同一纳税人征多种税。

综上所述,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和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是当今世界两大税制结构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迅速,所得税比重有所提高,同时推广现代间接税--增值税。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的税制改革,逐步降低所得税,开征或提高增值税,总的趋势是朝所得税和商品税均占一定比重的双主体税种方向发展。究其原因是所得税与增值税具有不同的功能效应,这二者的配合有利于税制结构多元目标和整体效应的实现。衡量税制结构优劣的主要标准是收入、效率、公平。增值税有中性功能,能够保证市场对资源

4、试述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功能(本题15分)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政策是政府进行投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

段。在宏观层面上,税收收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 在微观层面上,税收反映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现阶段,加强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制定,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有重要作用。

( 一) 税收政策改变创新主体的风险偏好

科技创新活动不但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而且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经济主体的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收政策视为对公司股东从事风险投资的补偿,税收优

惠程度越高,企业对风险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而采取税收抵免、扣除、饶让等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收益,政府也就成为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行为过程中风险的共同承担者。

( 二) 税收政策降低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

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一方面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实施者与资

金的供给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许多有前景的项目因为资金缺乏而终止; 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的不对称性,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当存在正的溢出效应时,某个企业完成创新之后,同行企业可能免费享用研发而形成的科技成果,通过模仿,获得利润。其结果导致企业收益减少,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而将企业科技创新与国家法律制度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税收降低企业风险; 另一方面,辅之以不断的完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对创新产品的合法拥有和使用,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

( 三) 采用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性支持,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活动存在高风险性。一方面,企业研发成功会带来巨大收益,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军者; 另一方面,研发活动往往面临失败的可能,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 或者科技创新即使获得成功,但由于研发周期过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导致短时间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缺少足够激励而犹豫不前。由于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企业是否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更需要政府的扶持,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5、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的一般原则(本题15分)

第一,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中央财政支出

主要包括: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

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等,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

政管理费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支出,以及应由中央负担的国内

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支农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第二,按税种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基本原则是,将一些关系到国家大局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划归中央,把一些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以及适合于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归地方,同时把收入稳定、数额较大、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税等划作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收入等。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和资源税(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后,要相应分设中央和地方税务机构。中央税种和共享税种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共享税按比例分给地方。地方税种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

第三,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退还制度。税收返还制度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转移支付,是年年都有的经常性收入返还。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情况,合理确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此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保证1993年地方既得财力。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即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O.3%。

概而言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明确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增值税从地方税调整为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和地方间分享。当时中央政府承诺改革不会减少地方政府收入,所以以2003年地方的增值税收入为基数,增长的部分实行分成。

6、结合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改革(本题25分)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强调公平与效率原则:(一)公平原则:(1)税负公平:即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2)机会均等:即要基于竞争的原则,力求通过税收改变不平等的竞争环境。2.实现措施:要做到普遍征税,量能负担,使税收有效地起到调节作用,统一税政,集中税权,保证简洁执行上的严肃和一致性。贯彻国民待遇,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二)效率原则:通过

提高征收效率,强化征收管理,减少直接征税成本和纳税人除税款以外的从属费用和额外负担。.实现措施(1)提高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程度,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2)改进管理形式,实现征管要素的最佳结合。(3)健全征管成本制度,精兵简政,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