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字词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字词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字词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字词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担任)赵将,伐(攻打)齐,大破之,取(夺取)阳晋,拜(授予)为上卿,以(凭借)勇气闻(出名)于(在)诸侯(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大败齐国,夺取了阳晋,被授予做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为(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闻(听说)之,使人遗(weì,送给)赵王书(书信),愿以十五城请(敬辞,请求)易(交换)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这块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众多)大臣谋(商议):欲(想)予(给予)秦,秦城恐(恐怕)不可得,徒(白白的)见(被)欺(欺骗)(赵王跟大将军廉颇等众多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的被欺骗);欲勿予,即(就)患(担心)秦兵之来(想不让给秦国吧,就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回复)秦者(定语后置),未得(没有确定下主意来,寻求一个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宦官头目缪贤说:“我

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你凭借什么知道他可以呢?”)对曰:“臣尝(曾经)有罪,窃(私下)计(计划)欲(想)亡(逃跑)走(奔向)燕。臣舍人相如止(阻止)臣曰:”君何以知(了解)燕王?”(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奔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怎么凭借什么了解燕王?”)臣语曰,臣尝从(跟随)大王与燕王会(相见)境(边境)上,燕王私(私下)握臣手曰,‘愿结友’,以(凭借)此知之,故欲往(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借这个来了解他,所以想要前往(投奔他))。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今君乃(却是)亡(省略“于”)赵走(省略“于”)燕,燕畏(害怕)赵,其(他们)势必(根据形势一定)不敢留君,而(反而)束(捆绑)君归(送还)赵矣(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能够)脱(免)矣。(您不如赤身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这样侥幸能得到赦免)”臣从(依从,听从)其(他的)计,大王亦幸赦臣(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大王也幸好恩赦了我的罪。)。臣窃(私下)以为(认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派遣。)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

予不(通假字“否”)?(就这样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赵王说:“拿了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答应),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权衡,比较)之二策,宁(宁可)许(答应)以(用来)负(使…承担)秦曲。(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王曰:“谁可使者?(赵王问:“谁可以担当这个使者呢?”)”相如曰:“王必(实在)无人,臣愿奉(双手捧着)璧往(前往)使(出使)(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动词,表敬意,请允许我)完(使…完好)璧归赵。(城池给了赵国,就让它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请允许我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赵王于是遂(就)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就这样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发,到秦国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相如奉璧奏(呈献,进献)秦王(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传给…看)美人及左右(指侍从),左右皆呼万岁(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嫔妃以及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相如视(看)

秦王无意(没有…的意思)偿(补偿)赵城,乃(于是)前(动词,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于是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点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王授(交,给)璧。相如因(趁机)持(拿着)壁却(倒退)立,倚(靠着)柱,怒发上(向上)冲冠(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全部)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倚仗)其强,以空言(口头)求璧,偿(抵偿)城恐不可得。(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都说:”秦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用空话来诈取宝玉,那些说要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商量不打算给秦国和氏璧。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呢?)?且(况且)以(因为)一璧之故逆(违背)强秦之欢,不可(而且为了一块宝玉的缘故触伤强大的秦国和我们的感情,也不好)。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就这样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和氏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了我)。何者?严(动词,尊敬)大国之威以修敬(敬意)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现在我来了,大王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美人看,用来戏弄我)。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再次)取(取回)璧。大王必欲急(逼

迫)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赵王,所以我又把宝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现在就与和氏璧一齐在柱子上碰个粉碎!”)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请求),召有司案图(查明地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怕他撞坏宝玉,于是就向他婉言道谢,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相如度(估计)秦王特(只不过)以(用)诈佯(装作)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做定语)共传宝也,赵王恐(敬畏),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它出来。他送宝玉的时候曾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度之,终(最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便道,小路)亡,归璧于赵(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补偿给赵国,于是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

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赵国)。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在典,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通假字“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从来没有)有坚明约束者也(相如到来,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臣诚(是在)恐(怕)见(被)欺(欺骗)于王而负(辜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从小路)至赵矣(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一个)之使至赵,赵立(立刻)奉璧来(再说秦国强,赵国弱,大王派一个使者到赵国去,赵国马上就把宝玉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难道…吗?)(现在以秦国的强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希望)大王与群臣孰(通假字“熟”)计议(商量)之。(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得死罪,我愿意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秦王和群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左右或欲引(拉,牵)相如去(离开),秦王因(由此,趁此)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侍从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趁此说:“现在杀死相如,最终得不到宝玉,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让)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使…回去)(”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相如既(已经)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能干的官员,出使到诸侯国而不辱使命,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亦不以(把)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以后)秦国也没有把那些城池给赵国,赵国也到底没有给秦国那块的氏璧。)其后秦伐赵,拔(攻取)石城(公元281年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明(第二年)年复(再一次)攻赵,杀二万人(第二年又攻打赵国,杀了两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和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秦国派使者告诉赵王,想与赵王和好,在西河以外的渑池相会)。赵王畏秦,欲毋行(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显示)赵弱且怯(胆怯)也。(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赵王遂行。相如从(赵王于是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廉颇送至境,与王决(诀别)曰:“王行,度道里(路上行程)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送到边境上,跟赵王告别说:“大王这一去,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回来,不会超过三十天)。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断绝)秦望(念头)。((如果)三十天不回来,就请容许我们拥立太子为赵王,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赵王答应了他。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弹瑟)。(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鼓瑟(赵王弹瑟)。秦御史前(上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进献)盆缶秦王,以(用来)相娱乐。(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乐曲,请(允许我)捧着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秦王怒,不许(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趁机)跪请秦王(就这样,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进献盆缶,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能够用)颈血溅大王矣!(秦王不肯敲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左右欲刃(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在喝一声,侍从都退却)。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就这样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缶)。相如顾(回头)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拿)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拿)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秦王竟酒(酒宴完毕),终不能加胜(胜过)于赵。赵亦盛设(多

多部署)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秦王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既(已经)罢,归(回到)国,以(因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就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在野外)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只,单单)以(凭借)口舌(言语)为劳(功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说:“我作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然而蔺相如只凭着言语立下功劳,职位却比我高)。且相如素(本来,向来)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甘心在他的下面”)”宣言(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使…受辱)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闻,不肯与会(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位次)。已而(过了些时候)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牵引)车避匿(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

于是舍人相与(一齐)谏曰:“臣所以(…的原因)去亲戚(父母家人)而事(给…做事)君者,徒(只是)慕君之高义也(就这样他的门下客人都对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躲避)之,恐惧殊甚(过分)(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且

庸人尚羞(以…为羞)之,况于将相乎(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臣等不肖(不才),请辞去(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比…怎么样)秦王?(蔺相如坚决阻止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曰:“不若也(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说:“象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相如虽驽,独(难道…吗)畏廉将军哉?(我虽然无能,难道单怕一个廉将军吗?)顾(只是,不过)吾念(考虑)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不共存)(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以…为先)国家之急而后(以…为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因(经由)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道歉请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说:“我这鄙贱的人,不晓得将军宽厚到这个地步啊!”)”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两人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文: 司马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 l i n )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e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 ou)?”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于赵。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秦王把璧给他,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了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直向上顶起了帽子。 4.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在朝廷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秦王怕他撞碎了和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唤有司查明地图,指点着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都邑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邑给赵国,实际上得不到。 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必定违背信约不补偿赵国城邑,于是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您和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不如趁机优厚的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呢? 9.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布置了大量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10.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说:“我做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仅凭言辞立了些功劳,却位居我上,况且相如向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我离开亲人而适逢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颇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况且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我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强秦不敢轻易侵犯赵国的原因,只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危急为先而以个人的仇怨为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他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廉颇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他《史记》中的一篇作品《鸿门宴》,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史记》中另一篇作品《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全书共130篇,包括下列五种体裁: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整理 一、通假字 1.可与○不 不,通“否”,相当于“吗”。 2.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查考。 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 释: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 的人。左右,古义,侍从;今义,方位名词,左右和右面。 2.请王 释: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命 令或要求。 3. 释:明年,古义,次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于是相如 缶 释: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 动。 释:宣言,古义,扬言,散布言论; 今义,声明,文告。 6.而事君者 释:亲戚,古义,父母和亲属; 今义,亲属(不包括父母)。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译: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③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贝。 ④我为.赵将。译:我是赵国的大将。 ⑤★臣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我离开父母和亲属而侍奉您的原因,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被动句: ①拜.为上卿译:被授予上卿的官职。 ②而君幸于.赵王.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 欺骗。 ④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我恐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宾语前置: ①君何以知燕王。译:您根据什么了解燕王? ②何以知之。译:根据什么了解他? 4.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译:寻求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 5.状语后置: ①拜送书[于廷] 译:在朝廷上行叩拜之礼送出国书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 译:在西河外的渑池相会。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因此燕王想和您结交。 ④设九宾礼[于廷] 译: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礼。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 欧阳学文 【西汉】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 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齐国打得大败,夺取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欲勿予,即患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 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

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 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 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成语(了解大意)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布衣之交刎颈之交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3、缪:秦自缪公以来(通“穆”)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5、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 三、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 ④归璧于赵(介词,到)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⑥宁许以负秦曲/以绝秦望/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目的连词,来) 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介,用) ⑧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③我见相如(动词,看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翻译

《廉颇蔺相如传》课代表翻译版本 (结合书下注释、百度知道、在线古汉语词典,欢迎纠错)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和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玉)给秦国,秦国的城恐怕得不到,白白地受骗;想要不给,就担心秦兵到来。主意拿不定,找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缪贤)回答说:“我曾经有罪,私下打算想逃到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朋友’,凭借这件事知道他,所以打算前往。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一定不敢收留您,却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主动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就侥幸能够免罪’。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幸亏赦免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请求换我的玉璧,可以给他么?”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拿走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于赵国;赵国给秦国玉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于秦国。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玉璧)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因此就派蔺相如捧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秦王没有把城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有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交和氏璧(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后退几步站定,靠着柱子,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而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不可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了什么?尊重大国的威望来表示敬意。现在我到了,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偿给赵国城池,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文化文学常识 1、司马迁 公元前145~约前87,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职,得尽读史馆藏书,后因历法进行改革,又为李陵辩解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立说,写成《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该书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形象逼真,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特色,所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 2、可予不 3、臣愿奉璧往使 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设九宾于廷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请奉盆缻秦王 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三、词类活用 1、怒发上.冲冠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间.至赵矣 4、卒廷.见相如 5、而相如廷.叱之 6、毕.礼而归.之 7、辱.其群臣 8、归.璧于赵 9、秦王竟.酒10、宁许以负.秦曲 11、臣请完.璧归赵 12、大王必欲急.臣 13、秦王恐其破.璧 14、舍.相如广成传舍 15、以绝.秦望 1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17、乃使其从者衣.褐 18、怀.其璧 19、赵王鼓.瑟 20、秦御史前书 ..曰 21、蔺相如前.曰 22、左右欲刃.相如 2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4、臣乃敢上.璧 25、相如前.进缻 26、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7、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28、吾羞.,不忍为之下 29、且庸人尚羞.之 3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33、相如每朝.时 四、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 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齐国打得大败,夺取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 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词语解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词语解释 1、使人遗.赵王书 2、徒见 ..欺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今君乃.亡赵走燕 5、而束.君归赵矣 6、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7、曲.在秦 8、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王必.无人,臣愿奉璧 ..往使 10、相如奉璧奏.秦王 11、璧有瑕.,请指示 ..王 12、秦贪,负.其强 13、臣以为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 1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也 16、大王必.欲急.臣 17、相如持其璧睨.柱 18、乃辞谢固请 .... 19、召有司案.图 2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1、舍.相如广成传22、乃使其从者衣褐 .. 23、从径道 ..亡 24、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6、间.至赵矣 2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2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9、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30、不如因.而厚遇之 3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2、臣请就汤.镬 33、卒.廷见相如 34、使不辱于.诸侯 35、拔.石城 36、欲与王为好 .. 37、廉颇送至境,与王诀. 38、度道里 ..会遇之礼毕 39、于是相如前进 ..缻,因.跪请秦王 40、左右欲刃.相如 41、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42、秦王不怿. 43、秦王竟酒 .. 44、而蔺相如徒.以口舌 ..为劳 45、且相如素贱人 ... 46、不欲与廉颇争列 .. 47、相如引.车避匿 4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49、且庸人尚羞.之 50、臣等不肖 .. 5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52、肉袒负.荆 53、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 5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6、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57、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58、为刎颈 ..之交 59、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60、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齐国打得大败,夺取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 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 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 以给他吗?”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 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 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以担当这个使者呢?”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主要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原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

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全文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huàn)者令缪贤舍人。 “……者,……也”: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为:做,担任。伐:攻打。破:打败。拜:古时授予官职叫“拜”。这里用于被动意义,是“被任命”的意思。上卿:战国时代最高的官阶。以:介词,凭,靠。闻:闻名,出名。宦者令:官名,宦官的头领。令,长官。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a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yǔ)曰:臣尝从大(dài)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夫(fú)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遗:送给。书:国书。以:介词,用。诸:各位,众。徒:副词,白白地。见:被。即:就。患:担忧。秦兵之来:主谓短语作“患”的宾语,“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求:寻找。可使报秦者: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定后句。使。派遣。报,答复。何以:凭什么。宾语前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字词解释+例句

1.拜:授予官职拜为上卿 2.遗(wèi):送使人遗赵王书 3.易:交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4.与:和,同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5.徒:白白地徒见欺 6.见:表被动,可译为“被”徒见欺 7.报:答复,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 8.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 9.何以:即“以何”的倒装。凭借什么,根据什么。“何以知之” 10.窃:私下窃计欲亡走燕 11.' 12.亡走:逃跑窃计欲亡走燕 13.语:告诉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4.幸:宠幸而君幸于赵王 15.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 16.乃:竟然,却今君乃亡赵走燕 17.幸:侥幸则幸得脱矣 18.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大王亦幸赦臣 19.以为:认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20.不:同“否”可予不 21.许:答应不可不许 22.、 23.奈何:怎么办不予我城,奈何 24.曲:理屈,理亏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5.均:衡量均之二策 26.负:使……承担,使动宁许以负秦曲 27.必:果真,实在王必无人 28.请:表示谦逊语气臣请完璧归赵 29.完:使……完好无缺,使动臣请完璧归赵 30.以示:即“以(之)示”,以,把;示,给……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31.前:走上前,名作动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32.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璧有瑕 33.;

34.指示:用手指指给……看请指示王 35.因:趁机相如因持璧却立 36.冲:顶起怒发上冲冠 37.悉:全,都赵王悉召群臣议 38.负:倚仗负其强 39.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故称布衣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0.尚:尚且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1.且:况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2.逆:拂逆,触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3.` 44.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45.庭:同“廷”,朝廷拜送书于庭 46.严:尊重,敬畏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7.修敬:致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8.倨:傲慢礼节甚倨 49.复:又故臣复取璧 50.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51.睨:斜视相如持其璧睨柱 52.固请:坚决请求乃辞谢固请 53.》 54.案:同“按”,查明召有司案图 55.度:估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6.特:只,只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7.以: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8.详为:假装作。详,同“佯”,伪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9.乃:才臣乃敢上璧 60.舍:安置舍相如广成传 61.传:传舍,宾馆舍相如广成传 62.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63.亡:逃走从径道亡 64.- 65.引:接见,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原文 支菊生译注 【说明】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的这篇传记。 蔺相如是太史公所仰的历史人物之一,因而在这篇传记中对这位杰出人物大力表彰、热情歌颂。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个历史故事,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他面对强暴而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也表现了他战胜强秦的威逼凌辱、维护赵国尊严的机智与果敢。另一方面又表彰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格。在廉蔺交欢一段中生动地记述了蔺相如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此后的十几年中,秦国没敢大规模对赵用兵,这与蔺相如主动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有密切的关系。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赵惠文王之后的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廉颇,任用赵括,造成长平之役的惨败,赵国元气大伤。最后,赵王迁宠信谗臣郭开,捕杀名将李牧,加速了赵国的灭亡。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廉颇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作为战国后期的名将之一,作者虽然也记述了一些有关他善于用兵的事迹,但都着墨不多。而对他的负

荆请罪却作了细致的描写,因为这正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身上难能可贵的美德。居功自傲,对相如不服,固然表现了他的狭隘,而一旦认识到错误,立即肉袒负荆前去谢罪,这比战场杀敌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因而为司马迁所敬佩。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撰,这段故事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负荆请罪也成了后人常用的典故和。 赵奢、李牧虽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也着力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如赵奢既善治赋又善治兵,李牧不求虚名,只重实绩,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尤其是赵括,经司马迁的记述之后,早已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后人常常引以为戒。 本篇的结构很有特色。七十列传中合传占半数以上,多数合传实际上是以分为主,几个人物各自独立。本篇却是几人互相穿插,前后钩连。廉颇一人贯穿全篇,另外几人都由他引出,有分有合,若断若续。全文首尾一片,几乎天衣无缝,所以深得后人赞赏。后世章回小说如《水浒》,叙写英雄故事所用的连锁结构的方法,应该说就是这篇《廉蔺列传》结构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 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 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 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

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 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 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以担当这个使者呢?”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城池给了赵国,就让它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一定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发,到秦国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美人以及左右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 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後,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