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⑴可予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⑺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⑻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

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6.徒

①徒见欺(白白地)

②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7.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乃前曰(前,上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

③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

③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文: 司马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 l i n )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e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 ou)?”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他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廉颇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他《史记》中的一篇作品《鸿门宴》,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史记》中另一篇作品《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全书共130篇,包括下列五种体裁: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一带。 3.: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整理 一、通假字 1.可与○不 不,通“否”,相当于“吗”。 2.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查考。 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 释: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 的人。左右,古义,侍从;今义,方位名词,左右和右面。 2.请王 释: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命 令或要求。 3. 释:明年,古义,次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于是相如 缶 释: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 动。 释:宣言,古义,扬言,散布言论; 今义,声明,文告。 6.而事君者 释:亲戚,古义,父母和亲属; 今义,亲属(不包括父母)。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译: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③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贝。 ④我为.赵将。译:我是赵国的大将。 ⑤★臣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我离开父母和亲属而侍奉您的原因,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被动句: ①拜.为上卿译:被授予上卿的官职。 ②而君幸于.赵王.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 欺骗。 ④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我恐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宾语前置: ①君何以知燕王。译:您根据什么了解燕王? ②何以知之。译:根据什么了解他? 4.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译:寻求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 5.状语后置: ①拜送书[于廷] 译:在朝廷上行叩拜之礼送出国书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 译:在西河外的渑池相会。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因此燕王想和您结交。 ④设九宾礼[于廷] 译: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礼。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作者:————————————————————————————————日期: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成语(了解大意)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布衣之交刎颈之交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3、缪:秦自缪公以来(通“穆”)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5、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 三、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 ④归璧于赵(介词,到)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⑥宁许以负秦曲/以绝秦望/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目的连词,来) 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介,用) ⑧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③我见相如(动词,看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文化文学常识 1、司马迁 公元前145~约前87,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职,得尽读史馆藏书,后因历法进行改革,又为李陵辩解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立说,写成《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该书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形象逼真,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特色,所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 2、可予不 3、臣愿奉璧往使 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设九宾于廷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请奉盆缻秦王 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三、词类活用 1、怒发上.冲冠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间.至赵矣 4、卒廷.见相如 5、而相如廷.叱之 6、毕.礼而归.之 7、辱.其群臣 8、归.璧于赵 9、秦王竟.酒10、宁许以负.秦曲 11、臣请完.璧归赵 12、大王必欲急.臣 13、秦王恐其破.璧 14、舍.相如广成传舍 15、以绝.秦望 1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17、乃使其从者衣.褐 18、怀.其璧 19、赵王鼓.瑟 20、秦御史前书 ..曰 21、蔺相如前.曰 22、左右欲刃.相如 2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4、臣乃敢上.璧 25、相如前.进缻 26、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7、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28、吾羞.,不忍为之下 29、且庸人尚羞.之 3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33、相如每朝.时 四、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 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____ 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 是寡人之过也。( )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 秦王还柱而走( ) 5. 卒起不意(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__ 6.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 7. 诸郎中执兵今义:中医医生古义:__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古义:__ 9.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义:__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词语解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词语解释 1、使人遗.赵王书 2、徒见 ..欺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今君乃.亡赵走燕 5、而束.君归赵矣 6、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7、曲.在秦 8、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王必.无人,臣愿奉璧 ..往使 10、相如奉璧奏.秦王 11、璧有瑕.,请指示 ..王 12、秦贪,负.其强 13、臣以为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 1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也 16、大王必.欲急.臣 17、相如持其璧睨.柱 18、乃辞谢固请 .... 19、召有司案.图 2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1、舍.相如广成传22、乃使其从者衣褐 .. 23、从径道 ..亡 24、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6、间.至赵矣 2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2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9、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30、不如因.而厚遇之 3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2、臣请就汤.镬 33、卒.廷见相如 34、使不辱于.诸侯 35、拔.石城 36、欲与王为好 .. 37、廉颇送至境,与王诀. 38、度道里 ..会遇之礼毕 39、于是相如前进 ..缻,因.跪请秦王 40、左右欲刃.相如 41、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42、秦王不怿. 43、秦王竟酒 .. 44、而蔺相如徒.以口舌 ..为劳 45、且相如素贱人 ... 46、不欲与廉颇争列 .. 47、相如引.车避匿 4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49、且庸人尚羞.之 50、臣等不肖 .. 5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52、肉袒负.荆 53、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 5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6、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57、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58、为刎颈 ..之交 59、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60、决负.约不偿城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版必修3-)

必修3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述所筑,公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 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齐国打得大败,夺取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 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整理 、通假字 1?可与 ㈤不,通“否”,相当于“吗”。 2?拜书送于(g )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 篦图案,通“按”,查考。 4秦自g 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 唯大王与群臣(g 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3. 明年 复攻赵 释:明年,古义,次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 于是相如|前进|缶 释: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 H 动。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释:宣言,古义,扬言,散布言论; 今义, 声明,文告。 6?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释:亲戚,古义,父母和亲属; 今义,亲属(不包括父母)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②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③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贝。 ④ 我为 赵将。 译:我是赵国的大将。 释: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 侍从;今义,方位名词,左右和右面。 ,指给 .... 看;今义,上对下的命 令或要求。 二、古今异义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我离开父母和 ? ? ? ? 亲属而侍奉您的原因,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被动句: ①拜为上卿译:被授予上卿的官职。 ②而君幸于.赵王.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 欺骗。 ④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我恐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宾语前置: ①君何以知燕王。译:您根据什么了解燕王? ②何以知之。译:根据什么了解他? 4.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译:寻求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 5.状语后置: ①拜送书[于廷]译:在朝廷上行叩拜之礼送出国书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译:在西河外的渑池相会。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译:因此燕王想和您结交。 ④设九宾礼[于廷]译: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礼。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00002)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

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

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全文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huàn)者令缪贤舍人。 “……者,……也”: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为:做,担任。伐:攻打。破:打败。拜:古时授予官职叫“拜”。这里用于被动意义,是“被任命”的意思。上卿:战国时代最高的官阶。以:介词,凭,靠。闻:闻名,出名。宦者令:官名,宦官的头领。令,长官。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a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yǔ)曰:臣尝从大(dài)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夫(fú)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遗:送给。书:国书。以:介词,用。诸:各位,众。徒:副词,白白地。见:被。即:就。患:担忧。秦兵之来:主谓短语作“患”的宾语,“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求:寻找。可使报秦者: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定后句。使。派遣。报,答复。何以:凭什么。宾语前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字词解释+例句

1.拜:授予官职拜为上卿 2.遗(wèi):送使人遗赵王书 3.易:交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4.与:和,同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5.徒:白白地徒见欺 6.见:表被动,可译为“被”徒见欺 7.报:答复,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 8.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 9.何以:即“以何”的倒装。凭借什么,根据什么。“何以知之” 10.窃:私下窃计欲亡走燕 11.' 12.亡走:逃跑窃计欲亡走燕 13.语:告诉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4.幸:宠幸而君幸于赵王 15.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 16.乃:竟然,却今君乃亡赵走燕 17.幸:侥幸则幸得脱矣 18.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大王亦幸赦臣 19.以为:认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20.不:同“否”可予不 21.许:答应不可不许 22.、 23.奈何:怎么办不予我城,奈何 24.曲:理屈,理亏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5.均:衡量均之二策 26.负:使……承担,使动宁许以负秦曲 27.必:果真,实在王必无人 28.请:表示谦逊语气臣请完璧归赵 29.完:使……完好无缺,使动臣请完璧归赵 30.以示:即“以(之)示”,以,把;示,给……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31.前:走上前,名作动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32.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璧有瑕 33.;

34.指示:用手指指给……看请指示王 35.因:趁机相如因持璧却立 36.冲:顶起怒发上冲冠 37.悉:全,都赵王悉召群臣议 38.负:倚仗负其强 39.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故称布衣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0.尚:尚且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1.且:况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2.逆:拂逆,触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3.` 44.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45.庭:同“廷”,朝廷拜送书于庭 46.严:尊重,敬畏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7.修敬:致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8.倨:傲慢礼节甚倨 49.复:又故臣复取璧 50.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51.睨:斜视相如持其璧睨柱 52.固请:坚决请求乃辞谢固请 53.》 54.案:同“按”,查明召有司案图 55.度:估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6.特:只,只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7.以: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8.详为:假装作。详,同“佯”,伪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9.乃:才臣乃敢上璧 60.舍:安置舍相如广成传 61.传:传舍,宾馆舍相如广成传 62.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63.亡:逃走从径道亡 64.- 65.引:接见,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原文 支菊生译注 【说明】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的这篇传记。 蔺相如是太史公所仰的历史人物之一,因而在这篇传记中对这位杰出人物大力表彰、热情歌颂。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个历史故事,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他面对强暴而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也表现了他战胜强秦的威逼凌辱、维护赵国尊严的机智与果敢。另一方面又表彰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格。在廉蔺交欢一段中生动地记述了蔺相如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此后的十几年中,秦国没敢大规模对赵用兵,这与蔺相如主动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有密切的关系。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赵惠文王之后的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廉颇,任用赵括,造成长平之役的惨败,赵国元气大伤。最后,赵王迁宠信谗臣郭开,捕杀名将李牧,加速了赵国的灭亡。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廉颇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作为战国后期的名将之一,作者虽然也记述了一些有关他善于用兵的事迹,但都着墨不多。而对他的负

荆请罪却作了细致的描写,因为这正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身上难能可贵的美德。居功自傲,对相如不服,固然表现了他的狭隘,而一旦认识到错误,立即肉袒负荆前去谢罪,这比战场杀敌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因而为司马迁所敬佩。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撰,这段故事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负荆请罪也成了后人常用的典故和。 赵奢、李牧虽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也着力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如赵奢既善治赋又善治兵,李牧不求虚名,只重实绩,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尤其是赵括,经司马迁的记述之后,早已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后人常常引以为戒。 本篇的结构很有特色。七十列传中合传占半数以上,多数合传实际上是以分为主,几个人物各自独立。本篇却是几人互相穿插,前后钩连。廉颇一人贯穿全篇,另外几人都由他引出,有分有合,若断若续。全文首尾一片,几乎天衣无缝,所以深得后人赞赏。后世章回小说如《水浒》,叙写英雄故事所用的连锁结构的方法,应该说就是这篇《廉蔺列传》结构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 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6、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7、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8、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于是) 9、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10、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三、古今异义词 ⑴拜为上卿 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字词句翻译(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

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