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土文献复习大纲

出土文献复习大纲

出土文献复习大纲
出土文献复习大纲

?成绩卓著的学者

?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陈梦家、唐兰、容庚、姜亮夫

?季羡林、王尧、耿世民、史金波、聂鸿音、张铁山

?重要的出土文献

?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金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

?陶文: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另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孔壁遗书: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在孔府墙壁内有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焚书之前宝贵的文化遗存。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在夹壁中发现了古文经传多种,其中包括《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在这批简牍文书发现之后,与儒学得到发展的同时,曾经出现了搜集和整理图书的热潮。汉武帝命令广开献书之路,又设写书官抄写书籍,使儒学被禁几十年后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以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当时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汉成帝又进一步访求天下遗书,并命刘向总校诸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在校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儒学经典的不同底本。他宣布他发现了古文《春秋左氏传》,还说发现了《礼》三十九篇(《逸礼》)以及《尚书》十六篇(《古文尚书》)。这两种书据说都是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时所得到,由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献入秘府的。刘歆要求把这些书立于学官,并且与反对这一主张的博士进行激烈的论辩,于是经学中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流派。

?汲冢书: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关于竹简出土的具体时间,传世文献中总共记有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

见《晋书.武帝纪》)、太康元年(280年。《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及太康八年(《尚书·咸有一德正义》)等四种说法。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二年, 汲郡人偷盗魏襄王的陵墓,得到竹书数十车,全是科斗文书写,称“汲冢古文”。经过整理,有《竹书纪年》12篇,因为原本写在竹简上而得名,叙述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事,与传统记载不同,可校正《史记》所载战国史事之失。原简早已不传。古本《竹书纪年》至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佚失。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学者有辑校本,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居延汉简: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破城子被发现而得名。若了解居延汉简的各方面状况,必须首先了解汉代长城居延要塞的情况。“居延”古称“流沙泽”,《尚书·禹贡》“西”、“余波入于流沙”之句,说明曾有河流名“弱水”,王国维、罗振玉合著研究居延汉简的名著《流沙坠简》,即由此得名。

?云梦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

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

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马王堆帛书: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放在一涂漆木匣中。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字体有篆、隶之分。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左右,隶书的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九主图》、《皇帝书》和《老子》乙本;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

?银雀山汉简:《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

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这些古籍均为西汉时手书,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指敦煌所出5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被西方探险家将大批文书珍品捆载而去。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敦煌遗书的年代考订,可从纸质、尺幅、书法、题记、内容等方面确定,北朝写本书法带有隶意,南朝及隋唐写本为楷书,间有行书草书。八世纪末至九世纪,有木笔书写的卷子,九世纪后期出现了经折装及册子本。从内容上可分为宗教典籍、官私文书、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书等类。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资料。

?1975年11月湖北江陵云梦县城关公社肖李大队修建排水渠时发现。1975年12月至1976年1月发掘。在第11号墓中出土秦代竹简1150多枚,内容大部分为秦的法律文书。第4号墓出土两件木牍,均为两面墨书文字,内容是士卒黑夫和惊写的家信。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

?(1)《编年记》:共53枚简,发现于墓主的头下。它逐年记载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统一六国的历次战争,同时还记述了一个叫“喜”的人的生平及经历,经过研究,认为墓主就是这个“喜”。

?(2)《语书》:又名《南郡守腾文书》共14枚,发现于墓主腹部右手下面。《语书》前把枚简的内容是南郡的郡守腾颁发给郡属各县、道官吏的文稿。后6枚简的内容是关于检查良吏、恶吏的标准。

?(3)《为吏之道》:共51简,发现于墓主腹部下面,每简分上下五栏书写。《为吏之道》内容十分庞杂,因简文开头有“为吏之道”句,所以定名为《为吏之道》。

其内容主要有《为吏之道》、《从政之经》、《治事》、《魏国法律佚文》。

?(4)《秦律十八种》:共202简,发现于墓主人骨架右侧。秦律十八种,共202简,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

《尉杂》、《属邦》等18种,律名或其简称写于每条律文尾端,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手工业等方面。每种律文均为摘录,非全文。?(5)《效律》:共61简,位于墓主腹部,简长27厘米,宽0.6 厘米。标题写在第一支简的背面。规定了对核验县和都官物资账目作了详细规定,律中对兵器、铠甲、皮革等军备物资的管理尤为严格,也对度量衡的制式、误差作了明确规定。《效律》的写作年代有早有晚,从一些简文不避讳秦始皇“正”之讳,可知其年代应在秦始皇执政之前。

?(6)《秦律杂抄》:共42简,位于墓主腹部,简长27.5厘米,宽0.6厘米。这部分“杂抄”可能是墓主人根据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从秦律摘录的律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存在的律名有十一种:《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劳律》、《藏律》、《公车司马猎律》、《牛羊课》、《傅律》、《屯表律》、《捕盗律》、《戍律》。?(7)《法律答问》:共210枚简,发现于墓主颈部右侧。这批简牍均无标题,采用问答的形式对秦律某些条文、术语及律文意图作解释。法律答问是以问答形式对秦律某些条文的精神实质和名词术语所做的解释。从内容范围看,《答问》所解释的是秦法律中的主体部分,即刑法。

?(8)《封诊式》:共98简,位于墓主头部右侧,简长25.4厘米,宽0.5厘米。标题写在最后一支简的背面。简文分25节,每节第一简简首写有小标题,包括:《治狱》、《讯狱》、《封守》、《有鞫》、《覆》、《盗自告》、《□捕》、《盗马》、《争牛》、《群盗》、《夺首》、《告臣》、《黥妾》、《迁子》、《告子》、《疠》、《贼死》、《经死》、《穴盗》、《出子》、《毒言》、《奸》、《亡自出》等。封诊式是关于审判原则及对桉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桉例。《封诊式》的内容包括对官吏审理案件时的要求,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整、检举、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其中包括了各类案例的审讯笔录。

?(9)、(10):日书:甲种《日书》共166简,位于墓主头部的右侧,简长25厘米,宽0.5厘米,两面书字。乙种《日书》共257简,位于墓主的足部,简长23厘米,宽0.6厘米,最后一简简背有“日书”标题。甲种《日书》载有秦、楚纪月对照。

?石刻文献

?石刻文献又可称之为碑。碑的原意是指无文字的竖石,后来,凡刻有文字的石头皆可称碑,这大约是汉以后的事。而今,除刻帖之外,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包括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摩崖、石阙、题名、桥柱、画像题字等皆称碑。

?中国石刻的形制中国石刻种类繁多,各家分类标准不一,有石经、碑刻、墓志、摩崖、造像、经幢、石闕等。

?(1)墓志:指置于墓中,专为记述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和事迹的石刻。它起源于秦、西汉,经东汉与魏晋,成熟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初期既无固定的形制,也无一致的称谓,到成熟期后才形成统一的格式。形制多呈方形,盖多盝顶,志、盖各一,谓之一合,盖刻名称,身刻志文。多数是首叙姓名籍贯、家谱世系,次叙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再记卒葬年月和茔地位置,最后为韵铭。南北朝和隋代墓志均不署撰书人姓名。唐代以后始有标撰书人名和官衔者,自撰墓志者则属个别。代表作品中年代最早的如东汉延平元年(106)贾武仲妻马姜墓志,最早自称“墓志铭”的如刘宋大明八年(464)《刘怀民墓志铭》,自撰志铭的如明彭泽墓志等。释氏塔铭也属此类。

(2)摩崖:石刻的一种,指刻在天然崖壁上的石刻文字,秦代已启其端,以汉唐时期为盛。

?(3)石经:指将经典刻之于石以保存流传者。形制有碑式、板式、经幢和摩崖等。内容包括儒家石经和佛教、道教石经。儒家石经始于东汉的熹平石经,继为魏之《正始》、唐之《开成》、蜀之《广政》、北宋之《嘉祐》、南宋之《二体》、清之《乾隆》石经,共7种。佛教刻经始于北魏末年,继于北齐、北周,盛于唐和辽金。山东泰山、河北响堂山有北朝名品,北京房山云居寺现存大量唐、辽和金刻经。道教刻经始于唐中期,盛于宋、元,刻得最多的为《道德经》,另外还有《阴符经》、《常清静经》等。

(4)造像:中国古代以雕刻佛像为主的石刻。全形似碑,在其上开龛造像,多为佛教造像,只有极少数与道教有关。并常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有时也有线刻的供养人像。盛行于北朝时期,多发现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宋赵明诚《金石录》记载有光初五年(322)前赵浮图澄造释迦像碑,是见于著录的年代最早的一例。现存的实物,以北魏时期的最早,而以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时期的数量最多,说明其最盛期在北朝晚期。至隋代日趋衰落,唐代仅偶有发现。其造像题材和造型风格等方面的特征,一般近于同时期的石窟寺艺术。但因雕刻于碑石上面,故多系高浮雕作品,且形体较小,雕琢得更加精细,是研究当时宗教艺术及宗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5)经幢:中国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于初唐,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后转衰,但到明清时仍有雕造。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于佛前建之。初唐时期,开始用石刻模拟丝帛的幢,现存较早的纪年石幢,是陕西富平的永昌元年(689)八月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都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累建成整体的。

幢座多是覆莲状,下设须弥座。幢身呈柱状,多作八面体,上雕经文或佛像等,有的幢身又分为若干段,上面的柱径小于下面的柱径,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

盖上一般刻着模拟丝织品的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幢顶一般刻成仿木构建筑的攒尖顶,顶端托有宝珠。幢体上所刻佛经,主要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也有少数刻心经、楞严经等。有极少数刻道德经的是道教石幢。

?出土文献概况

?出土文献是指文献撰写完成后,曾经在世上流传,但中间失传,后来又通过考古发现、文物调查等方式被重新发现。出土文献主要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简牍、帛书等。出土文献是一个整体概念。具体到某一种的出土资料,需作个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出土文献中,有的是第一手资料,如甲骨文、金文及其它铭文,其可信程度无可怀疑。但也有一些是经过辗转传抄的。对于这类材料,就需要作具体分析。?出土文献种类

?1、刻划符号

?原始文字的发明导源于原始的记事方法。原始记事方法包括事物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三个方面。新石器时代考古明确发现的物证主要属于符号记事,其他也有少量存在。民俗学在目前现存的一些民族中还存在比较原始的记事方法。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裴李岗文化舞阳贾湖14件甲、骨、石、淘气上共发现16例刻划符号。仰韶文化早期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铜川李家沟3处遗址共有265件陶器(片)标本51种陶符。大溪文化中期的宜昌杨家湾发现成批刻符约70种。大汶口文化晚期发现25件陶器(片)标本月10种陶文,为烧前刻于大口尊的上腹部,有的还涂描朱红。无论是符号或陶文,普遍以契刻方法单个体的形式出现。

?2、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3、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前221年~219年)。

?4、陶文?陶文是刻划、打印或书写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

名,吉祥语和年月等。与甲骨文、金文等特定时期的文字不同,陶文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都有可能发现陶文。大汶口文化的陶文不仅有象形字,还出现了两三个象形符号组成的会意字,对于文字起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国

时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大发展时期,但恰恰又是陶文的黄金时代,不仅数量极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战国时期考古发现的文字相对匮乏的缺憾。正

因为陶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历史上出现的真、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在陶文中应有尽有。陶文俨然是一部书法篆刻艺术史。

?5、简牍

?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

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

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是信封的起源。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从策、简、籍、簿、笺、札、检、椠等从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简牍的制成材料。

?6、帛书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

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共900余字,字体为楚国文字,图像为彩绘,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像,每个图像周围有题记神名,在帛书四角有植物枝叶图像。1973年湖南博物馆发掘该墓,判明该墓年代为春秋中晚期之间。1951年湖南长沙五理碑,1954年长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长沙杨家湾古墓,1957年河南信阳台古墓,1975年湖北云梦睡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发掘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竹木简。

?7、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指敦煌所出5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被西方探险家将大批文书珍品

捆载而去。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敦煌遗书的年代考订,可从纸质、尺幅、书法、题记、内容等方面确定,北朝写本书法带有隶意,南朝及隋唐写本为楷书,间有行书草书。八世纪末至九世纪,有木笔书写的卷子,九世纪后期出现了经折装及册子本。从内容上可分为宗教典籍、官私文书、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书等类。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资料。

?8、石刻文献

?石刻文献又可称之为碑。碑的原意是指无文字的竖石,后来,凡刻有文字的石头皆可称碑,这大约是汉以后的事。而今,除刻帖之外,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包括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摩崖、石阙、题名、桥柱、画像题字等皆称碑,当然,原来狭义所指的碑(词庙之碑、家墓之碑等)及刻石也包括在其中。石刻文献与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犊文字一样,是珍贵的古代文字记录。其数量巨大,涉及面广,可比肩纸张记载的文献资料。尽管历代石刻浩如烟海,然或遇自然风化,或遭水火雷震之厄乃至兵资之灾等人为毁损,至今已十不存一。

?此外还有古籍残卷和少数民族文字文文献等

?出土文献的价值

?1、出土文献可以提供很多新材料

?王国维说:“古来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

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新的发现、新的材料,对于促进古文献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古文字学和殷商历史的研究;敦煌遗书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的显学——敦煌学;内阁大库元明以来书籍档册的发现、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也大大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2、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可以互补互证

?文献流传,历时愈久,愈易失真。以今日所见古代文献而言,文字讹误,文句颠倒,篇章脱漏增益,记事殊异,乃至于随意增窜改作,不胜枚举。出土文献长期埋藏,因而得以保持较为原始的面貌。能与传世文献互补互证

?

(整理)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志 普通图书会议论文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汇编参考工具其他M C N J D R S P G K z 1.期刊:著者.题名.刊名[J].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 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著者.论文题名[A].论文集编 者(任选). 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著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外文文献】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和中文文献基本相同; 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 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 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 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 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 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1.引言 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 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 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小组中还有一点小组、二点小组等,点数越多级别

1试论出土文献对古代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 任课教师:张荣强教授 授课起止时间: 学生姓名:王玉珂 研究生院制

试论出土文献对古代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一、出土文献的历史学研究意义 李大钊在其《史学要论》中说:“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的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人类历史是建立在人类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人类自我完美的自然发展过程。历史学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类的发展指明方向,而历史学为人类提供借鉴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客观真实性程度。所以史学是求真的学问。“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1。“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对象有所不同。历史随时随地在发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消失,其客观性也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或者改变。历史认识涉及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客观的历史实际、历史资料、历史研究者。这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工作者可以对研究对象反复观察,重复实验,研究者能够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历史研究者所研究的历史过程不能重演,大多数情况下,历史研究者并不能亲眼看到客观的历史实际,他要认识历史实际,必须通过历史实际遗留下来的遗迹——史料来进行。也就是说,史料是历史研究者认识历史实际的中间介质。这就是历史研究比其他研究特殊的地方。传统史学的研究,多依据传世文献,因纸质文献不易保存,在流传过程中,受各种人为因素(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制约,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和变异。而考古获得的文字资料就不一样,它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古代原始遗存(也有极少数出土文物为后代仿前代的),因此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2。现代考古学产生、发展以来,不断发现的大量出土的文化遗存中的文献资料,为史学特别是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为历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 1 李大钊《史学要论》。 2 摘自张荣强讲义《出土文献研究导论——以简牍为中心》2012年2月13日。

浅析“直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8871843.html, 浅析“直钱” 作者:汤亚琴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年第01期 摘要:“直钱”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该词在古代的使用时间跨度和使用频率都远远大于后来取代它的“值钱”。“直钱”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为“值钱,价钱高,有 价值”。然而,通过对古代市场交易活动的细致分析,借用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论证,本文归纳总结出“直钱”的另外一层含义,即“花费,耗费”。明确这一含义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献的解读。 关键词:直钱 ;市场活动 ;传世文献 ;碑刻文献 ;花费 “直钱”一词在《汉语大词典》里面的基本词义是“值钱,价钱高,有价值。”现代汉语中,“直钱”已经基本不再使用,被“值钱”代替。但是,查询古代传世文献,借助新出土的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到,“直钱”的使用远远多于“值钱”一词。虽然“值钱”代替“直钱”是一个新词出现,古语词被替代的过程。但是,在古代长期的拉锯战中,“直钱”还是十分强势的。“直钱”的最早用例是西汉地节二年的《杨量买山刻石》中,“地节二年□月,巴州民扬量买山,直钱千百。作业□子孙永保,其毋替。”[1]尽管在晋代就已出现“值钱”一词的使用,如刘徽的《九章算术》中有句子如“问金一斤值钱几何”[2]。“直钱”在晚清甚至民国文章中仍多次出现,如民国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中就有诗句“望君画贵多直钱,分我润笔沽酒喫”[3]。下面将借助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直钱”进行词义的梳理。 “直钱”作为一个词语,在《汉语大词典》中“值钱,价钱高,有价值”的基本释义是建立在用例时间早和使用频率高的基础上的。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就有句子如“?敝嚢橐不直钱,服琐緰?与缯连。”[4]句中“不直钱”便是“没有价值或价值低”,这是“直钱”这个词语作为“价钱高,有价值”的早期用例。其他文献中也多有用“直钱”提及事物价值的有无,如晋代《摩诃僧祇律》中:“有比丘以盗心取彼水而,水不直钱。”[5]以及唐诗《和吴处士题村叟壁》中:“器以锄为利,家惟竹直钱。”[6] 在大量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直钱”并不都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合成词,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作为一个短语出现的,这个短语由“直”和“钱”组成。“直”表示“价值”,“钱”则表示交易时的货币名称。“直钱”合在一起,用的最多的义项是“价值是,价格为”。荀悦《汉纪》“车直 钱一千延年诈増车直二千。”[7]这个例句同时也直观地表明“直”能从“直钱”这个词组中分离开来单独表示事物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九章算术》和《张丘建算经》等古代算术书中,“直钱”这一短语广泛用于各种运算中。如《九章算术》中:“今有醇酒一斗直钱五十,行酒一斗直钱一十,今将钱三十得酒二斗,问醇行酒各得几何?”[2]“直钱”应该先是短语,在后来的不断使用中才最终合成为一个词。笔者所找到的汉代早期用例在《汉书?食货志下》:“黄金 重一斤,直钱万。”[8]“直钱”便是作为一个短语出现在句子中。越到后期,“直钱”渐渐由两个单音节词凝结成一个双音节合成词。

职业生涯规划作业(内附参考文献)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培养 驾性格之舟寻成功之岛 ——霍兰德类型理论概述学院: 学号: 姓名: 2016年6月

霍兰德类型理论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于1959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职业兴趣和人的人格间有着很深的关联性。精准地把握这种关联,把兴趣融入职业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在工作中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这种兴趣与职业的结合可以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向上,更加愉快。因而霍兰德类型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具体的分析当中,霍兰德教授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兴趣爱好测验。1912年,桑代克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915年,詹穆士发展了一个关于兴趣的问卷,标志着兴趣测验的系统研究的开始。1927年,斯特朗编制了斯特朗职业兴趣调查表,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1939年,库德在发表了库德爱好调查表。 1953年出现了职业偏好量表。1969年在该表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自我指导探索,1970年又根据自我指导探索提出了"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理论。后来霍兰德对这些理论加以整理,他把职业兴趣测试和个人性格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由此产生了霍兰德类型理论。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局限性 虽然霍兰德类型理论很好地融合了兴趣测试和个人性格分析,但是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实际应用中,霍兰德类型理论的六种类型职业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区别与联系,但是霍兰德类型理论中的正六边形模型中,相邻的职业群存在距离相等这一缺陷。于是在1991年,Gati对这一局限性进行了改进。他在正六边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模型。此后,人和物、数据和观念这两个维度也被加入到了霍兰德类型理论,这一改进使得霍兰德类型理论更加全面完善,丰富多彩,才产生了根据霍兰德类型理论绘制的工作世界地图。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主要内容 霍兰德类型理论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我们也在课上大致确定了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有相应的合适的职业。以下是这六种类型人格的分析: 1、社会型:(S) 社会型的共同特征是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

近年出土文献与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

近年出土文献与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 李学勤 “出土文献”这个词,最近十几年在学术界逐渐通行,其特点是与“传世文献”相对举。“传世文献”是指从古时传抄递印下来的文献,一般来说就是各种古籍,而“出土文献”指的是通过地下发掘得到的文献,属于考古文物的范围。“出土文献”如就广义来讲,时代跨度可以很长,甚至下及明清,但习惯上多偏重秦以前(或稍延到汉初)以古文字书写的材料,本文所论即采用这种狭义的解释。 出土文献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段落 中国学者历来对出土文献非常重视,但能对有关研究做出理论性探讨的,应首推王国维先生。大家知道,王国维1925年秋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他所谓“纸上之材料”,即传世文献,“地下之材料”固然可包括各种考古文物,然而从他讲课中说“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一)甲骨文字,(二)金文”,这些实际就是出土文献。通过以出土文献来印证补正传世文献,开辟研究中国古史的新途径,乃是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真谛。 当然,在王国维的时代,出土文献的种类和数量都还有限,特别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田野工作可以说尚未开始。这种工作能够大规模铺开,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土文献大量发现,其繁多丰富,远出前人所能预想,这也就使遵循“二重证据法”研究中国古史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我们要讨论的中国古史,不是漫无边际地从中国这块大地上人类的出现讲起,而主要是指中国文明由萌芽形成到其早期发展的历史。传统上一般认为中国

浅谈出土文献与文字研究

浅谈出土文献与文字研究 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使用、古文字的释读等方面,阐述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的作用。 标签:出土文献文字研究 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通常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凡是发掘出土的文字材料诸如: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石刻等等都可以称作“出土文献”。狭义上讲,出土文献即出土的书籍,主要指上个世纪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本文所做讨论采用广义的出土文献概念。至于文字研究,这里专指汉字研究,包括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使用以及古文字的释读等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汉字研究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汉字研究的基础,对后代文字研究影响深远。不过,《说文》收录文字以篆书为主,古文和籀文并不是很多,这对汉字的深入研究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大量的出土文献。 一、出土文献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从目前来看,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关键在于出土先秦文字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面。每一次出土文献的重大发现,都能极大推动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研究。近代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系统,单字总数接近5千,这些文字仅是占卜纪实的文字,全部的数量应该远远超过5千。甲骨文结构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六书”的构造法则。个别字形极为简省,高度抽象。这些情况足以说明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从文字萌芽到成为成熟的文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此可以推断汉字的起源时间会早出殷商时代很多。甲骨文的形体图画性较强,尤其与人或动物相关名词的文字,描绘得既形象又逼真。分析和研究甲骨文字形,既可找到与周代文字以及篆书的联系和演变规律,又可以向前推测更早时期文字可能的形态。可以肯定地说,早期的文字图画性更强。汉字起源于图画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对汉字起源与发展研究有价值的出土文献还有陶文。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出土的不少,比较重要的有半坡陶文、姜寨陶文、良渚陶文、城子崖陶文和二里头陶文等。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地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距今约六七千年。符号一般刻在彩陶钵口外面的边缘上。一般一个器物上只有一个符号。目前学界对这些符号的看法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是早期的文字,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对汉字产生有一定影响的符号。山东莒县发现的属于大汶口晚期文化的陶尊,距今约四五千年,在陶尊表面刻划有符号。多位文字学家认为是早期的文字,并对其进行了释读。裘锡圭研究后认为“跟古汉字相似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它们之间似乎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1]总之,陶文的发现对文字研究至关重要,今后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其一,要对汉字起源有更清楚的了解,还要期待更多数量陶文的发现。其二,要研究陶文的外形特征,进而判断其性质,释读其内容。其

EXCEL整理参考文献

大量的参考文献――用EXCEL来整理 写综述之类的文稿,参考文献必不可少,十份二十份的管理起来还比较容易,若上百份,甚至二三百份,就不那么容易了。近日对一篇综述240余篇参考文献的整理颇费了些心思,回想起来觉得一些“技巧”可能还有些意义,所以写出来权作抛砖引玉吧。 写作之前,案头罗列的参考文献必然每份先给个编号,按此编号写作时作标引。但可能由于检索时间或检索方式不同,同一篇文献给了2~3个编号,因此写作标引中就出现了“28”与“208”、“69”同是一篇文献的情况(但在写作引用时并未觉察到)。对于这样的问题,应用EXCEL可以很好地解决。 1 写作完成后,确定所有文献不再增减,将所引用到的文献编号与文献核对,做到一一对应。 2 在这众多的参考文献中,分辨出哪些是重复文献。用EXCEL的方法是:将带有旧编号的文献标题复制到EXCEL内,然后将第一作者复制到第1栏,再按第1栏排序,相似或相同的作者就排在了一起,这样可迅速辨别出哪些是重复文献了。对于这些有重复编号的文献,用“=”号做上标记,即“28”=“208”=“69”。并不是简单地删除原来的编号,那样会引起混乱。 3 按文内引用顺序将全部引文编号全部抄下来,并注明所在草稿页码,将抄得的引文编号录入另份EXCEL内。 4 在EXCEL内Sheet 1内保留为原顺序(即刚抄得的顺序),将此顺序复制到Sheet 2内,排序,可发现有“重号”(即在2页上有“25”,在第3页上也有“25”),然后抄下重号,到Sheet 1内用“查找”功能找到重号“25”,并自后向前删去重号。 5 删净重号后,再复制到Sheet 3内重新排序一遍,发现已无重号,定下。 6 在Sheet 1中(删重号后的),按引用顺序,给出新编号1、2、3.......(对于已做标记的重复文献不再给新编号) 7 将Sheet 1(已有3栏:草稿页码,旧编号,新编号)复制到Word,分三栏打印出来,便可依此顺序到草稿中将旧编号改为新编号。工作完成。 如此整理,既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更减少了“漫无头绪”的烦恼。当您遭遇大量文献时,不妨一试。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一)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一) 内容摘要:“产品未到,专利先行”。由于专利的排他性特征,拥有一项专利就等于拥有了一方市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国内企业似乎尚未完全了解专利申请、实施及保护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战略中专利权的保护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本文将从企业专利的申请、实施、保护及救济等战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有所收效。 关键词:企业专利战略外围专利网专利诉讼ShallowDiscussesofTheEnterprisePatentStrategy Abstract:Producthavenotcomeyet,patentarrivedfirst".Asaresultofthepatentexclusivecharacteristic ,apatenttobeequaltohadasidemarket.Thedevelopedcountryand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allma keeveryeffortthepatenttobecomethestandard,byobtainsthebiggesteconomic.However,thedomesti centerpriseasifnotyetcompletelyunderstandstheimportanceofpatentedclaim,implementationand protection.Inenterprise'smanagementstrategy,theprotectionofpatentistheextremelyweaklink.This articlewillanalysisbrieflyfromtheapplication,implementation,protectionandreliefofenterprisepate nt.Ihopeitwillhavetheusetoenterprisepatentstrategy. Keyword:EnterprisepatentstrategyPeripherypatentnetworkPatentlawsuit 现在流行着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买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仅可以合理地占有某一特定领域的市场,还可以通过专利权的有偿转让和许可,获得更大的收益。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一种趋势。无疑,这种趋势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专利战略反映。 一、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运用专利保护来占有一方市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谋求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措施和策略。 企业专利战略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它包括专利调查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实施策略、专利诉讼策略等。有些策略具有进攻性,有些则是防御性的战略,但不管如何专利战略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尖兵利器。 二、企业调查战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企业专利战略的确定来说,专利调查是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助于决定企业专利申请的方向及价值,也有助于企业专利保护的资料收集。具体包括以下以几点: 1、技术动向调查 指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过去及近年新出现的技术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后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的预测性的调查,旨在为企业的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简单的说就是对一项专利技术进行评定,究竟是“有利可图”还是“无益可取”,为企业的开发研究提供课题和指导。 2、专利性调查 在申请专利前对该专利有无专利性即专利的“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的判断。 3、法律状态调查 所谓法律状态,是指某项特定技术是否是专利、是何种专利技术、是否是有效的专利、专利的期限是否届满,以及特定技术和特定专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这种调查,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进出口、技术价值评估十分重要。1] 4、同族专利调查 这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专利是否在其他国家取得专利而进行的一种调查。这种调查、对于该技术的商业价值评估、技术和产品的进出口是非常重要的。2] 5、竞争对手专利跟踪调查

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第三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9辑)

《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 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 一 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 胡厚宣:卜辞“日月又食”说 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逆祀 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 周永珍:殷代“韦”字铭文铜器 二 徐锡台:周原出土卜辞选释 刘启益:西周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 张亚初: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补释 唐兰遗稿:关于大克钟 张政烺:庚壶释文 李学勤:晋公奠(下从皿)的几个问题 俞伟超李家浩:论“兵闢太岁”戈 三 唐长孺:吐鲁番文书中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 陈国灿李征: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写本《晋阳秋》残卷 程喜霖: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麹氏高昌的计田输租与计田承役 周绍良:敦煌文学“儿郎伟”并跋 季羡林:说“出家” 蒋忠新:记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梵文《法华经》写本残片 四 马雍:新疆巴里坤、哈密汉唐石刻丛考 朱雷:出土石刻及文书中北凉沮渠氏不见于史籍的年号 五 徐中舒:怎样考释古文字 陈汉平:古文字释丛 连劭名:甲骨文“玉”及相关问题 朱德熙:战国文字资料里所见的厩 吴九龙:简牍帛书中的“夭”字 《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 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自” 林小安:殷墟卜辞考辨(一)

胡厚宣宋镇豪:苏联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考释 林沄:甲骨断代商榷 刘启益:西周昭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 黄盛璋:新发现的“羕陵”金版及其相关的羕器、曾器铭文中诸问题的考索李零:释“利津囗”和战国人名中的囗与囗字 连劭名:卜辞中的月与星 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 王素:麹氏高昌历法初探 李均明:秦文书刍议 ——从出土简牍谈起 胡平生:《阜阳汉简?诗经》简册形制及书写格式之蠡测 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 赵超:论汉唐间的异体字及《干禄字书》 刘燕文:从敦煌写本《字宝》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 林梅村:犍陀罗语《法句经》残卷初步研究 邓文宽:北魏末年修改地、赋、户令内容的复原与研究 ——以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为线索 姜伯勤:敦煌新疆文书所记的唐代“行客” 王永兴: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文书考释——读吐鲁番文书札记 陈仲安:李贤墓志申论 李方:隋唐史地丛考 ——隋唐墓志研究 孙贯文遗稿:明拓孤本大相国寺碑丛考 任昉:《明伊藩方城恭惠王妃冯氏合葬墓志铭》跋 《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 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胡厚宣:契斋所藏一块甲片风波的平息 林小安:殷契六书研究(一) 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 张永山:卜辞诸亳考辨 齐文心:庆阳玉戈铭“作册吾”浅释 张政烺:《弋(右从阝)其卣》的真伪问题 刘启益:西周孝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 汤余惠:读金文琐记(八篇) 何琳仪:九里墩鼓座铭文新释

参考文献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

浅谈专利翻译规范

浅谈专利翻译规范 发表时间:2014-12-19T09:27:30.32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8月中旬供稿作者:向群 [导读] 要准确地翻译好专利文献,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 On Patent Translation Norms向群XIANG Qun(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呼和浩特010070)(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70,China) 摘要院专利文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技术宝库”。专利文献既具有科学性,又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是一种技术与法律的结合物。基于这两大特点,专利文献有着较为固定的书写格式和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专利文献时,必须达到专利文献的翻译规范。这是避免传达错误信息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输出高质量译文的首要前提。 Abstract: Patent literature is very important technical data, and an inexhaustible "treasure-house of technology". Patent literature hasscientific nature, and it is a legally binding document and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law. Based on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patentliterature has a relatively fixed written form and expression way, which needs us to achieve the 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andard in the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avoid the error message, and the first premise of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output. 关键词院专利文献;专利技术;技术资料;翻译规范Key words: patent literature;patented technology;technical data;translation standard中图分类号院H315.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3-0292-02 专利文献是一种依据法律公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以统一而固定的格式及书写方法,记载各种新的发明创造技术成果的说明书,同时也是新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产品的详细记录。因此专利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源。特别是对于产业界的发展来说,专利文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以及参考应用的价值。因为其既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先行技术信息,同时又是处理专利纠纷或把新的技术商业化,以及调查了解是否会侵犯已有专利权所依据的“权利信息”与“经济信息”。[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对外交流信息量的日益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大量引进,人们接触专利文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专利文献通常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利代理人或专利律师撰写,发明人一般不是专利文献的作者。由于专利文献是一种承载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的特殊文献,所以与普通文本的翻译相比,专利文献翻译具有特有的严谨风格。 刚开始接触专利翻译的人,往往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会觉得翻译专利比较困难。其实,在专利文献的翻译中,专利文献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撰写,这就促使专利文献的内容在布局上呈现大同小异,在语言上呈现多处相似的特点。所以,只要多花些时间去认真阅读、仔细解析、推敲斟酌,直到最后的译文的成型,甚至多练几篇,就不会感觉专利文献太难翻译。但鉴于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翻译专利时,了解一些应注意的翻译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翻译专利文献的重要前提,又是高质量译文的重要保障。由于专利文献具有法律文件和科技文献的双重属性,其体现的语言特点就是,既具有科技文献用词简练、专业术语较多的特点,又具有法律文件严谨性的独特风格。[2]专利翻译是一种要求十分严谨的翻译工作,不但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功底深厚的英文水平,而且也要熟知专利相关的技术领域知识以及相关专利法律的内容。 在英汉专利翻译中,首先,应注重“信”与“达”两个要求。“信”是要求译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符合,不得有任何语义上的出入和省略。“达”是要求译文语文通顺、语句易读、没有语法错误。其次,在“信”和“达”的两个前提下,让译文表现出雅致、自然,符合正常的英语表达习惯也至关重要,即读者不用参考汉语原文,就能顺利地阅读并理解译文的内容。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三个特点。[3]独占性体现在专利权归专利权人所有,具有专属的特点。而时间性,就是法人享有的专利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内才有效。地域性,就是对专利权空间上的限制,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授予及保护的范围内有效,但在其它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通过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翻译英汉专利文献时,应熟悉不同领域文献的内容及其翻译规范,切实遵循专利摘要翻译的具体要求,注意避免专利翻译中一些常见误区及问题。当然,在译文初步成型后,一定要仔细通读译文,检查译文是否存在语法、语义、结构等不规范的错误,以保证最终的译文,符合专利文献翻译规范的要求。 在汉英专利翻译中,需要避免翻译时模糊含义不清、译文出现歧义、冠词错误翻译、同义词错译以及时态转移不当等问题。在汉英专利翻译中,若出现语法错误,对于译文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英汉、汉英专利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专利翻译规范的首要保障,也是完成高质量译文的前提。 专利说明书是对某项专利技术发明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其是专利申请人向国家专利授予机构申请专利权时必须提交的重要法律文件。 [4]通常,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专利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摘要等内容。专利说明书既是法律文书又是科技文献,具有融科技与法律语言为一体的文体特点。在结构与表达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式化、用词正式程度高、频繁使用长句与紧缩句等。[5]基于上述特点,在对专利说明书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一些翻译规范,以符合专利说明书的基本表达。 专利文摘的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的领域,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将翻译实践的标准定义为忠实准确、通顺流畅、规范专业的过程。在翻译专利摘要文献中,需要注意是否正确理解原文、译文表达是否符合逻辑、术语前后是否一致等问题。[6]在翻译专利摘要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段落的语义和逻辑关系,不允许有漏译,中英文内容明显不适当以及语法错误等现象发生。由于摘要来自专利说明书,其必然带有原文的文风,特定的技术术语及习惯用语。通常,专利摘要有语句简练、新创词汇多、专利性强三个特点。 总之,要准确地翻译好专利文献,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了解英汉、汉英翻译的语法结构特点,段落、篇章的翻译方法之外,还需要熟知专利翻译的规范和要求,只有这样,才是优秀译文的重要保障。在专利翻译文献中,译者要以“忠实准确”、“通顺流畅”、“规范专业”为标准[7],顺应具体文本的语境,输出的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地道流畅、语义通顺。而翻译专利的规范化,要求译文的专业术语表达符合科技语言和术语规范要求,尽可能利用译人语中已有的约定俗成的定义、术语和概念。鉴于专利文献的语言特点及在法律意义上体现的重要性,在阅读和翻译时必须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平时多加积累,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准确熟悉专利翻译规范,传递原文件的技术及法律信息,避免输出的译文含义不清或表达错误。 参考文献院[1]江里楠.英文专利文献阅读入门[M].专利文献出版社,1984.[2]张桂平.英汉专利翻译技巧精析[M].北方软件教科室,2011.[3]史玉琴.标准文献的语言特点[M].中国翻译出版社,1998.[4]韩岐山.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M].中国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 [5]宋新智.基于科技问

作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c78871843.html, 作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一、作业改革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学生作业改革的知识观审视. 《当代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仲建维. [2].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新思维. 《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8期.熊和平. [3].积极心理学对作业改革的启示. 《金田》.2015年11期.邓佳玲.康钊.陈海平. [4].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和实践探讨.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年z1期.郝兆君. [5].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改革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5年59期.张明哲. [6].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和实践.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24期.李玉娇. [7].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 《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9期.章双双. [8].试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作业改革. 《学周刊》.2015年11期.赵伟. [9].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21期.孔繁荣. [10].地方高师院校历史课程作业改革与教师角色扮演——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6年2期.张德顺.李巨澜. 二、作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doczj.com/doc/c78871843.html, [1].新课改下的语文作业改革.被引次数:16 作者:李晶.学科教学(语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作业改革实验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邵国军.学科教学(化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3].有效教学指导下的高中化学作业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王秀红.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4].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作业改革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刘宪慧.学科教学·化学天津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5].概念图在数学作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王丽军.教育天津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高中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探索.被引次数:2 作者:靳磊.学科教学(数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7].中国海关申报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王雪.公共管理复旦大学2013(学位年度) [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探究.被引次数:5 作者:黄雨.学科教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9].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作业改革的实验研究.被引次数:9 作者:谭武昌.学科教学论(数学)云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10].中师化学作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邹劲.教育·学科教学(化学)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三、作业改革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的海关监管模式新的发展契机. 王海深,2006区域经济与海关管理论坛 [2]完善区域通关新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快发展. 孙绍华,2006区域经济与海关管理论坛 [3]大学物理课程作业手段的改革智能型远程作业系统的应用. 阎明,2013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浅谈背景技术文献追踪检索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背景技术文献追踪检索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3:40.6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程京京王冬雪[导读] 通过追踪背景技术文献来获取准确关键词进行检索,以期寻求一种审查关键词表达难度较大的权利要求的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摘要:本文指出专利审查实践中,通过追踪背景技术文献来获取准确关键词进行检索,以期寻求一种审查关键词表达难度较大的权利要求的方法。 关键词:背景技术追踪检索 引言 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1]。因此,审查实践中,背景技术文献对理解发明、检索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背景技术文献信息可以有效提高检索效率。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 该案权利要求为:“1.一种基于偏振干涉的带内光信噪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测量光信号中的噪声功率具体包括……”。 对于光信噪比检测领域,其结构表达难度较大,实际检索中,首先确定准确的CPC分类号:H04B 10/07953、H04B 10/07955,然后使用CPC分类号在外文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US7149407B1,其说明书背景技术中提到一篇期刊“IEEE:Orthogonal-Polarization Heterodyne OSNR Monitoring Insensitive to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a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Scattering”,其测量噪声功率的方式是正交极化外差的方式进行测量,不是本案所述的“偏振干涉测量”的方式,但通过查看其参考文献,发现一篇文献“OSNR Monitoring Technique Based on Orthogonal Delayed-Homodyne Method”,根据分析可发现其与权利要求2中测量噪声功率的方式一致,可作为评述本案创造性的文献。通过阅读该文献,发现其使用了“Homodyne”(零差)一词,其可以准确表达延时、干涉的测量方式,是较为专业的表述方式。使用准确的关键词进行补充检索,得到可用对比文件US2008205886A1。 案例二 该案权利要求为:“1. 一种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单分散三角形银纳米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案涉及一种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单分散三角形银纳米盘的方法,属于纳米功能材料技术领域,首先选取非专利数据库,在CNKI中检索得到一篇期刊文献,通过追踪其参考文献,得到可用对比文件“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Synthesis of Au Nanotadpoles Nanokites and Microplates by Reducing Aqueous HAuCl4 with Poly(vinylpyrrolidone)”。 案例三 该案权利要求为:“1.一种用于缓冲吸能材料的泡沫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23.40~51.89重量份的尿素和48.11~76.60重量份的镁粉……;(2)用钢制模具将前一步所得的混合料静压成型……;(3)将生坯放入真空碳管炉内进行烧结……”。 本案涉及泡沫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在CNKI中检索,在一篇名为“泡沫镁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的综述性文章中提到一种通过有造孔剂的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镁的方法,该方法由日本结构和功能材料研究所C.E.Wen等提出,以工业纯镁为基体材料,尿素为造孔剂制备泡沫镁,通过追踪其参考文献,得到可用对比文件“process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foams”。 二、启示 这三个案例均通过对背景技术文献进行追踪,进一步挖掘参考文献信息,例如关注与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关的综述性文章,有利于梳理现有技术发展脉络,关注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有利于获取有效证据。 三、结论 以上,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分析,对于专利审查实践中如何通过追踪背景技术文献获取有效证据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提高专利审查中证据获取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72-1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