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

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

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

达——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

关系式

基本关系:

V

K

Q?=

线性关系:

(1) f

j

K

V V

K

抛物线关系:

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 调查 出行,区内(间)出行

OD 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 ,V 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2

()f j

K Q

V K

K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

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

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O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i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区间吸引量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 M,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ρ

路网密度δ

道路面积率γ

人均道路面积λ

路网规划指标

名称公式单位范围

无≥1 非直线系数ρ

β=

6-8 路网密度δ

δ=Km/

% 8-15 道路面积率γ

γ=

7-15

人均道路面积λ

λ=/人

定义:β=

道路起点,终点的实际长度与两点直线长之比,一般ρ≥1.

内容:反映路线的便捷程度,直接程度。

2.路网密度δ

δ=

定义:城市道路总长与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Km/,一般为6-8 Km/为宜)

问:δ是大好还是小好?

δ越小路网越稀,不能服务于城市交通,δ越大路网越密,分岔

口越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道路面积率γ(道路面积密度)

γ=

定义: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和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宜8%-15%,200万的大城市应15%-20%。

4.人均道路面积λ

λ=

定义: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总人口的比值,宜7-15/人。

5.道路宽度

红线:道路与两侧建筑的用地分界线。

一般,道路红线即建筑红线,是建筑不可逾越线。

红线宽度:即路幅宽度,按道路性质,交通需求来确定,宜远近结合,不宜过大或过小。

路网类型

城市路网类型(结果形式)有4种:

1.方格网式

2.放射环式

3.自由式

4.混合式

(其中,前3种是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

最常用

特点:交通分散,灵活,但对交通不直接,许多大城市老城区

均为方格网式。

城市应用举例:南京,无锡,北京,西安,郑州。。。

问:方格网式一律直线直角吗?

方格网式可顺应地形变化,不用一律直线直角。

2.放射环式

由市中心引出放射干道,并在之间连以环行干道。

特点:至市中心交通方便,但易集中。

单中心摊大饼式,导致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将建立以轨道交通

和快速地面公交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主体的交通体系。

3.自由式

由地形条件所导致,道路结合地形不规则布置的形式。

一般是山城,沿江,道路无规则。

4.混合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方格网+环行放射”的混合式路网。

三、城市道路设计

5部分内容:

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附属设施设计等。

1、横断面设计

组成、基本型式、机动车道设计

组成

定义: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断面。

组成:车行道(机,非),人行道,分车带,绿化带。

设计内容:确定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各组成部分宽度。

横断面布置类型

按车道的布置将横断面分为4种类型: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四种类型的比较

问:横断面类型的优缺点,使用条件(安全性,行车速度,绿化布置,造价等因素)

1)一块板(单幅路)

交通组织形式:对向不分,机非不分

优点:占地少,使用机动(对向,机非车道可调剂使用)

缺点:安全性差,车速低,照明绿化布置少

一块板因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我国地到广泛应用。

2)两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对向分隔

优点:无对向车辆的干扰。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交通主要矛盾),车道使用不灵活

因此缺点多于,陆续拆除,改为一块板或三块板。

3)三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机非分隔,对向不分

优点:车速高,安全性大,易布置照明绿化,减少污染

缺点:占地多,红线宽度≥40m

问:三块板,公交站台布置问题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七章 1.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1)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特点;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 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 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 求。 ①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②城市道路按交通性质分为:快速道、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 ③城市道路系统按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④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方格网)、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道路系统。 ⑤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分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三种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 共同发展。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4.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5.客运站的数量:我国绝大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管理使用都方便。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旅客过于集中,且影响到市内交通;另外,因自然地形(如山、河)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好,或者以一个客运站为主,再加其他车站(如中间站或或货运站兼办客运)作为辅助。 6.货运站的位置:P301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需求;在大城市则需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相结合的货运站、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一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场),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牲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同一侧,以免造成穿越城市区的主要交通。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 (3)货运站应与室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室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地方车流的运行里程,节省运费,并加速车辆周转。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7.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所考虑主要因素:净空限制要求; 噪声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四) 五) 1、 2、 3、 4、 5、 6、 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轻轨施工实习报告范文

轻轨施工实习报告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轻轨施工实习报告范文篇1 实习目的:为了将所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灵活运用所学施工‘路基路面及交通规划原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对现场公路施工技术的掌握和对工程管理的认识以及道路设计原理的深刻了解。同时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时间:2011年9月4日至2011年9月8日。 实习单位:广州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 2011年9月4日广州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乐高速T2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预应力钢筋加工场和水泥拌和站一个桩基施工处。 早上八点钟,我们坐上实习单位为我们配置的大巴,行驶在美丽的亚热带山路上,向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广州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乐高速T2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出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经理办事部是负责前线施工和管理的地方,首先,其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正在施工的广乐T28标段的施工状况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参观了其路段所经地区的实物模型。 然后参观了他们施工所需的地质检测仪器,这些仪器在国内是比较先进的。 路段负责人介绍了现在正在建设的广乐T28标段项目概况: 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及韶赣北连接线T28标, 由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主体单位)/中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中标,造价14.46亿元。 T28标起点桩号K236+870,终点K257+300,全长20.43Km,线路贯通源潭镇的工业规划区、王子山森林公园、梯面镇规划区,横跨京广铁路、清佛一级公路、106国道。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等。桥梁29座,涵洞56座,隧道工程2处,单洞长度3.3 Km。 将T28标段划分为四个施工区段进行施工管理,每施工区段设有以生产为主的施工区段驻地,各施工区段根据施工需要,设有施工驻地办公室、职工和专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交通规划原理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 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 1930 年~ 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 1950 年~ 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 1960 年~ 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 1970 年~ 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整合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 (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9)运营规划。 第二章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2、站场股道编号原则 为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 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3……) 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 复线铁路: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按单线铁路车站内线路编号办法,由靠站房的线路起向站房对侧递次顺序编号。 (3)尽头式车站: 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原则 (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而内,由主而次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用单数。 (2)如车站一端衔接两个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 (3)每一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一般以信号楼中心线或车站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5)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4、确定相邻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相邻道岔对向布置: 1)异侧对向: L=a1+f+a2+Δ 2)同侧对向 L=a1+f+a2+Δ Δ一个轨缝的长度,按0.008米计。f 为两道岔基本轨起点间插入的直线段长。 相邻道岔的岔心间距: 相邻道岔顺向布置: 1)异侧顺向 L=a2+f+b1+Δ 2)支线异侧顺向 L=a2+f+b1+Δ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最新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3.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4.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5.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6.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7.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8.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9. 交通:通常被广义的的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0.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11. 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12.干道网间距:两条感到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决定作用 13.路网结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合理性 14.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5.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16.道路网可达性: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二.填空 1.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2.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3.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4.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5.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内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3.1.7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3.1.7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3.3.1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4.1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3.3. 4.2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3.3. 4.3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3.3. 4.4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4.1.3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4.1.3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