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机制研究

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机制研究

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机制研究

作者:严琪苏亚民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2期

严琪苏亚民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融资问题目前是我国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摆脱融资困境有

助于我国家庭农场的良性运营。着眼于家庭农场融资机制这一角度,通过对家庭农场融资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环境三方面的具体分析,研究造成融资难题的原因及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

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融资困境;不利影响;融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2.001

我国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向大陆推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

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始在湖北武汉、吉林延边、上海松江和浙江慈溪等地区进行家庭农场的

试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三次提到“家庭农场”,指出要从补贴资金,鼓励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三个方面着手推广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家庭农

场的出现破解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为兴办家庭农场,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的鼓励

政策,然而收效甚微。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遇到许多瓶颈,融资作为其主要阻碍因素,一直以

来制约着我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家庭农场融资困境及不利影响

1.1融资困境

家庭经营是当前全球最主要的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农场作为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逐渐成为

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走向,它的出现克服了土地利用率、农业新科技应用、经营效率等多方

面的问题。随着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日益出现了许多困境,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即为融资

问题。现今,处在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初期,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融资金额较大,需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自筹资金已很难满足发展需要,随着家庭农场经营规

模的扩大,家庭农场主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力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

风险管理不足、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补贴资金不足以及政策没有

得到有效的实施等导致农场主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1.2不利影响

如果说农场主是家庭农场的心脏,那么资金就是整个家庭农场得以运作的血液。资金缺乏

将制约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的规模扩大,造成农场主们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使得流动资金和后续投资成为难题,更无力应对高昂的信息成本、自然风险、技术风险以

及市场风险。资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融资问题,上述的诸多不利影响都是由于融资难引起,解

决融资问题,使资金在农场主们的经营活动中良好的周转和循环,是目前家庭农场的首要任务。

2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机制分析

2.1融资主体分析

农场主个人作为融资主体相较于其他农业经营生产方式的融资主体有其特有的优势和弊端。首先,农场的经济效益与农场主密切相关,农场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场主的利益,这种形

式下的融资主体积极性更强,对于融资的欲望更强;其次,家庭农场如同家族企业,具有传承

性和延续性,好的家庭农场传给下一代,会极大地减少他们的融资压力。但是,这种小农户的

经营模式,经济力量单薄,经营成本较难降低,对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承受能力弱,没有

其他的个人和组织分担风险,这就需要农场主有更强的独立性,有更大的正确运用融资方式和

准确分析融资环境的能力。

2.2融资方式分析

融资方式即为融资渠道,家庭农场主要通过国家财政资金、贷款和自筹三种方式进行融资。

2.2.1国家财政资金(政府资金投入)

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家庭农场,据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家庭农场2012年现状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各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资金总额达到6.35亿元,其中江苏和贵州

超过1亿”。我国各级政府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这些资金投入相对于农

场主们对资金的需求还远远不够。此外,存在各地区资金投入差异较大,我国财政没有为家庭

农场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的现象。家庭农场建设初期,自筹资金难以满足需要,国家财政资金在

融资方面具有较大的效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证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部分家

庭农场摆脱融资难题。

2.2.2贷款(金融机构贷款)

家庭农场初期阶段很难盈利,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由于周转资金不足,很多农场主门想

到通过贷款的方式缓解经济困难。然而,我国普遍存在着“贷款难”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有多方面:一者是由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实施较为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农场主们通

常缺乏有效的抵押手段;二者是由于很多金融机构考虑到信用风险问题,认为农村地区诚信意

识匮乏,一旦农户出现违约,这种风险很可能转移到金融机构;三者是由于家庭农场通过土地

流转到各农场主进行经营,农场主想用租赁的土地来贷款又与法律制度相违背。这种“贷款难”的现象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农场主们三方面协调才能得以解决。贷款难题的解决将会大幅度

的改善融资困境。

2.2.3自筹(民间资本参与)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随着家庭农场的逐步推广,资金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补

助已不现实,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农场主们自我筹集。如今,国内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投入近

八成是来自农场主们的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多数家庭农场实行“两费自理”(“两费”指的

是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这种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给农场主们的融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农

场主的部分自有资金由于用于租用土地,已不能满足基础设施的投入,又因为从金融机构难以

取得贷款,农场主选择向周围的人借用资金,而这些资金只能暂缓初期投资问题,对于真正解

决融资问题作用很小。

2.3融资环境分析

2.3.1政治环境

我国中央及各级政府对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出台了许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尽量为家庭农场

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改善了许多家庭农场的融资困难。也正是因为政府大力的扶持,使得家

庭农场渐渐成为了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生产方式,各地家庭农场资金不少来自财政补贴,如:著

名的“松江模式”家庭农场,2011年政府为其补贴达到2600多万元。这样的政治

环境导致农场主受到的约束较大,自主经营的权利变小,一旦扶持政策力度变小可能会引起部

分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政府主导使得政策扶持绩效评价及反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

政策的有效实施。所以,政策扶持是一把“双刃剑”,创造适度的政治环境对发展家庭农场更

具有实际的意义。

2.3.2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农场主的收入,收入又影响着农场主对融资的需求程度。家庭农场

的投资回报期较长,短的需要两三年,长的需要八九年,甚至上十年。在这相当长的投资回报

期情况下,良好完备的市场环境会加快家庭农场的盈利,解决农场更新设施,后续投资的融资

难问题,并且有效运用市场可以扩大信息的了解渠道,加大规避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降低农场

经营风险。事实上,我国很多家庭农场农场主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特别是前面提到的期货市场,农场主们很少参与期货市场的买卖,运用期货市场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我国农产品市场较

为混乱,市场对于解决家庭农场融资困境的效益不大。

2.3.3法律(制度)环境

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保障了适度的政治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的创造和维持。我国当前已

经相继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维护农户的利益,但由于家庭农场

是我国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相关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着界定不详尽、权责不明确的现象,甚至

有些法律制度直接影响到了农场主们的融资问题,目前谈论最多的就是《担保法》。《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严格限制了耕地、住房在融资贷款上的价值担保功能。另外,在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上,法律制度也没有明确

的规定,导致家庭农场贷款主体不明,造成农场主们的信贷困难。因此,我国对于家庭农场这

块的法律制度还需要不断协调和完善,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出台相

关的法律制度。

3我国家庭农场融资机制创新及完善建议

3.1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综合能力

作为家庭农场的核心,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人员的管理和分配、运营的组织和协调都要求

着家庭农场经营者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为了增强主的综合能力我们应适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邀请专家和学者进入农村开展相关讲座,为农场主传播专业知识,提高主的文化素养;

创办有关家庭农场的报纸或杂志定期为经营者发放,使他们可以通过这些纸质媒体随时了解到

市场信息,国家的补贴政策和新的融资渠道等内容;组织学生到家庭农场实习,为农场注入新

的活力,这样既可以让农场主从大学生身上学到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又可以锻炼大学生们的社

会实践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创办家庭农场的益处。

3.2保障家庭农场融资渠道的顺畅

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农场主三方协作。其一,政府给予向农场主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政

策性补助,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家庭农场建设,

加大对农场的基础设施投入;允许农场主用住房、农产品的收益权作为抵押品。其二,金融机

构适当放宽对农场主的贷款限制,降低贷款利率,实行差异性贷款模式,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

场主给予不同程度的贷款限额,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可为农场主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最后,

家庭农场主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实行联保贷款;农场主之间加强交流,家庭农场经营好的农场

主可以为正遇到融资困境的农场主提供实践性经验。

3.3创建良好的家庭农场融资环境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组织干部及民众实地考察各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农场主

经营难题,考核政策的落实情况,派有关工作人员编写调研报告,将其反馈给各级政府,作为

修正政策法规、法律制度的主要依据,并将收集整理的有关资料信息及时披露给社会各界;创

新社会保障机制,政府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防范农场主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分区域设立咨询中心,乡镇政府还可以开通咨询热线,及时为农场

主解答经营问题。

参考文献

1汤文华,段艳丰,梁志民.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J].求实,201

3(11)

2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

3徐会苹.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4罗艳,王青.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J].湖北农业科学,2

012(6)

5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

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10)

(责任编辑何丽)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一」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区委农工委《关于做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调查统计的实际情况,现将联络镇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联络镇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食生产,生猪、水产养殖等适度规模经营大户,本世纪初,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同时,由于绿化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农户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农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加大绿化经济林种植的投入,逐渐形成新的经济作物种植经营大户。截至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的家庭农户共有13家,其中种植类5家,养殖类7家,种养结合类1家。并有以下特点: (一)农场数量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13个家庭农场中,有2户种植类家庭农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通过土地承包和转让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经营,有5户水产养殖类家庭农场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稻田养鱼”“围塘养鱼”等多种方法,形成了较为大型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及政府招商引资和打造联络特色产业带政策的出台,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海涛、八一等村出现外地企业和本地村民联合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现象。 (二)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较大,农场收入逐步提高。有7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4家,占57.1%,100—500亩3家,占42.9%;在加大经营规模生产投入的基础上,年销售额在10—50万的10家,占76.9%,其中20万以上的8家,35万以上的1家。 (三)家庭劳动力发展较为稳定,长期和短期雇工有所增加。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对长工劳动力上的高素质要求和短工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联络镇现有46名家庭农场劳动人员,其中有43名家庭成员,占常年劳动力的93.5%,达到了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标准,另有3家家庭农场每家雇有1名长期雇工,占常年劳动力

2020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XX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

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二、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

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评价研究

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评价研究 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评价研究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生猪养殖成为我国家庭农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然而,生猪养殖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如疫病爆发、市场波动、环境变化等,这些风险导致了许多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和经营困难的问题。因此,对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融资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评价可以从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生猪养殖业的资金需求往往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市场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养殖场的运营。因此,我们需要评估市场需求的波动情况,分析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度,以确定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的融资风险。 其次,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评价也需要考虑生猪疫病的风险。疫病是生猪养殖业的一大威胁,疫情的爆发往往导致养殖场的巨大损失。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生猪疫病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因疫病爆发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第三,环境变化也是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干旱导致饲料供应减少、暴雨引发养殖场洪水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养殖业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以减少环境风险。 此外,资金风险也是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融资是家庭农场进行养殖业务所必需的,然而由于生猪

养殖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很多家庭农场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评估资金风险的大小、来源和影响,以制定相应的融资策略,确保养殖业的正常运营。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对市场需求、疫病风险、环境风险和资金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家庭农场才能在面临风险时保持稳定发展。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提供融资和保险等方面的帮助,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疫病风险、环境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因素,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为了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这需要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市场调研、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制定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以及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提供融资和保险等方面的帮助,提升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才能在面临风险时保持稳定发展,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 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村中小企业主体视角阐述了农村 普惠金融的需求现状,从农村金融机构数和从业人数、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农村普惠金融的供给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 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 一、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有农户2.5亿左右,数量庞大。农户是农村生产 生活的主体单位之一,从乡村振兴及城镇化进程来看,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经济的重要基础主体。随着新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户、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现状 1.家庭农场融资资金用途 家庭农场融资资金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固定资产类投资和流动资产投入。其中,固定资产类投资包括: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购买机器设备及土地流 转费用等;流动资产投入主要包括:种子、化肥、种苗购买、工人工资等,而且 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民间借贷,各类型家庭农场的借贷资金的主要用途基本一致,关于农业类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固定资产的主要项目。在流动资产中,购买种子 化肥等生产资料则是主要项目。可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购买种子、化肥等 生产资料是家庭农场融资的主要用途。 2.家庭农场融资规模

家庭农场融资规模主要集中在10-50万元之间,其余主要分布在融资规模低 于10万元,以及融资规模50-100万元。融资规模大于100万则较为少见。在 融资规模结构上,以正规金融为主,民间金融为补充。对比各项融资渠道获得的 融资规模发现,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民间借贷,都难以满足家庭农场较大规模 的资金需求。但相较而言,正规金融更具资金实力,更有可能满足家庭农场投资 性的长期大额资金需求。因此,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规模一般大于民间 借贷。民间金融资金实力有限,对单个家庭农场提供的资金规模较少,主要满足 家庭农场短期、小额及应急性资金需求。民间借贷成为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重要 外源补充。 3.家庭农场融资期限 家庭农场融资期限主要以短期为主。大多数家庭农场的融资期限都是在三年 以内,其中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占比最高。正规金融提供的贷款利率低,但是 额度小、交易达成繁琐、交易成本高,更偏向于发放6-12个月短期信贷;相比 较而言,民间金融利率高、交易手续便捷,可提供较短期的0-6个月借款。从资 金需求者的角度看,由于两种融资渠道的借款利率迥异,借款者更愿意从银行借 入长期资金。同时,实际融资期限短与长期资金需求两者在期限上不匹配。比如 家庭农场融资用途主要是固定资产类投资,资金使用量大、周期长,但实际则是 以提供短期资金为主,造成融资期限的供需不匹配。 (二)农村中小型企业普惠金融需求现状 农村企业多以正规金融市场中的银行贷款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民间贷款为主 要融资渠道。其余少部分还通过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典当投资和政府产业扶持 融资以及其他渠道融资。总体来说,当前农村融资渠道还是多以银行借贷跟民间 金融借贷为主,其原因在于:银行借贷虽然过程较民间金融借贷来说过程复杂, 难以及时满足农村企业借贷,但是其优势更加完善的借贷程序减少产生金融风险,而民间金融相对于就比较轻松,能够满足各階段的农村企业借贷需求,更加了解 借企业的资产水平,偿还能力等。 二、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现状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家庭农场在实际经营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中国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1中国家庭农场的重要性概述 1.1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巨大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收入来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老龄化严重等。而家庭农场能够创新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解决劳动力结构等问题。 1.2家庭农场是解决农村生产经营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发展家庭农场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序转移;发展家庭农场还能够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2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现状 家庭农场这一理念在中国推广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较慢,成效较差。 2.2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融资、政策等方面,例如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融资困难、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等,具体如下: 第一,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明确,法律依据和保障不健全。虽然中国已对农民承包经营权进行了保护和明确,但未能从根本上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在流转市场创建和运作、土地承包流转权经营规则和程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正迈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的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农业 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 入等重要使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境,限制了其发展壮大。本 文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及路径创新。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 1. 资金需求大,融资渠道狭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费、生产设备购置、技术改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由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信用记录不完善、抵 押品少等原因,主流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审批普遍存在较大难度。 2. 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 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融资成本往往相对较高。一方面,直接 融资渠道不畅,与企业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间 接融资渠道的利率较高,主要以抵押品质量、信用等为主要评判指标,给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带来了融资压力。 3. 融资风险大,融资难度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主要表现在市场风险、产业风险、 政策风险等方面。而现有融资机构对农业风险预期难以充分认知,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 这也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路径创新 1. 强化信用保障,落实风险共担 一方面,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建设,规范贷款行为,完善信用记录,提高信 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建立农业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多方 联动,降低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2. 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模式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殊需求,开发符合农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如土地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农业企业债等,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家庭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编制方案)

家庭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编制方案) 北京中易恒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六月

目录 第一部分家庭农场项目可研报告思路 (3) 1.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3) 2.家庭农场项目研究的用途及意义 (3) 第二部分关于家庭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说明 (4) 1.家庭农场项目可研报告按用途分类构成 (4)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3.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 4.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 5.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 究报告 (5) 6.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第三部分家庭农场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大纲 (5) 第四部分中易恒远编撰可研报告的优势 (11) 第五部分家庭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 (12) 1.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编写要点说明 (12) 2.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编写要点说明 (12) 3.节能方案分析编写要点说明 (13) 4.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编写要点说明 (13) 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编写要点说明 (13) 6.经济影响分析编写要点说明 (14) 7.社会影响分析编写要点说明 (15) 第六部分家庭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华节选 (15) 1.项目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大量数据) (15) 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方案 (16) 3.项目投资构成方案设计 (17) 4.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方案(根据要求可做效果图) (19) 5.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方案设计 (20) 6. 项目综合能耗方案设计 (20) 7.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21) 第七部分中易恒远编制服务事项 (22) 1.核心业务详细 (22) 2.项目服务整体流程 (23)

2021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笔者精心整理的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全县规

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生产的连续不稳定。 (二)销售渠道不畅。所有规模经营户均没有建立较为正常规范的销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寻找销路,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反过来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受信息资源、联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销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销售零星分散,耗费人力物力和生产时间,影响规模经营效益水平。 (三)技术服务滞后。规模种植养殖生产需要相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困境及对策探究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困境及对策探究【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融资困难、技术水平不足、市场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指出其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存在的需求。其次探讨了家庭农场面临的困境,包括融资难、市场营销难、产业链协同难等问题。然后提出了融资对策,包括发展农业保险、开展信用担保、建立农业信贷机构等措施。同时介绍了政府支持措施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最后总结了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困境及对策探究的重要性和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业合作社发展等建议,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困境、对策、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方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粮食生产、农产品供应以及农村稳定等重要职能。在我国,家庭农场数量众多,占据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生产力。由于资金短缺、融资渠道有限等原因,家庭农场往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融资困难的问题。

家庭农场的规模通常较小,生产经营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在缺 乏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家庭农场往往难以引进新技术、提高产出 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传统的融资方式往往并不适用于家庭农场的特 殊需求,这就使得家庭农场在融资方面存在短板。 针对家庭农场融资困境,有必要探讨融资对策,寻找更适用于家 庭农场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通过政府支持措施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整合,或许能够为家庭 农场带来新的融资机遇,并促进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农场在融资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家庭农场 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融资对策,探讨政府支持措施和社会资本合 作模式对家庭农场融资的促进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希望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推动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 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希 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农户提供参考,为家庭农场的融 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 2.1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分析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单位,面对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的 需要,通常需要进行融资来支持其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资金用于购买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论文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论文 1我国现行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在我国发展已有一段时间,虽没有形成全国规模,但各地也探索出一些经营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单打独斗”型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目前这种经营模式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且农户在经营管理方面有较强的自主性。然而,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技术等都是由农户自主提供,因此这种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经常面临着资金短缺、生产技术低下、与市场脱节及农户承担较大风险等诸多问题,是一种较为初级的经营模式。 1.2“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模式“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模式是一种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将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农场集中在一起组成利益共同体,它通过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生产资料的统一购买和使用,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阶段,为家庭农场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经销渠道等多种的社会化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要求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完整的组织体系。但由于受制于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约束,大部分专业合作社也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还很不完善,难以带领家庭农场走向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1.3“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以龙头企业为

核心,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式带动家庭农场发展。而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的合作实质上是“订单模式”的合作,家庭农场经营者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的谈判能力较弱,企业为牟取较大利润而不惜损害农户的利益,农民往往沦为龙头企业的农业雇佣工人。三农学者黄宗智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人口庞大、人地比例悬殊较大的国家,如果将大部分的农民变为纯粹的农业雇佣工人,为农业企业劳动,那么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使农民原本薄弱的福利再次受到损失。因此,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进行简单合作的模式也不是一种适合我国农业、农民长期发展的模式。 1.4“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家庭农场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专业合作社作为家庭农场的发言人和谈判者,就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及收购方式等与企业进行谈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但这一模式仍然没有触及到我国家庭农场经营面临的本质问题,如资金短缺、土地流转困难、技术水平低下以及经营主体缺乏等。另外,由于该模式下的合作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建立的这种合作关系是很不稳定的,且农户随时都将面临着专业合作社逆向选择的风险。 2合作共生模式的选择 2.1合作共生模式选择的背景分析 2.1.1合作共生模式选择的制度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土地集中较为

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策略研究

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策略研究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提升自身实力。 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的一大挑战。本文将对中国企业融资现状及 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对于企业而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会使其融资成本更低。当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 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投资融资三种方式。此外,企业还可通过政府融资、并购重组 等渠道进行融资。 2.财务状况对融资渠道影响明显 不同的财务状况会影响企业选择融资渠道的方式。财务稳健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 款和债券融资,财务状况相对薄弱的企业则更多采用股权融资和投资融资。 3.股权融资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 根据国内外业界分析数据显示,股权融资仍是中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随着证券市 场不断发展,资本市场投资者愈加理性,以股权融资方式融资的企业数量增加。 4.融资周期过长 根据国内大型银行的统计数据,企业借贷平均周期在6-8个月之间,这对于企业的融 资需求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长融资周期也意味着银行扩大信贷的风险增加,银行信 贷效率降低。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尽可能多元化,避免重复信贷和重复融资,减少融资成本。 企业还应根据财务状况合理配置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重点关注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积 极利用投资机会,通过并购重组、私募股权等多种方式实现融资。 2.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积 极应对融资风险,建立试错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业务集中度,提高资产质量。 3.优先考虑自有资金 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优先考虑自有资金,降低直接融资的财务成本和融资周期。自有资金的来源很多,如可行的收入、利润再投资、资本金等。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经营效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有助于发展。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家庭农场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1】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进展家庭农场过程中,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逐步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有待提高。家庭农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新生事物,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迫切需要。还没有引起农民群众的足够认识。二是运作不平衡。已经组建起来的家庭农场,绝大部分能够按“章程”进行运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带动和牵动作用。而有的还没有运作起来,只是一个空架子。部分家庭农场在机制上也不够健全,影响了发展速度。三是支持力度不够。要使家庭农场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金融、财政、税收、工商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级政府都应制定扶持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在这些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和运作质量。四是行业保险尚未形成机制,经营风险的限制作用还一定程度存在。农业生产经营不仅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还涉及到市场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现实中很少有家庭农场自愿参加保险,商业性的保险公司还尚未加入,难以形成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保障作用,家庭农场经济发展也存在保险未跟上的制约。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出台相关发展扶持政策等方法,广泛宣传发达省份家庭农场的发展效益,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认识到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农场的参与意识,激发农民建设和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为家庭农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同时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和价格定期发布等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为家庭农场的建设打好基础。 2、突出培育重点,不断优化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结构。地方政府要通过农业项目、涉农信贷、农机配套、农技支持等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重点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与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家庭农场,通过扶持家庭农场典型的发展,辐射带动当地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在土地流转上,鼓励成片土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在生产扶持上,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在金融信贷上,建立担保基金,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融资困难;在农业保险上,扩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给予政策优惠等。 3、完善培育机制,不断增强家庭农场经济发展活力。针对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存在的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自然风险偏多等制约和困难,我县不断加大涉农项目、农业技术、农业装备、金融服务等方面向家庭农场建设发展的倾斜,持续完善各类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增强家庭农场经济发展活力,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和改革的新局面。 4、创新金融服务,为家庭农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运用金融租赁、票据融资、集合贷款等方式创新金融产品。一方面,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增设简易服务网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品种在农村推广等多种途径,构建多元化服务格局。另一方面,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方式。在继续鼓励农户自愿互助担保的同时,鼓励引导商业担保机构

乡村治理中的融资渠道与投资机制

乡村治理中的融资渠道与投资机制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乡村治理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渠道和投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治理中的融资渠道与投资机制。 首先,乡村治理中的融资渠道需要多元化。传统的财政拨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参与,通过股权投资、债券发行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吸引外部投资。此外,可以探索建立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乡村治理中的投资机制需要适应乡村特点。乡村与城市不同,具有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分散等特点,因此需要制定适合乡村的投资机制。一方面,可以引入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乡村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同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鼓励他们投资农业生产。 再次,乡村治理中的融资渠道与投资机制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发挥好引导和监管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乡村。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融资渠道和投资机制的监督,防止乡村资源浪费和资金滥用。 最后,乡村治理中的融资渠道与投资机制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传承的问题。因此,在融资渠道和投资机制的设计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传承,避免短期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梅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研究概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梅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 财税政策支持研究概述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经济发展和财政服务中心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农业部、广东省制定《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家 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培育原则、土地流转、培育认定、经营范围等提出了指导性 意见。梅州作为农业大市,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近年来,就家庭农场建 设开展相应的探究和尝试,得到良好的结果,一直到2017年6月,梅州全市在 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量共1623个。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家庭农 场在创建与发展中出现明显的缺点,其大部分属于经验式的、自发式的,缺少当 代化的管理经验与清晰的发展计划,缺少科学理论与理性经验的引导,主要从培 育到发展,缺少前人积累的现实经验,缺乏指导,因此出现明显的盲目性。 财税政策能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如何实现财政资金 的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家庭农场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一、盘活乡村的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繁荣与发展。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生产 的重要形式,其能够以家庭为单位实现适度规模化的发展。通过适度的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家庭农场,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推进下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效益低、收入少等, 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家庭农场具有较大的规模,能够有专业的技术与水

平,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力。通过财税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传统农业与新型 农业的的交替,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三、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家庭农场的经营能够让零散状态的 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与质量。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公共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一直以来是产业政策研究的重点内容,如何发挥公共 政策的效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成为研究的难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财税政策 的扶持,如何发挥财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政策性保险政策、政策性 信贷政策的效用成为本研究的研究重点。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公共政策理论、 家庭承包经营理论、财税支持农业发展理论等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运用有所有拓 展与深入。 2.2实践意义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家庭农场的发展存在资金、人才、技术上 的短缺,如何发挥公共财税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为梅州市地区的家庭农场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国外研究现状 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对于扶持农业政策的探究,多是认为科技的繁荣和兴 盛是保障农业生产,提髙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农 业经济学家费农・拉坦和日本农业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提出了一个新的农业发展 理论,名为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他们主张在为推动农业产出及生产率的飞速增 长时,国家技术道路的选取是依托于国家资源禀赋地情况来决定的。国外关于农 业支持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早在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

我国农村融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村融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村融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村融资困境与对策 一、我国农村的融资现状。 (一)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窄。农户、农村实体经济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资金的主要供给对象。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农户的大额融资需求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21. 6%,并且农村企业贷款满足率仅为26. 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由于我国金融机制的不健全,农村融资受到诸多限制。我国农村小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筹资,严重缺乏外部政策的保护。 (二)资金来源少,融资形式单一。金融机构并不是很重视向农村进行资本发放业务,对农村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并且缺少适合农户投资的金融产品,大大减少了对农村的贷款资金。且从农村的直接融资方面来说,我国农村吸引资金能力有限,引进资金渠道狭窄,融资形式单一,竞争力远远低于城市大企业。 (三)融资利率高,投资回报低。民间借贷利率的恶性增长使得农户及农村企业的融资成本增高,农村金融需求受到抑制,农业发展缓慢,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融资环境差使得农村融资的难度增大,金融融入度不高,这就导致农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经济发展负担加重。

(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不足,农村抵押担保方式发展落后。农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使得农村信贷市场发展遇到了难题,金融机构对选择是否给予其贷款会仔细斟酌,因此严重阻碍了我国信贷资本市场的全方位拓展。金融机构利用抵押产品进行投资,可以利用其获得的利润弥补可能造成的贷款收不回的风险。而农民缺少有效担保物,农村企业也存在局限性,再加上贷款的担保机构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农村获得贷款的难度。 二、农村融资难的原因。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文化素 质相对低下,且相关金融知识匮乏, 对银行存款和信贷业务比较 信赖,而对其他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等会反复思考,甚至远离,这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单一,银行业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其他融资渠道发展缓慢。而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和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会多元化,但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性,需要有专业的理财顾问和咨询机构来提供技术指导,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得农民无法得到专业的引导,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由于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 不断恶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举步维艰,因为金融环境的恶化可能会导致不良资产的出现,严重扰乱我国农村的金融秩序,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地区,农村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速度

农业价值链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农业价值链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二、农业价值链融资的类型及风险 1. 农业价值链融资的类型 农业价值链融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直接融资,即金融机构直接借贷给农业价值 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包括农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二是间接融资,金融机构通过 投资基金、信托产品等方式,以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的形式向农业价值链的企业进行融资;三是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通过向农业价值链上游企业提供资金,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 协同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的融资。 2. 农业价值链融资的风险 农业价值链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 风险。 市场风险是农业价值链融资的首要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下降、市场价格波动、 市场规模扩大等。市场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农业价值链融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融资主体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债务或承诺的风险。农业价值链融资所涉及的融资主体繁多,其信用状况参差不齐,因此信用风险在农业 价值链融资中尤为突出。 流动性风险是指融资机构在资金周转上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农业价值链融资中,由于 资金流动的复杂性,一旦融资机构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将会影响到融资的顺利进行。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系统、程序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失的风险。在农业价值链融资中,可能会存在由于操作失误、内部管理不善或者人为疏忽而引发的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和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支柱产业,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产业政策的变化都会对农业价值链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农业价值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1.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针对农业价值链融资中的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通过评 级来识别和控制与农业融资相关的信用风险。这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完善的风险 评估流程、提高风险评级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2. 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农村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支持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及其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现状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农村经济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外流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年轻人的流失。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2)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以种粮食为主,其他农业产业如果蔬、畜牧业发展缓慢。这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显著,无法带来更高的收益。 (3)农产品市场化水平不高 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在交易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农民难以获得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机会等诸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发展。 2、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金融交易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仍非常不完善,农民缺乏了解和

使用金融服务的能力。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偏小,经营管理能力弱,整体风险控制能力相对不足。 (2)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信用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准确,信用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等。这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同时影响到了农民的资金融通和融资能力。 (3)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主要是面向农业生产,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尚不完善,服务类型相对单一,相应的金融创新不足,农村金融服务跟不上农村经济实际发展需要的进步。 二、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体系之一。金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撬动效应 金融可以进一步扩大财富效应,从而撬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依靠金融实现健康发展,金融可以通过融资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使这些企业更快地发展。同时,农民家庭也可以通过金融融资支持,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风险抵抗和收益分配 金融可以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内部的风险抵抗和收益分配。农民通过金融储备来降低风险,公司通过金融运作实现收益。同时,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农村居民的存款,将资源重新分配给农村企业,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宏观经济调控 金融的提供可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对整个农村经济的调节,使其保持稳定的增长。这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农村经济的实施宏观调控和监管。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是关系到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项关键措施。应委工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业务注入一些新的经济现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