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操作名称

手法如图1所示。

1.使用5~6F号细的诊断用导管,对血管狭窄部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与定向性体表电位图相连接的数字减影X线摄影法(DSA)常有助于诊断。

2.若其严重程度尚没有明确时,则使用导管方法测定狭窄部前、后的压力阶差(即收缩压峰值之间的变化)。若在安静状态下其平均压在2.67kPa(20mmHg)压力阶差时,则认为是有意义的指标;若往动脉内注入妥拉苏林25mg后,其压力阶差较安静状态下,再次有2.67kPa(20mmHg)以上的变化时,也认为是有意义的指标。

3.血管成形用球囊导管的选择

(1)球囊的直径用血管造影法测定即在层板(胶)片上测定,与测定血管直径相同。事实上操作时所使用的球囊要比实际测量的稍大一些。

(2)希望能在耐高压的聚乙烯球囊(4~12mm直径,2~10cm长);或有更小型号(或更大型号)的导管配套的球囊,以便于用来扩张更细的动脉使用。

(3)球囊导管系统应当使导管本身的材料富有柔软性、易于弯曲者性能佳,特别是能到达距穿刺部位较远的病变处(或能到达对侧血管时更为理想)。

(4)在最初将球囊打开时,应注意球囊的羽翼是否呈原封不动的关闭状态,这样插入时较为容易,拔出时对穿刺部位损伤也最轻(小)。

(5)全部操作手法中,以导引丝探路法为最好。这种操作法能够反复进行几次,导管与导丝的互相交换,同时使穿刺部位损伤最小。操作时使球囊导管的鞘顺利通过非常重要(导管鞘的型号应比导管轴大出2F型号为佳)。

4.扩张术

(1)将导引钢丝穿过诊断导管的中央,然后把导丝通过病变狭窄部位(导引钢丝,应具有柔软、尖端笔直,以致不会造成动脉壁穿孔者为佳。同时,作为选择其他的导引

钢丝以选用可动性、尖端呈J型的回旋可控式,同时具有良好柔软性能的导引钢丝为最理想)。

(2)在导引钢丝通过动脉内膜下时,如果发生穿孔的话,应立即中止操作。若再一次试行PTA时,应在第10日~2周之后即损伤部分基本痊愈之后才行。

(3)导引钢丝通过病变部位之后,应静脉推注肝素5000U或70U/kg。

5.血管痉挛

(1)为防止血管痉挛,应口服硝苯地平10mg在血管造影前20分钟服下为最好;或硝酸甘油100~200μg注入动脉内(为防止血管痉挛)。以上药物使狭窄远端部位的血流减低,这对远端末梢小血管的操作尤为重要。

(2)若发生了血管痉挛,在发生痉挛的动脉内推注妥拉唑林(tolazoline)25mg 或利多卡因50~100mg,以解除血管痉挛。

6.把诊断用导管与血管成形用的导管互相交换之后,使导管通过病变部位,能从外部将外侧(面)带有金属标记(记号)的导管位置明确辨认出来。

7.将球囊给与适当的压力(应以4~10个大气压的球囊)进行持续扩张30秒,反复间隔进行三次。球囊扩张的次数以2~6回(次)以上为佳。

8.应当防止由于球囊的胀缩而突然导致的血管闭塞和球囊表面的血栓形成。

9.血管扩张成功之后,不应把导管再送往狭窄部位以远(上),因此,应将球囊拉回至狭窄的近端部位(即狭窄部的近心端)。

若再次确认造影或测定PTA后的压力阶差的话,使用靠近术者近侧的丫型连接器把更小一点内径的导引钢丝(0.000635m即0.025时)通过病变部位。

(1)把这种导引钢丝通过之后再拔出球囊。

(2)为校对并审查血管成形的结果(效果),应进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X线摄影即IA-DSA是有意义的技术)。PTA之后常看到破裂碎片,通常约在3个月之后痊愈。

(3)如果为了确认造影的结果和测得PTA之后的压力阶差的话,应结束手术操作。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不能将导引钢丝通过狭窄部,那么球囊也就无法再插进去了。这样反复进行,才会使血管成形术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4)将球囊导管从动脉腔内拔出时,抽吸球囊使球囊的羽翼呈闭合状态(方向)。由于有的聚乙烯球囊当抽吸球囊时,虽能将其羽翼恢复到原来的闭合状态,但恢复得不完全(理想),因此,对于原来放置于包装盒内的说明书,应仔细阅读并按要求操作,虽说因使用了动脉鞘,能使穿刺部位的损伤较少,但是将球囊从鞘中拔出时,仍应按说明书上所要求的那样去做。

(5)在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支部施行血管成形术时,使用双球囊“kiting balloo”技术很有必要。

[返回]注意事项

1.用Doppler血流计运用踝部/腕部的指数概念,对血流改善的状态与经过进行观察并检查。同时在出院前应复查一次并做前后比较。

2.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即ASA 325mg,persantine 95mg或二者并用),每日3次,持续给与24~48小时,此后再维持6个月以上或更长。

3.以肝素静脉或给与少量的肝素维持24~48小时为好。特别适用于形成术局部及其远端部位血运不畅时。

4.一般在成形术后再行造影。

5.指导患者于48小时后积极进行活动训练,并禁忌吸烟。

6.注意防治下述合并症

(1)全部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为7%~12%

①死亡率约为0.4%。

②急性动脉内腔闭塞血栓发生率为2%。

③严重的合并症为3.0%。

④穿刺部血肿5.0%。

⑤末梢的血栓症占0.6%~4.6%。其中,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血栓仅占0%~2.3%。

⑥导引钢丝穿通内膜约为0.3%~2.0%。

⑦血管穿孔占1.0%。

⑧血管痉挛占2.0%。

⑨假性动脉瘤占0.3%。

(2)处理方法

①严重的血管穿孔由导引钢丝所造成时,应立即中止手术操作。然后待1~2周后再重做。

②局部或远端部位若有小的血栓发生时,应使用肝素疗法,应慎重考虑并择期而行。

③当有较大的或有明显症状的血栓或栓塞发生时,有必要施行局部血栓溶解疗法或施行栓塞摘除术。

④若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穿刺部位有血肿,或有假性动脉瘤时,有必要施行外科处置。

⑤血管痉挛发生时,应立即口服硝苯地平或硝酸甘油动脉注射,或妥拉苏林(pris coline)和利多卡因动脉注射以缓解并预防复发。

(3)要点:

①合并症的发生率血管越小其合并症的发生率越高。

②据统计大约有1/3的合并症与手术的熟练程度有关,故合并症是可以预防的。

③对持续进行皮质激素疗法的患者,在血管成形术中有极易引起血管破裂的倾向,对此类患者应予高度注意。

(4)与外科的血管成形术作比较

①全部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

A.主动脉和股动脉的移植血管:11%。

B.股动脉之胭窝动脉的移植血管:6.7%。

②重症合并症:1%~4%。

③股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移植血管手术的外科致死率:2.0%~6.2%。

总之,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术等均属于周围血管病的心导管介入性治疗范畴。但二者略有不同。周围血管除包括四肢血管外,还包括远离心脏及大血管的各脏器血管。

就治疗方法而言,凡周围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都可考虑应用类似于冠心病(PTCA 术)的各种介入性疗法进行治疗。但是,目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国内仍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中医药有一定的疗效。另外,非外科性下腔阻断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选择性动脉阻塞术用于某脏器(例如肝、肺)局部止血或使该部肿瘤缩小,选择性注入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或注入药物以溶解血栓造成的堵塞,以附带球囊的导管进入血管摘出动脉和静脉内的血栓等在临床上亦较常应用,以上均应属于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性治疗。

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扫盲小珍藏

一、PTCA简介 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简称。PTCA一词广义上涵盖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但狭义上人们常指传统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即POBA)球囊扩张术是目前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基础,为降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常需要放置一枚或多枚支架,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术前宣教 心理疏导患者因对该手术缺乏认识,不了解诊疗程序,思想负担重,害怕术后痛苦及严重并发症,担心术后卧床大小便不习惯等。表现为紧张、焦虑,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解释,向患者介绍PTCA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医生的诊疗技术,治疗经验。请手术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正确对待手术,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调节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双侧腹股沟备皮,使皮肤清洁。行碘过敏试验,排空大小便。禁食不禁药,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3g嚼服,波立维0.75g口服。备好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肝素、阿托品等,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送患者入导管室。 术后宣教(1)术后患者入监护室卧床休息,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心电监护。(2)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30min测血压1次,连测4次,如发现患者血压有下降趋势,当低于12/8kPa或伴恶心、呕吐、出汗、心电监测示心率低于50次/min,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采取抢救措施。(4)嘱患者平卧24~48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8h,密切观察穿刺口有无出血和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5)指导患者饮水500~1000ml'向患者解释术后排尿的重要性,注意观察尿量、体温的变化。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术后拔管的宣教拔管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告知患者不用紧张,放松心情,取平卧位,术肢伸直,术区用碘酊棉球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拔除鞘管后,压迫穿刺点15~20min,在压迫止血的同时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肢皮肤色泽、温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及时向医生汇报。穿刺点压迫后如不出血既可加压包扎,沙袋常规加压6h,如有出血应视出血情况延长加压2~4h,取下沙袋后仍应至少平卧6h,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皮下气肿和淤血,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出院宣教嘱患者(1)保持良好的心情,改善生活方式,注意生活细节,促进身心休息。(2)合理选择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禁油炸、咖啡、浓茶刺激性饮料,少吃虾、蛋黄、蟹黄等,多吃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为原则。(3)避免易发因素,戒烟酒,避免寒冷、情绪激动、饱餐、过度劳累等。(4)自我保健,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就近就医。(5)养成定时排便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观察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 窄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比较血透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情况及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变化。结果:PTA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扩张、再通,血透血流量> 200 mL/min。结论:PTA治疗是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治疗15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56.5±10.5)岁;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其中桡动脉一头静脉端侧吻合13例,肱动脉一贵要静脉侧侧吻合2例;内瘘使用时

间15个月~8年,平均3.8年。内瘘检查触诊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血管杂音微弱或枪击音,透析时穿刺困难、血流量不足(Qb<150 mL/min)、静脉压升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局部血管内径明显缩窄,血流速度增快。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在DSA下行血管造影检查,使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肱动脉植入血管鞘后,沿血管鞘插入造影导管,注入碘海醇30~50 mL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内瘘有无狭窄情况。明确内瘘狭窄的部位后,送入超滑泥鳅导丝并使之通过狭窄处,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球囊直径3.0~5.0 mm,据狭窄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球囊),将球囊定位于狭窄处,以压力10~20 atm扩张狭窄段血管,每次持续时间约2 rmn,反复扩张2~3次,直至球囊压迹消失,对于节段性或多发性狭窄则由近心端至吻合口逐段扩张。术后造影,显影良好。术中予以肝素0.5 mgkg达全身肝素化;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3~6个月,预防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者推荐使用氯吡格雷片[12]。 疗效评定标准:①手术成功标准:术后造影证实血管狭窄200 mL/min;②临床成功标准:内瘘触诊搏动良好,听诊杂音响亮,可进行有效血透2~3次倜,维持>1个月。 结果 PTA成功后,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扩张,再通,见图l~3。

PTA大球囊的成型原理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即PTA是指经皮穿刺置人导丝、球囊导管、支架等器械,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和再通的技术。可用于全身动脉、静脉、人造或移植血管,是临床治疗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一、球囊血管成形术 1.适应证不同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或为支架置人术的前期准备。 2.相对禁忌证对肢体而言,闭塞段血管长度超过10cm,或为钙化性狭窄,或伴外周小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而言,多支病变,或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3个月以内),或溃疡性血管狭窄等。 3.操作技术导丝通过狭窄段为其关键。对完全性闭塞者,需先打通血管。所选球囊直径与狭窄段两端正常管径相当或稍大1mm~2mm,球囊长度应超过狭窄长度1cm~2cm。术前一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中经导管注人5 000 U肝素、术后持续用3~6个月的阿司匹林等。 4.基本原理血管内、中层有限度地损伤和撕裂,管壁张力下降,管腔扩大。 5.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者的经验等。总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PTA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者同样有效。 6. 并发症发生率为0.76%~3.3%,一般为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壁夹层或穿孔、异位栓塞等。 二、血管内支架 1.适应证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动静脉瘤;偏心注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 2.相对禁忌证广泛性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活动期;凝血机制异常。 3.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支架的属性即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式,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抗凝措施。 4.基本原理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覆药膜支架可防止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5.疗效支架用途十分广泛,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从成形前的73%士15%下降到16%士12%,症状减轻或消失者达92%。 6. 并发症包括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出血;血管损伤。 7. 支架类型:支架是由人体可植人材料,用金属丝编织或激光融刻成网状圆筒形结构。按释放机制不同分三类:①自扩式支架,支架本身具有弹性,释放后在管腔内自行扩张。为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和防止移位,支架直径应稍大于靶部位正常血管直径。②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塑性,使用时套在球囊导管上,置入狭窄部位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被动扩张至一定直径,支撑病变部位。支架直径由球囊直径决定,可根据临床要求来调整支架直径。③热记忆式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在相变温度下(25”C~35C)可自行张开到原来形状,支撑血管。操作简便,支撑力强。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即TIPSS,是一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新技术。它经颈静脉途径在肝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通道,并置人支架。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近期疗效肯定,急诊出血控制率在88%~100%;分流道再狭窄、闭塞,以及肝性脑病等影响其中远期疗效。与外科分流手术相比,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

肾脏血管重建技术管理规范(2018年版)—动脉搭桥、血管成型术或自体肾脏移植术

肾脏血管重建技术管理规范(2018年版) 为加强医疗机构肾脏血管重建手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肾脏血管重建手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肾脏血管重建手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动脉搭桥、血管成型术或自体肾脏移植术)解决肾血管狭窄、肾段动脉疾病、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肾动脉瘤及肾血管内介入治疗未成功的病例,以改善肾脏血运和功能。本规范不包括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此类技术按照三类技术管理)、单纯放射介入治疗所进行的肾脏血管重建和其它原因导致肾脏血管损伤所致的各种紧急意外情况。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肾脏血管重建手术应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外科专业、泌尿外科、内科肾病学专业、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等诊疗科目。 (三)具备开展肾脏血管重建手术所必需的设施、设备。 (四)泌尿外科或血管外科 1.开展泌尿外科或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不少于10年,泌尿外科床位不少于40张或血管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至少有2名具备血管重建或肾脏移植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 (五)医学影像科 1.开展影像诊断工作不少于10年。 2.具备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诊断设备及影像网络传输系统。 3.至少有2名具备配合肾血管重建相关检查能力的医师。 (六)手术室 与医疗机构级别相适应,并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开展肾血管重建手术的能力。 (七)重症医学科 设置标准与其医院级别相适应。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手术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泌尿外科或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不少于10年。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肾脏血管重建手术相关知识培训。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遵循相关诊疗、护理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根据

PTA球囊的技术原理

PTA球囊的技术原理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即PTA是指经皮穿刺置人导丝、球囊导管、支架等器械,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和再通的技术。可用于全身动脉、静脉、人造或移植血管,是临床治疗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一、球囊血管成形术 1.适应证不同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或为支架置人术的前期准备。 2.相对禁忌证对肢体而言,闭塞段血管长度超过10cm,或为钙化性狭窄,或伴外周小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而言,多支病变,或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3个月以内),或溃疡性血管狭窄等。 3.操作技术导丝通过狭窄段为其关键。对完全性闭塞者,需先打通血管。所选球囊直径与狭窄段两端正常管径相当或稍大1mm~2mm,球囊长度应超过狭窄长度1cm~2cm。术前一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中经导管注人5 000 U肝素、术后持续用3~6个月的阿司匹林等。 4.基本原理血管内、中层有限度地损伤和撕裂,管壁张力下降,管腔扩大。 5.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者的经验等。总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PTA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者同样有效。 6. 并发症发生率为0.76%~3.3%,一般为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壁夹层或穿孔、异位栓塞等。 二、血管内支架 1.适应证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动静脉瘤;偏心注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 2.相对禁忌证广泛性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活动期;凝血机制异常。 3.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支架的属性即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式,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抗凝措施。 4.基本原理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覆药膜支架可防止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5.疗效支架用途十分广泛,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从成形前的 73%士 15%下降到 16%士 12%,症状减轻或消失者达92%。 6. 并发症包括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出血;血管损伤。 7. 支架类型:支架是由人体可植人材料,用金属丝编织或激光融刻成网状圆筒形结构。按释放机制不同分三类:①自扩式支架,支架本身具有弹性,释放后在管腔内自行扩张。为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和防止移位,支架直径应稍大于靶部位正常血管直径。②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塑性,使用时套在球囊导管上,置入狭窄部位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被动扩张至一定直径,支撑病变部位。支架直径由球囊直径决定,可根据临床要求来调整支架直径。③热记忆式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在相变温度下(25”C~35C)可自行张开到原来形状,支撑血管。操作简便,支撑力强。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即TIPSS,是一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新技术。它经颈静脉途径在肝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通道,并置人支架。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近期疗效肯定,急诊出血控制率在88%~100%;分流道再狭窄、闭塞,以及肝性脑病等影响其中远期疗效。与外科分流手术相比,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

血管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疗效

血管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应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血管并发症、终点事件及术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血管并发症及终点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20.0%、13.3%,与观察组的12.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药物治疗仍是预防脑卒中和改善临床症状的重要方法;血管成形术也是一种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的新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成形术;内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引起的,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等也是常见原因,该病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20%~25%的脑卒中患者是颈动脉狭窄诱发的,且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1]。脑卒中患者当斑块脱落时会引起远端脑动脉的栓塞,导致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2]。目前临床上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方法除了内科单纯治疗外,还有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成形术。为了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应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作者选取6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5日~2016年4月4日本院收治的6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影像学以及临床检查诊断,诊断标准参照我国第7版《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并排除术前3周内有与狭窄病变相关的脑梗死、有严重出血倾向、同侧颈动脉多部位狭窄、手术无法达到的远端病变、合并颅内动脉瘤及伴有严重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2.5±15.6)岁;70%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疗程为90 d;同时管理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吸烟、超重、运动不足等次要危险因素。 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患者术前3~5 d开始服用氯吡格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操作名称

手法如图1所示。 1.使用5~6F号细的诊断用导管,对血管狭窄部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与定向性体表电位图相连接的数字减影X线摄影法(DSA)常有助于诊断。 2.若其严重程度尚没有明确时,则使用导管方法测定狭窄部前、后的压力阶差(即收缩压峰值之间的变化)。若在安静状态下其平均压在2.67kPa(20mmHg)压力阶差时,则认为是有意义的指标;若往动脉内注入妥拉苏林25mg后,其压力阶差较安静状态下,再次有2.67kPa(20mmHg)以上的变化时,也认为是有意义的指标。 3.血管成形用球囊导管的选择 (1)球囊的直径用血管造影法测定即在层板(胶)片上测定,与测定血管直径相同。事实上操作时所使用的球囊要比实际测量的稍大一些。 (2)希望能在耐高压的聚乙烯球囊(4~12mm直径,2~10cm长);或有更小型号(或更大型号)的导管配套的球囊,以便于用来扩张更细的动脉使用。 (3)球囊导管系统应当使导管本身的材料富有柔软性、易于弯曲者性能佳,特别是能到达距穿刺部位较远的病变处(或能到达对侧血管时更为理想)。 (4)在最初将球囊打开时,应注意球囊的羽翼是否呈原封不动的关闭状态,这样插入时较为容易,拔出时对穿刺部位损伤也最轻(小)。 (5)全部操作手法中,以导引丝探路法为最好。这种操作法能够反复进行几次,导管与导丝的互相交换,同时使穿刺部位损伤最小。操作时使球囊导管的鞘顺利通过非常重要(导管鞘的型号应比导管轴大出2F型号为佳)。 4.扩张术 (1)将导引钢丝穿过诊断导管的中央,然后把导丝通过病变狭窄部位(导引钢丝,应具有柔软、尖端笔直,以致不会造成动脉壁穿孔者为佳。同时,作为选择其他的导引

护理_个案——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科室:B1西 大学医院 护理个案报告 题目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姓名 ___________ 倚婷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 护理学 _____________ 扌旨导老0帀 ____ 蓝远霞 _____________ 中国? 2015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尸、- 前言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颈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由此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目前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引起TIA 、RIND 、脑梗死,从而产生相应 的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狭窄越严重,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大。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比无症状的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更高,约为无症状狭窄的 1.5 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随着设备和器械的进步,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逐渐开展和普及,并有取代手术治疗的趋势[2]。CAS主要是以血管介入技术(即全脑血管造影)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1 病例简介 患者许XX男,62岁,因“体检发现右颈动脉狭窄1月”于2015-03-27入院。 1.1 入院原因 患者 1 月前体检发现:双侧颈动脉多发性硬化斑块(混合性),右侧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99%),无头痛、头晕,无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重影、视野缺损,现预约入院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介入治疗。 1.2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 作, 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无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 活动正常,未见眼颤,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 5 级,肌力正常,腱反射存在,深浅感觉存在、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精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4 辅助检查 头颅CTA: 1.颈部CTA: (1)右颈总动脉非钙化斑,管腔狭窄20-30%;右颈动脉 起始部混合斑,管腔几近闭塞;( 2)左颈动脉起始部混合斑,管腔狭窄20-30%;( 3) 左侧颈总动脉末端及双侧颈动脉海绵窦段钙化斑,管腔未见狭窄;( 4)左侧椎动脉全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三)合并支架术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是目前常用治疗动脉硬化等各类血管狭窄疾病的微创介入疗法。它是一种联合疗法,包括PTA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两种疗法。(如下图所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明显优势。由于该疗法疗效显著,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自引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以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大获成功。目前医院应用此项技术已成功治愈10000多例血管狭窄闭塞患者,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我们愿用我们的努力为你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PTA合并支架术适应症】 该技术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类血管狭窄闭塞类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静脉血栓后遗症,布-加综合症,Cockett综合症,大动脉炎等。 【PTA合并支架术原理介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原理图、治疗前后比较图 一、PTA球囊扩张术 1.适应证:不同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或为支架置入术的前期准备。 2.相对禁忌证:对肢体而言,闭塞段血管长度超过10cm,或为钙化性狭窄,或伴外周小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而言,多支病变,或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3个月以内),或溃疡性血管狭窄等。

3.操作技术:导丝通过狭窄段为其关键。对完全性闭塞者,需先打通血管。所选球囊直径与狭窄段两端正常管径相当或稍大1mm~2mm,球囊长度应超过狭窄长度1cm~2cm。术前一天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中经导管注人5000U肝素、术后持续用3~6个月的阿司匹林等。 4.基本原理:血管内、中层有限度地损伤和撕裂,管壁张力下降,管腔扩大。 5.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者的经验等。总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PTA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者同样有效。 6.并发症:发生率为0.76%~3.3%,一般为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壁夹层或穿孔、异位栓塞等。 二、支架置入术 1.适应证:颈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四肢动脉、腔静脉等血管狭窄、闭塞、动静脉瘤;偏心注狭窄不适于做球囊扩张成形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再狭窄、闭塞者。 2.相对禁忌证:广泛性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活动期;凝血机制异常。 3.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架,根据支架的属性即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式,放置支架。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抗凝措施。 4.基本原理: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将狭窄的血管撑开。覆药膜支架可防止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5.疗效:支架用途十分广泛,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可提高血管开放率。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从成形前的73%士15%下降到16%士12%,症状减轻或消失者达92%。 6.并发症:包括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出血;血管损伤。 7.支架类型:支架是由人体可植人材料,用金属丝编织或激光融刻成网状圆筒形结构。按释放机制不同分三类:①自扩式支架,支架本身具有弹性,释放后在管腔内自行扩张。为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和防止移位,支架直径应稍大于靶部位正常血管直径。②球囊扩张式支架,支架本身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塑性,使用时套在球囊导管上,置入狭窄部位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被动扩张至一定直径,支撑病变部位。支架直径由球囊直径决定,可根据临床要求来调整支架直径。③热记忆式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在相变温度下(25C~35C)可自行张开到原来形状,支撑血管。操作简便,支撑力强。

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17T15:14:29.7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作者:戈玉华 [导读]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作出分析和总结。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江苏常州 213100 【摘要】目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作出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其中男7人,女3人,给予其进行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在对10例出现病变的患者中进行处理之后,成功治愈的患者有8名,成功率达80%,且手术成功的患者在术后三天时间内于病变血管处的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皮温有所增高。结论介入血管成形术在治疗时对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和截肢等时间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该疗法具有微创、恢复速度快、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介入手术失败还可对患者进行传统型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疗法;临床疗效 在现如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对下肢缺血症状进行根除,在经过血管病变扩散之后,并不能开展外科搭桥手术[1]。但是,介入治疗针对该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了相对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其中男7人,女3人;综合分析后其年龄在70~83岁范围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59.3±3.7)岁,所有患者均患有明显的胫后动脉和足后动脉消失,皮温下降,肢静息痛,且具有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症状。通过CAT对患者所患疾病确诊之后,股动脉或髂动脉狭窄患者有4名,膝上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有3名,腘动脉病变合并股浅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有3名。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有5名,合并血脂粘稠的患者有6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4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4名。术前踝/肱指数(ABI)的平均值为(0.39±0.17)。 1.2 方法 对患者使用顺行同侧股动脉穿刺法,并且将肝素通过导管鞘注入,把导管置于患侧股浅动脉进行顺行造影,待确定闭塞或狭窄处的程度后,给予一定的压力增强使得造影更明显,将导管头置于闭塞处附近,使用超滑导丝来进行试探性的开通,随后将导丝与导管配合进入闭塞段。在开通成功之后,使用直径不同的球囊(2-6mm)通过压力泵在病变处进行扩张之后造影,在这期间发现血管形成夹层或者狭窄程度大于62%便可植入血管支架。支架一般选用直径大于正常管径的五分之一,长度在病变长度的40%至60%之间。 2 结果 2.1 对所有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 对10例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成功治愈的患者有8名,成功率达80%。其中3名膝上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均成功治愈,在开通血管后使足背动脉从搏动消失状态恢复为复搏状态,并且在半个小时内患病肢体的皮温有明显好转,成功率为100%;3名股浅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均成功治愈,成功率为100%;4名髂动脉病变患者中有2名患者成功治愈,成功率为50%。手术未成功的2名患者的单侧髂动脉病变半长度大于八厘米股浅动脉闭塞,使得行内膜下成形术不成功,仅进行髂动脉处治疗。 2.2 治疗情况于并发症基于8名手术成功患者的比较 8名手术成功的患者在术后三天时间内于病变血管处的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皮温有所增高。其中7名患者疗效显著,对开通失败的2名患者及时送往骨科进行截肢手术,在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血管再通率在60%和50%,这期间需要保持病变血管处于通畅状态。在进行手术后的一周中,ABI为的平均值为(0.89±0.14)。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逐渐增加且以老年人居多,年龄达75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病率要高达20%,该疾病能很大程度的引发患者出现下肢慢性缺血坏死症状[2]。在全身性动脉硬化闭塞疾病中下肢动脉缺血是一种主要表现,其具有病变范围广的特点,据统计大约有10%的患者在没有采取血运重建进而出现截肢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3]。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多通过动脉穿刺进行,常以股动脉处作为穿刺路径,也可以选择桡动脉或者肱动脉。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优先选择顺行穿刺,因为该方法能够通过对导管导丝扭控力的增强,将操作过程缩短,并且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成功率[4-5]。通过研究对比,介入血管成形术在治疗时对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和截肢等时间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该疗法具有微创、恢复速度快、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介入手术失败还可对患者进行传统型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瑞鹏,戴维.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62-63. [2]刘惠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骆曦图,杨澄宇,刘正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2440-2442. [4]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05):58-60. [5]殷世武,潘升权,项廷淼等.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8):60-62.

经皮肾动脉、周围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经皮肾动脉、周围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经皮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即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及置入支架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 【适应证】 1、PTRA和/或支架置入术一般应用于肾动脉管腔狭窄>70%、存在有意义的压力阶差即足以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人。 2、希望通过PTRA和/或支架置入术达到下述目标者: (1)改善高血压。 (2)保护肾功能。 (3)治疗后改善严重肾动脉狭窄的生理效应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反复的急性肺水肿及心绞痛。 (4)治疗后能够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CHF患者或心肌病患者可更安全使用ACEI和ARB,甚至偶尔可免于透析的需要。 3、PTA后再狭窄的病人,视病情也可再次行PTA和/或支架置入术。 周围动脉介入的适应证很宽,临床医师推荐患者血运重建的范围从严重缺血(Rutherford 4级)到生活方式受限的间歇性跛行。 【禁忌证】 不适合行PTA和/或支架置入术的血管病变。 相对禁忌证如下: 1、尚未控制的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 2、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贫血及其他不能控制的全身疾病。 4、不能解释的发热,未治疗的感染。 5、严重造影剂过敏反应史。 6、急性心肌炎。 7、全身出血性疾病。 【术前准备】 1、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基本常识、必要性及术中发生

的可能情况,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了解病人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及目前治疗情况。 3、术前医嘱①术前4-6小时禁食,酌情给以镇静药②手术区域备皮③碘过敏试验④描记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 4、择期手术前2-3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和噻氯匹定0.25g,,每日两次(或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术后处理】 1、适时拔除动脉鞘管,一般在最后一次给肝素后4-6小时或ACT<170秒时拔除,局部压迫30分钟,止血后加压包扎,局部沙袋压迫10-12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或根据穿刺部位包扎方法决定卧床制动时间。 2、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尿量情况。 3、观察病人有无胸痛,心电监测,描记心电图。 4、预防性抗感染。 5、定时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及动脉搏动。 6、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300mg/d,持续3月,3个月后每日50—100mg,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持续1-3月。也可用噻氯匹定0.25g,,每日两次,持续两周后每日0.25g,,持续1-3月,并注意监测白细胞计数。 7、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应用,可根据病人动脉病变及PTA结果决定是否应用。普通肝素每小时1000IU,持续滴注24-48小时,可根据ACT结果调整剂量。或用低分子肝素每日两次皮下注射,3-7天。 【常见并发症】 1、与肾动脉及周围动脉PTA/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10%,并且一般与穿刺径路有关,常见的有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2、粥样碎屑栓塞肾血管或外周动脉。 3、肾动脉夹层或有关动脉夹层轻者不需处理,严重者应置入支架。 4、急性或迟发血栓、肾动脉破裂。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多发性大动脉炎(TA)及纤维肌发育不良(FMD)。FMD多发于年龄小于50岁的女性,病变主要侵犯肾动脉中段或近肾门处血管或其他较大分支血管。TA主要累及肾动脉开口,而ARAS在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的中老年患者中高发,典型表现为肾动脉开口及近段血管的狭窄。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renalangioplasty,PTRA)是经股\肱\桡动脉穿刺,使用球囊加压扩张的方法解除肾动脉狭窄,改善和恢复正常的肾血流灌注,达到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术前准备高血压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可应用口服或静脉降压药物,防止血管成形术中心脑血管意外或血管破裂的发生。针对PTRA术中可能发生血管痉挛、造影剂过敏等情况,应常规准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氧气等应急措施。 三适应证目前PTRA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但专家共识认为以下病人可从中获益:难控性高血压(包括一种利尿剂在内的至少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急进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重度肾动脉狭窄、狭窄两端压力差>10mmHg;反复发作的突发“肺水肿”伴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不能解释的肾功能恶化伴有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 四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以下情况应谨慎: 1.大动脉炎活动期。 2.肾动脉极度狭窄,且患肾已基本丧失功能。 3.在6个月内,肾功能基本稳定,无明显恶化或难控性高血压。 4.有全身或局部感染,无合适入路。 五手术步骤1.通常采用股动脉入路行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对于主髂动脉病变无法通过介入器材或肾动脉开口朝下者,可选用上肢动脉入路(肱动脉或桡动脉)。 2.给予肝素化(80~100U/Kg)后,首先应用高压注射器行腹主动脉造影,整体了解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形态,超选肾动脉可应用JR\SIM\Cobra等导管,介入器材导入可选用导引导管、长鞘或可调弯鞘。 3.对于开口病变\不稳定斑块病人,行肾动脉超选时可应用no-touch技术,有条件者在球囊扩张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