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原理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试题

1 / 4

高二年级第三学段化学选修4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值: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 64 Fe 56 K 39 Na 23 S 32 N 14 O 16 Cl 35.5 C 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3×20=60分) 1、下列电池不属于化学电池的是( )

A .一次电池

B .二次电池

C .燃料电池

D .太阳能电池 2、为了防止污染有效的措施是( )

A .把工产搬到农村

B .关停某些污染重的工厂

C .罚款

D .改进技术,减少污染的排放 3、已知)(

2)

()(22g HCl g Cl g H +;16.184-?-=?mol kJ H ,则反应

)(2

1

)(21)

(22g Cl g H g HCl +的△H 为( ) A .16.184-?+mol kJ B .13.92-?-mol kJ C .12.369-?-mol kJ D .13.92-?+mol kJ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 NaX 、NaY 和 NaZ 的溶液,其中pH

值依次为

8、9、10,则 HX 、HY 、HZ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 HX 、HZ 、HY

B. HZ 、HY 、HX

C. HX 、HY 、HZ

D.HY 、HZ 、HX 5.在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0.5 mol·L-1·s-1 B .v (B )=0.3 mol·L-1·s-1 C .v (C )=0.8 mol·L-1·s-1 D .v (D )=1 mol·L-1·s-1 6.常温下c (H +)最小的是( ) A .pH=0的溶液. B .0.04 mol·L -1 H 2SO 4.

C .0.5 mol·L -1 HCl.

D .0.05 mol·L -1的HNO 3

7.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A .HCO 3- + H 2O H 2CO 3 + OH - B .HCO 3- +OH - ==== H 2O + CO 32-

C .NH 3 + H + === NH 4+

D .NH 3·H 2O NH 4+ + OH -

8.向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溶液体积不变),能引起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 .Cl - B .OH - C .AlO 2- D .HCO 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B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

C .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 .电解池的反应是属于自发反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 .正盐水溶液pH 均为7

D .硫酸钠水溶液pH 小于7 11.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阴离子( )

A .移向Zn 极,阳离子移向Cu 极

B .移向Cu 极,阳离子移向Zn 极

C .和阳离子都移向Zn 极

D .和阳离子都移向Cu 极 12.常温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溶液pH

A .等于7

B .大于7

C .小于7

D .无法确定 13、25℃时,pH=2的HCl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浓度是( ). A .1×10-7mol·L -1 B .1×10-12mol·L -1. C .1×10-2mol·L -1 D .1×10-14mol·L -1.

14.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

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 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

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2 / 4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5.化合物HI n 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

HI n (溶液) H +(溶液)+I n -(溶液)

红色 黄色 浓度为0.02 mol·L -1的下列各溶液 ①盐酸 ②石灰水 ③NaCl 溶液 ④NaHSO 4溶液 ⑤NaHCO 3溶液 ⑥氨水

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④

D .②③⑥

16、反应:A(气)+3B(气) 2C(气) △H <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

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7.用物质的量均是0.1 mol 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配成1L 混合溶液,已知其中

c (CH 3COO -)大于c (Na +),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c (H +)>c (OH -)

B .c (CH 3COO -)+c (CH 3COOH)=0.1 mol·L -1

C .c (CH 3COOH)>c (CH 3COO -)

D .c (CH 3COO -)+c (OH -

)=0.1 mol·L -1 18、镍镉)(Cd Ni -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2

2)(2)(OH Ni OH Cd +充电

放电

O H OH NiO Cd 22)(2++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 2)(OH Cd

B. 2)(OH Ni

C. Cd

D. )(OH NiO

19、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 溶液中,可以看

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 )。 A. 铜 B. 镁 C. 铝 D. 锌 20.pH=1的两种酸溶液A 、B 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pH 与溶液体积(V ) 的关系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

B 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弱

C .若a=4,则A 是强酸,B 是弱酸

D .若1

二、填空题(共21分) 21.(4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分为 和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发生 反应,负极发

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2.(5分)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 2(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

H 2(g)+I 2(g) 2HI(g) △H<0。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

何改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 ;

(2)加入催化剂 ;

1000/mL pH

(3)充入更多的H2;(4)扩大容器的体积;

(5)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

23、(6分)在稀氨水中存在下述电离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分别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溶液中c(OH-)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移动方向如何?

加入的物质少量(NH4)2SO4固

体少量HNO3溶

少量KOH溶

c(OH-)的变

①②③

平衡移动方

④⑤⑥

242

酸的黑色固体。向AgCl 和水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并振荡,结果白色固体完全转化为黑色固体:

(1)写出白色固体转化成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固体转化成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三、实验题(10分)

25、现有一个装有CuCl2溶液的烧杯,某一电池,两根石墨电极,一根锌电极,一根铁电极,和导线,你能选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判断某电池的正负极吗?

(1)请你画出进行该实验的装置图:

(2)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四、计算题:(9分)

26.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溶液中有1摩NaOH生成时,问:(1)从阴极析出什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多少升?(2)电路中有多少电子通过?

附加题:(20分)

27.(11分)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其构造如图12-9所示:a、b两个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1)a是__________极;b是_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船上宇航员的生活用水由燃料电池提供。

已知这种电池发1度电(3600KJ)时能生成350g水。

试计算能量的利用率;

已知:)1(

2

)

(

)

(

2

2

2

2

O

H

g

O

g

H+;1

572-

?

-

=

?mol

kJ

H

(3)当这种电池使小灯泡连续发光一段时间后,耗电能为5.4KJ,则消耗

标准状况下的

2

H多少升?

28.(9分)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中进行如下的反应:

3A(g) + B(g) 2C(g);△H<0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3 mol A和1 mol B,

3 / 4

4 / 4

另一电极为负极。若石墨棒上生成红色固体,该石墨所连接的电 1)H 2 11.2L (2)1mol e - :

1)负极;正极;负极O H e OH H 224442-

--+;正极

--

+OH e O H 442 (2)1度电为1 kWh ,即3600kJ ,)(2)

()(222l O H g O g +,1572-?-=?mol kJ H 可知,生成350

5561 kJ ,这些能量转化为3600 kJ 电能,转化度为64.7% 耗电能5.4kJ ,该电能由5.4kJ ÷0.647=8.34kJ 化学能L H 65.02 ③>②>① ; (2) ②<③ (3)a=3b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归纳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注 意: 水解:吸热反应 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4Cl 与Ba(OH)2?8H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表示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 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1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1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Cu. 64 A 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C.水的电离是放热过程 D.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在50 ℃时水的pH小于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B.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 C.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D.电解池的反应是属于自发反应 3.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 B. C. D.NH3.H2O 4.常温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 7 D.无法确定 5.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铁杂质,若要制得纯净的氯化铜(Fe(OH)3沉淀的pH是3.7,Cu(OH)2沉淀的pH是6.0),向溶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 B.CuO C.Cu(OH)2 D.Cu(OH)2CO3 6.常温时,将足量的AgCl固体分别加入同体积的下列各溶液中,溶解的AgCl最少的是()。 A.1 mol·L-1的MgCl2溶液B.2 mol·L-1的NaCl溶液 C.1.4 mol·L-1的BaCl2溶液 D.1 mol·L-1的AlCl3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W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C.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常数(K)一定改变 D.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大,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弱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H+离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0.1 mol/L KOH溶液和0.1 mol/L氨水中,其c(OH-)相等 C.pH为1的盐酸的c(H+)是pH为3的盐酸的100倍 D.Na2 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两倍 10.用锌和1 mol/L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欲提高制取氢气的速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改用98%的浓硫酸 B.使用更小颗粒的锌粒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3.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5.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 =+255.6kJ·mol-1 b.CH3CH2OH(g)+1/2O2(g)=3H2(g)+2CO(g) △H =+13.8kJ·mol-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降低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B.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 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再变化 5.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 CH4(g)+ CO2(g) = 2CO(g) + 2H2(g) 。 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 ③C(s)+ 1/2O2(g)=CO(g) ΔH=-111 kJ〃mol?1 则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等于 A.-580 kJ〃mol?1 B.247 kJ〃mol?1 C.208 kJ〃mol?1 D.-430kJ〃mol?1 6.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 发生如下反应:3A(g) +2C(g),各物 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 A 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s-1 B.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放出a kJ热量,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 +2C(g) ΔH=-50a kJ〃mol-1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 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 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 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 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 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 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 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 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 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 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 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 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 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原理自测试题11页word

月考一复习题 一、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命名 1.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0.1 mol某有机物的蒸汽跟过量O 2混合后点燃,生成13.2gCO 2 和5.4gH 2 O,该有机物 跟金属钠反应放出H 2,又能跟新制Cu(OH) 2 悬浊液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还能跟乙酸反应生成酯 类化合物,该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H 3一CH(OCH 3 )一CHO B. C.D. 3.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1,3—二丁烯B. 3—丁醇 C.甲基苯酚D.2—甲基丁烷 4.蛭得净M是一种抗血吸虫病药,其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可看作是酚类化合物B.M可看作是芳香族化合物 C.M可看作是磷酸的酚酯D.M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5.《化学教育》报道了数起人因食用有“瘦肉精”的猪肉和内脏,而发生急性中毒的恶性事件。这足以说明,目前由于奸商的违法经营,已使“瘦肉精”变成了“害人精”。“瘦肉精”的结构可表示为: 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为313.5 g B.属于芳香烃 C.分子式为C 12H 19 Cl 3 N 2 O 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 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 发生加成反应 B.2一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C.甲苯在—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硝基甲苯的反应 D.2,2—二甲基丙烷和氯气等物质的量反应 7.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A.溴乙烷中滴入AgNO 3 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 3+2H+=Ca2++H 2 O+CO 2 ↑ 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 Fe3++Cu=Fe2++Cu2+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8.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B. C. D. 9.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产生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的氧气耗尽,致使所有生物窒息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军队进入山洞鉴别死者身份。燃料空气弹所装炸药的成分之—是环氧乙烷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卷

秘密★启用前 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卷2012.4 化学试题共6页。满分100 分。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Br-80 第I卷(48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机化学发展初期,在有机物组成元素定量分析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A.李比希B.凯库勒 C.侯德榜D.范霍夫 2.下列有机物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2=CH2与 B.与 C.CH2=CH—CHO与CH2=CH—CH2—CHO D.CH3CH2—NO2与HOOC—CH2—NH2 3.下列试剂,不能用于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是 A.溴水B.KSCN溶液 C.NaOH溶液D.苯酚溶液 4.现有四支盛有不同溶液的试管,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体系颜色不会发生突变的是 A.将乙醛滴入KMnO4(H+)溶液 B.将苯滴入Br2(CCl4)溶液 C.将乙醇滴入K2Cr2O7(H+)溶液 D.将醋酸滴入溶液 5.下列处置方法妥当的是 A.将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丢弃到垃圾桶中 B.若苯酚溶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C.将实验剩余的K2Cr2O7(H+)溶液倒入水槽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乙醚易燃、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在制取它时,远离明火,并保持通风6.下列性质比较结果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