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学生复习题)

《统计学》(学生复习题)

《统计学》(学生复习题)
《统计学》(学生复习题)

《统计学》复习题

重要知识点:基本概念;假设检验(还需明确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是什么);均值,众数,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计算;制作一张规范的统计表通常应满足什么基本要求;季节指数;最后一章的价格指数与数量指数的计算;置信区间的求解;相关系数计算,回归分析,预测;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率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抽样调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抽样调查是一种经常性调查 B.抽样调查不会产生登记性误差 C.抽样调查误差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D.抽样调查所产生的误差最小 2. 对一个有限总体进行有放回抽样时,各次抽取的结果是( ) A .相互独立的

B .相互依赖的

C .相互关联的

D .相互对立的 3. 下列哪个不是数值平均数( )

A .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 下列哪个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高低. ( )

A .全距 B.中位数 C.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5.通常选择下列哪个公式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 )

A.

∑∑0

11q

p q p B.

∑∑0

11

1q

p q p C.

∑∑0

10q

p q p D.

∑∑1

00

q

p q p

6.当所收集的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存在时,通常应计算该组数据的众数或( ),以

反映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特征。

A .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7.下列哪个不是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 A .

n

x x ∑-2

)

( B.

∑∑-f

f

x x 2

)

( C.

∑∑f

xf D.

∑∑?

-f

f

x x 2)(

8.下列哪个是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计算公式.( )

A .

N

δ

B.

)1(2

N n n -?δ C. n

δ D.)1(12N n N -?-δ

9.如果相关系数为1,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

A .不相关

B .完全正相关

C .完全负相关

D .负相关

10.抽样误差反映( )

A.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B.因观察者的倾向性造成的误差

C.总体与总体之间的差异

D.因设备不标准造成的误差

二,判断题(本题有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

质的规律性。( )

2.在对总体),(~2δμN X 中参数μ作显著性检验时,已知0100:;:μμμμ≠=H H ,且在显著性水平05.0=α时,拒绝了原假设,那么在显著性水平01.0=α时,

也一定会拒绝原假设。( )

3.在一项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必有一个成立,而且只有一个成立。( )

4.当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散点图中的点接近一条直线时,称为线性相关。( )

5.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通常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抽样误差而得到的。( ) 三,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作用与联系如何? 2. 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四、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每题12分,共48分) 1、.某地区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收集了1996---2000年当地月人均收入与月人均支出的相关数据见下表,发现收入与支出之间关系密切。根据统计学知识请在答题纸上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并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本题10分)

1996---2000年某地月人均收入与月人均支出资料

2.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参照课本最后一章---指数,进行

袋的重量范围,以确定是否达到规定重量的要求。请在答题纸上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并写

4.最近一篇刊登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报道说,目前大银行的最优惠贷款利率已经超过9%。从中东部抽取8家小银行,它们的最优惠贷款利率分别为:10.1,9.3,9.2,l0.2,9.3,9.6,9.4和8.8。给定0.01的显著性水平,我们能否认为小银行的最优惠贷款利率也超过了9%?

998.2)7(01

.0 t

请在答题纸上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并写出相应的计

算过程。(本题15分)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82321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6%。对外经济成效显著,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比2004增长23.2%,其中出口达到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

下面是2005年我国从世界上几个主要贸易国进口的相关数据。请在答题纸上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并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模拟试题答案

注意:正式考试的计算题除与下述题目一样外,还包括指数分析中的双因素分析,认真看课本的例题 四、计算题(共3题,共40分) 1、(10分)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 (1)比较甲乙两单位两个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 (2) 说明哪个单位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 (1)比较甲乙两单位两个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 (2) 说明哪个单位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解: (1)人) 元甲 /(1710== ∑∑f Mf x

人) 元乙 /(1832== ∑∑f Mf x 以上计算可知,乙单位工资水平高; (2) %1.10%100=?=x S V 甲σ %2.10%100=?= x S V s 乙 以上计算可知甲单位平均工资的标准差系数小于乙单位,说明甲单位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2、(15分)某高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考试情况,随机抽样抽选1%的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相应的概率度请在教材上查阅): (1)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2)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解:(1),100=n )(761 1 分== ∑ ∑==k i i k i i i f f x x ,)(119)(21 1 22分=-= ∑∑==k i i k i i i f f x x s ,用22σ代替s 有: )(09.1)1(2 分=- = N n n x σμ,)(18.2分==?x x t μ,区间范围:18.276±=?±x x 。 (2)%441 == n n p ,用样本比重代替总体比重,%94.4)1()1(=--=N n n P P p μ。 %88.9==?p p t μ,区间范围:%88.9%44±=?±p p 。 3、(15分)4.某企业生产的袋装食品采用自动打包机包装,每袋标准重量为100克。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产品中按重复抽样随机抽取50包进行检查,测得每包重量(克)如下: ) /(186.881 )M (2i 人元乙=--= ∑n f x S i )/(173.071 )M (2i 人元甲=--=∑n f x S i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统计学模拟试题(卷)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2、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3、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和。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分组。 5、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等于零,并且为最小值。 6、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 7、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和。 8、在相关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在回归分析中,要求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9、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10、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就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填入“√”或“ ”) 1、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 2、通常情况下,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4、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5、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而偶然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变量y 与平均数y 的离差平方和,即2 )(∑-y y 称为y 的总变差。( ) 8、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 9、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Δ相等(Δ>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 10、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标志值 D 、数量指标 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 、不变 B 、扩大到5倍 C 、减少为原来的1/5 D 、不能预测其变化 5、在抽样调查时,若有意选择较好或较差的单位,则会产生( ) A 、登记性误差 B 、调查误差 C 、偶然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6、在简单回归直线bx a y c +=中,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值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C )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B )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C )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1%109%107%1053-(平均定增长速度)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B)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

b= -1.75表示( B )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5.6件乙车间: x=90件, σ=6.3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B )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C )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定基年增长速度)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14分)

统计学试题库7

单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A. 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 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 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3. 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 { 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 4. 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 C.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5. 若估计标准误Syx等于因变量的标准差σy,则说明回归方程()。 ) A. 很有意义 B. 毫无价值 C. 计算有误 ` D. 问题不成立 多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 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 B. 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 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 现象相关为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 E. 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2. 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 B. 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C. 因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D. 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 E. 自变量可靠程度的大小 3. 对于回归系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 。 B. b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 C. b越接近于零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越小 D. b与相关系数具有b=r·σy/σx,的关系 ¥ E. b满足Σy=na+bΣx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40:,%40:10≠=ππH H B .%40:,%40:10<≥ππH H C .%40:,%40:10>≤ππH H D .%40:,%40:10≥<ππH H 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著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著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著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 A. 移动平均模型 B. 指数平滑模型 C. 线性模型 D. 指数模型 10. 设p 为商品价格,q 销售量,则指数∑∑ 01 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最新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 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 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 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 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 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 B、数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 A、表示总体特征 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 D、作为指标使用 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 A、标志 B、指标 C、变异 D、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 12、变量是可变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理工大学考试考卷含答案统计学A试卷库P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 5、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6、对某城市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时,该城市工业企业是( )。 A. 调查单位 B. 填报单位 C. 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 D. 既不是调查单位又不是填报单位 7、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 )。 A. 次数 B. 频率 C. 次数密度 D. 累计频率 8、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9、某工业企业系统内欲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1月1日至20日全部调 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期限 B. 调查时间 C. 登记时间 D. 标准时间 10、在组距数列中,向下累计到某组的次数是100,这表示总体单位中()。 A. 小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B. 大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C. 小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D. 大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 11、众数是: A. 出现次数最少的次数 B. 出现次数最少的标志值 C. 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D. 出现次数最多的频数 12、标志是指: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 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 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 13、当0M M x e ==时,其总体分布的状况为: A. 钟型分布 B. 对称的钟型分布 C. 对称的U 形分布 D. U 形分布 14、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则现在 1元钱: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的 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15、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A. 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 B. 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 C. 调查费用最省的方案 D. 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 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A. 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 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 95% B. 89 % C. 68% D. 99 %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 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A. 50, 8 B. 50, 1 C. 50, 4 D. 8, 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 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 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着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A ? H 0- 40% , H 1- 40% B ? H 0 : 一_ 40% , H 1:: 40% C. H 0 虫40% , H 1 :二40% D ? H °:二::40% ,比:二-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A.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X0 , 求出因变量 y的平均值的区间 B.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X0 , 求出因变量y的个别值的区间 C.对于因变量y的一个给定值y。, 求出自变量X的平均值的区间 D.对于因变量y的一个给定值y。, 求出自变量X的平均值的区间 &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着,则意味着()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着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着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着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着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 设p为商品价格,q销售量,则指数吗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j p°q0 A.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试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

编辑版word 统计学题库 一、 判断题 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 )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 )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 )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 )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 )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 )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 ) 1、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 ) 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比较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 ) 5、若某国GDP2003年比2001年增长15%,2006年比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比2001年增长35%。 6、若现象的发展,其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指数曲线趋势方程。(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0001p q p q ∑∑-表示因产量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样本单位数n 越大,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越小。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若要使抽样极限误差减少一半,则必须使抽样单位数增加两倍。 10、若X 与Y 高度曲线相关,则r 必接近于1。 ( ) 1、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 ) 2、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所有变量值均减少一半,而所有权数均增加一倍,则平均数不变。 4、设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乙甲、X X 和乙甲、σσ,若存在乙甲X X <及乙甲σσ>,则乙

统计学 模拟试题三

统计学模拟试题(三)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套试卷共五道大题,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平均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是()。 A.平均增长量乘时期数等于累计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数列项数-1 C.平均增长量连乘积等于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乘时间数列项数-1等于累计增长量 2.在统计表中,若注有"-"符号,则表示()。 A、缺某项数字B、某项资料免填C、不应有数字D、小数点忽略不计 3.下列哪种指数是个体指数()。 A.消费价格指数B.生猪价格指数C.道琼斯指数D.恒生指数 B.4.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越高,对同一问题()。 A.所需样本量就越大B.临界点就越小C.就越有可能接受HD.就越小 B.5.中位数的性质有()。 A.中位数适于定类、定距和定比数据B.中位数受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 B.中位数不具有稳健性D.未分组数据经过排序即可计算中位数 C.6.若设总体,已知,未知,(为抽自总体X的样本,则下列哪一个表达式不是统计量()。 A.B.C.D. 7.各实际观测值y i与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A.总离差平方和B.剩余平方和C.回归平方和D.估计标准误差 8.对于同一批观察数据,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各自的总离差平方和Q()。 A、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Q大 B、双因素方差分析中的Q大 C、相等 D、不能确定 9.设电阻值R是一个随机变量,均匀分布在400欧-600欧,则R的概率密度为()。 A、B、, C、D、A,B,C都不对 10.列联表中每行的所有观察值的和被称为() A、条件频数 B、列边缘频数 C、行边缘频数 D、观察值频数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编制加权综合指数时,确定权数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B、权数的所属时期C、权数的具体数值 D、权数的具体形式E、权数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2.适用于比较水平的统计量有()。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3套)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3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对一批电子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这时总体是( )。 (1) 该批电子产品的整体 (2) 该批电子产品的合格率 (3) 该批电子产品中的合格品 (4) 该批电子产品中的不合格品 2.若对郑州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合适的调查方式为( )。 (1) 普查 (2) 重点调查 (3) 典型调查 (4) 抽样调查 3. 我国定期取得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目前采用的基本调 查组织形式是( )。 (1) 普查 (2) 统计报表 (3) 典型调查 (4) 抽样调查 4. 统计误差中的代表性误差 ( )。 (1) 只有非全面调查才有 (2)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有 (3) 只有全面调查才有 (4)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5. 下面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1) 历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 (2) 历年贫困大学生人数 (3) 历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 (4) 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6. 标志变异指标( )。 (1) 把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 (2)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3) 反映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4)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7.如果存在季节变动,则各月(季)的季节比率应为( )。 (1) 0 (2) 1 (3) 大于1 (4) 不等于1 8. 划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依据是( )。 (1) 指标间隔的时间长短 (2) 指标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3) 按指标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 (4) 按指标反映现象的内容 9.某企业工业增加值2009年比2008年增长15%,2008年比2007年增 长10%,2007年比2006年增长8%,则2009年比2006年增长( )。 (1) 33% (2) 36.6% (3) 11% (4) 12% 10.某地区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6%的商品数量, 则物价指数是( )。 (1) 106.38% (2) 106% (3) 94% (4) 94.34% 11. 在抽样推断中,关于抽样误差正确的描述是( )。 (1) 可以避免的 (2) 可以避免并且可以控制的 (3) 不能避免并且不能控制的 (4) 不能避免但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 12. 相关系数为零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 (1) 无相关关系 (2) 无直线相关关系 (3) 无曲线相关关系 (4) 相关程度弱 13. 在回归方程x y 48?+=中,回归系数数值表明: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 )。 (1) 增加4个单位 (2) 平均增加4个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