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题

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题

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题
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题

《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同步练习(一)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石灰窑厂(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刀切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银白色小球,甚至会使钠和水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按上文描述的顺序写出金属钠的相关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少量钠应如何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

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

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

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

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同步练习(二)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容易自燃,所以必须把它放在冰箱里

(C)向煤油的火焰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会使黑烟减少

(D)燃烧都是由氧气参与的反应

2、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

(A)用少量水浇灭

(B)用锅盖盖严锅

(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

(D)动用灭火器

3、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

(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

(A)(3)(4)(B)(1)(2)(C)(2)(3)(D)(1)(4)

4、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是因为()

(A)吹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

(C)吹气时。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吹气时,气流使蜡烛火焰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6、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7、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

的灭火器具是()

(A)高压水枪(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黄沙(D)1211灭火器

8、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人和动物呼吸(B)食物的腐败

(C)钢铁生锈(D)植物的光合作用

9、下列物质与适量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的是()

(A)木炭(B)氢气(C)硫磺(D)含硫的煤

10、下列报道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煤矿矿井内发生爆炸是由于可燃性气体和氧气遇火引起的

(B)石油化工厂的工人可以穿化纤织物进行操作

(C)离开浓烟滚滚的火场,应尽量弯腰贴地而行,以避开浓烟。

(D)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

1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

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气体吸入体内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质在夏天容易自燃,是因为在夏天温度较高,容易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B)燃烧指的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C)缓慢氧化、燃烧、爆炸对人类有利也有害,可根据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加以防止或利用

(D)木炭、硫、磷、铁跟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因此所有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13、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

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______而变质。

14、水是最容易得到的灭火材料,它既能___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15、氢气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因此氢气是一种清洁能

源。在实验中用氢气作燃料改进汽车,每行驶1km,大约需要2858kJ能量。该汽车沿某市环岛路绕一圈(约30km),计算需要氢气______mol。(每克氢气完全燃烧放出142.9kJ能量)

初三化学上册课件-燃烧和灭火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下作业 1.(2008年安徽肇庆)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2.(2008年山东烟台)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 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 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3.(2008年江苏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08年山东泰安)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5.(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 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6.(2008年福建福州)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

第2讲燃烧和灭火实验 【核心重点】 一、燃烧的条件(同时符合)二、灭火的原理(符合其一)(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隔绝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反应装置: ①③/③④对比 说明可燃物燃烧 必须与氧气接触; ①②对比说明 可燃物燃烧必须 达到着火点; 【实验改进】 通常状况下, 白磷的着火点 为40℃,红磷 的着火点为 240℃。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 学按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 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 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 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①和⑤

【答案】B 【考查难点】 【实例训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等相关实验。已知,白磷(过量)的着火点40℃;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 ,且生石灰适量。 实验步骤及部分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步骤Ⅰ中,导致小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⑵ 步骤Ⅱ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 在步骤Ⅲ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1)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 (2)先变鼓,后变瘪;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着火点,并与O 2接触;4P+5O 2点燃 2P 2O 5 (3)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还剩下约4mL 时停止下流。 实验现象 原因 Ⅰ 高蜡烛先熄灭 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Ⅱ 矮蜡烛先熄灭 CO 2密度大于空气,隔绝O 2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步骤Ⅰ 点燃燃烧匙中的小蜡烛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燃着的小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步骤Ⅱ 打开弹簧夹,由注射器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夹紧弹簧夹。 白磷燃烧。 步骤Ⅲ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铁锈蚀条件 B.探究燃烧条件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探究分子运动 2 .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通过图 1 探究实验,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通过图 2 探究实验,铁生锈的条件:需要氧气和水共同作用 C.通过图 3 探究实验,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D.通过图 4 探究实验,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和氧气 3 .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镁条燃烧B.铜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灯泡通电发光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电器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C.风把蜡烛吹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D.高温物质与氧气接触即可燃烧 5 . 近两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化学品爆炸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认识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刻不容缓。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的是() A.随身携带浓硫酸乘坐公交车 B.在运输烧碱的容器外张贴“腐蚀品”警告标志 C.疑似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D.携带鞭炮乘坐地铁 6 . 食用油在锅里由于过热着了火,离开火炉后仍不熄灭,此时最好是() A.立即浇水B.把油泼掉C.用砂盖火D.盖上锅盖 7 . 镆(Mc)是115号元素,该元素名称与2017年5月9日正式发布,镆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如Mc-288和Mc-287等,下列关于镆的说法正确的是() A.Mc-288中含有115个中子 B.Mc-288和Mc-287最大的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C.Mc-287中含有115个电子

燃烧与灭火单元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X处表示的过程不包括() A.动植物的呼吸B.煤的燃烧 C.使用氢气作燃料 D.生物遗体的腐烂 2.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燃烧木炭D.燃烧煤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难溶于水;②无色气体;③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都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A.②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制干冰B.制化肥C.灭火D.制汽水 5.如图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A.不能燃烧B.一般不支持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D.不能供给呼吸 6.现有下列仪器,其中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用到的是() A..锥形瓶B..酒精灯C.导管D..集气瓶 7.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V客(Green Week)”环保活动主题的是()A.缩短城市景观灯亮灯时间B.周末呆在家里上网看电视 第1页(共7页)

C.尽量使用可降解方便袋D.步行或骑单车上下班 8.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9.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木条 10.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来作灭火剂、制泠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见图),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 B . C . D . 12.1996年7月柳州市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市军民奋勇抗洪,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的凯歌.有人认为造成这次洪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扩散的二氧化碳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含碳燃料 第2页(共7页)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2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2.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3.下图中,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4.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5.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6.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7.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能力提升 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下列措施不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知道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水、酒精、小木条、小纸片、棉花球、蜡烛、烧杯、镊子、火柴 沙土、剪刀、抹布、碳酸钠溶液、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利用 燃烧的反应已有几十万年了。你知 道燃烧的条件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条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 烧需要氧气 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播放课件: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让学生猜测书中124页的实验中的现象 让学生回忆烧不坏手帕的实验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来解释手帕不坏的原因。 燃烧的现象有利有弊,当我们方法不当时就会造成火灾。所以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灭火。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呢?现在我们在做个实验。将你们实验桌的蜡烛点燃,想一想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熄灭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倾听 倾听观看屏幕 思考回答 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设 计实验的能力

word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一、填空题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做了以下实验,1、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 2_____ 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 _______ _____ _。(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

头斜向下(如下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 ,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 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 5%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55% 95% 65% 15% 酒精酒精酒精烧烧烧不燃完, 完, 完, 实验现象烧棉布棉布棉布无损无损 烧坏 。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 ____ ,棉布无 损”的原因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2)结合所学知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时,4将灭火毡从套、使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 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8题)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B.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D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当汽车油箱泄露时,采取的应急措施首先是() A.亮灯查找泄露源B.打开车窗,严禁一切火种 C.洒水吸收汽油D.报警说明情况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4.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评卷人得分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6.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可燃物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在纯氧l【答案】C 难度:基础知识点:氧气 9.下列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氧气B.氧气、二氧化碳 C.氮气、氢气D.氧气、氢气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0.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铁钉生锈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 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 反应温度 B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 同步练习(一)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石灰窑厂(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刀切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银白色小球,甚至会使钠和水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①燃烧 ②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第二课时: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实验 【仪器、药品】 演示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试管、坩埚钳、镊子、气球、薄铜片、手帕、酒精灯等。 ②药品:红磷、白磷、水等 学生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玻璃棒、酒精灯等 ②药品:蜡烛、煤块、石块、木条、纸条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同学们,今年最 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 是什么? (播放开幕式点火仪 式) 观看奥运会 影象资料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关注燃烧,引入主题 过渡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 象? 什么条件下才能燃 烧? 怎样控制燃烧?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燃 烧现象,进入学习情 景。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懂得知识 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学会 如何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务1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问题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吗? 得出“可燃物”的概念 学生提出猜想 说明自己猜想的依据 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知 识,构建新知 问题2可燃物要燃烧,还需要 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引入燃烧所需要的第 二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 点) 演示实验质疑学生演示实验(将一次性纸 杯剪下一部分点燃,盛 下的装上水,在酒精灯 上加热,不燃烧)为什 么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燃烧需要温度)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点燃木 条和媒块,那个容 易?)引入着火点的概 念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达标自查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3.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 ② ③④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5.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其 原因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6.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请你再举两种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能力提高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8.下列情况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档案室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拓展探究 9.根据你所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下列空格 燃烧反应的特 征可以归纳为: 。 10.现在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做燃料,为使人们警觉,通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某居民回家后,闻到屋内充满了“液化气”气味后,他立即去厨房检查,当他旋转灶台上的开关时,自动打火装置进出火花,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如果是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如果是夜晚,能否开灯检查?为什么? 。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唐官屯镇中学马悦 2017年11月7日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 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 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 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 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2、交流与讨论 分小组讨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主备:九年级化学日期:11月 内容:燃烧与灭火练习题课型:复习 1下列气体相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H 2 B.N 2 ,CH 4 C.CO,CO 2 D.CH 4 ,O 2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3、下列因素与可然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5、根据你生活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不慎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7、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1)气(2)汽油蒸气(3)液化石油气(4)煤气(5)天然气 A、(1) B、(1)(2)(5) C、(1)(2)(3)(5) D、(1)(2)(3)(4)(5) 8、在实验室中将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最合理、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嘴吹灭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9、下列燃料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氢气 B、煤 C、天然气 D、石油 10、下列不能燃烧的气体是()A、氧气 B、石油液化气 C、天然气 D、氢气 11、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达不到着火点 13、扑灭油井大火的方法有:①使炸药在大火上爆炸②用液态氮。试回答: (1)方法①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方法②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 14、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人们形象地称为“火三角”。如图。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灭火。 ( ) 15、“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的锅, 薪:指柴火)这句成语中的化学原理 是: ( ) ( ) 16、某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为了提高工人的防火意识,保证生产和安全,想制定一个安全防火制度,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他们提几点建议(答出三点即可)。 (1) . (2) . (3) . 17 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但是 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快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 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 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 (a) (b) 蒸 馏 水 馏 水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广州)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关键词:空气的成分燃烧的条件 答案:C 2.(无锡)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着火点 关键词:灭火的原理 答案:B 3.(海南)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朴灭 关键词:灭火的原理 [解答]C 4.(辽宁锦州)下列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 A.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发现家中煤气泄露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烹饪时,油锅着火,先关闭煤气的气阀 D.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突然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关键词:灭火的原理 答案:B 5. (浙江湖州)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关键词:燃烧的条件 答案:A 6.(山东烟台)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一轮科学探究能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能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3、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和镁条燃烧产物都是固体,因此,可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验纯,因此,可燃性气体泄漏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C.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因此,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D.燃烧需要氧气,因此,只要有氧气可燃物一定能燃烧 4、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 B.此组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5、小睿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7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8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3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3 1.食用油在锅内因过热着了火,将热锅端离火炉后,火仍不熄灭,此时熄灭它最合适的方法是() A.用水浇 B.把油泼掉 C.用灭火器扑灭 D.用锅盖将锅盖严 2.如下图所示的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点燃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由于和易燃物接触后,吸收了大量的热,从而把易燃物的着火点升高了 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夏天,可燃物易着火是由于可燃物在夏天的着火点降低了 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5.通过下列操作能观察到燃烧现象的是() A.将红磷放入纯氧中

B.将白磷浸入40℃的水中 C.将白磷露置在40℃的空气中 D.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给铁丝加热 6.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D.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7.2001年11月13日至18日,短短6天中山西省连续发生4起小煤窑爆炸,造成58人死亡和多人受伤的恶性事故。引起爆炸的气体主要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8.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导致() ①产生的热量减少②浪费资源③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④排放出大量的烟尘⑤加快燃料的消耗速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若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则会引起。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和,当接触明火时,就会有发生的危险,因此这些场所必须贴上“”的字样或图标。 10.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初 探 燃 烧 与 灭 火》教学设计

初探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二、【课前热身】 1、温故知新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8—119,完成下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新知】 (一)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归纳燃烧的条件。 仪器和药品:水、碳酸氢钠、盐酸、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石子、热水、小刀、湿抹布、铁丝、纸条、纸卷、酒精 1、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什么? 2、燃着物质罩上烧杯,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把这些能燃烧的物质放在桌面上就燃烧了吗?为什么? 4、铁丝能够在酒精灯上点燃吗?为什么? 燃烧所必须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2)________ _(3)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灭火的条件 1、根据提供的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灭火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多支蜡烛、水、沙子、扇子(用书代替),烧杯、石子。

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报告 注:实验评价可以从灭火的快慢,方法是否简便,灭火是否对可燃物有影响。 2、灭火的方法很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请用你认为最好的办法 3、运用我的智慧,我一定行的!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3、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事故就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电线或者电器起火时,要理解用水扑灭 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死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四、收获与反思: 学习了这节课,我知道了 我还要请教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