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指导下,倡导“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基本素质:

1.社会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爱国敬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诚信意识和宽容的心态。

2.研究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3.个性素质:培养协同意识,塑造利他精神,健全人格;挖掘自己的潜力和爱好,对待事物有独立见解;具有理性批判、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4.领袖素质:有高度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领导意识,有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5.工程素质:具有工程观念,能用工程的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社会科学素质、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等,具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

7.身心素质: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掌握调节心态的方式和方法,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基本能力:

1.计算思维能力

主要包括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2.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有效的求解算法,并能分析该算法的时空复杂性。

3.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

有效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在计算机上实现。

4.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

面对具体的工程应用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以全局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表达与沟通能力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楚地介绍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能理解他人所表述的内容,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建设性意见。

6.组织、协调与项目管理能力

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英语理解与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英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8.自学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查询资料、进行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9.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除具备学校统一要求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外,还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应掌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如下:

1.离散结构

通过学习集合论与图论、近世代数、数理逻辑等课程,掌握基本逻辑与证明技巧,养成抽象思维的习惯。

2.程序设计基础及语言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语言翻译等知识单元。

3.算法设计与分析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掌握算法设计的策略、基本算法、分布式算法、算法分析基础等知识单元。

4.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

通过数字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课程学习,以及计算机设计与实践、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的训练,掌握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与结构、并行计算与处理、接口和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功能划分等知识单元。

5.操作系统

通过操作系统课程学习,掌握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等知识单元。

6.网络及其计算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掌握通信与网络、网络协议、网络安全、分布式计算、Web应用设计、网络管理等知识单元。

7.信息管理

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学习,掌握数据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事务处理等知识单元。

8.软件工程

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学习,掌握软件工程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实现与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复用、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等知识单元。

9.职业道德修养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集合论与图论、近世代数、数理逻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59.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76.5学分,实践环节32.5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学进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九、有关说明

1.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要求学生四年内至少选听8次,完成1.0学分。

2.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完成4.0学分。其中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模块需选修2.0学分,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模块和社会、经济与管理类模块各选修1.0学分。

3.全校任选课要求四年内完成

4.0学分,每学期选课不超过2.0学分。推荐课程列表见附件3。

4.教学进程表中,考核方式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未标注的课程为考查课,均按百分制计分。

5.专业选修课(领域)划分领域列表及选课要求见附件1。

6.专业选修课(方向)划分方向列表及选课要求见附件2。

7.创新教育学分获取途径(从2013级学生开始执行):

选修学期:1-7学期。

获取方式: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创新教育学分,总计4.0学分。

(1)选修创新研修课,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分;

(2)选修创新实验课,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分;

(3)参加校级及以上级别科技竞赛,取得获奖证书,获得2.0学分;

(4)在国家正式出版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一篇论文,获得2.0学分;

(5)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年度创新计划项目),通过结题验收,获得2.0学分。

(6)参加学院学术俱乐部至少一个学期,完成一个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通过验收,获得2.0学分。

公共选修课程列表

注:在公共选修课程及方向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18.0学分,且至少选择2-4个方向。

附件3

全校任选课推荐课程列表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指导下,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通过信息安全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内容安全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综合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或在国内外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方面:

1.基本掌握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

2.了解并掌握包括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理解并掌握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4.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工具性知识;

5.扎实掌握近世代数、计算数论等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6.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7.扎实掌握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8.系统掌握应用密码学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9.掌握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0.了解信息安全当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能力方面: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获取知识能力;

2.具有较强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

3.具有基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安全软、硬件系统的能力;

5.具有设计与开发安全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项目管理能力。

素质方面:

1.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诚信意识、团体意识等思想道德素质;

2.具备较强的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

3.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与人际交往等文化素质;

4.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5.具备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等科学素质。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论、信息安全概论、密码学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计算机网络II、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2.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55.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80.5学分,实践环节36.5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学进程表

信息安全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最新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指导下,倡导“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基本素质: 1.社会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爱国敬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诚信意识和宽容的心态。 2.研究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3.个性素质:培养协同意识,塑造利他精神,健全人格;挖掘自己的潜力和爱好,对待事物有独立见解;具有理性批判、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4.领袖素质:有高度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领导意识,有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5.工程素质:具有工程观念,能用工程的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社会科学素质、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等,具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 7.身心素质: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掌握调节心态的方式和方法,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基本能力: 1.计算思维能力 主要包括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2.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有效的求解算法,并能分析该算法的时空复杂性。 3.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 有效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在计算机上实现。 4.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 面对具体的工程应用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以全局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表达与沟通能力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楚地介绍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能理解他人所表述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素质要求 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 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 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2.设计/开发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大数据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与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大数据产品,并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大数据产品的设计、实现、测试和运维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研究工程问题能力:能够结合自然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知识,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1(软件) 一、专业概述 从20世纪末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逐渐成为热门专业。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企业纷纷采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政府、事业部门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带来了数量巨大的需求缺口。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建设与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独立承担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进入信息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国家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科学研究、开发与应用、教学等工作。 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 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 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适应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4.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5.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 6.应用知识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 7.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实践环节中,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并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一定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硬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软硬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能够承担基于硬件的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基于桌面或网络应用的软件工程的开发与测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自2014年与赛为智能合作办学以来,学院与赛为智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专题实训I、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计算机工程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具有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3-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根据个人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至少能够承担或者胜任以下一个方向的工作: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WEB前端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大数据方向。 三、毕业要求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本专业实际,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 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计 算机专业知识来解决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所需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代号)系(代号)本科专业学位 航天学院(01)控制科学与工程系(04) 自动化工学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18) 工程力学工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学 飞行器环境与 生命保障工程 工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1)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 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05) 通信工程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工学 机电工程学院(0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工业设计工学飞行器制造工程工学工业工程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工程系(0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学材料科学系(19)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焊接技术与工程系(29)焊接技术与工程工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35)材料物理工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04)热能动力工程系(02) 热能与动力工程工学 飞行器动力工程工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05)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01)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 光电信息工程工学电气工程系(0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 理学院(06)应用化学系(0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材料化学理学 应用化学理学

学院(代号)系(代号)本科专业学位 理学院(06) 物理系(11) 应用物理学理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学数学系(12)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8) 生物技术理学 生物工程工学 管理学院(07)管理科学与工程系(1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 电子商务管理学营造与房地产系(13)工程管理管理学 工商管理系(20) 工商管理管理学 市场营销管理学 会计学管理学 财务管理管理学 旅游管理管理学金融与贸易系(22) 金融学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经济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08)哲学与社会学系(16) 社会学(社会学/英语双学 位) 法学 和文学经济系(23)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经济学法政系(24)法学法学传播学系(30) 广播电视编导文学 广告学文学 土木工程学院(09)土木工程系(33)土木工程(建筑、岩土与地 下工程) 工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工 程(建筑工程方向)(五年 制双学位) 理学 和工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10) 市政工程系(25)给水排水工程工学建筑热能工程系(26)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7) 环境工程工学 环境科学理学

哈工大深圳校区 培养方案

哈工大深圳校区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是哈工大在深圳设立的一所高水平大学,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校区制定了全面的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 培养目标 哈工大深圳校区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和良好工作素质的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包括: - 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 - 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体系 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培养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素质教育。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专业课程则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包括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素质教育则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3. 培养方法 哈工大深圳校区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同时,该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如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能力。 4. 评价体系 哈工大深圳校区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成绩、实践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评估学生的学科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该校也注重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对学生的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培养方案全面、系统、科学,旨在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做出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的计算机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结合台州民营经济发达,需要的计算机人才以应用为主的特点,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和动手能力。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设计、集成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愿意为自身所热爱的事业执着追求、探索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求实创新,乐于奉献。 1、知识结构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掌握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所需的主要的软件开发工具,掌握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要求的课程体系,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系统维护与管理能力、多媒体应用设计与开发能力,突出应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 交往能力。

三、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专业核心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六、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1、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2、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毕业最低学分:160+18学分(其中18学分为课外学分);课内总学时:2368学时(其中48.5学分为选修学分)。(见附表)

哈工大计算机本科课程

哈工大计算机本科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是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学习过程中所开设的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计算机领域中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 一、专业基础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等。《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程序设计基础》是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算法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开发。《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生后续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中的重点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分析与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

题并提高程序执行效率。《操作系统》是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和设计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能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研究数据库基本理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管理。 三、应用拓展课程 应用拓展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中的应用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导论》、《软件工程导论》等。《计算机网络》是研究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网络应用的开发和管理。《人工智能导论》是介绍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开发。《软件工程导论》是介绍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术,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 四、实践环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等。实验课程是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训课程是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的实践课程,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学生能够锻炼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的设计开发及综合应用的知识与技能,接受从事计算技术相关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农业及生命科学等领域背景知识,能够将各类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抽象分析与识别、建模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模块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和信息检索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熟悉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动漫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动漫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6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掌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动漫开发基本能力、网络管理基本能力,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合作精神,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身心健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服务。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动画与游戏程序设计的开发原理及方法,熟练地掌握 2D、3D 游戏的设计及开发,培养的学生在游戏软件、影视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虚拟现实、网络 3D 应用、视觉互动教育及医疗、军事、科技、交通、通讯、商业流通领域都有需求。 2、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具备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自主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初步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C 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素描色彩、动画运动规律、动漫概论、原画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五、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军事训练、计算机基础训练、艺术采风、动漫设计、专业实(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等。 word.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应用与开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2、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软件设计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 3、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能够从事系统软件和大型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应用软件系统规划、设计、组建网络、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工业交通等领域中有关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软硬件的开发、设计、调试、维护管理的能力。 4、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外语阅读和写作交流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多种流行软件环境和工具。 5、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相融合;具有创新精神、业务能力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技术应用性,能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发挥骨干作用;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合社会上广泛的岗位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软件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 辅修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试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2021年7 月

目录 航天学院 1•智能无人系统 (1) 机电工程学院 2•智能机器人 (3) 3.智能制造系统工程 (6) 经济与管理学院 4•计算金融 (8) 5•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2

智能无人系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辅修〕 一、培养目标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面向国家需求,着眼国际科技开展趋势,培养具备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胜任跨学科沟通协作,在网络和智能时代能够解决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知识应用和问题分析:能够掌握并运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专业知识,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识别与表达,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2. 方案设计/ 开发:能够针对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适当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操作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表达创新意识。 3.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 工具使用:能够针对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 社会责任:能够评价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平安的影响,并理解应承当的责任。 6. 沟通协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就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进行书面及口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7.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开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四、专业课程 专业根底课程:系统建模与仿真根底。 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B,模式识别根底,智能控制根底。 五、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1-3 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学分要求:本辅修专业学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至少修 满24 学分〔不含毕业设计〕,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假设毕业设计〔论文〕辩论合格,修满32学分,学校颁发辅修学位证书。近工科专业如在主修专业中已经修得相同或相近课程且成绩合格,可以申请学分认定。假设认定学分大于等于 6 个学分,需要选修智能控制课程设计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计算机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向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具备从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与SOC微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网络组织、管理与维护、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移动计算等知识。 (4)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调试与测试方法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