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在我中国进入到农业发展的新时期之际,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得到加强的同时又展现出了更多的受市场调节,更全面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崭新姿态,那么对于占据全国大部分人口数量的农民来说,更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改善民生,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换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合理化发展,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合理化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现状分析,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那就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坚持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推进城镇化的普及,再辅以农村经济发展区域性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得我国农业真正走上由传统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也能够使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积极的反作用逐步凸现出来,并且在实践当中能够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在城镇化的问题推进过程中,本文也着重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配合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配合。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下,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契机,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手段,从加快国内二三线城市周边乡镇﹑县城的发展建设入手,使得城市规模的适度扩大的重点倾斜到中小城市及其附近的县﹑乡﹑镇,从而能够更好的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以县﹑

乡﹑镇为中心的小范围经济辐射区域,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把城市化进程划分为城市化和城镇化,并且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城镇化建设,以此来更有效快速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著名农业经济史学家帕金斯曾说,中国创造了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以不到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之所以称之为奇迹,就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倘若要把这奇迹保持下去,而且是要在新时代下赋予其更鲜活的内容,就更是实属难得。于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中央1号文件就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农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求矛盾的变化,再加上外部竞争压力强有力的冲击,也产生了从改革体制到转变发展方式,从更新观念到主动参与竞争等

一系列的变革

。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困难;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并未齐头并进;加上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大,使得一些“三农”问题的解决出现了边缘化和极端化的倾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以农村环境的恶化和农民收入并未显著提高为代价的,城市以农村资源的低成本为起点换取了自身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在为国内的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还要接受虎视眈眈的外国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挑战等等。无疑在此前提下,就要求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要顺应新时期的召唤,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研究意义

对于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符合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先进的文化正确引导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增强农村发展的后劲,使得农业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维护了土地﹑水﹑动植物资源,建立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同时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发展方式,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就本文中提到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若干问题,更是连接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一条纽带,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和更快的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是一剂强心针。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使人们普遍认识到新时期坚持农村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一整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富民富村的长效机制结合国家的扶持政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具体说来:

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持续性)。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仍然不高,资源约束力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生产率低下,地域性差异明显的现状能够加快其改善的速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有利于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持续性)。众所周知,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容小觑,通过以城市带动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拓展农村市场,增强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使经济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轨道,进而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持续性)。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乡村的带动,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民主的范围,提高村民自身素质,打破二元体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对农村的局限性,使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结合,协调发展。

第四,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持续性)。在环保的前提下,以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重点,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指数,使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将当下“低碳经济”的一些适用模式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1.3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时期

条件下农村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入手,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分析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途径。运用对比法,演绎归纳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经济现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上世纪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是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生活过程的始终,使农村经济的迈进不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分离。

2.1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论

2.1.1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定义

基于当今社会无论是农业的生产﹑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合理使用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不能把各个环节当做独立的部分彼此分离割裂,而是应该把它们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当中,互相促进﹑此消彼长,以农业的生产作为保障经济的稳步增长的基础,以资源环境的合理使用作为社会进步的支撑。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发表了其划时代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强有力地指控了农业化学化的弊端,首次引起全球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在8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世界各个国家中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在198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提上了日程,并在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发表的《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斯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把其定义为“持续农业”---即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满足当代与后代人的需要。这种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进入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把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使持续性的农业从一种构想逐步转向世界各国的实践。进入到新世纪,随着农业经济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延伸到农村经济的范畴,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也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的增强,而是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看作一个动态的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自然环境相促进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基础地位牢固,农村人口比重偏大的现实更是要将整个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

2.1.2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就整体而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农产品本身外延的持续扩大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不仅能够在横向上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其产品种类由单一化迈向多元化,而且能够在纵向上与工业﹑第三产

业和日常人们的生活消费紧密连接,解决当前存在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更多更高的需求同落后的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商品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调商品经济持续增长,农村经济也是如此:重视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在生产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农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这是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要求。

三﹑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平衡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使社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资源能够青山长在﹑永续利用,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客观支撑点。

四﹑社会持续进步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社会持久的生产能力,保证全社会发展对各种产品和劳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实行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消除贫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统一为前提的,因此,单就发展农村经济而言,也离不开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与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的相互协调补充。

2.2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和趋势

2.2.1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这个目标,已在《丹波斯宣言》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摘要: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吃、穿、住、行的来源都离不开土地,而农村的生产用地(可耕地)则为我们提供直接和主要的食物来源,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可是城市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不少侵占农村的可耕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已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农村耕地减少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耕地;减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和少地农民,农民失地必然造成农民养老失去传统的物质基础。这些失地农民家庭有的得到了大量的经济补偿,生活好了起来,这些主要是城中村和近郊的农民。而有些农民家庭得到的补偿却不能使他们以后的生活无忧,这些主要是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这些大多数农民家庭中的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打工来赚钱,而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则在家种地。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不仅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在十年内减少了一亿亩,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耕地减少问题。 1 我国农村耕地减少的现状和影响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适于农耕的土地很少,且有逐年下降趋势。1996年我国拥有耕地1.23亿公顷(折合为18.51亿亩),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40%。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锐减:2001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2002年为18.89亿亩,2004年耕地总面积下降为1.22亿公顷(折合为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到0.094公顷,200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已减至1.217亿公顷(折合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公顷(折合为1.38亩),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18.2574亿亩,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退变为18.25亿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再加上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更加突出了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锐减,给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形势非常严峻。耕地面积锐减,加上耕地质量退化,粮食产量已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目前,我国耕地产出的粮食还难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国内的粮食价格也在上涨,其原因是粮食供给减少,而粮食供给减少的原因是耕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是我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最基层行政单位,在国 民经济、社会政治诸方面中处于关键性的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 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村经济、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前提保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不以 浪费农业再生资源、破坏农村环境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食物安全、生态健康和发展持续之目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对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促进各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 协调发展,以及发挥各地区的综合优势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所有经济部门或行业,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及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 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 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 持续发展的广泛性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 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 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 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探讨的不断深入和具体,人们逐渐将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应用于经济、社会等更细化的层面。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发表的《丹博斯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概念,把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_肖毅强

Perspective / RURAL LANDSCAPE 152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主任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也为城市居民所向往。然而,千百年来,出于生计考虑,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模式根深蒂固,加之消费社会的资本渗透,导致乡村自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性开发。譬如砍伐树林贩卖木材速度远快于植树造林速度,大量种植速生经济林(如桉树)导致土壤沙化、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大肆开山采石和贩卖土方,这些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利用自然的方式只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们深知: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问题不解决,一味地宣传保护自然资源显得曲高和寡,风景园林师应当在农民经济收入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协助政府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景观保护和利用策略,指引农民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创收,提高生活水平。例如规划苗圃,引导农民种植畅销的苗木,增收的同时增加了绿地率;营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复合林(上层种植板栗、柿树、核桃、枣树、枇杷、杨梅、梨树等植物,下层空地尤其是田间地头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牡丹、芍药、天门冬、麦冬等植物),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休闲农业;倡导桑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持续创收。 3 乡村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协调者 乡村建设和乡村景观保护的执行主体在于农民,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才能调动其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风景园林师一方面要主动地欣赏和适应乡村自然风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动地探索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为社会服务。因此,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应扮演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协调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譬如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优先改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等基础建设工程;对于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结合园林绿化突出地方特色;对于具有自然和人文景点的地区则应注重景观风貌保护,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总之,风景园林师要综合协调人地矛盾,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和历史风貌,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方面,按照节地、节土、节能、节水、节材五个方面建设乡村;并将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服务业,利用乡村风貌为农民创收,实现乡村风貌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 当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让人失望时,看到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都会油然而生“希望在乡村”的感慨:其一,优美的乡村景观大多尚未遭遇“建设性破坏”;其二,乡村依然有机会发展成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然而,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模式沉淀下来的中国乡村景观正普遍面临产业模式陈旧、传统村落破败、乡村人口凋零、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的状况,现状的美景只是“无以为继”的停顿和无奈! 这是两个问题导致的:第一,如何保护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第二,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成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景观。某些问题的结症也许超越了专业范畴,但专业层面 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清晰。 1 优化产业模式落实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是村落产业状态的体现:体现为人类利用地景资源的 生产方式和聚居方式。其对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构成了乡村景观的核心价值。 然而,现行的城乡机制正引导着乡村向非农业化方向发展:停滞的农耕产业不能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外出务工”、“村村办厂”及“建设征地”等不断升级的“被动适应”模式成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这些对乡村社会形态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深层伤害,最终体现为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美丽中国”话题下的乡村景观,其出路决不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国广大乡村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其农业(包括 林畜牧渔等)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对地景资源的精明利用,带动乡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看到,欧洲优美的乡村景观背后,是悠久的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这方面我们要补的课太多。立足生态环境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现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地景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并将乡村发展彻底融入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系统中。 合理的产业模式将带动日常化的生产生活“经营”乡村景观,并通过发展来实现乡村景观的特色保护和发展:统筹乡村空间规划,整理零碎化的地景资源,优化产业模式,强化乡村聚落形态管理,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等,逐步实现乡村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

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信社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民的市民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十分严峻。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能损害后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必须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村向城镇化发展,使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有能力消费,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教育、社保、医保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使农村向现代化农业迈进。 农村经济要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引导协调发展的重要资金保障,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加快“三农”建设。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和枢纽,而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农信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农信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尽快改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发展支撑农村金融的可持续

发展,以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明确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农信社在经营管理上,以农业为平台,看准农村市场发展潜力,瞄准农村经济的亮点,适时调整贷款结构,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真正体现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可能改变农业大国的性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的稳定,将是我国发展中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而农信社服务“三农”宗旨永远不会变。

浅谈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从业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也迫切要求持续健康地发展,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因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要巩固和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始终把解决好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农业持续、协调、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四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的工作原则,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在我中国进入到农业发展的新时期之际,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得到加强的同时又展现出了更多的受市场调节,更全面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崭新姿态,那么对于占据全国大部分人口数量的农民来说,更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改善民生,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换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合理化发展,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合理化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现状分析,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那就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坚持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推进城镇化的普及,再辅以农村经济发展区域性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得我国农业真正走上由传统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也能够使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积极的反作用逐步凸现出来,并且在实践当中能够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在城镇化的问题推进过程中,本文也着重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配合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配合。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下,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契机,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手段,从加快国内二三线城市周边乡镇﹑县城的发展建设入手,使得城市规模的适度扩大的重点倾斜到中小城市及其附近的县﹑乡﹑镇,从而能够更好的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以县﹑

乡﹑镇为中心的小范围经济辐射区域,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把城市化进程划分为城市化和城镇化,并且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城镇化建设,以此来更有效快速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著名农业经济史学家帕金斯曾说,中国创造了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以不到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之所以称之为奇迹,就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倘若要把这奇迹保持下去,而且是要在新时代下赋予其更鲜活的内容,就更是实属难得。于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中央1号文件就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农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求矛盾的变化,再加上外部竞争压力强有力的冲击,也产生了从改革体制到转变发展方式,从更新观念到主动参与竞争等

民勤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徐立宏

题目:民勤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徐立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 (1) (一)农村经济概述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三)民勤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 (四)民勤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1、民勤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 3、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大调整 (4) 4、主要措施 (5) 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一)民勤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8) (二)如何促进民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参考文献: (9)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民勤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民勤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民勤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论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文理学院经管院课程论文 学科:生活与经济学 题目: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级:2009级 姓名:周霞 学号:200906034014 教师评分: 2010年12月26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 (1) (一)农村经济概述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2)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2) 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3)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3)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3)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4)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4)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4)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6)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三农”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 济) 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旅游业收入 7、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农村个体经济 9、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整版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韩勇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备受人民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一)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述 2、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三)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三)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四)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二)发展生态农业 (三)发展循环农业 五、结论 一、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概述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并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2、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和教育。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成本问题,二是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协调生产优化问题。 4.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资源的正确估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的前提之一。 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点。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持续性有两方面: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当代人的利益,又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逐步稳定提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维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