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一、胜任特征(Competence)

指“和参照效标(合格的绩效或优秀的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换言之,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联和效标参照。

胜任特征是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境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

二、因果关联:

指胜任特征能引起或预测行为和绩效。一般说来,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胜任特征能够预测行为反应方式,而行为反应方式又会影响工作绩效。

模式可表述为:意图—》行为—》结果。胜任特征应当包括意图,它对于人的行为有直接影响,如果某种行为不包括意图,我们就不能称之为胜任特征。

含义:效标参照:指胜任特征能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效标参照是胜任特征定义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一种特质如果不能预测有意义的差异(如工作绩效方面的差异),与参照的效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联,不能预测有意义的差别时,则不能称之为胜任特征。

三、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假设:

假设一:基准性胜任特征(ThresholdCompetence)与鉴别性胜任特征(DifferentiatingCompetence)

假设二: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人员选拔

假设三: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管理培训

假设四: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绩效评价

四、研究过程

第一步、定义绩效标准;

第二步、确定效标样本;

第三步、获取样本数据;

第四步、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第五步、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第六步、应用于实践。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中国领导胜任力模型报告

报告说明 “新兴市场”、“并购”以及“创新”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三大关键战略。跨界运营与领导力发展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未来都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寻找发展方向、提升创新能力和保证高速成长是企业在变革转型中所面临的挑战。 在变革过程中,各层级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升与发展将为企业发展势头提供强劲动力。那么,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如何盘点领导力状况?如何培养和发展领导力?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帮助企业实现领导力变革转型的难得机遇。 2013年,诺姆四达研究院联合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心理学会开展了《2013中国企业领导力发展现状调研》,力图了解中国企业在领导力发展上取得的宝贵经验。同时,诺姆四达自成立已有15年,一直以来始终专注于人才测评。目前,已拥有累积数据900余万,本报告也将撬开庞大数据库的一角,向企业描绘不同层级领导力现状。 【发布单位】 诺姆四达研究院 【支持单位】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上海市心理学会

目录 领导力洞察 (1) 一、领导力标准体系 (2) 1、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3) (1)高层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3) (2)中层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5) (3)基层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7) 2、领导力APM模型 (9) 二、领导力评估体系 (12) 1、领导能力评估 (13) (1)高层领导能力指数 (13) (2)中层领导能力指数 (19) (3)基层领导能力指数 (25) 2、领导个性评估 (32) (1)高层领导个性指数 (32) (2)中层领导个性指数 (38) (3)基层领导个性指数 (44) (4)不同层级领导个性指数对比 (50) 3、领导动力评估 (51) (1)高层领导动力指数 (51) (2)中层领导动力指数 (54) (3)基层领导动力指数 (59) (4)不同层级领导动力指数对比 (62) 三、领导力发展体系 (63)

试述领导者胜任能力的模型并分析你所从事或所了解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结构答案

试述领导者胜任能力的模型,并分析你所从事或所了解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结构。 答: 胜任力模型构建相当于企业内部“画像”,对各个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炼,以便于后期进行内部人才评估、选拔,外部进行人才招聘。至于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构建胜任力模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或者对与错。合易建议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应以经营为主,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管理。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某个时间节点(比如3-5年)的企业可以进行规范管理,适当构建胜任力模型,通过管理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也就是应根据企业的情况决定是否构建胜任力模型,管理要适配企业经营发展。胜任力模型构建一般是对各个相似的岗位进行归类,按照序列进行模型的构建,而不是一个岗位构建一个胜任力模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步: 1、序列的划分,一般分为管理序列、职能序列、研发序列、营销序列、生产序列等(每个企业不同,需要针对性的分析); 2、各个序列素质能力模型构成分析:一般管理序列包括通用素质能力和管理者素质能力;各个序列的员工包括通用素质和本序列素质能力要求。 3、确定素质能力项并定义:一般是通过访谈调研、资料分析、问卷调研等确定各个序列的素质能力项并进行定义。如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合适的方法、措施予以解决的能力。 4、行为点总结:在确定素质能力项后,经过BEI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绩优与绩差人员对比等归纳总结各个素质能力项的行为点(注意:素质能力行为点应该内容全面、互补包含)。如: 5、行为点分级描述:对各个行为点进行分级描述,一般分为三级,级别越高、要求越高。 以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为例,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为了适应逐渐变化发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必须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快速掌握市场信息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文化、信息高速发展融合的时代,信息资源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3]。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快速掌握市场信息,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趋势,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及时确定发展方向。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 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

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第三步:确定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鉴别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的指标或者规定,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专用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绩效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要想有效提高空降兵招聘成功率,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素质模型是什么样,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基本概念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人区别开来深层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解释。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麦克里兰把人素质模型形象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部分是我们所指潜在特征,从上到下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能力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行为方式与风格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持续反应 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内驱力。 二、素质分类 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了权威公认素质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完整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

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任职资格体系和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一、何谓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等加以表达。 具体来说任职资格是: —任职资格是任职者取得高绩效的行为的提炼和总结; —任职资格关注的是任职者“能干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员工能否承担某一等级的职务(岗位),取决于承担者本人的资格与能力; 任职资格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组织的要求,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行为实施的系统管理。 二、何谓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基于著名的冰山模型(如上图所示)而构建起来的。胜任能力的概念最初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从McClelland对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研究项目开始,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共识和使用。McClelland在1973年所著的《测量胜任能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能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他认为应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4、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5、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与工作或情境相关的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动机、自我概念与个性,价值观与态度、技能和知识等关键特征的集合。胜任能力是可衡量、

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应具备的胜任力

2012年文献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胜任力模型视角》徐峰认为胜任力模型主要以冰山模型为理论基础。各种胜任力特横被描述为两部分:一是表层特征,如知识,技能,行为和经验等,属于容易培养发展的部分;二是深层特征,如态度,价值观,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和内驱力等,这些都是相对稳定的核心人格,不容易培养发展,但他们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性因素。 在《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投资经理胜任力模型初步探讨》一文中刘?提到只有满足以下三个重要特征才能被认为是胜任力:绩效关联,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动态特征,与任务情景相联系; 显著性, 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员。文章中还提到Spencer的研究,他得出的西方企业家通用胜任力模型有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寻求、组织意识、指挥、自我控制、自信、自主学习、影响他人、系统性计划、发展下属、分析性思维和关注员工福利等13项胜任特征。仲理峰等人研究得出的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威权导向、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寻求、组织意识、指挥、仁慈关怀、自我控制、自信、自主学习、影响他人等

11项胜任特征。时勘等人研究得出的我国通信业管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包括自信、主动性、信息寻求、组织意识、影响他人、发展下属、客户服务、人际洞察和团队建设等9项胜任特征。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风险投资经理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个人内部特质(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寻求及判断、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信、系统性计划、分析性思维、成就导向等)和个人对工作群体影响特质(影响他人、人际或组织洞察、沟通协调等)。 2012年6月,斯琴在发表于经济论坛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研究》中提到理想状态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 力应有业务敏锐、顾客导向、外部导向绩效评估、奖励系统、沟通、组织设计建立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价值、信任鼓励革新、创新、人际影响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企业成熟的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是多重的,必须同时满足专家性和战略性的角色,必须同时扮演推动者和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对于短期和长期的质和量的目标必须负起责任。 发表在特别关注里的《重铸HR 经理胜任力模型》中段磊提到他把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的表征维度归纳为四个:知识、技能、经验、素质。他认为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要想有效的提高空降兵招聘的成功率,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的素质模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的基本概念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的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释。 我们可以看到,麦克里兰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的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的特征,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的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的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二、素质分类 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权威的公认的素质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

企管人员胜任力研究

企管人员胜任力研究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已不再全都是传统的密集型产业,它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技术和装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的企业发展模式是综合性、跨行业、宽范围、尽可能多地运用高技术。因此,现代企业的发展对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如何制定一套适合自身行业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将决定了企业能否吸引、留住人才;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胜任力模型,实现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和理想的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的目标。胜任力模型将为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提供对于组织而言十分重要的一系列能力构成。一个先进的胜任力模型能够作为组织从事员工培训、改善员工绩效水平、在招聘中定义能力以及其它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一、胜任力(competenee)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在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内所研究的胜任力的概念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从这一概念不难看出,并不是员工的所有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都可以称之为胜任力。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①与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作环境、工 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在某一工作岗位上非常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另外一个工作岗位上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o ②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或者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o ③运用胜任力这一概念能够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加以区分。换句话说,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胜任力上会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组织可以将胜任力指标作为员工的招聘、考评以及提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只有满足这三个重要特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才能够被定义为胜任力 (compte nee)。由此不能看出,胜任力是有针对性的、动态的能力新概念,它有着非常强的岗位、职业特征。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的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组织需要根据“人员—职位—组织”三者相互匹配的原则,从组织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出发,对组织中的不同工作岗位的胜任力要求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描述。这样所建立起来的组织胜任力模型才能够满足组织的需要。 作为现代企业,考核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能否提升其在组织中的功能价值,就要看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帮助了员工个人以及组织提高整体绩效。而胜任力模型则提 供了一个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所有员工、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在未来的更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因此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就具有巨大的现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1-10-24。  3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资助,项目资助号:70072031。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 3 时勘王继承李超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该文采用BEI 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讨了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组与普通组在访谈字数的长度上无明显差异,而胜任特征编码的频次与访谈长度上有显著性相关,编码指标采用平均分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2)采用概化理论计算不同编码者的编码一致性,结果表明,胜任特征评价法具有较好的编码者一致性;(3)效标群体的分析结果证实,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和发展他人。关键词 胜任特征模型,行为事件访谈,企业高层管理者。分类号 B849:C93 1 前 言 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 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必须高 度重视人力资源[1]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企业管理决策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什么标准来选拔和培养企业高层管理者,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一般是通过职位分析来确定高层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高层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评价的。然而,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传统的职位分析很难 满足高新技术带来的新要求[2,3] 。在此背景下,一 些学者提出了胜任特征(competency )的概念[4]  。胜任特征(competency )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 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5]  而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 )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建立胜 任特征模型有多种方法,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但是,目前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 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 EI )[5]  。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通过对比担任某一任务角色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胜任特征差异,确定该任 务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6]  。自从胜任特征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在国外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  。作为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最主要的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受过训练的不同编码者采用最高分数和频次进行编 码,其一致性介于74%~80%之间[8,9] 。Mo 2towidlo 等[10] 的研究表明,对同一组人员进行两次 访谈所得的胜任特征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McClelland 等[5]  对美国国务院外事局两组情报信息官员分别进行了行为事件访谈,发现所建立的胜  心 理 学 报 2002,34(3):306~311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06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麦克里兰等人开创的古典建模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仍然是最常用也是最精准的建模方法,它最适用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但是经过将近40年的应用与发展,衍生了多种方法或工具对古典建模法进行补充。 企业的核心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全体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它是企业的战略、愿景与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领导者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这种要求超越了岗位、专业乃至单个职能,它主要是反映企业宏观运营对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利用古典建模法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反而不太精准,因为绩效标准不好定义、样本不好选择(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古典建模法之前加入“战略气质分析”,目的是为核心胜任力模型、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然后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 企业战略气质分析 企业战略模式分析 迈克·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根据迈克·波特的战略划分,可以衍生出三种比较通俗易懂的价值创造模式。

第一种是产品领先型,这种价值创造模式是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其经营的重要目标在于充当市场的领袖。 第二种是高效运作型,以严格的程序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效率。第三种是客户亲密型,这种企业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采取这种价值创造模式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而且能帮助客户发现一些他们自己尚未明晰的潜在需求,能创造性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这三种价值创造模式,不仅反映在企业的组织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同时也要反映在人员的胜任力上。因为只有人员的胜任力反映和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才能保障企业战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传达,这对构建企业的核心胜任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见表1)。 表1 产品领先型价值创造模式所需关注的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详解

胜任力模型详解 2008-05-07 17:34 由来、定义: 197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首次提出了“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的英文为competency。麦克利兰在帮助美国政府选拔外事信息官员的过程中,发现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够比知识和智力更好地预测一个人在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的表现。这些特征被称作胜任力。在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其他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胜任力的概念进行充实提升,形成了目前的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力指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学者们经过对不同行业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尽心研究,归纳出了通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6大类20个胜任特征。全球500强的企业中有一半在使用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应该如何构建。 归纳一下,胜任力模型构建可以有三种方法。分别是 (1)归纳法。通过研究高绩效员工与低绩效员工的差异来建立胜任力模型。归纳法有具体的行为做依据,开发出的胜任力模型最能贴近企业现实,应用起来的效果好。缺点是开发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很大,又需要特殊的行为事件访谈能力,操作难度亦很高。此外,用此种方法开发出的胜任力立足于现实,因此更适用与成熟与稳定的企业。 (2)推导法。根据实施战略对企业能力的要求和企业价值观推导建立胜任力模型。推导法的实质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其基本步骤是:1、澄清组织愿景、使命、战略和核心价值观;2、了解岗位角色和职责;3、推导胜任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战略及价值观密切相关,逻辑清晰。缺点是缺乏具体行为做依据,胜任力模型的描述过于抽象空泛,容易脱离现实。(3)引用修订法。通过引用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修订国际或者是同行企业已有的通用胜任力特征模型来建立企业的胜任力模型。此法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一种简便方法。通常由专业顾问根据对组织的初步了解,结合通用的胜任力调查项目,提出一组相当数量的胜任力项目。然后由相关人员选择,根据选择频率筛选确定出胜任立模型。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对于初步引进胜任力概念而没有能力在胜任力模型开发上大量投资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缺点是通用的成分多,与企业具体的文化、战略结合不够紧密。 具体内涵: 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的素质模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的基本概念,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麦克里兰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的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的特征,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的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的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管理人员胜任力考核办法(最新)

XX管理人员胜任力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考核目的 为了规范管理人员考核管理体系,实现公司管理人员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管理人员队伍结构,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讨论决定,在公司实行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末位淘汰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胜任力考核的范围适用于除总经理外公司主管级(含主管级)以上人员; 1.3考核原则 1.3.1以业绩达成及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 1.3.2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1.3.3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1.4 考核用途 1.4.1薪酬分配 1.4.2职务晋升 1.4.3岗位调动 1.4.4其他 第二章考核组织管理 2.1考核组织设置 2.1.1成立考核小组: 2.1.2组长:总经理 2.1.3副组长:副总经理 2.1.4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2.1.5部门考核联络人:由部门负责指定专人并将名单提交到综合管理部

2.2职责与权限 2.2.1考核小组主要负责: (1)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推进与实施,监控考核整个过程的公正、公平性;(2)处理异常,并对考评的最终结果进行判定裁决。 2.2.2综合管理部,作为公司胜任力考核工作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 (1)拟定管理人员考核方案; (2)汇总统计考评结果,对季度、年度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3)建立考核档案,作为薪酬调整、职务变动、岗位调动、培训、奖惩等的依据。 第三章考核方法 3.1胜任力考核的内容 3.1.1对于公司管理人员胜任力的考核,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工作业绩层面:指对公司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KPI考核。详见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综合素质层面: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包括思想道德、执行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等。 3.2胜任力指标设定的要求 3.2.1可控性:指标能够测量或具有明确的评级标准,为被考核人所影响。 3,2.2重要性:指标项不宜太多,注重于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指标。 3.2.3挑战性:目标应综合考虑历史业绩、未来发展预测、同行业竞争对 手的业绩确定,不宜过高或过低,应使被考核人经过努力达到。 3.2.3一致性:各层次目标应该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 一级目标为基准。 3.3胜任力考核分数的计算 3.3.1求出工作业绩KPI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得分,再分别乘以相关权重,最后得出各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考核分数。胜任力考核分数以百分制计算。

项目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项目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作者:姚翔, 王垒, 陈建红 作者单位:姚翔,王垒(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陈建红(IBM中国开发中心,北京,100085) 刊名: 心理科学 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4,27(6) 被引用次数:44次 参考文献(8条) 1.Turner J R 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Improving the Processes for Achieving Strategic Objectives 1999 2.Liz Lee-Kelley Situational leadership: managing the virtual project team 2002(5-6) 3.Kloppenberg T;Petrick, J Leadership in project life cycle and team character development 1999(01) 4.Donnelly R G;Kezsbom, D. S Overcoming the responsibility-authority gap: An investigation of effective project team leadership for a new decade 1994(05) 5.Skulmoski G Project maturity and competence interface 2001(06) 6.Hodgetts R M Leadership techniques in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1968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2000 8.Keller R T Cross-functional project groups in research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job stress and outcomes[外文期刊] 2001(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 1.施骞.Shi Qian复杂环境下项目经理的领导素质与技能研究[期刊论文]-项目管理技术2006(9) 引证文献(45条) 1.刘兵.王莹基于胜任特征的技术管理者招聘[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08(24) 2.黄雯高等学校学生干部工作与课业学习矛盾关系探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10(20) 3.孔春梅.郝二亮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3) 4.章惠娟.陈万明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 2011(19) 5.俞彤.芮景.胡鸿.刘霖叶.卞呈祥胜任力研究及在医院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特质测评中运用[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管理 2010(11) 6.课题组中国高校领导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10(6) 7.沈燎.刘枭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期刊论文]-当代青年研究 2009(12) 8.侯景亮.李远富项目经理胜任力与团队执行力的和谐模型构建及分析[期刊论文]-项目管理技术 2007(11) 9.邢俊瑜.李北平.刘信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项目经理胜任能力模型[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7(11) 10.吴小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孙晓冬.赫飞领导能力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4) 12.刘凌云基于博弈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9(26) 13.王雅文.马新建.环丽慧.王前文基于胜任力的工程咨询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研究[期刊论文]-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5)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

本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华就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 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 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 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 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 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 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

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 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 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 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 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 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行为示范: 1.设立可测量的员工绩效优良标准。 2.根据被接受的标准和目标,检查并反馈进度。 3.进行一致性的交流以提供高质量的绩效、产品和服务。 四级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绩效问题:直接、坦率的面对别人的绩效问题。

中高层管理者通用的管理胜任素质手册

中高层管理者通用的管理胜任素质手册第一章胜任素质词典的起源、发展与应用 1(1 胜任素质词典的起源与发展 (略) 1(2 胜任素质(competency)引领人力资源管理的革命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 C.McClelland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Competency Movenent)的开端。 在文章中,作者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指出:传统的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和学校的学术测验及等级分数,不能准确预测复杂工作和高层次职位的工作绩效或生活中的成功。而且,对于弱势群体如少数民族、妇女和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存在不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他强调抛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从实际出发,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去发掘那些能够真正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素质,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作出实质性贡献。具体归结为六条测验原则: 1、最好的测验就是效标取样。 2、测验应设计成能反映个体习惯的变化,而不被训练和阅历所改变的人类一般能 力因素。 3、测验应该使大家都知道要明确哪些需测试的品质,即测试项目是可以公开的和 显而易见的。 4、测验应评价与生活各方面结果相联系的胜任素质。

5、测验既包括操作性的行为也包括反应性的行为。 6、测验应抽取操作性概念模式来最大程度的概括多种行为。 作者第一次将他的设想用于美国国务院外事局情报官员的选拔。当时,美国国务院感觉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的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式。在项目过程中,作者应用了奠定胜任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具体流程是: 1、运用表现优秀者与表现较差者的比较,建立模范效标样本; 2、在“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法”的基础上,开发一项称为“行为事件访谈”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的技术收集数据信息; 3、根据行为事件访谈记录的内容,运用主题分析技术分析优秀与表现欠佳的外交官, 两个样本素质的差异归纳出在优秀者身上展现出来的行为素质; 4、将记录转化成客观的定义和计分方式; 5、依照这些定义对BEI的记录,运用口语表达、内容分析法加以计分编码; 6、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7、验证胜任素质模型。 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外交官评价标准取得了很高的信度和效度。该标准至今仍被美国国务院所采用。 认识胜任素质(Competency) 胜任素质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素质。这些素质与效标参照组的工作表现有高度的因果关系。深层次指这些素质在人格中扮演深层且持久的角色,而且能预测一个人在复杂的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