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一、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

一个老年人身上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据统计,老年人平均同时患有4~6种疾病或更多,如一个老年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椎病、轻度白内障、腰肌劳损等,虽然这几种疾病在人身上同时存在,但总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必有1~2种为主要的疾病,危害性大,甚至有致命性危险。

二、老年人患病易有合并症

合并症是指当患某种病时,在该病的基础上并发其他疾病。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的抗御能力也弱,故老年人患病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合并症。例如老年人患病时易合并肺炎,如中风昏迷时、手术后或骨折卧床时都易合并肺炎。

三、老年人发病时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

正常人体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如钾、钠、氯化物等,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和平衡。由于老年人身体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功能退化,器官萎缩,一旦发热或呕吐、腹泻时,很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

四、老年人患病时症状不典型、不明显

老年人由于机体型态改变和功能降低,反应性减弱,对于病痛及疾病的反应不像儿童与青年人那样敏感。如在青少年患病时应有的高热反应在老年时却因反应减弱而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又如老年人患心肌梗塞时很少像中年人那样有剧烈的胸痛,而是几乎没有疼痛感觉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感。。故老年人往往不能清楚地讲明自己的病痛和不适,或表达含糊。

五、老年人患病时特别是急性病时,易发生意识障碍和精神异常

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当发生感染、发热、脱水、心律失常等时,容易出现嗜睡、谵妄、讲胡话、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脑缺氧所致。有的疾病可能以突然昏迷为主要表现。

六、老年人患病发病快,易发生全身衰竭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所谓“老死”实际上并非无病,为原来处于勉强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迅速衰竭并涉及到多个脏器损伤所致。

七、老年人患病后恢复慢、差

由于老年人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不易恢复,或恢复缓慢,甚至不少疾病还留下后遗症,往往需要采取康复措施。

八、老年人患病时对药物的反应较大

老年人患病时,如用药过多或剂量不当,加上老年人本身对药物的反应很容易发生药物毒性反应,甚至因药物反应而加重病情,或使健康受到威胁。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要点

一、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失落和孤独:

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

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2.恐惧和焦虑: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3.敏感和猜疑:

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4.疑老和悲观:

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5.沮丧和抗药心理: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6.忧郁心理:

忧郁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二、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1、尊重、理解、关爱老人

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鼓励和赞扬

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3、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予协助。多与他们交谈,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鼓励家人、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交友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使其永保良好愉悦的心理状态。

4、增加信任度,改善医护患关系

对于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们必须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一味的隐瞒,只能事与愿违,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在交谈中,要讲究方式、

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遇问三思、仔细斟酌,该解释的一定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给予其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5、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常见老年病的特点

常见老年病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老年人的疾病谱中与青年不同,即使患同一种疾病,老年人和中青年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 一]. 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代偿能力差,感觉、体温、呼吸、咳嗽、呕吐 等神经中枢的反应性降低,使一些老年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不典 型。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老年人可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可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只有一般性的衰弱或意识障碍,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或表现为肩痛牙痛等,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也显然较年轻人多,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者有更多的无痛心肌梗死,故容易延误诊断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甚至缺乏呼吸道症状,更缺乏典型的肺炎症状,因此有人称其为“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炎” 常无发热或寒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也可能一开始就出现表情淡漠嗜睡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心率失常、休克等心血管病的症状;另外尿频、尿失禁、尿储留、脱水等症状亦常见。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必须全面的检查,仔细的观察,以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 二]. 多病共存老年人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先后发生变化,故

往往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老年人患多种疾病可能是青中年疾病 的延续和逐渐累加, 也可能是老年期的新发病。 多病共存的表现 形式可以是同一器官的多种病变, 以心脏为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肺源性心脏病、传导系统或瓣膜的退行性病变可同时存在; 也可以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 如不少老年人患高血压病、 冠心 病,还同时患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或伴肾功能减退等。 纪 90 年代北京医院统计 80— 89 岁的住院患者平均患 9.7 种疾 病,90 岁以上者平均患 11.1 种疾病,没有一例患者仅患一种疾 病,提示老年人患病的种类随增龄而增加。 老年人的多病性在感 染、创伤或出血诱发之下, 很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给治疗 带来一定困难, 在治疗老年疾病时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 部病史,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缓急,制定个体化、多科学的 综合治疗方案。 典型,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时, 往往病情严重或迅速趋于恶 化。由于组织器官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 在急性病或慢性病 急性发作时, 容易出现各种危象和脏器功能衰竭等。 如老年人的 消化性溃疡, 平时无明显胃肠道症状, 直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是 才就诊, 发现时已并发出血性休克和肾衰竭, 病情迅速恶化。 老 年心肌梗死起病时仅感疲倦无力、 出汗、 胸闷,但很快出现心力 衰竭、休克、 严重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应对 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全面考虑, 高度重视并严密监护, 千万不能 20 世 [ 三 ]. 病情重,变化快 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差,临床表现不

浅谈老年人患者特点及护理措施

浅谈老年人患者特点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4-02T15:01:08.077Z 来源:《红地产》2017年7月作者:马晋平 [导读]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化 ,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人患者的特点 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美国护理杂志登载的第一篇护理老年人的文章中指出 :“你不可以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对待年轻的小孩,同样,你也不可以用正处壮年的眼光来对待一位老年人。”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老年病人护理的特点。 1.1 心理特点:初为老年人,由于体力不支、丧偶或离退休,与原来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们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会产生一些自卑感、空虚感、失落感。再加上生活贫困、疾病、死亡等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年人,使他们常伴有孤独、无聊、固执、自尊心强,希望受社会尊重,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疑虑心强、对周围的人和事较敏感、情绪消沉等。 1.2 生理特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脏器因退行性改变,其生理功能减退,代偿能力降低,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差,感知能力、视觉、听力、记忆力均下降,反应迟钝、智力明显衰退、骨质疏松等。 1.3. 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下降。 1.4 病情复杂:老年病人常常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例如患脑出血的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且疾病的治愈周期长、预后差,病情易反复发作。 1.5 病情危重:老年病人各种生理功能低下,病情变化突然,且多种疾病并存,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加上老年人感觉迟钝,容易出现掩盖潜在症状的危险。 2.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2.1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 怕孤独 ,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 而自怜自弃 ,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 常有性情固执 , 怪癖任性 ,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 多伴心理障碍。 2.2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 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 甚至不易康复。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3. 老年病人的护理措施 3.1 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关心其身心健康,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注意在给老年人提供信息时,应考虑到老年人反应慢,必须具体且由简到繁,按其个人习惯,耐心、热心地反复进行,说话速度要慢,直到对方清楚、明白。 3.2 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不易入睡,易醒,应保持病房安静,早熄灯,减少不良刺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还可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教其放松的技巧,嘱咐其睡前少饮水等来帮助睡眠。 3.3 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禁烟酒,少量多餐,注意荤素搭配,减少盐、糖及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品。由于老年人自控能力差,须控制饮食的病人应交代家属将饮食品收藏好,避免病人自行取食影响疗效。 3.4 保持二便通畅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切忌用力排便 ;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润肠药,必要时协助用手抠出 ; 急性尿潴留的老年人,予以导尿时,导尿管应选择合适的型号,以免漏出或脱出,给男性老年人插尿管时如不顺利,应考虑有无前列腺肥大,不可硬插,插入后应缓慢放出尿液,第 1 次放尿量不应 >600ml,防止老年人因体弱导致虚脱或引起血尿。 3.5 加强基础护理 (1)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 ; (2)偏瘫病人应加强患侧着力点的保护,协助做好肢体的被动运动,给予适量的按摩,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 (3)给病人更换体位时避免用剪力(拖、拉、推等动作); (4)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是神志不清、交流障碍的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 3.6 注意安全 (1)将呼叫器固定在病人易触摸到的地方,并教会其使用方法,接班时应检查呼叫系统是否正常,以免急用时误事。 (2)偏瘫病人的床位最好靠墙,将患侧肢体朝内,这样不易发生坠床 ; 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加床栏。 (3)交待病人及其家属,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应慢,而且需要休息一下,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4)老年人术后一般苏醒延迟(因其代谢延缓,麻醉药代谢减慢),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后坠 ; 如果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可 >50℃,并须用干毛巾包裹热水袋,避免烫伤。 (5)尽可能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年病人的不良主诉应提高警惕,以免延误病情。 3.7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4. 小结 多数老年病人在面对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时,更渴望活泼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慢性病却加速了其身体和功能的衰退。基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在思想认识上充分重视,将老年病人视为护理工作的伙伴,多付出一些爱心去关注老年病人的身心健康,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老年患者住院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J]. 彭胜利 , 陈新丽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13(Z3).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人,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机体,他的生命过程表现不只是由生理的因素所决定,也受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一)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如下: 1.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 3.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 4.情绪改变: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

5.老年人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 6.老年人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二)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主动接触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以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3.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焦虑和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我们给予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痛苦,切记要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谈话。告诉病人患病的事实及其可治疗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尽可能允许家属子女陪护。 4.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院时,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首先要使其理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应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惶惶不安,进而产生不必要焦虑,子女及周围人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应给予谅解。对性格改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不应讨厌而应帮助他们,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老年护理复习题

1.下列不属于老化特征的是 A.渐进性 B.普遍性 C.累积性 D.规律性 E.危害性 2.发达国家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是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E.75岁 3.发展中国家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是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E.75岁 4.高龄老年人是指老年人时序年龄 A.≧70岁 B.≧80岁 C.≧85岁 D.≧90岁 E.≧100岁 5.下列哪一项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C.长寿水平 D.平均期望寿命 E.健康期望寿命 6.老年人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为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C.长寿水平 D.平均期望寿命 E.健康期望寿命 7.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描述不妥的是 A.简称人口老化 B.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C.人口老龄化指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D.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 E.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 8.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是 A.2001年-2020年 B.2021年-2050年 C.2051年-2100年 D.2030年-2050年 E.2075年-2100年 9.下列联合国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中哪项错误

A.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4 %称为青年型 B.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4 %称为青年型 C.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4%一7%称为成年型 D.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7%称为老年型 E.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10%称为老年型 10.关于我国人口老化的特征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B.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C.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 D.老年人口中城市人口比重大 E.人口老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11.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为 A.老年学 B.老年医学 C.老年护理学 D.老年心理学 E.老年临床医学 12.老年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是在哪年 A.1966年 B.1900年 C.1961年 D.1975年 E.1976年 13.老年护理新观念不包括 A.强调专业性、技能性B.护理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C.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兼顾生命质量D.强调学科合作E.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及照顾者 14.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A.瑞典B.中国C.挪威D.英国E.日本 15.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下列哪项不对

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生理特点 一、老年人的生理及代谢改变 1.身体成分改变 (1)细胞数量下降:老年人细胞凋亡增加等原因,常出现细胞量的下降,突出表现为肌肉组织的重量减少,从而引起肌肉萎缩。 (2)身体水分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影响体温调节,降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改变的适应能力。老年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比例从成年的70%左右降至60%以下,进入高龄后降至55%以下。老年人身体水分的减少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且对老年病人的临床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老年患者体内总水量减少使之易于脱水,机体对脱水的耐受性也降低;另一方面,老年患者贮存水的生理能力较小,能分布外源摄入水的容量也较小,容易出现水过多。因此,老年患者水分的提供和调节显得格外重要。 (3)体内无机盐成分变化:老年人体内无机盐成分变

化主要为钾、镁、钙、磷减少而钠、氯并不减少,特别容易发生缺钾、缺镁、缺钙。因此,对老年人进行营养支持时应特别注意电解质失衡并积极纠正。 (4)骨组织矿物质减少:老年人由于钙、磷减少常致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明显减少,出现骨密度降低,至70岁时可降低20%~30%。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软骨病及骨折。 2.代谢功能降低 (1)基础代谢降低:老年人体内的去脂组织或代谢活性组织减少,脂肪组织相对增加。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基础代谢大约降低15%~20%。老年人代谢速率减慢,代谢量减少,能量供给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2)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老年人合成代谢与分解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往往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尤其是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而分解加强,易致老年人营养不良。老年人最常见的营养不良为蛋白质-能量缺乏,表现为体重下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300例慢性病老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并分析心理护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情况均得到了改善,其对医疗人员也充满了信任,可以在治疗中给予配合。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把握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变化;护理 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需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多会表现出不良心理,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且老年慢性患者的疾病多为终身性,治疗时间长,多会出现复发。故临床治疗时应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笔者临床中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共收治老年患者300例。临床病例尤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梗塞等患者居多。男128例(42.6%),女172例(57.4%);年龄70~82岁,平均70.24岁。针对此阶段老年患者笔者进行了心理特点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有效的减轻老年患者在诊疗期间经常出现的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在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利用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性格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指导。 2 结果 300 例老年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护理,均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3.1.1 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联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 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 ,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 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患者对饮食的需要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需要三高饮食,有的需要一高两低,或糖尿病饮食,有的老人需要半流软食等,根据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订饭,打饭,喂饭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使患者住院期间能吃上可口又对疾病有营养的饭菜,也是对患者极大的安慰。 2 护患沟通障碍对策 2.1 为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仪表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终审稿)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 格特征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

老年透析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我国,一般将60—79岁称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北京市2004年透析登记报告,患者平均年龄为51.1岁,其中≥60岁者占50%。了解血透患者“高龄化”的变化趋势和老年透析患者的特点,对于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 一、老年透析患者的疾病特点 老年透析患者病情复杂,常合并多种全身疾病。据统计,78%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至少合并一种慢性合病征。40%以上老年尿毒症患者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 病情变化快,由于老年人对环境适应力减弱、器官应急能力降低,可能仅仅是一个上感发烧或急性胃肠炎就会使病情急转直下。 而丧偶独居、味觉障碍、吸收不良、厌食、便秘、抑郁以及服用多种药物等原因常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上述各种原因又均可降低老年透析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依从性,致使透析不充分、心血管疾病增加、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影响老年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二、老年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 自身动静脉内瘘仍为首选。但是,老年人血管并发症较多,建立血管通路较困难,需要一个较长的成熟期,一般至少需要4—8周。对于血管条件极差、高龄危重者,可选择半永久透析双腔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部位以颈内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再次为股静脉。 三、老年患者血透治疗方式的选择

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 hemodialysis,IHD)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血液净化方式,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但同时具有容量和生化参数波动幅度大的缺点。当老年患者合并多个脏器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时,采用血液动力学更为稳定的透析模式可能是更安全的。 1、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血流动力学稳定被认为是CRRT 的主要优点。持续缓慢的超滤、清除过程,可避免短时大量超滤造成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对于开始透析时高度浮肿,或者是病情危重,合并严重感染、顽固性心衰、严重营养不良需营养支持等情况的老年患者,能够更多地清除体内水分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为静脉营养支持提供条件,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可清除更多的炎性介质。可将CRRT作为一种过渡治疗方式,待病情平稳后,再开始或返回HD,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CRRT 的缺点是抗凝剂的使用不易掌握,需配置大量的置换液、透析液、耗费更多的人力,治疗费用较高。 2、每日血液透析(daily hemodialysis,DHD) DHD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DePalam等首次将DHD应用于临床。DHD 包括:①短时每日透析(short daily hemodialysis,SDHD),每天透析1.5-2.5h,每周6-7天,用高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②长时间频繁血液透析(long frequent hemodialysis,LFHD)在夜间睡眠中进行,每日夜间透析8h,每周6-7次。DHD可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浆毒素的峰值,减少血浆毒素水平的波动;每天透析脱水幅度小,血流动力学稳定,透析治疗方式更接近生理性。有报道,从HD(每周三次)改为DHD后,可减少或停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减少EPO用量,改善营养状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反应迟缓: 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到外界给与信号后的瞬间,便向大脑传输针对性极强烈的感官信号,再经大皮层分析处理后,将反馈信号传输给运动系统,出现一系列动作。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将发生反应迟缓,传输信号减慢或减低,而这样的变化常常表现在老人们的行走,持物动作,发音,等诸方面。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比青年和成年人的反应速度减慢20%-30%,可以出现显而易见的迟缓表象。 2、记忆能力的错位: 人的记忆力在45岁之后将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达到70岁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因此记忆力降低是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征。 其特点如下: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3、思维衰退速度较慢: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其中尤为明显的则是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 4、人格的改变: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更遵循某些规范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表现在控制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厌恶情绪方面。

老年人产品的特点与分析

老年人产品的特点与分析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产品的实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的一些不足,并通过对老年人的需求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后提出一些自己的创新思想。 老年人产品的概述 所谓“老年用品”,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于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国内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1.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人口老龄化为我国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 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及适合的发展,我国正在从小康向中等发达转变,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和健全适应老年人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中国的老年人群,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 差异性,正是这些差异客观上造成了老年产品市场所具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坚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老年用品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一个值得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问题。 老年人产品的实例分析 天乐电脑。 这款联想天乐电脑创造性地将中老年人所关心的健康、医疗、新闻、生活、娱乐(如 在线棋牌游戏等)等五大功能和多种服务集成在一个界面内,本地服务与在线浏览巧妙地融

为一体,真正实现了网、机的无缝结合,远离了网络的生疏。 适合老人用的联想天乐电脑使用无键盘、属标、触摸屏的交互方式。是联想2001 年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一款新型家电。从技术上,天乐应用国际最先进的触摸屏技术、手写识别技 术、网络嵌入技术等。由于采用嵌入式系统,天乐在使用中和所有家电一样安全可靠,买回家就能用,用户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不需要维护,更不用担心像电脑一样出现“死机”或“病毒感染”。从产品特性上,天乐具有全屏触摸式、屏幕手写板以及家电化设计三大特性。中 老年朋友不用再担心记不住那花花绿绿的符号以及复杂的拼写输入方式。在功能上,天乐同时具有上网、健康仪、掌上电脑、游戏机、超级电话机等五大项产品功能于一身。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乐的信息服务是集贴身医生、贴身秘书于一身。它内置健康、医疗、新闻、生活、娱乐五大功能:专门定制的健康网站,让您随时拥有“私人医生”;智能秘书可以帮中老年人整理生活备忘录及提醒重大事件;网际沟通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进行交流;信息快车使中老年人足不出户就遍览各地报纸杂志;幸福休闲使爱好象棋、扑克、麻将的中老年朋友时常过过瘾。据介绍,联想把这款电脑定位在了信息家电上,类似于微软的维纳斯及 中国的女娲计划。虽然是信息家电,但里面也有主板、CPU 等等配件。这款产品采用的CPU 是美国半导体生产的300MHz 主频的处理器,没有硬盘,操作系统是中文WINDOWS CE ,系统本身固化在机器的RAM 里,另外还带2M 可擦写RAM 以备保存资料之用。这款天乐 提供了一个 1.44M 的3 寸软驱,以便及时备份资料。总的来说,这款产品是面向老人的, 他们一般对电脑没有什么概念,不可能学习操作复杂的计算机,这种信息家电正好可以满足 他们的使用要求。由于没有硬盘,这款天乐最大的用处就是上网。 天乐是联想为满足中老年人上网需求,创新地结合触摸屏技术、手写识别技术、嵌入技术, 符合中老年人操作简单、直观要求的高品质网络产品。天乐将网络健康服务与本地设备完美 结合为一体,使中老年人可以轻松享受网络带来的健康新生活,充分体现了联想关爱老人, 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组织自然老化,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新陈代谢过程变慢,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从而使老年人好静不好动,活动相对减少,这就进一步促进了老化的发展。因此,老年人及时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就可能有效地增进健康、减缓衰老过程,起到延年益寿的良好作用。 一、神经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生理机能也发生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感受器退化、中枢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表现在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刺激反应迟钝,容易疲劳,恢复速度减慢等。 中枢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神经细胞萎缩和死亡。老年人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37%,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减慢10%,因而使神经肌肉活动能力受影响,表现单纯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变慢,运动时延长。65岁的老年人反应时比20岁年轻人延长了50%。老年人由于脑干和小脑中细胞数量减少,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逐渐降低,小脑皮质B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降低,加上外周本体感受器机能下降,限制了精确地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导致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减退,容易跌倒。由于脑动脉硬化和椎动脉血流受阻,老年人中有15%~24%的人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其反应时较不锻炼的老年人短。连续20年体育运动的老年男子的动作反应时与20岁无运动的青年男子相似或更快。因此,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在某程度上能延缓神经肌肉功能的生物学衰老。 二、运动系统 (一)骨骼肌 在衰老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其特征是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尤其是下肢肌的快肌衰退更明显。伴随着肌肉体积的减小,肌肉力量也下降。因而老人的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及动作速度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最大力量的下降为18%~20%,并认为肉力量下降的速度与肌肉活动情况有关。经常进行抗阻训练,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保持肌肉体积及力量,降低其衰老的速度。例如,以80%最大肌力进行抗阻练习,屈膝力量和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一、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 一个老年人身上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据统计,老年人平均同时患有4~6种疾病或更多,如一个老年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椎病、轻度白内障、腰肌劳损等,虽然这几种疾病在人身上同时存在,但总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必有1~2种为主要的疾病,危害性大,甚至有致命性危险。 二、老年人患病易有合并症 合并症是指当患某种病时,在该病的基础上并发其他疾病。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的抗御能力也弱,故老年人患病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合并症。例如老年人患病时易合并肺炎,如中风昏迷时、手术后或骨折卧床时都易合并肺炎。 三、老年人发病时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 正常人体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如钾、钠、氯化物等,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和平衡。由于老年人身体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功能退化,器官萎缩,一旦发热或呕吐、腹泻时,很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 四、老年人患病时症状不典型、不明显 老年人由于机体型态改变和功能降低,反应性减弱,对于病痛及疾病的反应不像儿童与青年人那样敏感。如在青少年患病时应有的高热反应在老年时却因反应减弱而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又如老年人患心肌梗塞时很少像中年人那样有剧烈的胸痛,而是几乎没有疼痛感觉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感。。故老年人往往不能清楚地讲明自己的病痛和不适,或表达含糊。 五、老年人患病时特别是急性病时,易发生意识障碍和精神异常 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当发生感染、发热、脱水、心律失常等时,容易出现嗜睡、谵妄、讲胡话、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脑缺氧所致。有的疾病可能以突然昏迷为主要表现。 六、老年人患病发病快,易发生全身衰竭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所谓“老死”实际上并非无病,为原来处于勉强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迅速衰竭并涉及到多个脏器损伤所致。 七、老年人患病后恢复慢、差 由于老年人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不易恢复,或恢复缓慢,甚至不少疾病还留下后遗症,往往需要采取康复措施。 八、老年人患病时对药物的反应较大 老年人患病时,如用药过多或剂量不当,加上老年人本身对药物的反应很容易发生药物毒性反应,甚至因药物反应而加重病情,或使健康受到威胁。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要点 一、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失落和孤独: 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人到了40岁以后,机体形态和机能逐渐出现衰老现象,通常认为45~65岁为初老期,65岁以上为老年期。老年人,在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①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岁与20岁相比,体脂多出部分可达体重的10~20%;而细胞内水分却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造成细胞内液量减少,并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②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如不适当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促进衰老过程的发展。 (一)老年人消化功能的改变 1.老年人因牙周病、龋齿、牙齿的萎缩性变化,而出现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以致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2.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使味觉和嗅觉降低,以致影响食欲。每个舌乳头含味蕾平均数,儿童为248个,75岁以上老人减少至30~40个,其中大部分人并出现味觉、嗅觉异常。 3.粘膜萎缩、运动功能减退。年逾60岁者,其中50%可发生胃粘膜萎缩性变化,胃粘膜变薄、肌纤维萎缩,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尤其是肠蠕动减弱易导致消化不良及便秘。 4.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 口腔腺体萎缩使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稀薄、淀粉酶含量降低; 胃液量和胃酸度下降,胃蛋白酶不足,不仅影响食物消化,也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分泌减少、活性下降,对食物消化能力明显减退。 5.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肝细胞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多,故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致使血浆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相对增加,进而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障碍,易出现浮肿。 (二)神经组织功能的改变 1.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减轻。据估计脑细胞数自30岁以后呈减少趋势,60岁以上减少尤其显著,到75岁以上时可降至年青时的60%左右。 2.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 (三)心血管功能的改变 1.心脏生理性老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使心肌硬化及心内膜硬化,导致心脏泵效率下降,使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硬化,使心肌本身血流减少,耗氧量下降,对心功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甚至出现心绞痛等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2.血管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一系列变化。50岁以后血管壁生理性硬化渐趋明显,管壁弹性减退,而且许多老年人伴有血管壁脂质沉积,使血管壁弹性更趋下降、脆性增加。结果使老年人血管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下降,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使老年人血压常常升高;脏器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有效数量减少及阻力增大,使组织血流量减少,易发生组织器官的营养障碍;血管脆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使老年人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机会明显增加,如脑溢血、脑血栓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青人。 (四)呼吸功能的改变

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

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 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患病率明显增高或老年人特有的疾病,由于老年人器官组织的功能随增龄而逐渐衰退,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反应性也会随之下降。老年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诊断、疾病进展、康复与预后等方面有着和青年患者不同的特点。老年人患病率高、种类多、病情复杂,如未能早期诊断、治疗及护理,容易发生并发症,失去生活能力,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期望寿命。因此,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标签:老年患者;患病特点;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出生率下降,人口迁移等使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生病后如何及时就诊并获得及时救治和护理,如何安全用药,都与疾病能否被尽早治愈和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延缓衰老、延长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年限,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如何针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就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探讨如下: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