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 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 ,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 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患者对饮食的需要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需要三高饮食,有的需要一高两低,或糖尿病饮食,有的老人需要半流软食等,根据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订饭,打饭,喂饭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使患者住院期间能吃上可口又对疾病有营养的饭菜,也是对患者极大的安慰。

2 护患沟通障碍对策

2.1 为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仪表

整洁端庄,举止得体,语言、动作、表情友善温馨[4]。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绍,给患者的渴望以满足,痛苦以安慰,恐惧以保护,处处体现慈爱、关怀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患者产生亲近感,提高其接受治疗护理的情绪,从而为今后的沟通与交流奠定好基础。

2.2 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护士要了解不同患者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性别、文化和职业,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释疑难,多应用开放式谈话方式,鼓励患者陈述,并用点头“嗯” 表示接受或重复患者的陈述等方式鼓励患者。对患者的提问不可急于回答,应先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问题,以便获得某些有意义的资料。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可断然拒绝,可请患者稍等,告知我一会来帮你解决或对不起,我帮你查一下等语言并付之行动。

2.3 环境因素环境是保护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护士与患者交流多在病房,应时刻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了解其病情进展和感受,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在评估患者病情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对其病情、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不可主观臆断,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修正医嘱,从而以最大限度取信于患者,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2.4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护理人员应坚持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人人具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护理技能和护患沟通技巧。

2.5 学会换位思考由于护患双方所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当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护士要抱着理解对方的态度,要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尽量消除误会,使患者从护士的语言上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的接受治疗。

2.6 树立良好工作形象一般来诊的患者心情沮丧,视医护人员为“救星”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帮助。护士工作形象的好坏、技术的熟练程度等不仅对治疗十分重要,对护患沟通也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护士要以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形象服务于患者,时刻保持镇静、忙而有序开展各项工

作,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与交流,使患者得以信赖和精神安慰[5]。

2.7 仔细操作与适时关怀治疗时应适时地给患者以关怀、同情、安慰和鼓励,并在仔细熟练实施操作的同时,做好对患者注意力的转移引导,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我们只注重常规的打针、输液、完成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反应,从不与其进行沟通,则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悲观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2.8 强化治疗性沟通,获取心理治疗最佳效果

大部分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细心解释,通过进一步的治疗性沟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要成功地做好治疗性沟通,护士必须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责任感,注意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增进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了解掌握患者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搞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2.1老年病人呼吸系统特点与护理 2.1.1 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老年人呼吸系统逐渐出现

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胸廓变僵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正常情况下,吸入肺泡中的微小尘粒及病原体均由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带至细支气管,再由粘液-纤毛系统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巨噬细胞

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 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活性的作用,故老年人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有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资料表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卧床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所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是高龄手术病人能否进行手术及预后的关键。

2.1.2 护理2.1.2.1 病情观察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隐匿,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体温、咳嗽、咯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全面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况。 2.1.2.2 增加肺活量根据护理评估

为病人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指导病人深呼吸的方法,拉吊环每日3组,每组5?10次,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2.123促进排痰

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衰退,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咯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气道。痰液阻塞与肺部感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病人正确的咯痰方法,鼓励自行咯痰;对低效咯痰者2?3h 给予

翻身、叩背,刺激咯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2 老年病人血流动力

学特点与护理2.2.1 老年病人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病例均为高龄病人,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半数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以上因素可导致老年病人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2.2.2 护理

222.1抬高患肢术后下肢保护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促进静脉回

流。避免患肢受压,保持引流通畅,以促进静脉回流。

2.2.2.2 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窦内

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如肌肉关节主动活动、肌肉按摩和关节被动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一般

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指导病人行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活动(20次/2h),并辅以下肢肌肉被

动按摩;2h 协助翻身1 次,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主动等长收缩活动,每日4组,每组25次/15min;根据病情协助床上坐起,每天2?3次,每次不超过30min ,

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

2.2.3 下肢血液回流观察治疗静脉血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静脉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1?

4d,在此期间注意加强对肢体肿胀、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的观察,认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对比观察,必要时测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3 其他重要器官的特点与护理

2.3.1 老年病人神经精神系统特点与护理老年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有反应迟钝、

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不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另外,创伤、住院及手术均易造成老年病人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时间感觉障碍、谵妄等精神症状。护理人员白天应按分级护理巡视,经常与病人交流,防止病人过于安静、处于浅睡眠状态,使氧

饱和度、氧分压降低,从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骨折合并偏瘫的护理十分重要。将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避免骨突部位受压,避免足下垂,定时对患肢行被动功能锻炼。对缺乏表

达能力的老年性痴呆病人,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其白天昏昏欲睡,夜间吵闹,昼夜颠倒的情况。对外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躁动严重者,除药物治疗外,使用约束带和床挡,

24h 不间断陪护,防止坠床等其他意外事故发生。本组并存脑血栓后遗偏瘫2 例,摔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9 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5 预防并发症

病人长期卧床,不利痰液排出,易诱发坠积性肺炎,因此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定时通风换气,冬季注意避免着凉,鼓励有痰即咳出,可扶住病人坐起。为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借助牵引床拉手尽量半坐位排尿,经常用温水擦洗阴部,以保持局部清洁。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应经常按摩皮肤受压处,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床单衬衣要柔软,勤更换,经常用温水为病人擦身,局部涂擦爽身粉,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为病人递送大小便器皿时,勿擦伤皮肤。病人骶尾处可垫气圈,气圈需有衬垫,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患足跟可垫棉圈。如病人发生褥疮,根据情况每日清洁消毒创面后可上罂粟膏,严重者可用去腐生肌散,每日换药要及时,避免其继续发展。

6 功能练习

病人行骨牵引后即指导病人做足趾活动练习,待骨折稳定后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练习。病人健侧肢体也应适当活动,以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牵引撤除后在床上进行功能练习1~2 周,然后拄双拐下地,患肢逐渐负重。

7 讨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骨牵引后护理,要求我们护士一定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做到护理周到,指导功能练习及时,为病人骨折愈合打下良好基础,坚决杜绝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不给病人增加痛苦,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1

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点

1.1

随着老年人整个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精神功能、社会环境的改变,可导致神经功能和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构成了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征。

1.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情绪、性格、外交改变,智力、记忆力减退等,复杂多样。不论男女都有共同特征,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躯体不适、易怒、胆小、过分控制、依赖性强、需要同情、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反复思考、判断力差、好攻击、不能处理好关系、多疑、孤独、过于警惕与敏感、难以说服、性情古怪、好争论、接触现实差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他们存在着明显的个性问题和心理问题。

1.3

从职业来看,老年干部有较多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差,这是因为不同层次的人员从不同岗位离退休后,从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及有较多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到较小的家庭,生活节律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心理生活上的负荷增加。

1.4

从回答问题内容来看,老年人存在的问题产物是躯体疾病的困扰、经济状况的困扰及配偶有病或去世的困扰而引起心理问题,即表现为抑郁、焦虑、烦恼等,也有些是由于交往减少而出现的心理问题,这说明躯体状况、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社会交往等对老年人影响较大。

2 老年人的就诊心态和护理需要

2.1 对初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种疾病,希望早日确诊,就医心切。加上环境陌生,需要化验或仪器检查,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加重。这时护士应该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力求使病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让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使病人心身平稳,顺心就诊。2.2 对已就诊多次的复诊病人,诊断仍未明确,心中肯定万分焦虑,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护士对此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同时应善于开导,解除患者的顾虑,同情和支持病人,必要时转请上级医生诊断和会诊,以使病人满意。2.3

对慢性病患者,除嘱其坚持药物治疗外,要根据不同对象做好康复疗养指导,并且用实例鼓励患者,增强其治愈的信心。患者一般年老体弱,常伴有器官疾病,就诊时往往行动不便,厌烦过多的检查,护士应以儿女般的心情,尊敬并关怀老人,当老人走路不便时,应主动上前搀扶,体检时帮助解衣或上床,如转科无陪护人员,应帮助陪送或指明路线,并主动帮助取药等,以免往返徒劳,做好这些工作会使病人感到温暖如家。2.4 对急诊的患者,要有救死扶伤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除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措施外,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情绪工作,掌握好解释的尺度,让病人家属放心,消除焦虑、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抢救工作。

3 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

3.1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善于研究不同层次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的能力。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热情、温和、细心、耐心、认真周到的工作对待患者。

3.2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消除老年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以热情周到的心态,做到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服饰整洁,巧妙沟通,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引导患者、服务患者,以消除其陌生、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应从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候诊、就诊环境,注重自身的语言和行为,解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诊治疾病的信心。导医分诊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指导患者就诊,解决患者的疑问,

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盲目就诊心理。

3.3 缩短医患间的心理距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不同程度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适时、主动、准确地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因人施护,分别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创设融洽氛围,拉近医患、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患者尽早康复奠定基础?;减少患者检查、取药、治疗、收费等环节,采取开放式或一对一单独就诊的模式,拆开医患之间一道无影的墙,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

3.4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过硬和熟练的诊疗技术,是消除老年患者紧张心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医学全科知识,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提高护士的各项业务技能,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按规章办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准确到位。尤其在穿刺时要掌握无痛操作技术,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通过自己娴熟的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尽快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3.5 就诊安排要灵活老年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区别对待。护士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就诊心情,给予正确的引导。重症、疑难病的患者,引导他们到合适的医生处诊治,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一些急症患者要善于分析,灵活安排,同时要做好其他患者的工作,以求得理解和支持。

总之,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要善于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规律,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满足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心情愉快,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浅谈老年人患者特点及护理措施

浅谈老年人患者特点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4-02T15:01:08.077Z 来源:《红地产》2017年7月作者:马晋平 [导读]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化 ,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人患者的特点 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美国护理杂志登载的第一篇护理老年人的文章中指出 :“你不可以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对待年轻的小孩,同样,你也不可以用正处壮年的眼光来对待一位老年人。”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老年病人护理的特点。 1.1 心理特点:初为老年人,由于体力不支、丧偶或离退休,与原来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们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会产生一些自卑感、空虚感、失落感。再加上生活贫困、疾病、死亡等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年人,使他们常伴有孤独、无聊、固执、自尊心强,希望受社会尊重,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疑虑心强、对周围的人和事较敏感、情绪消沉等。 1.2 生理特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脏器因退行性改变,其生理功能减退,代偿能力降低,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差,感知能力、视觉、听力、记忆力均下降,反应迟钝、智力明显衰退、骨质疏松等。 1.3. 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下降。 1.4 病情复杂:老年病人常常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例如患脑出血的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且疾病的治愈周期长、预后差,病情易反复发作。 1.5 病情危重:老年病人各种生理功能低下,病情变化突然,且多种疾病并存,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加上老年人感觉迟钝,容易出现掩盖潜在症状的危险。 2.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2.1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 怕孤独 ,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 而自怜自弃 ,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 常有性情固执 , 怪癖任性 ,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 多伴心理障碍。 2.2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 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 甚至不易康复。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3. 老年病人的护理措施 3.1 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关心其身心健康,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注意在给老年人提供信息时,应考虑到老年人反应慢,必须具体且由简到繁,按其个人习惯,耐心、热心地反复进行,说话速度要慢,直到对方清楚、明白。 3.2 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不易入睡,易醒,应保持病房安静,早熄灯,减少不良刺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还可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教其放松的技巧,嘱咐其睡前少饮水等来帮助睡眠。 3.3 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禁烟酒,少量多餐,注意荤素搭配,减少盐、糖及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品。由于老年人自控能力差,须控制饮食的病人应交代家属将饮食品收藏好,避免病人自行取食影响疗效。 3.4 保持二便通畅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切忌用力排便 ;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润肠药,必要时协助用手抠出 ; 急性尿潴留的老年人,予以导尿时,导尿管应选择合适的型号,以免漏出或脱出,给男性老年人插尿管时如不顺利,应考虑有无前列腺肥大,不可硬插,插入后应缓慢放出尿液,第 1 次放尿量不应 >600ml,防止老年人因体弱导致虚脱或引起血尿。 3.5 加强基础护理 (1)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 ; (2)偏瘫病人应加强患侧着力点的保护,协助做好肢体的被动运动,给予适量的按摩,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 (3)给病人更换体位时避免用剪力(拖、拉、推等动作); (4)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是神志不清、交流障碍的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 3.6 注意安全 (1)将呼叫器固定在病人易触摸到的地方,并教会其使用方法,接班时应检查呼叫系统是否正常,以免急用时误事。 (2)偏瘫病人的床位最好靠墙,将患侧肢体朝内,这样不易发生坠床 ; 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加床栏。 (3)交待病人及其家属,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应慢,而且需要休息一下,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4)老年人术后一般苏醒延迟(因其代谢延缓,麻醉药代谢减慢),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后坠 ; 如果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可 >50℃,并须用干毛巾包裹热水袋,避免烫伤。 (5)尽可能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年病人的不良主诉应提高警惕,以免延误病情。 3.7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4. 小结 多数老年病人在面对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时,更渴望活泼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慢性病却加速了其身体和功能的衰退。基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在思想认识上充分重视,将老年病人视为护理工作的伙伴,多付出一些爱心去关注老年病人的身心健康,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老年患者住院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J]. 彭胜利 , 陈新丽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13(Z3).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人,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机体,他的生命过程表现不只是由生理的因素所决定,也受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一)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如下: 1.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 3.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 4.情绪改变: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

5.老年人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 6.老年人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二)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主动接触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以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3.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焦虑和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我们给予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痛苦,切记要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谈话。告诉病人患病的事实及其可治疗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尽可能允许家属子女陪护。 4.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院时,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首先要使其理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应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惶惶不安,进而产生不必要焦虑,子女及周围人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应给予谅解。对性格改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不应讨厌而应帮助他们,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老年护理复习题

1.下列不属于老化特征的是 A.渐进性 B.普遍性 C.累积性 D.规律性 E.危害性 2.发达国家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是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E.75岁 3.发展中国家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是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E.75岁 4.高龄老年人是指老年人时序年龄 A.≧70岁 B.≧80岁 C.≧85岁 D.≧90岁 E.≧100岁 5.下列哪一项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C.长寿水平 D.平均期望寿命 E.健康期望寿命 6.老年人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为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C.长寿水平 D.平均期望寿命 E.健康期望寿命 7.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描述不妥的是 A.简称人口老化 B.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C.人口老龄化指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D.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 E.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 8.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是 A.2001年-2020年 B.2021年-2050年 C.2051年-2100年 D.2030年-2050年 E.2075年-2100年 9.下列联合国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中哪项错误

A.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4 %称为青年型 B.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4 %称为青年型 C.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4%一7%称为成年型 D.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7%称为老年型 E.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10%称为老年型 10.关于我国人口老化的特征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 B.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C.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 D.老年人口中城市人口比重大 E.人口老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11.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为 A.老年学 B.老年医学 C.老年护理学 D.老年心理学 E.老年临床医学 12.老年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是在哪年 A.1966年 B.1900年 C.1961年 D.1975年 E.1976年 13.老年护理新观念不包括 A.强调专业性、技能性B.护理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C.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兼顾生命质量D.强调学科合作E.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及照顾者 14.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A.瑞典B.中国C.挪威D.英国E.日本 15.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下列哪项不对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300例慢性病老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并分析心理护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情况均得到了改善,其对医疗人员也充满了信任,可以在治疗中给予配合。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把握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变化;护理 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需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多会表现出不良心理,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且老年慢性患者的疾病多为终身性,治疗时间长,多会出现复发。故临床治疗时应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笔者临床中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共收治老年患者300例。临床病例尤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梗塞等患者居多。男128例(42.6%),女172例(57.4%);年龄70~82岁,平均70.24岁。针对此阶段老年患者笔者进行了心理特点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有效的减轻老年患者在诊疗期间经常出现的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在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利用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性格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指导。 2 结果 300 例老年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护理,均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3.1.1 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联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 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 ,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 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患者对饮食的需要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需要三高饮食,有的需要一高两低,或糖尿病饮食,有的老人需要半流软食等,根据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订饭,打饭,喂饭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使患者住院期间能吃上可口又对疾病有营养的饭菜,也是对患者极大的安慰。 2 护患沟通障碍对策 2.1 为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仪表

老年透析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我国,一般将60—79岁称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北京市2004年透析登记报告,患者平均年龄为51.1岁,其中≥60岁者占50%。了解血透患者“高龄化”的变化趋势和老年透析患者的特点,对于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 一、老年透析患者的疾病特点 老年透析患者病情复杂,常合并多种全身疾病。据统计,78%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至少合并一种慢性合病征。40%以上老年尿毒症患者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 病情变化快,由于老年人对环境适应力减弱、器官应急能力降低,可能仅仅是一个上感发烧或急性胃肠炎就会使病情急转直下。 而丧偶独居、味觉障碍、吸收不良、厌食、便秘、抑郁以及服用多种药物等原因常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上述各种原因又均可降低老年透析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依从性,致使透析不充分、心血管疾病增加、感染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影响老年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二、老年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 自身动静脉内瘘仍为首选。但是,老年人血管并发症较多,建立血管通路较困难,需要一个较长的成熟期,一般至少需要4—8周。对于血管条件极差、高龄危重者,可选择半永久透析双腔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部位以颈内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再次为股静脉。 三、老年患者血透治疗方式的选择

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 hemodialysis,IHD)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血液净化方式,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但同时具有容量和生化参数波动幅度大的缺点。当老年患者合并多个脏器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时,采用血液动力学更为稳定的透析模式可能是更安全的。 1、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血流动力学稳定被认为是CRRT 的主要优点。持续缓慢的超滤、清除过程,可避免短时大量超滤造成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对于开始透析时高度浮肿,或者是病情危重,合并严重感染、顽固性心衰、严重营养不良需营养支持等情况的老年患者,能够更多地清除体内水分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为静脉营养支持提供条件,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可清除更多的炎性介质。可将CRRT作为一种过渡治疗方式,待病情平稳后,再开始或返回HD,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CRRT 的缺点是抗凝剂的使用不易掌握,需配置大量的置换液、透析液、耗费更多的人力,治疗费用较高。 2、每日血液透析(daily hemodialysis,DHD) DHD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DePalam等首次将DHD应用于临床。DHD 包括:①短时每日透析(short daily hemodialysis,SDHD),每天透析1.5-2.5h,每周6-7天,用高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②长时间频繁血液透析(long frequent hemodialysis,LFHD)在夜间睡眠中进行,每日夜间透析8h,每周6-7次。DHD可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浆毒素的峰值,减少血浆毒素水平的波动;每天透析脱水幅度小,血流动力学稳定,透析治疗方式更接近生理性。有报道,从HD(每周三次)改为DHD后,可减少或停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减少EPO用量,改善营养状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一、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 一个老年人身上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据统计,老年人平均同时患有4~6种疾病或更多,如一个老年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椎病、轻度白内障、腰肌劳损等,虽然这几种疾病在人身上同时存在,但总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必有1~2种为主要的疾病,危害性大,甚至有致命性危险。 二、老年人患病易有合并症 合并症是指当患某种病时,在该病的基础上并发其他疾病。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的抗御能力也弱,故老年人患病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合并症。例如老年人患病时易合并肺炎,如中风昏迷时、手术后或骨折卧床时都易合并肺炎。 三、老年人发病时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 正常人体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如钾、钠、氯化物等,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和平衡。由于老年人身体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功能退化,器官萎缩,一旦发热或呕吐、腹泻时,很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 四、老年人患病时症状不典型、不明显 老年人由于机体型态改变和功能降低,反应性减弱,对于病痛及疾病的反应不像儿童与青年人那样敏感。如在青少年患病时应有的高热反应在老年时却因反应减弱而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又如老年人患心肌梗塞时很少像中年人那样有剧烈的胸痛,而是几乎没有疼痛感觉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感。。故老年人往往不能清楚地讲明自己的病痛和不适,或表达含糊。 五、老年人患病时特别是急性病时,易发生意识障碍和精神异常 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当发生感染、发热、脱水、心律失常等时,容易出现嗜睡、谵妄、讲胡话、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脑缺氧所致。有的疾病可能以突然昏迷为主要表现。 六、老年人患病发病快,易发生全身衰竭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所谓“老死”实际上并非无病,为原来处于勉强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迅速衰竭并涉及到多个脏器损伤所致。 七、老年人患病后恢复慢、差 由于老年人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不易恢复,或恢复缓慢,甚至不少疾病还留下后遗症,往往需要采取康复措施。 八、老年人患病时对药物的反应较大 老年人患病时,如用药过多或剂量不当,加上老年人本身对药物的反应很容易发生药物毒性反应,甚至因药物反应而加重病情,或使健康受到威胁。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要点 一、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失落和孤独: 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

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

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 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患病率明显增高或老年人特有的疾病,由于老年人器官组织的功能随增龄而逐渐衰退,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反应性也会随之下降。老年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诊断、疾病进展、康复与预后等方面有着和青年患者不同的特点。老年人患病率高、种类多、病情复杂,如未能早期诊断、治疗及护理,容易发生并发症,失去生活能力,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期望寿命。因此,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标签:老年患者;患病特点;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出生率下降,人口迁移等使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生病后如何及时就诊并获得及时救治和护理,如何安全用药,都与疾病能否被尽早治愈和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延缓衰老、延长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年限,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如何针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就老年患者特点及疾病护理探讨如下: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

(完整版)老年护理学简答题

老年护理学 名词解释 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人口年龄不断增长的人口现象。 WHO: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以上 老龄化社会:发展国家(人口老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发展国家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口比例的10%以上。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对其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存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感受。也就是指人们对生活的适应状态和主观、和主观感受,通常通过人们对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领域的态度和满意度等主观指标来测量与评估 老年保健: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t凡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ADR:是指在药物使用常规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出现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它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情感是个体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起来 的特殊心理现象,即人们对周围事物、自身以及对自己活动态度的体验。 直立性低血压:任何一次直立时的收缩压比卧位时的降低范围大于等于 20mmhg,或舒张压降低的范围大于等于10mmhg。 焦虑:个体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酌情绪状态,也就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重大事件,或者预示着要做出重大努力进行适应时,心理上出现的一种期待情绪 抑郁:个体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其显著特征是情绪低落,典型症状为兴趣减退甚至消失,常伴有失眠、悲哀、自责、性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老年抑郁症:发病于老年期的以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方面的多种症状的综合症合理营养:指所有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及水分,得到适当的供应以满足维持机体最佳状态的需要。 老年痴呆:发生在老年期的智能障碍,基本特征近远期记忆损害并伴有抽象思维,判断力及其他高级皮质功能障碍或人格改变。 AD老年前期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遗传因素, 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不明原因的进行 性不可逆神经元变性疾病。 VD:血管性痴呆,亦称多梗性痴呆,是 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 碍的临床综合征。与脑血管疾病有关, 如高血压脑卒中等。 老年骨质疏松症(0P):一种以骨质减 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 致骨骼的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韵 代谢性疾病 临终关怀: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 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人员组成的临终 关怀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 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患者缓解极端 的病痛,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是患者 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问答题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1人口老 化随着科学与经济发展而加速 2发展中 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平均预 期寿命不断延长 4高龄老年人(80岁以 上)增长速度快 5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 中的多数中国老龄化的特征 1、数量第 一: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 口数量巨大。2、速度第一:中国是老龄 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化发展迅速。3、 地区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著。5、 老年人口数量女性多于男性。6、老龄化 超前于现代化。我国人口老化的社会问 题1、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 担加重2、社会保障问题突出3、困扰 国家经济发展4、导致劳动力不足5、 引发社会矛盾。 健康老人护理特点1、维持和延缓生理功 能的减退2、保持良好的情绪3、重视老 年社会问题患病老人护理特点1、健康史 采集困难,老年缡起病隐匿,机体老化, 功能减退2、病情观察具有专科特殊性, 老年病症状不典型3、生活护理比例大, 自理能力下降4、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特 殊性5、护理措施多样性及复杂性,老年 患者多病共存、病情复杂6、临终关怀不 容忽视,关心家属的需求,尊重死者的 习俗。老年护理的道德准则:1、尊老爱 老敬老 2、忠诚 3、慎独 4、技术精益 求精 老年人用药特点l、老年人用药剂量存在 较大的个体差异,宣小剂量开始,用药 种类依主要疾病以简单的一种用药为妥 2、治疗依从性差,因记忆力下降,服药 时容易漏服或过量补服 3、用药种类多 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表现不典型 5、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老年人易引 起药物不良反应和导致二重感染的机会 增多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 1、受益原则: 1)明确用药适应症,2)要求用药的受 益/风险>1,3)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 应小的药物2、5种药物原则:同时用药 不能超过5种,避免过多的药物台用而引 起药物不良反应。要做到:1)了解药物 治疗的局限性,2)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 要药物,选择一举两得的药物,3)重视 非药物疗法,4)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3、 小剂量原则。“低起点,慢增量”用药从 小剂量1/5~1/开始4、择时原则:选择 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铁剂最大 吸收率位于19:00,中、晚餐后用药较合 理,阿司匹林早餐后血药浓度高,疗效 好5、暂停用药原则 6、及时停药原则: 体温维持正常3-5天即可停药老年人常 用药的不良反应:1、服用利尿剂时,由 于老年人内环境稳定能力下降、代谢功 能减弱.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低血容量 血症、低血压、葡萄糖耐量低减 2、服 用抗高血压药时,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 器损害、静脉张力降低、心血管和神经 系统调节减弱,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由于老年人代偿能力降低,对药物的敏 感性增加,长期应用利血平可能出现抑 郁症的不良反应 3、应用洋地黄类药物 因考虑老年人对该药敏感性高 4、老年 人对镇静催眠药敏感性增加,使用地西 泮可出现过度倦睡、精神运动行为损害 和精神错乱,使用硝西泮可出现尿失禁、 营养不良、活动减少5、服用西昧替丁易 引起老年人的精神症状老年人药物治疗 护理:1、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现状和自 我服药能力。1)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 2) 评估老年人各系统老化程度 3)评估老 年人自我服药能力 4)了解老年人用药 知识掌握的程度。2、给予全面安全与合 理的用药指导 3、准确合理用药 1)正 确选择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常用的给 药方法,方便、经济、安全,适用于大 多数药物和患者。注射给药可以准确而 迅速地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特别适合于 危重患者。舌下给药,只适合少数容易 穿特粘膜的药物,因吸收不不通过肝, 是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吸入法适用 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2)选定适当的用 药时间及服药间隔。在遵循医嘱的前提 下,结合老年人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选定适当的时间和间隔服药,避 免用法紊乱。给药的方式尽量简单,考 虑患者的用药能力和生活习惯,服药的 时间应以药物发挥作用最明显时间为日 常工作时间,以免影响休息,有些用药 还应配合人体激素的分泌的规律,给药 时间还应考虑药物的作用时间。3)帮助 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 4、密切观察用药 过程中的ADR。ADR的严重程度:1轻度: 对治疗无影响而一般不需要处理。2中 度:直接影响治疗,需要对症处理。3重 度:威胁生命或引起死亡,必须立即抢 救。老年人的情感变化特点:1、老年人 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悦、愤 怒、悲伤和厌恶等情绪。2、老年人描叙 喜悦情绪用词少 3、老年人的抑郁感和 过度关注健康有关 4、老年人愤怒情绪 产生的原因以个人得失为主,5、老年女 性有疑病倾向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要1、尊重的需要 2、情感的需要。 3、社会交往的需要老 年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焦虑,否认,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摘要】21世纪来临之时,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3亿,占总人口10%以上;2025年达到2.8亿,占总人口18.4%左右;2050年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变化,观念的更新,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前言(引言)部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口年龄发展趋向2个特点: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开始缓慢地衰退,进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后也就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手术患者不断增加。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对驱体疾病及所带来的精神负担的耐受能力减退,一旦受到疾病的侵袭,必然出现慌恐、不安、思想波动很大,害怕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怕失去家人的关心等比较复杂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对老年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是老年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也是有效提高老年病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往往能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作为护士要及时掌握和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活动及变化,加倍关心、体贴他们,主动接近他们,热情服务,耐心细致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将心理护理视作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内容部分】 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1自卑心理当老年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常为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以及家庭矛盾。 1.2失落心理例如退休与经济状况改变会造成失落的心理,一般来说,退休造成的结果包括经济收入降低、社会主要关系中断、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等。[1]有明确任务和较多人际交往的环境,退到比较狭小的家庭圈子,这种过渡,常常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如抑郁、自杀等,轻者常表现为“退休综合征”,一般需半年至一年才能逐步适应。退休后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贫困、生活保障上的不安以及在社会和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改变,也是老年人面临的重大问题。 1.3孤独心理老年期由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孤独和寂寞常在失去重要的生活依靠时产生,特别在失去配偶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孤独和寂寞的程度受个人性格及过去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等因素的影响。[2]时由于老年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和寂寞,烦躁无聊,产生孤独感。 1.4焦虑恐惧心理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普遍对治疗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存在较为悲观的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老年人,老年人知道自己患癌后,往往由恐惧,到悲哀,到绝望,再加上部分老年人担心给子女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5记忆力受损、健忘老年人由于衰老,引起智力水平逐渐下降,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但由于老年人远期记忆衰退不明显,故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留恋过去,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难以接受。 1.6悲观心理老年患者治疗后若病情反复迁延,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伴随着各种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