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设计规范

目录

1、标准件设计准则

2、薄板件设计准则

3、防腐蚀设计准则

4、公差设计准则

5、焊接件设计准则

6、可靠性设计准则

7、力学原理设计准则

8、便于切削设计准则

9、热应力设计准则

10、塑胶件设计准则

11、系统要求设计准则

12、运动部件设计准则

13、轴支撑设计准则

14、铸件设计准则

15、便于装配设计准则

第一章标准件设计准则

1、1 优选器件准则

建立《优选器件清单》;

制定清单中增加物料得控制流程;

通过流程控制物料种类与规格。

1、2 标准件种类最少准则

标准件种类不超过___种

单一种类中规格不超过___种

1、3 非标件慎用准则

自行设计与非标螺钉慎用;

若不可避免,考虑系列产品公用得设计

1、4 相同装配相同标准件准则

相同装配要求用相同得标准件。

1、5 腐蚀环境材料同质准则

在腐蚀性环境下工作得设备,标准件材料与构件材质须相同,如不同,标准件加套管等隔离防护措施,避免腐蚀。

1、6 外部螺钉特征一致准则

外部螺钉型号、颜色一致

1、7 明显差异或完全相同准则

用到得标准件,要么有明显差异,要么完全相同,

有明显差异就是为了防止装错,完全相同就是为了维修过程得互换性。

检查:维修过程重装时,应没有螺钉装错依然能够装上得情况,

并分析螺钉装错不会造成事故。

第二章:薄板件设计准则

2、1 薄板翻边准则

薄板(≤0、8mm)得零件,安装螺钉过孔位应有折边。

2、2 薄板零件禁攻丝准则

薄板(≤0、8mm)得零件禁止翻边攻丝

2、3 薄板件判定标准

确认就是否有薄板件,判定标准:板厚与其长度相比小得多得钢板,特点就是横向抗弯能力差包括三个加工工艺:

1下料包括剪切与冲裁;

2成形包括弯曲、折叠、卷边与深拉;

3连接包括焊接与粘接。

2、4 形状简单准则

用直线、圆形等简单形状,便于加工

2、5 节省材料准则

明确了解所选用材料得原材料形状

形状设计考虑加工时得自拼接,减少

下脚料,尤其就是批量大时,

解决方法:

1下料排列方法优化;

2下脚料再利用

选用材料得原材料形状?

2、6 足够强度刚度准则

1尖角刚度不足,用钝角代替;

2两孔间距不宜太近,避免切割冲孔时得裂纹;

3细长板条剪裁会产生裂纹,应避免。

2、7 避免粘刀准则

需要冲裁切割部分作如下处理:

1留有一定坡度;

2切割面连通。

2、8 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

1、切割后得薄板如果需要进行弯曲,弯曲棱需垂直于切割面;

2、不能保证时,应在切割面与弯曲棱边交汇处设计一个

r>2倍板厚得圆角。否则会有裂纹得危险。

2、9平缓弯曲准则

对板进行弯折时,弯曲半径不宜太小,

外侧会出现裂纹,内侧会出现褶皱。

2、10 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

r>1、5倍得板厚;不要完全得卷形。

加强刚度,避免棱边划伤。

2、11 槽孔边不弯曲准则

弯曲棱边与槽孔得棱边得距离大于弯曲

半径+2倍壁厚得距离;或者让槽孔横跨

整个弯曲棱边。

2、12 复杂结构组合制造准则

将超过二(三)道工序得结构件得结构

进行分解,分解成只由圆形、直线等

组成得简单结构,然后焊接在一起。

2、13 避免直线贯通准则

1.薄板横向弯曲刚度较差,用

加压槽得设计避免。

2.并且无压槽区域禁止直线贯通,

贯通得低刚度无压槽窄带区域易

成为板面弯曲失稳得惯性轴。

3、不规则排列就是消除直线贯通得

较好方法。

2、14 压槽连通排列准则

压槽终点就是薄弱点,通过连通消除终点为佳

2、15 空间压槽准则

非单一平面得薄板结构,棱边附近

就是失稳得薄弱环节,设计压槽不能

只在一个平面上设计,需要设计成空间得。

2、16 局部松弛准则

薄板局部变形受阻碍时,会出现皱折,

在皱折附近设几个小得压槽,减少

变形阻碍。

第三章:防腐蚀设计准则

3、1 避免大面积叠焊准则

就是否存在大面积得叠焊、缝隙中得残留物可能导致零件生锈

确认腐蚀环境条件:两个不同电化学位势得电极分别就是什么?两个电极通过何方式实现电接触?浸泡两电极得电解质就是什么?如何形成得?

确定就是面腐蚀还就是点腐蚀如果就是面腐蚀,选择增加板得厚度,按照预期设计寿命留出板厚余量。

选择其中一种防护层工艺方法:电镀、喷涂、浸渍上漆、渗透、滚压、化学转换等

3、2 避免间隙腐蚀准则

金属浓度不同,间隙内腐蚀产物经

水解化作用酸化,氧气扩散困难,

发生间隙腐蚀得可能性大得多,

例如支承结构、钢架结构、点焊、

单侧焊、容器衬板中。

1、避免间隙结构出现;

2、将间隙密封,使腐蚀性物质

无法进入;

3.将狭窄空间设计成较大空间,

不停得对流使电解质平衡。

3、3 避免局部微观腐蚀环境准则

1、不同金属就是否有电接触?

2、通过加绝缘措施使不同金属没有电接触;

3、有电接触得不同金属,哪就是贱金属,

哪就是贵金属?如有螺栓、螺钉连接得结构

4.确定贱金属就是不就是要保护得防腐蚀部件

5.(贱金属充当阳极被腐蚀),如果就是则

采取系列措施,如果不就是,则贵金属就是

被保护部件,牺牲贱金属(阳极)被腐蚀,

保护贵金属(阴极),则不必作技术处理

5、金属就是否被电解质包围;

3、4 防止流体通道淤积原则

结构上保证停车期间,管道中得介质能空干,

否则温度下降,残留介质在器壁上浓缩结壳,

再启动后壁受热,粘结在器壁上得结壳成为

应力裂纹腐蚀源

3、5 避免大温度与浓度梯度差准则

1.防止大得温度与浓度梯度,否则会引起

2.沉淀物、冷凝物、局部势差;

2、高温度、高浓度也会加速腐蚀过程;

3、局部高温引起结壳,结壳反过来加剧局部过热;

4、局部低温会导致冷凝

3、6 防止高速流体准则

常出现在高湍流区;确认结构系统里就是否存在高湍流区?

1、结构改进,增大弯管弯曲半径;

2、过滤与离心分离流体,消除固体粒子与气泡;

3、阴极保护或加防腐剂;

4、在危险壁面电镀或加涂层;

5、选择具有坚硬保护层不易腐蚀得材料。

3、7 腐蚀裕度准则

对腐蚀速率较慢、均匀得面腐蚀适用;腐蚀速率与设备得设计寿命确定壁厚

3、8 最小比表面积准则

在容积相等得前提下,使受腐蚀得表面最小,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

六面体>正方体>圆柱体>椭圆体>球体

某储液罐,10立方米容积,就是用一个大罐还就是用十个小罐减少腐蚀更好一点?

3、9 便利后继措施准则

不能通过结构措施消除得腐蚀损

坏,可设计上为后续更换腐蚀部

件或加防护措施提供便利

1、易于观察腐蚀损坏;

2、易于更换腐蚀严重得构件;

3、易于上涂层,易于电镀

3、10 良好力学状态准则

1.类似于焊接件里得强度要求设计规范,

2.让焊缝处于较好得受力状态;

2、拉应力会加剧腐蚀;

3、裂纹应力同时存在时,可能产生应力

裂纹腐蚀

第四章:公差设计准则

4、1 关键配合尺寸得加工要求明确准则

关键配合尺寸得加工就是否有粗糙度或形位公差得要求

4、2 同一道工序准则

1.对有平行、同轴、对中等要求得

加工面,设计上尽量使这些有位置

精度要求得元素在同一道工序中加工

2.平行、同轴、对中等要求得加工面,

只用一道工序解决。

4、3 减少刚体转动位移准则

1、消除刚体位移;

2、减小配合面到传动中心得距离;

有转动倾向得配合、减小配合面

到转动点得距离

4、4 避免双重配合准则

禁止两个或更多个配合面

4、5 最小公称尺寸准则

1.同样加工精度,构件公称尺寸越小,

越容易加工;即构件尺寸越小,加工

精度越容易提高;

2.使较高配合精度要求得工作面得

面积与配合距离尽可能小

4、6 避免累积误差准则

要尽量避免串联尺寸链上得标注方法,

非功能性得尺寸可以不标

4、7 形状简单准则

配合面得几何形状应尺量简单,

圆柱面代替圆锥面,

平行、垂直面代替倾斜面

4、8 最小尺寸数量准则

配合性能与多个尺寸相关时,误差累积

会致配合精度难提高,应尽量使配合面

与较少得尺寸相关

4、9 采用弹性元件准则

导轨、螺纹、绞联、插接有间隙会降低配合精度,过盈摩擦力太大会咬死,这种配合状态用选择公差得方法难实现,用柔度大得弹性体消除间隙

4、10采用调节元件准则

螺母或弹性垫片实现

第五章:焊接件设计准则

5、1几何连续性原则

1、几何连续性原则,避免在几何突变处设置焊缝,

这里应力集中,如果不能避免,则设定过渡结构

2.焊缝连接得两侧,板厚不一致,不能保证几何形状得连续性,则设定过渡结构

5、2避免焊缝重叠

1.避免焊缝重叠,多条焊缝交汇处刚性大,

结构翘曲严重会加大焊缝内应力;

2、结构多次过热,材料性能下降,应避免。

措施有三个:

1、加辅助结构;

2、切除部分;

3、焊缝错开

5、3焊缝根部优先受压

焊缝根部优先受压,焊缝根部有裂纹,

易产生缺口作用

承受拉载荷能力< 承受压载荷能力

5、4避免铆接式结构

铆接式结构通常用衬板搭接形式,

焊缝多,费材料,造价高,且导致

力流转折,提高了焊缝处得应力水平

5、5避免尖角

避免尖角,焊接处尖角定位困难,

且尖角热容体太小,尖角易被熔化

5、6便于焊接前后得处理操作与检测准则结构得设计便于焊接前、后得处理、焊接得操作与检测。

1、足够大得操作空间;

2、焊接时易于定位,易于操作,电极不会

与周围得板粘结;

3、焊接后便于检查;

5、7对接焊缝强度大及动载荷设计准则

对接焊缝强度较大,尤其动载荷时优先采用5、8焊接区柔性准则

焊接时得热变形在冷却后不能完全消除,

产生残余变形,引起热应力。

解决措施:

1、热处理工艺降低热应力;

2、降低焊接区周围得刚性,

从根本上减少内应力得产生。

5、9最少得焊接

1.最好得焊接就是最少得焊接,

减少焊缝得数量,减少焊缝得长度。

2、焊接得强度总会低于母材

3、焊接过程得热应力总会对材料特性有影响。

5、10材料得可焊性,碳钢中得碳含量

材料得可焊性,碳钢中得碳含量<0、22%

5、11前处理、后处理工艺

前处理、后处理工艺

5、12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准则

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得进行

第六章:可靠性设计准则

6、1冗余法则

重复设置多个功能相同元件,分功能冗余

与原理冗余;

1.功能冗余:原理相同、功能相同得备份;

功能冗余针对元件本身而非外界环境

因素得失效;

2.原理冗余:相同功能,不同原理得元件互为备份。

原理冗余采取不同得原理器件,比如对锅炉安全

阀得监测,可以用电、光、热敏等不同原理得传

感器,可避免在某一失效因素下,两个器件不会

同时失效。

6、2零流准则

在需要外部构件执行某项功能时,让它不依赖或尽量少依赖外部条件,从而减少可能阻碍其执行功能得外在因素。

6、3可靠得工作原理准则

1、机械优于电气、电磁、液压系统,工作性能较可靠;

2、形状联结方式比力联接方式可靠,外界因素难改变机械构件得几何形状,但容易改变其受力状态。

6、4裕度准则

1、安全系数方法,通常加大构件尺寸,工程上很多因素自身并无一个绝对得数值,而就是一个分布范围,裕度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得根本。

2、断裂破坏、热应力破坏等因材料特性引起得问题,在构件尺寸上加强裕度设计无效

6、5安全阀准则

有意安置一个薄弱点,丢卒保帅

安全阀、保险丝

6、6简单准则

1、最少数量、最简形状、最少工艺步骤、最简加工装配工艺、最普通材料、最简工具、最简拆卸步骤…

2、结合零部件特点,设定量化评估指标

第七章:力学原理设计准则

7、1强度计算与试验准则

1、对承受较大负载或扭矩得钣金位置,强度须经过计算,并安全合格;

2、必要时须有试验报告与数据。

7、2均匀受载准则

1.通过构件设计,使受力载荷分布均匀,

载荷不集中可以保证同等条件下,承

受得应力成倍增加。

2.连续性与载荷均匀分布得设计可以

实现。

7、3力流路径最短准则

1、力流优先走较短路径,刚度最大得路径;

2、力线连续。为提高构建刚度,尽量使

力流路径最短,越短则受力区域越小,

累积变形就越小,刚度就提高。

3.尽量保证力流线路得直线状态,这时

力流路径最短

7、4减低缺口效应准则

缺口效应得原因就是力流在截面突变处,

被迫急剧改变原有路径,因而力流

抢近道引起近道局部力线拥挤,应力

急剧集中上升。

解决措施:

1.避免截面突变得设计,尤其就是避免

力流截面急剧变小;

2、降低缺口附近得材料钢度;

3、加预压力应力;

4、避免力流突然转弯

孔、槽、螺纹、台肩等缺口处

易发生;判定标准就是界面尺寸变化得急剧程度;

7、5变形协调准则

在力得传递中,构件会发生变形,变形不对称、接触面变形不匹配等都会引起走偏、应力集中等问题;

解决措施:

在接触面处,降低构件在力流方向上得刚度,以便减少对另一构件变形得阻碍,使变形同步;

如:轴承得轴固定架、天车得导轨

7、6等强度准则

1.构件局部得应力与该处得

材料许用值相等。省材料降能耗。

2、注意次要载荷得影响

7、7附加力自平衡准则

力传递中,出现得无用力

或力矩,白白增加损耗,

通过让附加力自行平衡

或抵消得方法解决。

解决措施:

1、平衡件;

2、对称安置。

7、8空心截面准则

弯曲与扭转应力在横截面越远离

中心越大,横截面中心很小,同等

材料截面积情况下,空心得结构有

更好得强度与刚度。

空心也可以通过其她形式实现,不

一定就得就是圆管形;

空心结构得壁厚不能太薄,否则发生

局部皱折而丧失承载能力

7、9受扭截面凸形封闭准则

受扭转作用得薄壁构件得截面避免

开口形状,抵抗剪切变形得能力低,

扭转刚度就低

7、10最佳着力点准则

力矢量经过横截面扭转中心,

不会产生附加扭矩;

多个力得作用节点尽量使力

矢量交汇于一处,避免附加弯矩,

降低应力水平。

7、11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准则

在有冲击载荷得情况下,加大其柔性,

避免冲击,但快速响应特性会下降。

柔性准则得措施:

1、增加等截面杆得长度;

2、避免截面突变;

3、安装缓冲器;

4、选用弹性模量小得材料。

7、12避免长压杆失稳准则

对金属构件,压应力就是拉应力得多倍,但压状态下,失稳破坏会破坏强度,设计上应避免。

注意检查就是否有细长杆受压结构。

改进措施有:

1、加大截面惯性矩;

2、减小压杆长度;

3、加强支撑约束性;

4、截面形状与约束方式得最优组合;

5、合理选材

处于弹塑阶段得中小柔度杆,用高强度钢;

对大柔度杆,高强度钢不能提高其稳定性,须用普通钢7、13热变形自由准则

使结构因为受热得变形自由。

具体措施:

1、留有热变形得间隔

2、加膨胀节

3、或将管道做成弯得。

第八章:便于切削设计准则

8、1便于退刀准则

受扭转作用得薄壁构件得截面避免

开口形状,抵抗剪切变形得能力低,

扭转刚度就低。

8、2最小加工量准则

1、选择合适毛坯,使毛坯接近构件形状;

2、分解构件,使单一复杂构件拆成多个

标准毛坯形状简单构件;

3、平缓过渡;

4、减小行程

8、3可靠夹紧准则

加工过程要有夹持面,否则会单独

需要设计工装、难以加工、加工过程

夹持不牢容易飞出伤人

8、4一次夹紧成形准则

1.一次夹紧就可以加工到位;

中间更换夹持部位,加工配合

精度难以保证

2、切削件尺寸单向变化

8、5便利切削准则

1、形状简单,比如圆柱体较容易加工;

2、内外有别,避免结构内部加工键槽与

高精度配合,对内孔与外壁得倒角、

棱等采取不一样得设计要求,因为加工

难度不一样。

8、6减少缺口效应准则

1、不同截面间平缓过渡;

2、减低缺口周围刚度;

3、避免尖锐棱边。

8、7避免斜面开孔准则

斜面上钻孔,钻头不好定位。

8、8贯通空优先准则

贯通孔使刀臂两端平衡成为可能,

盲孔只能就是悬臂支撑,刀具易发生

变形,产生加工误差。

8、9孔周边条件相近准则

孔周边得约束条件要求基本相同。

约束条件包括材料得弹性、构件得

形状与支撑情况,差别大了,钻头

将退让到加工抗力小得一侧,产生

加工误差。

钻眼睛孔时,已钻出得孔须填入

相同得材料,再钻孔

第九章:热应力设计准则

9、1问题点明确准则

1、找出热胀冷缩导致功能误差得设计点;

2、温度变化大条件下,材料发生功能变化得设计点;

3、同一机构不同部件间,温度不同致热变形不同步得设计点; 举例:

1、钟表得表针;

2、直管道连接温差较大,骤冷骤热导致得膨胀收缩;

9、2知识点明确准则

1、材料热胀冷缩导致得功能性障碍;

2、各材料得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得配合问题与功能障碍;

3、热变形受到阻碍时构件内部产生得热应力;

4、累积变形量与构件得尺寸成正比。

9、3减法结构准则

单一构件得热膨胀必然存在,

通过组合构件,让各构件得

热膨胀互相抵消。

9、4加法结构准则

对相对热变形不同导致得

结构配合问题,通过增加

中间过渡结构,将其中一个

构建分解为两个不同膨胀

系数材料得构件,使组合

膨胀效果与另一配合构件得

膨胀效果一致。

9、5方向调节原则

通过结构设计,将膨胀方向转移到非配合面上去

9、6消除温度差准则

相同材料得两构件,因为温度不同,

导致膨胀程度不一样,出现热变形。

解决措施:使有关构件得热传递边界

条件尽量相近或相同

9、7自由膨胀准则

热膨胀如果被阻碍,热应力得

破坏性很强,在设计上要让膨胀

应力有充分得释放空间。

9、8柔性准则

两构件热变形不能消除时,加大

构件得柔性减少热应力。比如用

软管、橡胶材料、将热应力得

直线方向转变成曲线方向等。

第十章:塑胶件设计准则

10、1零件配合无变形过应力准则

与其她零件配合无有变形;与其她零件配合就是否松或者紧

10、2避免翘曲准则

一般就是不均匀冷却引起。

原因:

1、材料分布不均匀;

2、散热边界条件不均匀;

3、结构不对称。

措施:

1.在不可避免不均匀情况出现时,

两不同壁厚间设置缓慢过渡段;

2.大平板结构均匀,散热不均匀,

外快内慢;

3、带拐角构件内外散热不均匀

10、3细长筋受拉准则

1.塑料件优先受拉(塑料得弹性模量低,细长结构易出现失稳问题)

2.与铸件优先受压准则相反(铸件内部缺陷得裂纹就是主要破坏原因)

3、细长筋拉应力

10、4避免内切准则

有内切得结构无法直接脱模,模具复杂,

容易产生废品。

10、5避免尖锐棱角准则

两个交界面处会产生棱角,几何形状不连续,

有严重得应力集中,容易损坏,尤其就是有交变应力作用时,可用倒角与平滑结构过渡段代替。棱角不可避免时,减少棱角附近得刚度来减少应力集中。

10、6铸塑构件避免局部材料堆积

1.构件壁厚不同,冷却速率不同,

2.易变形、空洞、冷却时间长、

3.费材料。这个特性

同铸件,尤其就是两个厚度不同得

界面接缝处。

2.对既需要刚度、强度,又要避免局部材料

堆积得地方用加强筋得设计方法

10、7避免局部表面倒塌准则

1.冷却不均匀或塑料熔液入模

不到位导致,冷却不均匀原

因为局部材料堆积或壁厚过大。

2.塑料平板设加强筋,平板上

筋得对面一侧容易倒塌;

3、大壁厚容易产生空洞;

4、螺栓处构件受力变形,

可加壁厚或缩短螺栓

10、8避免公差精度准则

塑料构件弹性模量小,公差精度

低于金属构件很多,所以须避免

大尺寸小公差得设计。

措施:

1、将配合面尺寸缩小;

2、同一公差要求部分放入同一半得模具中;

3、利用塑料易变形得特点,低公差结构

设计满足高配合精度要求。

10、9非各向同性准则

塑料与金属不同,纤维方向与受力

方向一致,纤维方向与浇铸得流动

方向一致。

10、10粘合面剪切力原则

塑料件经常粘接,粘接处受剪切力,避免撕扯力

10、11螺栓带衬板准则

塑料件得螺栓连接一定要带衬板,塑料承受力

有限易变形

10、12最小壁厚准则

1、壁厚尽可能小

2、大得实体结构尽量用空腔结构代换,

省材料,壁厚处易积累气泡导致构件

质量缺陷,

3、大平面构件需要加强刚度可采取加筋、

设凹槽、平面设计成拱形等途径,而

不就是加大壁厚

10、1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1、铸件中切忌材料得堆积,尤其就是两个

厚度不同得界面接缝处。

2、构件壁厚不同,冷却速率不同,易产

生铸造应力、变形、空洞与裂纹

第十一章:系统要求设计准则

11、1结构布局重心居中准则

1、整机布局对部件得装配位置与重量有明确得要求

2、计算结构中心得高度与偏离中心得程度。

11、2兼顾产品系列准则

1、本产品系列包括几个型号?

2、型号间得指标与功能差别?

3、几个公用模块;

4、继承已有产品得哪些模块零件或设计?

5、哪些模块或、零件或设计将被后续产品继承?

11、3销售价格与预期成本;

11、4年度、月度批量;

11、5销售卖点预设计准则;

1、确定销售卖点;

2、哪些设计细节与方案支持这些卖点;

3、与竞争产品得差异点。

11、6配套人员技能与公司薪酬匹配准则

对装配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得技术水平要求与公司同类员工薪酬水平匹配;

11、7同类产品缺陷清晰准则

1、明确了解同类产品得常见故障;

2、产品得技术方案如何规避这些故障得措施。

11、8用户环境明确准则

1、温度

2、湿度

3、温变与温变率

4、盐雾

5、气压条件

6、颠簸摇摆振动

7、自身重量

8、受力条件

9、系统需配套得环境条件要求

11、9隐含环境条件明确准则

对设备自身、配套设备或同环境下得设备运行时,如果导致实际环境条件与非工作状态预期标准下得气候环境有较大差异,须按照最恶劣得条件作为设计要求。

11、10环境条件变化率明确准则

1、设备实际运行条件下,环境条件变化得变化率就是多少?

2、变化率对机器性能得影响在设计上得防范措施。

11、11环境材料匹配准则

1、设备系统与其工作环境、储存环境相接触得材料没有电势差;

2、有电势差,但不会产生电解液(见防腐蚀设计规范)

11、12非传动机构优先准则

不用或少用传动、运动装置得系统设计方案优先

11、13复杂结构功能分解准则

确认就是否有承担3个(含)以上功能得结构件,如果有,则予以功能分解,由多部分分别承担子功能。

如:V形三角带:纤维绳承担拉力、橡胶填充承担挤压拉伸、包布承担与轮槽得摩擦力

11、14功能合并准则

对单一功能得构件,可以将多个功能合并为一个功能。

11、15等强度准则

1、使各截面得强度相等原理,省材料、减重量、降成本

2、悬臂支架、阶梯轴

11、16裸露边角倒角准则

机器运行、储存、加工检测、安装、打开机箱调试维修时,可能露在机器外面得部分,要设计倒角。

11、17设计公差与加工公差能力匹配准则

设计要求公差与加工商得加工精度等级能力一致或适度偏高。

11、18系统接地安全设计准则

1、电气安全分类I类、II类?

2、对接地阻抗值得要求?

3、画出系统接地图

11、19整机包装要求

外观、表面精度高要求得机加件,加工后到生产装配现场得包装方式就是否有要求

11、20整机运输要求

1、包装材料不违背用户地区得法规要求;

2、包装材料不违背运输过程环境与运输过程储存环境得要求;

3、包装后得整体尺寸与运输方式得标准尺寸匹配较佳(船运、航空等)。

11、21整机安装要求

1、现场安装没有需要多于1人才能搬动得零部件,即零部件重量不超过_80__Kg;

2、安装方式不需要1人搬动,同时要对孔等有精度要求得操作、或搬动+螺丝安装同时进行

得操作;

3、如果必须用工具配合,要求就是用户现场容易配套得辅助搬运设备。

11、22配件得现场配套准则

易损件、配件、附件等在设备现场附近比较容易采购到(中小规模企业适用),如标准件、管路、卡箍、接头、螺丝、螺母等zbhCj。

11、23整机得维修级别定义准则

维修级别分为三级:

1、现场级(用户现场维修)

2、中继级(办事处、代理商处设维修站)

3、本部级(公司总部或区域得大型维修中心)

11、24维修工具、维修设备明确准则

列出用到得安装辅助设备、工具、工装、仪器、仪表、零件

11、25量化指标考核准则

,

1、禁止用2手+2;

2___件;

3___元人民币;

11、26

军品军标可维修性分级民品可维修性分级

连队级用户现场级

中继级办事处级(代理商级)

基地级总部级

各部件得可维修级别可以不一致

民品可维修性分级维修工具简单;

检修设备便宜便携

维修配附件现场可以解决

用户现场级维修人员要求低

维修人员得情绪需求

维修资料

运输办事处级(代理商级)

办事处级(代理商级) 包装

拆卸

备品备件数量

总部级

11、27建立企业优选器件清单

11、28接口规格一致准则

相同接口规范得接口件应统一成一种规格;

不同接口规范得接口件禁止用同一种规格;

但对有公母头区别得接插件,可以靠分别用公、母头得同规格接插件区分。

11、29接口规格不一致准则

11、30螺纹螺母同材质准则

螺母与螺纹使用相同得材料,避免膨胀系数不同与腐蚀得发生。包括接插件固定、结构间得铆接等。

第十二章:运动部件设计准则

12、1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

多次运转后容易脱落与卡死,须有措施:

1、防脱落措施,使活动部件仅仅松脱但仍能维持运动功能;

2、即使运动部件脱落,也不会脱落或飞出

12、2运动部件防护与标识准则

1、装好得风扇有防护件,手指不能伸入,拆卸防护件必须使用工具

2、运动部件有防护,实际限制不能加防护措施,则须有清晰得图示警示标志。

3、磨损后得运动部件无安全风险,且磨损易于检查。

12、3运动部件磨损储存腐蚀SFC分析准则

分析运动部件因为长期使用磨损、长期储存腐蚀而引起得单一故障后果,并有针对性预防措施。

12、4磨损后得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

磨损后得运动部件无安全风险,且磨损易于检查。

12、5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

1、运动部件得活动范围有严密得理论推导,活动位置已量化;

2、如果有故障发生,有设计措施保证活动部件不会超出设计范围。

12、6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

运动部件装配应有专用得工装夹具以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第十三章:轴支撑设计准则

13、1轴向静定准则

轴在轴向上不能有刚性位移(静不定),

也不能有阻碍自由伸缩得多余约束(超静定)。

三种方案:

1、固定松弛支撑方式;

2、单侧止推支撑方式;

3、单侧止推——游动支撑方式

13、2固定轴承轴向能双向受力准则

确认就是否属于固定松弛支撑结构?

如果就是,固定得轴承必须轴向双向固定并能受力,即使无轴向载荷也如此。轴承安装会有误差,导致产生轴向力。

13、3固定轴承四面定位准则

13、4松弛轴承至少一圈定位准则

13、5受变载轴承圈固定准则

不合理支承结构

合理支承结构

13、6可分离轴承得配合固定准则

不合理支承结构

合理支承结构

13、7可分离轴承得调隙准则

13、8便利安装拆装准则

13、9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不混用准则

1、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各有特点,在同一支承轴上不可混用。

2、滑动轴承比滚动轴承磨损大,在同一根支撑轴上同时使用磨损程度不同得轴承,则载荷集中在磨损小得轴承上,滚动轴承容易因超载而失效。

13、10保障轴向定位可靠准则

13、11过渡配合准则

不合理结构合理结构

13、12避免双重配合准则

不要让一个零件得加工精度在几个面上都很高,或者配合精度要求很高。加工难于实现。第十四章:铸件设计准则

14、1最小壁厚准则

1、壁厚尽可能小

2、大得实体结构尽量用空腔结构

代换,省材料,壁厚处易积累气

泡导致构件质量缺陷,

3.大平面构件需要加强刚度可

采取加筋、设凹槽、平面设计

成拱形等途径,而不就是加大壁厚

4、铸件壁厚不能小于其极小值,

参见“流动畅通法则”

14、2筋长方向柔性准则

1.为避免冷却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

产生内应力与裂纹,宜提高筋在

其长度方向得柔性;

2.避免直长筋,直长筋在长度方向

刚度大,不利于自由变形,易引起

内应力与变形

具体措施:

1、蜂窝状加强筋;

2、斜弯加强筋;

3、加强筋错位;

4、加强筋切断。

14、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铸件忌材料堆积,尤其就是厚度不同界面接缝处。

构件壁厚不同,冷却速率不同,易产生铸造应力、

变形、空洞与裂纹。

14、4良好得受力状态准则

1、减低应力与变形量,力流路径最短,

2、铸件优先受压避免拉应力;

3、局部加强

14、5便利模具制作准则

1.结构形状简单化,优先圆形、

圆柱形、锥形,柱面比平面

好加工;避免隐蔽;

2.圆角尺寸统一,优先采取

对称形状;少用模芯;

3、分解复合结构。

14、6脱模方便准则

脱模困难会导致废品率上升。

措施:

1、预留拔模斜度;

2、分界面位于最大膨胀表面;

3、避免内切结构。

14、7流动畅通准则

铸件液体原料流通不畅会产生空穴。

解决措施:

足够大得流道横截面,流道横截面不得小于

其最小值,最小壁厚得确定取决于构件得

公称尺寸与材料,依据相关标准;

2、流道逐渐变小,避免上游横截面小于下游横截面;

3、流道留坡度,借助重力作用,加强流动动力。

14、8便于排气准则

气泡导致废品与特性下降,水平流道

容易气泡残留;封闭空腔须留排气孔

14、9清除表皮方便准则

1、表皮清除就是费时工序,尽量不留通孔;

2、对不能避免得地方,留足够大得孔。

14、10便于切削加工准则

1、减少切削加工量;

2、留足够得加工余量;

3、钻孔面水平;

4、留有凸台;

5、便于夹紧后切削

第十五章:便于装配设计准则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的解读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的解读为推动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完善多高层木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的编制工作,2016年年底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2017年2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1483号公告,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26—2017,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文将介绍本标准的主要技术要点。 1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涉及面较广,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较多,且我国在多高层木结构建筑领域的基础研究不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编制过程中,研究并消化吸收国外在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参考了高层混凝土结构、高层钢结构的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本标准共设10章,分别为: 1总则确定标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多高层木结构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 2术语和符号在我国惯用的木结构术语基础上,按编制内容,增加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相关新术语。 3作用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的确定方法,包括竖向荷载、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

4材料规定用于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包括木材、钢材与金属连接件,以及建筑及装修材料。 5建筑设计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包括规划和建筑布局、室外环境设计、建筑性能设计和围护结构等。 6结构设计规定结构设计的要求和计算方法,包括结构体系和选型、结构体系分析、构件设计、连接设计和构造措施等。 7防火设计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中防火设计的要求,包括建筑防火的布局、构件的耐火性能、防火构造设计等。 8防护设计主要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9制作、安装和验收主要规定木构件加工制作,施工安装以及施工检验和验收的相关要求,从而保证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安全使用。 10使用和维护对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规定,并提出维护的要求。 2本标准相比现行标准的创新之处 本标准相比现行的木结构建筑相关标准有了较大突破,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多层木结构民用建筑和高层木结构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与维护的规定。按木结构建筑高度划分时,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办公楼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

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摘要: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产品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现行大多机械设备设计情况看,更注重以自动化、轻量化、精密型以及高效型 等为设计方向。但也有部分设备运行中在噪声、振动问题上较为严重,不仅影响 设备综合性能的发挥,也容易对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伤害。通过实践研究发现, 将动态设计方法引入其中,对提升机械结构设计水平可起到明显作用。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方法;要求 引言 机械结构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 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 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 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 间关系等问题。 1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的重要性 日常生产中,在对机器零件进行设计时,要求其结构不仅具体满足使用条件,而且要求结构的工艺性能良好,即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只有满足机械结 构设计的工艺性,才能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还具有零件装载完整、成本消耗少 等优点,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机器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是进行 机械设计的关键,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值得深入研究。 此外,重视对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可以促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合理化,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认真分析机械零件的结构对机械零件(尤其是复杂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时,首 先要通过对图纸的详细分析,弄清各零件在产品中的装配关系和作用,再对该零 件指数(包括形状、尺寸等)和性质(如粗糙度等)进行详细分析;2)认真分 析零件加工工艺性在对机械零件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搞清楚 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基准,分析个表面工艺性,检查各加工面设计基准与定位基 准是否重合,避免基准链换算而增加计算工作量。 2.机械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2.1机械结构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尺寸变化 较长零部件或者机械结构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尺寸变化,在设 计时应考虑温度变化产生的自由伸缩空间,如可以采用能够自由移动的支座、自 由胀缩的管道结构等。 2.2滑动轴承采用接触式密封结构 由于滑动轴承比滚动轴承的间隙大,而且滑动轴承发生一些磨损后,轴心产 生相应的移动,因此滑动轴承宜采用接触式密封结构。 2.3同一轴上布置两个键时,根据不同的键类型,选择不同的结构方式 半圆键是靠侧面传力的,由于键槽较深,若在同一个横剖面内采用对称布置 两个半圆键,将严重削弱轴的强度,最好将两个半圆键设计在同一轴向母线上, 平键两侧是工作面,上表面与轮毂键槽底面间有间隙,工作时靠轴槽、键及毂槽 的侧面受挤压来传递转矩,不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靠上下面压紧产生承 受载荷,连接处的偏压也承受载荷。 2.4对于带传动、链传动错误的结构设计 带传动结构设计时,由于紧边下垂较小,而松边下垂较大,应使紧边在下,

手机结构设计指南

Techfaith 技术资料 手机 结构设计指南 (Design Guide Line) --- Revision T3 --- 序言 手机的结构设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设计指南的撰写,旨在总结和归纳以往我们在手机设计方面的经验,重点阐述本公司对于机械结构设计的要求,避免不同的工程师在设计时,重复出现以往的错误。使设计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设计出客户完全满意的产品。 本文的撰写,旨在抛砖引玉,我们将不断地总结设计经验,完善本设计指南,使我们的结构设计做得更好。 本文的内容不涉及从事手机结构设计所需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如PRO/E、英语水平、模具制造等等。 2004年 9月

一. 手机的一般形式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五花八门,每年新上市的手机达上千款,造型各异,功能各有千秋。但从结构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如下五种: 1.直板式 Candy bar 2.折叠式 Clamshell 3.滑盖式 Slide 4.折叠旋转式 Clamshell & Rotary 5.直板旋转式 Candy bar & Rotary 本设计指南将侧重于前四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手机结构主要包含几个功能模块:外壳组件(Housing),电路板(PCBA),显示模块(LCD),天线(Antenna),键盘(keypad),电池(Battery)。但随着手机的具体功能和造型不同,这些模块又会有所不同,下面以几种常见手机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手机上的结构部件。 图1-1是一款直板式手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1-1 对于直板型手机,主要结构部件有: ?显示屏镜片LCD LENS ?前壳Front housing ?显示屏支撑架LCD Frame ?键盘和侧键Keypad/Side key ?按键弹性片Metal dome ?键盘支架Keypad frame ?后壳Rear housing ?电池Battery package ?电池盖Battery cover ?螺丝/螺帽screw/nut ?电池盖按钮Button

手机设计指引-侧键结构设计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 (SIDE_KEY) 1.概述 本文件描述了结构部员工在设计中需要大家遵守的规范。 2.目的 设计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保证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统一性,互换性,高效性。 提高工作效率。 3.具体内容 (1).功能描述: 在侧键按动的过程中,推动side_key_switch(或side_key_metaldome)到一定的行程(一般为0.2mm),从而达到使side_key_switch(或side_key_metaldome)电路导通的目的。 (2).装配关系(与周边器件): B A S E R E A R H S G S ID E_K E Y_R U B B E R S ID E_K E Y 图1:SIDE_KEY装配分解状态示意图 SIDE_KEY与SIDE_KEY_RUBBER通过胶水(通常为UV胶或瞬干胶)粘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胶水的厚度在0.05mm左右。为了便于装配,一般先将SIDE_KEY组件装到HSG上,再组装PC板。 SIDE_KEY与周边器件装配尺寸设计注意事项:

侧键连接器分两种: SIDE_KEY_SWITCH和SIDE_KEY_FPC I.SIDE_KEY _SWITCH(常用的是CITIZEN的LS10N2T,详细尺寸以及SPEC,请见SIDE_KEY_SWITCH) 图2:SIDE_KEY与SIDE_KEY_SWITCH及HSG装配尺寸图 a.SIDE_KEY与HSG周边的间隙尺寸(A)为0.1mm,间隙尺寸过小,容易卡键;间隙 尺寸过大则配合过松,影响外观且易上下摆动; b.SIDE_KEY与HSG的装配间隙(B)可保留0.05mm空间; c.SIDE_KEY外侧与HSG距离( C )应大于0.6mm,尺寸过小,手感不好, d.SIDE_KEY_RUBBER导电柱与SIDE_KEY_SWITCH的装配间隙(D)控制在0.05- 0.1mm之间。若间隙过大,按动时侧键容易下陷,手感不好;间隙过小,难装配且不 利于后期调整; e.SIDE_KEY_SWITCH(或SIDE_KEY_METALDOME)的行程一般为0.20mm; f.SIDE_KEY_RUBBER与HSG的装配避让间隙(E)应保证在0.4mm以上,因 SIDE_KEY_SWITCH的行程为0.2mm,若避让间隙过小,会造成侧键按不到底,影响按键功能。 g.SIDE_KEY_RUBBER与HSG的间隙(F)尽量做到0.3mm以上,尺寸过小,按键在 按动过程中,SIDE_KEY_RUBBER会碰到HSG,从而影响侧键手感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美国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BL质量认证制度。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英国 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二战后多层办事装配式住宅,1970年代东德工业化水平90%。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日本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在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中,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日本根据每五年都颁布住宅建设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和性能

手机外壳结构设计指引

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z PCBA-LAYOUT及ID评审是否OK z标准件/共用件 z内部空间、强度校核: z根据PCBA进行高度,宽度(比较PCBA单边增加2.5~~3.0,或按键/扣位处避空)与长度分析。 z装配方式,定位与固定; z材料,表面工艺,加工方式, z成本,周期,采购便利性; 塑料壳体设计 1.材料的选取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到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测试的部件),如手机内部的支撑架(Keypad frame,LCD frame)等。 还有就是普遍用在要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 美PA-727,PA757等。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手机外壳,只要结构设计比较优化,强度是有保障的。较常用GE CYCOLOY C1200HF。 PC:高强度,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如翻盖手机中与转轴配合的两个壳体,不带标准滑轨模块的滑盖机中有滑轨和滑道的两个壳体等,目前指定必须用 PC材料)。较常用GE LEXAN EXL1414和Samsung HF1023IM。 在对强度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模具评审Tooling Review时应该明确告诉模具供应商,可能会先用PC+ABS生产T1的产品,但不排除当强度不够时后续会改用PC料的可能性。 这样模具供应商会在模具的设计上考虑好收缩率及特殊部位的拔模角。 上、下壳断差的设计:即面刮(面壳大于底壳)或底刮(底壳大于面壳)。可接受的面刮 <0.15mm,可接受底刮<0.1mm,尽量使产品的面壳大于底壳。一般来说,面壳因有较多的 按键孔,成型缩水较大,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一般选0.5%。底壳成型缩水较小,所以缩 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0.4%,即面壳缩水率一般比底壳大0.1%。即便是两件壳体选用相 同的材料,也要提醒模具供应商在做模时,后壳取较小的收缩率。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基本设计守则 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 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下图可供叁考。

手机音腔部品选型及音腔结构设计指导及规范

手机音腔部品选型及音腔结构设计指导及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手机音腔部品选型及音腔结构设计指导及规范 1. 声音的主观评价 声音的评价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评价主要依赖于频响曲线﹑SPL值等声学物理参数,主观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高频是色彩,高中频是亮度,中低频是力度,低频是基础。音质评价术语和其声学特性的关系如下表示: 从人耳的听觉特性来讲,低频是基础音,如果低频音的声压值太低,会显得音色单纯,缺乏力度,这部分对听觉的影响很大。对于中频段而言,由于频带较宽,又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区域,适当提升,有利于增强放音的临场感,有利于提高清晰度和层次感。而高于 8KHz略有提升,可使高频段的音色显得生动活泼些。一般情况下,手机发声音质的好坏可以用其频响曲线来判定,好的频响曲线会使人感觉良好。 声音失真对听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程度取决于失真的大小。对于输入的一个单一频率的正弦电信号,输出声信号中谐波分量的总和与基波分量的比值称为总谐波失真(THD),其对听觉的影响程度如下:THD<1%时,不论什么节目信号都可以认为是满意的; THD>3%时,人耳已可感知; THD>5%时,会有轻微的噪声感; THD>10%时,噪声已基本不可忍受。 对于手机而言,由于受到外形和Speaker尺寸的限制,不可能将它与音响相比,因此手机铃声主要关注声音大小、是否有杂音、是否有良好的中低音效果。 2. 手机铃声的影响因素 铃声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铃声的大小、所表现出的频带宽度(特别是低频效果)和其失真度大小。对手机而言,Speaker、手机声腔、音频电路和MIDI选曲是四个关键因素,它们本身的特性和相互间的配合决定了铃声的音质。 Speaker单体的品质对于铃声的各个方面影响都很大。其灵敏度对于声音的大小,其低频性能对于铃声的低音效果,其失真度大小对于铃声是否有杂音都是极为关键的。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

精选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简介 (6) 1.1.系统简介 (6) 1.2.文档目的 (6) 1.3.范围 (6)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6) 1.5.术语和缩写词 (6) 2.参考文档 (8) 3.系统概述 (9) 3.1.功能概述 (9) 3.2.运行环境 (9) 4.总体设计 (10) 4.1.设计原则/策略 (10) 4.2.结构设计 (10) 4.3.处理流程 (10) 4.4.功能分配与软件模块识别 (11) 5.COTS及既有软件的使用 (12) 5.1.COTS软件的识别 (12) 5.2.COTS软件的功能 (12)

5.3.COTS软件的安全性 (12) 5.4.既有软件的识别 (12) 5.5.既有软件的功能 (13) 5.6.既有软件的安全性 (13) 6.可追溯性分析 (14) 7.接口设计 (15) 7.1.外部接口 (15) 7.2.内部接口 (15) 8.软件设计技术 (16) 8.1.软件模块 (16) 8.2.数据结构 (16) 8.3.数据结构与模块的关系 (16) 9.软件故障自检 (17)

1.简介 1.1.系统简介 提示:对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系统的安全目标等。 1.2.文档目的 提示: 软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软件需求基础上,设计出软件的总体结构框架,实现软件模块划分、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软件结构设计文件应能回答下列问题: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安全完整度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系统结构设计; 软件框架如何处理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对软/硬件交互。 1.3.范围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提示:如软件需求和界面设计文档的关系 1.5.术语和缩写词 提示:列出项目文档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词。以便阅读时,使读者明确,从

中美自喷设计规范比较

中美设计规范比较 中国水喷淋规范发展历史 ?GB50084 1)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1985年国家规范颁布实施; 3) 2001和2005年对规范进行了修改. 美国水喷淋规范发展历史 ?1723年英国获第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专利, 由一桶水, 一小箱枪药和易熔元件组成; ?1852年美国第一个喷淋系统: 水管上打孔; ?1874年Henry S. Parmelee在美国获得第一个实用灭火系统专利; ?1881年Frederick Grinnell制造了第一只动洒水头; ?1884年Boston Manufacturers Mutual Fire Insurance Company 和 Boston Board of Fire Underwriters联合对当时的喷淋系统进行评估; 美国水喷淋规范发展历史 ?1885年英国曼彻斯特Mutual Fire Insurance Corporation制订了第一套 喷淋系统安装规范; ?1887年美国由Factory Improvement Committee of the New England Insurance Exchange制订了相应的美国规范. ?1896年建立NFPA组织, NFPA13诞生: 原因是法规太多市场太乱. ?规范共修改了59次. ?NFPA13-2010

危险等级的划分 ?危险等级(NFPA13) 1. 重要性: 决定了喷头, 喷水强度, 作用面积, 喷头间距, 及ESFR喷头的保护高度和压力的要求, 从而又影响到泵的选择等; 2. 根据经验判断危险等级; 3. 危险等级的认可. 危险等级的划分-中国 ?轻危险级 ?中危险级 –I级 –II级 ?严重危险等级 –I级 –II级 ?仓库危险等级 –I级(NFPA I & II级商品) –II级(NFPA III & IV级商品, B, C组塑料) –III级(NFPA A 组塑料) 危险等级的划分–场所举例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目次 1常用标准件优选清单 2常用外购件优选清单 3钣金件设计规范 4焊接件设计规范 5铸件设计规范 6机加件设计规范 7公差设计规范 8便于装配、维护及可靠性设计规范 9外观设计/表面处理规范 10技术要求规范 11常用材料及图样标注 12结构设计检查表

1常用标准件优选清单 常用标准件优选清单见HIFU-DP-121001(GF)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常用紧固标准件优选清表。 2常用外购件优选清单 2.1选用原则 满足性能指标,供货稳定,供货周期不超过2个月;性价比优,能够用其他品牌及型号替换。 2.2滚珠丝杆类 台湾TBI、台湾上银 2.3直线导轨类: 台湾上银 2.4减速器: 2.4.1 行星减速器:德国纽卡特(NEUGART) 2.4.2 蜗轮蜗杆减速器:台湾成大 3钣金件设计规范 3.1弯曲棱边应与切割边垂直。如不能保证,应在弯曲棱边和切割边的交汇处设计一个R大于2倍板厚 的圆角。如图1所示。 3.2弯曲棱边与槽孔棱边的距离应大于弯曲半径加2倍壁厚的距离,或者让槽孔横跨整个弯曲棱边。如图 2所示。 3.3复杂结构应组合制造。将复杂结构分拆成几件简单结构,再组焊在一起。如图3所示。

4焊接件设计规范 4.1 几何连续性原则 应避免在几何突变处设置焊缝。如果不能避免,则设定过渡结构。如图4所示。 4.2 避免焊缝重叠 应避免多条焊缝交汇。改进措施:加辅助结构;切除部分;焊缝错开。如图5所示。 · 4.3 焊缝根部优先受压 焊缝根部有裂纹,易产生缺口作用。焊缝根部承受拉载荷能力<承受压载荷能力。如图6所示。 4.4 最少的焊接 应减少焊缝的数量,减小焊缝的长度。如图7所示。

手机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手机结构配合间隙 设计规范 (版本V1.0)

变更记录

目录 变更记录………………………………………………………………………………………………………………目录………………………………………………………………………………………………………………………前沿………………………………………………………………………………………………………………………第一章手机结构件外观面配合间隙设计………………………………………………………… 1.1镜片(lens) ………………………………………………………………………………………………. 1.2按键(keys) ………………………………………………………………………………………………. 1.3电池盖(batt-cover) ………………………………………………………………………………….. 1.4外观面接插件(USB.I/O等) …………………………………………………………………….. 1.5螺丝塞……………………………………………………………………………………………………… 1.6翻盖机相关…………………………………………………………………………….………………. 1.7滑盖机相关…………………………………………………………………………….………………. 第二章手机机电料配合间隙设计…………………………………………………………………… 2.1听筒(receiver)…………………………………………………………………….………………….. 2.2喇叭(speaker)…………………………………………………………………….…………………… 2.3马达(motor)…………………………………………………………………….……………………… 2.4显示屏(LCM)…………………………………………………………………….……………………. 2.5摄像头(camera)…………………………………………………………………….………………… 2.6送话器(mic)…………………………………………………………………….……………………… 2.7电池(battery)…………………………………………………………………….…………………… 2.8 USB/IO/Nokia充电器……………………………………………………….…………………….. 2.9 连接器……………………………………………………….……………………..…………………… 2.10卡座……………………………………………………….……………………………………………… 2.11灯(LED)…………………………………………………………………….…………………………… 2.12转轴…………………………………………………………………….………………………………… 2.13滑轨…………………………………………………………………….…………………………………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郭伟任海青殷亚方江京辉龙超 摘要:目测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锯材分等体系,即依据目测分等规则通过肉眼观测方式测定木材的缺陷状况进而确定规格材的材质等级。因此,对木材缺陷与材质等级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分等规则的正确应用,是对规格材进行科学、正确分等的基本要求。合理地依据目测分等规则划分规格材等级,不仅可以使规格材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规格材产品使用性能的充分、合理发挥。经过目测分等的规格材具有客观的力学性质以及外观质量等级,可以为其作为结构用材使用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直到今天,目测分等方法依然是北美进行规格材分等的主要分等方法和基础。文中介绍了北美目测分等方法的发展、原理、意义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目测分等标准,并对中国目测分等标准与北美目测分等规则进行了比较,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目测分等规则有所启示。 关键词:规格材,目测分等,缺陷 Summary of Visual Grading on Structural Lum ber in North America Guo Wei Ren Haiqing Yin Yafang Jiang Jinghui Long Chao Abstract:Lumber visual gr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umber grading systems in North America,which finishes lumber grading by watching and measuring the lumber superficial quality or characterisfics So the feature of grading method requires the graders master the grading rules and grade the lumber as quickly as possible,as the precondition of suficient use.Visual grading not only promotes the profits of the graded lumber production,but also exerts the lumber~value.So far,visual grading is still the basic and main grading method in North America.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visual grading,such as the history,princip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visual grading of lumber in North America,and introduces some other standards about visual grading in the world,then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ode and NLGA.The authors hope it can avail domestic visual grading ru les about structural lumb er products. Key words:stru ctural lumber,visual grading,characteristics 规格材(dimension lumber)在我国相关标准中的定义是指按轻型木结构设计的需要,木材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按照规定尺寸加工的规格化木材[5]。在北美分等体系中,“结构用锯材”是按照板材、横梁和纵梁、柱和方材、规格材4种使用功能进行分等。在“结构用锯材”中,规格材根据其最终用途又可以划分为4个类别,分别是:结构用轻型框架、轻型框架、搁栅和厚板、墙骨。 目测分等方法(也称目测分级,Visual grad.ing)是指用肉眼观测方式对木材强度划分等级,主要是通过对规格材表面的各种影响强度或相关性能的缺陷进行评估实现的。采用北美目测收稿分等方法划分等级的规格材的弹性模量变异系数最高为25%。随着锯材生产的发展,目测

按键设计经验规范

按键设计经验规范 07.9.2009 in 手机结构设计by admin 按键设计 1,导航键分成4个60度的按键灵敏区域,4个30度的盲区,用手写笔点按键60度灵敏区域与盲区的交界处,检查按键是否出错,具体见附图 2,keypad rubber平均壁厚0.25~0.3,键与键间距离小于2时,rubber必须局部去胶到0.15厚度,以保证弹性壁的弹性

3,keypad rubber导电基高度0.3 ,直径φ2.0(φ5dome),直径φ1.7(φ4dome),加胶拔模3度 4,keypad rubber导电基中心与keypad外形中心距离必须小于keypad对应外形宽度的1/6,尽量在其几何中心 5,keypad rubber除定位孔外不允许有通孔,以防ESD 6,keypad rubber与壳体压PCB的凸筋平面间隙0.3,深度间隙0.1 7,keypad rubber柱与DOME之间间隙为0 8,keypad dome接地设计: (1).DOME两侧或顶部凸出两个接地角,用导电布粘在PCB接地焊盘上 (2).DOME两侧凸起两个接地角,翻到PCB背面,用导电布粘在是shielding或者接地焊盘上(不允许采用接地角折180压接方式,银浆容易断 9,直板机key 位置的rubber比较厚,要求key plastic部分加筋伸入rubber,凸筋距离dome 0.5,凸筋与rubber周圈间隙0.05 10,翻盖机键盘间隙(拔模后最小距离):键与键之间间隙0.2,导航键与壳体间隙0.15,独立键与壳体间隙0.12,导航键中心的圆键与导航键间隙0.1 11,直板机键盘间隙(拔模后最小距离):键与键之间间隙0.2,导航键与壳体间隙0.2,独立键与壳体间隙0.15,导航键中心的圆键与导航键间隙0.1 12, 键盘唇边宽与厚度为0.4X0.4 13,数字键唇边外形与壳体避开0.2,导航键唇边外形与壳体避开0.3 14,keypad键帽裙边到rubber防水边≥0.5 15,键盘上表面距离LENS的距离为≥0.4mm 16,数字键唇边深度方向与壳体间隙0.05,导航键深度方向与壳体间隙0.1 17,按键与按键之间的壳体如果有筋相连,那么这条筋的宽度尽量做到2.5mm以上,以增强按键的手感,并且导航键周围要有筋,以方便导航键做裙边 18,钢琴键,键与键之间的间隙是0.20MM,键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是0.15MM,钢板的厚度是0.20毫米。钢琴键钢板与键帽之间的距离0.40,键帽最薄0.80,钢板不需要粘贴在RUBBER上,否则导致键盘手感不好 19,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钢琴键也可以不用钢板,用PC支架代替钢板,PC支架的厚度是≥0.50MM]

轻型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施工组织设计

1 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招标文件中提供的施工设计图纸。 1.2本工程供货及安装合同(xxxxxxxx)中具体条款。 1.3本工程的施工单位于X年X月X日下午召开的工程启动会议。 1.4本工程涉及的国家或行业的主要规范、规程。 本工程涉及的主要规范、文件、图集一览表 2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 2.2工程地址: 2.3建设单位: 2.4施工单位: 2.5合同开工日期: 2.6计划峻工日期: 2.7工程特点 2.7.1本工程为两栋美制轻型木结构住宅,建筑面积共为平方米,内设家厅、餐厅、中西式厨房、书房、卧室等。 2.7.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7.3主体为木结构,材料为SPF规格材,采用专用钉及辛普森连接件连接;窗为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室内门为模压木门。 2.7.4屋面结构为斜坡木屋架,屋面瓦为沥青瓦。 2.7.5屋面雨水沿落水槽、落水管排至市政管道。 2.7.6装饰装修:基础外墙砌筑霹雳砖块;一楼外墙砌筑舒布洛克纹面装饰砖;二楼外墙安装PVC挂板。室内墙面及天花为石膏板面层,外喷涂水性油漆。一楼地面安装实木地板;二楼地面铺设弹性纤维地毯;卫生间和西式厨房地面铺设防滑、防水塑料地毯。 2.7.7室内给水系统为:室外市政自来水管与室内分水器连接,分水器采用点到点(水管无接头)的方式分别供水至各终端。 2.7.8室内排水系统采用ABS管材排入市政管道。 2.7.9室内电气系统: 美制轻型木结构住宅是从美国整体引进的一种产业化全木结构房屋,主要构件及材料全部从国外进口。根据美国《基础电工程技术》的规定,轻型木结构住宅室内供电必须采用ROMEX(罗马克斯)免穿管专用电线。电线的敷设方法为:从配电箱按点到点(中间无接头、无分线盒)的布线方法将电线直接敷设于木结构中至终端。 由于轻型木结构是将木材加工为专用规格材(木搁栅),然后由规格材组装成墙体、楼盖、屋盖等房屋构件,最后拼装成各种造型的住宅。所以对于木结构构件的开孔是有严格规定的。为了不损坏木结构构件,尽量减少在构件上开孔,而且孔径尽量减小,专家们为轻型木结构住宅专门研制了ROMEX(罗马克斯)免穿管专用电线,在轻型木结构住宅中敷设这种电线时不必要预埋电线管,可直接在墙体、楼盖、屋盖中布线。 3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

玩具机械结构设计要点

玩具机械结构设计 5.1.1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是技术图纸,但结构设计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是表达设计方案的语言,综合技术的具体化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5.1.2机械结构设计特点 机械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有:(1)它是集思考、绘图、计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设计过程,是机械设计中涉及的问题最多、最具体、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平均约80%的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对机械设计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的多解性,即满足同一设计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是唯一的。(3)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是一个很活跃的设计环节,常常需反复交叉的进行。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必须了解从机器的整体出发对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 5.2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设计方法 5.2.1结构件的几何要素 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 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5.2.2结构件之间的联接 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其它特征外, 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零件的相关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凡两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直接相关。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相关成为间接相关。间接相关又分为位置相关和运动相关两类。位置相关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减速器中两相邻的传动轴,其中心距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两轴线必须平行,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运动相关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于主轴的中心线,这是靠床身导轨和主轴轴线相平行来保证的,所以,主轴与导轨之间位置相关;而刀架与主轴之间为 运动相关。 多数零件都有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相关零件,故每个零件大都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位在结构上与其它零件有关。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两零件直接相关部位必须同时考虑,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的热处理方式、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同时还必须考虑满足间接相关条件,如进行尺寸链和精度计算等。一般来说,若某零件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结构就愈复杂;零件的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精度要求愈高。例如,轴毂 联接见图5.1。 5.2.3结构设计据结构件的材料及热处理不同应注意的问题 机械设计中可以选择的材料众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结构设计中既要根据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材料,又要根据材料的种类确定适当的加工工艺,并根据加工工艺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结构,只有通过适当的结构设计才能使所选择的材料最充分的发挥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